地理教学论1.绪论(陈澄)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城环学院以“培养能够出色适应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优秀地理教师”为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
具体地说,未来教育硕士应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有明显飞跃,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比有自己的特色;有捕捉基础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有效的研究,推动实际工作;使所有学生均能享受一流的教学效果,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硕士中的少数人应能够成为国家级的优秀教师,大多数人应是省、市的学科带头人,整体上教育硕士应是能够进行素质教育的优秀人才。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 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 90学时 3学分教育学原理 60学时 3学分教育心理学 60学时 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60学时 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地理教学论 60学时 3 学分新课程标准解读 60学时 3 学分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60学时 3 学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区域规划与管理 40学时 2 学分环境演变与防灾减灾 40学时 2 学分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环境演变 40学时 2 学分地理信息系统 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 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 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_陈澄

2009年第6期PREFACE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十分活跃的因素之一,其具备“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创造性”、“地理性”等特点。
“继承性”主要表现为对古代传统教学方法的沿袭、保留,对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引用、吸收,对其它学科教学方法的借鉴、渗透。
地理教学方法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起来的。
“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评价,以及新的地理教学方法的创立。
目的是使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或课外、野外能更好地加以运用。
“多样性”则表现在由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情况复杂,无论是教师的讲授、提问、演示或者是学生的听讲、观察、思考、练习等,其活动的方式都应是多种多样的。
“创造性”是指地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创造、不断革新、不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目的的调整、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和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地理教学方法也在变化、发展着,旧的方法不断被改造甚至淘汰,新的教学方法则不断涌现。
“地理性”是针对地理学科是一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科学,因此,地理教学方法须渗透“地理的气息”,体现出区域性与综合性。
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方法正确就能顺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使学生在形成地理表象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基本原理。
如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实习的方法使学生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就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
教学方法也与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紧密相关,练习的方法就是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的主要途径。
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非但达不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要求学生更多地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地思考、想象、体验与实践,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能力是极有益处的。
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绪论1.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P11)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2):认为本学科的教学对象只是教师,教师的教;而学生,学生的学并不属于研究对象。
2)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至20世纪80年代):陶行知基于“教学作合一”的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间的联络。
3)地理教材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地理教材法”的研究对象明显地是指对地理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探讨。
把“地理教学法”的“法”字理解为方法,完全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整个地理教学。
与地理教学法同时并存,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
4)地理教育学阶段(20世纪80-90年代):1978年12月,北京市地理学会着急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学法教师和有关专家,在通县召开座谈会。
会议提出:把“地理教学法”改为“地理教学论。
”时任湖南师范学院地理教学法教师的杨尧先生首次提倡将本学科定名为“地理教育学”。
不论是从研究范围,还是理论高度来考虑,“地理教育学”都应当是本学科最高层次的命名。
5)地理教学论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就课程性质而言,在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本科中开设“地理教学论”比开设“地理教育学”更合适在于:①地理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②地理教育学的特性决定其难以指导具体操作性的教学实践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P51)总任务是:研究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活动。
具体的说,就是要解决地理学科中“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如何教(学)”、“教(学)得如何”等一系列教与学的问题。
进一步说,它们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2)具体任务:①研究地理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的功能、地位与任务,明确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地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②研究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过程与国外地理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与学生身心素质发展需要、与地理学科发展水平需要的关系,为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地理教材编写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201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1-2章

• 地理理性知识教学方法小结: 逻辑方法
地理基础知识体系表
地理基础 知识类别
种 类
地理名称
举
例
教学方法设计
地图法、地名学 地图法 多媒体、观察法 多媒体、比较法
北京、阴山、亚洲 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两侧 温带草原景观、城市景观 昼夜更替、人口变化
地理 感性 知识
地理分布 地理景观 地理演变 地理数据 地理特征
第一节地理教学目的概述
一、地理教学目的的含义 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 的)、教学目标关系? 1、地理教学目的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 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陈澄) 2、几点说明 (1)教育目的是社会培养人的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 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是不同课程要达到的结果; 教学目标是指“反映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 的预期教学 效果。 (2)课程目标处于“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课程目标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4)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 发展并趋于完善。
二、研究任务 (一)研究的总任务:
发展地理教学理论 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二)研究的具体任务
1.中学地理教学历史 2.中学地理教学目的 3.中学地理教学内容 4.中学地理教学过程 5.中学地理教学原则 6.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7.中学地理教学媒体 8.中学地理教学形式 9.中学地理教学评估 10.中学地理教学科研 11.中学地理教学心理
4时代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 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 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指学科,也是指社会 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 5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还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 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 不同的学习需要。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 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 择他们喜爱的课程。
地理教学论,大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学论过去也称,地理教授法,地里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新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学制在小学堂中学堂。
都开设了地理课程。
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
与此同时,为了讲述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名为地理教授法的课程,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了。
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学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
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是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苏联地理教学法。
如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
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
班老师记得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有些人对地理教学法这一学科名称片面理解,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不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主要因地理专科培养目标和授课时时数限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首都师范大学亚平教授等学者的倡导下,创立了一门新课程,地理教育学。
但目前地理教育学取代地理教学法的观点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作为地理教育学,由于其理论学科的基本特性,以及他对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性的缘故。
地理育人是地理教育学的根本思想。
综上所述,地理教授发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第一教育法,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弟弟教学论名称的裂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
有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定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课件

服务于教学目标,提高 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建
资源共享方式
在线共享平台、教育机构合作 、教师交流等。
资源共建途径
教师合作开发、学生参与创作 、社会力量支持等。
共享共建意义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 。
未来发展趋势
开放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信息 化进程。
04
地理教学实践与案例
地理教学实践的准备与实施
05
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地理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要求
地理专业知识
具备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能够准确传授地 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 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活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能 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对地理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 方法和策略。
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 试、观察、口头表达等,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反思内容
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果。
03
地理教学资源与技术
地理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01
02
03
04
传统地理教学资源
教科书、地图册、地理实验器 材等。
地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总结词
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
详细描述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 任务包括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决地理问题、弘扬地理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
地理教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理教学

四、解答题 10.基于不同的课程观,近现代学校常见的课程主要有哪四种。 11.请结合实际案例说出地理课程的功能。
五、论述题
12.请说出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
【参考答案】
1、陈澄教授主编的《地理教学论》(1999)一书中认为“课程”一词不 妨可以通俗地解释为:“课”,指课业,就是教学内容;“程”,指程序、 进程。这样,地理课程就可以定义为: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素养是公民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 公民的素养要求是不同的。地理教科书的编制,必须研究21世纪公民必 备素养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并能在教科书编写中给予体现就是社会发展 基本原理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5、达到表述最优化是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之一。合理安排叙述性 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叙述性课文一般是对教材中地理分布、地理概念、 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教学内容的表达。“活动性课文一般是指教材呈 现中以学生参与某种活动形式来表达教材(学习)内容的课文。传统的 地理教材叙述性课文居多,活动性课文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考虑如 何便于教师的‘教’,而对于怎样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考虑较少。活动性 课文对于实现最佳的资源组合、最佳的支架高度,引导和促进学生主 动‘学’具有重要作用”。新教材应“适度分配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的 比例,注意增加活动性课文的比重”。
6、教材是课程家族中的基本单位,教科书是一项重要的教材;课程 是“所有学科的总和(广义)或某一学科(狭义)”;“课程是课业及其 进程”(“课”指课业,就是教学内容;“程”指程序、进程);教科书成为 他们所反映的课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志”。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全面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一、早期的地理教学论(1904年——1949)(填空)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在“小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程。
1919年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地理教学法”的名称正式确立。
早期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特点1.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授法或地理教学法,课程研究几乎没有涉及;2.研究对象仅是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3.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方向跨出了关键步伐。
(二)发展时期的地理教学论(填空)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沿用,中小学地理教学思想深受苏联影响;2.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学法”被片面理解为仅仅是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学科,并认为地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也要体现在名称中——“地理教材教法”;3.“文化大革命”期间:地理教学论发展研究停滞;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地理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地理教学法研究日趋繁荣。
当代地理教学论的特点:(重点考点)1.地理教学法主要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与地理教育学有各自的功能和价值;2.构建了地理教学论新体系,在地理教育理论和地理教学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研究;3.研究涉及了基础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地理课程问题,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必考)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内涵(简答)学生: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
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