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期末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概论复习

一、选择题

1、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柏拉图《大希庇阿斯》。

※柏拉图名言:美是难的。

※《美学词典》说柏拉图是“哲学美学的创立者”。

2、美学作为学科是谁提出的:[德]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美学》,成为“美学之父”。

※鲍氏关于美的定义的核心内容: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艺术的主要功能:审美、娱乐消遣、认识作用、道德教育、宗教感化、思想启迪、政治宣传、心理平衡、社会干预、文化交流、商业广告等多元功能。

4、西方第一个提出崇高的人:[古罗马]朗吉努斯《论崇高》。

※柏克和康德的理论是西方崇高理论的核心。

5、直觉说的代表:克罗齐,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6、无意识的代表: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表层)、前意识(中层)、无意识(潜意识)。

7、集体无意识的代表:荣格

※“我们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是指有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一定的心理倾向”,它是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

8、距离说的代表:布洛

9、“美在主观”代表人物:吕荧,高尔泰

※“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10、“美在客观”代表人物:蔡仪

※美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鉴赏者而存在的。美在事物自身的性质,在于事物的典型性。(与苏联相同)

11、“美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代表人物:李泽厚

※美既是客观的,也是社会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12、“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代表人物:朱光潜

※美既不完全在主观,也不完全在客观,而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13、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的概括: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4、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的概括:“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名词解释

1、心理距离

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学说,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说明美感乃是出自于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理距离。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是对象与人实际利害之间的分离。心理距离要恰好其分,才会获得美感,失距(差距或超距)则不会获得美感。

2、崇高

崇高是西方经典审美形态之一,中国称之为壮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规律性处于矛盾运动之中的审美形态,是人的理性战胜情感后对复杂事物的肯定认识。

3、格式塔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格式塔”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完形,也就是具有不同部分分体特性的有机整体。

4、原型

原型是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内容,是一切心理反应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原型总是通过一种形象表现出来,这种形象具有超验的形式和不可穷尽的象征意义。

※几种原型:

①母亲:无意识的、自然的和生命的本能

②人格面具:人用他认为该采用的方式以对抗世界的体系

③阿玛尼:女性潜倾

阿尼姆斯:男性潜倾

三、简答

1、弗洛依德三重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晚年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理论,用来补充和完善他早期提出的精神结构理论。

本我:潜意识部分,奉行快乐原则。

自我:按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

超我:理想化、道德化的自我,监督指导自我管理本我,奉行理

想原则。

2、优美的特征

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等,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狭义美。优美展示了主体与客体所达到的平衡、统一的状况,这决定了优美的基本特征:和谐。

①优美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

②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协调;

③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柔和、精致、轻盈等品质。

四、论述题

1、同构说

任何一个现象都是一个完形(一个格式塔),任何一个完形都有一个内部的张力结构,也叫“力的样式”。当两个现象的内部张力结构或者力的样式相同时,他们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关系,这个关系就叫做“同构对应”,也叫“异质同构”、“同形同构”。

“同构”是内部张力结构相同,如果内部张力结构相同,就是相同的完形,因此“同形”。

但这两个现象的质可以不同。比方说,一个是心理现象,一个是物理现象,因此是“异质”,异质也可以同构。

分类:鹰莺松柳

同质同构:鹰莺(动物),松柳(植物)

异质同构:莺柳(柔和的),鹰松(苍劲有力的)

同构是交流中的同构

“想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正是在同构的交流中,主客体离开原有的性质,进入审美的同一。

2、悲剧性

(一)悲剧性是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悲剧的本质

审美意义上的悲剧范畴所注重的,不在于艺术作品是不是有特定的戏剧形式,而在于他作为一种艺术,或者说一件艺术品,其中所反映的实质的内容,是不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有了这种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都可以反映出悲剧性的内蕴。

(二)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①命运悲剧

希腊悲剧:希腊的神话和悲剧,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因而是一种无可逃遁的命运。命运悲剧,成了希腊悲剧的一个特点。例如西西弗斯的神话,俄狄浦斯王等

②性格悲剧

文艺复兴以后,由于人的觉醒和个性解放,人由神本世界回到了人本世界,人自身的性格成了描写的主要对象,因此,性格的缺点常常成为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如《李尔王》:轻信、暴躁;《哈姆雷特》:犹豫,优柔寡断;《麦克白》:贪婪野心;《奥赛罗》:嫉妒等等。

③社会悲剧

18、19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如火如荼,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成为当时的时代的主题。悲剧的内涵也就转向了社会,描写社会的不合理给人造成的悲剧。席勒的《强盗》、歌德的《葛兹》,是人在社会的枷锁下遭到毁灭的典型。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说明不合理的社会原则是在怎样毁灭自由的人性和人类美好的本质力量。④人生就是悲剧。叔本华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欲而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欲望得到了满足,变成无聊,又是一种痛苦。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人生就是悲剧。⑤西方现代的悲剧。感情的失落,或者灵魂的失落,成了西方现代人悲剧性的又一个特点。《罗密欧与朱丽叶》感情缠绵的悲剧,变成了卡夫卡暖昧和荒谬的悲剧。

(三)悲剧性的本质

悲剧性的本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矛盾的结果是精神取得了胜利。在冲突中,肉体虽然被摧残了,毁灭了,精神却在不断进步和超越。

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冲突和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是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四)悲剧的效果

悲剧的效果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去看的,悲剧要使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的悲悯和畏惧心情进而产生快感。

①生理:宣泄、疏通

②心理:沉痛-感受到精神的力量-领悟人生

③要把悲剧从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的大背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