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炎病历书写模板

前庭神经炎

主诉:头晕伴走路不稳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呈明显天旋地转感,伴恶心,无明显呕吐,伴有乏力、站立不稳,喜闭眼,动则晕甚,双耳听力下降数年,感左耳较重,自觉与头晕无明显相关性,无黑矇、复视、言语不利、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持续无明显缓解,曾于当地医院就诊,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略有好转,但仍常反复,现患者仍有头晕,时有眩晕发作,伴头晕沉感,走路不稳,右侧略偏斜,无明显耳鸣及耳闷,感左耳听力略有下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行检查后以“前庭神经炎”收住院。患者自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好,自述发病前无感冒病史,无视物不清,无胸闷心悸,无明显消瘦,无明显畏声,饮食可,睡眠稍差,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现居本地,居住及工作条件可,否认外地久居史及疫区接触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冶游史。无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适龄结婚,婚后育有1子,配偶及儿子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患者神情正常,面色红润,气息平和,言语清晰,近身未闻及异常气味,舌体适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神经系统查体:

颅神经:

I嗅觉检查未见异常。

II、III、IV、VI视力检查未见异常,视野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睑无下垂,眼裂等宽,眼球无突出及震颤,自主活动良好。 V、面部痛温触觉存在,双侧颞肌、咀嚼肌检查未见异常。 VII、双侧额纹正常,鼻唇沟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无漏气,舌前2/3味觉检查无异常。

VIII听力检查未见异常。

IX、X、双侧咽腭弓居中,双侧咽反射正常,吞咽检查未见异常。

XI、双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均无萎缩,转头、耸肩等检查未见异常。

XII、舌肌无萎缩,伸舌动作无异常,无明显偏斜。

感觉:双侧肢体痛温觉及轻触觉正常;两点辨别觉、图形觉、位置觉及音叉震动觉未见异常。

运动:四肢肌容积正常,无肌萎缩、无肌束震颤,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系扣、书写可完成。

共济运动:双手轮替试验检查、指鼻试验未见异常、双侧跟膝胫试验检查未见异常,闭目直立阳性。

反射:

项目内容左右

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 ++ ++

肱三头肌腱反射 ++ ++

桡骨骨膜反射 ++ ++

膝腱反射 ++ ++

跟腱反射 ++ ++

髌阵挛 ++ ++

踝阵挛 ++ ++

浅反射:腹壁反射上 ++ ++

中 ++ ++

下 ++ ++

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 - -

查多克征 - -

戈登征 - -

欧本海姆征 - -

霍夫曼征 - -

专科情况:双耳廓无畸形,牵拉耳廓无疼痛,乳突区无压痛。双侧外耳道不充血,无脓液及耵聍,双侧鼓膜完整,标识清楚,略内陷,活动可,未见穿孔及积液,音叉试验(C256):RT(+)双 WT居中,闭目直立及行走试验(-),自发眼震(-),凝视眼震(→),Romberg(-)加强(±),踏步试验(±)。鼻

内粘膜慢性充血,双侧下鼻甲、中鼻甲正常,中鼻道少量分泌物,鼻腔通气可,鼻咽部未见明显新生物。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悬雍垂居中。余(-)。

辅助检查

变位实验:Rolltest左(→)右(→)Dix-Hallpike左(→)右(→)

首次病程记录

1.中年男性,头晕伴走路不稳1月余。

2.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呈明显天旋地转感,伴恶心,无明显呕吐,伴有乏力、站立不稳,喜闭眼,动则晕甚,双耳听力下降数年,感左耳较重,自觉与头晕无明显相关性,无黑矇、复视、言语不利、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持续无明显缓解,曾于当地医院就诊,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略有好转,但仍常反复,现患者仍有头晕,时有眩晕发作,伴头晕沉感,走路不稳,右侧略偏斜,无明显耳鸣及耳闷,感左耳听力略有下降,遂来我院就诊。

3.体检:T 36.7℃,P 72次/分,R 18次/分,BP 116/63mmHg,双耳廓无畸形,牵拉耳廓无疼痛,乳突区无压痛。双侧外耳道不充血,无脓液及耵聍,双侧鼓膜完整,标识清楚,略内陷,活动可,未见穿孔及积液,音叉试验(C256):RT(+)双 WT居中,闭目直立及行走试验(-),自发眼震(-),凝视眼震(→),Romberg(-)加强(±),踏步试验(±)。

4.患者神情正常,面色红润,气息平和,言语清晰,近身未闻及异常气味,舌体适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依据: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头晕伴走路不稳1月余。本病主要部位在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火循经上扰耳窍,则眩晕;肝木乘土,肝气郁结,则脾土失去升清降浊功能,湿着内犯脾胃则患者呕吐、恶心难忍;气郁化火,肝火内炽,灼伤津液,则口苦咽干、便秘溲黄;肝火内扰心神,则夜寐不安;肝经布胁肋,肝气郁结,则胸胁胀痛;肝火上炎,则面红目赤、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主肝病。

2.西医诊断依据:

(1)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主诉:头晕伴走路不稳1月余。

(2)体格检查:T:36.7℃,Bp:116/63mmHg,神志清楚,双耳廓无畸形,牵拉耳廓无疼痛,乳突区无压痛。双侧外耳道不充血,无脓液及耵聍,双侧鼓膜完整,标识清楚,略内陷,活动可,未见穿孔及积液,音叉试验(C256):RT(+)双 WT居中,闭目直立及行走试验(-),自发眼震(-),凝视眼震(→),Romberg (-)加强(±),踏步试验(±)。

(3)辅助检查:变位实验:Rolltest左(→)右(→)Dix-Hallpike左(→)右(→)

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中风:患者以头晕,口角歪斜,肢体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中脏腑者多伴有神志不清,中经络者舌体偏斜,神志清楚,发病时患者亦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多不伴有耳部症状。

(2)痰火郁结之眩晕:耳鸣耳聋,耳中胀闷,头重头昏,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西医鉴别诊断:

(1)突发性耳聋: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伴眩晕,但听力下降以单侧为主,程度多较重,缓解后听力较难恢复,听阈多为高频区或全频区听力下降,该患者为反复发作眩晕,无耳部症状,听力未见明显下降。

(2)梅尼埃病:亦可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但多伴明显耳鸣及听力下降,缓解期听力部分恢复,与该患者症状不符。

诊疗计划:

1.耳鼻喉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留陪人,低盐低脂饮食,进入中医耳眩晕临床路径。

2.银杏叶提取物静点改善内耳循环,止晕治疗。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减轻患者眩晕症状。盐酸异丙嗪肌肉注射止晕。

3.敏使朗口服改善内耳供血,止晕治疗。平眩胶囊口服平肝潜阳止晕。盐酸氟桂利嗪口服减轻患者头部不适症状。

4.耳穴压豆(内耳、心、肾、枕、胃、神门、皮质下)、穴位贴敷(神阙、曲池、足三里、大椎、脾俞、胃俞)平肝潜阳止晕,脐灸、热敏灸(百会)调整脏腑阴阳,拔罐、耳针放血减轻患者眩晕症状。

5. 完善相关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HIT、ABR、VEMP等。

6.本病证属肝阳上亢,中药治则为平肝潜阳,定眩止晕,拟方如下:

7.配合眩晕变位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