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

使作业流程规范化,正确指导检验员进行检验作业,确保产品判定准确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米成品出厂检验作业。

3检验环境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除有特殊要求外,在常温下进行

4工程程序

4.1质量指标

4.1.1大米质量指标见表1.其中加工精度、碎米与其中小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为定等指标。

表1大米质量指标

5、检验方法

5.1感官检验: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及气味,不得有发霉变质现象。

5.2色泽、气味检验:

5.2.1色泽鉴定

5.2.1.1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均匀地摊平,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

5.2.1.2对色泽不易鉴定的样品,根据不同的粮种,取100~150g样品,在黑色平板上均匀地摊成15X20cm的薄层,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5.2.2气味鉴定

5.2.2.1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用哈气或摩擦的方法,提高样品的温度后,立即嗅其气味。

5.2.2.2对气味不易鉴定的样品,分取20g样品,放入广口瓶,置于60~70度的水浴锅中,盖上瓶塞,颗粒状样品保温8~10min,粉末状样品保温3~5min,开盖嗅辨气味。

5.3互混检验:取净稻谷10g,经脱壳、碾米后称量(m2),按GB1350中有关的分类规定,拣出混入的异类型粒,称取其质量(m1)。

互混率计算:

X=m1/m2X100………………………………(1)式中:X---互混率,即混入的异类型稻谷占试样总量的质量分数,%;

m1---异类型稻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5.4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5.4.1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的试样按照GB5491的规定分取试样,试样用量:500g~1000g;

5.4.2筛选

a.电动筛选器法:按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按规定取试样放入筛上,盖上筛盖,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选筛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分析盘内。卡在筛孔中间的颗粒属于筛上物。

b.手筛法:按a中方法将筛层套好,倒入试样,盖好筛盖。然后将选筛放在玻璃板或光滑的桌面上,用双手以110次/min~120次/min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各筛动1min。筛动的范围掌握在选筛直径扩大8cm~10cm。筛后的操作与a同。

5.4.3米类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5.4.3.1糠粉、矿物质、杂质总量检验

从样品试样中分取试样约200g(m′),精确到0.1g,分两次放入直径1.0圆孔筛内,按规定的筛选法进行筛选,筛后轻拍筛子使糠粉落入筛底。全部试样筛完后,刷下留存在筛层上的糠粉,合并称量(m1′),精确至0.01g.将筛上物倒入分析盘内(卡在筛孔中间的颗粒属于筛上物)。再从检验过糠粉的试样中分别拣出矿物质并称量(m2′),精确至0.01g。拣出稻谷粒。带壳稗粒及其他杂质等一并称量(m3′),精确至0.01g.

5.4.3.2带壳稗粒和稻谷粒检验

从样品试样中分取试样500g,精确至1g,拣出带壳稗粒(X)和稻谷粒(Y),分别计算含量。

5.4.3.3不完善粒检验

从样品试样中分取试样50g(m4′),精确至0.01g,将试样倒入分析盘内,按粮食、油料质量标准中的规定拣出不完善粒并称量(m5′),精确至0.01g.

5.4.4结果计算:

5.4.4.1杂质总量(B)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

B=(m1′+m2′+m3′)/m′X100 (2)

式中:

m1′---糠粉质量,单位为克(g);

m2′——矿物质质量,单位为克(g);

m3′——稻谷粒、稗粒及其他杂质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4%,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5.4.4.2糠粉含量(E)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3)计算:

E=m1′/m′ (3)

式中:

m1′——糠粉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4%,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5.4.4.3矿物质含量(A)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4)计算:

A=m2′/m′X100………………………………(4)式中:

m2′——矿物质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5%,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5.4.4.4带壳稗粒(F),单位为粒/kg,按式(5)计算:

F=2хX………………………………(5)式中:

X——500g试样中检出的带壳稗粒,单位为粒;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3粒/千克,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平均数不足1粒时按1粒计算。

5.4.4.5稻谷粒(I),单位为粒/kg,按式(6)计算:

J=2хY………………………………(6)式中:

Y——500g试样中检出的稻谷粒,单位为粒。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2粒/千克,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平均数不足1粒时按1粒计算。

5.4.4.6不完善粒含量(C)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7)计算:

C=m5′/m4′X100………………………………(7)式中:

M5′——不完善粒质量,单位为克(g);

M4′——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大粒、特大粒粮不大于1.0%,中小粒粮不大于0.5%,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5.5大米黄粒米检验

5.5.1操作方法

分取大米试样约50g或在检验碎米的同时,按规定拣出黄粒米(小碎米中不检验黄粒米),称重(W1).

5.5.2结果计算

大米黄粒米含量按公式(8)计算:

黄粒米(%)=W1/Wх100 (8)

式中:W1---黄粒米重量,g;

W----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3%,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5.6水分检验

5.6.1105℃恒重法

5.6.1.1仪器和用具

a电热恒温箱;

b分析天平:感量0.001g;

c实验室用电动粉碎机或手摇粉碎机;

d谷物选筛;

e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变色硅胶~经呈现红色就不能继续使用,应在130~140℃温度下烘至全部呈蓝色后再用)。

f铝盒:内径4.5cm、高2.0cm。

5.6.2试样制备

从平均样品中分取30~50g样品,除去大样杂质和矿物质,粉碎细度通过1.5mm 圆孔筛的不少于90%

5.6.3操作方法

5.6.3.1定温:使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离烘网2.5cm左右,调节烘箱温度定在105±2℃。

5.6.3.2烘干铝盒:取干净的空铝盒,放在烘箱内温度计水银球下方烘网上,烘

30min至1h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再烘30min,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重。

5.6.3.3称取试样:用烘至恒重的铝盒(W0)称取试样约3g,(W1,准确至0.001g)。

5.6.3.4烘干试样:将铝盒盖套在盒底上,放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105℃温度下烘3h(油料烘90min)后取出铝盒,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后,再按以上方法进行复烘,每隔30min取出冷却称重一次,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为止。

如后一次重量高于前一次重量,以前一次重量计算(W2)。

5.6.4结果计算

含水量按公式(9)计算:

W1-W2

水分(%)=──────×100 (9)

W1-W0

式中:W0——铝盒重,g;

W1——烘前试样和铝盒重,g;

W2——烘后试样和铝盒重,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采取其他方法测定含水量时,其结果与此方法比较不超过0.5%。

5.7大米精度检验

5.7.1直接比较法

从平均样品中称取试样约50g,直接与加工精度等级标准样品对照比较,通过观测背沟与粒面的留皮程度,判定样品加工精度等级。

5.7.2结果判定

观测试样和标准样品,比较米粒留皮程度。与加工精度等级标准样品相比,试样留皮较多的加工精度低;留皮较少则加工精度高

5.8碎米检验

5.8.1样品制备

按照GB5491的规定扦样和分样,按GB/T5494的规定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5.8.2检验及试样

以四分法分取除去杂质的样品约10g(m″,精确至0.01g)作为检验用试样。

5.8.3操作步骤

5.8.3.1大米小碎米含量的检验

a大米小碎米的检验

先由上至下将2.0mm、1.0mm筛和筛底套装好,再将试样置于直径2.0mm圆孔筛内,盖上筛盖,安装于筛选器上进行自动筛选,或将安装好的谷物选筛置于光滑平面上,用双手以约100r/min左右的速度,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大转动1min,控制转动范围在选筛直径的基础上扩大约8-10cm.

将选筛静置片刻,收集留存在1.0mm圆孔筛上的碎米和卡在筛孔中的米粒,称量(m1″),精确至0.01g.

b大米碎米的检验

将检验小碎米后留存于2.0mm圆孔筛上及卡在筛孔中的米粒倒入碎米分离器,根据粒型调整碎米斗的倾斜角度,使分离效果最佳,分离2min。将初步分离出的整米和碎米分别倒入分析盘中,用木棒轻轻敲击分离筒,将残留在分离筒中的米粒并入碎米中,拣出碎米中不小于整米平均长度3/4的米粒并入整米,拣出整米中小于整米平均长度3/4的米粒并入碎米,将分享出的碎米与检出的小碎米合并称量

(m2″),精确至0.01g。

如无碎米分离器,则将2.0mm圆孔筛上的米粒连同卡在筛孔中的米粒倒入分析盘,手工拣出小于整米平均长度3/4的米粒合并称量(m2″),精确至0.01g。

结果计算

大米小碎米率及碎米率的计算:

小碎米率X1按式(10)计算:

X1=m1″/m″x100% (10)

式中:

X1----小碎米率;

m1″----小碎米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碎米率X2按式(11)计算:

X2=m2/mx100% (11)

式中:

X2----碎米率;

m2″----碎米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测定结果以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双试验结果绝对差不得超过0.5%。

6、检验规则

产品组批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加工的产品为一批。

7、判定规则

7.1大米的定等指标中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该等级质量要求的,则降为下一等级;低于最低等级指标的。作为非等级产品。其他指标有一项不符合表1要求的,作为非等级产品。

7.2优质米的定等指标中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该等级质量要求的,则降为下一等级;低于最低等级指标的,可按表1中大米质量指标进行判定。其他指标有一项不符合表2要求的,作为非等级产品。

7.3初验不合格时,可加倍抽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8、包装和标签

8.1包装

8.1.1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规定和卫生要求。

8.1.2若采用包装袋,则包装袋应坚固结实,封口或者缝口应严密。

8.2标签

8.2.1包装大米的标签标识应符合GB7781的规定。

8.2.2标注的净含量应为产品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

8.8.3凡是采用本标准的大米产品,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注。

9、储存和运输

9.1袋装产品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合格仓库内,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

9.2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大米产品,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

9.3产品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不应低于3个月。

10、检验记录

《大米出厂检验报告》

11、相关支持性文件

11.1GB/T5009.36-2003粮食卫生的分析方法

11.2GB/T5492-2008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品味鉴定

11.3GB/T5493-2008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11.4GB/T5494-2008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11.5G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11.6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11.7GB/T5502-2008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11.8GB/T5503-2009粮油检验碎米检验法

11.9GB/T15682-2008《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11.10GB/T17109-2008粮食销售包装

11.11GB5491-1985_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11.12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11.13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11.14GB1350-2009稻谷

11.15GB/T17891-1999优质稻谷

11.16GB/15683-2008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全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

XX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8.2.4J-006 版号:A/0 全尺寸检验作业 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 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

全尺寸检验指导书JT/C-8.2.4J-006 1. 目的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或本公司控制计划的要求,规定合理的全尺寸检验的频次,使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接收、生产、成品入库直到出厂,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的全尺寸检验。 3. 职责 3.1 技术科负责制定合理的产品/材料的性能试验和全尺寸检测项目指标。 3.2 检验科负责产品和/或材料的性能试验和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3.3车间或仓库负责配合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4.全尺寸检验的时机 4.1全尺寸检验要求的确定。 4.1.1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和风险、品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稳定性、顾客的要求等确定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1. 根据顾客的要求的频次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试验。 2. 根据技术科的要求对于产品和模具在长期停放后做全尺寸检验和 试验。 3.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全尺寸检验。 4.1.2当出现内部或外部客户抱怨、监测系统反应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应考虑追加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5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5.1全尺寸检验的資料输入 ?图纸; ?技术规范; ?生产工艺文件,生产过程描述; ?检验技术规范; ?缺陷目录(缺陷评定,例如︰主要和次要缺陷); ?极限样品; ?评定方法要求; 5.2 全尺寸检验的抽样要求 5.2.1全尺寸检验应在最近的生产批中进行,这是为了能够了解最新生产过程的影响。 5.2.2用于全尺寸检验的零件要直接从仓库中或从准备交付给顾客的原包装中抽样,以便能同时对装箱质量、包装清洁与否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进行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使作业流程规化,正确指导检验员进行检验作业,确保产品判定准确性。 2 适用围 适用于大米成品出厂检验作业。 3 检验环境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除有特殊要求外,在常温下进行 4 工程程序 4.1质量指标 4.1.1 大米质量指标见表 1.其中加工精度、碎米与其中小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为定等指标。 表1 大米质量指标

5、检验方法 5.1 感官检验: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及气味,不得有发霉变质现象。 5.2 色泽、气味检验: 5.2.1 色泽鉴定 5.2.1.1 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均匀地摊平,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 5.2.1.2 对色泽不易鉴定的样品,根据不同的粮种,取100~150g样品,在黑色平板上均匀地摊成15X20cm的薄层,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 5.2.2 气味鉴定 5.2.2.1 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用哈气或摩擦的方法,提高样品的温度后,立即嗅其气味。 5.2.2.2 对气味不易鉴定的样品,分取20g样品,放入广口瓶,置于60~70度的水浴锅中,盖上瓶塞,颗粒状样品保温8~10min,粉末状样品保温3~5min,开盖嗅辨气味。

5.3 互混检验:取净稻谷10g,经脱壳、碾米后称量(m2),按GB1350中有关的分类规定,拣出混入的异类型粒,称取其质量(m1)。 互混率计算: X= m1/m2 X 100………………………………(1)式中: X---互混率,即混入的异类型稻谷占试样总量的质量分数,%; m1---异类型稻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5.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5.4.1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的试样按照GB5491的规定分取试样,试样用量: 500g~1000g; 5.4.2 筛选 a. 电动筛选器法:按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按规定取试样放入筛上,盖上筛盖,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选筛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分析盘。卡在筛孔中间的颗粒属于筛上物。 b. 手筛法:按a中方法将筛层套好,倒入试样,盖好筛盖。然后将选筛放在玻璃板或光滑的桌面上,用双手以110次/min~120次/min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各筛动1min。筛动的围掌握在选筛直径扩大8cm~10cm。筛后的操作与a同。

大米出厂检验工作报告单

大米出厂检验报告Q/HQ R-8.2.4-1-01 Q/HQ R-8.2.4-1-01

大米检验原始记录 1、色泽、气味、口味 2、加工精度 3、杂质检验(分样量M0:200g) 糠粉(W1)第一次:g 含量A(%)=W1/M0×100= 第二次:g 含量A(%)= W1/M0×100= 矿物质(W2)第一次:g 含量B(%)=W2/M0×100= 第二次:g 含量B(%)= W2/M0×100= 稻谷粒、带壳稗粒、其它杂质(W3)第一次:g 含量C(%)=W3/M0×100= 第二次:g 含量C(%)=W3/M0×100= 杂质总量=A+B+C= 4、稻谷粒和稗粒检验(分样量M1:500g ) 稻谷粒第一次:检出粒含量:粒/Kg 第二次:检出粒含量:粒/Kg 带壳稗粒第一次:检出粒含量:粒/Kg 第二次:检出粒含量:粒/Kg 5、水份单位:g

资料 赠送以下资料 2016优秀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范文1:一年以来,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教学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对自身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刻意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现总结三大点:一、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成个人永久职业,人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学习”“终身教育”就成了它的注解。可以说,思想是主宰人类行动的将帅。

因此要让自己为人民服务,献身于教育事业。首先必须端正思想,明确人生目标,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不断创新,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有用人才,有了这样的明确目标后,我们就不会再为环境,为条件而懊恼不已了。在农村中学工作近三十个春秋,虽讲台摇摇欲倒,我依然操起教鞭;由教师到教导主任,由教导主任到校长,由校长到教学管理者参与者和实践者。虽工作几经周折,我依然毫无怨言。有人说,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半个演讲家的口才,半个作家的文才,半个演员的表演艺术……拙于言词的我深知自己师范毕业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艺术上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脚步,我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先后完成了专科函授和校长培训。工作之余,学电脑、钻教研,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教科研课题和创造教育课题。参加黄冈数学新题库的编写,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XX年在《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题为《数学课课堂提问的艺术》的论文;XX年在湖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刊物上发表《架起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等论文并获得省级一等奖;XX年在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主办的论文评比中,我撰写的《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服务》被评为省级一等奖;XX年我的论文《合作学习在课改中的认识与探究》在中央教科所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国家级一等奖。荣幸成为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会员,作为中心学校数学学科带头人,我与同行相处融洽。大家团结一心,大力推进校本教研,研究农村中学中考复习的新思路新方法,确立了“立足新课程标准、着眼学法创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目的:对IQC品检人员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范,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1、实用范围:来料进料检验 2、质检步骤 (1)来料暂收 (2)来料检查 (3)物料入库 3、质检要点及规范 (1)来料暂收:仓管收到供应商的送货单后根据送货单核对来料:数量,种类及标签内容等无误后送交IQC检验,予以暂收,并签回货单给来料厂商。 (2)来料检查:IQC品检人员收到进料验收单后,依验收单和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内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生管,如符合,则进行下一步检验。一般先抽查来料的一定比例(以仓库来料质检标准),查看品质情况,再决定入库全检,还是退料。(3)检查内容: (1)外观: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离样品30CM目视; (2)尺寸规格:用卡尺/钢尺测量,厚度用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 (3)粘性分别按:GB/T4852-2002、GB/T4851-1998、GB/T2792-1998中方法执行,结果记录于《可靠度测试报告》中; (4)包装完好、标识正确、完整、清晰,环保材料查看是否贴有相应的环保标签,第一批进料时要附SGS报告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5)检验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填写《物料检验表》并通知仓库入库,仓库要按材料类型(环保与实用型)及种类分开放置标示清楚,成品料由IQC人员包装放于待出货区。以仓库物料质检标准。(6)物料入库:检查完毕,要提交《原材料进库验货》交上级处理,并对合格暂收物料进行入库登记。异常物料特《原材料进库验货》批示后,按批示处理。

4、注意事项 (1)要保持物料的整洁。 (2)贵重物品及特殊要求物料要逐一检查。 (3)新的物料需给技术开发部确认。 5、异常处理办法 物料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即时向采购及品管主管反映,录求解决方法,尽快处理。 6、不合格品的处理: (1)IQC判定为不合格时,在产品包装外贴上退货/拒收标签,把产品转移到不合格/退货区域,并报品质主管确认签字后,送采购/生管签名后发到供应商,供应商未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的报仓库直接作退货处理;如为急料,经品质主管与采购,生管,业务协商后,呈经理审批,按评审意见办理;(2)跟据供应商提供的改善方案,IQC品管员对下批来料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记录结果。 7、材料环保要求管理: (1)原材料必须符合无毒或低毒环保要求,且符合国际环境保护之法律法规要求,每批来料必须符合联昌环境有害物质管理标准之规定,第一批来料必须附有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如SGS)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并贴有环保标签,按批随货物送达; (2)原材料为环保产品,必须要求仓库单独放在环保区域且要分类保管,贴上环保标签; (3)如原材料有变更,供应商必须提前知会,并提供相关变更资料及样板,IQC品检人员在原材料变更没有得到确认的情况下可以拒检。 8、免检品: (1)原材料的辅料等每3批需抽查1批; (2)免检品必须符合无毒或低毒环保要求,且符合国际环境保护之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环保要求及联昌环境有害物质管制标准之规定,且附有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如SGS)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随货物送达; (3)如免检品有1次不良发生,可转变为必检品,如接着连续3批来料检验为合格,又自动转为免检品。产品合格入库后贴免检标签,检验时按原材料抽检方法抽检; (4)免检品在收货时,只对厂商,品名,料号,数量,规格,颜色,角度,重量,品牌等内容与进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介绍

XXXXX公司作业文件 检验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服装生产用面料、里料和辅料的进货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检验、产品完工质量检验和成衣出厂质量检验、外协产品的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外检的项目。本规定适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验工作。 2 目的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已得到满足。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1 GB / T2660—1999 衬衫 3. 2 GB / T2666—2001 男、女西裤 3. 3 GB / T13661—1992 一般防护服 3. 4 GB/12014---2009 防静电工作服 3. 5 GB/8965---2009 阻燃工作服 3. 6 FZ / T80004—1998 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 3. 7 FZ / T81008—2004 茄克衫 4 职责 4. 1 技术质量部负责本检验规程的制定。 4. 2 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服装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负责本检验规程的贯彻实施。 4. 3 质量检验员负责按本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实施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5 检验的方法和内容 5.1 进货质量检验 5.1.1 采购物资按对服装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分类 A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主要部分和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采购产品。如面料、特殊服装的里料、有纺粘合衬、缝纫线、拉链、绣花、印花等。 B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其它部分,一般不会影响服装的使用效果,即使略有影响,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采购产品。如一般里料、钮扣、四合扣、无纺粘合衬、口袋布、垫肩、松紧、商标等。 C类:指不直接用于服装产品本身,但又起到服装保护作用的采购产品。如包装纸箱、塑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百兴纸品厂 成品检验 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00版) 文件编号:BX-WIQ-04 版号:A/0 页数:5 生效日期:2006-03-01 拟制批准

1.目的 保证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百兴公司生产之成品检验作业。 3.成品的抽样方式和接收标准 4.工作程序 4.1成品纸箱检验要求 4.1.1当成品纸箱进入成品仓库后﹐OQC员应按上述“成品抽样方式和接收标准”进行抽样 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应在成品标签牌盖上品检员代号章﹐并记录于<成品检验日记录表>中,同时立即报告品管部主管﹐主管确认后﹐报品管部经理有关人员进行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 4.1.2成品纸箱质量检验项目及接收标准 a.规格尺寸:允许偏差±5mm。 b.裱合:平整、不超泡、不脱坑。 c.箱面印刷:图案文字与唛头无误,清晰,墨色均匀,箱面清洁,无重印,无损坏,整体版 面位置与规定位置偏差不大于5mm,印刷颜色符合客户要求。

d.切口:切口无明显毛刺,切断口表面裂损宽度不大于8mm。 e.成型压线:深浅适中,不爆线,不重线(不得有规定外的压痕)。 f.方正度:箱面对角线之差不大于5mm。 g.摇盖参差:两摇盖长边差不大于5mm。 h.摇盖合拢:两盖对口离缝或压搭不大于3mm。 i.箱角:纸箱成型后箱体各角无明显的漏洞或包角。 j.耐折:摇盖开合180度,往复5次不爆裂。 k.钉盒纸箱接缝处应钉牢、钉透,不得有叠钉、缺钉、断钉、曲钉、翘钉、 不转角等缺陷。 l.箱钉排列整齐,距离均匀,钉线不应有锈斑、剥层、龟裂等缺陷。 m.钉条搭接舌宽度25-45mm,头尾钉距压线不得大于20mm,单钉钉距不大于 55mm,双钉钉距不大于75mm。 n.粘合纸箱接头舌边宽度适度,粘合剂涂布充分、均匀、粘合牢固。 o.纸箱性能:成型的瓦楞纸箱,其各项物理性能指标不能低于其瓦楞纸板合 同规定的物理性能指标的10%。(纸箱物理性能在客户提出测试要求时才进行 测试)。 4.1.3对进入成品仓库的产品﹐OQC员应负责不断的巡回检查成品堆放情况﹐防止因堆放不 当而造成产品的损坏。 4.1.4OQC员应不断对成品搬运﹑装车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成品受污染和损坏﹐确保合格的 产品出厂。 4.2成品瓦楞纸板检验要求

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A/D-JY-IQ-001 版本编号:2.0 受控状态: 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元器件、关键零部件)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山西巨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A/D-JY-IQ-001版本:2.0 一、电缆线检验规程: 1、供应商考核: 检验供应商的各种资质,如:营业执照、煤安证、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 2、目测指标: 电缆线中的铜丝不应有锈斑,要有较亮的金属光泽; 缆线蓝色护套上印有供应商、煤安指标、煤安编号等; 外观蓝色护套上没有明显的划伤; 到货型号与合同订购型号完全一致; 到货数量与合同订货数量完全一致。 3、主要测量指标: 6芯铠装电缆:型号:MHY32 1*6*1.0(7/0.43); 组成:共6股线,每股线径是1.0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43mm的铜丝组成; 外径:缆线的最外部直径在Φ13-Φ13.5mm之间; 内阻:20℃直流电阻为18.1?/km。 4芯铠装电缆:型号:MHY32 1*4*1.0(7/0.43); 组成:共4股线,每股线径是1.0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43mm的铜丝组成; 外径:缆线的最外部直径在Φ13-Φ13.5mm之间; 内阻:20℃直流电阻为18.1?/km。

6芯非铠装电缆:型号:MHYV 1*6*1.0(7/0.43); 组成:共6股线,每股线径是1.0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43mm的铜丝组成 内阻:20℃直流电阻为18.1?/km。 4芯非铠装电缆: a、型号:MHYV 1*4*1.0(7/0.43); 组成:共4股线,每股线径是1.0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43mm的铜丝组成; 内阻:20℃直流电阻为18.1?/km。 b、型号:MHYV 1*4*0.75(7/0.37); 组成:共4股线,每股线径是0.75mm2; 每股线由7根直径为0.37mm的铜丝组成; 内阻:20℃直流电阻为24.5?/km。 4、做好各项检验指标的入厂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BBE/WI-01 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 编制: 分发号: A/0 审核: 发布日期: 11月15日 生效日期: 11月30日批准: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修改记录 (2) 二、原料检验标准 (3) 三、辅料检验标准 (5) 四、首件检验规范 (6) 五、巡回检验规范 (8) 六、成品检验规范 (9) 七、出厂检验操作规范 (11) 八、干燥箱操作规程 (15) 九、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6) 十、注塑机操作规程 (17) 十一、吹瓶机操作规程 (19)

二、原料检验标准 PP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检验依据: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GB 9693-1988。 3、原料检验 3.1感官指标: 本色颗粒, 不得有异味、异嗅、异物。 3.2规格型号 应符合采购要求。 4、抽样方案 每批取50kg进行检验。

PET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原料检验 2.1检验依据: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卫生标准》GB 13114-1991 2.2感官指标: 白色颗粒, 不得有异味, 异臭、异物。

三、辅料检验标准 包装袋检验标准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辅料检验 外观: 袋质均匀、平整、无皱折; 无杂质、无污迹。塑料袋应无气泡、缩孔、针孔等缺陷。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介绍

1 XXXXX 公司作业文件 检验作业指导书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服装生产用面料、里料和辅料的进货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工序 质量检验、产品完工质量检验和成衣出厂质量检验、外协产品的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外检的项目。本规定适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验工作。 2目的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已得到满足。 3规范性引用文件 3. 1 GB/ T2660—1999 3. 2 GB/ T2666—2001 3. 3 GB/ T13661—1992 3. 4 GB/12014---2009 3. 5 GB/8965---2009 3. 6 FZ/ T80004—1998 3. 7 FZ/ T81008—2004 衬衫 男、女西裤 一般防护服 防静电工作服 阻燃工作服 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茄克衫 4职责 4. 1 4. 2 4. 3技术质量部负责本检验规程的制定。 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服装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负责本检验规程的贯彻实施。质量检验员负责按本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实施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5检验的方法和内容 5.1进货质量检验 5.1.1 采购物资按对服装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分类 A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主要部分和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采购产品。如面料、特殊服装的里料、有纺粘合衬、缝纫线、拉链、绣花、印花等。 B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其它部分,一般不会影响服装的使用效果,即使略有影响,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采购产品。如一般里料、钮扣、四合扣、无纺粘合衬、口袋布、垫肩、

松紧、商标等。 C 类:指不直接用于服装产品本身,但又起到服装保护作用的采购产品。如包装纸箱、塑 料包装袋、胶带、纸衬板等。 5.1.2检验的方法和比例a)坯布和印染布以捆、卷、件为单位进行抽查性检验,检验的比例为10%. b) 检验员对服装辅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外包装和标识进行检验,合格后入库,并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辅料检验记录”、“布料检验记录(布料包括面料、里料和衬料)”。 c) 采购产品必要时由技术部组织对其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如缩水率、色牢度等。 5.1.3当产品需要联系外检(如防静电性能、阻燃性能、甲醛含量、布料成分和强力等试验)时,应获得和保持外检的检验报告。 5.1.4 检验的内容 A 类采购产品的名称、检验项目、要求值详见附表一《A类物资检验和试验要求》;B 类、C类采购产品的名称、检验项目、要求值详见附表二《B、C类物资验证要求》。 5.2 过程质量检验 5.2.1 检验的方法 5.2.1.1: 质量控制旨在维持和保护组织与顾客的利益.实施质量控制方法,组织可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从而在本行业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同样,也可保证供应给顾客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从而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商誉.我们力求实施最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将其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就是我们对顾客的承诺. 5.2样板成衣检验: 5.2.1明确并详细理解检查项目,诸如款式、绣花、印花、附件、测量点以及水洗要求等. 5.2.2详细按检查项目检查样板款式和做工. 5.2.3检查OK后,如有严重问题,将退回技术质量部返工. 5.2.4洗水样衣,据测试的缩水率和制单尺码的要求,对完成的样板检验、核对,如有不符 之处,应通知技术质量部,便于改进. 5.3.纸样检验: 5.3.1按制单对照母样的款号,看与制单是否一致. 5.3.2检查纸样上的标记、文字是否标示清楚. 5.3.3检查放码样纸样,推档是否正确.

电动自行车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动车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项目一:绝缘性能 1.技术要求 电动自行车的车体做电器部件的外壳均应不带电,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2MΩ。系统的所有接线 均不应裸露。 2.检测仪表: 250V兆欧表 3.操作方法 3.1 调整兆欧表档位。验证兆欧表是否完好(短路时表阻值为零,断开时表阻值为无穷大)。 3.2 卸除电池、打开电源开关,将兆欧表任一测头连接电池盒负极,兆欧表另一测头分别与车架、车把、电机外壳、蓄电池外壳接通,读兆欧表各显示值并记录。 3.3 目测系统所有接线有无裸露现象,并记录。 4.数据处理及判断 各部位的电阻值全部符合要求,接线无裸露现象,则视为该项目合格。 项目二:蓄电池的标称电压

1.技术要求 蓄电池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48V 2.测仪器 直流电压表 3.操作方法 3.1 按说明书要求对整车的蓄电池充足电,静置2h。调整直流电压表档位。 3.2 分别测量蓄电池的电压,并记录。 4.数据处理及判断 按标准检测,符合标准为合格。 项目三:制动断电装置 1.技术要求 电动自行车应装有制动断电装置,在制动时应能自动切断电源。 2.检测仪表 直流电流表 3.操作方法 3.1 按说明书要求对整车的蓄电池充足电,将电动车驱动车轮悬空,然后在电池与电动机回路上串接一直流电流表。 3.2 开启电动自行车电源,接通动力电路,使电动机驱动,然后制动

车闸。观察电流表是否断流,并记录。 项目四:欠压、过流保护装置 1.技术要求 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应有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和短路保险装置。 欠压值应为41.0±0.5V;过流保护值应为15-17A 2.检测仪表 直流电压、电流表、直流电源。 3.操作方法 3.1 将整车电池盒取下,用直流可调电源供电,按产品说明书,将可调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至说明书上规定的额定电压(即48V),然后调节电压钮,使电压逐渐降低至41.0V,观测其欠压保护装置是否断电,电机是否停止转动,并记录断电时电压表显示值。 3.2 上述测毕,回路上再串接于直流电流表,接通电路、电动机开始工作,对电动机逐渐加载,电流随至增大,直至17A,观察电流表是否断流或限流,并记录断流或限流时电流值。 项目五:总体要求 1. 技术要求 1.1 电动自行车应按其型号要求组装,不得错、漏装; 1.2 整车各紧固件应紧固到位,各转动部件运转灵活; 1.3 各对称部件应与车架中心面左、右对称,不得明显偏斜;

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范本

产品出厂检测报 告 Manufactured products inspection report Beijing baixiang New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目录 1.产品合格证---------------------------------------------------------1 2.产品技术特性测试报告------------------------------------------2 3.外观、结构尺寸检验---------------------------------------------3 4.PS系列配置单-----------------------------------------------------4 5.PS系列验收单-----------------------------------------------------5 产品合格证 CERTIFICATION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订单号: 产品编号: 本产品经检验合格,准予出厂。 This product has been inspect to be in line with the relevant standard for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e and granted to leave the facory。 OQC检验员:年月日 Q A负责人:年月日核准:年月日

灭菌有效容积:L 灭菌室温度:℃ 电源:V N HZ 最大输入功率:kV A 灭菌程序: 抽真空压力值:Pa 等离子压力值:Pa 工作噪音:dB 工作环境相对温度:% 工作大气压kPa 灭菌剂浓度:% 真空泵排气过滤罩:um微粒%过滤率 充气阀进气过滤罩:um微粒%过滤率 检验员(签章):日期:年月日 外观、几何尺寸检验 产品编号: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 书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 使作业流程规范化,正确指导检验员进行检验作业,确保产品判定准确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米成品出厂检验作业。 3检验环境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除有特殊要求外,在常温下进行 4工程程序 4.1质量指标 4.1.1大米质量指标见表1.其中加工精度、碎米与其中小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为定等指标。 表1大米质量指标

5、检验方法 5.1感官检验: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及气味,不得有发霉变质现象。 5.2色泽、气味检验: 5.2.1色泽鉴定 5.2.1.1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均匀地摊平,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 5.2.1.2对色泽不易鉴定的样品,根据不同的粮种,取100~150g样品,在黑色平板上均匀地摊成15X20cm的薄层,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5.2.2气味鉴定 5.2.2.1分取20~50g样品,放在手掌中用哈气或摩擦的方法,提高样品的温度后,立即嗅其气味。 5.2.2.2对气味不易鉴定的样品,分取20g样品,放入广口瓶,置于60~70度的水浴锅中,盖上瓶塞,颗粒状样品保温8~10min,粉末状样品保温3~5min,开盖嗅辨气味。 5.3互混检验:取净稻谷10g,经脱壳、碾米后称量(m2),按GB1350中有关的分类规定,拣出混入的异类型粒,称取其质量(m1)。 互混率计算: X=m1/m2X100………………………………(1)式中:X---互混率,即混入的异类型稻谷占试样总量的质量分数,%; m1---异类型稻谷的质量,单位为克(g)

出厂检验报告范本

出厂检验报告 出厂检验报告

出厂检验报告

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音——“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视其为知音。钟子期死后,面对江边一抔黄土,俞伯牙发出“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的感慨,摔琴而去,从此,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红楼里,宝钗与黛玉皆爱宝玉,宝钗看重功名,常拿一些伦理纲常来压制他的不羁与顽劣,黛玉却从未提及这些,因她懂得他的心性,她说“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是你之知己”,造化弄人,木石前缘虽是虚空一场,却怀金悼玉,梦萦千古,今日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不是所有的相遇都可以相知,不是所有的相知都可以永恒。生命里,我们只愿结交那些心性相宜的人,统一的语言,相同的志趣,将彼此的心灵拉近,一份懂得,不言不语,却在默契里滋生。 懂得,是两颗心的对望,潜生一种心灵感应,不发一言,便可知会。一声懂得,没有千言万语,却可以令人眸中含泪,心中蕴暖。 这世间太多人情薄凉,你是否觉得,有一个真正懂你的人,是一种幸福与慰藉呢?茫茫人海,你不孤单,有人愿与你同运命,共风雨,如此,多好! 风懂云的情怀,它,轻轻的吹送,云姿更加漫妙;雪懂梅的寒傲,它,悄悄的绽放,梅骨愈加清奇;泉懂山的伟岸,它,静静的流淌,山林更为葱茂;雨懂花的心思,它,无声的洒落,花香尤为清绝…… 杏花疏影小楼边,一腔笛韵委婉悠扬;山亭古寺四月间,深涧桃花兀自娇娆;暗香疏影黄昏后,东篱素菊暗香盈袖;柴门冬雪夜归人,红泥火炉绿蚁新醅……若懂得,景与物,也相宜。 彷徨失意时,一句懂得,是严冬的一场花开春暖,茫然无助时,一句懂得,是酷暑的一阵清凉细雨,心与心的贴近,皆因一个“懂得”而欣慰,美好。

机械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机械加工检验作业指导 书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目的:为了保证我公司加工所有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指导我司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实施质量过程控制, 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终检”将检验工作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对 每一工序的质量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品,使其不能投入下工序或出厂, 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的目的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自制产品零部件的检验。 3 检测依据及判定标准: 1)过程检验的检测依据:按图纸及工艺卡执行; 2)成品检验依据:a)工艺卡(图)或零件图; b)产品设计图样及作业指导书; c)合同规定或交货 验收技术条件及标准。 4 定义或名词诠释: 1)明确标准:熟悉和掌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并将其作为测量和试验、比较和判定的依据; 2)测量和试验:采用一定的检测器具或设备,按规定的方法,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得出一具体 的数据或结果; 3)比较:把检测的结果与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

4)判定: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5)处理:将合格的接收(通过),不合格的重新处理(报废或返修等); 6)记录反馈:把测量或试验的数据做好记录、整理、统计、计算和分析,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向 领导和部门反馈质量信息,作今后改进质量,提高质量制订措施的依据 5 首件检验: 在下述情况下,必须首件检验确认后,才能开始加工; a)新品上线的第一个工件; b)新品调换操作者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c)更换(调整)工艺装备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d)更换机台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e)更换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6 检验要求: a)对首件,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核实首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对首批检查的工件,技术 员和操作者必须做好自检,在技术员和操作者对规定尺寸及外观质量自检合格后送检验员检查。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注意:除了开 发新品新工艺以外、检验一般不参与首件调试过程数据验证与记录,避免检验越权生产干涉,同

酿造酱油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酿造酱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酿造酱油检验作业指导书JZ-ZY-001 质量方针:坚持标准,客观公正,科学检测,精益求精 1、目的:使酿造酱油标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能正确进行,预防出现错误的检验结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调味用的酿造酱油。 3、引用标准:GB18186-2000 GB5461-2000适用盐《氯化钠测定规程》 4、职责: 4. 1检验人员应全面执行检验规程。 4. 2审核人员负责审核检验记录、数据处理和检验报告。 4. 3质检主管负责人质量监督,负有监督检验本程序执行情况的责任。 5、工作秩序 5. 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将所需仪器擦拭干净,放在洁净的工作台上备用。 5. 2检验步骤: 5. 2. 1可溶性总固形物的测定:吸取试样10ml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P上述稀释液2.00ml至于已烘至恒重的称重瓶中,移入(103±2)℃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将瓶盖至于瓶边,4h后, 将瓶盖盖好,取出移适应症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再烘0.5h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差不超过ling,即为恒重。 计算样品中可溶性总固形物含量按公式: X:=<[(m2-m~)/(10/100)*5]*100 无盐固形物含量:总固形物一氯化钠含量 5. 2. 2氯化钠测定 仪器:微量滴定管 试剂:0.1mol几硝酸银标准溶液:按GB/T601规定的方法配制标定。

铬酸钾溶液:(50g/1)称取5克铬酸钾,用少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分析步骤:吸取2ml的稀释液(吸取5ml样品,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欠及1ml铬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显桔红色。 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按式计算: X1={(V-V。)*C:X0.0585/[2*(5/200)]}*100 5. 2. 3全氮测定: 仪器:a、凯式烧瓶500ml b、冷凝液 c、电热恒温干燥箱 d、氮球混合 e、分析天平感量0.1㎎ f、40%氢氧化钾溶液,称取草40g氢氧化钠,溶于60ml水中 g、0.1mol/L盐酸标液按GB/T601规定的方法配制标定。 分析步骤:吸取试样2ml,于干燥的凯氏瓶中,加入4克硫酸铜,硫酸钾混合剂10ml硫酸,在通风橱内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保持瓶内溶液液微沸。至炭粒全部消失,消化液呈澄清的浅绿色,继续加入15min,取下,冷却至温室。缓慢加水120ml,将冷凝管下端的导管侵入盛有30ml2%硼酸溶液及2/u3滴混合指示液的锥形瓶的液面下。沿凯氏烧瓶缓慢加入40m140%氢氧化钠溶液、2粒锌粒,迅速连接蒸馏装置,接通冷凝水,振摇凯氏烧瓶,加热蒸馏至馏出液约120ml。降低锥形瓶的位置,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再蒸馏1min。停止加热。用少量的水冲洗冷凝管下端的外部,取下锥形瓶。用0.1mol/L盐酸标液滴定收集液至紫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0.1mol/L盐酸标液的毫升数。同时做空白试验。 计算:样品含氮含量: X:=(V:-V1)*C:*0.014/V*100 式中:X3一样品中全氮的含量(以氮计),g、100ml V: 一空白试验消耗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一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mol/L;0.014—1.00ml盐酸标准滴定 溶[c(HC1)当于氮的质量,g。 5. 2. 4氨基酸态氮测定: 仪器:a、酸度计附磁力搅拌器 b、碱式滴定管25ml

机械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精心整理 1目的: 为了保证我公司加工所有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指导我司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实施质量过程控制, 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终检”将检验工作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 对 每一工序的质量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品,使其不能投入下工序或出厂, 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的目的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自制产品零部件的检验。 3检测依据及判定标准: 12 41 2体 3456向 5a b c d e 6a 术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注意:除了开 发新品新工艺以外、检验一般不参与首件调试过程数据验证与记录,避免检验越权生产干涉,同 时也避免生产一线技术员对工艺准备、工艺指导、工艺监督不作为或推卸责任)。 b )作好首检检验记录,要求按工件种类分类、班别、机台及操作者填写首检记录,以便于追溯。 c )检验状态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检后待定;产品标识要求填写“工件料号/名称、规格、首 检合格、日期、检验者等”要素,首检报告同样填写并要求与路线单一起放置直至本工序批次加 工结束、工序完工检验结束后收回并整理存档1年。 7巡回检验: 由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日常工艺纪律巡回监督检查,重点监控工序质量和工艺纪律,并做

精心整理 好记录、并对质量异常出具《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 a )根据检验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检验、核对巡检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 b )若巡检时某质量特性值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同时,立即对本次巡检与上次 巡检(或首检)间隔中生产的产品的不合格质量特性值逐件100%检查,剔除不合格品--追溯。 c )对巡检中剔除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d )对投入批量生产的工件某尺寸在机加工过程中有争议时,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进行分析性检查、 仲裁性检测,必要时核实工艺装备或工艺卡,严禁不合格工艺装备或工艺卡继续生产和现场毛坯 流入下道工序。 8成品检验(终检): 全部加工活动结束后,对半成品或完工的产品、零件进行综合性的核对工作,核对加工件的工序 1验 2a 均 b 检 9a b c d e 工 f 1012便于日后检索和追溯; 3)记录、整理、存档管理。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LOGO 厂检验作业指导 书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LOPPNN]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使作业流程规范化,正确指导检验员进行检验作业,确保产品判定准确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米成品出厂检验作业。 3检验环境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除有特殊要求外,在常温下进行 4工程程序 4. 1质量指标 4. 1.1大米质量指标见表1.其中加工精度、碎米与其中小碎米、不完善粒、朵质最大限量为定等指标。 表1大米质〕量指标

5、检验方法 5.1感官检验: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及气味,不得有发霉变质现象。 5. 2色泽、气味检验: 5. 2. 1色泽鉴定 5. 2.1. 1分取20-5Og样品,放在手掌中均匀地摊平,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 5. 2.1.2对色泽不易鉴定的样品,根据不同的粮种,取100~150g样品,在黑色平板上均匀地摊成15X2OCnl的薄层,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5. 2. 2气味鉴定 5. 2. 2. 1分取20^5Og样品,放在手掌中用哈气或摩擦的方法,提高样品的温度后,立即嗅其气味。 5. 2. 2. 2对气味不易鉴定的样品,分取20g样品,放入广口瓶,置于60~70度的水浴锅中,盖上瓶塞,颗粒状样品保温旷IOnIir1,粉末状样品保温3~5min,开盖嗅辨气味。 5. 3互混检验:取净稻谷IOg,经脱壳、碾米后称量(m2),按GB1350中有关的分类规定,拣出混入的异类型粒,称取其质量(ml)。 互混率计算: X=ml∕m2X100....................... (1)式中:X-一互混率,即混入的异类型稻谷占试样总量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