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甲醛本体聚合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共聚甲醛聚合反应影响因素探析

共聚甲醛聚合反应影响因素探析

共聚甲醛聚合反应影响因素探析
李武斌;李颖悟;江依红
【期刊名称】《塑料工业》
【年(卷),期】2018(46)10
【摘要】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多、反应复杂,若控制不当,直接影响反应转化率、产量和产品单耗,同时也对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阳离子本体聚合的共聚甲醛聚合反应工艺状况进行优化,找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应用于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的聚甲醛生产装置后,聚合反应转化率从72%提升到82%,产品质量正牌率达到90%以上.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李武斌;李颖悟;江依红
【作者单位】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河南开封475200;开封市聚甲醛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开封475200;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3;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河南开封475200;开封市聚甲醛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开封4752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6.51
【相关文献】
1.进料对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 [J], 韩元培
2.浅谈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J], 桑彦伟;徐昆伦;郭学群
3.共聚甲醛聚合反应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分析 [J], 李宁
4.探析共聚甲醛聚合反应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J], 卢宏山
5.α-蒎烯用新型复合引发剂共聚合反应研究——Ⅱ α-蒎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合反应研究 [J], 邓云祥;彭超盼;汪肇辉;张仁俊;范世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甲醛生产工艺及后处理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

聚甲醛生产工艺及后处理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

聚甲醛生产工艺及后处理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聚甲醛,又称甲醛树脂,是一种常见的合成树脂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电子、纺织和装饰等行业。

其主要生产工艺包括蒸氨法、氧化甲醛法和环氧甲醛法等,而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后处理环节则包括干燥、热固化和改性等步骤。

不过,聚甲醛产品的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生产工艺是影响聚甲醛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蒸氨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产工艺之一,其原理是以甲醛和氨气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聚甲醛。

在实际生产中,反应条件、催化剂的选择和投入、搅拌速度等工艺参数的控制,均会对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氧化甲醛法则是以甲醛和空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氧化反应而合成,而环氧甲醛法则是以甲醛和环氧乙烷为原料,经过聚合和交联反应合成。

近年来,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对甲醛树脂的后处理工艺也越来越重视。

此类工艺主要包括干燥、热固化和改性等步骤。

在干燥过程中,操作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影响产品的质量,还和生产线的效率密切相关。

而在热固化中,所采用的固化剂和温度等条件则会对产品的强度和耐磨性产生直接影响。

至于改性工艺,则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以满足不同领域对产品性能的要求。

聚甲醛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决定产品是否能被市场所接受的重要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确保原料质量的稳定性,并通过对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抽样检测,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的一致性。

聚甲醛产品的质量受到生产工艺、后处理工艺以及质量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聚甲醛产品,生产企业需要全面掌握各项关键影响因素的规律,建立规范的流程和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进料对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

进料对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

1 前言聚甲醛是一种没有侧链,高密度,高结晶性的线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国外有“夺钢”、“超钢”之称,在很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都具有很好的自润滑性、良好的耐疲劳性,并富于弹性,此外它还有较好的耐化学品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机械、仪表、日用轻工、汽车、建材、农业等领域。

聚甲醛分为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其中共聚甲醛是市场最大。

国内以生产共聚甲醛为主,主要采用香港富艺、荷兰ZAT、韩国PID技术,以煤制甲醇为原料生产高浓度甲醛,然后由甲醛合成中间单体三聚甲醛和二氧五环,三聚甲醛和二氧五环在引发剂的催化作用下聚合生成共聚甲醛,原理如下:链引发:(1)BF3+H2O→H+(BF3OH)-(2)H+(BF3OH)-+ →HO-CH2-CH2-OCH2+链增长:(3)nHO-CH2-CH2-OCH2+ + →-(OCH2CH2)n(OCH2)3m(OCH2+)n链终止:(4)-(OCH2CH2)n(OCH2)mOCH2+ + H2O →-(OCH2CH2)n(OCH2)m OCH2OH + H+2 进料对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2.1 TOX对聚合反应的影响TOX作为主反应单体,其纯度对聚合反应影响较大,必须将杂质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TOX单体中的杂质主要有甲醛(HCHO)、甲醇(CH3OH)、甲酸(HCOOH)和水(H2O),过量杂质会使聚合反应过程中发生分子链转移,降低聚甲醛分子量,熔融指数范围变大,不稳定端基增加,进一步降低聚甲醛的冲击强度等物理性能。

甲醇会降低聚合反应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链变短;水会降低聚合反应转化率;甲酸、甲醛不仅在聚合反应中使活性链发生链转移从而降低聚合物分子量,而且增加分子链末端不稳定端基,使得聚合物稳定性变差,加工过程中容易解聚。

2.2 DOX对聚合反应的影响DOX作为共聚单体,其添加量多少对聚合反应中分子结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DOX加入量少则共聚甲醛稳定性不好,熔点高、冲击强度低,加热时末端容易分解;DOX加入量过大,其它物理性能降低。

课题三聚甲醛的共混改性

课题三聚甲醛的共混改性

2.聚甲醛改性研究的方法
聚甲醛改性方法主要有共聚改性、添加改 性、共混改性、复合改性、形态控制改性 、交联改性及表面改性。 物理改性(共混、填充、增强) 化学改性(共聚、嵌段、接枝、互穿网络)
3 .聚甲醛改性研究的关键
POM的物理改性关键在于复合体系相间的 相容性,应加大多功能增容剂的开发研究 。新开发的凝胶体系及原位聚容性的新的研究方向。
4.聚甲醛改性研究的技术路线
⑴填充增强改性 ⑵增韧共混改性 ⑶功能化改性
⑴填充增强改性
将无机材料如Al2O3、氧化镁、玻璃纤维、 碳纤维、玻璃微珠、云母、滑石粉、碳酸 钙、白炭黑、钛酸钾等通过熔融共混加入 到聚甲醛中,从而提高聚甲醛的强度、刚 度、硬度、热变形温度以及尺寸稳定性。 填充增强类聚甲醛主要应用于制备机械 结构复杂、薄形精密零件及工程制品。
提高聚甲醛的耐候性
在聚甲醛中加入抗氧剂及光稳定剂可以提 高聚甲醛的耐候性。 针对POM 受紫外线照射易发生白化、龟裂 等缺点,一些科研机构纷纷开发出耐候型品 种,以满足汽车内外装饰材料的要求。
导电、抗静电聚甲醛
采用加入炭黑、碳纤维、不锈钢纤维等导 电填充料的方法,可以提高聚甲醛导电性 能。在聚甲醛中加入特殊的抗静电剂则可 使聚甲醛具有抗静电性,减少其在电子领 域应用时因灰尘、碎屑积聚及静电荷产生 的干扰。
(3) 功能化改性
POM 摩擦磨损性能的改进 在聚甲醛树脂中加入有机油或硅油、聚四氟乙烯(PTFE) 或二硫化钼[mù] ,可以达到降低制品表面摩擦系数及磨 损率的作用。润滑聚甲醛最适用于机械、电子电器用零件 的传动部位材料,如齿轮、滚轮、凸轮、连杆类制品。 ① 添加聚四氟乙烯、聚乙烯 等自身摩擦系数较低的结晶性 高分子材料。 ② 添加玻纤、碳纤等纤维状材料。 ③添加硅油、矿物油、油脂等润滑油及润滑脂类。 ④ 添加二硫化钼、石墨等无机粉类润滑材料。 ⑤利用接枝、嵌段等手段在POM 分子链上引入具有润滑性 的链段。

探析共聚甲醛聚合反应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探析共聚甲醛聚合反应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2019年12月2.1.2助熔剂的选择覆盖剂的属于非金属原辅料,导电导磁性差,考虑加入多元助熔剂。

2.1.2.1锡粒加入量实验锡粒熔点较低,对试样有一定的助熔效果,在称样量及其他助熔剂的加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锡粒的加入量进行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加入锡助熔剂,使燃烧更加充分,且加入0.2g 、0.3g 对结果无影响,锡粒燃烧后灰尘大,只需加入0.2g 锡助熔剂。

2.1.2.2纯铁助熔剂加入量实验纯铁助熔剂在熔解过程中增加流动性,使碳释放完全,在称样量及其他助熔剂的加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纯铁的加入量进行实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得知随着纯铁助熔剂加入量增大,碳释放的更加完全,0.6g 以后,测量结果变化在允许差范围内。

纯铁容易飞溅,对燃烧管的损害较大,还容易堵塞氧枪,所以纯铁的加入量为0.6g 。

2.1.2.3钨助熔剂和钨锡助熔剂的选择本实验的原辅料一般在LECO CS-444上进行分析,该仪器为内置天平,为了减少天平盖的开关,简化分析步骤用钨锡助熔剂代替钨助熔剂,不再加入锡粒。

见表4。

由表4可见,两组分析数据接近,确定最终的助熔剂加入量为0.6g 纯铁和1.8g 钨锡助熔剂。

2.1.2.4助熔剂加入顺序的选择由表5可见,助熔剂的加入顺序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但是用纯铁打底时无喷溅,覆盖在试样时略有喷溅。

所以最终确定用实验方法为:0.6g 纯铁打底,0.2g 试样,再均匀覆盖1.5g 钨锡助熔剂。

2.2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2.2.1方法的准确度覆盖剂目前没有标准物质故用加标回收的方法对实验方法进行验证,见表6。

2.2.2方法的精密度选取同行一个稳定的试样连续测定10次,结果见表7。

3结语本方法研究了红外吸收法测定覆盖剂中碳含量的测定。

本法简便、有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满意。

参考文献:[1]李茂康,张炯明.利用还原钙渣配制高碱度低硅无碳中间包覆盖剂[J].钢铁研究学报,2014,26(1):16-20.[2]杜明玺.含碳耐火材料中碳的定量分析技术[J].国外耐火材料,2002,6(5):23-29.探析共聚甲醛聚合反应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卢宏山(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河南开封475200)摘要:聚甲醛是目前世界范围使用率比较高的一种塑料,其可以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聚甲醛生产技术的研究分析

聚甲醛生产技术的研究分析

聚甲醛生产技术的研究分析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聚甲醛生产技术也获得了明显的进步。

聚甲醛是一种综合型工程塑料,在我国各个行业领域不断发展背景下,对这种综合型工程塑料所提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也为我国聚甲醛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着聚甲醛生产的实际效率。

对此本文将介绍聚甲醛生产的主要工艺方式,结合我国聚甲醛行业现状,提出科学高效的技术应用类型。

关键词:聚甲醛;生产工艺;三聚甲醛;聚合聚甲醛化学名称为聚氧化亚甲基,简称为POM,一般有会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两种类型。

POM是一种结晶性热塑型树脂,在一些传统生产领域中可以代替黄铜、锌以及铝等金属制件的部件生产。

同时,聚甲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滑动性、高弹性模量以及耐腐蚀性等等,在熔接、印刷等附加值较高的生产加工领域应用较为频繁。

像燃料油泵模块加工、卫生间用品部件加工等等。

此外,在一些新型应用领域,像医疗技术和运动器械等方面,聚甲醛也表现出了十分优良的增长态势。

1.聚甲醛生产工艺类型1.均聚甲醛生产工艺均聚甲醛工艺结构式为R(﹣CH2O﹣)nR,其中R是携带着CH3﹣CH=O的基团。

该技术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住邦公司的均聚甲醛技术,具体技术生产流程为:此技术最初生产出的原料质量浓度为50%左右的稀甲醛,在经过脱水精细化处理之后,可以将其中所包含的杂质去除,再利用热裂解方式来获取纯甲醛[1]。

在此之后,将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和终止剂等添加剂融入其中,最终结合为聚甲醛。

在这些流程结束之后,还要利用醋酐溶液使生产处的聚甲醛集料热稳定性更高,加入抗氧化剂等增强功能需求的添加剂,挤出、干燥并老化成聚甲醛成品。

1.共聚甲醛生产工艺共聚甲醛结构式为(﹣CH2O﹣)m[﹣CH2O﹣CH2﹣CH2﹣]n,在此结构式中,m与n的比例为90:1。

从结构式当中可以得知,共聚物主链是-C-O-和-C-C-,聚合物大致在60000-100000区间之内。

聚甲醛生产中聚合工艺发展现状及制备影响因素

聚甲醛生产中聚合工艺发展现状及制备影响因素

聚甲醛生产中聚合工艺发展现状及制备影响因素何欣语(开滦唐出中浩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1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不断改进聚甲醛生产工艺,增强产品竞争力。

基于此,文章对聚甲醛生产中聚合工艺发展现状及影响聚甲醛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优化其制备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聚甲醛;聚合工艺;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Q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800(2021)07-0158-02DOI:10.19900/ki.ISSN1008-4800.2021.07.075Development Status of Polymerization Unit in Polyoxymethylene Production and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eparationHE Xin-yu(Kailuan Tangshan Zhonghao Chemical Co.,Ltd.,Tangshan063100,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recent years,through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hinese enterprise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olyoxymethylene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polymerization unit in polyoxymethylene produc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lyoxymethylene production,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optimize its preparation effec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Keywords:POM;polymerization process;influencing factors0弓|言从两种聚合法的操作流程及涉及的材料试剂来看,相较于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聚甲醛是使用率较高的一种塑料,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浅谈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浅谈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浅谈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桑彦伟;徐昆伦;郭学群【摘要】聚甲醛聚合反应条件极其复杂且很难做到精确控制,主要探讨了共聚甲醛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提高聚甲醛产品产量和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河南化工》【年(卷),期】2016(033)009【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聚合反应;共聚甲醛;影响因素【作者】桑彦伟;徐昆伦;郭学群【作者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河南开封475200;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河南开封475200;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河南开封47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6.51聚甲醛( POM) 是目前世界上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1-2]。

共聚甲醛是以甲醇为原料,经氧化制得45%左右甲醛,再经脱醇、浓缩为60%左右甲醛,在催化剂浓硫酸的作用下分别合成三聚甲醛和二氧戊环。

三聚甲醛和二氧戊环在各自系统经浓缩、萃取和精制等过程,使其纯度达到99.9%以上,作为聚合的共聚单体,在三氟化硼为催化剂,甲缩醛为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采用本体聚合生产不同牌号的聚甲醛粗粉,再经安定化处理、造粒成聚甲醛产品[3]。

从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控制来看,聚合反应时,共聚甲醛单体的纯度、引发剂的量、聚合反应温度等直接影响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研究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对提高聚甲醛产品产量和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共聚甲醛的聚合反应属于阳离子反应,主要以缺电子化合物或亲电子试剂为引发剂。

同一般阳离子反应历程一样,三聚甲醛和二氧戊环的共聚反应过程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和链终止四个步骤。

1.1 链引发三聚甲醛(TOX)和二氧戊环(DOX)共聚反应的起始剂为三氟化硼(BF3),BF3是典型的路易斯酸,它不能单独作为起始剂,需要与微量质子路易斯碱(如水、醇)一起,才能发挥起始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介绍了共聚甲醛本体聚合反应机理,分析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共聚甲醛反应的控制条件。

【关键词】聚甲醛;本体聚合;反应激烈;影响因素
引言
聚甲醛是一种热塑性工程塑料,由于其分子结构规整,结晶性料号,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和耐化学介质性能,在机械工业、轻工业、电子电器、汽车工业级农用器械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聚甲醛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分为共聚甲醛和均聚甲醛两种。

与均聚甲醛相比,共聚甲醛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成型加工性。

目前,共聚甲醛主要是通过三聚甲醛和另外一种共聚单体(如1,3-二氧五环,环氧乙烷)共聚而成。

根据其反应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气相聚合、固相聚合、熔融聚合或本体聚合、溶液聚合。

其中,气相聚合操作比较困难,固相聚合没有实际意义,溶液聚合需要大量有机溶剂,在实际工业应用中都难以达到大规模生产,本体聚合可以通过采用特殊的设备及时将聚合热散去,得到的共聚产物热稳定性最好,因此在实际中应用最广,目前,可以达到单线3万吨/年的生产规模。

本文主要介绍三聚甲醛和1,3-二氧五环的本体聚合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反应的几个因素。

1 反应机理
三聚甲醛的聚合反应属于阳离子反应,通常以缺电子化合物或亲电子试剂为引发剂。

同一般阳离子聚合相似,三聚甲醛的聚合过程也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四个步骤。

1.1 链引发
共聚反应所用的起始剂一般采用路易斯酸,如三氟化硼、三氯化铝、四氯化钛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三氟化硼。

三氟化硼为典型的缺电子路易斯酸,不能单独作为起始剂,需要与痕量的质子路易斯碱(如水,醇)一起,才能发挥起始剂作用。

bf3+h2o→ h+bf3oh-
质子化后的三氟化硼先与1,3-二氧五环(dox)反应形成活性中间体ho-ch2-ch2-och2+。

1.2 链增长
活性中间体再与三聚甲醛(tox)进行反应,分子量会不断增加,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突然相变化”,由液态变为固态,dox被完全消耗。

1.3链转移
tox-dox共聚在绝对没有杂质的情况下,一旦引发链终止就不会自发进行。

痕量的水或其他杂质(甲醇,甲酸等),总会有少量存在于反应混合物内,作为链转移剂进行链转移反应终止大分子的增长,而使聚合反应停止。

2 反应影响因素
为了制备合乎规格的共聚甲醛,控制反应转化率,降低成本及保证聚合物的质量,必须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有严格的控制。

在三聚甲醛本体聚合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催化剂的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共聚单体等。

这些因素对聚合反应转化率、产物的分子量以及共聚甲醛的热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分别介绍各种聚合条件对三聚甲醛本体聚合的影响。

2.1 引发剂用量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的影响很大,加入量很少时,聚合反应转化率较低。

加入量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显著增加,但超过一定用量时,聚合转化率增加不多。

聚合物分子量随催化剂的用量增加而下降,在催化剂用量较少的范围内变化较显著,在用量较大的范围内变化较小。

共聚物的热稳定部分在超过一定量的催化剂时,几乎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直线下降。

从聚合反应转化率、分子量及共聚物的热稳定性三者综合来看,催化剂用量不宜过多,过多则分
子量过小,共聚物热稳定性下降,此外,由于催化剂用量多,聚合终止后,催化剂残余量较多,不易从系统中移除,造成在后续挤出造粒时大量分解。

催化剂加入量也不宜过少,过少则聚合转化率低,聚合物的分子量过大,流动性差。

2.2 聚合时间
聚合起始总有一分钟到数分钟的诱导期,随着聚合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催化剂浓度大或共聚单体用量较少,则诱导期短。

一般在引发剂浓度大或工具单体用量少时,诱导期短,诱导期结束,即呈现白色聚合物。

在聚合初始半小时内,聚合转化率增加快,然后增加缓慢,接近于某一饱和值。

产物分子量则随聚合时间增加而下降,初始半小时内尤为明显。

此外,共聚产物的热稳定部分随聚合时间增加先是增加,而后逐步下降。

为了获得高的转化率,同时使分子量及共聚物的热稳定部分合乎要求,选择合适的聚合时间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聚合时间90分钟时比较合适的。

聚合时间过长,既达不到最高的稳定产物收率,产物分子量也偏低,生产周期增加。

聚合时间过短,聚合转化率过低,同时不容易得到稳定的结果。

2.3 聚合温度
刚加入引发剂后诱导期内,反应为表现为吸热反应,诱导期结束后,开始迅速聚合,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包括聚合热和相变热)使聚合温度自动上升。

随着聚合温度增加,链增长反应的速率增加,链转移速率也增加,后者比前者增长更快,结果形成聚合转化率增加,产物分子量下降。

温度过高,则有利于酸解,因此,转化率不再增加。

共聚时缩醛转移化的速率也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因此温度增高,共聚单体在共聚物中的分布越均匀,但如温度过高,则由于分子量下降过多,使得大分子末端半缩醛基团增加,于是产物的热稳定部分降低。

因此,一般聚合温度选择在三聚甲醛熔融温度以上5℃左右,即65-70℃,在此温度区间,聚合反应转化率较高,同时,分子量也较为均匀,产物的末端不稳定基团最少。

2.4 共聚单体的加入量
共聚单体二氧五环的加入量主要影响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随着二氧五环的加入量增加,由于缩醛转移化的结果,均匀分布在大分子链上的c-c键也增加,导致大分子两端不稳定基团减少,得到的产物热稳定性较好。

同时,由于在均匀分子中插入c-c键,势必影响大分子的规整度,导致其结晶度下降,产品的熔点下降,表现为刚性不足,拉伸模量、弯曲模量都会明显的下降。

但共聚单体加入量过少时,则表现为产物的热稳定性较差。

综合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和熔点、机械强度来看,共聚甲醛用量应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在三聚甲醛本体聚合中,共聚单体二氧五环的用量一般控制在2.7-3.6%范围内。

3 结论
对于共聚甲醛反应来说,评价反应好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聚合反应转化率、产物分子量、产物热稳定性及产物机械强度。

综合上述讨论,共聚甲醛聚合反应的最佳控制条件应该保持引发剂在一个合适的量,聚合反应时间为90min,聚合温度为65~70℃,共聚单体加入量为2.7~3.6%,得到的产物分子量、热稳定性、机械强度才能在最佳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