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步骤及详细说明

合集下载

大鼠二次脑挫伤模型的建立

大鼠二次脑挫伤模型的建立

大鼠二次脑挫伤模型的建立目的尝试建立一种存在二次脑挫伤的大鼠模型。

方法成年SD大鼠,性别不限,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一次脑挫伤组及二次脑挫伤组。

利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对一次脑挫伤组大鼠进行一次打击,二次脑挫伤组在初次打击基础上1h后不同部位进行二次打击;一次脑挫伤组分别于打击后0h、1h、2h后取材,二次脑挫伤组于第二次打击后1h取材。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技术对脑挫伤周围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进行观察。

结果大鼠脑挫伤后脑皮质挫伤区周围C-FOS阳性细胞显著增高(P<0.05);二次脑挫伤组二次脑挫伤周围C-FOS 表达与一次脑挫伤后1h、2h组未打击部位存在差异(P<0.05);二次脑挫伤组两处挫伤区周围C-FOS阳性表达存在差异(P<0.05)。

结论此模型可用于初次脑挫伤后再次脑挫伤的法医学基础研究,对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二次外伤有一定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brand new rat model for researches after twice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in forensic investigation. Methods Mature SD rats were classified into 3 groups randomly,A:sham-operated group,B:brain injury once,and C:brain injury twice,without restriction of gender. The injuries were introduced using a free fall device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brain of rats in group B and C.1 hour later,the same injure was introduced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brain of rats in group C. Samples were taken at 0h,1h,2h after injury for group B. For group C,both sides were sampled 1h after the second injury. The expression of C-FOS protein was tested as indicator for injury with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together with the computer colorful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Results The C-FOS expressed differently in the pan-injury areas between group B and C at different time point (P <0.05). Differences were also found between the pan-area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injury in Group C (P<0.05). Conclusion This model could be used in the studies for the secondary injury. It could also help investigate the exits of the secondary injury.Key words:Forensic pathology;Brain injury;C-COS;Animal model部分交通事故、高墜、打架斗殴等案件中,存在外伤后伪造车祸、高坠及二次撞击等初次颅脑外伤后再次外伤的情况,能否准确判断是否存在二次外伤是法医病理学的难题。

几种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几种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此种 称为间接作用 。K o l i a t s o s 等 已用大 鼠实验证 实 当胸 腹 部受 到保 护时 , 同样 的冲击 波所 致 的病理 和行为 学改 变较 未 保护组 明显减小 , 验 证 了间 接作 用 的意义 。而 C o u r t n e y等 则认 为由冲击 波所导致 的头部直 线或旋转 加速运 动也是造 成 初级损伤 的一 种作用机制 。
中华 神 经外 科 疾 病 研 究 杂 志 ( C h i n J N e u r o s u r g D i s R e s ) 2 0 1 7 ; 1 6 ( 1

8 7・
文章编 号 : 1 6 7 1— 2 8 9 7 ( 2 0 1 7 ) 1 6— 0 8 7— 0 3
成 的伤情 。但是 , 由于这种实验一般在户外 进行 , 受周 围环境
因素影响较大 , 且爆 炸产生 的破 片及 冲击 波 吹起 的沙石会 对 实验动物造成二级损伤 。而且 , 动物一般 为多发伤或 复合伤 , 体 内的某项变化很难 明确是 b T B I 还 是其他 器官损伤 所引起 。 因为伤情 复杂和影响 因素较多 , b T B I 造模 的可重 复性 也较低 。 同时 , 爆炸性物质 的使用具有较 高的危 险性 , 需经有 关部 门批 准, 选取特定 的实验场地 , 相关人员需 进行安全 培训。这些 因 素造 成此 类实验的费用较高 。 实际战场 环境 多变 , 爆 炸 时很 难形 成典 型 的 F r i e d l a n d e r 冲击波 , 凹凸不平 的地 面、 附近 的墙 壁 、 战车或 舰船 的舱 室等
物模 型来 研究其伤后 的病理生 理变化及 损伤机制 。一般按致 伤 因素将 颅脑爆震伤分为 四级 … : 初级损 伤是 b T B I 的特征性 损伤方式 , 与爆炸 产生 的 冲击波 有关 , 为研 究 的主要 领 域 , 大 多数动物模 型也 主要研究 此类 伤情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分别是

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一、引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手段,对于深入理解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二、准备工作1. 实验动物:选择健康成年小鼠、大鼠或兔,确保其无疾病、无遗传性疾病。

2. 设备:准备好手术器械、显微镜、止血钳、无创血压计、冰冻浴盆、恒温湿毛巾等。

3. 药物:准备适量麻醉剂、抗生素、输液用品等。

三、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1. 麻醉:使用麻醉剂对实验动物进行全身麻醉。

2. 暴露手术部位:对实验动物进行全身消毒,打开腹腔,暴露手术部位。

3. 制作全脑缺血:使用特制的夹子将实验动物的脑血管夹闭,制造全脑缺血。

具体夹闭部位和时间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四、再灌注过程的控制1. 解除血管夹闭:缺血时间结束后,缓慢解除血管夹闭,恢复血流。

2. 观察再灌注情况:在再灌注过程中,密切观察实验动物的神态、行为变化,以及脑部颜色、肿胀等情况。

五、模型评估与结果记录1. 评估再灌注效果:再灌注过程结束后,评估实验动物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效果,记录相关数据。

2. 观察病理变化:对实验动物的大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病理变化。

3. 结果记录与分析: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六、注意事项1. 麻醉剂的使用要适量,避免对实验动物造成过大的伤害。

2. 手术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3. 制作缺血模型时,要确保夹闭的血管部位准确,时间适当,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4. 再灌注过程要缓慢,确保血流的恢复不会对实验动物造成过大的刺激。

5. 病理学检查要取样准确,切片处理要规范,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七、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准备工作、缺血模型的建立、再灌注过程的控制和结果记录等。

该模型可用于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急性脊髓外伤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急性脊髓外伤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急性脊髓外伤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来源手术模式动物品系SPF级ICR小鼠,健康,雄性,8~12W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4-6 weeks建模方法取ICR 小鼠,戊巴比妥钠麻醉后,采用椎板切除术暴露T9-T10 处脊髓。

然后采用脊髓打击器,于暴露脊髓处施加90 kilodynes 的力造成挫伤型脊髓损伤,SCI 后连续10 天每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8mg/kg)防止术后感染,并每天两次人工膀胱按压挤尿直至恢复自主膀胱活动为止(防止尿潴留)。

处理一周后进行BBB 评分评估小鼠后肢运动能力;BBB score=0 时,则模型构建成功。

将构模成功的小鼠分为两组,每组8只,于挫伤型SCI 处理1week 后,于大鼠尾静脉处进行注射处理(模型组只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射含有受试药物的生理盐水)。

SCI 后,16 只小鼠饲养3week 时,根据SCI后3 week 结果每组取3 只效果最显著的小鼠取脊髓进行病理学检测,剩余10 只小鼠继续饲养并与5week,7week,9week进行BBB 评分和机械触诱发痛检测。

SCI后9week 时所有受损脊髓中心进行冻存或OCT 包埋。

应用疾病模型1. BBB test 于药物注射后每隔一周进行BBB test,直至移植后8 周(即SCI 后3week、5week、7week、9week)。

药物注射后2 周(即SCI 后3week)共16 只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数据,选择变化显著的3 只小鼠(每组3 只,即6 只小鼠)的脊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

剩余5 只小鼠(每组5 只,即10 只小鼠)依旧隔一周(即SCI 后5week、7week、9week)进行BBB test。

分值范围为0-21分,其中0分代表后肢完全失去运动功能,21分代表后肢运动功能基本正常。

2. Mechanical allodynia test (机械触诱发痛检测)使用Von Frey 测痛套件,记录缩足的压力(g),2 分钟时间间隔内测量4 次,剔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获取的中间值作为痛阈(g)。

动物开颅实验报告结果(3篇)

动物开颅实验报告结果(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开颅实验,了解动物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成年大鼠作为实验动物,体重约200-250g。

2. 实验设备:显微镜、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生理盐水、麻醉剂等。

3. 实验步骤:(1)动物麻醉:采用吸入式麻醉剂对大鼠进行麻醉。

(2)开颅:在显微镜下,按照解剖学标志,找到大鼠颅骨的颞部,用手术刀在颞部做一约1cm的切口,然后用骨钻在切口处钻一孔,使颅骨与硬脑膜分离。

(3)暴露大脑:将硬脑膜剪开,暴露出大脑表面,注意保护脑膜和血管。

(4)观察大脑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脑的各个部分,包括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脑干等。

(5)电生理实验:在显微镜下,对大脑皮层进行电生理实验,观察神经元的活动。

(6)关闭颅骨:将硬脑膜和颅骨缝合,进行术后护理。

三、实验结果1. 大脑结构(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位于大脑表面,厚度约2-3mm,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脑皮层有明显的六层结构,包括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层、内颗粒层、内锥体层和分子层。

(2)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深部,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等。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底神经节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呈球形或椭圆形。

(3)脑干:脑干位于大脑下方,连接大脑和脊髓。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组成。

2. 电生理实验(1)神经元活动:在电生理实验中,观察到神经元在不同刺激下的放电活动。

例如,当给予一定频率的刺激时,神经元会呈现周期性放电。

(2)神经元突触传递:在电生理实验中,观察到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

例如,给予刺激后,一个神经元的放电会引起另一个神经元放电,说明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联系。

四、实验讨论1. 动物开颅实验有助于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2. 电生理实验可以观察神经元的活动和突触传递,有助于揭示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机制。

AD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AD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Alzheimer’s AD Animal Models:AD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一、Okadaic acid慢性损害AD模型Okadaic acid(OA)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1A和2A)的特异性抑制剂,OA的长期脑室投递可引起动物的记忆严重缺失,同时导致脑内Aβ淀粉样沉积斑块形成以及NFT样磷酸化Tau蛋白出现。

投递装置用ALZA公司的ALZET微渗透泵(Model 2004),使用前充填OA溶液。

1. 实验动物:用SD或Wistar大鼠,体重250~300克。

2. 材料和试剂:脑立体定位仪,微量注射器,颅钻。

OA选用Sigma公司产品,产品编号是0-1506,以pH7.4的磷酸缓冲的人工脑脊液配制,置4℃冰箱备用。

3. 操作程序:动物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

参照脑立体定位图谱的侧脑室座标,颅骨钻孔,装置微渗透泵的投递针,使针管头端置于侧脑室,用牙科水泥将其柄部固定在颅骨上,泵体埋在动物项部皮下,输送管经头皮下传送。

平均投递速度0.25±0.02μl/小时,通常一次埋泵可维持4周,如需要长时间的投递,更换一次新充填的微渗透泵即可。

2~3周后进行行为试验,动物将出现工作记忆和参考记忆的损害。

术后6周免疫组化分析可见经OA处理的大鼠脑的纹状体、海马和皮质等部位出现高磷酸化Tau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Ap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Aβ淀粉样蛋白免疫阳性斑块。

二、穹窿海马伞损害模型1.实验动物:用雄性大白鼠(SD或Wistar鼠种),3~5个月龄,体重250~300克。

2. 材料和试剂:脑立体定位仪,特制刀片,注射器,开颅钻。

3. 操作程序:动物经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颅顶区被皮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无菌下操作,沿颅顶中线作长2cm切口,用湿棉球分离骨膜。

于前囟后2.0mm,中线旁1mm处,用牙科钻或自制颅钻打开颅骨,仔细切开硬脑膜,暴露大脑皮质,用特制的宽2mm双刃刀片(剃须刀片制作)按照脑立体定位仪图谱(Paxinos G and Watson C),于前囟后2mm,中线左侧1mm处置刀于脑表面,然后操作定位仪降刀4.1mm,并向外向内各移动1mm和0.5mm。

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

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

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治疗脑卒中,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内容,以及其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脑卒中动物模型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在动物体内模拟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常用的脑卒中动物模型包括大鼠、小鼠和猪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血栓栓塞、动脉夹闭、脑缺血再灌注等方法诱导脑卒中。

通过模拟脑卒中的发生过程,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二、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内容1. 脑卒中的基础知识:在培训课件的开头,会对脑卒中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分类进行介绍。

这有助于学员对脑卒中的整体认识,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2.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本部分会详细介绍常用的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手术操作、药物注射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评估指标:在建立脑卒中动物模型后,需要对模型的成功率和损伤程度进行评估。

培训课件会介绍常用的评估指标,如神经行为学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学员可以通过掌握这些评估方法,准确地评估脑卒中动物模型的效果。

4.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应用:脑卒中动物模型在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培训课件会介绍脑卒中动物模型在脑卒中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法探索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案例,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脑卒中动物模型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三、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重要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编制和培训对于科研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帮助科研人员全面了解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方法。

其次,它促进了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兔颅脑损伤模型与白介素27的表达

兔颅脑损伤模型与白介素27的表达

胞 因子 受体 ( —el yo iercpo TC R)或 WS 白嘲 ,从 而发挥 其生 物学 功能 。 T c lc tkn e e tr, C X 1蛋 E I B 由 E V转 化 的 B细胞 分泌并 与 I 一2的 p 0 基 同源 。E I 3是 B L1 4亚 B 编码 2 9 氨基 酸 的蛋 白 3是 2个
长 江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医 学 21 年 9 第 9 第 9 02 月 卷 期 Jun l f a gz nvri ( a c E i o ra o n te i s y N t i dt Y U e t S )Mei n S p 2 1 ,V 19No 9 dc e e. 0 2 i o. .
上 证 明 ,创 伤性 颅脑 损伤 可引 发 以炎 症 和抗炎 症细 胞 因子 的产 生 、血管黏 附 因子 的上调 、以及损 伤脑 组 织 内浓 度依 赖性 的 中性粒 细胞 积聚 为特征 的急 性炎症 反应 。
I 一 7的变化 情况 是颅 脑损 伤研 究 中的重要 内容 ,也 是该 领 域 的新 内容 。而 目前对 创 伤性 颅 脑 损伤 L2 后 I -7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脑脊 液 和血液 检测方 面 [ ,其是 否能 真正 反 映脑 组 织 中炎症 细胞 因子 的 变 L2 3 ] 化 情况 值得 进一 步 的深究 。同时 , 目前开 展颅 脑损 伤临 床研究存 在 一些伦 理 和技术 上 的局限 _ ,因此 通 4 ] 过 制作 兔创 伤性 颅脑 损伤模 型 ,监测 白介 素 2 7等其 他炎 症 细胞 因子 的变化 情 况 来研 究 其 与兔 创 伤 性颅
脑 损伤 严重 程度 的相 关性 。
鉴 于研 究 I 一7在兔 创 伤性颅 脑损 伤模 型 中的变化 情况 能为今 后 临床上 颅脑 损 伤 的相关 诊 断 、治疗 L2 和预后 判断 提供 重要参 考 资料 。作者 就 I 一7的研 究进 展 ,炎症 细胞 因子与兔 创 伤性 颅脑 损 伤严 重 程度 I2 及 兔创 伤性 颅脑 损伤 模型 的建 立等关 键 问题进 行 了系统 的分析 和综 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步骤及详细说明
•原型物种人
•来源颅脑打击致颅脑损伤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雄性,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每组15只动物。

•实验周期7d
•建模方法1. 称量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15%)350mg/kg麻醉,头部正中剃毛后用碘酒及酒精擦拭手术区域。

2. 沿头部正中稍偏右切开头皮约2cm,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骨外膜后暴露
颅骨,在人字缝前方2 mm,颅骨中线旁2 mm,用颅骨钻打开直径为
4 mm的圆形骨窗,保持硬脑膜完好无损,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至脑挫伤
的方法。

3. 用一个40g的金属重物自25cm高处垂直坠落,撞击置在硬脑膜上
的圆柱体,致伤冲击力为1000g·cm造成右顶叶脑挫裂伤,致伤面积为4mm×4mm,致重度脑损伤,然后用骨蜡封闭骨窗,缝合头皮。

4. 待大鼠苏醒后自由饮水,正常饲养。

5. 对照组仅作右顶叶相应部位颅骨开窗,不致伤。

样本采集:
1.血液标本留取:分别于术后24h、72h及7d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后,于
下腔静脉取血2ml,室温静置2h后于4℃ 3000r离心10分钟提取血
清,放入-80冰箱冻存。

2.脑组织标本留取:取脑后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蔗糖溶液脱水后,
经OCT包埋做冰冻切片,切片10um。

•应用疾病模型
1.认知能力的检测
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受到损伤,认知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术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进行为期6天的训练后开始实验,以排除对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应激影响,剔除不健康的大鼠。

2.细胞凋亡检测
TBI 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凋亡。

凋亡是发生在多细胞有机体中的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过程,其中多种生化过程会引起细胞特征性的改变,特别是形态学上的改变,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