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线专题(教案)

晨昏线专题(教案)
晨昏线专题(教案)

县际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陈振强●教学班级:高三九班

●教学时间: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

●教学题目:晨昏线专题●教学地点:科技楼3楼多媒体教室●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晨昏线特点。

2.明确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

3.培养学生会用晨昏线原理来解答地球运动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

2.晨昏线原理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思路:大家都知道,有关晨昏线的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焦点和热点,2007年全国Ⅰ卷第6、7、8题,全国Ⅱ卷第10、11题,2008年全国Ⅰ卷第8、9、10、11题,全国Ⅱ卷第6、7、8题,2009年福建卷第10、11、12都是有关晨昏线方面的问题,所占的分值达到8-16分之多,这部分内容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我主要从晨昏线的特点、判读的基础上,明确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最后是如何利用晨昏线原理来解决有关的地球运动的问题,主要从九个方面来分析,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从而达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目的。

●教学过程

I. 基础回顾

一、晨昏线概念和特点

1、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2、特点:

(1)平分地球,通球心的最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二、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2、各种视图晨昏线的判读

通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晨昏线的偏移演示动画”,让学生观察地球运动时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昼夜长短、晨昏线的变化状况,思考晨昏线与经线、纬

线的关系如何?

II.理清日照图上点、线、面的关系

三、晨昏线与经纬线、太阳高度分布的关系(总结规律)

1、与经线的关系:

(1)与经线在在春秋分两天重合

(2)两至日时夹角最大为23°26′

⑶其它时间相交,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ɑ=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β

2、与纬线的关系:

(1)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秋分日不相切,其余时间都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

(2)相切的纬线纬度=90°-直射点纬度(β)

3、晨昏线与太阳高度分布关系

(1)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2)某地太阳高度=该地到晨昏线的最短距

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该地到晨昏线的最短距(该地到最近切点的弧长)(过渡)我们了解了晨昏线的基本知识,认识晨昏线与经纬线圈、太阳高度分布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时的具体应用。

III.应用技巧

四、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1、确定自转方向

2、确定东西经度

3、确定日期和季节

4、确定地方时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2)直射点所在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与之相对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点

⑶纬线与晨昏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与极昼区相切)或12点(与极夜区相切)

【例1 】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

A、9时40

B、20时20分

C、8时20分

D、21时40分

5、确定直射点位置

(1)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注意:南北半球,直射点在极昼出现的半球)

(2)纬线: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例2 】判定下图中的太阳直射点坐标

6、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该地到晨昏线的最短距(该地到最近切点的弧长)

错误!

【例3】右图中S 为南极点,AB 为晨昏线的一段,B 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的切点,

这天B 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B 、C 在同一经线上,且C 在SB 的中点上。读图

回答(1)~⑶题:

(1)A 点位于( )

A .昏线上

B .晨线上

C .可能在昏线上,也可能在晨线上

D .昏线和晨线的交点上

(2)B 点的纬度是( )

A .66.5°

B .70°

C .75°

D .80°

⑶此时C 点的太阳高度可能是( )

A .小于0°

B .12°

C .10°

D .23.5°

7、确定昼夜长短

(1)昼长=昼弧/15°(小时)=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日落-12)×2=(12-日出)×2

(2)纬度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反

135°E 66°34′N

例如:30°N 昼长=30°S 夜长

⑶春、秋分:全球各地区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

⑷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例4】(读图l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 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

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

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2)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 地的地方时为

A .22时

B .14时

C .20时

D .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 .16 小时

B .14小时

C .10小时

D .12小时

8、确定日出日落方位和时间

(1)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

(2)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

【例5】右图为300N 的部分纬线,P为北极点,

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 纬线的交点,

∠MPX 和∠NPY为7.50,PY为00经线.

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M、N点的经度:

M ,N 。

(2)30°N 纬度的昼长_____为小时,M地太阳在观察者的 方向升

起.

9、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1)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发生极昼极夜的最

低纬度)到极点之间的范围。

(2)发生极昼极夜最低纬度=90°-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例6】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b为晨昏线。

b线中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相等。

回答(1)—(2)题。

(1)M点的纬度最低为()

A.71.5°N B.66.5°N

C.61.5°N D.56.5°N

(2)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时B.8时C.18时D.20时

IV. 总结:

V.板书:

一、晨昏线概念和特点

1、概念:

2、特点:

二、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判断方法:

2、各种视图晨昏线的判读

三、晨昏线与经纬线、太阳高度分布的关系(总结规律)

1、与经线的关系:

2、与纬线的关系:

3、晨昏线与太阳高度分布关系

四、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1、确定自转方向

2、确定东西经度

3、确定日期和季节

4、确定地方时

5、确定直射点位置

6、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7、确定昼夜长短

8、确定日出日落方位和时间

9、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VI..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判断

1、若地球正朝近日点方向运动,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9月23日15时20分

B 、9月24日3时20分

C 、3月21日8时20分

D 、3月22日3时20分

如图中a 是经线,Q 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读图,回答2~3

2.若Q

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Q 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

A .北半球、10月

B .南半球、5月

C .北半球、5

D .南半球、8月

3.若Q 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 地的纬度可能为( )

A .30°~40°

B .45°~55°

C .5°~15°

D .60°~70° 如图所示范围为昼半球,其中A 点(78°N ,12°

E )位于我国的北极科考站黄河站附近,B 与A 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此时正值科考的好季节。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

A .7时12分

B .7时

C .19时12分

D .19时

5.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

B .为长江流域早稻播种季节

C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 .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向西流

如图中AB 为晨昏线,弧线EF 为纬线。O 地有一旗杆的影子保持相同的长度作顺时针方向运动。此时O 、C 两地太阳高度相差10°。据此回答6~7题:

6.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可能在( )

A .10°N

B .10°S

C .0°

D .23°26′N

7.若此时全球被等分为两个不同日期,则C 地的经度为( )

A .180°

B .0°

C .120°E

D .120°W

图13中AEC 、BFD 为经线,经度值分别为45°、75°,AB 、CD 纬度值为70°、60°。读图回答8~9题:

8.若BE 为晨线且与纬线AB 相切于B 点,当B 地刚好进入

极夜时,太阳直射点在( )

A .20°N ,75°E

B .20°N ,105°W

C .20°S ,75°E

D .20°S ,75°W

9.若BE 为昏线且与纬线AB 相切于B 点,AB 昼长为24时,有关E 地该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E 地的昼长比F 地长

B .E 地21时日落

C .此时E 地为18时

D .此时

E 地太阳高度小于A 地

课堂例题

4、确定地方时

【例1 】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 、9时40

B 、20时20分

C 、8时20分

D 、21时40分

5、确定直射点位置

【例2 】判定下图中的太阳直射点坐标

6、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例3】右图中S 为南极点,AB 为晨昏线的一段,B 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的切点,这天B 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B 、C 在同一经线上,且C 在SB 的中点上。读图回答(1)~⑶题:

(1)A 点位于( )

A .昏线上

B .晨线上

C .可能在昏线上,也可能在晨线上

D .昏线和晨线的交点上

(2)B 点的纬度是( )

A .66.5°

B .70°

C .75°

D .80°

⑶此时C 点的太阳高度可能是( )

A .小于0°

B .12°

C .10°

D .23.5°

135°E 66°34′

N

7、确定昼夜长短

【例4】(读图l)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

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2)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B.14时

C.20时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 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

8、确定日出日落方位和时间

【例5】右图为300N的部分纬线,P为北极点,

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纬线的交点,

∠MPX和∠NPY为7.50,PY为00经线.

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M、N点的经度:

M,N。

(2)30°N纬度的昼长_____为小时,M地太阳在观察者的方向升起.

9、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例6】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b为晨昏线。b线中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相等。回答(1)—(2)题。

(1)M点的纬度最低为()

A.71.5°N B.66.5°N

C.61.5°N D.56.5°N

(2)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时B.8时C.18时D.20时

【学习实践】《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教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义务(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主要包括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地形类型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是其中之一,对第二课时学习山地不同的部位识别有一定的基础借鉴意义。该届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比较差,平均分一般就40左右,而且对学习热情不大,特别是地理的学习。因此,我的教学内容不会涉及太难,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七、教学准备:PPT,山体模型、A4纸、铅笔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学环节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出示海拔示意图] [请学生看图思考]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活动】 ①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承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知道地球表面表示高低起伏可以用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种方式表示,那么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的状态如何在

高一地理——如何判断晨昏线

如何判断晨昏线? 一、什么是晨昏线? 晨昏线即晨昏圈。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 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之分。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 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就是晨昏圈,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如右图) 1、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 昏线: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 二、晨昏线有什么特点? 晨昏线的特点归纳如下: 1、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3、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每小时15°。 三、怎样判读晨线和昏线? 在日照图上判读晨线和昏线,首先要判断 地球自转方向。侧视地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 右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 方向是南半球顺时针,北半球逆时针。根据经 度变化确定自转方向,东经度从小到大、西经 度从大到小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次,根据昼夜所在方向判定晨线和昏线。东边是昼半球即为晨线,东边是夜半球即为昏线。如左上图,根据经度变化可以判断地球顺时针自转,即为南半球。晨昏线为弧AMB,AM为晨线,BM为昏线。右上图中西为夜,东为昼,所以ABCD为晨线。 简单地方法是: 1、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极地投影示意图(如右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 D.罗马气候干热 例2如上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 (3)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4)北京为()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 日20时 例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阳光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上? (2)这一天是几月几日前后,什么节气? (3)南北半球的哪一半球得到的光热多? (4)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 (5)南北半球各进入什么季节? (6)赤道上和南北极圈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 (7)图中AB是什么线? (8)图上C、D、E三地各是几点钟?这一天的昼长各是几小时? (9)C地几点钟日出?如果E地是星期日10点,那么D地是星期几的几 点钟? (10)当时在赤道、北纬40°、70°S的正午太阳高度各是多少度? 例4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晨昏线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关系例题解析

晨昏线的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例题解读 一、晨昏线的产生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球是黑暗的,也就是夜半球。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在现实的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等作用,晨昏线所在的地方其实是处在昼、夜的过渡地带,如图1为北京时间2004年12月14日20时52分时的地球昼夜示意图。也就是说,晨昏线上的各个地方在时间上可能是早晨或黄昏这样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但为了便于我们研究,在画成一条线,把昼夜的更替看成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图中,我们将晨昏线

图1 昼夜示意图 二、晨昏线与地球从理论上讲,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在地表的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大圆:球面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成的圆,是球面所能截取的最大的圆。大圆的圆心就是球心。],地球的球心就是晨昏线的圆心。但实际上,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面上来,这样,当清晨的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就已经看到了散射折射光;而在傍晚,太阳已经落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可以看到它。另外,在地球上看,由于太阳的体积巨大,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球都缩小50′,因此昼夜半球不一样大,晨昏线也不是真正的大圆。经过测算,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真正等分,白昼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钟。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把晨昏线看成是一个大圆,把昼夜半球等分。但这一事实我们要了解,它能加深我们对理论与生活之间差别的理解。 三、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两部分。随地球的自转,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部分就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部分就是晨线。对地表某个具体地点而言,它的地方时如果是早晨(日出),那么它就在晨线上,如果是黄昏(日落),它就在昏线上。理解这一点对我们判断晨线和昏线至关重要。根据晨线和昏线的特点,其实根据地球的自转方. 向,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2。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即如果知道了晨线或昏线,就可以推测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地球运动之晨昏线专题练习

地球运动之晨昏线专题练习 1.当伦敦为中午12时 ( ) A .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都处于白天 B .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 C .中、印、日三国日期比美国早一天 D .中、印、日、美四国日期相同 2.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质质点的水平运动方向 ( ) A .在任何地方均发生偏转 B .在极地不发生偏转 C .在北半球自低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D .在南半球自高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图1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 A .7日4时 B .8日8时 C .7日8时 D .8日4时 4.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 .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 .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 .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5~7题。 5.在图2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6h 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 ) A .8日14时 B .9日2时 C .9日20时 D .8日8时 7.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 ) A .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 .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 .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 .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h 内才可能看到它。在图3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8~9题。 . 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0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 ) A .18时10分至19时 B .16时10分至17时 C .20时10分至21时 D .21时10分至22时 一艘轮船于北京时间5月22日8:00从上海横渡太平洋驶往旧金山(西经1240),航行30d10h 后到达目的地。据此回答10~12题。 10、在船上的人看到昼夜更替的周期 是 ( ) A .24h B_23h 56min 4s C ·比一个太阳日长 D .比一个太阳日短 11、到达时,旧金山的区时是 ( ) A .6月22日2时 B .6月22日10时 C .6月21日2时 D .6月21日10时 12、此季节,旧金山可能是 ( ) ①阴雨天多②晴朗天气多③昼长夜短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四),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第13-14题. 13、此时甲地时间为 A .8时 B .9时 C .15时 D .16时 14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 .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图2 图三 图1 图四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郭美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形图上识别常见的地 形。 过程与方法:1、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和计算。 2、通过地形照片与等高线地图的观察、对地形的模拟,能判读常见的等高线地 形图,能在地图上识别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知道坡度与等高线疏 密的关系。 3、通过观看绘制过程,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4、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在地形图上区分五种常见地形:平原、 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重点:1、相对高度的计算; 2、判读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知道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指导自习法演示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生: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生: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生:指向标、经纬线、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入新课 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说珠穆朗玛峰有8844m,而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却说它只有4000多米? 阅读材料,自主学习 一、相关概念 课件出示问题: 在课本上找一找: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如何计算? 请学生回答: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播放动画演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关系, 讲解: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也就是说,海拔是一个高度值。在这幅图上,A点的海拔有多高?B点的海拔呢? 答:A点海拔1500米,B点海拔500米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那么这幅图上AB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多少?如何计算? 答:用A点的海拔减去B点的海拔,等于1000米。也就是说, 相对高度=高点海拔-低点海拔 板书:1、海拔、相对高度=高点海拔—低点海拔 二、等高线与等深线 课件出示问题 想一想: 4、地图是平面的,我们怎么能在地图上看出地表的高低不平呢? 过渡:我们可以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表的高低不平。 5、什么是等高线,它是怎么来的?

晨昏线及相关计算

晨昏线及相关计算 1.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2)有一发炮弹从D 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 、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3)E 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 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4)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A .自东向西 B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 .自西向东 D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5)此时全球与E 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A .等于12 B .等于13 C .小于12 D .大于12 2.读下图(图中ABC 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3)此时,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3.(10分)在甲、乙两图中,AC 为赤道,BC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B 点的地方时比A 点早,此时D 点的地方时为15时,读图12后完成: (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绘在图乙上,再在图乙上画出夜半球的范围(用平行线表示)。 (2)图中A 、B 、E 三处,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处,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伦敦时间是___________。 (4)图中B 点位于D 点的___________方向,正点位于B 点的___________方向。 (5)该季节,开普敦正值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巴西的热带草原进入___________季节,尼罗河进入___________(枯水、丰水)期。

晨昏线专题归纳

晨昏线 一、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2)移动方向:自东向西(和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是自东向西,由夜进入昼经过的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3)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 (4)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 (5)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才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都与经线圈斜交成一夹角,且夹角的最大角度为23°26′。 (6)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二、晨昏线的确定方法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三、与经纬线圈的关系 (1)与经线的关系:在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存在 夹角(0°-23°26′),随季节发生变化,二至时达最大。 (2)与纬线的关系:只有在二分日时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它时间都会与地球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的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四、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一)确定自转方向 (二)确定东西经 (三)确定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五)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确定日期和季节 A、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 B、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12月22日。南极圈内正好相反。 (六)确定直射点位置(如图) 在侧视图上的昼半球,过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晨昏线的入射线,此线与球面边线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A、直射点经度: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直射经线经度=赤道与晨线交点的经度+90°=赤道与昏线交点的经度-90°。 B、直射点纬度: 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或另:计算公式:=90°-切点纬度(范围:66°34′--90°)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夹角越大,直射点的纬度越高) =极昼或极夜的纬度范围(极昼或极夜越大,直射点的纬度越高) A由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α+θ=90 β+θ=90 α=β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 (七)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 求某地的昼(夜)长,可由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A、昼长=昼弧/15=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12)×2=(12-日出)×2 B、纬度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反 例如:30°N昼长=30°S夜长 a、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

人教版等值线图的判读教案

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 【能力要求】 一、2006年《高考大纲》中涉及本专题的条目: 本专题的考查内容是渗透在地球地图、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海洋及洋流、地质灾害等专题内的。例如:等高线、等深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辐射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降水等PH 线、等压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等,进一步扩大甚至可以将经线、纬线、经纬网的内容涵括在内。我们说,但凡各地理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以数值显示,并将数值相同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表示在地图上,则可称为等值线图。 在《高考大纲》中涉及本专题的条目有: “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太阳高度的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低压、高压和等压线图”;“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二、考查的能力项: 1、能根据读图掌握地理要素的数学表示方法,掌握等值线的表示原理,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 2、明确等值线所示的地理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分析等值线的变化对地理要素变化的指示作用,尤其是能从等值线的非规律性变化分析出影响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进而推导出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3、能将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具体分析,理解其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知识体系】 一、教材内容分布: 初中地理:地图(等高线、等深线)、剖面图、气温的分布(等温线)、降水的分布(等降水 量线)、气压带风带(等压线)。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辐射线)、大气运动(等压线和等压面)、天 气和气候(等降水量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温线和等盐度线)、大气环境保护(等PH 值线)、地质灾害(等震线) 二、主干知识脉络 等高线图 (等深线) 地形图 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海拔高度 基本地形的判断:山顶、盆地、陡崖、山谷、山脊、鞍部 综合判读 及应用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海拔、阴阳坡、迎背风坡 降水:迎、背风坡(雪线);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流速、水能、航运 水系特征、河流的侵蚀与堆积 地形对自然 景观的影响 垂直地带性的分异 坡向差异:迎、背风坡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布局的垂直分异 水库大坝选址、水电、航运、交通选线、城市选址 剖面图的绘制与判断应用 绘制的一般方法 通视问题

晨昏线专题(教案设计)

县际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陈振强●教学班级:高三九班 ●教学时间: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 ●教学题目:晨昏线专题●教学地点:科技楼3楼多媒体教室●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晨昏线特点。 2.明确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 3.培养学生会用晨昏线原理来解答地球运动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 2.晨昏线原理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思路:大家都知道,有关晨昏线的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焦点和热点,2007年全国Ⅰ卷第6、7、8题,全国Ⅱ卷第10、11题,2008年全国Ⅰ卷第8、9、10、11题,全国Ⅱ卷第6、7、8题,2009年福建卷第10、11、12都是有关晨昏线方面的问题,所占的分值达到8-16分之多,这部分内容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我主要从晨昏线的特点、判读的基础上,明确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最后是如何利用晨昏线原理来解决有关的地球运动的问题,主要从九个方面来分析,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从而达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目的。 ●教学过程 I. 基础回顾 一、晨昏线概念和特点 1、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2、特点: (1)平分地球,通球心的最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二、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2、各种视图晨昏线的判读 通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晨昏线的偏移演示动画”,让学生观察地球运动时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昼夜长短、晨昏线的变化状况,思考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如何?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等值线判读教案

等值线判读 学习目标: 1.知道等值线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理解等值线的一般特点、运用。 3.学会等值线数据读法、弯曲判读方法和疏密判读。 4. 通过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三种基本等值线方法归纳,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运用,能独立判读其他类型的等值线图,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回顾 1、等值线的概念和类型 ◆将某地理要素数值相等的点用光滑的线连接起来,叫做等值线。 ◆等值线可以反映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 2、等值线的一般特点 (1)同线等值。 (2)等值距全图一致(若图中标出不同,则作为例外)。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4)一条等值线两侧数值大小趋向相反。 (5)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值距。 (6)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考点一:等值线上数据的判读 1、数值大小的确定 【典例剖析】 例1:右面为等压线图,单位为百帕,等值距为2,箭头为风向,回答: (1)此图表示哪个半球的气压情况 ?(2)a的数值是多少? (3)比较①②③点数值的大小 【规律总结】大多数等值线图上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方向数值大小趋向相同,相邻两等值线 之间的数值相差一个等值距(有例外情况)。 2、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封闭等值线的判读(小区域闭合等值线的读法) 例2 :读下列等温线图回答: (1)各地温度判断正确的是 A、A地<2℃ B、B地<0℃ C、C地> 2℃ D、D地>4 ℃ (2)A、B两地各为什么地形? 【规律总结】闭合等值线的判断 等值线的闭合原则:当有闭合曲线位于两等值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 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 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即“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原则。如下图中200 <A<300、100<B<200。 3、任意两点数值差的计算及等值线中最值计算 【典例剖析】 例3: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单位:米)。回答下题: 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

晨昏线的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例题解析

晨昏线的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例题解析 一、晨昏线的产生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球是黑暗的,也就是夜半球。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在现实的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等作用,晨昏线所在的地方其实是处在昼、夜的过渡地带,如图1为北京时间2004年12月14日20时52分时的地球昼夜示意图。也就是说,晨昏线上的各个地方在时间上可能是早晨或黄昏这样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但为了便于我们研究,在图中,我们将“晨昏线”画成一条线,把昼夜的更替看成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

图1 昼夜示意图 二、晨昏线与地球 从理论上讲,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在地表的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大圆:球面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成的圆,是球面所能截取的最大的圆。大圆的圆心就是球心。],地球的球心就是晨昏线的圆心。但实际上,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面上来,这样,当清晨的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就已经看到了散射折射光;而在傍晚,太阳已经落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可以看到它。另外,在地球上看,由于太阳的体积巨大,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球都缩小50′,因此昼夜半球不一样大,晨昏线也不是真正的大圆。经过测算,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真正等分,白昼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钟。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把晨昏线看成是一个大圆,把昼夜半球等分。但这一事实我们要了解,它能加深我们对理论与生活之间差别的理解。 三、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两部分。随地球的自转,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部分就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部分就是晨线。对地表某个具体地点而言,它的地方时如果是早晨(日出),那么它就在晨线上,如果是黄昏(日落),它就在昏线上。理解这一点对我们判断晨线和昏线至关重要。根据晨线和昏线的特点,其实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2。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即如果知道了晨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标准只列出了三种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识别,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凸出方向的不同。坡的陡缓形态上可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别(密则陡,疏则缓),实质上可理解为单位水平距离上的相对高度大小。估算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关键是要明确等高线值和等高距。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结构合情合理,首先告诉学生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然后由浅入深,说明了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线地形图,最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本节的重难点为

等高线的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基本部位。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坡度陡缓。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找出山地基本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形态特点。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此外,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评价设计 通过指示乙点的海拔,以及思考等高线的数字究竟表示什么,评价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根据模型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评价学生对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及原理的掌握情况;“小试身手”两个读图习题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应用以及

晨昏线的判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从0°~90°不等 B.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永远通过南北极 C.从理论上讲,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D.晨昏线是不随季节移动的 2.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 A.天天都重合 B.天天都不可能重合 C.只有在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某一时刻重合 D.只有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某一时刻重合3.晨昏线(圈)是() A.正午与子夜的界线

B.昼与夜的界线 C.东西半球的界线 D.在地面上自西向东移动 4.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圈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大为66°34′ B.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90° C.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D.在日照图上(侧视图),晨昏圈平面与地表太阳光线垂直,但不通过地心 读图右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远日点的晨昏线,回答5—6题。

5.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7月6日7时 B.1月6日7时C.7月6日19时 D.1月6日19时6.该季节能够发生的现象是() A.墨累一达令盆地正值小麦开始播种的时节 B.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含盐量较小 C.旅游活动对庐山、黄山的环境污染最小

D.珠穆朗玛峰的雪线海拔高度降到最低位置 7.当晨线同时通过北京和昆明时,北京时间为8:00,则墨尔本(约39°S)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8)~(10)题。 8.在图中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6个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10.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绿

晨昏线专题(教案)

1、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思考题:当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8时18分时,位于白昼的地区占全球 ..: A.一半 B 一大半 C 一小半 D 无法计算 2、特点: (1)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2)移动方向:_ ________。 (3)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____。(4)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___。 3、与经纬线圈的关系(总结规律) 4、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1)确定自转方向 a.若AM是晨线,则地球_ __方向旋转,中心为_ ____极点. b.若AM是昏线,则地球_ __方向旋转,中心为____极点. (2)确定东西经度 a.若BM是晨线,则地球_ __方向旋转,中心为__极点,A处为__ _经90°,B处为___经90° b.若BM是昏线,则地球____方向旋转,中心为___极点,A处为___ 经90°,B处为___经90° (3)确定地方时------关键在“找” A、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________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________点。 B、直射点所在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_______点,与之相对经线地方时为______点(_________点)。 C、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点或_________点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北京时间为() A.12月22日12时 B.12月22日24时 C.3月21日6时 D. 6月12日0时 2.图①②两点( ) A.地方时相同 B.昼夜长短相同 C.太阳高度相同 D.气候类型相同 (4)确定日期和季节 A、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二分日(3月21日或9月23日)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二至日(6月22日或12月22日) 例:(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前后。 (2)当DF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3)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节气;当DE为昏线, 此日是_________节气;当AD为晨线,此日是___ 节气. (4)若DE为晨线,此时北京时间是;当北京时 间为8点整,DF是线。 (5)确定直射点位置 A、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B、纬线: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注意:南北半球,直射点在极昼出现的半球) α+θ=90° β+θ=90° α=β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等值线图的判读技能

专题六地理图表判读 6.1 等值线图的判读技能 【思维导图】 类型一等值线图的通用判读 【考例导悟】 例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 最大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 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 【主干精讲】 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 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间隔相等。 (3) 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

(4) 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在局部图中受图幅所限不一定全部闭合,但一定在相邻的多张拼接图中闭合。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2.等值线的判读步骤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七看特殊 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形成台风 (1) 找共性——等值线的共性是各类等值线 中都通用的,特别是在分析不常见的等值线时是 运用最多的一点。 (2) 求差异——同一幅等值线图中不同地点 的数值、弯曲、走向、疏密等的差别及不同地点 的等值线影响因素是考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 值的大小往往被忽视,因此解题时要特别注意这 一点。 【迁移应用】 等水压线是指水压相等的点的连线,在等水压线上各点的水压相等,即这些点上的水在水压作用下都可以升到同样的高度。右图为华北局部区域某时期深层地下水等水压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水压最大的是 A.北京B.沧州C.德州D.衡水

晨昏线专项练习(含答案)

晨昏线习题 1、如图1所示,北京时间为: A.12月22 日 12时 B.12月22 日 24时 C.3月21日6时 D.6月12日0时 2.此时,全球与A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3/4 3.图①②两点 A.地方时相同B.昼夜长短相同 C. 太阳高度相同D.气候类型相同 4(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前后。 (2)当DF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是。 (3)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 节气;当DE为昏线, 此日是节气;当AD为晨 线,此日是节气. (4)若DE为晨线,此时北京时 间是;当北京时间为 8点整,DF是线。 5.读图,图中DE为昏线,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日出较早的是。 (3)此时赤道上昼的范围是。

6.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题 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60°E,20°S B.60°W,20°N C.90°E,0° D.90°E,20°S ⑵该图显示的时间及地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显示的日期是12月22日 B.该图显示的北京时间是4时 C.此时武汉的黑夜可能正逐日变长 D.此时是观察南极极光的最佳时机 ⑶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最短距离约为3300千米 B.这天日出时间甲地比乙地早 C.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甲比乙地大 D.一年当中有6个月正午太阳高度甲比乙地大 7.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2题。(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 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高考地理总复习练习(四)晨昏线图的判读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四)晨昏线图的判 读 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圈。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在不同的光照图中晨昏线的形态不一样,有的图只显示晨线或昏线,有的图显示晨线和昏线的一部分,有的图显示整个晨昏线。 (经典高考题)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时间为() 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D.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悉尼B.上海 C.雅加达D.莫斯科 [图形解码]

答案:(1)B (2)D 判读技巧 1.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的变化范围为0°~23.5°,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图2中∠α=∠β。 (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时才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晨线昼进入夜→昏线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6时→晨线18时→昏线 (3)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如下图中,ACB ︵为晨昏线,据东经增加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知 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判断AC ︵为昏线,BC ︵为晨线。 3.晨昏线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4.晨昏线图中地方时的判断方法 5.晨昏线图中日期和节气的判断方法 (1)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对应的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2)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且与极圈相切。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