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

三糖铁琼脂

赖氨酸脱羧酶初步判断斜面底层产气硫化氢

产碱红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产碱红产酸黄+(-)+(-)黑-黄可疑沙门氏菌产酸黄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而发酵乳糖的细菌,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色。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因为底层是厌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

蛋白胨产碱,斜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

乳糖,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

糖,不产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

H2S,多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高度的无菌石蜡油,35℃孵育1~4d,观察结果。 (3)结果:若为溴甲酚紫指示剂,则试验管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对照管应为黄色。 (4)应用:主要用于某些细菌种间的鉴别,如赖氨酸用于产气肠杆菌(阳性)与

阴沟肠杆菌(阴性);鸟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克雷伯菌(阴性);精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产气肠杆菌(阴性)等。

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1)原理:精氨酸经两次水解后,生成鸟氨酸、氨及二氧化碳。鸟氨酸又在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腐胺。氨及腐胺均为碱性物质,故可使培养基变碱,用指示剂指示出来。??(2)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试验培养上,置35℃孵箱孵育1~4d,观察结果。 (3)结果:溴甲酚紫指示剂呈紫色为阳性,酚红指示剂呈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4)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的鉴定。

非发酵菌:是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以氧化形式利用糖、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的革兰阴性杆菌。表2

反应1:典型沙门氏菌,如尿素、KCN和赖氨酸3项中有1项异常,按表3进行。如有2项异常为非沙门氏菌。

反应2:补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沙门氏菌靛基质阳性变体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但需要结合血清学鉴定结果进行判定。

反应3:补做ONPG。ONPG为阴性,同时赖氨酸脱羧酶为阳性;赖氨酸脱羧酶为阴性时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必要时按表4进行沙门氏菌生活群的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