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错误分析练习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
者。 关键词 : 二语习得 ; 偏 误 分 析
顾名思义 , “ 遗漏” 是缺 少或漏掉 了旬 中应有 的成分而导致 的偏误。例如 , 汉语的一般疑 问句结构结尾用“ 吗” ( 助词 ) 表示 疑问 。如 : 我能试试那件黑 的大衣吗 ?但在一些 国家 的语言 中 ( 比如英语 、 葡 萄牙语和法语 ) 没有这样的疑问词。 因此 , 这些 国
教学 科研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
姜 文静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二语习得过程 中偏误产生的原 因进行分析,
1 0 0 0 2 0 )
1 . 遗 漏
同时举 出教学 过程中的实例进行说明分析 , 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掌 握主动 , 从一开 始就提供正确 的示 范 , 采取积 极的措施调 整 自己的 教 学方法 , 帮助学 习者正 确地学 习 , 提 高学 习热情 , 成 为成功 的学 习
传真 、 根据实际案例真人模拟拍摄的短片等 。 在课堂上 , 将知识
点与学员 日常生活 中遇 到的法律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对看得 见、 摸得着 的东 西更乐于接受 , 印象也会 比文字案 例和 口述 案 例深刻 。 大家会发现 , 法律原来离我们的生活这 么近 , 尤其是 民 法, 更像是形影不离 的朋友 。 总之 , 实施新 的教学方法后 , 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急剧升温 , 对待课业不再像过去一样 当做负担 ,而是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 业余 时间上上 网, 学 习一下网上资源 ; 做做课件练习 ; 读读专 家 文章 ; 有问题 的时候到论坛 冒个 泡或者 e — m a i l 责任教师 。面授 课轻松愉快 , 不再枯燥乏味 , 既能学习知识 , 又简单 有趣 。
方向) 。

二语习得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分析

二语习得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分析

从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看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外语系的学生,英语是我们除母语外学习的第二种语言。

二语习得是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学生对二语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也要继续学习,至少有十年的学龄。

可是,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不断地出现问题。

下面是我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

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其中说和写一直是我英语学习的难点。

而这两项有共同之处,就是英语翻译中的汉翻英。

说就是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需要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虽然很多人说要培养英语思维,不要先想好汉语再翻译,可我觉得很难做到。

在你想问题时,潜意识就用汉语了。

而写作也是如此,写作只是把你的从说的变为写的。

汉翻英中,经常出现汉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单词的问题,这是语义缺失,比如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

而且在表达的时候,由于单词量少而不会翻译经常出现,这是因为单词输入量太少。

平常常用的单词很容易记住,不经常用的新单词很容易被遗忘。

而翻译中常出现的错误可分为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两大部分。

语间错误是由于母语造成的;语内错误是受二语的影响造成的,与母语无关。

二语习得者把他们自己的母语作为资源,并依赖于它。

当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非常接近的时候,二语习得者可以从比较中获得很多帮助,帮助他们更容易学习二语,这种现象叫做正迁移。

相反,当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有很大差别时,由于受母语的干扰,二语习得者通常会犯错误,这种现象叫做负迁移。

负迁移中产生的错误叫做语间错误。

语间错误是语言的迁移性引起的.也是受学习者母语的干扰所产生的语言错误。

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当产生负迁移时,会产生语言错误。

目标语和母语之间无论从语音、语法结构、语义还是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

语内错误主要是由于对目标语的规则理僻错误所产生的。

学习者把目标语的规则应用到并不适用的地方。

导致语内错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度概括。

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会根据所学的某些规则创造出目标语中并不存在的变体。

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易出现的偏误问题的分析

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易出现的偏误问题的分析

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易出现的偏误问题的分析朱华(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由于英语和汉语语言的不同特点,英语中的虚拟语气、被动语态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本文旨在对学生在学习这两项语法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英语。

关键词:二语习得;虚拟语气;被动语态;偏误分析中图分类号: H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508(2012)05-0068-03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研究已经越来越透彻,作为未来的汉语教师,我们不光要研究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规律及容易发生的问题,也应该清楚中国人习得第二语言时容易遇到的问题,进行对比后教学,更能理解外国学生的难处,从而加以指正。

一、偏误理论科德(1967)将错误分成失误和偏误两种。

失误指口误或笔误,是语言运用上的偶然现象,如不小心将“Mr.Wang”叫做“Mr.Li”,这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无关,即使本族语的使用者也会出现此等错误。

偏误是系统性的,如有学生刚学习英语时说“I is student”,这反映的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足,这种偏误不是偶然的,偏误分析就以这种偏误为对象。

二、以汉语为母语者习得英语时主要的偏误问题及分析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

汉语是不依赖语法形式的语言,因此汉语中不存在语法范畴这一概念。

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最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级等,在汉语中最容易造成偏误的是虚拟语气、被动语态。

(一)虚拟语气1、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语气是“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而英语的语气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上,指说话人对某一时间或人物等的态度。

虚拟语气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不好理解,因为汉语中不存在这一概念,也没有与之对应的概念,易造成学习者的费解,虚拟语气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是虚拟语气难以掌握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摘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错误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二语习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研究者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途径之一,错误分析也就成为了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引起二语习得错误的根源。

本文发现,引起错误的根源除了常见的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外,还有交际策略的误用和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在探讨这些错误根源时,力图揭示这些根源是如何引起错误产生的。

紧接着阐释了错误分析的过程及错误分析对于外语教学的重大作用。

希望借此文能让大家对错误分析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期望能对大家的二语习得有所帮助。

Abstract:It is inevitable that errors occur in language learning,so the study of errors is good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s one of the major method to study second language , error analysi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study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errors and reveal how they affe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error analysis , including interlingual-transfer , intralingual-transfer,the improper use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 Then it explains the processes of error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it . By writing this paper , I want to give a clear explanation of error analysis and hope it helpful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错误,错误分析,二语习得,错误根源,外语教学一、引言错误分析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语习得案例及分析(1)

二语习得案例及分析(1)

二语习得作业(1)一、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留学生的作文:在我旅行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人是一位警察。

这时我刚下火车,买回北京的火车票,这是我旅行时的习惯,可是我买不到,因为当时我只会一点点汉语,加上从外表上一看就知道我是个外国人。

这时候幸亏我遇见一位警察了,他了解我的情况后,十分热情地帮我的忙,这样我才买到回北京的火车票。

他非常关心我,三番五次地提醒我,要注意旅途安全。

我记得当时天总下雨,他还送给我一把雨伞,欢迎我再访问中国。

1.请找出文中的病句,并改正过来。

2.请结合上文举例说明什么是“语义偏误”、“语篇偏误”和“语用偏误”。

3.文中的那位“警察”在与作者交流时,是否会对自己的语言作出调整?这种调整是否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参考答案:1.(1)改:那时我刚下火车。

(2)改:而且从外表一看就知道我是个外国人。

(3) 改:这时候幸亏我遇见了一位警察。

(4) 改:我记得当时天一直在下雨。

(5) 改:欢迎我再来中国。

2.语义偏误是指没有准确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偏诶,例如,“我记得当时天总下雨”虽然也是正确的句子,但是没有准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意图,这种就单个句子而言,没有语法问题,通过语境因素,我们才能看出问题所在的偏误,就是语义偏误。

语篇偏误是指违背语篇衔接原则的偏误,例如文中的句子,“这时我刚下火车,买回北京的火车票”和“因为当时我只会一点点汉语,加上从外表上一看就知道我是个外国人”都是在上下文衔接上出了问题。

语用偏误是指跟听话人、说话人身份、地位、关系不相符合,或者跟交际功能和话题不相符合的偏误。

例如,文中的“欢迎我再访问中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模拟题集国”,“访问”是非常正式的语体,意思也不适用于该文的语境。

3.这位警察为了能够和只会一点点汉语的作者进行交流,不仅要进行会话形式的调整,还要进行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调整话题结构和功能的目的都是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以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偏误分析例析[1]

偏误分析例析[1]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 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 我书包里词典有。

2. 我买了新书两本。

3. 我见到了 Mary 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 我要练习跟你。

5. 我想见面你。

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 。

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 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 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 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 我们千佛山了。

12. 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 我们运动会了。

14. 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 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 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 A :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 :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18. 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 今天比昨天很冷。

20. 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 1到例 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 8、例 9、例10来自留学生办的教室板报,例 11到例 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 19、例 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

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

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1、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错误。

二语习得偏误分析案例

二语习得偏误分析案例

初中级阶段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常见偏误及解决方案随着中蒙两国关系的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蒙古人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来华学习汉语的蒙古学生在整个留学生队伍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因此在这种形式下非常需要具有针对性地对蒙古学生习得汉语的情况进行研究,进而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指导蒙汉语教学。

在众多研究方法中,考察偏误产生的原因和途径是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以三篇蒙古国留学生的论文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做了简单的偏误归类以及偏误分析并提出了些解决方案。

(1) 汉字偏误分析及解决方案由于汉字系统跟世界上还在使用的文字系统有极大地区别,汉字成为非母语者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

对汉字偏误进行分析,也是汉语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肖奚强(2002)和李蕊(2005)的研究都显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可分为3类:(1)部件的更换;(2)部件的增减和减损;(3)部件的变形与变位。

在这三篇语料中,汉字偏误如下:例如:(a)我家在克尔论(伦)河边种菜。

(来自《我和汉语的故事》1)(b)有时我跟朋友一起去长(唱)卡拉OK。

(来自《我们的夜生活》)(c)不用汉语开始忘起(记),所以我决定深告(造)。

(来自《我和汉语的故事》2)上例中,论(伦)和起(记)在汉字偏误里,属于部件更换一类。

由于克尔伦河属于外来词,“论”是一个动词,不符合外来名词翻译的规则。

将“伦”误写为“论”,是混淆了两字在字音方面的区别。

与此相类似,把动词“唱”误写为形容词“长”,也是如此。

而将“造”字误写为“告”,是明显的部件减损。

解决方案:汉字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形教学,而应在汉字教学中,结合语音和语义的教学。

对于习惯于不用声调区分字义的蒙古语的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语音和汉字字形的联系,不断强调汉语中的声调对区别字义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这方面的区分练习,让学生更加准确地识记汉字。

而对于那些容易被增减和减损的部件,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些部件的变形来源,让学生有效地记住汉字。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引言: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L2)的过程中产生的语言习得。

对于非母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这些偏误往往是由母语语言习得特点与第二语言的不同特点所引起的。

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并进行分析。

一、语音偏误: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二语习得中,语音偏误较为常见。

这些偏误一般来自于学习者母语与所学语言在音位、音素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将[j]音用[k]音替代,导致类似“Yuke”(英语名字“Luke”)的偏误出现。

二、语法偏误: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它规定了词汇和短语的结构。

二语习得者在语法上的偏误也比较普遍。

这些偏误可能源于学习者母语语法结构与所学语言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汉语中,疑问句一般是通过语序倒装实现,而在英语中则需要使用助动词。

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出现“你是谁?”(原句为:“Are you who?”)这样的偏误。

三、词汇偏误: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者在掌握词汇时往往也会出现偏误。

这些偏误可能来自于词义的混淆、词汇搭配的错误、多词性词汇的误用等。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将“decade”(十年)误译为“十天”,导致类似“过去的十天”(原句为“the past decade”)的偏误出现。

四、语用偏误:语用是指语言的使用情境和目的。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往往会因为对语用规则的不熟悉而产生语用偏误。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将直译模式应用于英语中,导致类似“Can you make friends to me?”(原句为“Can you be friends with me?”)的偏误出现。

五、认知偏误:认知偏误指的是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由于个人认知能力限制而产生的偏误。

例如,学习者可能会因为习得的受限性而陷入一些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偏误的出现。

此外,学习者对母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规律进行了误解,从而导致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出现偏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习得错误分析练习
Directions: Work in pairs to identify the error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trace the possible cause for each error.
1. Please do not hinder my work.
Please don’t hinder me in my work. (negative transfer)
2. --You aren’t satisfied with this work, are you?
-- No, I am No, I don’t. (negative transfer)
3. During the meeting we discuss about the research project.
During the meeting we discuss the research project. (Overgeneralization)
4. Alison is in poor health. She is easy to catch cold.
Alison is in poor health. It is easy to catch cold for him. (overgeneralization)
5. The scenery is too beautiful to describe it.
The scenery is too beautiful to describe. (Cross-association)
6. To touch the society.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 society. (negative transfer )
7. There are many people come to study in the states.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come to study in the states. (negative transfer)
8. I wait you at the gate of the school.
I wait for you at the gate of the school. ( negative transfer)
9. Eat medicine. ------ Take medicine. (negative transfer)
10. He gave me much books.
He gave me many books. (Cross-association)
11. Some students do not care others.
Some students do not care for others. (negative transfer)
12. They are busy searching jobs. ----They are busy searching for jobs. (negative transfer)
13. It has been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It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overgeneralization)
14. The bus is arrived. ---The bus has arrived. (overgeneralization)
15. You should return the library the books.
You should return the books to the library. (overgeneralization)
16. He reported the police the accident.
He reported the accident to the police. (overgeneralization)
17. I forgot the car accident happened at the corner of that street.
I forgot the car accident that happened at the corner of that street. (negative transfer)
18. The idea occurred to me was a very vague one.
The idea that occurred to me was a very vague one. (negative transfer)
19. Linguistic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some
knowledge of it is beneficial.
As linguistic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some knowledge of its is beneficial. ( negative transfer)
20. Humor helps us in many ways, we all need it.
As humor helps us in many ways, we all need it. (negative transf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