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进展1

合集下载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传统的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

1.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中医药理论强调平衡和调整人体内外环境,追求整体健康观念,与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性要求相契合。

中医药研究聚焦于调节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

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手段,中医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减缓病情恶化。

2. 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药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

例如,葛根、山药、苦瓜等传统中药在降低血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 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中产生了显著效果。

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临床研究报告显示,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4. 中医药研究的挑战与前景尽管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其中,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中药资源稀缺和药效成分复杂性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的综合性治疗相契合,中药在降低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治疗更是在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突破。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和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和进展

治 疗 以疏 肝 为 主 , 以 活 血 化 瘀 、 气 解 郁 、 。 健 脾 化 痰 兼 理 益 肾、
等 。方 以逍 遥 散 、 栀 逍 遥 散 、 胡 疏 肝 散 、 水 清 肝 饮 等 加 丹 柴 滋 减 。冯 建 文 提 出从 肝 论 治 6法 。 肝 郁 化 热 者 治 宜 清 热 疏 肝 , 以 舒 肝 清 热 汤 ; 脾 不 和 者 治 宜 健 脾 疏 肝 , 以 逍 遥 散 方 肝 方 合 参 苓 白 术 散 ; 郁 血 瘀 者 治 宜 活 血疏 肝 , 以桃 红 化 瘀 饮 ; 肝 方 肝 火 肺 燥 者 治 宜 润 肺 清 肝 , 以 丹 栀 逍 遥 散 合 二 冬 汤 ; 火 方 肝 犯 胃 者 治 宜 清 胃泻 肝 , 以龙 胆 泻 肝 汤 合 玉 女 煎 加 减 ; 肾 方 肝 阴虚 者 治 宜 滋 肾 养 肝 , 以 六 味 地 黄 丸 加 减 。 黄 希 忠 认 方 为 , 脏 功 能 失 调 在 糖 尿 病 的 发 病 中 有 重 要 作 用 。肝 脏 受 损 肝
中 医研 究
21 0 1年 9月 第 2 4卷
第 9期
T M R sS pe e 2 1 o.4N . C e.e t mbr 0 1V 12 o9
・7 ・ 7
单 , 非 常有 效 !“ 取 三升 饮 之 ” 却 从 。关 键 就在 这 个
量上 , 想 , 试 三升 的刺 激 性 饮 品 ( 管 当 时 的升 比现 尽
学派 也 已逐 渐 通 约 。其 后 仲景 《 寒 杂 病 论 》的 问 伤
世 和华佗 绝学 的亡 失 , 宣告 了这 种 通 约 的 完成 或结 束 , 起之 秀 的黄帝 学 派从 此 取代 了“ 贵 ” 后 先 的扁 鹊 学派 , 占据 了中 国医学 发展 的主 流舞 台 。虽然 , 仲景 以其 学说 的伟 大 使 之 成 为历 史 的必 然 。但 是 , 佗 华

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进展中医草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中,调理血糖是中医草药的重要应用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进展。

一、血糖的调节与中医草药血糖是人体内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而低血糖则会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

中医草药常用于改善血糖水平,调节血糖代谢。

根据中医理论,血糖的调节与脾胃、肝胆、肾脏等多个脏腑有关。

中医草药可以通过调理这些脏腑的功能来改善血糖代谢,并具有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等作用。

二、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中医草药对于血糖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以下是常见的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科研人员将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组别,并给予中医草药进行治疗。

通过观察动物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等指标的变化,评估中医草药的疗效。

2. 临床研究:科研人员选择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对照的方式进行实验。

研究对象接受中医草药治疗后,观察其血糖水平、症状改善情况等指标的变化,评估中医草药的疗效。

3. 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对中医草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草药对血糖调节相关基因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

三、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常用草药中医草药有许多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血糖的草药,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气、扶正固表的功效。

研究表明,黄芪能够改善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2. 苦瓜:苦瓜被誉为“植物胰岛素”,常用于调理血糖。

其有效成分可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提高血糖的利用率。

3. 三七:三七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也常被用于血糖的调节。

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改善血糖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4.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研究发现,金银花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四、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发展前景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常见慢性病。

在糖尿病治疗中,除了西药的应用外,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也备受关注。

中医药在血糖调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血糖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中医药理论认为,糖尿病是由湿热郁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通过调理脾胃、滋补肝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等方法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二、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1.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降血糖的功效。

研究表明,苦瓜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糖。

2.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滋阴降火、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

研究发现,五味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糖尿病等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可以抑制血糖升高的过程,具有降糖的效果。

4. 三七三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保护心血管等功效。

研究表明,三七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实现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5. 黄连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连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应激等途径来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三、中医药对并发症的防治除了对血糖调节具有积极作用外,中医药还能够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治。

例如,中医药可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进行干预,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四、中医药与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西医界的关注。

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开设了中医药科,推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代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会影响内分泌正常代谢,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在治疗的过程中,相关医学工作者研究出了中药治疗的方案,其副作用比较小,不会影响患者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医院的糖尿病治疗水平,当前社会,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人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只有研究出有效的药物治疗法,才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关键词:中药;糖尿病;治疗;作用;机理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有着极高的发病率,由于很多人饮食不规律,而且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很容易造成内分泌代谢紊乱,这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糖后者糖尿症状,会威胁患者的健康,容易引发心脏或肾脏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面临眼盲或截肢的危险。

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可以解决胰岛素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其有着较少的副作用,而且我国的中药研究有着几百年的历史,采用某种中草药可以对糖尿病人的内分泌进行调节,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1、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α-葡萄糖苷酶是引起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其属于消化酶,在进入人体后,会将淀粉、多糖等碳水化合物进行分解,分解后形成的多糖会被肠粘膜所吸收,然后进入血液,会增加人身体内的葡糖糖。

为了治疗糖尿病,医学工作者必须采用有效的药物对α-糖苷酶进行抑制,要降低α-糖苷酶的活性,阻止其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这样才能降低患者的血糖。

通过研究发现,很多中药都具有抑制α-糖苷酶的作用,将其作为抑制剂,可以起到保护胰腺的作用。

中药治疗糖尿病是指利用某些中药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抑制葡萄糖被肠道所吸收,这一药物可以在餐后服用,可以抑制多糖化合物或者碳水化合物分解,可以提高胰岛的敏感性,有效的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病率。

α-糖苷酶抑制中药很多,研究人员选取了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几种中药,在配制抑制剂时,需要对中药进行水煎煮,研究人员采用60-70%的乙醇对中药残渣进行了提取,并制得了三类提取物。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人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虽然现代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会存在一些副作用,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优点中草药从古至今一直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与现代药物相比,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经济实惠:由于大部分中草药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且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2. 形成对病人的综合治疗:许多中草药都是“多效合一”的,保护了肝、肾、心血管等器官,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具有独到的优势;3. 疗效持久: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通常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持续治疗,与常规糖尿病药物相比,这等效应具有持久性。

二、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的中草药治疗在传统中医学上已经有着长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药物研发的进步,中草药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

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1. 黄芪:中药名四季参,黄芪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储存,降低血糖,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还能够保护肝脏和肾脏,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2.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绿色蔬菜,不仅能够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还可以抑制糖的吸收和转化,减缓血糖的升高,同时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效;3.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镇痛、降压利尿等多种功效,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不仅能够抑制糖的吸收,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 桑叶:桑叶最常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其具有明显的“降糖效果”,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并且具有防止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作用。

三、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前景随着影响糖尿病治疗的药物的限制和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医生开始关注传统中药的治疗能力。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传统中医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对糖尿病的防治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首先,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虚、阴液亏损导致的。

在中医的治疗中,主要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和补气养阴来治疗糖尿病。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黄等,可以调理脾胃,增加体力,提高机体对糖的利用能力。

此外,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多有肝胆湿热和脾胃热盛的病理特点,因此还可以用龟板、金钱草、山楂等清热解毒、去湿化痰的药物治疗糖尿病。

其次,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讲究阴阳调和。

糖尿病被视为一种“阴盛阳衰”的证候,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中医不仅注重对症治疗,还注重调整体质,提高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

例如,中医常用的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况。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的理论,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甜过油的食物,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中医还提倡采用“宜”、“忌”进行饮食调理,例如糖尿病患者宜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如绿豆、苦瓜等,而忌多吃一些温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最后,中医药学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药有多种成分和复方,可以配伍使用,从多个方面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口服、外用、针灸等不同方式进行,提高治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传统中医学在糖尿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多样化,注重整体调理,与西医的单一药物治疗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然而,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求出更有效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传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传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传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的患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传统中医药作为千年传承的宝贵财富,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研究成果。

本文将探讨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传统中医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将人体看作一个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的整体。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被认为是由于气血不调、阴阳失衡所导致的。

因此,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是调节气血、平衡阴阳。

临床实践中,针灸是传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技术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节代谢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对症状如多尿、疲乏等也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中医药认为糖尿病是由体内湿热、气血不足等因素引起的,因此,中药方剂的使用往往以清热利湿、益气养血为主。

例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气作用的草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力状况,提高人体免疫力。

同时,一些中药如苦瓜、金银花等也有一定的控制血糖的作用。

研究表明,苦瓜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除了针灸和中药以外,饮食疗法也是传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强调饮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认为饮食调理是调节气血、阴阳平衡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糖尿病治疗中,中医药建议病人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比如,适量摄入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保持合理的能量平衡。

同时,注重食物的质地、口感、调味,使病人在饮食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使得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成为可能。

例如,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发挥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此外,一些激素、胰岛素等现代医学疗法也可以与中医药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进展
提要对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概述,并指出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药;胰岛素
1概述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早期可无症状,典型者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50~70岁为患病高峰。

常见并发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或“消瘅”的范畴。

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房室不节和热病火燥等引起阴虚燥热,导致本病。

张延群[1]采用现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内20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症候学调查和统计分析,认为气虚是发病的基本病机,本病不仅与肺、脾胃、肾功能不足有关,而且与肝之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本病早期肝虚证是重要的临床表现。

2中医药治疗进展
2.1辨证论治:中医治疗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基本治则。

随病情发展变化,合理选用清热泻火、健脾益气、滋补肾气、补肾涩精、活血化瘀等治法,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

肺热津伤者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选用玉女煎加葛根、麦冬等。

若阴伤气耗,可选用白虎汤
加人参汤、二冬汤、玉泉丸、玉液汤等方。

胃热炽盛者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用玉女煎加黄芪、山栀。

如大便秘结不通,可用增液承气汤润肠通腑,再转上方治疗。

肾阴不足者宜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丸。

方中山药、山萸肉用量宜大。

在服用丸药时,可并服生地黄饮子。

若阴虚火旺,可选知柏地黄丸,并加龙骨、牡蛎,龟板等固精潜阳之品。

若尿量多而混浊者,宜益肾缩泉,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等。

若气阴两虚,宜酌加党参、太子参、黄芪等益气之品。

阴阳两虚者宜浊阳滋肾固摄,方选金匮肾气丸。

若阴阳气血俱虚,可用鹿茸丸。

以上两方均可酌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以补肾固摄。

以瘀血为主或兼有瘀血征象者宜活血化瘀,方选祝氏降糖活血方(木香、当归、赤芍、川芎、益母草、丹参、葛根),酌加苍术、玄参、黄芪、山药等。

2.2中西结合治疗:王尧[2]采用急下存阴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例,药用大黄、芒硝、玄参、生地、麦冬、佩兰、枳实。

配合使用胰岛素、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结果:24 h内大便通畅,症状缓解13例,死亡3例。

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中,吕仁和[3]对经过2周基础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比较,Ⅰ组用止消通脉饮(含黄芪、元参、枳实、莪术、葛根、大黄等);Ⅱ组用达美康;Ⅲ组125例,同用上两组药。

结果:显效20、21、56例,有效18、18、51例,无效12、11、18例,总有效率76.0%、78.0%、85.60%,Ⅲ组疗效优于另两组( P<0.05)。

3组治疗后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 P<0.05),未见毒副反应。

林瑞
珍[4]用炙黄芪、太子参、生地、知母、花粉、麦冬、桃仁、丹参、益母草、赤芍。

结果:血液流变学、血糖、血脂指标治疗前后与玉泉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P<0.05)。

吴和木[5]对中西医结合治疗104例老年人糖尿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用生黄芪、天花粉、葛根,脾肾两虚型用党参、淮山药、山萸肉、白术、桑螵蛸、鹿角霜、菟丝子、枸杞子、丹参、薏苡仁。

结果:有效93例,与D 860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无明显副作用。

黄建生[6]对10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进行分型治疗,上消型用生石膏、知母、党参、黄芩、花粉、生地、麦冬、山药;中消型用生石膏、知母、黄芪、麦冬、丹皮、牛膝、草决明、大黄、番泻叶;下消阴虚型用生石膏、知母、山萸肉、党参、白术、白茯苓、龙骨、牡蛎、山药、五味子;阴阳两虚型用熟地、生地、山萸肉、丹皮、麦冬、牛膝、枸杞子。

水煎服。

酌情配合优降糖口服。

结果:痊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5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9.6%。

曹一平[7]用降糖粉治疗56例Ⅱ型糖尿病,药用苦荞、山药、人参、黄芪、生地、玄参、花粉、丹参、川芎、赤芍、僵蚕等。

结果:痊愈(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均得到控制,空腹血糖≤6.1 mmol/L)20例,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5%。

与优降糖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王冠华[8]报道了32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结果,药用黄芪、太子参、山药、苍术、玄参、丹参、益母草、川牛膝、淮牛膝、地龙、当归、赤药、白芍、泽兰、泽泻。

配合降糖药口服。

结果:显效(症状,体征缓解,尿蛋白定量,定性均阴性)9例,有效
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尿蛋白24 h定量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郭宝荣[9]在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药用黄芪、麦冬、花粉、白术、葛根、枸杞子、知母、山药、黄精、山茱萸、黄连、水蛭、全蝎、桃仁、红花、丹参。

结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 mmol/L,或餐后2 h血糖<8.3 mmol/L,24 h尿糖定量<10 g)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

血糖、尿糖、右正中、尺、胫、及腓神经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和P<0.05)。

赵淑珍[10]用沙参、熟地、知母、花粉、川黄连、五味子、桑螵蛸、麦冬、黄精、玉竹,治疗Ⅱ型糖尿病,结果:痊愈50例,显效88例,有效5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3%,周潮[11]采用降糖煎治疗1 000例Ⅱ型糖尿病中,药用僵蚕、郁金、沉香、西洋参、茯苓、黄连、川芎、天花粉、黄芪、鬼箭羽、鸡内金、生地、山茱萸、当归、丹皮。

对照组100例,口服优降糖。

结果:两组分别治愈467、42例,有效481、49例,无效52、9例,总有效率94.8%、91%( P>0.05)。

中药组除心悸怔忡外,11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0.01)。

中药组胰岛素及C 肽(空腹,餐后1、2 h)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王钢柱[12]采用从肝论治法,药用柴胡、当归、白芍、川芎、葛根、茯苓、鬼箭羽、马齿苋、荔枝核、黄芪。

治疗中逐步减少降糖药的剂量。

结果:245例中痊愈22例,显效64例,有效12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88.97%。

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2项(TCH、TG)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0.05)。

黄朝晖[13]采用通栓饮配合降
糖药治疗40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取得明显疗效。

药物组成:太子参、当归、生黄芪、玄参、生地、鳖甲、丹参、赤芍、穿山甲、地龙、水蛭(研吞)。

对照组40例,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静滴;酌用降糖药。

结果:两组分别基本治愈21、11例,显著进步各10例,进步7、9例,无效2、10例,总有效率95%、75%( P<0.01)。

神经功能改善本组优于对照组( P<0.01)。

陈燕鸣[14]用珍芪降糖丸治疗Ⅱ型糖尿病也取得较好效果。

药物组成:珍珠粉、黄芪、西洋参、天花粉、麦冬、玉竹、石斛、生地、熟地、丹参、桃仁、龟板、鳖甲、鸡内金等。

无效者加用其它降糖药。

结果:188例中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 mmol/L)104例,有效6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