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概述

第十三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在现代社会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无疾而终者几乎没有。疾者,危机也。正如一位公共关系专家所说:“在充满传奇的世界上,我们面临着无法预见的恐怖,这些恐怖事件能够破坏绝大多数灵敏而有名气的公司的声誉和销售额”。公共关系危机给社会组织造成危害,给组织的正常运行形成阻碍,甚至危及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给相关公众带来损失,给社会环境带来破坏。因此危机的预防和处理成为了危机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公共关系危机概说

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是一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公共关系实务工作。为了更好地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公共关系人员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涵义。

一、公共关系危机的涵义

公共关系危机,是指影响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从而使组织形象遭受损失的某些突发事件。公共关系危机现象很多,如管理不善,防范不力,交通失事等引发的重大伤亡事故;厂区火灾,食品中毒,机器伤人等引发的重大伤亡事故;地震、水灾、风灾、雷电及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由于产品质量或社会组织的政策和行为引起的信誉危机等等。对这些危机事件处理不当,将会对社会组织造成灾害性的后果。

危机公共关系,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指灾难或危机中的公共关系;从动态的角度来界定,危机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在危机事件中的开发和应用,是处理危机过程中的公共关系。

二、公共关系危机的特点

1.必然性和普遍性

危机的必然性是指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公共关系就会有公共关系危机。这是因为:首先,由于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和客观规律的隐蔽性,使人们认识规律,驾驭规律的能力必然会存在偏差,所以任何的错误都可能变为现实;其次,公共关系是一个层次众多的大系统,包括了许多彼此联系的复杂的子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的主控系统,不确定因素的复杂性增加了危机产生的必然性;再次,信息传播是公共关系不可或缺的因素,公共关系过程,是一种信息传播过程,更是一种控制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就是信源通过信道向信宿传递并引发反馈的过程。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由于噪音的干扰势必产生失真现象,失真即有误差,误差导致错误,错误导致危机;最后,任何策划和决策都以信息为基础,而且方案的执行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信息经过多层系,多渠道,多阶段的传输之后,其失真现象必趋严重,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减弱,一旦震荡度加大,危机便接踵而至。所以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遇到性质不同,表现形式各异的危机。1985年,美国莱克西肯传播公司对美主要企业领导人的一项调查表明,89%的领导人认为“企业发生危机如同死亡和税收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

2.突发性和渐进性

公共关系危机事件是一种突发性事件,但往往是渐进式的形成。它的发生常常是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它是不可预见的或不可完全预见的。由于公共关系大系统是开放的,每时每刻都处在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之中。其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因某种偶然因素而致失衡,崩溃,形成危机。它具有突发性特征,也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特征。从本质上讲,公共关系危机的爆发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危机从其自身发展来说,一般由四个阶段:前兆期——加剧期——处理期——消除期。

前兆期:危机的隐患初露端倪,向组织发出警告。大量事实表明,它是一个转折点,这时危机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此时重要的是如何使这种状态向好的方面转化,扼制住它向坏方向转化的可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如果对前兆期的危机信号熟视无睹,它就会膨胀,到一

定程度后,就会形成组织公共关系危机的爆发,并迅速蔓延,产生连锁反应,使公众与组织关系突然恶化,使企业措手不及。

加剧期:危机的加剧期已经到来,就不会自行消失。这时,问题暴露,公众投诉,媒介追踪,声誉大降。这个时期,企业或社会公众已较清楚地了解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关当事人介入行动,同时安排抢救工作。一旦进入危机加剧阶段,只能使任何控制危机的努力变成对损失程度的控制。

处理期:处理期是危机灾难发展到顶峰的时期,抢救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在此时期,公关机构设立信息中心,按时把抢救工作的最新消息传送给媒介人士。抢救期短则一两天,长则持续几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在发表各种消息时,一定要坚持“公开事实真相”的原则,以避免新闻媒介和社会公众的猜疑、质询。危机的处理期一般包括调查情况,自我分析,安抚公众,联络媒介等工作。

消除期:消除期是指评估工作开始,抢救工作告一段落。在这一时期,除着手准备详细的调查报告外,主管部门和公关部门都还需要做一些具体的事,妥善处理危机后期工作,安抚人心。同时,依靠公共关系手段消除影响,矫正形象。

3.严重性与建设性

危机事件作为一种公共事件,任何组织在危机中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失当,将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受到致命打击,甚至危及生存。由此,为了应对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西方现代企业一般都将其纳入管理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危机管理机制。例如,伦敦证卷交易所为避免企业危机对股市的冲击,就提出了新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制订危机管理计划,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并要定期提交危机预测分析报告。

危机在本质上或事实上对社会组织产生的破坏性是巨大的,必须尽力防范和阻止。但是既然危机爆发了,暴露了组织存在的问题,更是给组织提供了一个检视自我应对风险能力的机会,危机的恰当处理也会带给组织新的收获。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危机=危险+机遇。

公共关系危机爆发之后,组织的公共关系系统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有效的公共关系工作必定会在原本无序的公关状态中建构更牢固的公共关系大厦,使无序走向有序。认识危机的建设性,才会采取主动姿态,沉着冷静,满怀信心地面对危机,从中寻找和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认识危机的建设性,才有可能认识到公共关系危机在破坏公共关系良好状态的同时,也为组织建立富有竞争力的声誉,树立组织的形象和为组织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机会。

4.紧迫性和关注性

公共关系危机总是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使组织立刻处于备战状态,要求公关人员第一时间全面掌握事实真相。危机爆发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又令人瞩目。它常常会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话题,成为新闻界争相报道的内容,成为竞争对手发现破绽的线索,成为主管部门检查批评的对象。总之,组织公共关系危机一旦出现,它就会像一颗突然爆炸的炸弹,在社会中迅速扩散开来,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冲击;它就会像一根牵动社会的神经,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令社会各界密切注意。

三、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公共关系危机有以下的类型。

1.一般性危机和重大危机

从存在的状态看,公共关系危机可划分为一般性危机和重大危机。

(1)一般性危机。一般性危机主要是指常见的公共关系纠纷。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关系纠纷还算不上真正的危机,它只是公共关系危机的一种信号、暗示和征兆。只要及时处理,做好工作,公共关系纠纷就不会转向公共关系危机,以至于造成危机局面。

(2)重大危机。所谓重大危机,主要是指企业的重大工伤事故、重大生产失误、火灾造成

的严重损失、突发性的商业危机、大的劳资纠纷等。它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面临的必须及时处理的真正危机。如产品或企业的信誉危机、股票交易中的突发性大规模收购等,公关人员必须马上应付处理,最好在平时就有所准备。

2.内部公关危机和外部公关危机。

从危机同企业的关系程度以及归咎的对象看,公共关系危机可分为内部公关危机和内部公关危机:

(1)内部公关危机。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危机称为内部公关危机。内部公关危机发生在企业之内。或者,这种危机的发生主要是由该企业的成员直接造成的,危机的责任主要由该企业内部的成员承担。内部公共关系危机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波及的范围不太广,主要影响本企业的利益。

第二,责任的归咎对象是本企业的部分人,因而相对来说容易处理。

第三,内部公关危机的客体主要以本企业的领导和职工为重点。

如,制造过程发生意外而引起的危机;产品或服务质量引起的危机;营销或广告行为引起的危机;劳资纠纷引起的危机;股东“用脚投票”(抛售股票)引起的资本市场危机;企业合并后的文化整合危机;商业秘密泄露而导致的危机;内部管理人员的丑闻引起的危机;企业重要管理人员的重大变故(如突然死亡等)引起的危机;

(2)外部公关危机。外部公关危机是与内部公关危机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发生在企业外部,影响多数公众利益的一种公关危机。本企业只是受害者之一。外部公关危机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危机波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受害者大多数是具体的社会公众。

第二,责任不在发生危机的某一具体的企业等社会组织及其成员身上。

第三,不可控因素较多,较难处理,需要有关危机的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行动。

从这一角度具体划分公关危机的类型时,内部和外部是相对的。因为有些公关危机的发生,内部和外部原因都有,所承担的责任大小也相差不多。故对具体公关危机的划分与处理必须具体分析,恰当处理。如,谣言引起的危机;政府政策引起的危机;有关团体或机构公布某些信息而导致的危机;由于恐怖破坏活动引起的危机;涉及法律问题(如打官司)而引起的危机;涉及种族、宗教、文化差异、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而引起的危机;涉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而引起的危机;敌意收购带来的企业重组危机;组织的计算机网络被“黑客”袭击而导致的危机;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危机;环保问题引起的危机。

3.有形公关危机和无形公关危机。

根据危机给企业带来损失的表现形态看,公共关系危机有两种,即有形公关危机和无形公关危机。

(1)有形公关危机。这种危机给企业带来直接而明显的损失,凭借肉眼即可观测到这些损失。如房屋倒塌、爆炸、商品流转中的交通事故等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1989年6月,成都市最大百货商场成都人民商场被烧毁,造成上亿元损失。成都人民商场遇到的危机就属于有形危机。有形危机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危机的产生与造成的损失大多数是同步的。

第二,危机造成的损失明显,易于评估。

第三,危机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用其他措施补救。

第四,有形危机的发生常常伴随无形危机的出现。

(2)无形公关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表现得不明显的危机,称为无形公关危机。给任何一个企业的形象带来损害的危机,皆属于无形公关危机。如果不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阻止,已受损害的企业的形象将使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无形公关危机具有下述特征:第一,危机始发阶段,损失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

第二,危机发生后,若任其发展,损失将会越来越大。

第三,这种危机造成的损失是慢性的,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补救。

第四,处理好这类危机要与新闻媒介多打交道,因而必须注意方式方法。

第二节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危机的突发性,严重性,急迫性,关注性表明社会组织处理危机事件,必须通过一个反应迅速,正确有效的危机公关程序,尽最大的努力控制局势,迅速查明原因,尽力挽回影响,避免紧急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防止公关危机中的重复和空位现象。让我们先了解一个经典案例。

1982年9月,有媒介报道,美国芝加哥地区有人因服用“泰诺”止痛胶囊死于氰中毒。“泰诺”是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一种家庭用药,主治头痛。该药销量很广,年销售额达4.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利润的5%。在此之前,随着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消息不断扩散,传说各地有250人因氰中毒死亡或致病(实际死亡人数只有7人)。不断扩散的消息引起了约1亿服用“泰诺”胶囊的消费者的极大恐慌。民意测验表明,94%的服药者表示今后不再服用此药。强生公司正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怎么办呢?

危机发生后,该公司首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处理这一危机事件。该委员会成员包括公司董事长伯克,一名负责公关的副总经理,其他的业务和管理专家,委员会每天开两次会,对处理“泰诺”事件进行讨论、决策。

其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与新闻媒介密切合作迅速地传播公司的各种消息。强生公司坦诚对待新闻媒介,表示:不论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公布调查结果。

第三,宣布决定。比如公司决定5天内全部回收芝加哥价值近1亿美元的所有“泰诺”止痛胶囊。并花费50万元通知内科医生、医院、经销商停止使用该药品,向受害者进行赔偿。

第四,敞开公司大门,积极配合美国食品和医药管理局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在5天时间内对全国收回的胶囊进行抽检.并向公众公布检查结果。

第五,开展恢复声誉,重返市场的工作。强生公司请美国著名的博雅公关公司策划,开始恢复信誉,重返市场的工作。一系列策划活动取得了重大成功。事故发生后的5个月内,该公司就收回了该药原来所占市场的70%,一系列的成功策划包括事先实施美国政府和芝加哥发布的《药品安全包装新规定》;重金征求设计推出“泰诺”防污染止痛胶囊新包装;举行大规模记者招待会,发布消息,并通过卫星向全国转播。

第六,处理善后工作。

第七,总结、检查、评估。危机事件之后,委员会全面总结了己的工作,并把这一危机处理的情况写成案例,教育员工。该案例曾获得美国公共关系协会授予的最高奖——银钻奖,成为美国80年代最佳公关案例。

一、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原则

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目的在于,尽最大的努力控制事态的恶化和蔓延,把因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或挽回企业原有的良好形象和声誉,赢得了时间就等于赢得了形象。为此,危机一旦发生,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因立即投入紧张的处理工作。

2.冷静性原则

公共关系危机发生后,处理人员应冷静、沉稳和镇静,不要因头绪繁多、关系复杂的事件使自己变得急躁、烦闷、信口开河等等。只有在遇到危机时冷静、沉稳和镇静,只有积极的心理,才能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应付自如,左右得道。

3.准确性原则

危机事件发生后,特别是在事件初期,由于种种原因,传播的信息容易失真。为了防止公众的猜测、误解和有关危机事件的谣言,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小组选出的发言人不仅要及时传递有关信息,而且还要使传递的信息十分准确,不隐瞒或省略某些关键细节。

4.公正性原则

如何处理与受到危机事件影响或危害的公众之间的关系呢?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排除主观、情感的因素,公正、公平而正确地、坦诚地对待受损害的公众。

5.客观性原则

遵循公正性原则的同时,还要讲客观。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客观性原则,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事实的真实性、评估的客观性、传递信息的准确性等。

6.灵活性原则。

由于公共关系危机事件随着情况的发展而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可能原订的预防措施或抢救方案考虑不太周全,因此,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不再继续受到损害,处理工作必须视具体情况灵活地运作。要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7.全面性原则

公共关系危机事件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方面。在处理具体的公共关系危机时,应遵循全面考虑的原则,即要考虑到内部公众,又要考虑到外部公众;即要注意对公众现在的影响,又要注意对公众未来的潜在的影响等等;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排除主观,情感的因素,公平地正确地,坦诚地对待受损害的公众,同时还要注意事实的真实性,评估的客观性,传递信息的准确性。

8.公众至上原则

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也是危机处理的核心原则。没有这条原则,那么,小危机也会转化成大危机。

9.维护声誉原则

维护声誉这是危机处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组织的声誉是组织的生命,而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对组织的声誉带来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在处理危机时,一切都是维护组织的声誉。

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

通过上述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是:

1.深入现场,了解事实

危机发生之后,危机处理小组应在高层领导人的带领下,亲临危机事故现场,指挥抢救工作,并委派专业人员调查事故,确实弄清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中外成功的危机公关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领导人亲赴第一线,给人一种敢于负责,有能力,有诚意解决危机的形象。危机发生后,要尽快采取一切措施来降低损失。对于“损失”,即要看有形的,又要看无形的,可以说,失去市场丢掉发展的机会是最大的损失。

2.分析情况,确定对策

掌握了危机事故的第一手资料后,在高层人员的直接参与下,深入研究和确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即制定危机处理方案。确定的对策既要考虑如何对待投诉公众,如何对待媒介,如何联络有关公众,如何具体行动,更要考虑如何抓住蕴含的机遇,恢复声誉,重返市场。

3.联络媒介,引导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媒介也会纷纷报道。这时组织应委派“发言人”主动与媒介联络,特别是首先报道事件的记者,务必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来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以“填补信息真空”,掌握舆论主导权。国外一个危机专家曾说过“危机中传播失误所造成的真空,会很快被颠倒黑白,胡说八道的流言所占有”,“无可奉告对于公众的理解就是默认”。

在新闻发布会上,一方面向新闻界介绍危机有关情况,公布公司正在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恳请新闻媒介密切配合,防止不利的消息和舆论。多次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代表组织“以我为主”公布消息,使信息传递口径统一。

4.组织力量,有效行动

这是危机处理的中心环节之一。公众媒介和舆论不仅要看企业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宣言,更要看企业的行动。第一,组织力量亲临一线,安抚受害公众,解决公众的当务之急;第二,争取其他公众,社团,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第三,寻找、创造机遇,重塑组织形象。

5.总结调查,汲取教训

危机管理小组应对危机处理情况作全面调查评估。它们包括对客户和消费者的善后工作。如:赔偿,安慰,关怀等。对危机事件当事者来说:如搜集、整理、分析媒介对危机事件的报道等等,进行危机处理的效果调查,同时将危机处理的评估结果向董事会和股东报告,向公众和媒介公布,通过总结检查,改进企业或组织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具体薄弱环节,并将一些经验教训写成书面教材,教育企业或组织的员工,修正危机管理计划,唤起全体人员对危机的重视。

三、处现危机艺术与技巧

1.不同阶段的协调技巧

从时间上看,危机管理工作分为危机来临前、危机处理中和危机后期三个时段。在不同的时段,沟通协调工作的要点不同,技巧有别。

(1)危机来临之前。

危机来临之前的沟通协调工作要遵循重在平时的原则。目的是为危机发生后的沟通协调做准备。国外危机管理专家指出,在危机时,你要与各级政府部门和顾客打交道,如果你不认识政府有关部门中的任何人,或者你从来也没有与顾客组织进行过交谈的话,你就会遇到困难了……你必须与那些将来在危机时需要进行沟通的关键集团、组织、政府部门事先建立沟通网络或桥梁。

要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对方的单位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地址、重要人物的家庭住址等要准备好。要进一步确认在特殊情况下与谁联络。平时的沟通协调要以组织角色为重点,切忌只与个别人保持联系。多数情况下,发生危机的组织是希望得到组织的帮助而不仅仅是个人。通常,组织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

(2)危机处理过程中。

国外危机管理专家曾总结出5项适用于各种危机的沟通原则。这些原则适合我国企业或社会组织开展危机处理以及沟通协调工作。危机中沟通技巧如下:

第一,控制事态。危机发生时,必须尽早控制,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例如,如果某个问题影响了某种产品,应立即指明这一点,这样就使得产品的其他用户停止使用它。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目标公众的规模,从而减少损失。控制物质损失时可以利用诸如“这只对某某有影响”的话。

第二,开诚布公。要做到坦率、忠实和直率。要告诉人们事实真相。如果能做到坦白地向人们说明真相,那么就能尽快地摆脱困境。应该少用一些具有保护性的法律用语,例如,“在调查没有完全完成之前,我们不作任何评论”。听起来这些话缺乏感情,仿佛是在隐瞒自己罪过。多数情况下,诚恳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原谅。1999年,在克林顿遭弹劾的过程中,他的诚恳和坦率有力地帮助了他自己。

第三,承担责任。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企图回避问题、推卸责任或者闪烁其词。要依据法律条款进行认真的权衡。有时出于法律上的原因,可能不承担全部责任,但仍然可以说:“某公司承担主要责任,我们将进行全面调查,与有关部门合作,或者做其他能办到的事情”。应注意的是:在危机当中,法律争端或策略不应该支配危机管理决策的制订。有时,法律上赢得了胜利,也许失去了良好的形象,失去了人心。

第四,表示同情。当以最清楚的方式阐述企业或社会组织对产品、商标等问题的控制的时候,不要轻视那些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要表示出真诚的关心和对受害人的同情。要利用简短而有效的、持积极态度的声明来表示关心和同情。如果某位顾客和职员受伤或死亡,可以说:“我代表某某公司向他、及他的家庭表示同情;或说某某公司对于受害的顾客们表示深切的关

心。”

第五,积极行动。最后,公司对发生危机做出的反应是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补救行动。告诉公众你准备如何就发生的事件采取行动。作为一个普遍的规律,不要反复重复过去发生的事情,要向前看。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是过去的事情。你计划将来怎么做?大部分人都希望了解你现在是如何反应的。

(3)危机后期

当把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告诉公众之后,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效果怎么样?因此,在危机后期,要迅速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渠道传播采取行动之后的效果,尤其是好的效果。通过具体的行动,继续表示对受害人及其亲属的关心、同情、安慰、帮助。同时危机管理小组要即时总结、交流对危机的处理情况。并搜集所有反馈信息,为调整协调和沟通措施提供依据。

2.不同对象的危机对策

不同的危机有不同的对象。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公共关系危机具有不同的类型、性质、特征以及面临的环境的差异性,因此,这里所谓的“对策”,从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是一种原则性的提示,一种理论上的思路。

运用科学有效的调查手段,查明情况,判断危机事件的性质、后果及影响,分析所涉及的公众对象及其关系,是制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具体对策的前提。不同的公众对象构成不同的公众关系,因而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1)组织内部对策

①迅速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假如企业已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在该小组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如果事先没有设置与危机管理小组相似的专门机构,需要立即成立。这个专门小组的领导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公关部的成员必须参加这一机构,并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②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后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确定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③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

④急告需援助的部门,共同参加急救。

⑤将制定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程序和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⑥向传媒人士、社区意见领袖等公布危机事件的真相,表示企业对该事件的态度和通报将要采取的措施。

⑦危机事件若造成伤亡,一方面应立即进行救护工作或进行善后处理,另一方面应立即通知其家属,并尽可能提供一切条件,满足其家属的探视或要求。

⑧如果是由不合格产品引起的危机事件,应不惜代价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修队伍,对不合格产品逐个检验。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

⑨调查引发危机事件的原因,并对处理工作进行评估,奖励处理危机事件的有功人员,处罚事件的责任者,并通告有关各方。

(2)受害者对策

①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及其亲属道歉,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耐心而冷静地听取受害者的意见,包括他们要求赔偿损失的意见。

③了解、确认和制定有关赔偿损失的文件规定与处理原则。

④避免与受害者及其家属发生争辩与纠纷。即使受害者有一定责任,也不要在现场追究。

⑤企业应避免出现为自己辩护的言辞。

⑥向受害者及其家属公布补偿方法与标准,并尽快实施。

⑦给受害者安慰与同情,并尽可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尽最大努力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⑧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可随便更换负责处理工作的人员。

3.新闻界对策

①如何向新闻界公布危机事故,公布时如何措辞,采用什么形式,有关信息怎样有计划地披露等,应事先达成共识,统一口径。

②成立临时记者接待机构,专人负责发布消息,集中处理与事件有关的新闻采访,向记者提供权威的资料。

③为了避免报道失实,向记者提供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介绍危机事件的资料应简明扼要,避免使用技术术语或难懂的词汇。

④主动向新闻界提供真实、准确的消息,公开表明企业的立场和态度,以减少新闻界的猜测,帮助新闻界作出正确的报道。

⑤必须谨慎传播。在事情未完全明了之前,不要对事故的原因、损失以及其他方面的任何可能性进行推测性的报道,不轻易地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态度。

⑥对新闻界表示出合作、主动和自信的态度,不可采取隐瞒、搪塞、对抗的态度。对确实不便发表的消息,亦不要简单地“无可奉告”,而应说明理由,求得记者的同情和理解。

⑦不要一边向记者发表敏感言论,一边又强调不要记录。这种习惯很不好。

⑧注意以公众的立场和观点来进行报道,不断向公众提供他们所关心的消息,如补偿方法,善后措施等。

⑨除新闻报道外,可在刊登有关事件消息的报刊上发歉意广告,向公众说明事实真相,并向公众表示道歉及承担责任。

⑩当记者发表了不符合事实真相的报道时,应尽快向该报刊提出更正要求,并指明失实的地方。向该刊提供全部与事实有关的资料,派重要发言人接受采访,表明立场,要求公平处理。特别应注意避免产生敌意。

(4)上级领导部门对策

①危机事件发生后,应以最快的速度向企业的直属上级部门实事求是地报告,争取他们的援助、支持与关注。

②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应定期汇报事态发展的状况,求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③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向上级领导部门详细地报告处理的经过、解决方法、事件发生的原因等情况,并提出今后的预防计划和措施。

(5)有业务往来单位的对策。

①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尽快如实地向有业务往来的单位传达事故发生的消息,并表明企业对该事件的坦诚态度。

②以书面的形式通报正在或将要采取的各种对策和措施。

③如有必要,还可派人直接到各个单位去面对面的沟通、解释。

④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定期向各界公众传达处理经过。

⑤事故处理完毕,应用书面形式表示歉意。并向理解和援助的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6)社区居民对策。

①社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如果危机事件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损失,企业应组织人员专门向他们致歉。

②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也可派人到每一户家庭分别道歉。

③向全国性的大报和有影响的地方报刊发谢罪广告。主要内容包括:作为谢罪广告对象的有关公众;公众了解的事项;明确而鲜明地表示企业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知错必改的态度。

④必要时,应向社区居民赔偿经济损失或提供其他补偿。

除上述关系对象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与事件有关的交通、公安、市政、友邻单位等公众采取适当的传播对策,通报情况,回答咨询,巡回解释,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协助企业尽快渡过危机,使企业形象的损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三节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危机事件告诉我们,危机从来就不是循规蹈矩的,处理危机当然就不能想当然,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还不规范的情况下,出现“意外”的可能就更大,对危机准备不足,就意味着企业在突发事件中放弃了主动权,意味着放弃了抢先控制事态发展,抢先进行补救的可能,因此更应做好出现各种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做好危机管理。危机管理不仅仅是“事后如何打圆场”,也就是说不仅仅做好“事后管理”还应该做好“事前管理”。危机管理的核心应当是如何把“事前管理”做好,如何从机制上避免危机的发生,如何在“危险信号”还没有变成“危机事件”时就将其平息。

一、危机管理和危机管理计划

1.危机管理的定义

从广义的角度,危机管理是指公共关系从业人员针对组织自身情况和内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针对性措施,一旦发生危机,就能有条不紊地将危机化解,重新恢复信誉和市场的一套机制。从狭义的角度讲:危机管理就是危机处理,指对已经发生的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危机管理的建立可以使组织防微杜渐,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危机管理具有预警,防范,化解的功能。

2.危机管理计划的定义

危机管理计划是社会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或在危机发生时应尽可能减少损失而制定的较为全面具体的关于危机事件的预防、处理和控制的书面计划。它是制定危机管理手册,开展危机管理教育的基本依据。

制定危机管理计划,不仅可以预防危机的发生,而且在处理危机时,能够冷静,理智而又迅速地做出反应,减少危机损失。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将抢救工作程序化,明晰化,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可以在冷静的状态中抓住有利的时机,做好重塑形象,重返市场,重整旗鼓的工作。

二、危机管理计划的内容

危机管理计划是危机处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危机管理工作的全面反映。依据内容或工作的侧重点来看,危机管理计划分为危机应急计划和危机传播计划。

1.危机应急计划。危机应急计划是企业或社会组织在全面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针对出现概率较大的危机事件而制订的有关工作程序、施救办法、应对策略及措施等的书面计划。危机应急计划的侧重点在于:具体危机出现后如何施救处理。

危机应急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企业或社会组织高层领导对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

最高领导层的关心和支持,是公关部门搞好危机预防的重要保证。如果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对公共关系理解和重视,他们就会给予公共关系部门人员、经费、权力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就会提醒公关人员注重消除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危机的各种隐患。国外专家建议:“所有高级主管都应共同思考企业可能遭遇的问题”。

(2)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并提出对策方案

企业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取决于危机预测的准确性。预测危机应由企业或社会组织的领导主持,公共关系专家参与,对企业或社会组织某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并就危机出现后的对策进行详细讨论、确认,然后以书面的形式印发执行。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应急计划,作相应的准备,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减少或减轻损失。如果预测准确,危机应急计划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预测失当,危机应急计划就是无效的,甚至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人财物都是浪费的。

(3)建立危机管理组织。

一般而言,危机管理组织架构的设置应实行三级组织三级管理的方式:

第一级为“危机管理委员会”,是决策机构.由组织中有关方面的中高层领导组成,是一

种兼职的矩阵式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危机管理的政策、制作本组织的《危机管理手册》,配备危机管理办公室的人员,检查监督平时危机管理的工作,主持定期的危机管理工作会议,负责处理重大的危机事件等。

第二级为“危机管理办公室”,是常务执行机构,由一定的专职人员组成。作为常设机构一般平时可由公关部或办公室承担。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危机管理各项工作的贯彻和落实,收集信息,监控市场,做好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处理—般性的危机事件,定期向危机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第三级为“危机管理工作小组”,对一些跨地区的组织来说属基层性的操作机构,或叫现场性的操作机构,也是一种矩阵式组织。而平时由一些兼职人员负责与总部的危机管理办公室保持业务联系,当然,也负责处理日常的零星投诉。

三级组织三级管理的架构图为:

(4)确定危机发生时共同遵守的准则。

危机管理计划包括危机发生时大家应共同遵守的准则。比如,危机发生时,尽量不要混淆事实真相;不要做无谓的争论;事实未弄清楚之前不要随便归罪于别人;不要小题大做;在实行沟通计划时不要偏离企业的政策;不要一边向记者发表敏感言论,一边又强调不要记录,等等。一切都要遵循及时性、全面性、公众之上、维护利益的原则。

(5)明确的工作步骤和清楚的责任要求。

在危机管理计划中,要突出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过程的主要工作步骤。这些工作步骤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使工作步骤符合科学要求。特别是进入危机处理过程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责任要求要明确、具体。

(6)危机处理的预演。

危机并不经常发生,所以对多数人来说,对危机处理是没有经验的。通过危机处理的训练和模拟,来积累危机处理的工作经验,提高急救水平;同时,通过预演来强化对特定危机处理对策的理解和修正。

(7)监督执行情况。

危机管理计划还必须包括危机管理的监督执行情况,仅有计划是不够的。如何监督、检查?有哪些评价标准?谁来主持检查、评价、监督等等,都需要在计划中明确指出。

2.危机传播计划。针对企业或社会组织出现声誉受损,形象受挫以及伤亡事故等制订的旨在维护声誉,消除误解,告知大众的书面计划,称为危机传播计划。危机传播计划的侧重点是危机发生后的新闻传播,信息控制。

危机传播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制定媒介策略。

成立临时记者接待机构,专人负责发布消息,集中处理与新闻有关的新闻采访,主动提供权威资料;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将组织对危机事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善后处理的对策,主动告诉媒介;如遇到新闻报道失真、失实,应及时指出,并给与更正,一般做冷处理。

(2)制定传播时间表。

国外公关专家指出,现代媒体传播的速度,迫使公共关系经理人在60分钟之内就要掌握整个情况。新闻记者甚至在危急事件后几分钟内抵达现场,而最初的报道往往定下后续报道与评论的基调。所以要求公关经理迅速掌握全面情况,确定传播时间表,有利有节地展开工作,控

制传播态势。

(3)确立“发言人”制度。

为了保证对外宣传的高度一致性,主动引导舆论,危机管理委员会必须设立“发言人”制度,“一个声音,一个观点”,以正视听,掌握危机处理的主动性。

“发言人”的要求,受过专业训练,具有极强的沟通协调和应变能力。他必须负责任地向外发布真实信息;他必须从容面对新闻媒介,面对公众,甚至要面对意想不到的不利环境;他能够有理有利有节地驾驭场面,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公众。

(4)新闻发布会。

危机出现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与没有危机情况下新闻发布会的比较,更侧重于与媒介关系的协调沟通,以及信息的主动控制。借助媒介,发布与危机有关的信息,尽量减少损失,及早控制事件向不利的方向发展,稳定受害公众的情绪;同时,组织在接受媒介的采访、提问时,要统一信息口径,善待新闻界代表,防止不利于企业危机处理的报道。

三、危机管理方案演习

1.演习的目的

我们每个人对消防队的工作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消防队员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做出反应,经常要举行演习。它们通过演习来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强化自己的行为。危机管理与消防队员的工作相类似,需要演习危机管理预警方案。

首先,通过演习来强化危机意识。观念的建立有一定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企业或组织可能更换领导人;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也可能调到其他地方或别的单位;新的员工在不断地增加。这些情况很可能导致危机管理意识的削弱。为此,通过适当的演习,就可以建立或强化它们的危机管理意识。

其次,通过演习来检验准备工作。危机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也许,有的人在企业工作10年也难以遇到一次大的危机。因此,可能对应付危机来临的准备工作有些忽略。通过演习,可以检查和检验各部门应对危机来临的准备情况。

再次,检查企业或组织在真正面临危机时的协调程度。企业或组织的高层领导通常强调全局观念,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但是,由于日常工作的琐碎以及工作本身的冲突,常常造成部门之间的协调存在或重或轻的问题。只有通过演习,才能检查企业或组织在真正面临危机时的协调程度。

最后,完善和修正危机管理方案。任何预警方案都是设想。这种设想本身可能存在不足。只有通过实际预演,才能发现其不足,才能修正完善方案本身。

总而言之,对危机管理预警方案的演习是为了检验危机管理预警方案的可行性程度,修正不足。

2.预防演习考虑的重点问题

(1)企业是否有实施危机管理预警方案的资金和人力?

(2)所遭遇的危险情况是否真正影响企业的最终目的?

(3)所鉴别出的潜在危机其真实性如何?

(4)企业现有的行为是否能够阻止危机的产生?

(5)所制定的预防方针和政策是否经得住公众的考验?

(6)企业是否具备行动所需的资源?

(7)是否有采取行动的决心?

(8)不采取行动的结果将会怎样?

3.演习的步骤与安排

(1)演习准备。

成功的演习需要作认真的准备。演习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①思想准备。在演习之前,应该将准备演习的决定告诉员工,让他们深入了解企业或组织

实施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应付危机来临时的具体步骤、应遵守的原则等等。思想认识的深化是演习成功的保证。

②指挥机构。演习需要组织,需要指挥。为了保证演习能够像真正危机来临的那样,需要成立演习的指挥机构。一般而言,危机管理小组可以担任指挥机构的责任。如果要考察危机管理小组的水平,也可以适当聘请一些专家参与指挥工作。

③设计步骤。演习的指挥机构要设计整个演习的进行步骤,制定检查的标准和方法。尽管是演习,许多部门会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他们仍然会对结果比较在意。因此,事先的评比标准有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④制定检查表格。为了使工作一目了然,执行和检查都便于操作,许多演习需要事先制定一系列的表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进行危机原因分析时,编制表格的方法最为有效。在表格中,可以不断地加入其他企业或组织已经发生的危机及其原因,非常清晰地检查、对照自己的情况。使预演、危机原因分析等工作更加完善。

⑤演习评定小组。指挥机构和评定小组不同。前者主要负责演习的组织、指挥、协调,后者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协调、是否达到了要求。

⑥落实相关物资。演习需要许多设备和物质。因此,准备这些设备和物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2)执行演练。

通常,准备工作就绪,就可以进行演习。但是,并不是一定要等各部门完全准备好了再演习,也不是准备好了一定就马上演习。在演习的具体时间上,应该由指挥小组确定。演练的具体执行时间,应该是机密。因为真正的危机来临是不会事先告诉你的。

执行演练的过程,就是把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如同设计师与建筑师的关系那样,在执行过程中,危机指挥机构要设计一些“图纸”上事先就有的意外,以检查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新闻发布会上可以提一些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可以在救急一件事的同时,连续出现其他的意外,令危机参与人员防不胜防,检查他们连续救急的能力。或者,大家都认为危机演习已经结束之际,马上又来临危机。

(3)总结演习。

演习结束后,要尽快地进行总结。这时大家还清楚地记得所发生的事情和采取的行动。需要进行总结的人或机构主要有:直接参与危机演习人员;作为观察人的专家;评定小组;指挥机构;高层领导等。通过对演习作全面的总结,修正不足的,不符合实际的,以及程序不优化的地方。修正之后的方案,需要更新内容印刷、下发执行。

对于做得好的,一定要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一定要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措施、办法。切忌笼统的表扬和笼统的批评,笼统的表扬和笼统的批评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将总结通过企业或组织的内部通讯印发,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讨论。还可组织大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做到危机管理预警方案大家参与,集思广益。

案例分析:“常德事件”

三株药业集团于1993年正月初八正式创业,当时注册资金仅30万,共有员工18人。1993年总经理吴炳新完成了“三株口服液”的研制和鉴定,1994年5月产品开始投放市场,进入市场当年,三株的销售达到了1.2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100万元。三年内,三株快速成长为横跨全国十几个省,拥有600多家子公司,2000多个办事处,15万员工的大集团公司,在中国范围内建起了最大的市场营销网络。但1998年飞来横祸几乎在瞬间葬送了这家声震全国的民营企业。在三株人看来,他们最致命的麻烦并不源于企业在过快扩张之后出现的管理滞后,也不是企业被胜利冲昏头脑导致的决策失误,而是来自一次典型的外部突发危机——“常德事件”。

“常德事件”的台前主角是个叫陈然之的常德人。他到常德中级人民法院状告三株,称其父陈伯顺于1996年6月购买了10瓶三株口服液,服用后引起高蛋白过敏反应,并导致其父两个月

后死亡,因此他要求三株赔偿其经济、精神损失300万元。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八瓶三株要了一条人命”。而这位“冤死”的陈伯顺在生前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他时年已高龄77岁,并在“服药”(然而最终也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确实服用过三株)当年,就已经先后两次因心悸住院,诊断出患有冠心病、心衰、肥大脊柱炎和肺部感染等多种疾病而被下病危通知单。明眼人都明白,这并不是一起案情很复杂的纠纷。

然而此案的公审日,即1998午3月3l日,对于三株来说,却是黑色的。法庭上.双方均出示了大量证据,并进行了激烈的法庭辩论。辩论后,法院休庭15分钟。然而就在这短短15分之后,三株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在证据不足,疑点很多的情况下,常德中级法院居然宣读了长达6000宇的判决书,认定陈伯顺之死系服用三株口服液所致。同时判定三株公司赔偿29万元,没收三株“非法”获利1000万元。而更令三株人没想到的是,常德中院个别人居然在刚刚做出一审判决,不等三株上诉,自己就急急忙忙将盖有法院印章的判决书主动寄往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于是,这一爆炸性的消息迅速被媒体在全国炒作起来。那—段时间,“喝三株能喝死人”弄得几乎妇孺皆知。

三株几乎被常德一审败诉及其引发的媒体炒作打垮了。在四面楚歌中,三株产品的社会形象可谓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谁敢再服用三株呢?更要命的是。当时不仅没人敢买三株,也没人想卖三株。一下子,三株就积压了7个多亿的退货,而且经销商在这时开始拒绝回款,对三株可谓是雪上加霜。吴炳新说:“这次事件使我们的销售额从七十多亿一下子就跌倒了十来亿,给我们三柱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达到四十亿,至于间接损失在几百亿以上。在那之前,我们企业有15万职工,主要是分布在各地的销售队伍。一审败诉,退货单像雪片般飞来,我只好请他们回家,总共有13万人下岗,连总部的1000多人也回家了900。当时我准备从银行拿出三亿存款养活他们,但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所有工厂都停产了。此外留下的人,我们也只好降薪,在加上其他企业以高薪来挖人,所以我们流失了大批人才。现在搞保健品的,基本上都是我们三株的。”(资料来源:《中外管理》,2000年第六期)

案例思考:

1、“常德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三株公司犯有哪些失误?从该事件中我们得到了哪些教训?

2、三株公司该如何处理该事件呢?请你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公关技能训练:编写公共关系危机管理计划

深入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可能出现的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并拟写一份危机管理计划。

练习题

1、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具有哪些特点?

2、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3、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程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进行危机管理方案的预演?

(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 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 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危机产生的诱因 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 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 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 三、公共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 6、无序性 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

公共危机管理笔记

第十二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公共危机概述 一、公共危机的内涵 危机,是指个人、群体和着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地威胁到了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等引发的,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公众带来灾难性影响,严重威胁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危机事件。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按公共危机发展的速度(罗森塔尔) 1、龙卷风型:来得快,去得也快、危害性大。 2、腹泻型:逐渐发展酝酿的,但是爆发后会很快结束。 3、长投影型:危机爆发的非常突然,但是后续的影响深远,通常在事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够平息。 4、文火型:危机开始的缓慢,逐渐升级,甚至看似没有爆发的过程,但是结束也缓慢。(二)按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 1、经济危机: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其实这是一种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危机。 2、政治危机:在传统意义上我们理解为,由于发生了某种对国家构成威胁的非同寻常的事件,比如说:战争、内战、大规模的抗议等等。 3、社会危机:主要是指源自社会结构层面上的问题。像社会利益结构的失衡、社会群体之间对立感的增强等这些都是属于社会危机。 4、生产危机:主要是由于技术因素、防护因素、质量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所引发的。 5、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过程。 (三)按公共危机后果的严重程度 1、一般危机事件(IV):表示危机的影响是局限在基层范围,可被县级政府所控制。 2、较大危机事件(III):这类危机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是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者波及

公关危机处理方案

公关危机处理方案 一公关调查 1.公司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应当立即组织会议,对危机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即时、全面的判断,并确定下一步的决策。 2.对其商店及生产部门调查,及时发现皮鞋存在的质量问题。认识到危机的到来,辨别种类,确定处理方向。 3.公关危机小组应积极调查这批货卖出了多少双。将制定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程序和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4.了解危机所处阶段,争取在最好的时期处理危机。 二公关策划 1.赶赴现场,了解情况。迅速控制公关危机的不利局面,必须及时、全面、深入的了解事实。 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在信息交流、意义沟通、价值劝说三个层面逐步铺开,对公众和传播媒体有个说法和做法。 3.安抚公众,缓和对抗。首先应安抚受害公众,真心诚意的取得他们的谅解,争取积极创造化解危机的可能和最佳结局。 4.联络媒体,主导舆论。应委派“发言人”与媒体联络,掌握舆论主导权。 5.多方沟通,迅速化解。争取与其他公众、社团、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 6.有效行动,转为危机。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消除危险,而且还能

创造机遇,迅速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谅解,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公众关系。三公关实施 1.组织内部对策 (1)迅速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假如企业已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在该小组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这个专门小组的领导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行政部公关事务人员必须参加这一机构,汇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2)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确定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3)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4)向传媒人士、社区意见领袖等公希危机事件的真相,表示企业对该事件的态度和通报将要采取的措施。 (5)应不惜代价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修队伍,对不合格产品逐个检验。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 2.受害者对策 (1)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关于危机管理方面学习心得

关于危机管理方面学习心得 第一节:什么是销售危机管理 所谓“危机”,一般是由客观或主观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而使企业产生的紧急或危险状态。譬如:产品和销售的危机、资金的危机、产权的危机、市场的危机、竞争的危机、合作的危机、环境与公害的危机、企业道德的危机、人力资源的危机、企业发展战略的危机等。实际上,企业发生危机 ,是企业面临危险与机遇的分水岭。同时,“危机”也是种挑战,是对企业管理素质,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的考验和挑战。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转危为安;无能的企业管理者却可能把企业导向绝路。史蒂文.芬克在《危机管理》一书中就指出:“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领会了这一思想。在汉语中,组成危机的两个字就分别表示危险和机会。”但是,领会其思想,并不等

于具备了这种能力。因此,如何防范、处理危机,应该说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修炼。 “危机管理”可以说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未曾给予研究或涉及的一个独特的领域,但现在“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内容。特别是发达国家许多知名企业在危机发生时的决策和处理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效仿的经验。 由于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还相对比较落后,危机的意识淡薄,危机管理的知识、手段均缺乏。企业一旦发现自己遇到或陷入了危机,要么束手无策,保持沉默;要么本能地去找政府部门来帮助化解;要么采取一种对抗、强硬的态度……这些现象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动作规律。localHOst 那么,什么是“危机管理”呢?企业的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危机的监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

危机公关(public relations in crisis)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就是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属于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系统的危机处理部分 危机公关特点 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聚焦性: 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编辑]危机公关的流程和内容 从危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危机的终极爆发往往是一系列因素累积的结果。因此,对危机管理的审视应该放到对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加以研究的大背景中。一般而言,问题的发展演变方式都是可以预期的。它往往是从一个趋势或事件开始,接下来的变化脉络十分清晰。 其发展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 ● 起源阶段——潜在问题 ● 干预和扩大阶段——问题在抬头 ● 成型阶段——当前问题和危机问题

● 解决阶段——休眠问题 根据问题发展的这一周期,危机公关主要包含以下流程和内容 ● 问题管理。对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监控和评估。 ● 危机规划与预防。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情景进行预案研究与处理,建立危机管理机构。 ● 危机应对。面对爆发的危机实施全面管理方案,掌握危机管理的主动权。 ● 善后事宜。判断危机的损害程度、评估危机预案的效果,做出调整和修订 此外还要强调指出,危机公关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是否得到企业高管层的重视和支持;是否有制度化、系统化的问题管理项目与危机公关项目;以及危机沟通系统是否高效通畅。在这里,国内外竞争情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问题管理和危机公关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工具支持。 危机公关的“三明主义”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机。当危机出现时,企业相关人员不可在危机中乱了阵脚,要平心静气,组合运用“三明主义”的公关原则,来一步步化解危机,或进一步转“危”为“机”。 其一,态度“明确”,公司对待危机的态度要明确,而且要在第一时间表明,不能采用任何手段来逃避危机事实。这是企业危机公关的第一要义。例如,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在《有关“苏丹红一号”问题的声明》中居然称:“我们虽然多次要求百胜的相关供应商确保其产品不含‘苏丹红一号’成分,并获得了他们的书面保证。但是非常遗憾,昨天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还是发现了‘苏丹红一号’成分。”这是什么样态度?暧昧?狡辩?这明摆着是要把责任全部推卸给供应商,以求转移媒体和消费者的视线。媒体和消费者能够满意这样的话语吗?显然不会。这样做终究是无济于事,肯德基的管理方首先应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 学号:031B10129xx 摘要: 在分析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流程,包括公共关系预警、积极处理和公共关系危机的事后管理和重塑形象以及总结借鉴。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将帮助企业将面临的降到最低,并在危机管理中发掘危机中蕴涵的“商机”,化企业危机事件为转机的机会。 关键词: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危机;危机管理 Research of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Number: 031B10129 Qian Ting Abstract : In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si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process, including public relations, active treatment and early warning of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afterwards and reshaping the image and to summarize. Public relation cris management will help enterprises will face to a minimum, and in cris management cris in excavation of im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cris for the better chance. Key words: public relation; public relation cris; cris management 0引言: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中应对危机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于在平稳社会运行态势下的常规管理而言的。想要理解公共危机 管理的理论内涵,首先我们需要弄清危机、公共危机的内涵,然后 在此基础上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内涵。 1危机的界定 危机是指个人,群体,组织或者社会因某种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导致其稳定的生存秩序受到威胁,甚至可能阻碍和破坏其正常的发 展进程的一种非正常的紧急状态。 2公共危机及其特征 所谓公共危机就是指政府在对外交往与对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危险困难的境地,其外延包括由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与自然原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国际、国内危机。因此,我们可以将 公共危机界定为由于某种突发事件的出现和爆发而对一个社会系统 的基本价值、行为准则、社会秩序等产生严重威胁,对公共安全和公 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范围,要求以政 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系统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的紧急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的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种常见的现象。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公共危机的分析考察,可以发现其具有 如下共同特征: 第一,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公共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爆发之前毫无征兆可言,迹象可寻,通常是在政府 和民众思想松懈,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突然从一些细小而不为人所注意 的事件演变为一场灾难。故在危机发生初期,包括政府和民众在内的 整个社会必然对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以及危机本身发展状态茫然无 知或所知甚少。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必须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技术手段,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做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时间是公共 危机管理的生命。 第二,公共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危机事件的开端通常无法用常规 性规则进行判断,而且其后的衍生和可能涉及的影响是没有经验性 知识可供指导的,因此公共危机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难以控制,结果 难以估量,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 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危机回应的不确定性。 第三,公共危机具有社会性和扩散性。由于公共危机特指影响大众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危机,因此社会性是公共危机应有之义。扩散 性是针对公共危机影响的过程和波及范围而言的,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就不一定局限于某一个部分,而是迅速蔓延,殃及整个地区、整个 国家甚至传播到其他国家;不仅影响某一部门、某一行业,而且影响 其他部门和其他行业。一些学者把它称之为“涟漪反应”或“连锁 反应”。 第四,公共危机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这是公共危机的本质特征。公共危机的爆发会导致社会脱离正常轨道而陷入危机的非均衡状态,极易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危机、社会危 机还是政治危机,都会在一定范围内,对特定社会群体产生不同程 度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负面影响。 3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龚维斌教授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采 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 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状态和特殊形式。 由于公共危机其与生俱来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及其对社会影响的广泛性而使得其不仅对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能力提出了挑战,更是 对社会整体能力提出了综合考验。这决定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主 体必须具有多元性,最大可能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关危机处理是衡量组织公关综合实力的标准,也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本。通过危机处理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危机公关策略,使组织顺利的解决危机并能进行形象的重塑工作。 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危机的类型、特点及处理程序。 [教学要点] 1.掌握危机处理原则与方法。 2.掌握公关危机处理程序。 3.了解危机类型及发展阶段。 4.了解常见公关危机事件处理要点 本章包括四节内容,学时在5~6学时之间 【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公关危机与危机管理 一、危机事件的主要特点 危害性、突发性、潜伏性、冲击性 二、危机的主要类型及发展阶段 (一)危机的类型。 人们一般根据造成危机的原因把危机划分为由企业活动、社会、经济变动等社会性因素造成的危机和由自然灾害、偶发灾害等自然的不可抗拒因素造成自然性危机。 (二)危机的发展阶段。 1.危机的发展过程阶段。 危机从其自身发展过程来说,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突发期――扩散期――爆发期――衰退期。

第二节公关危机处理原则与方法 一、公关危机处理原则 (一)预测原则。 预测原则是指通过分析研究确认某些引发危机的潜在可能性,从而判定多种可供选择的应急措施。 为了使预测结果真实准确,在预测过程中要建立“四个制度”。即信访制度、自查制度、调研制度和预测制度。 (二)实事求是原则。 组织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无论是对组织内部职工,还是对新闻记者、受害者、上级领导等,都要实事求是,不能隐瞒事实真相。 (三)及时原则。 及时原则是指危机一旦发生能及时给予控制。危机突发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并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紧张、恐惧,各种谣言也最易流传。如何引导舆论,稳定人心,便成为处理危机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公关危机处理的方法 (一)了解危机事件的全貌。 公共关系危机总是由某些事实引起的,了解全貌是解决危机的关键。当公关危机发生时,公关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镇定自若,迅速查明危机事件的基本情况。 (二)公布危机事件真相。 在了解危机全貌的基础上,组织要立即设置处理危机的专门机构,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方针和对策,确定一套完整的危机处理方案。首先要把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组织对策告知全体员工,使他们了解实情,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同时,组织要向外界公布危机的真相。此外,危机发生后,要准备好一份技术性较强的情况介绍,以准确的数据和标准的技术解释,向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介绍危机情况的真相,也要及时向组织直属的上级领导部门汇报危机情况,对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应尽快如实地传达事件发生的消息,对前来询问的消费者团体也不应拒绝会见。 (三)采取有效措施。 如果是不合格产品引发的恶性事故,应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测队伍,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逐一检查,并通知销售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然后详细追查原因,立即改进;如果是由于外界误解或人为破坏造成严重的产品、组织信誉危机,要立即查清原因,

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参考文本

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 述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节英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一、政府参与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 在英国发生公共安全危机后,一般由所在的地方政府 负责处置,直接参与处置的是警察、消防、医疗救护等管 理部门,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予以协助和支 持。中央政府负责应对恐怖袭击和全国性的紧急事件。 二、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机制 英国政府建立了“金、银、铜”危机处置机制,实现 公共安全危机处置的统一高效。 金层级主要由危机处置相关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军 方)的代表组成,无常设机构,但明确专人负责,并定期 更换,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运作。

银层级的目标,是要确保铜层级所采取的行动能够协调、连贯和整合,以达到最大的效益和效率。 铜层级是由在现场指挥处置的人员组成,直接管理应急资源的运用。 三、关于对受害人的护理与处置 护理与处置危机中的受害人被认为是公共安全危机处置工作的核心,其对象不仅包括直接受害者,而且也包括他们的亲属朋友,以及可能受到危机不同程度影响与参与危机处置的人员。 四、危机管理过程对信息与媒体的管理 现场危机处置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工作通常由警察负责。主要工作:控制现场的出入口;保证可能的犯罪现场证据不被破坏;设立新闻联络点;推荐新闻发言人。 五、关于危机处置的培训、联合训练与演习 英国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培训体系已基本形成,十分重

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的概述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矿业公司危机管理问题与解决措施 【第一章】:矿业企业危机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2.1】:危机的概念、类型及处理原则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3】:危机管理理论的概述 【第三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新要求 【第四章】:新常态下A钨企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五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矿业公司危机处理机制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2.1危机管理的涵义 20世纪60年代初,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最初是被运用于外交、政治及军事领域,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决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危机越来越复杂多样,危机管理问题处理不当致使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现实情况日益严峻,这使得国外学者对危机管理学科有了浓厚兴趣。Dave Hall指出,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业务层开展客观、系统的研究,以确定企业发生危机的类型[[59].在欧美发达国家,关于危机的

论着中,危机管理一般被称为危机沟通管理,这是因为由于加强信息流通和大众的信赖,寻求大众的理解和原谅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方法。 国外对这一课题研究比较早,所以大部分的企业有形成一定的危机管理意识。考虑危机本身的复杂多样性等特点,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反复验证,才能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所以学者或管理学者们不会停止对这一热点课题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历史悠远的中国古代就己有非常丰富的危机思想。“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危机观念和意识。居安思危,要保持平时的高警惕性,这是一个有效的国家治理方法,古代中国人是古代祖先留下的智慧。 特别是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危机感与时刻保持警惕性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们必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而不是束手无策的去应对,道理说明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虽然当时没有提出形成专门的学术名称,但古人的智慧己经告诉我们,危机管理是很重要并且十分必要的。树立好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不至于面临危机时而不知所措,这样也能把危机带来的危害程度降到更低,更好的使企业渡过危机。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制度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作者:————————————————————————————————日期: 2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目录: 1、公共关系危机 2、公关关系危机的涵义 3、引发公关危机的具体原因 4、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5、制定危机管理预案的意义 一、公共关系危机 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自身或者组织外部社会环境中某些事情的突然发生,对组织声誉及其相关产品、服务声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严重破坏的现象。它和危机公关有着本质的区别。公关危机是一种现象,而危机公关,是指在组织出现公共关系危机时,公关人员或组织领导所采取的遏制危机蔓延,并解决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 二、公关关系危机的涵义 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具体是指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危机公关具有以下特点: 1.意外性: 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2.聚焦性: 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3.破坏性: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4.紧迫性: 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一个成功的公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耐性和警觉,表述能力要强并善于书写。特别是现在,公关工作的渗透范围增加,公关人员更应该是多面的。 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就是危机公关。危机公关属于危机管理系统的危机处理部分。另外定义:又称危机管理.它是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

公共危机管理笔记

公共危机管理笔记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十二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公共危机概述 一、公共危机的内涵 危机,是指个人、群体和着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地威胁到了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等引发的,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公众带来灾难性影响,严重威胁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危机事件。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按公共危机发展的速度(罗森塔尔) 1、龙卷风型:来得快,去得也快、危害性大。 2、腹泻型:逐渐发展酝酿的,但是爆发后会很快结束。 3、长投影型:危机爆发的非常突然,但是后续的影响深远,通常在事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够平息。 4、文火型:危机开始的缓慢,逐渐升级,甚至看似没有爆发的过程,但是结束也缓慢。 (二)按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 1、经济危机: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其实这是一种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危机。 2、政治危机:在传统意义上我们理解为,由于发生了某种对国家构成威胁的非同寻常的事件,比如说:战争、内战、大规模的抗议等等。

3、社会危机:主要是指源自社会结构层面上的问题。像社会利益结构的失衡、社会群体之间对立感的增强等这些都是属于社会危机。 4、生产危机:主要是由于技术因素、防护因素、质量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所引发的。 5、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过程。 (三)按公共危机后果的严重程度 1、一般危机事件(IV):表示危机的影响是局限在基层范围,可被县级政府所控制。 2、较大危机事件(III):这类危机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是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者波及到两个县以上,超出了县级政府的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市级有关部门的力量才可控制。 3、重大危机事件(II):这类危机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是发生在一个市以内或是波及到两个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才可控制。 4、特别重大危机事件(I):这类危机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影响超出了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才可以控制。 (四)按公共危机的本身的性质 1、自然灾害:主要是指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或者环境因素引发的灾害性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次作业(导论—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授益性应急措施 是行政机关为遭受突发公共事件损害的公民和组织,提供救助和保护的应急措施。 2.一致性危机p13 一致性危机是可以使整个社会在外部压力之下,更加团结的社会扰动性事件。 3.应急行政权p30 应急行政权是指在应对各类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依法享有、行使的各类职权和职责。二.简析突发事件管理的比例原则及其具体要求。 公共应急管理中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应当全面权衡有关的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采取对公民权益造成限制或者损害最小的行政行为,并且使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付出的成本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适应。 比例原则包括: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 具体要求: (1)应急管理措施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应当与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发展阶段相适应,以有效控制危机为必要; (2)如果有多种手段可以同等地实现某一应急管理目的,应当选择其中对公民权益影响最小的一种; (3)采取应急管理措施所付出的代价不得与突发事件本身所可能造成的损害丧失均衡。 三.如何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性特征?p22 1.全社会共同参与,成功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够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构成一个公共危机管理的网络,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形成自救互救与公就并存的局面。 2.全风险,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不是单一风险,而是多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公务机关要建立以政府为核心和主导的公共危机管理网络,将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的力量协调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 3.全阶段,无论应对哪种风险,政府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重建等阶段,完成公共危机的应对与管理。 第二次作业(第3章—第5章) 一.名词解释 1.“应急社会动员”p55 应急社会动员是指为了有效预防和成功应对危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等方式,调动企业、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形成预防与应对危机的合力。 2.应急规划p97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目录: 1、公共关系危机 2、公关关系危机的涵义 3、引发公关危机的具体原因 4、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5、制定危机管理预案的意义 一、公共关系危机 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自身或者组织外部社会环境中某些事情的突然发生,对组织声誉及其相关产品、服务声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严重破坏的现象。它和危机公关有着本质的区别。公关危机是一种现象,而危机公关,是指在组织出现公共关系危机时,公关人员或组织领导所采取的遏制危机蔓延,并解决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 二、公关关系危机的涵义 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具体是指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危机公关具有以下特点: 1.意外性: 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2.聚焦性: 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3.破坏性: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4.紧迫性: 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一个成功的公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耐性和警觉,表述能力要强并善于书写。特别是现在,公关工作的渗透范围增加,公关人员更应该是多面的。 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就是危机公关。危机公关属于危机管理系统的危机处理部分。另外定义:又称危机管理.它是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

企业危机管理的理念概述

企业危机管理的理念概述 ?观念一: 每一位部门经理首先是“第一负责人”。 ?观念二: 危机管理的核心是保护生命、维护企业名誉。 ?观念三: 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及时即时化解危机转危为安。 ?观念四: 危机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提前做好预防或防范。 1、在企业所涉及的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公司各项管理活动中,人的管理是位于所有管理中最关键的内容。 2、危机管理就是协助各级管理人员全方位管理员工和部门出现的各类危机,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深层次发挥管理职能,当好高层管理者的助手。 3、危机管理的领域包括对危机的判断和评估、危机的处理、危机的预防、危机的转化等管理,危机管理重视员工与公司的共同利益,注重“双赢”,重视提高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防范体系。 危机管理的目的 危机管理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因应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与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任何防止危机发生的措施、任何消除危机产生的风险的努力,都是危机管理。但我们更强调危机管理的组织性、学习性、适应性和连续性。 危机管理就是要在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在危机中发现有利因素,把握危机发生的规律性,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与艺术,尽力避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并且能够缓解矛盾,变害为利,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1、预防与控制危机。危机如同SARS一样,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企业应根据经营的性质,识别整个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从潜在的事件及其潜在的后果追根溯源,排查出其滋生的土壤,然后进而收集、整理所有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系统全面的风险列表,从而对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原因进行限制,并针对性地练习内功,增强免疫力,以达到避免危机的目的。 2、建立危机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应对危机的组织、并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计划,从而确保在危机汹涌而来时能够理智冷静,胸有成竹。 3、解决危机。主要是指通过公关的手段阻止危机的蔓延并消除危机。如建立强有力的危机处理班子;有步骤地实施危机处理策略;制止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尽快恢复企业或品牌形象;重获员工、公众、媒介以及政府对企业的信任。 4、在危机中发展。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总结经验教训,让公司在事态平息后更加焕发活力。INTEL公司前CEO 安迪.格鲁夫曾这样说:“优秀的企业安度危机,平凡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展自己。” 5.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企业卓有成效的危机管理,将促进社会的安定与进步。但是如危机处理不当,将成为社会的负担,并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试论危机公关的意义与处理方法

试论危机公关的意义及处理方法 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它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 性。根据爱德华〃伯尼斯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来获 得公众的谅解和接纳。危机公关具体是指机构或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 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 应的动态过程。危机公关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危机就要处理 ,所谓公关危机处理,是指组织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 取各种可能或可行的方法和方式,预防限制和消除危机以及因危机而产生的消极 影响,从而使潜在的或现存的危机得以解决,使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的方法和 行为。危机公关是公关关系学和管理学结合的产物,是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科学地处理组织潜在的或现存的危机,从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变坏事为好事的一种管理行为。 下面我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试论一下危机公关的意义及处理方法。 中国是一个集权国家 ,权力的高度集中使得资源集聚在少数人特别是政府手 里。政府的一把手往往是一言九鼎,了解领导的想法顺从他的想法做事,你会顺风顺水 ;不了解领导的想法不顺从他的想法做事可能会阻力重重。因此对政府一把 手进行公关了解他们的想法是危机处理当中必须要做的工作,这个工作有时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你再折腾再努力,如果没有弄明白政府或者政府一把手的意思 或者想法 ,也是白塔。有时领导的想法不会直接说出来,你要反复琢磨领导的想法 或者通过间接渠道公关领导身边的人去了解。不过领导的想法不外乎这么几种:追求短期内的政绩比如说GDP 的提升或者就业率的提高、维护社会的稳定、以

危机公关一般处理方案

一、危机公关的一般处理方案 (一)组织内部对策 1、迅速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假如企业已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在该小组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这个专门小组的领导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行政部公关事务人员必须参加这一机构,汇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2、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确定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3、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 4、急需援助的部门,共同参加急救。 5、将制定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程序和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6、向传媒人士、社区意见领袖等公希危机事件的真相,表示企业对该事件的态度和通报将要采取的措施。 7、危机事件若造成伤亡,一方面应立即进行救护工作或进行善后处理,另一方面应立即通知受害者家属,并尽可能提供一切备件,满足其受害者家属的探视或要求。 8、如果是由不合格产品引起的危机事件,应不惜代价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修队伍,对不合格产品逐个检验。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 9、调查引发危机事件的原因,并对处理工作进行评估。

10、奖励处理危机事件的有功人员;处罚事件的责任者,并通告有关各方。 (二)受害者对策 1、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厦其家属道歉,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耐心而冷静地听取受害渚的意见,包括他们要求赔偿损失的意见。 3、了解、确认和制定有关赔偿损失的文件规定与处理原则。 4、避免与受害者厦受害者家属发生争辩与纠纷。即使受害者有一定责任,也不要在现场追究。 5、企业应避免出现为自己辩护的言辞。 6、向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补偿方法与标准,并尽快实施。 7、应由专人负责与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谨慎地接触。 8、给受害者安慰与同情,并尽可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9、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可随便更换负责处理工作的人员。 (三)新闻媒介对策 1、向新闻界公布危机事件,公布时如何措辞,采用什么形式,有关信息怎样有计划地披露等,应事先达成共识。 2、成立记者接待机构,专人负责发布消息,集中处理与事件有关的新闻采访,向记者提供权威的资料。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第1章导论 1.1 公共危机的界定 1.1.1何为危机 主要有以下见解: (1)危机是重要的系统性威胁。 (2)危机具有极强的决外性,是不可预测、不可规划、前所未有、甚至不可管理的。 (3)危机具有独特的时间压力。 (4)危机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5)危机呼唤决策。 (6)危机具有断裂性,突发断层线出现,情况会走向极端。 (7)危机让我们不知所借,固守旧有的模式是致命的。 1.1.2关于危机的三个判断 (1)危机更多意味着威胁 (2)危机不一定导致转机 (3)危机是“过程”,而非“事件” 1.1.3何为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是指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严重威胁发生,通常由灾害或巨灾引发,对危机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运行功能提出严竣的挑战,要求危机管理者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与心理压力下,在短时间内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 1.2公共危机的特征与分类 1.2.1公共危机的特征性 1.公共威胁性 2.不确定 3.紧急性

4.跨界性 5.政治化 6.媒体化 1.2.2 公共危机的类型 1.一致性与冲突性危机 2.结构良好型与结构不良型危机 3.速燃型、导泻型、慢烯型与长投影型危机 4.突发式、潜行式、慢性危林 5.常规型、不可预料型、难以驾驭型、基本型危机 1.3 相关概论辨析与公共危机的演变 1.3.1公共危机源头——风险 1.风险的公式 (1)风险=致灾因子X脆弱性 (2)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2.致灾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1)自然致灾因子 (2)技术致灾因子 (3)生物致灾因子 (4)人为致灾因子 3.脆弱性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脆弱性,主要是指人或事物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脆弱性包括物理脆弱性、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具体而言,它们的定义如下:(1)物理脆弱性主要称量在不v的投入却让环境人与物相对于因子的易 损性。 (2)社会脆弱性指由个人、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相对于某一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3)经济脆弱性指一下国家、城市、社区的财政状况所决定的其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危机 2.公关危机 二、单项选择题 1.危机管理专家奥古斯丁认为,危机管理的最基本经验是()。 A、事先消除危机隐患 B、说真话、立刻说 C、有效的危机处理能力 D、与新闻界的良好关系 2.危机的内部成因关键是()。 A、管理者公关理念单薄 B、人员及财产设备管理不当 C、员工素质低下 D、媒介关系不佳 3.危机对于社会组织而言() A、是可以避免的 B、大部分组织是可以避免的 C、大部分组织是不可避免的 D.是不可避免的 4. 危机对于企业而言,既是威胁又是() A、劣势 B、机会 C、优势 D、坏事 5.危机后组织形象的重新建树包括加强宣传,密切与政府的关系和() A、增加组织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 B、减少组织投入 C、增加广告投入 D、增加生产投入 三、简答题 1.危机的内部成因有哪些? 2.如何对付谣言? 3.危机处理的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 某乡镇化工厂由于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流入附近渔民的鱼塘,导致了渔民的鱼大量的死亡,以往类似的事件已发生多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此次愤怒的渔民便涌入了化工厂,渔民与工厂之间发生了一场械斗事件.如果你是化工厂公关部的经理面对企业的如此危机,该这么办?根据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程序设计处理方案。

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危机:危机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可能严重地影响或危及组织机构生存和发展的事件。 2.公关危机:企业公关危机是由于企业的变化或是社会上特殊事件引发的,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在很短时间内涉及很广的社会层面。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 B 5.A 三、简答题 1.危机的内部成因有哪些? 答:(1)组织自身素质低下。这不仅可能引发公关危机,而且在公关危机出现后也难以自觉有效地处理危机。组织自身素质的核心是人员素质,包括组织领导者与员工素质低下,特别是领导者素质低下,导致危机的可能性更大。 (2)内部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对组织内部的管理强调的就是规范管理,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管理缺乏规范包括两方面,其一是组织基础工作差,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无定额,技术无标准,计量无规矩,操作无规程;其二是员工行为无规范,员工工作中无计划,不讲质量,不讲服务礼节,不讲信誉,不讲职业道德,甚至严重损害公众的利益,伤害了公众的感情。 (3)组织经营决策失误。组织经营决策失误是造成公关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组织经营决策必须考虑社会公众、社会环境的利益和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决策失误。经营决策失误主要有方向的失误、时机的失误、策略的失误,各种失误都可能导致公关危机的出现。 2.如何对付谣言? 答:谣言传播一般指不正确事实的非正式渠道传播,它是对事实的蓄意渲染、夸大、歪曲,或根本是无中生有。谣言具有一种暗示力量,流传广泛,造成组织形象和信誉的损害。其处理要点有: (l).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对谣言进行追根溯源,揪出谣言制造者,给予必要的适当处理。 (2).邀请本领域、本行业的权威人士、有关领导、新闻记者及其他有关公众来组织参观考察,并请有关人士发表讲话、提出见解、做出表态,以澄清事实,妥善辟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