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语文的乐学境界

追求语文的乐学境界
追求语文的乐学境界

追求语文的乐学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知之、好之、乐之”,想学、好学、乐学,学习的三种境界,惟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语文的乐学境界: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勤学语文,主动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享受语文学习成功的幸福、成长的快乐。

六年级三班。

黑板右侧,“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每月一书”。每个栏目下,是学生端端正正的粉笔字。今天要积累的“一句”仍然出自《论语》,语文课正在学习《孔子游春》,夫小的学生对这位圣贤的故事格外青睐。“每周一诗”已到了“送别诗”系列;“每月一书”则在读懂黄蓓佳的《我要做个好孩子》。黑板另一侧有一块小白板。远远看去,花花绿绿地押着些小纸片,像缤纷的花朵,恣意开放着。也有些小卡片标得特别醒目,或是两三个字、一二段话的读书随感;或是质疑问题请求帮助甚至直接点将的帖子;或是小幽默、小漫画、小笑脸,签着夸张的名字……教室的一角置着图书箱,书,厚厚薄薄、五花八门。图书箱上有一张打印的表格,分门别类写着借阅排行榜、最受欢迎读书小报、本月论坛活动主题……

“同学们,今天的《快乐阅读》课,小组交流,分享阅读收获。”刘老师笑吟吟地看着孩子们。“耶——”一阵欢呼。

随即,教室里这儿一簇,那儿一群,有围成圈儿坐着叽叽喳喳的;有随意站着说到兴奋处指手画脚的;也有搂着肩挨着头静悄悄地读着

的……

刘老师望着这群学生,教了他们两年语文,领着他们在语文书课外书,在经典名著中探究、品味,一路芬芳,不亦悦乎。

一个一个孩子望过去,聪颖的惠,跟着课文读冰心,读雨果,读海伦,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秀气的馨,喜欢课间捧着一本校园小说静静地读,文章里带着一丝年少的悸动和憧憬;憨直的文,谈起《三国》和《水浒》眉飞色舞,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如数家珍;沉稳的薛,说是更欣赏中国的古典诗词,那味道,真是绕梁三日,久品久醉……刘老师的目光停留在了那个胖墩墩的男孩子身上,是磊,曾经不够上进,让家长操透了心。自己接班后,发现他有一副洪亮的好嗓子,郑重地选了他一个“官”——播报员,每星期两次向全班同学朗读精彩文章。而这样的美文在大家推荐后必须要经过他的筛选。刘老师永远记得,磊那刻惊讶,涨红的脸,记得她和磊拉钩悄悄留在教室里一句一句练读的情景,记得磊第一次朗读后,面对全班热烈的掌声又一次红了脸,竟然害羞地低下了头……

刘老师也记得,就在前几天,磊的母亲,第一次主动到学校来,为了要见见刘老师到底是什么样儿,怎么能让自己那顽劣的儿子,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书。

“我喜欢磊,我发现了他的优点,我给他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他。然后再告诉他,他还可以怎么做就会更棒。他慢慢地做到了,他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会越来越好。”刘老师说。“真的,我不知道该怎样感激您。看着儿子每天乐滋滋地上学,还要我带他去买

书,甚至要求我也要多读书,我知足了。”一位母亲说。

是的,没有比孩子的成长更美好的事儿了。这也是为人师的职责与幸福。

刘老师向磊走了过去。

“听我说听我说,这本书我看得可仔细啦。这是我的读书笔记。注意啦注意啦,蓝笔部分是摘录的精彩句段。至于红笔的嘛,嘿嘿,可就是本人的独家体会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同志们有不明白的,尽管提问,愿意分享。哈哈。”这个磊,调皮而快乐。“这是我的。”梳着羊角辫的思细声细气地说,“我倒是出了一份这本书的阅读卷,只要勾勾选选就能测试出我们大家书得细不细,有没有读懂……”思的话还没说完,手中的卷子就给磊抢了过去:“我看看,字写得好漂亮哟!第一题,《青铜葵花》的作者是a、杨红缨 b、秦文君 c、曹文轩 d、亚米契斯,哈哈,太简单了,当然是c啦,杨红缨是写《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的;秦文君嘛,他写的《男生贾里全传》是我最喜欢的;亚米契斯……我知道……亚米契斯……”磊挠着头嘟囔着。“还逞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嘿嘿,告诉你吧,《爱的教育》的作者就是亚米契斯,这本书刘老师下个月要推荐给我们。”惠不紧不慢地道来。“你怎么知道?你读过?”还没等惠接茬儿,旁边不知谁嚷起来:“那当然,她是书虫么,钻啊钻啊,钻到刘老师的书里,再钻出来挠挠你呢!”孩子们“哄”的一声笑翻了天。“这么热闹,我能参加么?”刘老师也笑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相当的欢迎!”孩子们快乐地说,“刘老师,我们刚好有个问题要问您呢……”

我们追求的就是这样的语文乐学境界!

在语文的乐学境界里,教师用爱护、尊重、体贴给学生们一个轻松愉快、欢声笑语、神采飞扬的学习世界!这个学习世界里充满着和谐,那是课堂上饶有情趣地交流;充满着自由,那是孩子们心灵地敞亮;充满着欣赏,那是师生间真诚地鼓励;充满着宽容,那是对孩子们错误的理解、微笑与点拨。

在语文的乐学境界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全力投入,共同探讨,彼此分享,创生课程,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细心观察、认真研究,深刻而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孩子,准确掌握他们各方面的特点,努力实现“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问题,敢于对教师、同伴、书本大胆质疑;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特感悟、个性表达,整个学习过程锻炼了语文能力,充满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彰显着创造的光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语文的乐学境界里,充溢着文化,浸润着智慧。教室的每一处墙壁都会说话,营造温馨、崇尚美好;教师的气质自然而优雅,亲切而高贵;学生的言谈真实且可爱,灵动且快乐。成功的教育、生动的课堂、主动的发展,引导教师和学生“博学”、“笃行”、“内省”,在人性的释放中感戴文化的力量,沐恩先贤的智慧,拥有快乐和幸福的人生体验,并将带着这份体验,从书本、从语文课堂,走向更广阔更灿烂的未来。

浅谈发挥网络优势使学生乐学语文

浅谈发挥网络优势使学生乐学语文(部分内容)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程月 摘要 [摘要]活泼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语文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资源兴趣拼音识字 导言 小学低年段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学习起来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极易被感兴趣的,特别是对一些直观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物体所吸引。 由于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旧式传统的课文挂图、制作简单的投影片、单纯的听课文录音已吸引不了学生。而网络作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以拥有海量信息、资源共享、友好的界面、交互的便利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这也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它以其形、声、光、色、意相统一的优势,创造了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为学习者,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提供了充满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工具性的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空间。 可见,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下面,我将以小学语文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拼音和识字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我对发挥网络优势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语文的一些体会。 一、拼音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这样要求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在现行教材编排上是相对独立的,一年级新生一进校门,就要用整整6周的时间来学习汉语拼音,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既教得累,学生也学得很苦。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儿童神经系统中的语言器官适当地加强刺激,就能更大程度地开发出学生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由于学生的知觉存在着不随意性、片面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所以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调动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显得更为重要。 (一)、设计动画情境,营造愉悦氛围

追求卓越——发展自身, 照亮学生

追求卓越——发展自身,照亮学生 ——东师理想学院学习收获与感悟 “爱是你和我,在求学之中不变的承诺,爱是你的手,把我的思维启迪,爱是用我的心,倾听你的春风化雨,东北师大我来了,任凭夏日炎炎,真心的爱 的承诺,让我看到了阳光闪烁爱拥抱着我,我们感觉到你的抚摸,虽然教学中 我多年的摸打滚爬,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觉得幸福更多。” 今夏有幸来到东北师大参加金州课题实验学校两级课题研究人员研修班, 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学习机会,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 交流过程。这些天来,有收获,也有疑问,有快乐,也有煎熬,不过近距离聆 听几位专家、教授的高端讲座,内容几乎涵盖和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对我而言,我认为更多的是一次教育观念上的洗礼,一次教育理念上的提升, 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 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要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把握专业化 发展的基本规律,主动追求专业发展,不断增加自己专业素质的宽度,挖掘自 身专业素质的深度,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心态,获得幸福的职业体验,激发内 源性动力,实现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结合这次研修学习,联系我校的卓越教育理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所谓卓越教育,就是坚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的不断追求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拒绝平庸、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的人生信念的教育;着力实现“创办卓越教育,培育卓越文化,成就卓越人生”的教育实践。 一、追求卓越,能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无论是从国家、学校 以及教师自身层面等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邓涛教授在《教师 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改进》中谈到,从教师自身来说,生存状况仍需改善,压 力不断增大,教师职业倦怠较为普遍,部分处于“温水煮青蛙”状态,缺乏危 机感,专业发展意愿不强,职业发展规划不足,他认为“应当重视教师专业发 展意愿平淡的问题”。从我自身来说,工作了20年,每天面对相同的内容,重

“乐学趣练”学语文

“乐学趣练”学语文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强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对于注意力转移快,情绪变化快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在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探究等各项能力中,兴趣都显得格外重要,几乎左右着他们的一切活动。而体味到教学过程中的乐,又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如何让“乐”融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我就自己的切身实践,谈谈几点体会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1、接近,源于修养。 一个老师不但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要不失时机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加以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希望自己能像老师一样,激发他们接近老师并与老师共同学习的欲望。 2、亲近,源于爱心。 老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的确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如老师时时高傲冷漠,处处咄咄逼人,学生便会觉得爱不能及,因而,避而远之,还是无法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课后我经常深入学生活动区,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说心里话,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遇到问题及早解决。时间长了,他们挺喜欢和老师在一块,遇到什么事情都想说给老师听。师生之间也越来越亲近。 3、相知,源于信任。 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说到做到。即使做不到,也得及时说明原因。切忌空许承诺。否则一当学生对你失去信任,你的教学必将失败,相反信任学生,使其树立信心,对激发兴趣也是功不可没的。我们班上有一个外地的同学不会说普通话,使她与老师同学的交流造成很大影响。课堂上更是怕受批评,从不发言。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课后耐心辅导,把课堂上合适的发言机会留给她,不管她说得多慢多别扭,都耐心的倾听,并及时鼓励她。渐渐地,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的沉默不

小学英语教学中“乐学模式”的构建艺术

小学英语教学中“乐学模式”的构建艺术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快乐体验,这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立足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特征,积极构建“乐学模式”,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有必要就小学英语教学中“乐学模式”的构建艺术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英语乐学模式学习兴趣教学艺术 英语作为提高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语言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为主,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思维的影响,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在构建快乐课堂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构建技巧和艺术化的处理方式,正确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做到英语教学的“寓教于乐”。 一、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学校过分强调学生英语应试能力的培养,而不太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和情感素质的培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加上有的小

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过程过于依赖教材,开展的都是封闭式、常规性的教学,这样很难激发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小学英语“乐学模式”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提倡和鼓励快乐教学法的应用,其教学宗旨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能够切实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制定英语教学方案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多选择符合小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的授课形式,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例如,在讲到Food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猜谜”教学法的引入来激发血神的学习兴趣,在一个方便袋中放入sweets 、chocolate等奖励品,让学生对其他食品词汇进行“猜谜”,回答正确的给予糖果奖励,当然最后要告诉学生:Don’t eat a lot of chocolate and sweets, they are not good for your teeth. 如此一来,学生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英语“乐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快乐学习理念贯彻过程中,英语教师无疑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学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管理者,无疑是决定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每一位成功的英语老

坚持,使人乐在其中

坚持,使人乐在其中 孔夫子有云:“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可见乐学境界之高,然则何以为乐学?其必曰:“持之以恒,方可乐在其中也。”只有坚持不懈地做事,才能真正领会它的乐趣,乐在其中吧。 忆起当年心浮气躁,按捺不住蠢蠢欲动想要到处撒欢念头的自己突然前头摆上本沉厚的《红楼》梦时那欲哭无泪,手足无惜的模样。我那时还好动活泼得紧,闲时也就爱看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哪愿意陪这样生涩难懂的老古董耗费时间?可是妈妈那头下了死命令,时不时还来与我探讨探讨,我哪里招架得她表面风平浪静的“百般刁难”,只得规规矩矩地看下去。 头一个月看《红楼》都是格外痛苦的。虽然下头有些注解,但并不是白话,我也不能完全看懂,这里一点不理解,那里一些不清楚,连起来前言不搭后语,只能通过几个曾有过几面之缘的实词虚词找个大概意思,然而那些细微的点滴往往最耐人寻味,给以铺垫,所以我常常是越往后读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一个章节反反复复琢磨几遍。就这样一本古汉语字典成了我床头柜上的常客,明明买了没多久但页与页之间已有了破损,每天晚上,读几面《红楼》,或许是我看过的,以或许是我没看完的,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坚持,至今近两年。 慢慢地,那古汉语词典我渐渐用得少了,我觉得我可以明白地看懂这书了,我渐渐喜欢上这晦涩的句子,爱上了书中的人物。你看看

林黛玉,那叹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苦情女子,令人痛惜;你看看那宝玉,被称“天下无能第一,古今无肖无双”却又痴情的翩翩公子;你看看端庄贤淑的宝钗,再看看泼皮辣子户凤姐;你看看那情投意合的悸动,你看看那求而不得的悲恸;你看看,你看看……我是恨不得将我的灵魂都揉进这本书里去的呀!不知不觉,那本沉重厚实的书也翻到了最后一面。 说来倒是奇怪,开始不愿意的是我,可后来与它相处最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还是我,读它时,我能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喜悦感。或许是我读《红楼》的那份坚持,让我渐渐摸清了古文的一些规律。《红楼》向我展现了一个个立体体生动化的人物,让我一步步被吸引最终乐在其中无可自拔。 读《红楼》如此,做其他事,我想应该是同一个道理,不要在乎开头的不愿,不甘,只有坚持去做,才能真正领悟到做这件事的乐趣,乐在其中吧。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摘要: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反应,感知学生的心理感受,精心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体现其主体地位。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能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 关键词:关注学生;读懂学生;尊重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学生,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存。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交流,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引导学生明白事理,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自身。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程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教师的课堂反思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共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一、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和读懂学生,首先要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考虑,其次要顺应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发展,第三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第四要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要想读懂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思路想法和学习轨道。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经

验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指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可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一道题拿出来,学生还来不及思考,老师觉得这样等下去,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就包办代替,不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这种情形是较常见的。新课标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包办代替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动手,借助于书本已有的知识去总结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超前自学课本内容,完成书本的习题,每一节课布置一些思考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 要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达到新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由低的层次向高的层次跃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极大的耐心,还要忍耐极大的心理痛苦。作为数学

精彩课堂的打造与乐学模式的建构.docx结题报告

精彩课堂打造与乐学模式建构结题报告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中心校

精彩课堂的打造与乐学模式的建构结题报告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中心校张春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打造精彩课堂、构建快乐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全校形成了以生为本,围绕精彩课堂的内涵、特征、教学原则、评价标准展开思考,并及时总结,撰写心得,进一步推动精彩课堂的实证化研究。同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学习知识、互动成长的快乐。最终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校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快乐学习、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二)快乐教学的理论。快乐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应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快乐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其次,心理学家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打造精彩课堂和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精彩课堂教学观,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出打造精彩课堂和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一)如何通过系统研究,打造精彩课堂,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法,创新教法。(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追求乐学境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8095416.html, 追求乐学境界 作者:刘红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第02期 教了28年语文,一直在思考、探索,该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言语智慧与人生启迪。新课程背景下,我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与现状出发,从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视角,提出了“追求乐学境界”的教学主张,力图将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和现代教育思想相融通,在反思性教育实践与常规性教育实践的动态平衡中,建构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又具有现代追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 一 “追求乐学境界”教学主张的提出,是立足本土、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其一,它源于孔子教育思想。孔子是非常注重“乐学”的。《论语》开宗明义就是《学而第一》,论述学习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一开始就被提高到教育教学至高无上的位置,成为孔子教育哲学的本源性基础。孔子又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学习的三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情感、态度、意志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产生极大的学习内驱力。“乐之”包容了“知之”与“好之”,不仅“好学”“会学”,还以“学”本身为目的,以“学”本 身为快乐,使学习成为一种生命的享受。孔子更是以“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来表述心态,强烈地抒发自己对“乐学”的钟情,表达自己的人生诉求。语文教学“追求乐学境界”是对孔子教育智慧的学习与借鉴,是对中国教育传统价值的皈依,具有历史文化的色彩。其二,它揭示了教学的本质。我国古代汉语中,从字的构成上看,“教”字就来源于“学”字。《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宋人蔡沈对此作注:“学,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说明教与学不可分,教学即学习。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即教学生学”,用崔允漷教授的话来解读,“…教是为了学?,意义就在于明白地告诉人们,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即为了学生更想学、更会学以及学得更好”,因而,“学既是教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归宿。” 教学的核心不仅是学习,还应该是快乐地学习,就像斯宾塞说的那样,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可以使儿童把学习看作一种游戏,看作一种消遣,假如我们把学习当成一件光荣的、快乐的和消遣的事情,假如不使他们因为忽略了求学就受到责备或惩罚,他们是会自己要求受教的”。(洛克《教育漫话》)语文教学“追求乐学境界”,回答了“教学是什么” 这一原点问题,提炼了教的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激发他们主动、快乐地学习。其三,它针对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虽然新课改已有十余年,但不可否认,陈旧的教育观念、落后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呈现出了“满堂灌”或是“机 械练”“琐碎问”的教学方式,课堂枯燥晦涩、高耗低效,“被动上课”“他主学习”扭曲着学生稚嫩的身心,也扭曲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即使有些看上去很“热闹”的课堂,但因为缺少对学生“学”的研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所以仍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仍是在被动地学习,只

乐学课堂化学答案

乐学课堂化学答案 【篇一:“乐学课堂”模式】 txt>一、围绕“一个中心”:学生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教育的正轨。”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所说的“乐学”中的“乐”不 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之“乐”,而是学生主观上的思维亢奋和进取 之乐,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之乐,是能够 品味出学习、探索过程之艰辛中的乐趣之“乐”。明代学者王守仁说:“乐学可常使人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乐学,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科学地学,就是学生在获取 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心理上具有愉悦、轻快感,而无愁闷、 困乏感。课堂中学习快乐的本源在于发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自然乐趣无穷。让学生在课 堂上学会思考,善于发现,乐于表达,兴趣就会油然而生。鉴于此,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乐学为中心,以学生乐学为目标。 二、搭建“两个载体”:乐学案(导学案)、小组建设 乐学案即我们通常讲的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自主先学、小组互学、交流展示、达标测评、拓展延伸、归纳 反思等环节。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路线图”,学案可以看作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承担着引导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引导着学生怎样自学、交流、展示 和总结,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乐读、乐思、乐做”的作用,是乐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载体。小组建设是乐学课堂合作 探究必不可少的载体,要实现课堂的有效,就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 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 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 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乐学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的合作学习 小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异质、组内 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的,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组员之 间有明确的分工,每个组都有

初中语文 语文论文 促其苦学 使其乐学 ——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doc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苦学好,还是乐学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乐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苦学?"苦"者,刻苦也;苦学,即刻苦地学习。乐学呢?"乐"者,快乐也;轻松地学习,即为乐学。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又如何能统一起来? 学生读书上课,在"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天天要做,还有教师时时在督促。越是自己不喜欢的教学内容,越要努力钻研,否则就学不懂。知识就像链条,哪里掉了一环,要接上去不知要多花几倍力气。读书求学,自然要受纪律的约束,受教学规律的支配,由不得自己任性。兴之所致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是学生尤其不是小学生应有的读书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苦,否则完不成学习任务。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如此说来,苦学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而不是应试 教育的产物。 因应试教育应运而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苦不堪言。现在教学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尚未全部清除。因此,有人一看提倡苦学,就联想到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因而竭力反对。其实,这些人不

理解苦学的真谛。 什么是苦学的真谛呢?起码它应包括三个内容?:其一是专注,能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书;其二是刻苦,绞脑汁,肯钻研,不为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所吓倒;其三是有韧性,把学习坚持到底,十几年如一日。 人生百年,从孩提时起培养苦学的精神和习惯,不仅 是完成各学段学业的保证,而且能终生受益。 促使学生苦学,又从何入手呢? 一、学习目的性教育 对学习目的性认识的越清楚,越能自觉刻苦地学习。学习目的性各年级都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重点。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应是经常性的话题。如,学语文与学其他课的关系,学语文与长大后参加工作的关系,甚至语文与爱国的关系等。记得教四年级语文时,笔者曾讲过一个对联故事(传说,一个清朝爱国文人用对联怒斥八国联军头目。八国联军头目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在座;爱国文人对的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犯边),直到初中的一次作文竞赛《老师教我爱语文》,笔者原班级中的一个同学获一等奖,作文中描述了这个对联故事给他的教育。可见,让学生明白学语文的重要,其意义有多 么深远。 二、克服困难的教育

的一训三风诠释

凝炼“三风一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风一训”,既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也承袭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是学校品牌和形象的象征。我校的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教风:敬业创新,博爱精导。学风:乐学笃行,特色发展。“三风一训”彰显了我校育人的情怀、兴校的智慧、治学的品格、发展的思路,同时也是我校的思想灵魂和精神特质。 一、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 校训,《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修德:出自《·庄公八年》,解释为修养德行、行善积德。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以德为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转化,为将来为社会作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房中的立德是立励志之德,立孝道之德,立爱国之德。 育能:育:孕育、培育,能:智能、才能、体能,作为校训的主旨,育能就是培育学生的智能、才能、体能的过程,也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追梦:人类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时代发展呼唤中国梦精神,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相统一,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把我校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致远:诸葛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而房中的追梦思想就是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壮大,实现教师的幸福成长,实现学生的理想、抱负。 二、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 求真: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拓教学思路,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新时代先锋人才。 尚美:认识美的过程存在四个层次:崇尚美―区分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发现美-从环境、生活、学习中发现美;追求美-追求美的生活品味、追求美的人生目标、追求美的梦想;创造美-用学习创造美好生活。房中人就是在学习中、教学中、生活中溶入追求美的过程。 和谐:“和谐”——语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谐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谐校园应该是平安的校园、平等的校园、平和的校园、平静的校园,其要义是平等赏识、互助协同、民主尊重、

课程模式

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因此,目标模式被看做课程发、课程设计的传统、经典模式,其主代表是被尊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R.Tyler)所创立的“泰勒模式”。泰勒指出,任何课程设计都必须回答以下4个问题:为什么教(或学)?教(或学)什么?怎么教(或学)?如何评价教(或学)的效果?这4个问题构成了著名的“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称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永恒范畴,也被认为是课程设计的步骤。目标模式有其他一些类型,但它们都没有超出泰勒的这4个问题,往往被们认是对泰勒模式的补充。 在实际的运作中,目标模式被细化为以下7步,以便于操作,即诊断需要——形成具体的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选择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活动——评价。) 目标模式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明确而且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教育活动的终点,这里的行为往往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行为;二是这种设计模式意在控制,追求效率。 这种设计模式的优点在于条理清晰,具体的行为目标非常便于操作和评价。这种设计模式的不足是,课程目标用行为来表示,再将这些行为目标层层分解,就彻底肢解了课程与幼儿学习的整体性,使幼儿的课程经验支离破碎;行为不仅包括外显的行为,而且包括内隐的行为(如幼儿对课程的体验、幼儿的自我意识等),而后者往往比前者重要,但是这种课程设计模式就将内隐行为排除在外,舍本逐末;再者,这种设计模式对知识作简单化的理解,无视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对知识作线性理解,直接导致教学过程就是一种按照图纸施工的过程,教师的主体性及创造性比较缺乏。可以说,这种模式的使用范围有限,只能适用于外在的行为,如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对一些高级心理机能(如创造性)的培养,则比较困难。针对目标模式的不足,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过程模式。 关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郭晓明 [摘要]对课程模式作理论上的深入探讨,是近年课程改革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课程模式是典型的、以简约的方式表达的课程范式,具有与某种特定教育条件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完整的课程模式应有模式主题、功能与结构设定,并构建恰当的支持系统,划定其适用环境。课程模式有两类生成方式。课程模式多样化是学校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课程模式内容构成生成方式课程结构模式多样化 面对日益加深的课程地方化、特色化趋势和学校办学模式多样化,课程模式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课程理论界对什么是课程模式、课程模式与课程结构的关系、课程模式的内部构成和生成方式、以及课程模式多样化的论依据等基本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希望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追求学习的三重境界

追求学习的三重境界 ——2018年开学典礼讲话 校长刘益春 (2018年9月8日)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举行东北师范大学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我代表学校,向3549名本科生,3826名研究生,以及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的706名留学生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我知道在座的本科生同学刚刚结束军训,这段时间的感觉也许是兴奋、亦或是疲惫,但此时此刻我认为你们最应该感到自豪。首先是为自己自豪,因为你们是如此优秀,才能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其次是为有机会来到这样一所优秀的大学而自豪。东北师大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和历史文化底蕴。1946年建校至今,曾经在此执教或从这里走向祖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校友达30余万人。成仿吾、公木、张如心等一大批历史著名人物和学术大师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可谓名家辈出。今天,已有72年办学历史的东北师范大学,在中国师范教育领域可以说是一块响当当的名牌。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学校以6个学科入选,入选学科数量在所有高校中排名第19位,为学校加快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学们应该有足够的理由感到自豪!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就的背后是几代人的拼搏奋斗,可以说,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今天我们迎来了“00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你们生逢这样的好时代,应该有大作为。学习永远是学生的天职,大学阶段你们的作为应该体现在学习上,“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看来,

大学的学习应该达到三重境界,借此机会,与同学们分享,也是提几点希望。 第一重境界,在提升实践能力中“坚守勤学”。“学向勤中得,知从实践来。”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实践能力都非常重要,尤其是方法论。一些新的理论需要实践进行验证;一些自然科学原理从实践中得出;一些社会科学知识也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只有下得苦功夫,才能求得真学问。”东师人中就涌现出很多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勤学苦练的榜样。当前我们正在向我校荣誉教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郑德荣老师学习,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宝贵品质很多,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为学的执着和坚守。还有你们的学长、物理系毕业的数学家陆家羲,在大学期间直到毕业之后做中学数学教师,毕生从事组合数学探究,即使条件艰苦也从未放弃,最终攻克了两项世界数学难题。大学是人生最后一次系统学习的黄金期,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的求知问学。青春时光稍纵即逝,人生只有一次。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第二重境界,在培养创新精神中“把握善学”。当前,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中学,教师的讲授相对多一些,而在大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你们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特别是研究生同学,除了获取知识之外,要尽快进入一个具体的专业研究领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你们要通过与导师和同学们的讨论来加深思考,通过归纳、推理和实验来验证思考的结果,葆有批判的意识和反思的习惯,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也许我们的批判是幼稚的,但这些幼稚和不断地试错可能最终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著名历史学家林志纯先生,原以中国史研究享誉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到我校工作开始,他以填补学科空白为己任,以古文字为突破,成为我国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当然,创新性学习将是困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内容摘要】: 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提高和落实诵读的效果,要创设浓浓的诵读氛围,要培养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意义重大。经过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反复诵读,感悟交流;交流质疑,拓展创新。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反复诵读、感悟交流;交流质疑、拓展创新 【正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可见在背诵优秀诗文总量上是相当大的,《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都提出让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校在2010年9月开展了《农村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探究》这一课题的探究。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反复诵读,感悟交流——交流质疑,拓展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呢?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根据古诗词的类别、写作背景以及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灵活创设情境,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表演、音乐激趣等方法精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先给学生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朋友》,谜底是一个人物,要求学生边聆听歌曲边思考。歌曲播放完毕,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苏轼,有的说是杜甫……学生兴趣盎然转入古诗的学习,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我在教学生赏析思乡类古诗词时也采用了音乐激趣法,可谓“诗

七中校风,校训,教风,学风

校训 厚德勤学自强不息 厚德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寓意我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勤学顾名思义,即,勤奋好学,既指教师,又指学生,“勤学”是每一位在七中师生的座右铭。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有了辛勤的劳动和勤奋好学的态度我们才会有丰硕的教学成果 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它来源于《周易》的一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概言之,我校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我校40多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下,七中师生坚持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学知识、学做人;并且经常勤勉,勤奋努力。 校风 厚德博学敬业创新 厚德是指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博学博”,大通也。(《说文》)即宽广、广博之谓。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寓意我校办学特色——重视师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敬业敬业是指敬重并重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并为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并且将工作和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发自内心的对工作职责的重视。 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

二年级乐学

(二)乐学 经典诵读 《四时读书乐*春》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说文解义 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 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故事拓展 名人爱学习,并把它当作是快乐的故事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

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她不怕自己瞎,不怕自己聋,以惊人的毅力在学 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生活链接 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 ——一位老师的心里话 早读时间,在教学楼上,我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很痛苦。 他们早早来到学校,比老师来得还早很多。他们不能去操场玩耍,不能到校园散步,甚至,拿着笤帚装模作样打扫卫生也不能。他们要按规定坐在教室里,面前摊着书,手里握着笔,装出随时学习的样子。因为,有学校领导在转,有值日老师在看,有值日学生在检查,所以,他们只能呆在教室里。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渴望自由的心蠢蠢欲动,被禁锢的身

“乐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乐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问题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生源绝大多数来自务农务工家庭,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不良,家庭教育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从2014年9月份起,我校先后借鉴洋思中学教学经验,又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先学后教,双讲双练”教学模式。2016年,县教育局在阳光教育背景下推出了“乐学·高效课堂”,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我校也不例外,为将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新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向课堂要效益成为教师第一需要,课堂教学效益较明显,为了更深入全面推进“乐学·高效”教学模式,更快更高的提升教学效益,特制定我校“乐学·高效”教学模式实施操作方案。 二、概念界定 “乐学·高效课堂”是在竹溪县“绿色?生态”课程理念下发展出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阳光教育的推动下,竹溪县对自身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对策。聚焦课堂,关注学生,快乐高效是该模式的宗旨。 “绿色”指的是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效低负,使学生得到全面而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生态”指的是系统优化教育环境,以达到课改的最佳效果。 包括:

(1)使幼、小、初、高、职五个阶段形成一以贯之的教育生态链; (2)使课改的各个要素与环节统筹规划、紧密配合、形成有机 整体; (3)使部门之间、片区之间协同合作,形成群体动力关系。 2.乐学 这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信心、学习归因等。 3.高效 是指在节省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重点知识,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 三、操作流程: 新授课 (一)新授课基本流程 1. 一课时新授课 目标呈现(创设情境、解读目标、明确重难点)(约2分钟)——自主合作(独学、对学、群学、学情调查)(约10分钟)——展 示质疑(组内班内交流、质疑辩论、疑难解答、重点讲解)(约20 分钟)——巩固建构(当堂检测并反馈、知识梳理、课堂小结、学案整理和总结反思)(约10分钟)。 2.两课时新授课 (1)预习课:明确目标(约2分钟)——问题导学(约25分钟)——自主交流(约8分钟)——疑难反馈(约5分钟)——成果汇总板书(约5分钟)。 (2)展示课:重申目标(约2分钟)——展示交流,互动生成(约25分钟)——整理学案(约5分钟)——达标检测(约10分钟)——总结反思(约3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