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演奏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几点体会
皇帝四重奏赏析

皇帝四重奏赏析C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作品76号《厄多迪伯爵四重奏》中的第3首乐曲,弦乐四重奏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皇帝四重奏赏析的相关内容吧!《皇帝四重奏》的乐曲赏析第一乐章快板:在这个乐章(以及整部作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海顿与莫扎特在创作风格上的明显区别。
莫扎特的主题之间通常是充满了鲜明的对比,而海顿则比较注重主题的连贯性,他通常只使用一个主题或乐念,并作不断的延续和发展。
这个快板乐章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在开始的30秒里,我们已经听到了整个乐章将要使用的所有素材(这些素材甚至贯穿了整部作品)。
接下来,海顿开始不断玩味他所钟爱的主题。
到乐章的中段,音乐开始转调,同时出现了一段类似匈牙利舞曲风格的旋律,在中提琴和大提琴带有乡野味道的低沉伴奏音型下,两把小提琴唱起了一首近似民间旋律的主题变奏。
随后,这段旋律迅速消失,直到乐章结束,它再也没有出现。
第二乐章稍慢板,如歌的。
这个简单而优美的乐章是所有弦乐四重奏里最受欢迎的乐章之一,而“皇帝”这个名字也是因这个乐章而得来的。
在这里,海顿采用了他的另一首作品《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的旋律作为乐章的主题。
实际上,这个乐章就是由这个主题加上四段变奏所组成的,但是海顿并没有一味的简单重复。
而它的主题又是如此的优美,现在的德国国歌也是采用了这段旋律。
在主题呈示过后,第一小提琴转而奏出天真纯朴的伴奏音型,主题则由第二小提琴呈现,而中提琴和大提琴则在一旁休息。
因此,第一段变奏实际上变成了一段小提琴二重奏。
在第二段变奏里,中提琴和大提琴再次加入。
这次主题由大提琴呈现,而其他乐器也开始合奏,音乐变得更加饱满起来。
当大提琴拾起主题的时候,第三段变奏开始了。
经过所有乐器的轮番呈现,这时我们应该对主题旋律已经相当熟悉。
在第四段变奏里,主题回到了第一小提琴上。
音乐开始萦绕起一种感伤和怀旧的情绪,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听到这段优美的旋律了,而别具匠心的尾声处理更是平添了一种告别的意味。
弦乐四重奏的技巧与风格

弦乐四重奏的技巧与风格
弦乐四重奏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由四件乐器组成: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这种组合的乐器数量是固定的,每个乐器分别担任一个声部。
弦乐四重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由海顿创始。
弦乐四重奏的技巧和风格:
1. 乐器选择与配置:弦乐四重奏的乐器通常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每件乐器各担任一个声部,以实现音色的平衡和丰富。
2. 技巧要求:弦乐四重奏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精湛的演奏能力。
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弓法、指法和演奏风格,以在演奏过程中能够自如地表达音乐情感和内涵。
3. 音乐表现力:弦乐四重奏的音乐表现力非常丰富,演奏者需要通过音色、力度和节奏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风格,采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充分展现作品的独特魅力。
4. 风格特征:弦乐四重奏的作品风格非常多样化,既有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和和声,也有现代音乐的复杂节奏和多层次织体。
演奏者需要根据作品的风格特征,采用相应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准确地呈现作品的风格特点。
5. 室内乐特点:弦乐四重奏是一种室内乐形式,其音乐风格精致、抒情,与交响乐和歌剧等大型音乐形式不同。
演奏者需要具备室内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以在演奏过程中营造出一种亲切、温暖的音乐氛围。
总之,弦乐四重奏是一种高雅的音乐形式,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
通过演奏弦乐四重奏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内涵,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听海顿“回顾”自己的一生丨“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听海顿“回顾”自己的一生丨“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海顿布伦德尔《海顿第59钢琴奏鸣曲》听海顿说丨我从来不是一个快手我,弗兰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于1732年3月31日出生在奥地利的罗劳(Rohrau),爸爸是一位车匠兼镇长,妈妈是公爵府上的厨娘。
我们的家庭热爱音乐,经常聚在一起唱歌。
虽然没人识谱,但妈妈的歌声像夜莺,爸爸自学了竖琴。
父母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儿子将被后世誉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G大调弦乐四重奏“你好吗?”,Op 33这张画像一般被认为是莫扎特,但也有人说是海顿。
到底是谁呢?我家的远亲,海恩堡的校长、教会合唱指挥弗兰克发现了我天使般的嗓音,说服了父母把我送到他家寄养,给我专业的音乐训练。
于是,五岁的我离开了父母,一个人来到了海恩堡。
小小年纪便寄人篱下的日子很不好过,常常挨饿,也遭受家里其他小孩的欺负。
但在音乐上,我的收获满满,不仅参加了教堂唱诗班,还学会了羽管键琴和小提琴。
七岁的时候,维也纳著名的教堂音乐总监、指挥家、作曲家乔治?冯?鲁特(Georg von Reutter)来到海恩堡招收童声合唱队员,我的歌声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亲自训练我,第二年便把我招进了维也纳最著名的圣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唱诗班。
八岁开始,我就和四个队友一起住在鲁特先生家里,学习声乐、小提琴、键盘乐器、拉丁文和其他学科,但我最最好奇的乐理和作曲法却没有得到指引。
依然经常饿肚子,我只有努力歌唱,时时盼望能入选到贵族家里演出,好吃到美味的点心。
五年后,我的六弟米歇尔(Michael)也被选进唱诗班,他出生的时候我刚五岁,已经离家到海恩堡寄宿。
现在我们兄弟在这里相聚,我一定要尽力照顾他,做个好哥哥。
米歇尔告诉我,鲁特先生第一次发现我的时候,曾这样告诉爸爸:“你多生些儿子吧,我愿意把他们全部收进我的唱诗班!”米歇尔觉得他能来到这个世界,并到鲁特先生家里和我团聚,都是因为我。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权威资料]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6d72c05aeaad1f346933fea.png)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摘要】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一直以来受世人喜爱。
其编制为四件乐器,分别是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这一形式在古典主义时期,以其经典的组合方式、丰富的和声效果和精致的配器手法,不断成熟和发展。
这一时期,海顿是促使这一体裁发展的重要作曲家,被人们称之为“弦乐四重奏之父”。
他一生共创作了64首弦乐四重奏,有诸多经典曲目,如《云雀》《五度》《皇帝》《日出》,等等。
《g小调第五十九弦乐四重奏“骑士”Op.74,No.3》也是众多作品中极具特色的一部,本文将从这部作品的和声形态、曲式结构等方面入手,了解其风格,并在各乐器的演奏技巧以及声部合作上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海顿;骑士;作品风格;演奏技巧J622 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16)11-0068-03在学习西洋乐器演奏的过程中,重奏能力无疑是演奏者必备的素质,在重奏中,各位演奏者需要聆听和声的音准,把握精准的节奏,掌握正确的演奏法,调整彼此的呼吸,从而达到作品所需要的融合和统一。
而弦乐四重奏是重奏形式中极为常见,也是深受作曲家和演奏者喜爱的一种,它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这些乐器因为都属于弦乐家族,所以在音色上具有统一的特性,且从小提琴到大提琴,所跨越的音域比较广,所以在音响上有很多种可能性。
古典时期无疑是在弦乐四重奏这一体裁形式上有重大突破的时代,曲式结构规模也已基本确定,更是有众多佳作传承下来。
笔者选择了“弦乐四重奏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1732-1809)很有代表性的作品《g小调第五十九弦乐四重奏“骑士”Op.74,No.3》,希望通过曲式上的分析让读者更为了解这首曲目,后从演奏和训练上的角度对这一作品深入探讨研究,希望对演奏者在学习、排练和演奏这一曲目时提供帮助,更希望以小见大,提供一些重奏能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和建议。
一、《骑士》作品分析第一乐章Allegro快板,g小调,3/4拍子,奏鸣曲式。
弦乐四重奏观后感

弦乐四重奏观后感篇一弦乐四重奏观后感哎呀妈呀,这弦乐四重奏可真是把我给震撼到了!我原本以为就是四个音乐家在那规规矩矩地演奏,能有啥特别的。
但当那第一个音符飘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得离谱!那声音,就像是从天上飘下来的仙乐,也许是精灵们在偷偷向人间传递他们的欢乐?四个人,四把琴,却奏出了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
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花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可能还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一会儿又好像置身于深秋的树林,金黄的叶子纷纷飘落,那场面美极了。
小提琴的声音高亢明亮,就像一个活泼的小姑娘在欢快地跳跃。
中提琴呢,声音沉稳一些,也许像个成熟的大姐姐,默默地守护着。
大提琴的声音低沉醇厚,我觉得像是个深沉的大叔,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演奏者们的表情也超有意思,他们一会儿闭着眼睛陶醉其中,可能心里在想:“我这演奏得也太棒了吧!”一会儿又眉头紧皱,仿佛在跟手中的乐器较劲儿。
我就在想,他们是不是也会紧张啊?万一拉错了咋办?说真的,以前我对这种高雅艺术不太感冒,总觉得离我太远。
但这次观看弦乐四重奏,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音乐不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嘛,能让人哭,能让人笑,能让人沉浸在无尽的想象之中。
你们说,这弦乐四重奏的魅力咋就这么大呢?篇二弦乐四重奏观后感嘿,朋友!今天我去看了一场弦乐四重奏,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会听不懂,毕竟我这音乐细胞可没那么发达。
可当音乐响起的瞬间,我整个人都被“吸”进去了,就像掉进了一个神奇的音乐漩涡。
那四根弦,就像四个小精灵,在演奏者的手下蹦跶着,欢笑着。
一会儿欢快得像在开派对,我都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起来;一会儿又忧伤得让我鼻子发酸,心里头好像有块石头压着。
我就在想啊,这音乐咋这么神奇呢?它难道会读心术,知道我心里在想啥?还是说它有魔法,能把我的情绪随意摆布?看着台上的演奏者,他们那么专注,那么投入,也许他们已经和音乐融为一体了。
他们是不是在演奏的时候,会忘记周围的一切,只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呢?我觉得吧,这弦乐四重奏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总结评价海顿

总结评价海顿海顿(Franz Joseph Haydn)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
他在音乐界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他的作品对古典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海顿的音乐才华、作品特点以及他的影响进行总结评价。
海顿的音乐才华海顿被誉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他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不仅擅长作曲,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他在音乐创作中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和创造力。
他的音乐作品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充满了音乐的幽默、优雅和活力。
作品特点海顿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特点而著称,以下是他的一些重要作品特点:1. 多样化的形式和结构海顿的作品在形式和结构上非常多样化。
他充分运用了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等形式,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变奏,创造出富有变化和对比的音乐效果。
他善于变化主题和编织旋律,使作品充满新颖和令人惊喜的元素。
2. 优雅的旋律和和声海顿的作品中的旋律十分优雅,流畅而动听。
他巧妙地运用了和声,使音乐更具有层次感和魅力。
他的旋律和和声相互补充,创造出美妙的音乐画面。
3. 独特的节奏感海顿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常常以悦耳的节奏和韵律引领听众进入音乐的世界。
他从不重复使用简单的节奏模式,而是创造出富有活力和活泼的旋律和节奏。
4. 幽默和戏剧性海顿的作品通常带有幽默和戏剧性的元素,给人以愉悦和娱乐的感觉。
他经常以机智和幽默的方式进行曲调和节奏的变化,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对海顿的评价海顿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古典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使他成为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富有创新和个性,给人以愉悦和享受的音乐体验。
海顿的作品多样化且独特,无论是交响曲还是弦乐四重奏,都充满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和魅力。
他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义,使听众能够深入体验其中的美妙和奥秘。
海顿的音乐被广泛传播和演奏,至今仍深受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对后世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顿《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赏析

海顿《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赏析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富有情感和韵律感,广受欢迎。
其中,其《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更是被誉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个乐章以缓慢的节奏开头,旋律简单而优美。
通过四个声部的组合,创造出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和声。
在中间部分,乐曲逐渐加快,音乐变得更加紧张,展现出了海顿独特的创作表现力。
最后,乐曲以激情四溢的高潮结束。
这个乐章的特点在于:旋律简单却不失深情,和声华丽却不失清新,旋律和和声相得益彰;同时,乐曲有着严谨的结构和动人的情感,充分展现了海顿作为音乐大师的才华。
总的来说,海顿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是一首充满魅力和情感的乐曲,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作之一,也是必听的经典音乐之一。
- 1 -。
海顿在弦乐四重奏上的成就

海顿在弦乐四重奏上的成就海顿,这个名字你肯定听过吧?说到弦乐四重奏,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真是个牛人。
想想看,海顿可是音乐界的“老大”,他在弦乐四重奏上的成就,真的是无与伦比。
他的作品就像是大餐,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简直让人想要一口气吃光,根本停不下来。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对话。
四把乐器在舞台上互相交流,真是热闹非凡。
小提琴像个活泼的孩子,叽叽喳喳地讲着故事,另一个小提琴则像个调皮捣蛋的兄弟,时不时来插几句,惹得人忍俊不禁。
中提琴稳重如山,像个长者,时不时给大家一点智慧的建议,而大提琴则像是大哥哥,温柔地把气氛拉回到温暖和谐的节奏中。
海顿就把这种对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简直是把四把乐器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说到海顿的作品,不得不提他的《帝国四重奏》。
哇,简直就是经典中的经典!一开始的旋律,就像一阵清风,轻轻拂过,仿佛带着阳光的气息。
节奏逐渐加快,像是小鸟在树梢上欢快地歌唱,令人心情大好。
这曲子就像一部电影,从开头到高兴,再到温馨的结尾,情感跌宕起伏,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海顿可不仅仅停留在优美的旋律上。
他在结构上也是下了大功夫,四重奏的形式让他可以尽情地玩转各种音乐技巧。
你有没有发现,他总是喜欢在乐曲中埋下一些小彩蛋?一个突如其来的和声,或是节奏的变化,简直就像是在玩捉迷藏,令人惊喜又好奇。
每一次听都有新的发现,真是让人乐此不疲。
海顿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他的幽默感。
他在音乐中融入了很多风趣的元素,听他的作品,简直就像是在看一场喜剧。
你能想象吗?在严肃的古典音乐中,竟然能蹦出来一些轻松的音符,真是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比如他有些乐曲,故意用突兀的停顿来制造悬念,然后再突然回来,仿佛在和听众捉迷藏。
这种妙趣横生的方式,让人不禁想要大喊:“海顿,你真是太有才了!”再说说他的影响力,真是不可小觑。
海顿不仅是弦乐四重奏的奠基人,还为后来的作曲家们铺平了道路。
他的创新理念激发了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灵感,这可不是小事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演奏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几点体会作者:周向明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7期海顿是交响曲之父,也是弦乐四重奏之父,总的来讲,海顿对弦乐四重奏发展所做的贡献,远远要超出其对交响乐曲发展所做的贡献。
海顿一生创作了八十多首弦乐四重奏,并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基本形式与架构,他的四重奏作品灵气风发,好像是睿智的老父亲调动着四把弦乐器在相互交谈,情调愉快轻松、风格恬静典雅,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带来活力,带来希望,有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了海顿的音乐精神。
如何演奏好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达到与海顿音乐精神的高度和谐之境,笔者通过近年来长期聆听演奏海顿的音乐作品,有一些体会,在这里提出来,就教于同行和专家们。
一、演奏好海顿弦乐四重奏必须在整体上认识把握海顿生存成长的时代背景艺术来源于生活。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者生存成长时代背景的缩影抑或写照,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也不例外。
海顿从18岁开始,直到77岁生命的结束,没有停歇过弦乐四重奏的创作。
他的每一首弦乐四重奏都是独具音乐个性的佳作,结构之精美、声部之和谐可为后世之楷模。
海顿对弦乐四重奏四件弦乐器如何搭配、如何产生最优美的旋律,最愉悦的声响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巧妙的处理,完美地使曲式服从于音乐内容。
就如著名的柯达伊弦乐四重奏团成功地把海顿音乐灵感中的欢快和愉悦充分表现出来了一样,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对弦乐四重奏乐曲风格把握得十分精确,对海顿乐益融会贯通。
他们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他们都毕业于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重要的是他们有着系统的音乐理论素养,他们了解掌握系统的音乐史知识,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好海顿成长的时代背景与作品风格。
海顿1732年出生在奥地利东部靠近匈牙利边境的小镇罗劳,他的父亲是一个马车修理匠,在他的幼年、少年时期曾做过唱诗班歌童,后因倒嗓而被开除,曾一度处于无钱、无工作、无家可归的境地。
在26岁进入贵族府中供职后,他的人生困境得以摆脱,他在作曲方面的成长也有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自1761年开始,近30年的时光海顿供职于匈牙利王族财势最大的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府,他所承担的任务就是创作亲王点写的任何品种的音乐,指挥演出、训练管理所有的音乐人员、保持乐器的完好。
这样的工作给海顿创造弦乐四重奏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环境条件。
可以说,他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一个有耐心、有毅力、为人谦虚、处事得体的苦干者,一个知足常乐、甘居人下的大作曲家。
正如海顿自己曾经说过的:“亲王欣赏我的每一项工作,表扬我。
作为乐队指挥,我可以进行试验,观察是什么乐器加强或削弱了效果,从而改进、替换、省略或试用新的东西。
我与世隔绝,周围没有人干扰我,把我引入歧途。
因此,我是被迫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节奏富有变化,主题扩展面宽,展开时机巧妙,曲式处理精美,四种乐器各有个性、平起平坐。
比如说,在0p.20中,大提琴被用作独奏的旋律乐器,织体完全摆脱对通奏低音的依赖,对位的重要性提高,丰富了作品织体,和同一时期的交响曲一样,这正是由于他曾靠打零工和教学勉强度日,自学了富克斯的《艺术律梁》,掌握了对位法,为其创作四重奏作品打下了基础。
同样,作品0p.2.0 No.1的第一乐章中,展开段中途突然在主调中出现开始主题,仿佛再现段已经开始,但这只是故弄玄虚之笔,这个主题实际上是进一步展开的起点,真正的再现还在后头,这种“假再现”艺术手法体现了巴罗克协奏曲式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他8岁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做唱诗班歌童得到的影响。
整个0p.20的四重奏情绪变化繁多,从幽暗的F小调No.5到D大调No.4的沉穆的喜乐。
力度记号和表情记号频繁而明确,说明作曲者关心演释时的种种细节。
这也正是因为他创作路上的两个无比宝贵的有利条件,一班热心而技术高明的歌唱家和演奏家,一个通情达理的主子。
海顿18岁开始创作四重奏,把他最早的六首作品(作品1)与晚年最后的几首作品(作品77、103)做一比较,可以发现在整体音乐风格、声部均衡的结构美感等方面差别并不是很大,他的四重奏最生动地反映出他既是诗人又是农夫的音乐天性,那份农夫般的质朴、忠厚、踏实,同时又处处绽放出诗人般浪漫的芬芳。
他的音乐永远是鲜活的、自然的、清新的,能够给人以永恒的愉悦。
音乐是用来听的,好的音乐就要好听,要给人以愉悦之感。
海顿的王室家族的成长背景让他明白这个道理,海顿说过:“既然上帝给了我一颗欢乐的心,他就会原谅我欢乐地侍奉他。
”这也就决定他弦乐四重奏创造的特点和方向。
二、演奏好海顿弦乐四重奏必须从细节上分析了解海顿每部作品的曲式特征著名的《企鹅CD鉴赏指南》对柯达伊四重奏团演奏的海顿弦乐四重奏曾给予过极高的评价:他们把海顿用之不竭的创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演奏充分体现出海顿音乐灵感中的欢快与愉悦,绝不落俗套,并且丝毫没有过多排练后的疲顿感;每一小节音乐都迸发出海顿不可遏止的生命再现,栩栩如生,这些演奏家把技巧与热情结合得天衣无缝,使得情感与结构水乳交融。
柯达伊四重奏团在演奏海顿作品细节上,音乐清澈、自然而又不乏激情,成功地把音乐情感的表达与声部结构的平衡把握完美地融汇在了一起。
下面我就近期聆听的海顿几部重要弦乐四重奏作品后的感想与分析比对,与专家同仁们共同切磋,分享。
海顿作品注重细节,比如海顿作品P76的6首弦乐四重奏包括:第1首,G大调;第2首,d小调“五度”;第3首,C大调“皇帝”;第4首,bB大调“日出”;第5首,D大调;第6首,bE大调(其中第二乐章是幻想曲)。
这组作品个性表现直接、精练而且强烈,速度快,曲式自由,对多声部旋律的对位技巧做了最精细的探索和运用。
作品76之二,全曲除第二乐章以外,其他乐章均在同一调性上,彼此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充分体现了海顿在处理细节方面的才华。
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中的五度跳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被称为“五度”四重奏的原因。
整个乐章都以这个五度动机为核心,围绕着它,音乐富有逻辑地展开。
这个乐章是海顿“主题发展法”的最好的一个例证。
第25—31小节将动机a在旋律、节奏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结束部(32—56小节)一方面采用主部主题两个动机的材料,另一方面加入新的音型。
第45小节出现连接部的材料。
整个结束部的篇幅较长。
展开部(57—98小节)先由大提琴奏出下行五度动机a的倒影,接下去在第一小提琴声部将上、下行五度进行交替。
第63小节出现连接部材料,之后,海顿将下行五度动机a以各种手法精致地加以发展。
整个再现部比起呈示部,各个部分都做了变化和调整,主部(99—109小节)比呈示部省略了终止的1个小节,而直接进连接部。
连接部(110—117小节)开始从主部的终止材料(动机b)发展而来,之后的材料与呈示部的副部(第27小节)材料有联系,而且比呈示部长1个小节。
副部(118一125小节)回到主调,但没有采用下行五度动机A,而是先出现呈示部中连接部的材料,之后才回到了呈示部第27小节以后的材料上,并且总体上压缩了4个小节。
结束部(126—138小节)将呈示部中连接部的材料与下行五度动机a结合而成,并从展开部(第57小节起)开始反复。
尾声(从139小节开始)将以上几种材料综合,并有所变化。
作品76之二的第二乐章主题在D大调上展开,通过中间部分的转调再度出现时,附加了许多装饰音;第三乐章俗称“女巫小步舞曲”,第一部分形成二部卡农——两个低音声部(八度关系)模仿两个高音声部(八度关系),这样一来,与D大调三声中部的固定低音旋律形成对比;第四乐章中,d小调主题以D大调再现之后,又以d小调用更快的速度结束全曲。
可见,作品76之二,各段落之间音乐材料不同,结构层次鲜明,内容表达清晰,重复、变奏、展开手段处理巧妙。
不同材料并置,主体再现构成了对比,展示了复杂的乐思,在结尾部通过几个和弦以至成为高度发展的独立结构。
海顿在曲式处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了很多技巧,也在细节的处理上进行了创新,因此,演奏好海顿四重奏必须从曲调、主题及其发展的意义方面入手,注重慢板、引子以及各种力度标记等,对他作品的曲式特征、技巧应用在细节上加以分析和把握,以便真正体会到海顿作品四种乐器之间的平等,主调与复调风格之间的平衡。
三、演奏好海顿弦乐四重奏必须加强一系列重奏技能的锻炼四重奏是器乐演奏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声部之间平衡,音调形象丰富,内容充实,因此演奏好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必须锻炼出一系列重要的重奏技能。
要善于谛听整个重奏的音响,能从整个音响中听出自己的声部,并且随时调整自己的音响,使之适应总的音响效果;要善于随机应变,使自己的一举一动与其他重奏者协调一致;要具备既是独奏者又是伴奏者的能力,善于迅速地、完善地从执行一项任务改变为执行另一种任务。
另外,演奏好海顿四重奏作品,必须要练好音准,解决音响的问题;没有精确的音准,也就不能正确地揭示作品的内容,海顿四重奏作品尤为如此。
海顿作品音调形象丰富,练好海顿四重奏作品必须根据作品的乐段、乐句或者根据个别的音调环节进行研究,把握整个片段的音调,建立起对音调特点的内心听觉观念。
同时,加强重奏分谱音调结构的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地侧重合奏音准的训练,根据主导声部不断校正音准,达到相互间的音准统一。
演奏好海顿四重奏作品,必须加强力度、弓法锻炼,解决协调一致的问题。
四重奏各声部音量分配有着自己的典型特点,弓的压力与运弓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运弓的弦位对音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强力度和弓法的锻炼,特别是注重顿弓的锻炼,力求得到均匀的音量以及流畅自如的运弓方法,使各个动作协调一致。
演奏好海顿四重奏作品,必须突出节奏的锻炼,增强艺术表现力。
要把曲目的旋律、和弦的连接组织好,要仔细钻研总谱,要用内心听觉来默读音乐,要善于从“主导”的节奏转入“从属的节奏”,增强合奏素质的训练,切实准确地了解声部进行、以对节奏的艺术作用的准确观念为基础的内心节奏感。
要加强旋律、复调的演奏。
旋律、复调是各类音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海顿四重奏作品旋律、复调都较为丰富,旋律声音鲜明突出,常有不同的声部演奏同一旋律,要注意旋律的“转接”以及伴奏的声音,迅速灵敏的转接法是合奏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
复调在海顿作品中运用得非常广泛。
各声部对位式的结合以及纵向、横向的可动对位都直接影响着各声部的作用,要专门演奏赋格,发展复调奏法的技能,同时要注意加强和声奏法训练,以便根据和声和旋律的关系来确定和声的表情性质,切实把海顿四重奏作品的丰富感情体现出来。
以上所述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的体会,敬请同行和专家们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在海顿四重奏作品的演奏中得到更多的体会,真正把海顿四重奏作品演奏好,扩大视野,获得更加深刻的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2]康纳德·杰·格劳特.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3]张蓓荔.弦乐四重奏的技巧与风格[M].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