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流行语和时代变迁的调查报告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选取样本
01
从近年来广泛传播的网络流行语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
100个作为样本。
样本来源
02 样本来源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论坛、短视频平
台等。
样本分析
03
对选取的样本进行语义解读、语法分析、使用场景等
方面的详细分析。
CHAPTER 03
网络流行语分类
鸡汤类
总结词
正能量、鼓励性质
详细描述
网络鸡汤语录往往以正面、积极、鼓励为主,通过简短的话语传达积极向上的 价值观,给人以安慰和启示。例如:“相信自己,你能做到任何事情”、“每 天进步一点点,生活会变得更好”。
3. 与社交媒体紧 密结合
社交媒体平台将继续成为网 络流行语传播的主要渠道。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 流行语将更加紧密地与社交 媒体平台结合,形成一种独 特的社交媒体文化。
4. 深度学习与语 义理解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 理技术的发展,对网络流行 语的深度学习和语义理解将 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更准 确地把握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和演变过程。
网络流行语未来发展趋势及 建议
发展趋势分析
1. 多样化发展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将更 加多元化,涉及的领域和主 题将更加丰富,包括社会热 点、文化现象、娱乐事件等 。同时,新的表达方式和梗 文化将继续涌现,为网络流 行语注入新的活力。
2. 全球化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国际化 ,网络流行语也将呈现出全 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地的网 络流行语将相互交流和融合 ,形成一种更加国际化的语 言现象。
CHAPTER 05
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生活的影 响
对语言规范的影响
语言变异现象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带来了语言规范的变化, 如新词汇、新表达方式的产生,对传统语言 规范产生了冲击。
网络语言调查报告

网络语言调查报告网络语言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网络语言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包括青少年、青年和中老年。
我们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了他们对网络语言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首先,我们了解到网络语言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青少年和青年群体更加熟悉和频繁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中老年群体则相对较少使用。
这可能与年龄群体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技术水平有关。
其次,我们发现网络语言的使用方式也存在差异。
青少年和青年群体更倾向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使用网络语言,如微博、微信等。
而中老年群体则更多地使用网络语言在论坛和社区进行交流。
这表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网络语言的接触渠道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调查还显示,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与个人的社交活动有关。
那些经常参与线上社交活动的人更倾向于使用网络语言,而那些较少参与线上社交的人则相对较少使用。
这可能与个人的社交需求和社交圈子的差异有关。
然而,尽管网络语言在日常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调查也揭示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的使用经常伴随着拼音缩写、表情符号和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
这种语言形式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容易导致信息传达的不准确和理解的困难。
其次,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过高可能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失去对正式语言的运用能力,影响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网络语言的滥用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一些人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进行恶意攻击、辱骂和谩骂,给他人带来了心理伤害。
此外,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使用也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了解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和注意事项。
其次,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管理,打击网络语言的滥用和恶意攻击。
青少年“流行语“现象调查报告

“ 哇噻” —— — 多用于惊异的感叹。
这类 “ 港台味”十足的词语在内地青少年中的 流行,一方面可看出港台流行文化的优势及其对内 地青少年的广泛影响,而青少年对此又具有很大的 包容性。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最敏感、最好奇、最容 易接受。青少年往往能够快速吸纳各种外来文化, 对各种新鲜、刺激、好玩的事物做出反应。这些特 点反映在青少年的日常语言上,就是大量使用外来 词汇,包括由港台流行文化传入的流行语汇。另一 方面,也可以看出现在的青少年更易于直接把内心 情绪表达出来,同时追求引人注目的效果。当今的 青少年有着与前人不同的成 长背景,他们多数是 独生子女”占 “ 独生子女” 4 此次的被调查者, “ 众星捧月”般生活着,习惯 到 2), /* 5 ,从小被 “ 于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独生子女”的特殊性也 使他们敢于发泄情绪。应该看到,当今青少年注重 自我的感受是积极的,但同时语言表达的单一化也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0, 使用流行语是多数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普 遍现象 调查显示,流行语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密切相 ,越来越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上述流行 语,有 33, .* 的被调查者承认在平时说话或写东 西时 “ 经 常 使 用 ” , 有 -+, /* 的 人 “ 偶尔使 用”,有 -, /* 的人 “ 没用过,但想用”, . 项合 计占 +-, 3* 。 青少年共同的语境与生存空间,是 “ 流行语” 现象产生与流变的必要条件。调查显示,对于哪些 人经常使用流行语 4 限选 ( 项 5 ,有 -1, )* 的被调 查者认为是 “ 周围的好朋友”,有 (., +* 的人认 为是 “ 网 友 ” , 有 (., +* 的 人 认 为 是 “ 男同 学”,有 ((, -* 的人认为是 “ 女同学”。 网络、娱乐场所、宿舍、教室的互动性强,气 氛轻松,是青少年学习、生活、交往的主要空间, 也是青少年使用流行语的主要场所。调查显示,对 于 “ 您主要在哪些场合使用”和 “ 您主要在哪些场
初一说明文作文:社会用字调查报告_600字

初一说明文作文:社会用字调查报告_600
字
初一说明文作文,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我对社会用字的调查结果。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用字,比如商店的广告、政府的公告、学校的通知等等。
这些社会用字不仅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窗口。
因此,我对社会用字进行了一次调查,希望能够了解大家对社会用字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我首先在班级里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社会用字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晰的,他们知道社会用字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社会用字来获取信息。
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对一些生僻字或者专业术语不太了解,需要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接着,我还对家人和邻居进行了一次访谈,发现他们对社会用字的认识程度各不相同。
一些年长者表示他们对一些新出现的网络用语或者外来词汇不太了解,有时候会感到困惑。
而一些年轻人则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频繁接触到各种社会用字,对一些新词汇或者流行语比较敏感,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年长者对新词汇的了解程度不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同时,我们年轻人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社会用字的学习和使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年度流行语见证时代变迁作文

年度流行语见证时代变迁作文English Answer:The ever-evolving lexicon of popular idioms serves as a telling barometer of societal shifts and cultural zeitgeists. These ephemeral linguistic artifacts not only encapsulate the collective mood of a given era but als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values, aspirations, and anxieties that shape it.Throughout history, popular idioms have mirroredpivotal moment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heaval. The phrase "the roaring twenties," for instance, evokes the exuberance and optimism that characterized the post-World War I era, while "the Great Depression" conjures images of economic hardship and social despair. More recently, terms like "fake news" and "alternative facts" have emerged as potent symbols of the erosion of truth and the rise of misinformation in the digital age.Beyond their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popular idioms also offer a glimpse into the evolving concerns and priorities of society. The prevalence of phrases such as "work-life balance" and "self-care" speaks to the growing emphasis on personal well-being in the face of demanding modern lifestyles. Similarly, the emergence of terms like "cancel culture" and "political correctness" reflects the heightened sensitivity and awareness surrounding issues of social justice and inclusivity.Moreover, the way in which popular idioms are used can reveal subtle shifts in cultural attitudes and norms. For example, the phrase "that's a hard pass" has become a common way to express disinterest or rejection, reflecting a growing trend towards bluntness and assertiveness in communication.In conclusion, the study of popular idioms provides a fascinating lens through which to examine the ebb and flow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These linguistic snapshots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values, aspirations, and anxieties that define different eras, serving as atestament to the intricate and ever-changing tapestry of human experience.中文回答:流行语就像时光流逝的见证,它记录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文化风貌。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小组成员:谭绍芬 0134赵丽泉 0123胡莉 0131赵欢 0114龚雪 0233标题: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及意义三.调查过程安排四.调查问卷设计五.调查分析六.调查总结附:1.人员工作安排2.经费预算一.调查背景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刺的不断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而又饱含信息的的语言文字。
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时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有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
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却深刻反映了某种社会想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
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状况以及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所持以的态度。
意义:通过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推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进而分析和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 .调查过程安排四.调查问卷设计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研究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认真作答,帮助我们完成这项调查.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调查,祝生活愉快!性别: A.男 B.女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学校:(江汉大学文理学院)1 你经常上网吗?A天天上B经常上C偶尔上D几乎不上2上网时你会关注网络流行语吗?A非常关注B关注C偶尔关注D没兴趣3通过网络了解流行语的渠道(多选)A论坛,贴吧B新闻网站C即时通讯(QQ,MSN)D博客E其他4你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A很了解,一看就懂B比较了解,知道大部分C不是很懂,会一点点D完全不懂5你对下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是?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完全不用A.给力①②③B.你懂的①②③C.我是来打酱油的①②③D.羡慕,嫉妒,恨①②③E.坑爹①②③F.神马都是浮云①②③G.我勒个去①②③H.我爸是李刚①②③I.___的人,你伤不起①②③6你听到某个人说这些网络流行语,你觉得他\她...A.很时髦B.无所谓C.没内涵7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A乐意接受B勉强接受C反对D无所谓8你上网的时候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吗?A经常使用B有时使用C偶尔使用D从不使用9你在什么场合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多选)A网上聊天B电子邮件C日常对话D手机短信10你觉得网络流行语有什么优点?(多选)A生动有趣B方便C幽默D其他11你觉得网络流行语有哪些缺点?(多选)A.有的让人难以看懂B.多贬义,脏话,影响风气C.破坏了传统汉语语言文化和规范D更新太快12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多选)A.是网络发展的趋势所在,喜欢并支持B是语言朝新方向的一种发展,很有意思也很有特点C虽然不是很了解,但还是支持D没怎么接触,不了解,持中立态度E不符合语言文化的传统规范,会影响语言文化的普及,应限制使用F语言粗俗,肤浅,难以理解,不提倡使用G.没有理由,完全反对13你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是?(多选)A.简洁B.好玩C.便于表达D.别人用我也用14你觉得网络流行语会带来什么影响?(多选)A使得消息传播变得更简洁,更生趣B增进朋友间的感情C会影响人们的交流,使交流变得困难D冲击传统语言文化15你认为政府应该如何管理和控制网络流行语?(多选)A引导B监督C放任D封杀16你觉得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怎样?(多选)A会不断的更新换代,一部分精华会成为正式语言B会正式融入日常生活和语言规范之中C破坏语言规范,只是引起一时的热潮,会被淘汰五.调查分析1.你经常上网吗?从调查结果可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经常上网,有20%的人会天天上网,从而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之深。
2023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2023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2023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刺的不断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而又饱含信息的的语言文字。
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时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有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
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却深刻反映了某种社会想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
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状况以及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所持以的态度。
意义:通过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推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进而分析和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调查过程安排四、调查问卷设计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研究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认真作答,帮助我们完成这项调查。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调查,祝生活愉快!性别:A男B女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学校:(__大学文理学院)1、你经常上网吗?A天上B经常上C偶尔上D几乎不上2、上网时你会关注网络流行语吗?A非常关注B关注C偶尔关注D没兴趣3、通过网络了解流行语的渠道(多选)A论坛,贴吧B新闻C即时通讯(QQ,MSN)D博客E其他4、你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A很了解,一看就懂B比较了解,知道大部分C不是很懂,会一点点D完全不懂5、你对下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是?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完全不用A、给力①②③B你懂的①②③C我是来打酱油的①②③D羡慕,嫉妒,恨①②③E坑爹①②③F神马都是浮云①②③G我勒个去①②③H我爸是李刚①②③I__的人,你伤不起①②③6、你听到某个人说这些网络流行语,你觉得他她...... A很时髦B无所谓C没内涵7、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A乐意接受B勉强接受C反对D无所谓8、你上网的时候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吗?A经常使用B有时使用C偶尔使用D从不使用9、你在什么场合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多选)A网上聊天B电子邮件C日常对话D手机短信10、你觉得网络流行语有什么优点?(多选)A生动有趣B方便C幽默D其他11、你觉得网络流行语有哪些缺点?(多选)A有的让人难以看懂B多贬义,脏话,影响风气C破坏了传统汉语语言文化和规范D更新太快12、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多选)A是网络发展的趋势所在,喜欢并支持B是语言朝新方向的一种发展,很有意思也很有特点C虽然不是很了解,但还是支持D没怎么接触,不了解,持中立态度E不符合语言文化的传统规范,会影响语言文化的普及,应限制使用F语言粗俗,肤浅,难以理解,不提倡使用G没有理由,完全反对13、你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是?(多选)A简洁B好玩C便于表D别人用我也用14、你觉得网络流行语会带来什么影响?(多选)A使得消息传播变得更简洁,更生趣B增进朋友间的感情C会影响人们的交流,使交流变得困难D冲击传统语言文化15、你认为政府应该如何管理和控制网络流行语?(多选)A引导B监督C放任D封杀16、你觉得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怎样?(多选)A会不断的更新换代,一部分精华会成为正式语言B会正式融入日常生活和语言规范之中C破坏语言规范,只是引起一时的热潮,会被淘汰五、调查分析1、你经常上网吗?从调查结果可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经常上网,有20%的人会天天上网,从而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之深。
中学生流行语情况调查报告

本组在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时,得知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每体用语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不错,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
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又何尝不是呢?通过本组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还并未成熟,我们对于分析事物两面性的能力还在发芽时期。
我们的统计结果有65.5%的同学有着不健康的口头语,如“无聊”“神经”“你妈的”“关你屁事”等等,这些话在我们的校园内是屡见不鲜的。
并且此类不文明的口头语还是有着更新换代的趋势,“刁啊”“拽啊”“我靠”“我晕”此类皆为新一代的口头语先锋。
先不论这些口头语是否体现了中学生的真实想法,至少,这些口头流行语表现的是一种极度消极的思想,这些消极想法的出现,与学生压力过大,课余生活不丰富有着密切关系。
更有甚者,其口头流行语是不堪入耳的。
这些流行语的出现,既表现出中学生的分辨能力和控制能力还不强,也反映出当今社会上存在许多不良风气,这些坏风气的流传,使学生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当然还有34.5%的同学没有被这不文明之风所侵袭。
另外,我们还发现,大家的口头语多半是用本地话来讲,所以那些不文明用语听起来就越发粗鲁,不堪入耳。
这也足以体现我们校园文明水平的现况同学们所喜爱的流行语,也是利弊相当的。
有25.1%的同学喜欢的流行语或者说是口头语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多为英语。
如“What”“No problem”还有现在风靡全国的李阳英语中的经典语句也被大家运用自如“You can do it!You can achieve it!You can make it!”;还有18.6%的同学喜欢广告流行语,例如“我的地盘我做主”(动感地带)“我就喜欢”(麦当劳)“酸酸甜甜就是我”(蒙牛优酸乳)这些广告语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之中,也很有幽默感,但是这些同学们往往只追求模仿,而不会独立创新,不免有些俗套,另外有些广告是运用谐音来制作一些琅琅上口的语句,而同学们盲目模仿,书写时难免会将含有错别字的广告词写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调查报告
——生活中的流行语与时代变迁
概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
流行语的日益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同时又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
可以说时代造就了流行语。
本调查是通过当面采访和网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现今流行语的使用以及使用者(主要是年轻人)对流行语的态度等问题。
再次,通过收集资料,可以纵向比较流行语,从而更深入的探讨流行语与时代变迁的问题。
引言:为了深入了解语言与社会关系,本次调查从流行语与时代变迁着手,通过对10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大学生进行采访,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交流的日益频繁,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明:本次调查人数较少,但也能基本反映现今年轻人对流行语的价值取向。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商贸英语,行政管理,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物流管理等专业,基本都是在校的大学生。
正文:
众所周知,流行语的种类有很多。
而讲到流行语几乎所有人都一致想到的是网络流行语。
大家对流行语的使用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偶尔使用和经常使用两个程度上。
通过采访发现,越是喜欢上网
的人,对流行语的认同度越高,他们认为流行语的普及化就是得靠网络来传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流行语可以狭义的认为是“网络流行语”。
当然,这种定义也是因人而异的。
一位人文学院的同学就表示自己不是很热衷上网,平时比较喜欢看看书,她认为流行语的真正流行必须转换为一种可以进行记录,能用正规文字记录的形式,否则那样的流行语只会流行于一时,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她更直接地表示现在网络上的部分流行语只是流于形式,本质却是粗疏滥俗的。
而大家喜欢使用流行语确有其事。
调查对象普遍表示流行语具有标新立异,诙谐幽默,形象传神的特点。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喜欢在日常生活,手机短信,网络聊天工具中频频使用流行语的原因。
可以说流行语的这些特点正好与90后追求创新,突出个性的心理相吻合。
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团体,大家喜欢关注时事热点,因此对于使用流行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流行语可以反映社会心声已及媒体的大力传播的作用。
当然,也不乏有人表示“大家都用,我也用”的盲从心理和为展示自我个性而展示个性的想法。
调查对象表示流行语的获得途径主要是人人网等社交网站和QQ等聊天工具,网络新闻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之一。
可以说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推动力流行语的产生、传播与发展。
当然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还是局限于同龄人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中。
就调查对象而言,没有人会和长辈用流行语来交谈。
这或许就是代沟的无形作用吧。
对于流行语,大部分人(约70%)表示乐意接受,剩下约30%的人则持勉强接受的态度。
然而,大约只有20%的人觉得流行语的发展会一片光明,前途无限;另外70%的认为流行语会适时而生,适时而亡;另外10%的人认为流行语的发展需要正确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调查对象的态度基本与看待流行语的态度相吻合。
对于对流行语抱积极态度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不能有太多的非自然因素,流行语的发展应该顺其自然。
其他80%的人认为领导部门应该做的是引导和监督,如此才可推动流行语的“可持续”发展。
流行语因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等特点而易于在大众中传播。
对于流行语的这些特点,大家普遍表示在进行校园宣传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流行语来达到宣传的目的。
从纵向的方向来看一定的社会背景决定了流行语的内容和传播方式。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物质极度匮乏时,流行语的传播主要靠的电视,报纸等媒介。
如87年春晚上的“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
”一经播出马上成为那个年代的流行语;而现在可以发现年轻人认认真真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已经越来越少。
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时期,各项建设快马加鞭,人民生活开始富裕起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这个年代的流行语就反应了中国积极向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外资等社会面貌。
到现在网络以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开始用各种流行语来表示心情,
发表对社会现象的观点,关注面也逐渐由自己转为他人乃至社会。
人们开始追逐社会平等,政治民主。
不得不说,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在调查时,我特意列出了一些近年来流行的词语,可以发现大家对于那些时政热词有较高的熟悉度。
娱乐性的热词也受到年轻人的普遍关注。
可以发现这个时代的发展痕迹:从“万元户”等词的重基本生活资料消费到现在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
去年“元芳,你怎么看”雄踞年度流行词,有人说,这是一场自娱自乐的网络狂欢,也有人说,体现了广大网民表达诉求、寻求民意共鸣的愿望。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表达思想情感和彰显个性。
流行语通常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新观点、新感觉,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
可以发现,流行语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的节奏有紧密的联系。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与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思想观念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传播,相互碰撞,从而产生思想的火花。
流行语的流行有其必然性。
当大众开始使用流行语交流时,为了保持交流的顺畅,小部分群众也会慢慢地去了解并使用流行语。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父母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就喜欢看孩子的QQ空间,上人人网,开心网等等。
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也慢慢使用“给力”等流行语词汇。
年轻人使用流行语一是为了张扬个性,体现生命活力;二是言
简意赅,营造轻松诙谐氛围;同时使用流行语表达个人情绪,抒发社会心声。
对于老一辈的人而言,凭着流行语的亲和性,可以无形中拉近与小辈之间的距离,成为小辈心中的“时尚长辈”。
不管是保守派还是创新激进派都必须承认流行语发展的不可逆转性。
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决定了什么样的流行语。
流行语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不是空穴来风。
一种现象的肆虐,必然会伴随着人们的各种情绪。
如随着房价的居高不下,“炒房”越来越热,“房叔”“房婶”就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普通百姓愤懑,房地产投资者投机等。
由流行语的较高认可度可以说明流行语来源于群众,必然也会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当然,就如调查者们所想的那样,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监督才能更好的发挥流行语的社会舆论和风向引导工作。
流行语的引导工作自然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
首先,时代发展决定论流行语的主体对象和内容;其次,时代发展给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先进的传播工具;再次时代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心灵空间,“不愁吃穿”的生活的状态自然让人们转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
可以预想,流行语在未来仍会蓬勃发展,并且会起到很好的风向标的作用。
其中,积极向上的流行语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人民的集体素质。
一定的时期,透过流行语可以发现人们的关注焦点,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状态;透过流行语,也可以
帮助一些领导者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真正做到服务于人民,而不是一些脱离于广大劳动群众的不切实际的空喊口号。
总结: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代在特定时期的缩影,它反映的是来自广大普通市民的心声与情绪。
因此,只有关注流行语才能保证每个人是社会中的人,是与时代潮流同步的人。
而对于一些流行语的负面信息,则需要国家机器的正确引导与监督。
网络语言有其利弊,正如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全面地看待问题。
流行语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社会问题,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未来社会应该吸取其中的正性词汇,将一些流行语成为经典词汇,相信越来越多的词会录入到中华词典中,从而促进语言的多样性。
Ps:本次调查问卷的链接地址为:/jq/2213525.aspx并对其中的一些人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