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发展动态

合集下载

发光二极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光二极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光二极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环保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通信、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发光二极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1. 高亮度LED的研究高亮度LED是指发光强度大于1000mcd的LED,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改善发光均匀性、降低发光衰减等方面。

目前,高亮度LED已经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照明、汽车照明、显示屏等领域。

2. 纳米LED的研究纳米LED是指尺寸小于100nm的LED,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改善发光均匀性、实现单光子发射等方面。

纳米LED 具有极高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有望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

3. 柔性LED的研究柔性LED是指可以弯曲、拉伸的LED,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柔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

柔性LED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领域。

二、发展趋势1. 绿色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化已经成为LED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无毒、无污染的LED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多功能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将不仅仅是一种照明、显示的工具,还将具有更多的功能,如传感、通信、生物医学等。

3.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LED将成为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智能化的LED系统,以实现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

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半导体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LED将不断发展,成为更加智能、多功能、绿色化的光电器件。

发光二极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发光二极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发光二极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探索发光二极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发光二极管,一种半导体元器件,因为具有高亮度、低功耗、长寿命、耐震动等特点,在照明、显示、汽车、电器电子、光通信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发光二极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一、技术的发展历程十九世纪末的发现了电学现象,开启了电子学时代。

1927年,美国科学家Theodore Maima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振奋了整个世界。

随后,洛杉矶的General Electric公司的Nick Holonyak发明了发光二极管,这是半导体发光的第一步。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泡法等方法严谨地制备了GaN(氮化镓)单晶体,为制备出第一块蓝色LED打下了基础。

1994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用蓝色LED加黄色荧光涂层来合成白光的方法,这是白色LED的雏形。

此后,LED技术在光电通信、信息处理、照明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技术亮点1.高效性发光二极管的能效比普通白炽灯或荧光管要高出数倍,能耗低至原来的1/10,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里主要是强调LED的直光性、定向性、单色性等优点,再加上波长色温调控,足以适应不同需求。

2.安全性发光二极管没有热效应,不会照成烫伤、火灾等人身危险,颜色不容易褪化,不含汞镉等对环境出现污染的元素,也符合环保要求。

3.经济性发光二极管的维护费用低,寿命长,可以长时间连续使用;还可以通过外包装的不同设计,使得不同的颜色、亮度的发光二极管可以组成不同的灯具、彩光效果。

三、其市场前景LED已经成为全球光电子产业的核心,LED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越来越被看好。

预测2024年,LED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11万亿美元,增加率为42.6%,其中照明市场占到了LED行业市场的三分之一,为LED行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随着技术不断革新升级,发光二极管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照明市场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下,发光二极管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市场发展现状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凭借其在颜色饱和度、色彩纯度、发光效率等方面的出色性能,逐渐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候选。

本文将探讨当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前景和挑战。

市场规模目前,全球LED显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而在LED显示技术中,QLED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逐渐崭露头角。

据市场调研机构估计,预计到2025年,全球QLED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并持续增长。

市场主要参与者目前,全球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商:诸如Samsung、LG、Sony等跨国电子巨头积极投入QLED技术的研发和生产。

2.技术提供商:Quantum Materials、Nanosys、QD Vision等公司在量子点发光材料领域为QLED技术提供关键的解决方案。

3.投资者和风险资本:对于QLED技术的发展,投资者和风险资本的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场应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潜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QLED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色彩还原度和对比度,提升用户体验。

2.电视和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高色彩纯度和饱和度使其成为未来电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3.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QLED技术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中可以提供更真实的图像效果。

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尽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QLED的制造成本较高,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目前存在着量子点对环境的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3.增强QLED的亮度和寿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技术将进一步成熟,产品品质和性能将不断提高。

发光二极管产业发展现况与趋势

发光二极管产业发展现况与趋势

发光二极管产业发展现况与趋势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照明技术,具有高能效、长寿命、低能耗等优势,日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目前,LED产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

首先,LED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随着LED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研发,其光效、色彩还原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

此外,随着纳米技术、量子点技术等的应用,LED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进一步提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其次,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促进了LED产业的发展。

各国政府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和环保的政策措施。

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照明技术,LED得到了政府支持和鼓励,成为了替代传统照明产品的首选。

这将进一步推动LED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为LED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LED照明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同时,随着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概念的兴起,人们对照明产品的多样化和智能化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LED企业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研发能力,提供更加多样化、智能化的产品。

最后,产业整合和国际竞争将成为LED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由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门槛的提高,LED产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为了提高竞争力和降低成本,LED企业之间将进行兼并重组,实现产业链的整合。

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的LED企业也将面临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竞争。

因此,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将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综上所述,发光二极管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围绕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等方面展开。

只有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满足市场需求,LED产业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更大的发展。

在发光二极管(LED)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还有一些关键因素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供应链管理与缺口、研发投入与创新、国际合作与合规等。

全球与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深度研究报告(2018-2022年)

全球与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深度研究报告(2018-2022年)

全球与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深度研究报告(2018-2022年)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行业概述及全球与中国市场发展现状1.1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行业简介1.1.1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行业界定及分类1.1.2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行业特征1.2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主要分类1.2.1 不同种类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价格走势(2012-2022年)1.2.2 0.7-1.8um1.2.3 1.8-2.7um1.2.4 2.7-4.7um1.3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分析1.3.1 航空航天和国防1.3.2 消费电子产品1.3.3 汽车1.3.4 医学1.4 全球与中国市场发展现状对比1.4.1 全球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2012-2022年)1.4.2 中国生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2012-2022年)1.5 全球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供需现状及预测(2012-2022年)1.5.1 全球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 1.5.2 全球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表观消费量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1.5.3 全球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市场需求量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1.6 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供需现状及预测(2012-2022年)1.6.1 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 1.6.2 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表观消费量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1.6.3 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市场需求量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1.7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中国及欧美日等行业政策分析第二章全球与中国主要厂商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产值及竞争分析2.1 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量、产值及市场份额2.1.1 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量列表2.1.2 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值列表2.1.3 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品价格列表2.2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量、产值及市场份额2.2.1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量列表2.2.2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值列表2.3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厂商产地分布及商业化日期2.4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行业集中度、竞争程度分析2.4.1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行业集中度分析2.4.2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行业竞争程度分析2.5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全球领先企业SWOT分析2.6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中国企业SWOT分析第三章从生产角度分析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增长率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3.1 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产值及市场份额(2012-2022年)3.1.1 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及市场份额(2012-2022年)3.1.2 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值及市场份额(2012-2022年)3.2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产值及增长率3.3 美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产值及增长率3.4 欧洲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产值及增长率3.5 日本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产值及增长率3.6 东南亚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产值及增长率3.7 印度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产值及增长率第四章从消费角度分析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消费量、市场份额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4.1 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消费量、市场份额及发展预测(2012-2022年)4.2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增长率及发展预测4.3 美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增长率及发展预测4.4 欧洲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增长率及发展预测4.5 日本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增长率及发展预测4.6 东南亚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增长率及发展预测4.7 印度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增长率第五章全球与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生产商分析5.1 Thorlabs5.1.1 Thorlabs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5.1.2 Thorlab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5.1.2.1 Thorlab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及特点5.1.2.2 Thorlab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5.1.3 Thorlab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产量、产值、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5.1.4 Thorlabs主营业务介绍5.2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5.2.1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5.2.2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5.2.2.1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及特点5.2.2.2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5.2.3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产量、产值、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5.2.4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主营业务介绍5.3 IBSG5.3.1 IBSG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5.3.2 IBS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5.3.2.1 IBS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及特点5.3.2.2 IBS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5.3.3 IBS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产量、产值、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5.3.4 IBSG主营业务介绍5.4 SAMSUNG5.4.1 SAMSUNG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5.4.2 SAMSUN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5.4.2.1 SAMSUN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及特点5.4.2.2 SAMSUN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5.4.3 SAMSUN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产量、产值、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5.4.4 SAMSUNG主营业务介绍5.5 Mitsubishi Electric5.5.1 Mitsubishi Electric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5.5.2 Mitsubishi Electric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5.5.2.1 Mitsubishi Electric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及特点5.5.2.2 Mitsubishi Electric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5.5.3 Mitsubishi Electric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产量、产值、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 5.5.4 Mitsubishi Electric主营业务介绍5.6 AP Technologies5.6.1 AP Technologies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5.6.2 AP Technologie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5.6.2.1 AP Technologie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及特点5.6.2.2 AP Technologie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5.6.3 AP Technologie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产量、产值、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 5.6.4 AP Technologies主营业务介绍……第六章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价格、产值及市场份额 (2012-2022)6.1 全球市场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产值及市场份额6.1.1 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及市场份额(2012-2022年) 6.1.2 全球市场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值、市场份额(2012-2022年)6.1.3 全球市场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价格走势(2012-2022年)6.2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分类产量、产值及市场份额6.2.1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分类产量及市场份额及(2012-2022年)6.2.2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分类产值、市场份额(2012-2022年)6.2.3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分类价格走势(2012-2022年)第七章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上游原料及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分析7.1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业链分析7.2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业上游供应分析7.2.1 上游原料供给状况7.2.2 原料供应商及联系方式7.3 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下游主要应用领域消费量、市场份额及增长率(2012-2022年) 7.4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消费量、市场份额及增长率(2012-2022年)第八章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消费量、进出口分析及未来趋势(2012-2022年) 8.1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消费量、进出口分析及未来趋势(2012-2022年)8.2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进出口贸易趋势8.3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进口来源8.4 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出口目的地8.5 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分析第九章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地区分布9.1 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生产地区分布9.2 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消费地区分布9.3 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市场集中度及发展趋势第十章影响中国市场供需的主要因素分析10.1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技术及相关行业技术发展10.2 进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10.3 下游行业需求变化因素10.4 市场大环境影响因素10.4.1 中国及欧美日等整体经济发展现状10.4.2 国际贸易环境、政策等因素第十一章未来行业、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11.1 行业及市场环境发展趋势11.2 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11.3 产品价格走势11.4 未来市场消费形态、消费者偏好第十二章高功率发光二极管销售渠道分析及建议12.1 国内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销售渠道12.1.1 当前的主要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12.1.2 国内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未来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的趋势12.2 企业海外高功率发光二极管销售渠道12.2.1 欧美日等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销售渠道12.2.2 欧美日等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未来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的趋势12.3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销售/营销策略建议12.3.1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市场定位及目标消费者分析12.3.2 营销模式及销售渠道第十三章研究成果及结论图表目录图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图片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分类图 2016年全球不同种类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市场份额表不同种类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价格列表及趋势(2012-2022年)图 0.7-1.8um产品图片图 1.8-2.7um产品图片图 2.7-4.7um产品图片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表图全球2016年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不同应用领域消费量市场份额图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万件)及增长率(2012-2022年)图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值(万元)及增长率(2012-2022年)图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万件)、增长率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图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值(万元)、增长率及未来发展趋势(2012-2022年)图全球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万件)、产量(万件)、产能利用率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 表全球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万件)、表观消费量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图全球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万件)、市场需求量及发展趋势 (2012-2022年)图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万件)、产量(万件)、产能利用率及发展趋势(2012-2022年) 表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万件)、表观消费量及发展趋势 (2012-2022年)图中国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万件)、市场需求量及发展趋势 (2012-2022年)表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量(万件)列表表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量市场份额列表图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年产量市场份额列表图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7年产量市场份额列表表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值(万元)列表表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值市场份额列表图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年产值市场份额列表图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7年产值市场份额列表表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品价格列表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量(万件)列表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量市场份额列表图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年产量市场份额列表图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7年产量市场份额列表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值(万元)列表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和2017年产值市场份额列表图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6年产值市场份额列表图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厂商2017年产值市场份额列表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厂商产地分布及商业化日期图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全球领先企业SWOT分析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中国企业SWOT分析表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万件)列表图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市场份额列表图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5年产量市场份额表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值(万元)列表图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值市场份额列表图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6年产值市场份额图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万件)及增长率图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值(万元)及增长率图美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万件)及增长率图美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值(万元)及增长率图欧洲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万件)及增长率图欧洲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值(万元)及增长率图日本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万件)及增长率图日本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值(万元)及增长率图东南亚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万件)及增长率图东南亚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值(万元)及增长率图印度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量(万件)及增长率图印度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产值(万元)及增长率表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万件)列表图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市场份额列表图全球主要地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5年消费量市场份额图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万件)、增长率及发展预测图美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万件)、增长率及发展预测图欧洲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万件)、增长率及发展预测图日本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万件)、增长率及发展预测图东南亚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万件)、增长率及发展预测图印度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2012-2022年消费量(万件)、增长率及发展预测表 Thorlabs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表 Thorlab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表 Thorlab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表 Thorlab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万件)、产量(万件)、产值(万元)、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图 Thorlab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6年)图 Thorlab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7年)表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表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表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表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万件)、产量(万件)、产值(万元)、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图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6年)图 Marubeni America Corporation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7年)表 IBSG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表 IBS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表 IBS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表 IBS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万件)、产量(万件)、产值(万元)、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图 IBS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6年)图 IBS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7年)表 SAMSUNG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表 SAMSUN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表 SAMSUN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表 SAMSUN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万件)、产量(万件)、产值(万元)、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图 SAMSUN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6年)图 SAMSUNG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7年)表 Mitsubishi Electric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表 Mitsubishi Electric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表 Mitsubishi Electric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表 Mitsubishi Electric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万件)、产量(万件)、产值(万元)、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图 Mitsubishi Electric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6年)图 Mitsubishi Electric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7年)表 AP Technologies基本信息介绍、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及市场地位表 AP Technologie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参数、特点及价格表 AP Technologie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品规格及价格表 AP Technologie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能(万件)、产量(万件)、产值(万元)、价格及毛利率(2012-2017年)图 AP Technologie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6年)图 AP Technologies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全球市场份额(2017年)表全球市场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万件)(2012-2022年)表全球市场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市场份额(2012-2022年)表全球市场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值(万元)(2012-2022年)表全球市场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值市场份额(2012-2022年)表全球市场不同类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价格走势(2012-2022年)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分类产量(万件)(2012-2022年)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分类产量市场份额(2012-2022年)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分类产值(万元)(2012-2022年)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分类产值市场份额(2012-2022年)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分类价格走势(2012-2022年)图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业链图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上游原料供应商及联系方式列表表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消费量(万件)(2012-2022年)表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消费量市场份额(2012-2022年)图 2016年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消费量市场份额表全球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消费量增长率(2012-2022年)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消费量(万件)(2012-2022年)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消费量市场份额(2012-2022年)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领域消费量增长率(2012-2022年)表中国市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产量(万件)、消费量(万件)、进出口分析及未来趋势(2012-2022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发光二极管技术发展与应用新趋势

发光二极管技术发展与应用新趋势

发光二极管技术发展与应用新趋势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高效、长寿命、低功耗、环保等优点,正在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照明、电子显示和通信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的发展和应用也日益多样化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LED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并介绍其在照明、电子显示和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首先,LED技术的发展正朝着更高的亮度和更广的色域范围发展。

LED的亮度取决于发光芯片的电流和功率,随着技术的进步,LED的亮度不断提高。

目前,高亮度LED已经可以达到数千流明的亮度,甚至可以替代传统的照明光源。

此外,通过研究和改进发光材料,LED也能够实现更广的色域范围,提供更丰富的颜色选择。

其次,LED技术的发展也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成本。

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存在能量转化效率低的问题,而LED具有高效能光源的特点,可以将大部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

随着技术的改进,LED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现已可达到50%以上。

此外,由于LED具有较长的寿命,不易损坏,而且不包含有害物质,如汞等,因此不仅降低了维护成本,还对环境友好。

另外,LED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显示技术的创新。

LED显示屏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广视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室外显示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LED显示屏的像素密度不断提高,同时显示效果也越来越细腻。

此外,采用透明LED技术的透明显示屏也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可以应用于商业广告、展览等场合,提供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展示。

在照明领域,LED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

由于LED的高能效和寿命长的特点,LED照明已经成为一种经济高效且环保的照明选择。

LED灯具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碳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LED照明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满足不同场所和需求的照明要求。

在通信领域,LED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可见光通信是一种基于LED光源的数据传输技术,利用LED发射的光信号传输数据。

发光二极管(LED)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发光二极管(LED)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发光二极管(LED)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核心观点 (3)一、LED概述 (4)(一)LED基本原理 (4)(二)LED的应用领域 (4)(三)LED产业链 (6)二、全球LED产业状况 (9)(一)全球LED产业概况 (9)(三)全球LED价格走向 (10)(四)全球LED厂商分布 (12)(五)全球LED专利竞争 (16)(六)全球照明节能政策 (16)三、国内LED产业状况 (19)(一)国内LED产业发展现状 (19)(二)国内LED产业地区分布 (20)(三)国内LED重点厂商情况 (21)(四)国内LED技术发展现状 (23)(五)国内LED未来产能预测 (24)四、LED上游硅材料市场分析 (28)(一)全球硅材料生产供应情况 (28)(二)国内硅材料生产供应情况 (28)(三)单晶硅价格走势分析 (30)五、LED下游市场需求分析 (31)(一)背光源市场 (31)(二)照明市场 (34)(三)景观照明 (36)(四)汽车车灯 (37)六、LED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38)(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38)(二)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 (38)(三)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39)附件1:国内值得关注企业 (40)核心观点1、LED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出黄、绿、蓝等各种颜色的可见光及红外和紫外不可见光。

与小白炽灯泡及氖灯相比,它具有工作电压和电流低、可靠性高、寿命长且可方便调节发光亮度等优点。

2、LED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行业的进入门槛逐步降低。

上游为单晶片及其外延,中游为LED芯片加工,下游为封装测试以及应用。

其中,上游和中游技术含量较高,资本投入密度大,为国际竞争最激烈、经营风险最大领域。

在LED 产业链中,LED外延片与芯片约占行业70%利润,LED封装约占10~20%,而LED 应用大概也占10~20%。

3、在全球能源危机、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情况下,寿命长、节能、安全、绿色环保、色彩丰富、微型化的半导体LED照明已被世界公认为一种节能环保的只要途径。

发光二极管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发光二极管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发光二极管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1.发光二极管简介: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
能够将电能转换成光能,具有高效、长寿命、低功耗等优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LED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2. 国内LED研究现状:中国的LED产业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
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生产和消费市场。

目前,国内LED 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制备、封装、显示等方面。

同时,一些企业也在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 国外LED研究现状:发达国家在LED领域的研究较早,技术
水平较高。

其中,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LED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国外LED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制备、封装、照明等领域。

4. LED研究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技术挑战。

未来,LED的研究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提高光效、降低成本、拓展新的应用等方面。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5. 总结:LED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光源,已经成为未来照明
领域的主流技术。

国内外的LED研究都在不断推动着这项技术的发展,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应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发展动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李江涛指导教师邓德力摘要:大功率LED广义上是指单颗LED光源功率大于0.35W,广泛应用于景象照明等场所。

本文立足于对大功率LED光学性能的研究,简要介绍了外延材料、芯片及工艺等技术对LED成品的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外延结构和封装等方面的浅要分析,得出MOCVD和MBE两种技术在LED领域的应用使得各种复杂结构的生长成为可能,同时,LED技术指标的不断提高,提高了大功率LED 器件性能和应用产品可靠性。

关键词:大功率发光LED;光学性能;封装技术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Power LightEmitting DiodeStudent majoring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 Li JiangtaoTutor Deng DeliAbstract:The high power LED broadly refers to a single LED whose light sourc e power than 0.35 w, It’s widely used in Scene illumination and etc.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high power LED’s optical properties of,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extension materials, chip and producing technology on the led produc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tension structure and packaging, etc,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wo technology of MOCVD and MBE are applied in the LED fields makes the growth of complex structure possible,at the same time, as the technical indexes LED rise ceaselessly,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power LED have been improved.Key words:The high efficiency shines LED; Optical property; Encapsulation technology引言:半导体照明是指用全固态发光器件作为光源的照明技术,包括使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者有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来作为光源。

半导体照明是21世纪半导体技术发展与突破的关键,作为国家发展下一代照明的战略性技术,将带动以GaN 为代表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半导体照明是节能的“富矿”同样亮度下耗电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2,使用寿命却可以延长100倍。

随着LED 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新的应用不断出现,节能效果已经显现。

如景观照明(替代霓虹灯)节能70%、交通信号灯(替代白炽灯)节能80%,如能在2010年进入普通照明,节能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专家预测,在2005年至2015年间,我国半导体照明在特殊照明领域的应用可累计实现节电约4000亿度;2015年后半导体照明进入普通照明应用后,其每年节电量将超过1000亿度[1]。

半导体照明是安全、健康的“绿色光源”,环保效果明显。

半导体照明光源直流、低压、无频闪和电磁干扰,无红外、紫外辐射,无荧光灯中的汞蒸汽等污染物,符合欧盟未来灯具生产标准,并通过节能降耗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C02、S02和粉尘的排放量。

此外,半导体照明的数字化照明应用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可以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营造气氛,带来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目前半导体照明已从最初的手机、交通信号、显示屏、景观装饰等特殊照明领域,开始进入电脑、电视等中大尺寸液晶背光,已成为当代信息社会“增光添彩”不可或缺的关键元器件。

基于GaN基功率型蓝光LED的白光照明技术,其国际最高水平流明效率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荧光灯,最高已经超过1201m/W。

当前半导体照明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从各个方面入手提高器件的流明效率。

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现有的技术路线(蓝宝石衬底)在3-5年内不可能替代。

依此路线,在2010年有望实现130—1501m/W目标,现有的外延材料、芯片及工艺等技术在3-5年内不会有新的突破性进展。

衬底材料中蓝宝石和与之配套的垂直结构的衬底剥离技术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占统治地位。

二、目前LED最大的技术问题是两高两低,即提高内量子效率和出光效率,降低光衰(提高寿命)与降低成本。

LED最终的功率效率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电注入效率、内量国内超亮度及白光子效率、出光效率、封装效率和光转换效率的乘积。

内量子效率和出光效率两大指标亟需大幅度提高。

光效Droop(LED在大电流条件下出现光电效率的衰减)仍是比较大的问题。

三、目前解决出光效率的技术首选垂直结构和光子晶体(3-5年)。

垂直结构的LLO.LED(Laser Lift offLED)和低成本的Si 衬底的薄膜生长技术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其优势。

激光剥离的大尺寸垂直结构LED是目前实现高亮度、大功率型白光LED的最佳方案。

与传统工艺相比,不仅出光效率高、正向压降小、远场辐射好,而且其出光效率不会随管芯尺寸的增加显著降低,是提高内量子效率的首选。

在大电流注入的情况下,垂直结构LED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的趋势也比原有工艺缓很多[1]。

光子晶体是提高外量子效率的必由之路。

四、未来技术趋势是非极性面外延(5-8年)、GaN衬底外延(8-10年)。

非极性面生长技术能有效降低内建极化场,为提高内量子效率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有望突破绿光LED高功率效率的问题。

这使得实现暖色调以及可调色调的白光LED照明成为可能。

GaN衬底生长技术能有效减少缺陷,控制非均匀性,是从根本上提高内量子效率的有效方法,预计需要8-10年能有所突破。

五、大功率LED封装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如光学、热学、机械、电学、力学、材料、半导体等)的研究课题。

LED封装设计应与芯片设计同时进行,并且需要对光、热、电、结构等性能统一考虑。

在封装结构上,可以采用大面积芯片倒装结构、金属线路板结构、导热槽结构、微流阵列结构等。

为了解决芷片材料与散热材料之问因热膨胀失配造成电极引线断裂的问题,可以选用陶瓷、Cu/Mo板和Cu/W板等合金作为散热材料;选用导热性能好的铝板、铜板作为散热基板材料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选择合适的界面材料以及确定界面材料的合理厚度可以减低芯片的内部热应力。

对荧光粉和封装材料等施加一定的保护也可以提高大功率LED的性能和可靠性。

节能、环保的半导体照明,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

LED作为绿色、节能、长寿的新一代照明和显示器件中的光源,将在5-10年内大规模取代传统光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共识,一场照明领域的革命已经清晰地显现出它亮丽的晨光。

LED产业发展状况我国LED产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紧跟着世界LED产业的发展步伐。

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863光电子项目的投入,相关大学、研究所加大研发力量,各地方政府及企业投入增加,加快发展速度。

到目前为止,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初步形成LED产业链。

1 大功率LED1.1 LED发光原理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

当一个正向偏压施加于PN结两端时,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其P区的载流子浓度远大于N区,非平衡空穴的积累远大于P 区的电子积累(对应NP结,情况正好相反),由于电流注入产生的少数载流子是不稳定的,对于PN 结系统,注入到价带中的非平衡空穴要与导带中的电子复合,饱和后,多余的能量则以光的形式向外辐射,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

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1]。

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

因此,LED基本的工作机理是一个电光转换的过程,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通常,禁带宽度越大,辐射出的能量越大,对应的光子具有较短的波长,反之具有较长的波长,因此,由于半导体晶体禁带宽度的不同,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不同强度的光线[2]。

半导体晶体的原子排列决定禁带,确定发光特性:λ=hc/Eg;杂质掺入形成p 型区和n 型区;在正向偏压下,注入电子与空穴复合;复合能量以光(有效复合)或热(无效复合)的形式释放;整个过程基本上是无害的。

一般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多以III-V、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为材料。

这些材料的发光范围由红光到紫外线,目前红光的材料主要有A1GalnP,而蓝绿光及紫外线的主要材料则有A1GalnN。

虽然II-VI族材料也可以得到红光和绿光,但是此族材料极为不稳定,所以目前使用的发光材料大部分是III-V族,最有前途的是GaN器件。

1.2 LED晶片的基本构造LED晶片的基本结构一般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GaP、GaAsP、AlGaAs等传统型LED晶片,一类是针对超高亮度InGaAlP 红、黄与InGaN蓝、绿光器件而言。

而目前应用到最多的是第二类LED晶片,这类器件主要包括衬底、发射层、MQW 发光层、透光层四个部分。

其一般均通过MOCVD外延工艺制备。

对于四元的红、黄晶片,通常采用GaAs作为衬底,但由于GaAs吸收光较强,因此,会在衬底和发光层生长一层反射层。

对于GaN基器件,一般采用Al2O3或SiC作为外延衬底,其优点在于不存在吸收光,因此一般不加发射层[3]。

2 LED的制造和影响其发光的相关参数。

2.1 LED的相关参数2.1.1 电学指标①正向工作电流IF(mA)额定工作电流IF(mA): LED 在理想的线性工作区域,在此电流下可安全地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最小工作电流IFL(mA): LED 在小于此电流工作时,由于超出理想的线性工作区域,将无法保证LED 的正常工作状态(尤其是在一致性方面);最大容许正向电流IFH(mA): LED 最大可承受的正向工作电流,在此电流下,LED 仍可正常工作,但发热量剧增,LED 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最大容许正向脉冲电流IFP(mA): LED 最大可承受的一定占空比的正向脉冲电流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