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项目建议书

道路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项目建议书
道路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项目建议书

《深圳市道路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研究

及试点方案设计》

项目计划书

二○一一年二月

1. 2.

目录

项目背景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目标 (1)

1.3 项目依据及参考的标准 (1)

1.3.1 项目依据 (1)

1.3.2 参考标准 (2)

工作内容及成果 (2)

2.1 国内外先进经验调研 (2)

2.2 道路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目标与对策 (2)

2.3 专题研究一重点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 (2)

2.3.1 研究目标 (2)

2.3.2 研究范围 (3)

2.3.3 研究内容 (3)

2.4 专题研究二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 (4)

2.4.1 研究目标 (4)

2.4.2 研究范围 (4)

2.4.3 研究内容 (4)

2.5 专题研究三道路掉头口设置指引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 (6)

2.5.1 研究目标 (6)

2.5.2 研究范围 (6)

2.5.3 研究内容 (6)

2.6 专题研究五"潮汐车道"设置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 (7)

2.6.1 研究目标 (7)

2.6.2 研究范围 (7)

2.6.3 研究内容 (7)

2.6.4 技术路线 (8)

2.7 专题研究四货运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9)

2.7.1 研究目标 (9)

2.7.2 研究范围 (9)

2.7.3 研究内容 (10)

2.7.4 技术路线 (12)

2.7.5 预期研究成果 (12)

2.8 专题研究六道路安全改善研究及多发事故点(段)安全改善试点方案设计..13

2.8.1 研究目标 (13)

2.8.2 研究范围 (13)

2.8.3 研究内容 (13)

2.8.4 技术路线 (14)

1. 项目背景

1.1 项目背景

道路交通组织是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组织是保障道路交通有序、高率、安全运行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在交通需求与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情况下路网运行保持了基本平稳,其中我市持续不断地完善交通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市道路交通运行管理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交通需求与机动车拥有量将持续增长,给路网带来的交通压力将越来越大,交通拥挤道路将不断扩大,并将导致交通燃油消耗增加、车辆尾气污染加重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深入与社会发展,社会各界对交通顺畅、安全、环保等要求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对交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新条件、新形势下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办法。

为系统地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推进交通管理与交通组织新技术的应用,以充分挖掘道路资源,提高路网运行效率,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极有必要开展深圳市道路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为推进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提供技术依据。

1.2 项目目标

开展详细的交通调查与资料收集,对国内外道路交通组织先进经验进行调研,研究提出当前阶段深圳道路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目标与对策;从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优化、道路掉头口设置、潮汐车道设置、货运交通组织优化与道路安全改善等六个方面开展详细研究,编制规划方案;对各种类型交通组织各选取多个项目作为试点开展深入研究,开展方案设计。

1.3 项目依据及参考的标准

1.3.1 1.3.2

项目依据

(1)《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送审稿);(2)《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2005);

(3)《深圳市干线路网规划》(2003)

(4)《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5)《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2007);

(6)《深圳市公共交通规划》(2005);

(7)深圳市各分区规划;

(8)其他相关规划;

参考标准

2. 工作内容及成果

国内外先进经验调研

(一)道路交通组织先进经验调研

(二)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新技术调研2.2 道路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目标与对策

(一)道路交通组织现状分析

(二)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目标

(三)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对策研究

2.3 专题研究一重点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

2.3.1研究目标

通过优化片区交通组织,改善片区交通拥挤、提高片区交通运行效率是改善全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抓手。本专题拟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与相关交通规划协调,研究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整体对策;梳理出近期需实施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的一批片区,并研究相应的概念性规划方案,包括打通微循环、组织单向交通、限行管制、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等多种手段优化片区交通组织;在此基础上,编制典型片区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方案。通过多层次的研究及实施,科学、有序推进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工作,促进城市交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

2.3.2 2.3.3

研究范围

原特区范围,重点为中心城区。

研究内容

(一)交通调查与资料收集

(1)片区路网资料收集

(2)片区相关交通规划计划、城市规划/城市更新规划资料收集

(3)公交与交通运行调查

(二)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对策研究

(4)片区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及优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5)近期需实施交通组织优化的片区梳理

(6)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策略分析

(7)研究范围内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整体对策

(三)重点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规划

对近期实施交通组织优化的一批片区,研究相应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概念性规划。

(8)交通组织优化可选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9)片区交通组织优化思路研究

(10)片区交通组织优化规划方案

(四)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试点方案设计

选取1~2个片区作为试点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11)详细交通调查与资料收集

(12)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13)相应的工程措施方案

(14)配套管理设施布置方案

(15)方案评价

2.4 专题研究二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

2.4.1研究目标

通过调研分析研究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情况及面临问题,研究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中心城区道路立交桥实施(优化)微循环的总体方案;研究各立交桥实施(优化)微循环交通组织的思路与概念性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典型立交的微循环交通组织优化方案。通过一系列措施,科学、有序推进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优化工作,挖掘道路资源,促进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改善。

2.4.2 2.4.3

研究范围

中心城区(福田、南山与罗湖)所有桥底设非机动车道(辅道)的立交桥。

研究内容

(一)基础资料收集、交通调查与数据整理(各立交)

(1)立交范围现状道路交通组织图。(用AUTO-CAD完成)

(2)立交桥周边交通组织情况。

(3)立交桥转向功能流量的调研、以及该立交桥设计上是否存在缺陷分析。

(4)立交桥辅道的现状功能。(非机动车道利用率)

(二)中心城区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情况及面临问题

(5)现状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总体情况

(6)实施道路立交桥微循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三)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7)道路立交桥微循环设置条件研究,其中明确什么道路条件下才能将非机动车道调整为机动车道

(8)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的原则与主要方式

(9)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配置与设置

(四)实施(优化)微循环交通组织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各立交)

(10)结合立交桥及周边交通拥挤、需求情况,分析实施(优化)微循环交通组织的必要性

(11)结合立交桥设计、周边交通组织、周边用地与地形等情况,分析实施(优化)微循环交通组织的可能性

(五)实施(优化)微循环交通组织的思路与规划方案(各立交)

(12)提出各立交桥实施(优化)微循环交通组织的思路

(13)制定各立交桥实施(优化)微循环交通组织的规划方案(六)中心城区道路立交桥实施(优化)微循环总体方案

提出中心城区道路立交桥微循环交通组织分期实施的总体方案,其中考虑将有关立交微循环优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4)调整交通组织类(含设置交通标志标线)

●完善交通组织类

●优化交通组织类

●补充设置交通标志标线类

(15)结合设置隔离设施类

(16)结合工程等措施类

(七)立交微循环交通组织优化试点方案设计

对各类微循环优化道路立交,各选取1~2个作为试点,编制立交微循环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17)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18)相应的工程措施方案

(19)配套管理设施布置方案

(20)方案评价

2.5 专题研究三道路掉头口设置指引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

2.5.1研究目标

通过调研分析研究现状道路掉头口运行特征,借鉴相关经验与综合应用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学原理与交通仿真技术,开展深圳道路掉头口设置指引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典型道路掉头口的设置方案。

2.5.2研究范围

中心城区(福田、南山与罗湖),在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等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各选五条不同特点的路段作为研究对象。

2.5.3研究内容

(一)现状道路掉头口运行调查与评估

(1)现状道路掉头口运行情况调查

(2)现状道路掉头口设置优点与存在不足分析

(二)国内外道路掉头口设置先进经验调研

(3)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道路掉头口设置的指引、规范与技术类资料

(三)深圳道路掉头口设置指引研究

(4)开设掉头口的各种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大小分析方法(包括对同向道路、对向道路车流通行影响、对行人安全的影响等)。

(5)不同道路上开设掉头口利弊分析方法(其中包括在不同等级道路上设置的掉头口,在道路的不同位置上设定的掉头口。)

(6)道路上掉头口设置方法(位置、形式等)。

(7)配套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

(四)道路掉头口设置试点方案设计

对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等不同等级道路上各选1~2 个路段,编制道路掉头口设置方案。

(8)设置位置与形式的确定

(9)配套交通组织与管理改善措施

(10)影响评估

2.6 专题研究四“潮汐车道”设置研究及试点方案设计

2.6.1研究目标

开展国内外“潮汐车道”设置先进经验调研,结合我市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情况,研究我市“潮汐车道”设置条件与设置方法;综合考虑必要性与可行性,梳理出一批可供进一步开展“潮汐车道”设计研究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开展“潮汐车道”设置的方案设计;并研究提出对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有关反馈与建议。

2.6.2研究范围

深圳市,主要为原特区范围。

2.6.3研究内容

(一)国内外"潮汐车道"设置先进经验调研

(1)有关设置潮汐车道的指引与先进技术资料

(2)典型案例及经验借鉴

(二)深圳“潮汐车道”设置条件与设置方法研究

主要参考业内业已形成的一般做法,结合我市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情况,开展“潮汐车道”设置条件与设置方法等研究。

(3)“潮汐车道”设置条件研究:从道路特征、交通流及时空分布特征、交通量增长特征等方面研究适宜设置“潮汐车道”的条件。

(4)“潮汐车道”置方法研究:包括功能、设置位置、形式等。

(5)配套交通组织、管理与人员配备研究。

(三)适宜设置"潮汐车道"的道路研究

(6)适宜设置“潮汐车道”道路研究

依据前述有关成果,结合相关交通规划、综合考虑必要性与可行性,对我市短期内适宜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干道路进行梳理,提出可供进一步开展“潮汐车道”设计研究的干路清单。

(四)“潮汐车道”设置试点方案设计

选择1~2条道路,编制“潮汐车道”设置方案。

(7)交通量调查与道路设计资料收集

(8)设置“潮汐车道”必要性与可行性深入论证

(9)“潮汐车道”设置方案:包括功能、设置位置、形式等。

(10)配套交通组织、管理与人员配备方案。

(五)对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反馈与建议

(11)对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反馈与建议

将“潮汐车道”的设置考虑提前至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阶段,更有利于“潮汐车道”的推广应用与事半功倍。为此,结合深圳实际,就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阶段应考虑的设置“潮汐车道”的有关事项进行探讨,并提出对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反馈与建议。

2.6.4技术路线

现状调研与分析:对我市城市用地与交通发展现状、主要干道交通流分布系数及道路现有条件进行分析,并对我市相关规划文件进行解读;

理论分析及需求测算:收集国内外城市开展“潮汐车道”的相关资料,及业内业已形成的做法,结合我市城市发展特征及前期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和需求测算,以解决我市哪些干道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潮汐车道”研究的问题,并形成一套评估道路是否需要设置“潮汐车道”的实用方法;

管制措施研究:收集国内外城市“潮汐车道”的管制措施,根据我市城市 发展的特点,在充分考虑道路现有条件,如道路等级、道路车道数、道路承担 功能、周边用地情况等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适合各种典型 道路条件的管制措施指导方法,包括管制设施、和人员配备;

建议及反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发现前期城市用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之 间存在的现实问题,能为前期的规划带来反馈,为城市后期的规划提供建议。

设置“潮汐车道” 图 2-1 潮汐车道设置研究技术线路图

2.7 专题研究五 货运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2.7.1 研究目标

该项目研究以深圳市干线路网规划、深圳市货运交通发展政策及货运场站

相关 规划 解读 现状 调研 与调 查 城市规划

道路网络规划 交通发展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

国内

外经

验借

设置“潮汐车

道”条件分析 需求分析 “潮汐车道”

管制措施 建议和反馈

管制设施

管制人员

评估道路设置“潮 汐车道”的方法

规划为前提,基于既有货运交通的限禁行措施及货运替代通道,开展货运交通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利用统计分析手段研究货运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以构建布局完善、功能清晰、等级合理的货运交通网络为最终目标。具体子目标包括:

●●●能够提出一系列分阶段、分路段、分时段、分车类、分专用道等具体的货运交通优化方案;

能够提出具体的货运交通优化方案下相应的货运交通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过境货运交通与集散型货运交通的基本分离,在一些条件允许的片区内实现客货基本分离。

2.7.2研究范围

深圳市,重点为原特区范围与原特区外主要通道和受货运交通影响大的建成区。

2.7.3研究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该课题将建立深圳市主要货运通道的网络分布图、饱和度指数、过境货运交通与集散型货运交通分担率程度,以及快速货运通道与货运常规线路的比选优劣势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片区的功能定位差异及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货运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及货运交通管理措施,并对优化方案及管理措施进行测试评估。

建议研究内容如下:

(一)货运交通的数据统计分析及调研

该研究内容是基于既有货运通道上的货运交通量进行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货运交通的网络分布及流向;

(2)货运通道交通量及饱和度;

(3)货运交通的车型构成;

(4)货运通道上过境货运交通与集散型货运交通分担率程度;

(5)快速货运通道与货运常规线路的优劣势比选参数。

(二)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研究

该研究内容是建立在货运交通基础数据统计分析与调研的基础上,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6)交通畅通受货运交通影响的主要区域与干道分析,以及受影响程度研究;

(7)邻近受货运交通影响(噪音)的主要区域与干道分析,以及受影响程度研;

(8)交通安全受货运交通影响的主要区域与干道分析,以及受影响程度研究;

(10)综合分析,识别出近期需要考虑优化货运交通组织的区域与道路。

(三)重点区域与道路货运交通组织优化规划方案

对需要考虑优化货运交通组织的重点区域与道路,研究相应的货运交通组织优化规划方案。初步考虑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11)新增/优化禁止货车通行的区域,以及相应措施研究;

(12)新增/优化禁止货车通行道路研究,以及相应措施研究;

(13)新增、加强车道通行管理的道路,以及相应措施研究。

(四)区域与道路货运交通组织优化试点方案设计

选取2~3个片区或道路,编制货运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14)提出一系列分阶段、分路段、分时段、分车类、分专用道等具体的货运交通优化方案;

(15)提出相应的货运交通管理措施(重点完善通行证管理措施);

(16)交通运行改善效果的测试评估;

(17)对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道路行车安全改善的分析;

(18)事前风险评估(包括事前的货运企业、高速公路公司、货运场站的沟通难度及事后货运成本增加的不稳定因素等);

(19)依据评估,修改完善货运交通优化方案、交通管理措施及实施保障措施。

(五)货运交通及通行管理综合数据库研究

结合上述研究,从积累资料与为交通管理及方案制定提供支撑的角度,建 立深圳市货运交通及通行管理综合数据库研究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20)数据库功能设计:调研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先进经验,结合交通

安全管理实际需要,研究数据库功能;

(21)数据库结构设计;

(22)软件开发;

(23)初期数据录入。

2.7.4 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现状调查及基础资料采集 分析、研究提出货运交通优化方案及管理措施、相关方案措施的评估测试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 网络分布及流向 施

图 2-2 货运交通优化研究技术线路图

货运交通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

流量及饱和度 车型构成及分担率 数据、资料整理

道路功能定位

相关规划 货运交通优化原则 初步方案及配套管理措 分阶段 分路段 分时段

● ● ● 货运交通优化方案的测试评估 事前风险、事后风险 配套管理措施的效果 经济发展、环境影响、交通安全、通畅程度

调整建议及实施保障措施

远期对接

分车种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货运快速路与常规路对比

2.7.5预期研究成果

受限于货运交通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全面的难度等因素,本课题研究将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在现有的货运交通限禁行措施及货运替代通道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包括:

1)深圳市货运交通优化组织原则;

2)深圳市货运交通及通行管理综合数据库系统。

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既有道路的货运交通优化方案的研究及评估。

2.8 专题研究六

道路安全改善研究及多发事故点(段)安全改善试点方案设

2.8.1研究目标

基于既有事故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手段与道路安全理论,找出道路安全隐患成因,提出改善道路安全对策,以改善深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为最终目标。具体子目标包括:

●●●●能够量化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

能够识别道路交通事故易发点;

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道路安全改善建议;能够支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8.2 2.8.3

研究范围深圳市。

研究内容

(一)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分析及调研

基于既有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事故分类研究;

(2)事故成因统计分析(人、车辆、道路设计在事故原因中的比例关系);

(3)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性调研与分析;

(4)路段交通行为特性调研与分析。

(二)事故点多(段)发识别与道路安全隐患原因研究

(5)事故多发点(段)识别:依据近年交通事故情况与现状道路交通条件,筛选识别出一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

(6)道路安全隐患主要成因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等级)道路,研究剖析相应的道路安全隐患的主要成因;

(7)道路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结合实际条件,研究道路安全感与道路安全保证的评估分析方法,研究道路安全感与道路安全保

证错位及其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

(三)改善道路安全的对策及措施研究

(8)改善道路安全的对策及措施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等级)道路及安全隐患主要成因,提出综合的改善道路安

全的对策及措施。

(四)事故多发点(段)交通安全改善试点方案设计

选取3~4个事故多发点(段),编制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方案。

(9)交通管理运行调查与道路设计调研;

(10)事故成因研究:以交通事故记录为基本材料,综合应用汽车行驶理论、交通心理学、安全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等相关

理论与技术,分析与揭示交通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11)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及方案:综合道路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控制措施与现代科技等,编制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整治方案。

(五)道路交通事故综合数据库系统研究

从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上述研究,建立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综合数据库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2)数据库功能设计:调研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先进经验,结合交通安全管理实际需要,研究数据库功能;初步考虑具有历史事故

数据查询、路段交通安全措施综合查询、交叉口交通安全措施

综合查询等功能;

(13)数据库结构设计;

(14)软件开发;

2.8.4

(15)初期数据录入。

数据库将随着数据的收集与录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基础资料采集分析、理论 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三个阶段,在以上三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深圳 市道路交通安全指数及分级标准、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易发点识别技术及在实 证研究基础上的典型事故易发点交通安全改善措施集,以及从实用角度出发建 立的交通事故综合数据库。

图 2-3

道路安全改善研究技术线路图 基础资料采集分析

交通事故数据

道路设计资料

交叉口交通特性数据

采集

路段交通特性数据采

典型事故易发点段事

故数据分析 理论研究 交叉口交通安全指数 及分级标准 路段交通安全指数及 分级标准 事故易发点识别方法 实证分析研究 典型事故易发点交通安 全措施分析 数据库综合查询技术

深圳道路交通安全指

数及分级标准 深圳道路交通事故易发

点识别技术

典型事故易发点交通安全改善措施

交通事故综合数据库系统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申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设计

一、引言 1.1背景介绍 1.1.1公司简介 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通快递”)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5000万,是申通快递网络的总部,拥有注册商标“STO申通快递”。申通快递负责对申通快递网络加盟商的授权许可、经营指导、品牌管理等。目前,申通快递担任中国快递协会、上海快递行业协会和浙江快递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旗下的加盟商在各个省份也分别担任着副会长或理事单位。 申通快递品牌创建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经营快递业务的品牌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申通快递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完善、流畅的自营速递网络,基本覆盖到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发达地区县级以上城市,尤其是在江浙沪地区,基本实现了派送无盲区。申通快递在全国各省市有六百多个一级加盟商(包括西藏拉萨等偏远地区)和两千多个二级加盟商、四千多个门店,50多个分拨中心,全国网络共有从业人员四万多名,上万辆干线和支线网络车,日均业务量近百万票,年营业额超过四十亿元,成为国内快递网络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营快递体 系。 申通快递主要提供跨区域快递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十,使公司成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随着国内快递需求的多样化,公司紧贴市场,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继续提供传统快递服务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新兴业务,包括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第三方物流和仓储服务、代收货款业务、贵重物品通道服务等,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 1.1.2企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快递公司利润率持续下滑。近年来,油价、人工费用的大幅提升,导致快递公司的利润率不仅没有随着企业营业额的上升,反而有所下降,急需寻找新 的利润源。 2、快递公司在管理信息化上的缺失,直接导致其难以提供专业化的快递服 务,在与其他快递公司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3、快递门店信息化水平低,许多门店依旧采取人工记录的方式来记录业务

[实用参考]道路交通组织方案.doc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供水工程(儒洞河调水部分) 道路交通组织方案 (合同编号:MMSL-JL-2015009-01)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供水工程项目部 二○一八年一月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供水工程道路交通组织方案 1.概述 1.1工程概况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浮,南临辽阔的中国南海,距广州320km,距湛江90km。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供水工程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本工程是以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为主的供水工程,供水对象为茂名市东南部滨海新区。调水部分为儒洞河取水泵站、调压塔、铺设管道37.36km,儒洞河引水线路10.25km、二级泵站后管线27.11km。 1.2工程位置及对外交通 工程位于茂名市电白县境内,儒洞河取水泵站~二级加压泵站管线段长约12.66km,其中8.3km管线沿着G325国道旁埋设。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供水工程(儒洞河调水部分)施工进度紧,施工不可中断,沿325国道旁埋设钢管,国道双向四车道,施工流量大,为确保道路的施工安全、维持道路交通的基本通行,防止因施工而引发交通事故,并保证在不影响道路工程进程的前提下,能实现既定的工期目标。 为了确保在G325国道施工期间做好交通管控工作,在施工期间不发生交通安全以及安全施工事故,我项目部制定了本方案。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4)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5)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条件;

城市道路行人过街设置方法

城市道路行人过街设计方法 张正军1,丁亚民2 (1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10;2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深圳) 摘要:“以人为本”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行人过街需求分析,提出城市道路行人过街设计方法及其适用条件,重点阐述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与相位结合的设计方法,以期通过完善行人过街设计对规范行人过街行为、提高行人交通安全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行人过街;城市道路;二次过街;相位设计 一.概述 行人是交通流中数量最大、最无规则的交通流。据统计,在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步行交通约占30%~50%,但由于行人交通不便于管理,行人违章对交通秩序造成了极大干扰。 分析行人违章的原因,其一是教育宣传力度不够,行人交通意识淡薄;其二是交通设计不完善,尤其是行人过街设计。近年我国在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往往注重效率,交通设计不够细致,设施设计不够人性化,为行人乱穿马路留下了诸多隐患,如行人过街位置设置不合理、行人过街距离太长、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交通组织冲突严重等等。 行人过街设计应以行人过街需求为出发点,全面而细致地对行人过街位置、方式、间距等加以分析,完善行人过街设施设计,营造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和谐发展的交通环境。二.城市道路行人过街需求分析(1) 在交通工程领域,交通行为者的需求包括心理上的需求,以及对交通条件的需求。同样,行人过街需求可以分为心理、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以及环境和其他需求。 2.1 心理上的需求 行人在穿越马路时,主观心理上考虑过街的安全性、快捷性、方便性、舒适性和可靠性等。 “安全第一”,安全过街是行人过街心理最显著的需求,约占80%。行人总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和距离到达街道对面,当等待时间和距离超过其忍耐限度,过街快捷性得不到保证时,多数行人会选择违章过街。从促进人与车、横向交通与纵向交通和谐安全,行人过街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引导行人以更加舒适、可靠的方式过街有重大的意义。 2.2 时间和空间需求 时间需求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人过街所需时间,二是道路交通条件所能提供的时间。无信号交叉口及路段,当车头时距(道路交通条件)达到行人过街时长要求时,行人可利用车辆的安全可穿越空档过街;信号交叉口及路段,当行人绿灯相位时长大于行人过街需要时间时,可为行人提供安全过街条件。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方案.doc

SF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方案1 SF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十四信息领先实物流—永不停息的奔跑 一﹑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Sf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在快递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作为一家快递企业,速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时高质量的快递服务在企业经营中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方法,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成为sf的必然选择。时间成本概念使得企业不得不正视货物在企业内部中转所花费的时间。这部分时间成本推迟了企业资金的回收时间,延迟了资金的周转周期,从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率的下降。而企业信息化则可以压缩企业与市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货物的周转效率,以及企业效益。(1)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智能。它能帮助企业最大程度上的共享信息与思想。同时,它也能把正确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需要的人,以便其及时对信息作出反应。可以这样认为:企业智能来自于员工和部门之间知识、技能和思想的交流。依托于完善、通畅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可以有效的促进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技术开发团队作为企业的技术支持部门,成为企业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一环,如何更好的让它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腾飞?这就需要它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职责,了解自己的优劣势。针对信息部门的问题,转型迫在眉睫。在转型时,它应该从系统的开发者转型为企业内

部信息的收集者、企业外 部信息的提供者。优化整合内外部的优势资源,开发出更适合、功能更强大的信息系统。从以往的自主研发为主转为以外包或联合研发为主。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3)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将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市场是变动不定的,但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通过对影响市场的因素的分析,可以推测市场的变动趋势。因此,收集和分析影响市场变动的各方面因素的信息,增强对市场的预见性是经营成功的“诀窍”。在收集信息应遵循广泛性、准确性、针对性、及时性等原则。通过对信息的筛选、甄别企业可以提高对市场的预见性。同时根据对市场的预测,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员工作为企业管理等级链的末梢,不应该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决策的执行终端。针对企业中出现的信息化问题:企业拥有信息化技术相对完善的企业中间技术层(即企业信息开发团队),但企业的决策部门以及作企业末梢的一线员工的信息化建设却依旧薄弱。所以,企业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提高日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应该更多的发挥信息收集、筛选及转发作用。使之成为企业信息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关于企业员工职责的转变 (1)快递业务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个是快件运转的速度,另外一个特点是对快件进行全程跟踪为客户提供服务。及速度与

道路施工作业及交通组织方案

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保利中心A4 地块道路开口施工 交通组织方案 二〇一八年八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道路现状及交通状况 (3) 四、施工方案 (5) 五、施工工期和施工计划 (7) 六、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 (8) 七、安全管理制度........................ . (9) 八、交通安全引导员设置 (10) 九、现状交通安全设施处置意见 (10) 十、施工区域道路安全设施设......... .... . . . . . . . . . (11)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 (12) 十二、交通管理应急预案.................... .. (13)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保利中心A4地块道路开口施工工程,根据规划图纸设计,需在已完地块西侧临近纬十一路一侧增设平面交叉道路口,作为园区车辆及消防车辆进出使用。路口开口宽度为8米,施工完毕后路口与连接处采用沥青混凝土硬化。 二、编制依据 1、按照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要求; 2、工程规划设计图纸; 3、施工标准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 4、工程总体施工计划及现场实际踏勘情况; 5、审批的方案要求; 6、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 900-2010) 7、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施工和道路挖掘作业的通知》 三、道路现状和交通状况 1、道路现状调查 临近的纬十一路段为机非混行路段,为沥青面层,车道较窄。两侧为人行道,人行道宽为5m,面层为透水花砖,无绿化带。路段北侧为铁路桥涵洞,此路段机动车数量较少,主要为非机动车和人行通道。(现场见下图)

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DB12∕T 947-202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2) 5 一般道路指路标志 (5) 6 快速路指路标志 (8) 7 重要地点及旅游区标志 (12) 8 慢行交通指引标志 (14) 9 特色标志 (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交通指引标志制作图示例 (16) 附录B(资料性附录)交通指引标志位置示例 (3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交通指引标志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4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公安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淼、秦健、申婵、王海燕、郑利、孙峣、寇飞、李豹、于士元、张健、田晓楠、丁磊、邓博、屈士超、王志昊、刘明林、刘岩、宋洋、王蔚。

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的设置原则、版面格式、设置位置、支撑方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市域范围内各级城市道路的主要指引标志及特色标志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 8416 视觉信号表面色 GB 17733 地名标志 GB/T 18833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T 30240.2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2部分:交通 GB/T 31446 LED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 GB 51038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GA/T 1548 城市道路主动发光交通标志设置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指引标志 guide sign 表示道路信息、重要地点及旅游区的交通指引,为驾驶者提供去往目的地所经过的道路、沿途相关城镇、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区、地点、距离和行车方向等信息。 注:本标准中主要指引标志,包括一般道路指路标志、快速路指路标志、重要地点及旅游区标志、慢行交通指引标志等。 3.2 一般道路 road 除快速路外的城市道路,包括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3.3 重要地点 important locations 天津市市域范围内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3.4 旅游区 tourist area 国家旅游局及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批准设立的3A级及以上的旅游区。

道路施工作业及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标准文档 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保利中心A4 地块道路开口施工 交通组织方案 二〇一八年八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道路现状及交通状况 (3) 四、施工方案 (5) 五、施工工期和施工计划 (7) 六、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 (8) 七、安全管理制度........................ . (9) 八、交通安全引导员设置 (10) 九、现状交通安全设施处置意见 (10) 十、施工区域道路安全设施设......... .... . . . . . . . . . (11)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 (12) 十二、交通管理应急预案.................... .. (13)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保利中心A4地块道路开口施工工程,根据规划图纸设计,需在已完地块西侧临近纬十一路一侧增设平面交叉道路口,作为园区车辆及消防车辆进出使用。路口开口宽度为8米,施工完毕后路口与连接处采用沥青混凝土硬化。 二、编制依据 1、按照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要求; 2、工程规划设计图纸; 3、施工标准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 4、工程总体施工计划及现场实际踏勘情况; 5、审批的方案要求; 6、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 900-2010) 7、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施工和道路挖掘作业的通知》 三、道路现状和交通状况 1、道路现状调查 临近的纬十一路段为机非混行路段,为沥青面层,车道较窄。两侧为人行道,人行道宽为5m,面层为透水花砖,无绿化带。路段北侧为铁路桥涵洞,此路段机动车数量较少,主要为非机动车和人行通道。(现场见下图)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

基本符号 一、交通 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K:DHV与ADT之比值 D:交通量方向分配 N基本: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过能力 N可能:一条机动车道考虑各种修正系数后通过能力 N设计:多车道考虑影响和道路分类后,设计建议通过能力取值 r1: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r2: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修正系数 r3:通行能力平曲线修正系数 r4:通行能力道路纵坡修正系数 r5:通行能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l1:交叉口间距 λ1: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 v/c: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值 二、建筑限界 W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行道宽度(m)Wmc: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bm: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Wg——绿化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l——侧向净宽(m) Wsc——机动车行安全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e=w1 j——隧道内检修道宽度(m)最小值0.75m r——隧道内人行道宽度(m)最小值1.0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b:非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p:行人最小净高(m) Wr:道路红线宽度(m) Ws:路肩宽度(m)

Wsh:硬路肩宽度(m) Wsp:保护性路肩宽度 i(%):路拱设计坡度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V:设计车速 i:道路中心线纵坡度(%) r:道路中心线转角(O) S: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或道路侧向视距 R:机动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超高施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ε——超高渐变率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μ——横向力系数 △W:车道曲线加宽值 Wc:平曲线段车道宽 Wn:直线段车道宽 N:车道数 Uc:弯道上车体几何宽 Cc:弯道车侧净距 ic:弯道富裕量 iH:合成纵坡 ih:横向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z:纵向坡度 四、平、立交设计 S1、S2、S3:导游岛端部偏移距 Q1、Q2:导流岛内移距 R0、R1、R2:导流岛端部半径 Wa、Wb、Wc:导流岛宽度 La、Lb、Lc:导流岛长度 Vd:转向弯道设计车速 Lw:交织长度 re:进口道缘石半径 reg:出口道缘石半径 A:回旋线参数 Ls:回旋线长度 NC:分流前或合流后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合流前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实验六PID控制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实验六 PID 控制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一.实验目的: 综合运用MATLAB 中SIMULINK 仿真工具进行复杂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与优化设计,综合检查学生的文献查阅、系统建模、程序设计与仿真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及预习内容: 1.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所谓优化设计就是在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寻找具有最优目标(或结果)的设计方法。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控制系统参数的最优化问题,即在系统构成确定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参数,以使系统的某些性能达到最佳;另一方面是系统控制器结构的最优化问题,即在系统控制对象确定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控制规律,以使系统的某种性能达到最佳。 在工程上称为“寻优问题”。优化设计原理是“单纯形法”。MATLAB 中语句格式为:min ('')X f s =函数名,初值。 2.微分方程仿真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方程求解 三.实验内容: 1.PID 控制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某过程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试设计PID 调节器参数,使该系统动态性能达到最佳。(习题5-6) 1020.1156s s e s s -+++R e PID Y 2.微分方程仿真应用: 已知某一地区在有病菌传染下的描述三种类型人数变化的动态模型为 11212122232 3(0)620(0)10(0)7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ααββ?=-=?=-=??==?

式中,X 1表示可能传染的人数;X 2表示已经得病的人数;X 3表示已经治愈的人数;0.0010.072αβ==;。试用仿真方法求未来20年内三种人人数的动态变化情况。 四.实验程序: 建立optm.m 文件: function ss=optm (x) global kp; global ki; global kd; global i; kp=x (1); ki=x (2); kd=x (3); i=i+1 [tt,xx,yy]=sim('optzwz',50,[]); yylong=length(yy); ss=yy(yylong); 建立tryopt.m 文件: global kp; global ki; global kd; global i; i=1; result=fminsearch('optm',[2 1 1]) 建立optzwz.mdl: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总说明 一、104国道XX区XX段改建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是借助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以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时间与空间资源最佳利用为目标,系统全面地对项目范围内道路网条件与交通流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道路功能,通过各种交通管理措施以及采取适当的工程手段来组织、协调、疏导和平衡路网上的交通流量,以期达到充分发挥区域范围内道路网的综合效能,使104国道XX段改建施工期间,道路交通运行有序化和高效化,以及达到交通安全、畅通的目的。 1.1 104国道XX段改建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基本原则 104国道XX段改建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基本原则如下: 1.充分利用XX区现状道路网络,从时间上、空间上分流104国道XX区柯桥改建路段交通流,使交通流分布均衡; 2.104国道XX区XX段改建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应以交通诱导为主,道路交通管制为辅; 3.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提高104国道柯桥城区段周边道路网和相关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2 104国道XX段改建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为了保证104国道XX段改建施工期间的104国道道路交通畅通,最大程度减少104国道XX段改建施工对104国道道路交通影

响,104国道XX段改建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道路交通组织: 1.利用XX区主要外围道路和104国道XX区段周边道路,分流经由104国道通行的过境交通流量,减轻104国道XX区段改造施工期间道路交通压力; 2.在104国道XX区段改建施工期间,104国道自柯西万绣路路口至绍兴市越城区高桥立交桥路口,禁止重、中型货车通行; 3.根据104国道XX区段改建施工状况,合理进行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设计。并利用现有道路条件和部分临时新建道路,在完善道路安全设施的基础上,进行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1)利用XX区主要外围道路和104国道XX区段周边道路,分流经由104国道通行的过境交通流量。 a.在104国道和XX公路交叉(XX)增设道路交通指示标志。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某小区道路交通设计方案

某小区道路交通设计方案 概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优美性和舒适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居住区的交通组织须综合考虑小区内部交通体系与区域环境,其与居住区的各种用地特征、交通方式、交通系统结构功能划分以及居住区的交通生成、吸引、需求预测等密切相关。 居住区内部交通组织设计中将综合考虑下述方面:居住区与外围道路出入口的组织设计、居住区内部整体交通运行设计以及居住区内部静态交通组织。通过交通组织,将使区内交通顺畅、便捷、安全,并作到进出小区交通的最优衔接。 1.设计背景 本次方案设计为“天津市某小区内部交通设计方案”,本小区居住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32.87万平方米,其最终规划入住人口为3.82万人。由于该小区的住宅条件定位较高,私家车的拥有量将达到相当的水平,因此建成后进出小区的交通需求将是相当可观的。 小区区内道路网由小区主路、小区次路、小区支路等三个等级道路构成。2.设计概述 2.1 道路现状 小区北边有某铁路和内环高架的限制,南面有河道阻隔,西面由某路桥与外界相通,东面有铁路和路桥。根据规划,小区被区内各条规划路划分为八个子区,如图

2.2安全问题 在小区主路实施机动车限速管理 居住区道路布置原则应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小区主路车行道宽度为8米,在平峰时段车辆较少,速度易于提高。建议利用路面凸型铺装进行限速控制。 在主路上,每隔一段距离(50米至100米)设置路面凸型铺装。铺装可由彩色石砖构成,以区分黑色沥青路面。铺装形状为台形,幅度为整个车行道,抬起高度可与人行道同高。顶部平坦,长约6米,前后两侧为沥青路面与铺装的渐变段,各约2.4米,详见下图:

道路交叉口设计

Ch6道路交叉口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6-1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要求 §6-2交叉口的形式和选择 §6-3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6-4交叉口的视距 §6-5交叉口的转角缘石半径 §6-6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6-7交叉口的环形设计 §6-8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交叉口的交通特征、设计要求、交通组织设计,掌握几种常用交叉口的类型及设计、计算方法。 重点:普通交叉口、拓宽式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难点:交叉口的立面计算。

直行§6-1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要求 了解交叉口交通的基本特性,掌握减少冲突点的途径。 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车辆和行人汇集、转换方向、相继通过。降低车速、阻滞交通、易发生交通事故,耽误行程时间。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最常见的一种节点形式,它们对道路网的交通状况影响很大,因此,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 1交叉口的特征 1.1交通特征 1)交通流在交叉口要产生危险点 分流点—来自同一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互相交叉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 当相交道路均为双车道时,各类危险点数目如表: 三条四条五条n条 分流点3815n(n-2) 合流点3815n(n-2) 冲突左转点3 31245 1650 045 n2(n-1)(n-2)/6 冲突点是交叉口的最危险点,而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 2)交叉口交通复杂行车状态复杂。车辆进入交叉口要减速、制动,出交叉口时又要起步、加速,均为变速行驶,使行车的惯性阻力增加。 交通干扰复杂。交叉口一般处于人口集中的繁华地区,行人、非机动车在交叉口转换方向,使交通干扰更为复杂。 1.2构造特征 共有的公共平面,在几何上应满足各条道路的平、纵面线形和排水的要求。 2改善交叉口交通的基本途径 2.1使交通流线在时间上分离 如装置自动交通信号灯、由交警指挥、限制通行时间等。 2.2使交通流线在平面上分离 1)设置专用车道; 2)合理组织、变左转为右转;如设环岛、街坊绕行等 3)组织渠化交通;如使用划线、绿带、交通岛和各种标志等 2.3使交通流线在空间上分离 设置立体交叉。 3交叉口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oc 104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oc 10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1 总则 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道路施工作业和交通组织方案

. . . . 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保利中心A4 地块道路开口施工 交通组织方案 二〇一八年八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编制依据 (3) 3、道路现状及交通状况 (3) 4、施工方案 (5) 5、安全封闭措施 (8) 6、文明施工措施 (9) 7、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10) 8、交通管理应急预案 (1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保利中心A4地块道路开口施工工程,根据规划图纸设计,需在已完地块西侧临近纬十一路一侧增设平面交叉道路口,作为园区车辆及消防车辆进出使用。路口开口宽度为8米,施工完毕后路口与连接处采用沥青混凝土硬化。 二、编制依据 1、按照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要求; 2、工程规划设计图纸; 3、施工标准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 4、工程总体施工计划及现场实际踏勘情况; 5、审批的方案要求; 6、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 900-2010) 7、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施工和道路挖掘作业的通知》 三、道路现状和交通状况 1、道路现状调查 临近的纬十一路段为机非混行路段,为沥青面层,车道较窄。两侧为人行道,人行道宽为5m,面层为透水花砖,无绿化带。路段北侧为铁路桥涵洞,此路段机动车数量较少,主要为非机动车和人行通

道。(现场见下图) 道路交叉口现状图(一) 道路交叉口现状图(二) 2、施工影响范围 经过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在施工期间仅对纬十一路

东侧人行道造成一定影响,对机动车无影响。具体影响范围如下图红色方框所示区域: 3、道路交通调查 路段北侧为铁路桥涵洞,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数量较少,主要为非机动车及少量行人,早晚高峰(7:00-8:30、17:00-18:30)非机动车及行人相对多点,非高峰时断仅少量的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过。 四、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 1)按道路设计图放出道路边线及开挖边线; 2)将人行道,开挖至路基标高并用12t以上压路机压实,土方及建渣全部外运; 3)填筑、压实碎石之前,需要对横穿道路的管线进行保护。 4)水泥砼路面养护采用在面板上洒水养护,并使用草袋或土工

2、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工作方案

附件2: 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标准化工作方案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规范标准,以排查整改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和管理问题为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的着力点和着手点。重点解决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交通标志标线缺失、不清晰,设置不合理、不规范、不协调、不连续等问题。 一、总体要求 (一)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应立足促进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原则,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和《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的要求。 (二)交通标志标线应根据道路条件、交通流条件、交通环境、道路使用者的需求及交通管理的需要进行设置,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交通标志不应遮挡信号灯或其他交通标志,且不应被遮挡。 (三)交通标志标线传递的信息应简明、无歧义。重要的禁止性信息和路径指引信息应有规律的连续、重复设置。预告性、警示性标志标线应按标准要求提前设置。 (四)交通标志标线是交通规则的物化体现,应能准确

反映交通管理措施和意图,同时应与交通信号灯等交通管理设施表达的信息协调。 (五)交通标志标线应与新建、改建道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及时办理移交。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应由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承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参与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计方案审查、工程验收。 (六)定期开展交通标志标线的排查工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发现交通标志损坏、灭失、缺少的应及时修复、补充和新增,交通标线磨损、缺少的应及时施划,或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道路交通条件发生改变时,应及时调整、优化交通标志标线设置。要有专业的交通标志标线管理队伍,交通设施的维护资金应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明确交通标志标线管理职责和岗位,不断提升专业能力。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交通标志标线的优化设计、管理和维护等服务。 二、排查整改任务 (一)摸清辖区内禁令、指示等重要标志标线以及主干道指路标志底数,建立完整的基础台账。 (二)逐步整改交通标志标线存在的问题,2016年12月底前,交通标志标线样式、设置、应用问题整改率不低于40%。未完成的整改工作纳入2017年的整改计划,并提前安排预算。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