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会议的方法

高效会议的方法
高效会议的方法

高效会议的方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效会议管理

【微软】

所谓开会就是由懂行的人来决定,最后由老板来拍板。在会议上要听到员工、一般管理层的意见,如果没有反对意见,老板就当场拍板。

一、固化会议流程

1、会议主持人(协调人)为提出议案的人,而非其他人员担当协调人。

2、会议协调人应根据会议议题确定参会者,通知人员参会,主持会议。

3、会议内容:阐述会议背景、具体要做什么事情(会议目标),当场征询意见,要求参会者就讨论的议题发表观点,最后达成决议。

会议主持人最后一页PPT都会讲下面应该怎么做,会告诉大家一个结论,接下来的工作应该怎么做。

4、所有的会议时间都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二、参会者要求

1、企业领导需要鼓励参会者发言,不发言就不要参加会议。

2、要开好会,就不能只带着耳朵去,要带着资料去。

会议上要看到数据,每个部门都要来讲自己的数据、意见是怎么样。

三、会议决策者要求

会议决策者在会议中扮演重要角色,决策者必须要有权威,没有决策的会议不要开;如果没有做决定就不叫开会,只是大家在会议室里面聊聊天,做做信息沟通。

1、如果参会者对提议均认同,就直接决定。

2、如参会者对某些环节存在争议,在不违反原则前提下,由决策者直接拍板决定。

3、如果决策者觉得信息不全面,那么下次会议再决策,但必须明确时间节点,会议形成执行时间表,明确某个时段大家要做什么,工作结果如何汇总,什么时间再来开会。

4、在开会过程中涉及到原会议议程上没有的话题,如果会议决策者觉得很重要,就可以加起来;如果不是很重要,那也可以放一放,减少会议的时间。

5、对于比较有争议的事情,为了会议的有效性,决策人应该根据争议的焦点来迅速做出判断,做出一个决定来。决定错了也没关系,有决定比没决定好。

如果主持人没有办法来做这个决定,那他就应该立刻告诉大家,先不要来争议,我们下次再来重新讨论这个话题,不能使会议无休止地争议下去。

【谷歌】Marissa Mayer (谷歌搜索产品的副总裁)成功高效会议的秘诀

一、明确的会议议程

包括:参会者希望讨论的问题的大纲、他们将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议程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议程迫使参会者仔细思考自己希望在会议上所达到什么目标以及如何最好地去达成这样的目的。

二、指定专门的note-taker

Google的会议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的投影:一面墙上投影现在的presentation,旁边会再有一个投影仪展示当前会议的记要(注: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不仅要找一个专门的会议记录员,还要专门的投影实时地展示当前会议的记要,以确保参会人员能在会议上达成真正的一致),可能旁边还会有一个投影显示着一个4英尺高的在走的计时器!!

Google高管们相信,通过制作一份官方的记要,可以最大程度地马上消除不准确性和不一致性。

那些没能参加会议的人会收到一份会议的记要。当有人试着回想会议的决定、团队前进的方向、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工作,他们可以有这样的标准官方记要参考。

三、钻小会(Carve out micro-meeting)

高效领导者预留大量的小块时间段去参加那些有特定议题或者关于特定项目的小会。

比如,在Mayer(Marissa Mayer 谷歌搜索产品的副总裁)与创始人兼CEO – Eric Schmidt的每周2小时的会议中,她会抽出5-10分钟间隔(或者更长,这根据主题而定),去参加那些特定领域的会议,如关于站点表现的周例会、新产品发布等等。

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这种方式给了Mayer足够在会议前调整议程的灵活性。这也慢慢让会议变得更有重点。

Mayer对她的团队成员也是采取同样的策略,更多是5-10分钟的短交流(她的行程

安排所允许的最短时间段),而不是30分钟的促膝长谈。通过这样地在一个大块时间段钻出时间参加小会,她可以收获更多。

如果她的一个员工想跟她讨论一个问题,这位员工可以在Mayer的某一个大的时间块上跟她预约一个10分钟的micro-meeting,而不是等她下一个空闲的30分钟,——这30分钟可能2个星期都等不到。

四、掌控办公时间Hold office hours.

Mayer的这条秘诀来自她在Stanford做computer science教师的经验,她也是在Stanford遇到了Google的两位创始人。Mayer的office hour每天下午4点开始,每次一个半小时。

员工将他们的名字写在她office外面的一块白板上,然后她按照先进先出的方式对队列进行处理。有时候是PM需要她在一次市场活动上的认同,有时候是一些员工想向她推销自己的一个想法或者设计。

在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office hour的时间中,Mayer可以开多达15个会议,平

均每个人7分钟的时间…….

五、要数据,不要政治(Discourage politics, use data)

选择是基于价值以及事实,而不是个人关系(Designs are chosen based on merit and evidence, not personal relationships)。

Mayer曾经谈到的“9个关于创新的意见”(”Nine Notions of Innovation”)中的一条就是“要数据,不要政治”(see , 6/19/06, “9 Notions of Innovation”).

一个公司里,如果老板会根据他对人的喜好而不是他对产品和设计的客观想法来做决定,如果参加会议的人都会觉得老板会给他所喜欢的人所作的设计开绿灯时,那这条意见就非常有必要了。

Mayer相信这样的价值倾向会让员工士气低落,所以她把审批流程(approval process)变成了科学。Google会根据一些明确的度量指标来选择好的设计。

Mayer不希望在设计会议上听到类似“I like”这样的句子,譬如“I like the way the screen looks”。而她会鼓励类似“he experimentation on the site shows that his design performed 10% better”这样的言论。

六、忠于时间 Stick to the clock.

为了给会议增加点压力以保持参会人员的注意力,Google的集会一般都会非常特色地在墙上都投影一个巨大的计时器,给特定的会议或者议题做倒计时。

这真的就是一个网上可以下载的timer,跑在PC上,然后投影到4英尺大小。

想想当从会议室外面来看里面的情况,那一定非常疯狂:墙上同时投影着若干的影像:presentation, transcription(参第2条), 然后还有一个mega-timer!不过,在Google,it makes sense,在创造性的混乱中引入结构!!通过这个Timer给会议带来的轻微的压力感使会议保持on schedule。

Mayer同时对这个timer也有一个忠告:对timer保持健康的幽默感。(同时,我对Mayer的采访的timer也快到到时间了,但是Mayer让timer变成了一个有趣、友善的提醒物,而不是对我们谈话的粗鲁打断。)

请记住,这些会议技巧在Google里用的很好。虽然可能并不适用你们公司,但这六个秘诀应该可以给你一点如何让会议不浪费时间、更加有效的良好的启示。

【开好会议】

1、不要忘记会议的主要目标

通常会议无非三个目的:管理、沟通、决策,而无论哪个目的最主要都是以行动为焦点。例如讨论议要采取什么行动,上次行动的结果如何,或是在不同的行动的方案中选择一个;避免没有讨论行动的会议。

2、会议的黄金法则:

公开称赞、私下批评。公开批评别人的意见,对士气会有很大伤害。

3、会议室位置选择

1)正处于老板的对角线位置

选择结果:选择这个位置的人,一般是属于谨慎中庸型的,落脚在老板的对角线,便于观察“形势”。他们一方面善于处理与上司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自身又有理想有抱负,希望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这个位置能清楚地听到上司的发言,便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还可以引起老板的注意,或许还有利于今后的晋升……

2)第一排中间座位,正对着老板的位置

选择结果:选择第一排中间座位的往往是团队中的润滑剂。这个座位可以很好地实现与其他同事的互动,发言的时候也可以看清每个人的表情,这才是真正综观全局的位置。

3)老总左手边的第二个座位

选择结果:这个座位比较受女性上司的青睐,这里既能向大家展示她的能力,又不会显得很专制,一般认为她想取得同事们的信任,并让大家把她当成自己人,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而这个座位,还能更好地集中精神、纵览全体。

4)第一排斜对着老总的座位

选择结果:美国有研究发现,坐在此处的往往是业务知识最丰富的人,他们努力工作,但一点也不骄傲自大,他们不愿引人注目,却关心实事,是不容小觑的实干家。

5)老总或副总旁的空位

选择结果:老板身旁的座位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雷区”,即便是业绩出众、深受老板喜爱的人也很少光顾。有人说,老板身旁的座位通常是为嫡系红人准备的,时刻准备支持老板的观点。

在发言的时候,最需要让老板在有限的时间专心倾听你的发言。有研究表明,每个人注意力最集中的就是开始部分的发言,因此在会议上你要获得首先发言权。除了个人积极主动,更多公司会议上的发言可能是按照从老板旁的座位的顺序,此时,老板身旁的座位就为你赢得了绝好的机会。

刚进入公司时,别在会议上紧挨着主管或是老板旁坐下。应适当观察公司会议上的座位习惯,避免冒失的情况发生。

4、发言时机选择

如何选择合适的发言时机,需要判断力——你必须搞清楚自己在团队里究竟占了多大的权重,自己的意见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你才能通过对发言时机的把握,承担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责任,并且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发言的时机选择,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位置。

在决议形成之前,核心成员或者意见领袖通常习惯于率先表态,而他们的意见往往会决定整个会议的走势。

接下来说话的是资深员工,他们会针对先前发言者提出的意见做进一步阐释,或是赞同,或是委婉地提出不同看法。

然后才轮到新人,这时留给他们的讨论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多数人只能“跟票”表态,很难再提出什么新的见解。

到了会议的最后阶段,团队大佬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发言,并结合他自己的态度形成最终的决议。

5、表达方式

1)在需要自己说话的时候,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必过分谦卑,更不能过于自信。

2)可以一边进行自己的阐述,一边注视着会场里的听众,尤其是那些直接关系到你此项工作成败的“主要听众”,把自己和他们的关注点联系在一起,这样没准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发言效果。

3)针对异议的表达方法

当同事针对你的观点发表不同意见时,把握一个原则:针对事,而非针对人。

在同事发言中寻找你和他可以达成共识的部分。随后再以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达到了讨论的目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不至于伤及同事。

试着在开场白里,向那位和你意见相左的同事说“我认为××提到的这种方式很独特”,“在这次活动中的积极态度非常值得我学习”,或者“感谢××对我工作的关注”。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答案628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答案6.28 单选题 正确 1.哪种情况需要开会: 1. A 已经按惯例每周聚会 2. B 你是唯一做决策并知道该如何做的人 3. C 还有比开会更好的办法 4. D 必须把信息传达给许多人 正确 2.全体工作人员同意支持新的程序变动,团队制定了一套工作方针,属于哪种决策? 1. A 少数服从多数决策 2. B 权威决策 3. C 共识决策 4. D 无异议决策 正确 3.对1H 5W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 讨论的话题属于5W中的一项内容 2. B 参加者属于5W中的一项内容

3. C 1H 5W是指会议准备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5个方面 4. D H代表规章制度 正确 4.会议开场白一般控制在几分钟之内? 1. A 1-2分钟 2. B 2-3分钟 3. C 3-5分钟 4. D 6-7分钟 正确 5.在沟通漏斗中,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的东西,别人具体行动时,变为了: 1. A 80% 2. B 60% 3. C 40% 4. D 20% 正确 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有效沟通的原则? 1. A 有明确的沟通目标 2. B 有明确的时间约束 3. C 重视一部分细节

4. D 努力达成目标 正确 7.对于处理突发事件的会议,开会频率应为: 1. A 至少每月一次 2. B 至少每两月一次 3. C 随时 4. D 按需要 正确 8.一对一会议的建议频率是: 1. A 至少每月一次 2. B 至少每两月一次 3. C 随时 4. D 按需要 错误 9.全体会议的建议频率是: 1. A 至少每月一次 2. B 至少每半年一次 3. C 随时 4. D 按需要

如何组织高效会议

如何组织高效会议 更新日期2011-6-24 16:37:59共有303人浏览 作为企业管理者,每周可能约有35%以上的工作时间在开会。可以说,怎样开一个高效会议,是老板们的必修课。 高效会议怎么开 开会,开会,开会!说起开会人人都烦。据统计,全世界每天至少有6000万个事务性会议,而我国以每日1000万个会议名列榜首。作为企业管理者,每周可能约有34%以上的工作时间在开会。可以说,怎样开一个高效会议,是老板们的必修课。 会议成本亦惊人 一些人会说,开会不就是几张嘴几支笔再带几对耳朵?其实,会议成本通常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会议工时成本,会议直接成本和效益损失成本。那么我们来算算会议的成本究竟是多少。 假设一家企业要组织一个10个人参加的项目会议,时长2小时,假设人均工时成本为30元/小时,薪资附回值系数为1.5,公司超额利润稍顷数为薪资附加值系数+1。 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议成本计算公式,会议工时成本=参会人员平均小进工资×薪资附加值系数×会议小时数×(参会人数+2位会前准备员工)×公司超额利润系数来计算,会议工时成本=30×1.5×2×(10+2)×(1+1.5)=2700元。 如果需外租会议室以及投影仪,会议室使用成本为120元/小时,投影仪使用成本为100元/小时,又会产生(150+100)×2=500元用费。 这些还不包括无形的效益损失成本,比如由于开会,会者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影响工作效率,不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乃至造成严重事故等。 10大因素致使会议效率不高 调查发现,至少有50%以上的会议是没有效能的。综合各种因素,会议效率不高通常由以下10大原因造成: 1.会议时间安排不当,每个人或精神困乏或饥肠辘辘,或因会议频繁,员工不胜其烦。 2.会议地点设置不当,或环境不好,致使会议时常被干扰。 3.开会对象的选择有误,通知到来的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参与者,而一些"必须到会"者却因为有事务在身不能到场。 4.主持人缺乏影响力,不知如何表意,又不知如何引导,被与会者牵着鼻子跑,跑离了会议主题。 5.没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致使会议匆促而无成效。 6.一把手不重视会议,不抓实效,使与会者敷衍了事,致使会议大多流于形式。 7.目的和结果在会议进行中忽然发现皆不明确,致使会议毫无意义。 8.会议缺少责任绩效制约,没有良好的会议制度。 9.领导者缺少会议成本观念,没有考虑会议时间的无形损失。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当今会议分析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当今会议面面观 【本讲重点】 会议的意义 会议的目的 会议的种类 会议的频率 会议成本的计算 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但由于开会技巧不佳或过于频繁,不但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愈趋复杂。频繁的会议与主管层的随意决策,常常是员工的梦魇;员工花太多时间在无效率的会议上,不仅浪费公司成本,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如何能在会议中高效率且有效果地解决问题,是“高效会议管理技巧”的中心议题。 会议的意义

1.会议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渠道 图1-1 集思广益图 如上图1-1,会议是一个集合的载体。通过会议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汇聚一堂,相互碰撞,从而产生“金点子”。许多高水准的创意就是开会期间不同观念相互碰撞的产物。 2.会议显示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的存在 会议总是在大于一人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只有两个人的会议,这两个人也是一种小型组织。没有不开会的组织或部门,一个组织或部门不召开会议,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受到质疑。因此,会议能够充分显示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存在价值。 图1-2 组织或部门与会议 3.会议是一种群体沟通的方式 开会很少是一对一的沟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群体沟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可以通过E-mail、多媒体等种种形式进行沟通,但是,群体沟通,即会议这种方式,是任何其他沟通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这种方式最直接、最直观,这种方式最符合人类原本的沟通习惯。 会议的目的

◆开展有效的沟通 会议是一种多项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实现有效沟通是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 ◆传达资讯 通过会议可以向员工通报一些决定及新决策,也就是说向员工传达来自上级或其他部门的相关资讯。 ◆监督员工、协调矛盾 许多公司或部门的常规会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检查员工对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度;同时,借助会议这种“集合”的、“面对面”的形式,来有效协调上下级以及员工之间的矛盾。 ◆达成协议与解决问题 达成协议与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以下6个步骤,通过这6个步骤,最终实现协议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 图1-3 达成协议与解决问题的6个步骤 ◆资源共享 利用开会汇集资源,以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开发创意

会议中常见的问题及高效会议的十大原则

会议中常见的问题及高效会议的十大原则 会议?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小题大作,还有不会开会的?这么简单的事情,似乎是人都会开,大会小会参加过无数场,可是开得好吗?参加的无数次会议中真正有效的、能解决问题的、效率比较高、投入产出比高的会议有多少?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会议中常见的问题:会荒:常年不开会,这些人对会议的作用不够了解或曾深受“会灾”之害对会议已经形成偏见,还美其名曰“让大家有更多干增值的活的时间” 。却不知如果利用得好,会议能成为沟通信息、通报情况、交流和统一思想、集思广义、资源共享、探讨策略、商议事项、解决问题尤其是跨部门和跨系统问题和矛盾、布置任务、促进工作落实、总结经验、激励士气等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开会不是万能的,但不开会却是万万不能的” ; 会海:过多幵会、过滥幵会、无效幵会,文山会海。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一 个企业的经理如果用超过25%的时间开会,就是一种“病态组织的表现” ; 拖沓:有的会议拖拉严重,形成了效率低下的“大尾巴会” (于是有公司规定上午11 点才开会,大多数情况下对一般会议效率是很高,但对一些重大事项可能不适用);会议拖沓与会议主持人的会议主持水平有密切关系;事前准备如汇报材料或会议流程、时间表不清晰也会造成会议拖沓; “陪绑”严重:有些为了“相互尊重”或“显示分量”搞排场或形式主义,与会人数众多,无多大关系也叫过来,没有会议成本的意识。日本一些企业会在会议室醒目的标出会议成本的公式;会议成本二与会人员每小时平均工资x 3x 2X幵会人数x会议时间(小时)+会务直接成本其中:“x 3”是因为劳动产值高于平均工资;“x 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工作,离幵原来的工作岗位造成的生产、管理、市场反应的滞后等产生的损失,损失要以 2 倍来计算;而人越多时间越长,会议成本也就越高;会务直接成本则包括筹备费、接待费、会议材料费、场地租金、会场布置费、茶水费、投影设备租赁费、交通费、住宿费等。会议成本即使这么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完整版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节选) 内容提要 第一讲当今会议面面观 第二讲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第三讲开会前的准备工作 第四讲成功会议的五种策略 第五讲会议中的沟通与反馈技巧 第六讲主持人的会议管理技巧 第七讲如何对待会议中的意外情况 第八讲主持人与参会者的守则与责任 第九讲会议记录 第十讲会后跟进 第一讲当今会议面面观 【本讲重点】 会议的意义 会议的目的 会议的种类 会议的频率 会议成本的计算 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但由于开会技巧不佳或过于频繁,不但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愈趋复杂。频繁的会议与主管层的随意决策,常常是员工的梦魇;员工花太多时间在无效率的会议上,不仅浪费公司成本,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如何能在会议中高效率且有效果地解决问题,是“高效会议管理技巧”的中心议题。 会议的意义 1.会议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渠道 图1-1 集思广益图 如上图1-1,会议是一个集合的载体。通过会议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汇聚一堂,相互碰撞,从而产生“金点子”。许多高水准的创意就是开会期间不同观念相互碰撞的产物。 2.会议显示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的存在 会议总是在大于一人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只有两个人的会议,这两个人也是一种小型组织。没有不开会的组织或部门,一个组织或部门不召开会议,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受到质疑。因此,会议能够充分显示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存在价值。 图1-2 组织或部门与会议 3.会议是一种群体沟通的方式 开会很少是一对一的沟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群体沟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可以通过E-mail、多媒体等种种形式进行沟通,但是,群体沟通,即会议这种方式,是任何其他沟通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这种方式最直接、最直观,这种方式最符合人类原本的沟通习惯。 会议的目的 ◆开展有效的沟通 会议是一种多项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实现有效沟通是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 ◆传达资讯 通过会议可以向员工通报一些决定及新决策,也就是说向员工传达来自上级或其他部门的相关资讯。 ◆监督员工、协调矛盾

高效会议的方法

高效会议的方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效会议管理 【微软】 所谓开会就是由懂行的人来决定,最后由老板来拍板。在会议上要听到员工、一般管理层的意见,如果没有反对意见,老板就当场拍板。 一、固化会议流程 1、会议主持人(协调人)为提出议案的人,而非其他人员担当协调人。 2、会议协调人应根据会议议题确定参会者,通知人员参会,主持会议。 3、会议内容:阐述会议背景、具体要做什么事情(会议目标),当场征询意见,要求参会者就讨论的议题发表观点,最后达成决议。 会议主持人最后一页PPT都会讲下面应该怎么做,会告诉大家一个结论,接下来的工作应该怎么做。 4、所有的会议时间都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二、参会者要求 1、企业领导需要鼓励参会者发言,不发言就不要参加会议。 2、要开好会,就不能只带着耳朵去,要带着资料去。 会议上要看到数据,每个部门都要来讲自己的数据、意见是怎么样。

三、会议决策者要求 会议决策者在会议中扮演重要角色,决策者必须要有权威,没有决策的会议不要开;如果没有做决定就不叫开会,只是大家在会议室里面聊聊天,做做信息沟通。 1、如果参会者对提议均认同,就直接决定。 2、如参会者对某些环节存在争议,在不违反原则前提下,由决策者直接拍板决定。 3、如果决策者觉得信息不全面,那么下次会议再决策,但必须明确时间节点,会议形成执行时间表,明确某个时段大家要做什么,工作结果如何汇总,什么时间再来开会。 4、在开会过程中涉及到原会议议程上没有的话题,如果会议决策者觉得很重要,就可以加起来;如果不是很重要,那也可以放一放,减少会议的时间。 5、对于比较有争议的事情,为了会议的有效性,决策人应该根据争议的焦点来迅速做出判断,做出一个决定来。决定错了也没关系,有决定比没决定好。 如果主持人没有办法来做这个决定,那他就应该立刻告诉大家,先不要来争议,我们下次再来重新讨论这个话题,不能使会议无休止地争议下去。 【谷歌】Marissa Mayer (谷歌搜索产品的副总裁)成功高效会议的秘诀 一、明确的会议议程 包括:参会者希望讨论的问题的大纲、他们将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议程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议程迫使参会者仔细思考自己希望在会议上所达到什么目标以及如何最好地去达成这样的目的。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内容摘要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内容摘要 第一讲当今会议面面观 第二讲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第三讲开会前的准备工作 第四讲成功会议的五种策略 第五讲会议中的沟通与反馈技巧 第六讲主持人的会议管理技巧 第七讲如何对待会议中的意外情况 第八讲主持人与参会者的守则与责任 第九讲会议记录 第十讲会後跟进 【内容摘要】 第一讲当今会议面面观 【本讲重点】 会议的意义 会议的目的 会议的种类 会议的频率 会议成本的计算

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但由於开会技巧不佳或过於频繁,不但无益於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愈趋复杂。频繁的会议与主管层的随意决策,常常是员工的梦魇;员工花太多时间在无效率的会议上,不仅浪费公司成本,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如何能在会议中高效率且有效果地解决问题,是“高效会议管理技巧”的中心议题。 会议的意义 1.会议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渠道 图1-1 集思广益图 如上图1-1,会议是一个集合的载体。通过会议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汇聚一堂,相互碰撞,从而産生“金点子”。许多高水准的创意就是开会期间不同观念相互碰撞的産物。

2.会议显示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的存在 会议总是在大於一人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只有两个人的会议,这两个人也是一种小型组织。没有不开会的组织或部门,一个组织或部门不召开会议,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受到质疑。因此,会议能够充分显示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存在价值。 图1-2 组织或部门与会议 3.会议是一种群体沟通的方式 开会很少是一对一的沟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群体沟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可以通过E-mail、多媒体等种种形式进行沟通,但是,群体沟通,即会议这种方式,是任何其他沟通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因爲这种方式最直接、最直观,这种方式最符合人类原本的沟通习惯。 会议的目的 ◆开展有效的沟通 会议是一种多项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实现有效沟通是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 ◆传达资讯 通过会议可以向员工通报一些决定及新决策,也就是说向员工传达来自上级或其他部门的相关资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