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测试卷(有答案).docx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测试卷(有答案).docx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测试卷(有答案).docx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测试卷( 有答案 )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黄铁矿 ( 主要成分为FeS2,杂质高温下不反应。) 是我国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

某兴趣小组欲测定某黄铁矿中FeS2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 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

【查阅资料】①4FeS2+11O22Fe2 O3+8SO2②Na2SO3+H2O2=Na2SO4+H2③BaSO4为一

种不溶于水、不溶于盐酸的沉淀。

【实验探究】

Ⅰ.称取 4.80 g 黄铁矿样品放入下图所示装置( 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 的石英管中,从 a 处

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

Ⅱ.反应结束后,将 B 瓶中的溶液按上图流程进行处理。

【问题讨论】

(1)Ⅰ中 B 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和______;

(2)Ⅰ中通入的空气中作用是 ______和 ______;

(3)Ⅱ中加入盐酸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4)Ⅱ中检验滤渣洗涤是否干净的方法是 ______。

【含量测定】

( 5 )另取 4.80g黄铁矿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测出样品的固体残留率

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计算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

量分数为 ______。 (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CO2+2NaOH=NaCO3+H2O SO2+2NaOH=NaSO3+H2O;提供反应所需的氧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排入装置 B 中除去产生的BaCO3沉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1~2mL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或稀硫酸、碳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75%

【解析】( 1)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及FeS2与氧气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解答;(2)根据空气能提供与

硫化亚铁反应所需的氧气和将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排入装置 B 中解答;(3)根据盐酸能

将反应生成的碳酸钡除去解答;(4)根据过滤出来的硫酸钡沉淀是湿润的分析解答;

(5)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2+2NaOH=Na 2CO 3+H 2O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 2+2NaOH=Na 2SO 3+H 2O ;( 2) Ⅰ 中通入的空气中

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氧气和将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排入装置

B 中;( 3) B 瓶中主要的溶

质是碳酸钠和亚硫酸钠,向 B 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亚硫酸钠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再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硫酸钡

沉淀,然后加入盐酸,盐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故

Ⅱ 中加入盐酸溶液的目的是除

去产生的 BaCO 3 沉淀;( 4)过滤出来的硫酸钡沉淀是湿润的,可能带有过量的氯化钡溶

液,故 Ⅱ 中检验滤渣洗涤是否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

1~ 2mL 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硝酸银(或稀硫酸、碳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5)设

4.80g 黄铁矿样品中杂质质量为 x 。

4FeS +11O 2 高温 2Fe O +8SO

2

2

2 3

4×120

2 160 × 4.8-x

4.8 75% -x ×

4 120

2 160

4.8-x

4.8 75 0

x

0 x=1.2g

该黄铁矿中 FeS 2 的质量分数 =

4.8g 1.2g

× 100% =75%

4.8g

答:该黄铁矿中 FeS 2 的质量分数为 75%。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清楚黄铁矿中含有杂质,掌握固体残留物中同样含有杂质是解答关键。

2. 工业废料石膏( CaSO 4?2H 2O )可以“变废为宝”,用于生产氧化钙、硫酸钾、电石(化

学名称为碳化钙)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如下系列研究。

一、高纯 CaO 的制备

(资料一)

Ⅰ.石膏( CaSO 4?2H 2O )与碳粉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几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Ⅱ. SO 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同学用如图 1 装置制备 CaO 并验证石膏与焦炭高温反应的其他产物。

实验过程中发现: B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C 中产生 __现象证明有 SO 2 生成;装置 __中无明显

变化和装置 F 中 __现象证明有 CO2生成。写出石膏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____。

二、硫酸钾和电石的制备

乙同学模拟生产化肥硫酸钾和电石的流程如图2:

(资料二) CaO与 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碳化钙(化学式为CaC x)和 CO。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证明固体 M中不含 CaCO3的方法是 ____ (写出实验的方法、现象)。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2KCl═K2SO4↓+2NH4Cl ,该反应能析出 K2SO4晶体的原因是 __。

三、假设上述流程中制得的碳化钙(化学式为

x

CaO,乙小组同学为CaC)固体中只含杂质

x

中 x 的值进行如下实验。

测定 CaC

(资料三) CaC x在空气中灼烧生成 CaO和 CO2。

步骤一:称取 3.76g 样品于图 3 所示石英管中(测定装置图如图3,夹持及加热装置省略),反应前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样品至反应完全后继续缓缓通入空气,

测得丙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增重了 4.4g 。(玻璃纤维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步骤二:将石英管内剩余固体全部转移到水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经搅拌、过滤、洗

涤、干燥等操作得到碳酸钙固体 6 克。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的作用是 __。反应完全后继续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

(2)根据步骤一、二计算该样品中钙、碳、氧的质量比为___,

x______________

计算确定 CaC的化学式(请写出计算过程)

(3)若碳酸钙未能完全干燥,则会导致 CaC X中的 x 的值 ____(填“偏大”、“偏小”、

“无影响”)。

【答案】品红溶液褪色E出现浑浊2CaSO4·2H2O + C2CaO + CO2↑+ 2SO2↑+ 4H2 O↑ CaSO4 + (NH 4) 2 CO3 ===CaCO3↓+ (NH 4) 2SO4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生

成,则无碳酸钙相同温度下,K2SO4的溶解度小除去通入空气中的CO2气

将生成的

CO 完全排入丙装置中吸收

【答题空 10】 30:15:2 CaC 偏小

2

2

【解析】

一、高纯 CaO 的制备

实验过程中发现: B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了水) 。 根据信息提示 “SO 2能使品红溶

液褪色 ”,而结论是证明有二氧化硫生成,所以对应的现象为 C 中的品红溶液褪色现象 ,装

置 D 是吸收二氧化硫,而导致高锰酸钾褪色.

E 装置的作用是证明二氧化硫已经完全被吸

收,后面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所致,而非二氧化硫 ,所以证明二氧化碳生成的

现象是装置 E 中无明显变化(无二氧化硫的干扰)和装置

F 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有

二氧化碳) ,碳粉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对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2CaSO

2CaO + CO 2↑ +2SO ↑ + 4HO 2↑ ;

4?2H 2O+C 二、硫酸钾和电石的制备

(1)反应①是碳酸铵和硫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硫酸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SO 4+( NH 4) 2CO 3═ CaCO 3↓+( NH 4) 2 SO 4.由于碳酸盐遇到盐酸会生成气体,所以要证

明固体 M 中不含 CaCO

3 的方法是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气泡冒出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4 ) 2SO 4 +2KCl ═ K 2SO 4↓ +2NH 4Cl ,由于硫酸钾标注了沉淀

符号,而已有的知识是硫酸钾可溶,说明在给定物质中溶解度相对最小,所以该反应能析 出K 2 4 24

SO 晶体的原因是该温度下, K SO 的溶解度小 ;

三、实验设计是通过通入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避免对后期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的干扰),

将碳化钙样品转化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将生成的二氧化碳用丙装置完全吸收,也就是装置丙的质量增加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为将二氧化碳完全吸收而避免残留于

试管中,所以在反应完全后应该继续通入除去了二氧化碳的空气

。右侧的碱石灰是避免右

侧的空气进入装置内导致二氧化碳等被吸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

①装置甲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 CO 2 气体 。 反应完全后继续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使残留在装置

内的 CO 2 气体被丙装置充分吸收 ;

4.4g ×

12

40 ②碳元素的质量为

× 100%=1.2g

6g ×

× 100%=2.4g

12 16 2

,钙元素的质量为

100

,则

氧元素的质量为 3.76g-1.2g-2.4g=0.16g ,该样品中钙、碳、氧的质量比为

2.4g : 1.2g : 0.16g=30: 15:2;

对应的氧化钙的质量为 0.16g ÷(

16

× 100%)=0.56g ,则氧化钙中的钙元素的质量为

16 40

0.56g-0.16g=0.4g ;

对应的碳化钙中的钙元素的质量

2.4g-0.4g=2g ,则碳化钙中钙原子和碳原子的个数比为

2g : 1.2g

=1: 2;

40 12

所以 CaC

CaC 2;

x 的化学式

(3)若碳酸钙未能完全干燥,则钙元素的质量会偏高,会导致

CaC X 中的 x 的值偏小。

3. 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在初中化学中多次出,下展示了光亮的一系列化。

( ⅰ) 化②中,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_生反。 ( ⅱ) 化③中除去的化学方程

式 _______。

( ⅲ) 如果用 a、 b 分代表光亮的和无,它的量关系_______。

A. ab C . a=b D.无法比

(3)探究、、三种金属的活性,以及它和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了如

下,你不需要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粉放入硫酸溶液 B .将粉放入稀硫酸 C .将粉放入硫酸溶液D.将片放入稀硫酸

(4)同学料得知,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 Cu2(OH)2CO3),他以原料并完成如下(不与稀硫酸反,且不含元素。中部分物略去)。

①无色气体 A 是 ____,溶液 C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固体 D中含有的物是______。

②在色溶液 B 中加入粉,生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已知品的量10g,固体 F 的量是 3.2g ,中含Cu2(OH)2CO3的量分数是________。

【答案】 Al水和氧气6HCl+Fe 2 O3=2FeCl 3+3H 2O B C二氧化碳Fe2+、

Fe+CuSO4=Cu+FeSO 455.5%

【解析】

(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用量分数表达,由多到少的序是氧、硅、、、、??。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生是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果;的主要成分

是氧化,与酸反生成化和水,反方程式:Fe2O3+6HCl=2FeCl 3+3H2O;据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前后物的量不,所以的量等于反前的量与反的

氧气、水的量和,所以后的的量大于原的量;(3)金属活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序表中,排在前的金

属能和酸生置反生成和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性越。位置靠前

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溶液中置出来。 A. 将粉放入硫酸溶液中,不反

,明在后; B.将粉放入稀硫酸中,生反生成气,明在

前; C. 将粉放入硫酸溶液中,生反,溶液由色成色,的表面有色固

体析出,明在前; D. 将片放入稀硫酸中,不反明在后,由ABD三

验即可证明锌 > 铁 > 氢 > 铜,所以 C 实验不需要进行;(4)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铜、水、二氧化碳,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①A为二氧化碳, B 为氯化铜;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所以溶液 C 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固体 D 中含有的物质是铜;②

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CuCl2== FeCl2+ Cu③ 设Cu2(OH)2CO3的质量分数为X,固体 F 是铜,即生成的铜的质量是 3.2g,

10g×X×(128 ÷228×100%)=3.2g, X=55.5%.

4.碳酸镁晶须 (MgCO3·nH2O, n = 1~ 5 的整数 )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剂。

(查阅资料) (1) MgCO3·nH2O 微溶于水;

(2) MgCO ·nH O 在 230℃时开始失去结晶水,400℃以上时开始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32

I.合成碳酸镁晶须

步骤:①配制一定溶度的MgSO44343

溶液和 NH HCO 溶液;②量取一定量的NH HCO 溶液于

容器中,搅拌并逐滴加入MgSO4溶液,控制温度 50℃,反应一段时间;③用氨水调节溶液

pH 至 9.5,放置 1h 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

(1)步骤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MgSO 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

4

棒、 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反应的温度控制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 __________;

(3)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铵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nH2O 沉淀外,同时生成的产物还有

______________;

(4)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滴入_________,若无沉淀说

明已洗涤干净。

(5)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温度不能过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II.测定产品 MgCO . nH O 中的 n 值

32

(方案一)将碳酸镁晶须放入 A 装置中加热 (仪器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6)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 B 处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 C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 。

(7)加热前先通入 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称取C、 D 的初始质量。再次连接好装置,边

加热边通入 N2,此时通入 N2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

(8)若 B 装置中无残留物。装置 C 反应前后质量差为m ,装置 D 反应前后质量差m。根据

12

以上实验数据,确测定n 值, n=___(用含 m1、 m2的代数式表示 )。

(9)有同学提出上述连接好的装置仍不够完善。需要在 D 装置的后面连接下图装置,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否则测得n 值会 ________( “偏大”、“偏小”、“无影响”。)

(方案二)

称量 100g 碳酸镁晶须放入如下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

的 CO2被过量 NaOH 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 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 30℃,最后,

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 2 次。

(10)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中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

(12)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13)设 3 次实验测得每 100 g 碳酸镁晶须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平均值为 ag,则 n 值为_______(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

(14)称取 100g 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2,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

n=_______(写出过程 )。

【答案】量筒水浴加热 (NH4)2SO4 BaCl2溶液防止晶体失去结晶水a→ e→ d→ b→c冷却气体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完全被C、 D 装置吸收、防止倒吸22m2/9m1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 C 装置,影响实验结果偏小2NaOH+CO2232

=Na CO +H O 缓冲作用使广口瓶内水中溶解的 CO2充分逸出,并被 NaOH 充分吸收 (4400-84a)/18a 1

【解析】

(1)根据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等,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

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等,其中玻璃仪器为: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2)加热温度低于 100℃需要水浴加热控制温度;

(3)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铵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nH2O 沉淀外,还生成硫酸铵;(4)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出液少许,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若有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

(5)由于碳酸镁晶须高温会失去结晶水,所以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温度不能过高;

(6)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应该首先通过 D 装置吸收水蒸气,后通过 C 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洗气瓶进行洗气时,应该从长导管一侧通入气体,故其连接顺序是

a→ e→ d→ b→c;装置 C 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 D 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装置 B 是长玻璃管起到冷却作用;

(7)因为加热后的装置中含有残留的HCl 和水蒸气,为了避免引起实验误差,保证反应产生

的气体全部被装置 C、D 吸收,所以要通入 N2排出装置内残留的气体,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产生

倒吸;

(8)若 B 装置中无残留物,通过装置 D 吸收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装置 C 吸收的是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1: n, n=;

(9)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 C 装置,使 m1偏大,测得 n 值会偏小,所以需要在 D 装置的后面连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10)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11)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作用;

(12)要使广口瓶内水中溶解的 CO2充分逸出,并被 NaOH 充分吸收,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

(13)实验测得每100g 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 平均值为 a g,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

2

镁物质的质量为g,根据化学式可知,MgCO3?nH2O 中碳酸镁晶体中碳酸镁和结晶水物质

的量之比为 1: n,得到 1: n= :,得到 n=;

(14) MgCO32

430 °C 剩余质量为82.3g,为失去结晶水的质量,?nH O n=1~ 5,分析图象

剩余质量为 39.2g是碳酸镁分解失去二氧化碳的质量,得到100g×=100g-82.3g,解得: n=1。

5.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 1766 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

气”成分是 _____(填化学式)。“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

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 1785 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

铁,实验示意图如图 1 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若生成1g 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__g。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3) 1800 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

实验。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 B

(Na2 4

)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 2 所示。电解结束SO

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 Na+和 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 N 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 A 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填微粒符号)。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

术。 550℃时,测得乙醇(C2 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 3 所示。

注: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δ( CO)

CO分子数

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

图中 CO 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

高温

【答案】 H23Fe+4H2O Fe3O4+4H2 8 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ac

2

和 H

+

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

2 O CO, CO再氧化成 CO

【解析】

【分析】

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水通电生成氢气

和氧气。

【详解】

(1)由“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知,“可燃空气”是氢气,化学式为H 2。(2)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3Fe+4H2O2Fe3O4 +4H2。

设生成1g 氢气,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的质量为x

3Fe+ 4H2O 高温

Fe3O4 + 4H 2 : 质量差

168232232-168

x1g

81g

64 x

x=8g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

应而增重。

(3 )① a、水中加入少量的稀 Na2SO4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 a 正确;

b、电解过程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 b 不正确;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 c 正确。故选 ac。

②电解后,管 A 中生成物质是氧气未来得及转移到 B 管的氢离子,管 A 中生成的微粒有:

O2和 H+。

(4)根据题干和图示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在超临界

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 CO 再氧化成CO2。

6.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___ g.(3)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只写一条)。

(5)反思:白磷燃烧 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

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6 产生白色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相等

【解析】

【详解】

(1)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

故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27.6-

(20+5 ) =2.6g。

(3)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

出现,看上去为“白烟”。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

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白磷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相等。

故答为:( 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 2.6;

(3)产生白色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

(4)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7.已知:① NaHCO3

固体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 + CO2↑ + H2O

②N a2CO3受热不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 NaHCO3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_____(填标号)。

A 俗称小苏打B难溶于水

C 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D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欲测定某 NaHCO3固体样品(只含Na2CO3杂质且分布均匀)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5.0g 该样品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NaOH 溶液的 pH_____7(填“>”、“=或”“<”),用该溶液将生成的CO2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上述 5.0g NaHCO3

样品完全分解产生22

CO 的质量为 _____ g,产生 H O 的质量是 _____ g。

③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答案】 B >CO2232

1.1 0.4584%

+ 2NaOH = Na CO + H O

【解析】

【详解】

(1) A、俗称小苏打,正确;

B、难溶于水,错误;

C、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正确

D、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正确。故填:B

(2)① NaOH 溶液为碱性溶液,则pH> 7,用该溶液将生成的 CO2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322232

+ 2NaOH = Na CO + H O,故填:>, CO + 2NaOH = Na CO + H O。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 1.1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H2O

的质量是 5g-1.1g-3.45g=0.45g ,故填: 1.1,0.45。

③解:设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 X。

2NaHCO 3 = Na 2CO3 + H 2O +CO 2

16844

x 1.1g

168= x

44 1.1g

X = 4.2g

4.2g

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答: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8.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性(填“导热”或“导电”)。

(2)下图为洁净铁钉的有关实验。

①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中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发生化学反,

③中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某炼铁厂要冶炼1000t 含杂质 3 %的生铁,需要含Fe2O 3 80% 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_____t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锌、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 2.4g,向其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 氢气,得到无色溶液,

固体无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一定含有镁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铁

C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 12g

D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导热Fe CuSO4Cu FeSO4水蒸气

Fe2O33H 2SO4Fe2 SO4 33H 2O1732.1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2)

① 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CuSO4Cu FeSO4;

②中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主要成分为氧化铁

的铁锈;

③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 2SO4Fe2 SO4 33H 2O ;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设需要含Fe2O380%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Fe 2O 3 + 高温

2Fe+ 3CO 2

3CO 160 112

80%x

1000t?(1-3%)

160 =

112

80%x 1000t?(1-3%)

x 1732.1t

(4)

A 、设 2.4g 纯金属镁、锌、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分别为 a 、 b 、c ,

Mg+ H 2SO 4 MgSO 4H 2

24

2 2.4g

a

24

=

2 2.4g a

解得 a=0.2g

Zn+ H 2SO 4 ZnSO 4H 2

65

2

2.4g

b

65 2

2.4g =

b

解得 b ≈ 0.07g

2Al+ 3H 2SO 4 Al 2 (SO 4 )33H 2

54

6 2.4g

c

54 = 6

2.4g c

解得 c ≈0.27g ,

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知金属粉末的组成可能只有金属镁一种,也可能是铝和锌两种,也可能是镁、铝、锌三种,故选项不正确;

B 、根据题目“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可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没有显浅绿色),也一定没有 Ag (否则有固体剩余),故选项不正确;

Fe (否则溶液

C 、由题意可知金属和硫酸根离子全部结合生成硫酸盐,溶液中溶质硫酸盐的质量应等于金

属质量和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和,设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 d ,

H 2SO4SO24-H 2

96 2

d0.2g

96= 2 d

0.2g

解得 d=9.6g,则生成的溶质硫酸盐的质量=2.4g+9.6g=12g,故选项正确;

D、由题可知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2g,设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H 2SO4H 2

982

100g?y0.2g

98 2

=

100g?y 0.2g

解得 y=9.8%,故选项不正确;故填C。

【点睛】

本体的难点是第 4 小题,镁、锌、铁、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硫酸反

应,根据无色溶液和固体无剩余,说明样品中不含铁和银。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以及极值法判

断金属粉末的可能组成,在计算硫酸盐时要注意考虑应用转化关系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能简

单、便捷的计算出结果。

9.室温为 25℃时 ,某小组用无水氯化铜粉末制备氯化铜大晶体,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 I:查阅资料 ,得到氯化铜溶解度数据如下

温度 (℃)0202540506080

溶解度 (g)69.274.576.481.885.589.498.0

步骤Ⅱ :配制少量CuCl2热饱和溶液 ,冷却结晶 ,得到晶种。

步骤Ⅲ :把晶种悬挂在新配制的CuCl2热饱和溶液中,室温下静置数天,形成大晶体。

步骤Ⅳ :取出大晶体 ,处理剩余的溶液(母液 )。

根据以上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用 20mL 蒸馏水 (密度约为1g/mL) 配制 50℃的氯化铜饱和溶液。

①计算需称取CuCl2的质量是 _______g。

②将称取的CuCl2固体和 20mL 水倒入烧杯中,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直至固

体完全溶解。

(2)母液中 Cu2+属于重金属离子,随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下列方法可用于母液处理的是

__________。

A.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待水分自然蒸干后保存所得固体

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AgNO3,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NaOH,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3)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100g 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 g(只列计

算式,已知Cu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

【答案】 17.1搅拌 A C

【解析】

(1)①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表格中数

据可知, 50℃时,氯化铜的溶解度为 85.5g,用 20mL蒸馏水 ( 密度约为 1g/mL) 配制 50℃的氯化铜饱和溶液,需称取 CuCl2

的质量是 17.1g;②将称取的2

CuCl 固体和 20mL 水倒入烧

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 A.由题中信息可知,氯化铜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防止落

入其他物质,引入杂质,待水分自然蒸干(蒸发结晶)后保存所得固体,则不会有含铜离子的液体排放,不会导致污染,正确; 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AgNO3,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是氯化银,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中仍然有铜离子,倒入下水道,仍会导致污

染; 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NaOH,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

燥保存,滤液中只有氯化钠,没有铜离子,倒入下水道,不会因重金属导致污染; (3)由题中信息可知, 25℃时氯化铜的溶解度为76.4g, 100g 母液中含有氯化铜的质量为

x, 76.4g/176.4g=x/100g x=100g×76.4g÷176.4g;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设100g 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y,

CuCl2+ Fe = FeCl2+Cu

13556

100 g76.4 g

135/100g76.4g

y

176.4 g =56/y

176.4 g

56 100g 76.4g

y

135 176.4 g

10.有人用经过粉碎的含有较多有机物杂质的粗铜,通过下列步骤制取硫酸铜晶体

(1)若步骤①中灼烧温度过高会产生副产物氧化亚铜(铜的化合价为+1 价),其化学式为。

(2)写出步骤② 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②中,铜和稀硫酸不能直接发生置换反应的原因是。

(4)反应途径Ⅰ和Ⅱ,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途径Ⅰ: 2Cu+O2+2H2SO4△2CuSO4+2H2 O

途径Ⅱ: Cu+H2O2+ H2 SO4 ="=" CuSO4+2H2O

请选择你认为更适合于实际应用的途径,并说明理由:。

(5)根据图 2,步骤④的结晶方法为。

(6)若 800Kg 粗制氧化铜(其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4%),通过途径Ⅱ转化为硫酸铜,计算参加反映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Cu22442

O;(2) CuO+H SO ==CuSO +H O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4)途径Ⅰ,原料之一是空气,生产成本较低;或途径Ⅱ 反应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或操作相对简单;(5)冷却;(6)17Kg

【解析】

试题分析:( 1)若步骤一根据铜元素的化合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2O;(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 +H2O ;( 3)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发生

置换反应的原因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4)认为更适于实际应用的途径是途径Ⅰ,原料之一是空气,生产成本较低;或途径Ⅱ 反应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或操作相对简单;( 5)因为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采用冷却结晶;(6)铜的质量为: 800Kg×4%=32Kg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Cu + H202 +H2SO4 =CuSO4+2H2O

34

32kg X

64/34=32kg/X

X=17K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7kg

考点:物质的提纯及根据方程式的计算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①② ③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B.实验前要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C.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正放在桌面上 16.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连续发生氯气(Cl2)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后冷凝器中的氯化氮(NCl3)发生多次爆炸。该事件导致多人中毒、伤亡,15万人被疏散,造成 重大损失。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 ......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最新初中化学溶液综合测试卷

初中化学溶液综合测 试卷

初中化学溶液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1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不一定都是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 g,则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 g 2.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 3.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4.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60℃时,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5.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 g 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 6.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常见的酸和碱一、选择题1.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因为盐酸中含有大量的 D 氯离子 B 氢分子 C 氢离子 A 氢原子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 B C D 食物牛奶鸡蛋清柠檬番茄 pH~~~~ 3.以下情况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B 干冰制造出舞台云雾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盐酸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 4.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根据你的经验在实验室中的下列四个操作正确的是 5.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的酸碱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B 向食盐水中加入稀盐酸 C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6.根据下图所示物质的pH,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厨房清洁剂显碱性 B 肥皂是中性物质 C 牛奶酸性比酱油强 D 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吃 橘子 7.化工厂一试剂罐的标签上有右图所示的图标, 该试剂罐中装的可能是 A NaOH B NaCl C CuO D CaCO3 8.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 分别滴加稀盐酸 D 分别长期露置于空气中9.甲、乙、丙、丁分别是HNO、Ba(OH)、NaCO、NaOH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已3232知乙和丙可以反应。乙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一定是HNO B 丁一定是NaCO332 C 丙不可能是Ba(OH) D 甲不可能是HNO3210.下列类别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的是 A 氧化物 B酸 C 碱 D

初三化学综合测试试题

2016年初三化学综合测试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4至8页,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除作图可用2B铅笔外,其他都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全卷共30个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Cl-35.5 Fe-56 H-1 C-1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 选,漏选均不能得分) 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矿矿井里的煤层气发生爆炸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盐酸除去铁制用品表面的锈 2.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的是 A.白色污染B.酸雨C.臭氧层被破坏D.温室效应 3.锌铬黄(化学式为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6 D.+7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 B.Zn C.Cl2 D.H 5.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净化水时,常会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用它作杀菌、消毒 B.过滤是通常净化水必须采纳的基础工序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6.下列各图所示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读取液体体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第二学期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生活中的以下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消毒酒精C.白醋D.蔗糖水 28.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充填探空气球B.作氢能源 C.作火箭燃料D.冶炼金属 29.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0.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蒸馏水C.汽水D.自来水 32.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33.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要求的最佳pH范围:茶5—5.5;西瓜6;大豆6—7; 甜菜7—7.5。如果某地区经常下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A.茶B.西瓜C.大豆D.甜菜 34.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白磷、红磷 C.冰、水D.天然气、甲烷 35.欲将20℃时的硝酸钠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水 C.加入固体硝酸钠D.倒掉一半溶液 36.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铁、铁锈B.石灰石、生石灰 C.熟石灰、氢氧化钙D.纯碱、烧碱 3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38.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之比为1:1,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和 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X O2CO2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68 2.2 1.8 反应后的质量/g0 1.6待测 5.4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 4.4 C.反应中的X 与 O2变化的质量比是 1:4 D.X可能是乙醇 2.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1010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2212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5.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6.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 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 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完整版)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金属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Zn:65 Fe:56 H: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 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 5.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地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不溶物残留的是 ( ) A.铁 B.黄铜 C.碳酸钙 D.生石灰 6.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7.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镁②硫③铁④磷⑤铜 A、①③ B、③ C、③④⑤ D、③⑤ 9.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镁 B、硫酸锌 C、氯化亚铁 D、硫酸铜 10.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铁门表面喷漆 B.冰箱保存食物 C.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 D.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 12.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锈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 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13、在车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改变铁的颜色 14.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A.铁矿石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单质 15.下列每组金属是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g、Al、Au C.Mg、Fe、Cu D.Pt、Pb、Na 1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

初三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第一二三单元能力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6=32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A、翻放 B、正放 C、随意放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测试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①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②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种溶质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种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 A.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CO2B.2H2O2H2↑+O2↑ C.3CO+Fe2O32Fe+3CO2D.HCl+AgNO3=AgCl↓+HNO3 4.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 A.只有银B.只有银和铁 C.可能含有锌D.一定有银、铁、锌 5.如图所示是A、B、C和Fe四种金属在盐酸中反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铜 B.金属A不能制取氢气 C.铁能从B的盐溶液中置换出B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Fe>C 6.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7.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8.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9.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中的溶质有两种 B.A、B段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B、C段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无色 D.D、E两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 10.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试卷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 C.酒精燃烧D.汽油挥发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 氮元素 C. 铝元素 D. 铁元素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糖水 C.米粥 D.豆浆 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MnO 2 B.NaCl C.NaOH D.H2SO4 8.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B.O2 C.CO D. CO2 10.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霉变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11.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12.下列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C.H2 D.2H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MnO2 C.CO2 D.H2O2 14.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15.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1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原子质量 C.物质种类 D.元素种类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物质用途性质 A不锈钢炊具抗腐蚀性 B洗涤剂除油污乳化作用 C一氧化碳气体燃料可燃性 D氧气炼钢可燃性 19.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26 B.88 C.50D.38 20.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9O2点燃4CO2 + 2SO2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 D. C2H6S2 2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D.钚元素的中子数为150 试管1 试管2 水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 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 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 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 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高温

九年级化学综合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综合测试卷3 班级学号姓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Fe-56 Cu-64 Mg-24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发展史上,为制碱工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张青莲 C.拉瓦锡 D.侯德榜 2.物质是变化的,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白雪缓慢消融 B、葡萄酿成红酒 C、石蕊遇碱变蓝 D、铜器锈蚀变绿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一氧化碳做燃料 B、用木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C、做馒头时,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适量的纯碱,使蒸熟的馒头疏松多孔 D、用生石灰作干果的干燥剂 4.假酒、假盐、假药引起达到中毒事件屡有发生,下列物质误食后不会引起中毒的 A、硝酸汞 B、硫酸铜 C、甲醇 D、硫酸钡 5.把铁片放入下列各物质的稀溶液中片刻后取出,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CuSO4 B、MgCl2 C、H2SO4 D、AgNO3 6.只用一种物质一次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 的物质是: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鉴别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7.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可以使用的一组试剂是 A.稀盐酸、红色石蕊试纸 B.NaOH溶液、蓝色石蕊试纸 C.稀盐酸、蓝色石蕊试纸 D.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8.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B、常用水冲洗铁器表面,可以防止生锈 C、用亚硝酸钠做食品调味剂 D、碳酸氢铵与草木灰(K2CO3)混合使用 9.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盐酸) B、NaOH溶液中含少量Na2CO3(澄清石灰水) C、CO2气体中含少量HCl(浓烧碱溶液) D、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SO4(氯化钡溶液) 10.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引淡水冲洗以降低其酸性,在下 图中符合冲洗过程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初三化学1-2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1-2单元练习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分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取用固体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剧烈燃烧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可燃性 C.溶解性 D.熔点、沸点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电灯发光 C、燃放烟花爆竹 D、锅炉爆炸 6.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河水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7、下列对蜡烛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蜡烛燃烧火焰为红色,白蜡烛燃烧火焰为黄色 B、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 D、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层碳化最严重。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中燃烧发出红光 D、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9.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 ( ) A、集气瓶 B、蒸发皿 C、烧杯 D、试管 10.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用③ 1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正确操作是 ( ) A、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为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能倾斜 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的中下部小心地加热 D、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直接放回滴瓶 C、使用酒精灯前,必须向酒精灯里添满酒精 D、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食品的包装是充氧以防腐 C、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形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气体能作大棚肥料 14.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期末测试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10分(含附加题10分)】 第 Ⅰ 卷(选择题 共36分) 1. 请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 本试题共有31道题:其中1-22题为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23-31题在第Ⅱ卷上做答,答案写在第Ⅰ卷上的无效、不得分。 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 Cl-35.5, I —127, Mg —24, K —39, Ca —40. 4.本试题采用等级制(A .B .C .D )评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疏通淤泥的办法整治平度市的现河 B .用稀盐酸使生锈的铁制品恢复光亮 C .海水经过蒸馏成为可以饮用的蒸馏水 D .用95%的酒精配制75%的医用消毒酒精精 2.在餐厅里,小红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 B .酒精 C .石油 D .天然气 4.N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NO 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记忆的功能。通常状况下,NO 密度比空气略小,极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NO 的装置是 A B C D 答题开始,细 心哟,!祝你 成功!

5.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钙熟石灰 Ca(OH)2 B.二氧化碳冰 CO2 C.氧化钙石灰石 CaO D.氧气臭氧 O3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C.蒸发食盐水D.检查装置气密性7.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A.食盐水B.石灰石C.浓盐酸D.浓硫酸 8.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9.小刚学习了用pH试纸测定酸碱盐溶液的方法后,收集了家里的几种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上述物质中,最容易直接腐蚀铁制品下水道的是 A.厕所清洁剂B.牙膏C.肥皂D.厨房清洁剂10.为了纪念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2009年4月23日在青岛附近的海域举行了盛大的海上阅兵活动,我国首次展示了自制的核潜艇。核潜艇上备有的氧气再生药板是由一片片涂有过氧化钠(Na2O2)的薄板组成,使用时Na2O2与CO2反应放出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CO22M + O2 ,则M的化学式为 A.Na2O B.NaOH C.Na2CO3D.NaHCO3 11.将50g20%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1% B.5% C.10% D.20% 12.向pH为4的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会减小的是A.纯水B.氢氧化钠溶液C.pH为4的盐酸D.硫酸溶液 1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氯化钠和硫酸B.硫酸铜和氢氧化铁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是某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竹编B.剪纸C.米酒D.木雕 2.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A)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 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3.你在家中帮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确定碗或杯洗干净的标准是(C) A.碗或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碗或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准均表示碗或玻璃杯已经洗干净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粉末B.给试管加热C.滴加液体D.加入块状固体 5.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蜡烛质地较柔软 D.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6.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按(A)来存放的。 A.类别B.颜色C.状态D.气味 7.如下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8.取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B)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铁架台(带铁圈);⑦石棉网; ⑧滴管;⑨量筒 A.①③④⑦⑨B.①③④⑧⑨ C.②④⑥⑧⑨ D.④⑤⑥⑦⑧⑨ 9.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C)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C.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育新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 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本次化学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氮气 C.一氧化碳D.氧气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2Na2CO3+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9、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符合 A. XY2 B. X2Y C. X2Y2 D. X3Y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