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苏教版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

2020届苏教版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
2020届苏教版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

2019届苏教版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2018·扬州学测模拟)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儿子

B.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

D.人类的猫叫综合征

解析:选D 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儿子,是致病基因遗传的结果。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B.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利的

C.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选D 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是有害的。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多倍体育种涉及秋水仙素处理植物体,诱导染色体加倍,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3.下列关于变异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倍体育种中,常用高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的花粉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B.单倍体育种中,常先筛选F

1

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

D.基因突变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析:选D 多倍体育种中,常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中,先花药离体培养,再人工诱导,从产生的植株中再筛选符合要求的;基因重组一般是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

4.(2018·南京一模)某株玉米白化苗的产生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

所在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种变异类型属于( )

A.染色体数目变异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重组

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这种变异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5.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B.染色体结构变异能改变细胞中基因数量,数目变异不改变基因数量

C.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

D.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数目变异观察不到

解析:选A 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变异均可导致基因数量和生物性状改变;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6.(2017·无锡一模)已知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分别由D、d和T、t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利用如图所示两种育种方法获得抗倒伏抗病的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③④表示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t、DDTT、ddTT

B.两种育种方法都是为了获得ddTT,但所需时间不一样

C.图中两种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D.图中⑥代表的含义是连续多代自交、选纯的过程

解析:选C 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T、Dt、DDTT、ddTT、ddtt;两种育种方法都是为了获得ddTT,但单倍体育种所需时间更短;单倍体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对于显性纯合子的筛选需要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7.(2018·苏北四市一模)图1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A、a、B、

b、C、c分别表示染色体;图2表示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B.若图1中的乙细胞对应图2中的d时期,则m所代表的数值是1

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选C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和B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图1中的乙细胞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组数为2;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8.右图为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

的基因B(灰身)、b(黑身)控制,不含该等位基因的配子无法发

育。乙、丙细胞其他染色体组成与结构正常。乙产生生殖细胞

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另一染色体随机分配。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乙是三倍体,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甲与乙杂交后代性染色体为XXY与XXX的比例为1∶1

C.甲与丙杂交后代中染色体变异个体占3/4

D.对甲与丙杂交后代中的雄性个体测交,子代灰身果蝇∶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2

解析:选D 因为乙细胞其他染色体组成与结构正常,所以乙不是三倍体,丙中染色体发生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产生的配子性染色体全为X,乙产生的配子中XY与XX的比例为2∶1,所以两者杂交后代性染色体为XXY与XXX 的比例为2∶1;甲产生的配子全为bX,丙产生的可育配子为1BX∶1 OY B∶1BY B(OX

致死),甲与丙杂交后代中正常个体为BbXX,染色体变异个体是1bOXY B、1BbXY B,染色体变异个体占2/3;甲与丙杂交后代中的雄性个体为1bOXY B、1BbXY B,产生的可育配子为2bX∶2bY B∶1OY B∶1BX∶1BY B,测交是指与bbXX杂交,子代为2bbXX∶2bbXY B∶1bOXY B∶1BbXX∶1BbXY B,其中bbXY B、bOXY B、BbXX、BbXY B为灰身果蝇,bbXX为黑身果蝇,两者的比例为5∶2。

9.(2018·南京六校联考)如图为某原种二倍体植物育种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植株Ⅰ可维持原种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B.子代植株Ⅱ和Ⅲ育种的原理均为基因重组

C.子代植株Ⅲ的选育过程都需经多代自交选育

D.子代植株Ⅳ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子代植株Ⅴ一般为纯合子

解析:选C 植物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可维持原种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子代植株Ⅱ、Ⅲ分别为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均为基因重组;如果所需性状为隐性,则子代植株Ⅲ在F

中出现后即可选出,

2

不需经多代自交选育;诱变育种会发生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一般为纯合子。

10.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下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乙、丙、丁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B.甲、乙、丁三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C.甲、乙、丁三图中的变异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乙、丙两图中的变异只会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解析:选B 图甲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片段增加,图乙发生

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图丙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基因重组不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分裂过程的任何时期,因此不会只出现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11.下面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图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C、D图代表细胞中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

解析:选D 根据题图可推知,A、B、C、D中分别具有4个、1个、2个、4个染色体组,则A、D有可能为多倍体,但有丝分裂过程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而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具有相应的4个基因,如A。故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D。

12.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子新品种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培育过程中不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

B.③⑦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

C.⑤的亲本不是同一物种

D.⑥过程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

解析:选C 培育三倍体AAA可用AA与AAAA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六倍体,再花药离体培养获得AAA的个体;③⑦过程诱导染色体加倍,除用秋水仙素处理外,也可进行低温处理;⑤的亲本是AA和AAAA,两者杂交的子代不可育,不是同一物种;⑥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三倍体中,获得的AAAB还是三倍体。

13.(2018·南京六校联考,多选)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体细胞发生突变,一定不能传递给后代

B.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应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解析:选CD 体细胞中发生突变可以通过营养生殖(植物)传递给后代;基因突变包括诱发突变和自发突变,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突变也可以发生。

14.(2018·南通一模,多选)下列与遗传育种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紫外线照射萌发种子,只会引起基因发生突变

B.杂交育种过程中的连续自交能不断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亲本杂交能将优良基因集中到同一个体

D.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的植株所有细胞中染色体均加倍

解析:选AD 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可导致生物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在进行多倍体诱导时,一般采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茎尖,因此原植株的其他部分(如根)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

15.(2017·苏北四市一模,多选)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子,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a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育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B.该育种过程会使小麦种群的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

C.若使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可在更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D.单倍体育种中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选BC 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aa,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没有基因重组;因为育种过程中逐代淘汰aa,所以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该小麦是二倍体,其单倍体没有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苗。

二、非选择题

16.(2017·南通二模)为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合种质资源的研发和生产,研究人员以两种异源二倍体百合(2N=24,代号ZY29和ZY17)和某同源四倍体百合(4N=48,代号SF4)为材料,研究其杂交亲和性及后代染色体数目多样性。杂交亲本组合及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四倍体和二倍体百合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时,需要在母本开花前 5 d________并套袋,在进行人工授粉时需要重复授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可存活子代所占比例可判断杂交亲本间的亲和性强弱。实验结果表

杂交亲和性较强的异源二倍体百合是__________。

明,与SF

4

(3)萌发种子根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多样性的原因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异源二倍体百合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二是根细胞在________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染色体丢失等现象。

(4)根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多样性为百合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契机,培育过程中可通过____________技术培育幼苗,进而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品种。

解析:人工杂交需要在母本开花前去除雄蕊并套袋。重复授粉可以提高授粉

的异源二倍体百合所得种的成功率,获得更多种子。由表可以看出,父本为ZY

29

杂交亲和性较强。异源二倍体在减数子中,萌发种子所占比例大,说明其与SF

4

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染色体随机分配到配子中,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确定的配子。植物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不能正常移向两极,会发生丢失现象。

(3)

答案:(1)去除雄蕊提高人工授粉的成功率,以获得更多种子(2)ZY

29

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联会紊乱),染色体随机分配有丝分裂(4)植物组织培养既符合人类需求,染色体数又能保持稳定(又稳定遗传)

17.金鱼是观赏价值很高的鱼类,利用体积较大的卵细胞培育二倍体金鱼是目前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②诱导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处

理等。具体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______________变异。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为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若子代性别为__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WW或YY个体不能成活)。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将影响基因a的表达,当基因b纯合时,基因a不能表达。偶然发现一只具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了正常眼雌鱼,则该龙眼雌鱼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用基因型为AABB 的雄鱼与子代的正常眼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

(5)研究发现,金鱼的双尾鳍(D)对单尾鳍(d)为显性,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双尾鳍的个体占36%。现有一对双尾鳍金鱼杂交,它们产生单尾鳍后代的概率是________。如果它们的子代中有15只单尾鳍金鱼,从理论上讲,这对金鱼所生子代个体总数约为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因此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由题意可知,二倍体鱼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是一个,若获得纯合二倍体,图中方法一是,可以用低温处理卵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方法二是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卵细胞与极体进行融合,形成二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容易发生交叉互换,所以这种方法形成的二倍体往往是杂合二倍体。(3)若鱼的性别决定是XY型,雌鱼产生的

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加倍后为XX全是雌性;若鱼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雌鱼产生的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Z或者W,加倍后是ZZ或者WW,由于WW不能成活,所以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全为雄性。(4)据题意可知,龙眼的基因型是aaB_,发现一只具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了正常眼雌鱼aabb,则该龙眼雌鱼的基因型为aaBb;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子代的正常眼雌鱼aabb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aaB_的概率为3/16。(5)根据双尾鳍的个体占36%可知dd=64%,d=4/5,则D=1/5,DD=1/25,Dd=8/25,DD∶Dd=1∶8,则自然群体的双尾鳍中Dd占8/9,后代产生单尾鳍后代的概率是8/9×8/9×1/4=16/81。如果它们的子代中有15只单尾鳍金鱼,从理论上讲,这对金鱼所生子代个体总数约为15÷(16/81)=76。

答案:(1)染色体结构(2)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3)雌性雄性(4)aaBb 3/16 (5)16/81 76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九九六年分子遗传学 一、请说明高等动植物的基因工程与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的异同。什么是当前真核生物基因工 程的前沿?你认为目前动植物基因工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什么?(20分) 二、在遗传学的发展中模式生物的应用起了重要的作用,请用一种你最熟悉的模式生物,较 为系统地阐述应用该模式生物进行研究对分子遗传学的贡献。(15分) 三、从突变产生的机制看能否实现定向突变?试从离体和活体两种情况予以说明。(15分) 四、什么是基因组大小与C值的矛盾?造成这种矛盾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估计真核生物基因 组的基因数目?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否作用于基因组的大小,请阐述你的观点。(15分) 五、水稻黄矮病毒含有负链RNA基因组,在完成对该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N)序列测定的 基础上,将N的编码序列置于水稻Actl基因(是一种组成性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下游,通过基因枪方法导入一个水稻的粳稻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的水稻植株在攻毒试验中表现出对黄矮病毒的抗性。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以下两点: 1.转基因水稻的抗性确实是由于N基因导入水稻基因组表达的结果,而不是在转化过程中由于突变造成的; 2.转基因水稻的抗性是由于N基因的转录产物造成的,而不是该基因的翻译产物造成的。(20分) 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分子遗传学中广泛地用于各类研究,请具体地说明限制性内切酶在 研究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15分)

199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分子遗传学(A卷) 一、在通过测序获得一个基因组克隆的DNA序列后,怎样才能了解该序列可能具有的基因功能,请提出你的研究方案。(20分) 二、请简单介绍你的硕士论文研究(或相当于硕士论文研究)的工作。如果这些工作涉及分子遗传学,请提出你深入研究的设想;如果你以前的工作与分子遗传学无关,也请你提出深入到分子水平的设想。(20分) 三、请指出目前阶段基因工程技术的局限性,并分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你可以在人类基因冶疗,动物基因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来回答,也可以都回答)。(20分) 四、请说明基因组计划与生物技术的关系。(20分) 五、请说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在分子水平上的特征。(20分)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八遗传的分子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八遗传的分子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考纲要求]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a)。2.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1)核酸分子的组成(a);(2)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b);(3)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3.遗传信息的传递:(1)DNA分子的复制(b);(2)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c)。4.遗传信息的表达:(1)DNA 的功能(a);(2)DNA和RNA的异同(b);(3)转录、翻译的概念和过程(b);(4)遗传密码、中心法则(b);(5)基因的概念(b)。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1.两种肺炎双球菌:S型菌:菌落光滑、菌体外有荚膜、有毒;R型菌:菌落粗糙、菌体外无荚膜、无毒。 2.过程(使用对照实验方法) 3.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含有一种物质(转化因子)使某些R型菌转化成S 型菌。 二、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埃弗里) 分析: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其他物质不能。实验证明:DNA才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增殖时合成蛋白质以及DNA复制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模板为亲代噬菌体的DNA。

2.分别标记噬菌体: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DNA,一个噬菌体只能标记一种元素。3 .实验过程分析与结论 过程结果分析结论 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悬浮液中有放射性而 沉淀中没有放射性 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 细胞外,不起作用DNA在亲子代间具 有连续性。DNA是 遗传物质 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悬浮液中无放射性而 沉淀中有放射性 DNA进入细菌细胞 内,指导T2噬菌体的 增殖 4.误差分析 (1)用32P标记噬菌体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的原因有: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2)用35S标记噬菌体实验中,沉淀物中放射性偏高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有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四、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 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18%、26% B.28%、22% C.26%、18% D.44%、8%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 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 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 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甲100% 不变 乙50% 不变 丙0% 减少 丁150% 不变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中科院植物学考研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 1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熟悉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型;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 生结构的异同;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生长。 4.熟悉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叶序和叶 镶嵌的概念;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 物的叶的特点;理解并熟练掌握叶的生态类型及特点。 5.了解茎与叶、茎与根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 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6.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中科院遗传所考博遗传学2003-071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2003年 一、今年是DNA双螺旋模型发表五十周年。请回答以下问题(20分): 1、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是否等于A+C/G+T ?(4分) 2、DNA双链的两条链中是否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4分) 3、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的长度约为1100微米。请根据DNA模型估计其基因组的碱基对数目。(4分) 4、如果两种生物基因组DNA在四种碱基的比率上有显著差异,那么预期在它们编码的tRNA、rRNA和mRNA上是否也会在四种碱基的比率上呈现同样的差异?(8分) 二、在一牛群中,外观正常的双亲产生一头矮生的雄犊。请你提出可能导致这种矮生的各种原因,并根据每种原因提出相应的调查研究的提纲(注意整个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20分) 三、请给出以下6种分子标记的中文全称、定义、检测方法及其在遗传分析中的特征。(20分) RFLP , microsatellite , STR , SSLP , SNP , InDeL . 四、在普通遗传学中,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其中的两种相互作用?请从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20分) 五、有哪些诱变剂可以诱发基因突变?基于突变被辨认的方法,可以将突变分为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突变对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最有意义?为什么?对一个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如何构建一个突变体库,以揭示基因组中预测基因的功能?(20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2004年) 注意:(1)答题必须简明扼要。如有必要,可以图示辅助说明; (2)答题时可以不必抄题,但需注明题目序号; (3)所有答题不要写在试卷上,请全部书写在答题纸上; (4)第一题为选答题,第二至五题为必答题。 一、选答题:请在第1与第2题间选答一题。若两题均答,只按其中得分最低的一题记入总分。(每题20分) 1. 列举动物遗传研究中常见的两种模式实验动物,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对遗传学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2. 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经典遗传学实验材料常采用豌豆和玉米,而现代遗传研究则更趋向利用拟南芥菜和水稻,试述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以及它们在植物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 二、对于突变体的诱导有许多种方法,请分别列举一种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生物的突变体诱变方法。对于表型相同的一组突变体,请设计一遗传试验,验证这些突变属于相同位点(alleles)突变还是不同位点(non-alleles)的突变。(20分) 三、转座(transposition)与易位(translocation)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有哪些类型?对于基因组的进化各有哪些意义?(20分) 四、简述你所从事过的一项最主要研究工作。如果给你以足够的研究条件,以及3-4年的时间,你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你的研究工作?(20分) 五、负调控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意义,除经典的操纵子模型以外,近年来还发现有泛素(ubiquitin)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机制和micro RNA(miRNA)介导的转录和翻译抑制机制,请从后两者中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机制与生物学意义。(20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2005年) 注意:(1)答题必须简明扼要。如有必要,可以图示辅助说明; (2)答题时可以不必抄题,但需注明题目序号; (3)所有答题不要写在试卷上,请全部书写在答题纸上。 (4)每题20 分。 一、试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于保持物种稳定以及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二、基因组学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简述结构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 学的概念,以及利用模式物种进行基因组学研究的意义。 三、已知某物种的两个连锁群如下图所示: cM cM 图中的数字为相应遗传学位点的遗传距离(cM)。 试回答: (1)杂合体AaBbCc 可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另一基因X 是否位于图示中的两个连锁群上。 四、转录因子包括什么主要的功能结构域?其主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是什么? 五、下述是一个虚拟的分子遗传学问题。 表皮毛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典型的表皮毛结构包括一根主干(main stem) 以及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30.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都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l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3、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都一定引发性状 变化 B.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C.把此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4 D.该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的种类和(A+T)/(G+C)的比例 4、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 DNA分之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可以准确复制 5、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子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 C、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6、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右 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 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捡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 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 是 A.基因a B.基因b C.基因c D.基因d 7、右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e、d表示脱氧核苷 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 D.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中科院植物学历年真题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 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 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 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 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 分钟,总分150 分 (二)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 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 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 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 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 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1.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五)植物分子系统学 1. 分子系统学的概念。 2. 分子系统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六)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 1.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七)植物分子生物学 1. 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 2.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关系。 3. 简单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案设计。 四、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 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 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 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理解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08—02分子遗传学 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卷 科目名称:分子遗传学 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1、什么是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如何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基因功能?目前广泛应用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技术是什么?可举例说明。(20分) 2、基因工程中应用的载体主要是对天然质粒进行了哪些人工构建?(10分) 3、什么是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主要包括哪些研究领域?可举例说明。(20分) 4、借助基因工程可以改造生物的某些性状,但是在实践中,获取高产、抗逆以及优良品质集一身的超级转基因农作物却非常困难。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0分) 5、已知某病原物的一段基因序列的表达产物无毒性、无感染能力、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有人希望通过植物体来生产该疾病的基因工程疫苗,请设计出一个可行的技术路线。(20分) 6、什么是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为什么要进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请用实例说明大规模养殖(种植)单一的“优良”动(植)物品种的风险。(20分) 科目名称:分子遗传学第1页共1页

200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遗传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1.简单说明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如何通过RNA干扰方法研究基因的功能? (20分) 2.水稻基因组计划对于水稻遗传学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15分) 3.在作物的遗传育种过程中,说明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的关系。 (20分) 4.研究者在基因工程研究过程中打交道最多的是各种分子克隆载体和受体菌或 细胞,比如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和开展基因表达时,研究者就必须特别认真选择分子克隆载体和宿主菌或细胞。事举例分别说明构建文库时和作基因表达时应如何选择分子克隆载体和宿主菌或细胞。(20分) 5.当你获得一种很有用的生物材料后,你可能希望克隆该生物中的某个基因。 假设这种生物是一种原核生物,应如何设计该实验?要是它是一种真核生物,又该如何设计此实验?如果你是世界上第一个克隆此基因的人,又应如何设计该实验?要是此基因已在其它生物中被克隆,实验方案又该如何设计?由于各种可能性都存在,你也可以作出必要的假设。如果可用不同方法分离此基因时,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缺点?(25分)

【新】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7.8.9.10.11.12. 选项 1.艾弗里及其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 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C.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菌的DNA后出现的菌落只有S型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下图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 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的 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 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利用已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来标记噬菌体 B.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延长培养的时间可以提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D.本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4.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将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5.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核糖核酸的含氮碱基最多有4种 B.有的核糖核酸能催化生化反应 C.有的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 D.核糖核酸在细胞中能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复制 6.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7.将雌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链都用32P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等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 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德州模拟)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 C.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D.遗传信息不能从DNA流向DNA 解析:肺炎双球菌含有DNA和RNA,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基因的 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B正确;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在R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相等,C错误;肺炎双球菌细胞内能进行DNA分子复制,所 以遗传信息能从DNA流向DNA,D错误。 答案:B 2.(2016·南京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 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上清液a中放射性比较强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35S标记的应该是噬菌体的外壳,外壳中含有S元素,而DNA中不含S元素;在②过程中,如果不充分搅拌,会使较多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这样沉淀物中含有的放射性较高,如果搅拌充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低;在上清液中含有较多的噬菌体外壳,所以放射性相对较高;上述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3.(2016·揭阳模拟)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 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 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C.腺嘌呤 解析: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 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AN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1/2,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X可能是G或C。 答案:B 4.(2016·湖南三十校联考)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20条,其中 染色体中的DNA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 B.40条 C.20条 D.10条 解析:DNA有两条链,由于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得的DNA分子中 有一条链被3H标记,另一条链中不合3H,这样的一条DNA分子在不含有标记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将得到两条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被标记,而另一条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标记。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40 条染色体中有20条被标记,另外20条没有被标记。 答案:C 5.(2016·温州二模)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 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

中科院《植物学》真题98-08

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 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伴胞衬质势初生分生组织担子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心皮维管束有限花序生物圈 二、何谓植物的细胞周期,请简要说明其基本的过程。 三、以地钱为例,说明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四、简述禾本科C4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五、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主要在哪里?简述其重要的进化特征。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所在属的拉丁文(写出属名即可),并指出其所在的科。 国槐油松银杏委陵菜青冈栎樟树小麦蔷薇早熟禾睡莲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3/30) 真核细胞线粒体韧皮部中柱鞘合轴分枝花被花图式隐头花序维官形成层子叶髓射线 厚壁组织托叶蒴果植物区系植物生活型双名法高等植物模式标本维管束 二、简答题:(10/50任选5题作答) 1、简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2、典型的花分哪些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如何?

(完整版)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 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 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的思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从变异的角度看,R菌转化成S菌,属于基因重组(R菌的DNA中插入了可表达的 外源DNA)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如何标记噬菌体: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5)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相互对照 6)误差分析:35S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32P标记DNA,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 质)(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 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 接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试题(附答案)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试题(附 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 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某细胞内相关的生理活动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若该细胞为记忆B细胞,其细胞核、细胞质中均能发生a、b过程 B. 细胞发生c过程时,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参与的tRNA可能有61种 C. 图中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由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D. 分化的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 2.某种物质可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该物质不会阻断的细胞生理过程是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 A. ① B. ①② C. ③ D. ②③ 3.若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或物质的关系,则表中相应的叙述与图示不符的选项是选项甲乙丙相应的叙述 A DNA RNA蛋白质①过程可表示转录;②过程可表示翻译 B二倍体花粉单倍体通过③得到甲的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种子 C离体细胞愈伤组织植物体①过程表示脱分化,②过程包括再分化 D CO 2+H 2 0C 6 H 12 O 6 丙酮酸 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过程表 示有氧呼吸 A. A B. B C. C D. D 4.下列有关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 人体不同细胞中DNA复制方式不同 C. 翻译过程中mRNA都要与核糖体结合 D. 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RNA 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2020届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习题:专题四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含解析

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岳阳质检)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答案 D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培养时间的 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因此B、C错误;搅拌不充分会使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 性,D正确。 2.(2019福建龙岩期末)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艾弗里提取的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观察到两种菌落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裂解细菌释放出T 2 噬菌体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 2 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答案 B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A错误;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并存,B正 确;在赫尔希和蔡斯的T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 的T 2噬菌体与细菌脱离,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 2 噬菌体 并不都带有32P标记,32P标记的是T 2 噬菌体的DN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只有含有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才带有32P标记,D错误。

2011中科院植物学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名词解释: 离区、 年轮、 花冠、 伴胞、 细胞分化、 髓射线、 系统发育、 原生质体、 质体、 生态位 简答: 1、花序类型 2、在野外怎样区分裸子被子

3、香椿、臭椿的区别 4、植物组织按功能分有哪些 5、形态学分类的局限,分子生物学为何受欢迎 6、植物进化的趋势和样式Q:735074402 7、植物适应干旱的两个策略,耐旱植物的特征 8、举6种果实类型 论述: ABC模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2分) 1. 初生壁 2. 组织 3. 细胞分化 4. 幼苗 5. 不定根 6. 增殖分裂

7. 枝迹8. 花图式9. 世代交替10. 初生结构 二、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植物的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根尖可分为四部分,其中___________是执行根的吸收功能的主要部分,它的内皮层上的特殊结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个特殊结构被称作__________。 小枝区别于叶轴在于:a. 叶轴顶端无__________;b. 小叶的叶腋无____________。 植物落叶是由于在叶柄的基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区,该区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层组成。 单室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成纵行,称作___________胎座;单室复子房,胚珠沿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排列成若干纵行,称作_____________胎座。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植物命名采用_________法,命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作______________。 松属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原胚,原胚通常由上层、胚柄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具有柔荑花序的杨柳科曾被归入五桠果亚纲,主要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征。 被子植物起源的单元说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1. 从化学上分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中核酸主要是脱氧核糖 核酸(DNA),在染色体上平均约占27%,其次是核糖核酸(RNA),约占6%;蛋白质占66%,是由组蛋白与非组蛋白构成的,两者的含量大致相等,但根据细胞的类型与代谢活动,非组蛋白的含量与性质变化较大。此外还有少量的拟脂与无机物质。 2. 分子遗传学已拥有大量直接和间接证据,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⑴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①每个物种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其大小和功能如何,它们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且配子中的DNA含量正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系列的一些物种,其细胞中DNA的含量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也呈现倍数性的递增。 ② DNA在代谢上是比较稳定的。 ③ 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从噬菌体、病毒,直到人类的染色体中都含有DNA。 ④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诱发各种生物突变时,其最有效波长均为2600A,这与DNA所吸收的紫外线光谱是一致的。 ⑵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①细菌的转化:1928年,格里费斯( Griffith , F . )首次将一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RII转化为另一种类型RIII,实现了细菌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16年后,阿委瑞( Avery , O . T . )等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这种转化物质是DNA。 ②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赫而歇等用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10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发现用32P标记,放射性活动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用35S标记,放射性活动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动,但不能传递给子代。这样看来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内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说DNA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 3. ①由两条互补的多核苷酸链,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同一轴上互相盘旋起来,很 象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 ②在DNA双链中,一条链的走向从5ˊ到 3ˊ、,另一条链的走向从3ˊ到 5ˊ。两条 链呈反向平行。 ③ A与T以两个氢键配对相连,G与C是以三个氢键配对相连。 ④各对碱基上下之间的距离为3.4A,每个螺旋的距离34A,也就是说,每个螺旋包括10对碱基。 4. a. 这条链是DNA。 b. 如以之为模板,形成互补DNA链,它的碱基顺序为:T-G-G-C-A-A-A-T c. 如以之为模板,形成互补RNA链,它的碱基顺序为:U-G-G-C-A-A-A-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