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合集下载

中医学术思想与学术观点范文

中医学术思想与学术观点范文

中医学术思想与学术观点范文 英文回答: Chinese medicine is a traditional medical system that has a unique set of academic thoughts and viewpoints. 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yin and yang, as well as the 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 These concepts are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body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the environment.

One of the key academic thoughts in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oncept of qi, which can be translated as vital energy or life force. According to Chinese medicine, qi flows through the body along specific pathways called meridians. When the flow of qi is disrupted or blocked, it can lead to illness or 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aims to restore the balance and flow of qi in order to promote health and well-being.

Another important academic viewpoint in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th. Chinese medicine views the body as a whole, interconnected system, where each part affects and is affected by the others. This is in contrast to the reductionist approach of Western medicine, which often focuses on treating specific symptoms or diseases. Chinese medicine considers the individual's physical, ment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as interconnected and seeks to address the root cause of any imbalance or disharmony.

黄煌学术思想汇总

黄煌学术思想汇总

黄煌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研究各家学说,尤精于经方医学。

先生在学术上硕果累累。

所著〈〈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要证〉〉〈〈医案助读〉〉等影响深远,并风靡海外。

现就先生学术上主要思想作一概括整理与同道共享。

1关于行医--“做疾医,做上工,做临床家”黄教授认为,医生是高尚职业,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己任,因此,要么不做医生,要做就做个名医,而不是庸医。

做名医,除了要有高尚医德外,更要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除了吸收传统医学精华外,还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

他的老师叶秉仁先生曾说过“科学无国界,治病要疗效”基于此他提出搞临床应当遵循“诊断要现代的,用药是天然的,服务是社区的,观念是整体的”先生还把中医界划分为四大类人,一类为政客型,一类为江湖型,一类是商贾型,一类为学者型。

他推崇学者型中医,呼吁更多的人做学者型中医。

对江湖型中医则深恶痛绝,认为正是这些人把中医搞得污烟瘴气。

“祖传秘方”虚假广告,蛊惑视听,严重损害中医在广大人民心目中形象,必须大力讨伐。

在历代的临床家中,先生最推崇经方家。

诸如范文虎、曹颖甫、舒驰远、陈修园等,并认为他们是中医临床的中流砥柱,其学术经验值得继承,为此他专门就经方家的学术思想作了如〈〈经方家的医学〉〉〈〈经方家的魅力〉〉等专题讲座。

2关于仲景学说--“方证相应是仲景学说的精华”仲景学说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是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典范,仲景方被誉为后世方书之祖。

黄教授潜心研究仲景学说多年,认为仲景学说是中医学的精华,而方证相应则又是仲景学说的精华,是重中之重。

他倡导方证辨证,认为中医学的辨证方法虽然很多,但不论是六经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还是后世占主流的脏腑经络辨证,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方药上来,毕竟,作为临床医生面对病人最终开出的还是“方”,把方与证紧密结合,形影不离,研究方证之间的内在的有机的必然的联系,这是方证辨证研究任务所在。

他把桂枝汤比作箭,把桂枝汤证比作箭靶,有桂枝汤证而不用桂枝汤,则非其正治;而用桂枝汤却无桂枝汤证,则又是无的放矢,只有二者相结合才是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索福克勒斯学术思想

索福克勒斯学术思想

索福克勒斯学术思想索福克勒斯既相信神和命运的无上威力,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思想意识的特征。

他根据他的理想来塑造人物形象,即使处在命运的掌握之中,也不丧失其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

和埃斯库罗斯不同,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索福克勒斯的《埃阿斯》(约公元前450~前447)写进攻特洛伊的名将大埃阿斯由于没有得到阿基流斯遗留的武器而企图杀害阿伽门农等将领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抨击了埃阿斯的傲慢作风,埃阿斯最后自杀身死,也是他进行自我惩罚的行动。

在《安提戈涅》里引起悲剧冲突的导火线是埋葬死者的问题。

悲剧英雄安提戈涅是忒拜国王俄狄浦斯的女儿,她的哥哥波吕尼刻斯是个叛国者,安提戈涅违反法令、埋葬了波吕尼刻斯的尸体,最后被囚禁在墓室中自缢而死。

悲剧主要是表现安提戈涅和继承了王位的克瑞翁之间的矛盾冲突,亦即关于宗教道德的“神律”和政府法令之间的矛盾冲突。

安提戈涅既不能违反法令、又必须尊重“神律”,这就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索福克勒斯看来也就是命运问题,安提戈涅以自我牺牲的行为来维护宗教传统,受到索福克勒斯的高度称赞。

《俄狄浦斯王》(约公元前430~前426)是索福克勒斯最著名的悲剧,剧中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根据预言得知他将死于儿子之手,在儿子俄狄浦斯出世后便把他抛弃,这孩子后来被科林斯国王收养成人。

有一天,俄狄浦斯听到他将杀父娶母的可怕预言,便逃往底比斯,途中碰上拉伊俄斯,在争吵中将对方打死。

紧接着,他又为底比斯人制服了人面狮身的女妖。

俄狄浦斯被选为底比斯国王,并娶拉伊俄斯的寡后为妻。

就这样俄狄浦斯终于不知不觉地犯下了杀父娶母的罪行。

根据神示,他必须找到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才能消除天灾。

俄狄浦斯最后发现自己不仅是他要捉拿的凶手,而且是娶母为妻的罪人。

因此他刺瞎了双眼,自愿承受流放的惩罚。

俄狄浦斯的命运是残酷的,他反抗命运的斗争精神也是十分坚强的。

浅谈李中梓学术思想

浅谈李中梓学术思想

浅谈李中梓学术思想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江苏华亭人,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生於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卒於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李氏出身科甲贯珠,官僚门第,衣冠薮泽之家。

早年学举业,十二岁即取得秀才资格,因以清刚之气,隽上之才,而不合“诗文要歌颂者,人物取软滑者”的录取标准,故屡试不第,应考九次仍未能中举,蹭蹬场屋,复因其妻及两亲子被庸医用凉药所误而亡。

自己又体弱多病,遂转而学医,以贡生终焉。

其於《删补颐生微论——自序》言:“余少治经生言,及两亲子俱以药误,予又早岁多,然迫于思,而以邹鲁之业,兼岐黄家言,药世道之受病,而因以通有生之疾,似同源而异流矣.。

”李氏从事医业四十余载,李氏接触医学约从母病开始,自究医理,攻研医学,自学成材,终成名医。

李中梓一生著作甚富,先后共撰述廿余种医书,惟屡经兵患,迄今仅存九种,现将其著述依年代的先后,主要下列几种:1. 雷公炮制药性解(1619年)二卷;2. 医宗必读(1637年)十卷,台南综合出版社,1989年,据明·崇祯十年丁丑,经纶堂刊本;3. 内经知要(1642年)二卷;4. 删补颐生微论(1649年)四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据明·崇祯十五年壬午,聚文堂刊本;5. 伤寒括要(1649年)二卷;6. 里中医案一卷据李氏四世孙于升庵抄本,成书年代不详;7. 诊家正眼二卷;8. 病机沙篆二卷;9. 本草通玄二卷。

其中,《医宗必读》与《删补颐生微论》两书虽然皆属辨证论治之书,但《医宗必读》著重在临床,词简而明,法精以详,类似於临床手册;《删补颐生微论》侧重於说理,类似於医案医话,两书合勘,可以窥见李氏学说及医疗经验的大部份,也可以作为研究士材学说的阶梯。

一、学术著作(一)《医宗必读》一书共十卷,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份:1. 总论(卷一):系医论专辑,其中关於指导读书法二篇,指导治病用药法十二篇,能反映其学术造诣,是李氏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黄乃健学术思想总结

黄乃健学术思想总结

黄乃健学术思想总结黄乃健(1897年-1975年),字耀南,江苏南通人,中国现代教育家、哲学家、教育学家,被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学术思想秉持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原则,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将教育与现实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对黄乃健学术思想的总结。

黄乃健的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实用主义教育理念、民族主义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黄乃健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体现在他注重将教育与现实联系起来。

他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社会与工农实践,培养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立足于现实,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他主张教育要以实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黄乃健的民族主义教育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尊心。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使他们具备为国家和民族服务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他主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民族精神特质的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其三,黄乃健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体现在他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倡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

他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最后,黄乃健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他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室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动力。

同时,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使他们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行动力。

中医学术思想阐述范例

中医学术思想阐述范例

中医学术思想阐述范例永恒运动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

它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整个人体,都是永恒地运动变化着的。

1,整个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的。

古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从自然现象开始的,通过长期的观察,对日月星辰的运行,寒来暑往的变迁,逐渐认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的,永恒运动变化着的,认识了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例如:大地就是循着一定的规律不断地运行的。

所以《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又说:“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说明大地是凭借周围的大气而居于天体之中,人们面南而立,则天体右旋,自东而西,大地左转,自西而东,左右旋转周行,运动不息,四时万物的变化,也随之而出现。

物质的运动方式,古人把它归纳为升、降、出、入,也就是内在的活动与内外的联系。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字,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没有内在的活动,也不能脱离周围事物而孤立存在。

升降出入的运动,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而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也只能在物质基础上表现出来。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时之有,而贵常守。

”这就是说:升降出入是物质运动的普遍现象,但在普遍的运动现象中,各个物质又有它不同的情况,在空间中范围有大小,在时间上期限有长短,然而升降出入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总离不开内在活动与内外联系的基本因素。

《内经》还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又说:“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说明事物之所以有运动变化,完全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召”“相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专业领域的学术思想

专业领域的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的概念:学术思想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经过实践检验和理论论证的知识体系, 是对该领域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学术思想的特点:学术思想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科学性是指学术思想必须符合客 观规律,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系统性是指学术思想必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各部分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实践性是指学术思想必须能够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学术思想的影响:学术思想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引导研究方向、启发新的思考 方式、推动实践应用等。
学术思想在专业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术思想是专业 领域发展的基石, 为学科建设提供 理论支撑。
学术思想在专业 领域中具有指导 实践的作用,推 动技术创新和应 用。
学术思想是培养 专业人才的重要 内容,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专业领域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学术思想的形成:受到该领域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科学理论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具有特 色的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学术思想不断演变和创新,推动该领域的 发展和进步。
学术思想的交流与融合:不同学术思想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可以促进学术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推 动该领域的进步。
学术思想在专业领域中的改进和发展
学术思想在专业领域中的重要性 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学术思想在专业领域中的改进方向 学术思想在专业领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YOUR LOGO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23
对专业领域学术思想的反思和质疑
学术思想的发展需要不断反思和质疑,以保持其活力和进步。 学术思想需要接受多方面的评价和反思,包括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 学术思想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证据和推理之上,而不是主观臆断或偏见。 学术思想需要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批评,以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

学术论文的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

学术论文的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

学术论文的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从本质上讲,学术论文是一种呈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本形式,为研究者提供了通向学术界门槛的渠道。

而在学术研究领域,学术思想和学科思路是论文撰写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学术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学术思想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研究者要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分析评估,延伸开去,使其深入思考研究结果的重要途径。

学术思想包括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以及不断推进研究领域的能力。

在学术论文中,学术思想是对研究成果自我评估,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探究的一种体现。

学科思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科思路表明,一个论文应该遵从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规则。

论文的撰写需要依据对所处研究领域的彻底理解和具体运用。

通过学科思路,研究者可以建立起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规则,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不断推进提供有益的方向。

而在学科元素的影响下,学术思想才能与学科思路产生相互影响、磨合、协调与反馈。

学术思想就是一个研究者进行研究的启发,而学科思路则是一种指导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框架。

学科元素具有领导、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使得学者们能够同质化地进行研究,共同解决常见的学术问题。

同时,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又保持着独立的发展,相互激荡、相互支撑、相互推动。

只有既有学术思想又有学科思路才能使得论文不是单纯地追求语言形式上的优秀,而是要将精神内核和形式美相统一。

孙中山先生在五四运动后发表的“建设民族学问”的讲演提出“必须有工作的研究、有研究的学问,才能存在真正有力的民族学问”。

这正是我们将学术思想和学科思路联系在一起的最好证明。

学术思想使得研究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发现,而学科思路使得论文更具可读性、规范性和友好性。

同时,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的统一性和分离性则意味着,学者应该根据他们研究的任务和目标来具体表达它们,充分表达和状态相应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在学术论文中,学术思想和学科思路的结合更是重要,这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遵循“德才兼备”的道德标准。

学术论文在各自领域内披荆斩棘、获得突破的同时,也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探讨并运用学术思想和学科思路,则更有望改善和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文元主任,是中医大家,擅长骨伤疾病、脾胃肝胆病的诊治,致力于脾胃病、骨伤疾病研究。

从他的学术思想可以窥见其治学严谨、精研医理、善于辨证施治、擅用中医理论解决疑难危重症的大医境界。

他的脾胃病的学术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外伤论治,强调明辨机理,巧用手法外伤一症,不论骨断、筋伤、脱位,施氏治之既遵历代前贤所论之法则,又有所发挥。

临证倡导三期辨证,内外合治,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因病因人制宜,多种中医药疗法相结合。

在治疗方法上,坚持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学术思想,做到手法、方药、针灸、导引等多种方法并行。

外用手法以整筋骨之移位,内服方药以调节气血之虚实,辅以针灸、导引、敷药更使骨正筋柔,肿消痛减。

手法为治伤之首务,强调医者须“明辨机理,巧用手法”,做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所谓明辨机理,不仅要“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了解损伤局部的解剖结构,更应“明”损伤之性质、程度、特点,“明”患者体质之强弱虚实,“明”具体之整复方案。

而后才能成竹在胸,巧用手法。

(一)摸、整、稳、运疗骨折此四法实为治疗骨折的四个基本步骤,具体体现了中医伤科学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

摸法:即手摸心会之意,为整骨前及整复过程中所采取的必要诊断方法。

摸诊具有X线等现代诊断技术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尤其对不完全骨折、裂纹骨折、无移位骨折等而言,更是如此。

临证运用摸法,须细致、全面,细心体会指下感觉。

一为摸损伤局部,包括“摸形”、“摸痛”、摸异常活动与骨擦音、摸患肢之功能障碍等。

摸形指仔细触摸损伤局部有无肿胀、畸形,有无“骨断骨碎、骨歪骨正”之症,确实了解骨折断端在体内之方位。

摸痛指检查局部有无压痛、叩击痛,以准确判断骨折的部位与范围。

如指下触及肢体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则是诊断骨折的确切依据。

一为摸相关部位,医者临证除了要摸诊损伤局部之外,亦要根据病情特点,触诊有关部位以判断是否伴发其他损伤。

如尺骨上1/3骨折易合并桡骨头脱位。

扭转暴力所致之胫骨下段骨折,有可能伴发腓骨上端骨折。

只摸诊损伤明显之处,而无整体观念,势必造成漏诊失治而贻误病情。

一为摸比健侧肢体,比量其形态、长度、周径,藉此对伤侧作出明确诊断。

通过上述摸诊之法,掌握骨折局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伤肢的X线征象,即可在头脑中形成骨折的立体概念,为骨折的整复作好充分准备。

整法:指整复移位骨折之法。

各地医家所施均大同小异,总以正骨八法为纲,临床取效的关键在于合理巧妙地运用正骨八法。

对临床上不需整复的骨折如青枝骨折、轻度成角骨折等,可不必强求复位,以免徒增损伤。

整复前必须充分作好准备工作,制定详实的整复方案,争取一次成功。

施术过程中要胆大心细、手法有序、运用巧力。

具体整复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安神:即安定患者神志,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手法得以顺利实施。

知体:即“知其体相”之意,指医者须在整骨前及整复过程中通过摸诊及其他诊断方法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才能准确施术。

松筋:指通过手法揉摩或适当的麻醉方法以消除疼痛,松解软组织的痉挛,为骨折的整复创造条件。

顺势与巧力:指顺应骨折移位的方向,巧施手法,使之顺利复位。

临证施术之精妙,难于尽述,以下仅举几例,从中可见其疗伤手法之一斑。

如治桡骨远端骨折,善用折顶牵抖法。

方法为:双手握腕,两拇指置骨折端,与助手作相对牵引,觉指下骨折断端分离有声,则骤然折顶,加大骨折成角,继之突施抖法,迅速使患腕掌屈尺偏,然后作夹板固定。

即便为粉碎骨折者,运用此法亦可达到满意复位。

对如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常用持续骨骼牵引,辅以端挤提按手法,矫正侧方移位,然后以夹板固定。

稳:意指骨折复位后固定宜稳。

夹板固定为常用之外固定法。

其所用外固定物要求符合骨折部位之外形,扎带要捆扎有力,不松不紧。

实施固定后要定期复诊,防止夹板松懈。

并主张同时应用敷药,一者外用敷药可以消肿定痛、舒筋活络,二者可使夹板与肢体更加附贴,产生更加稳固的固定效果。

但重度肿胀者宜慎用,骨折不稳定者宜两周后使用。

复位后骨折位置难以维持者常用持续牵引固定,如股骨颈骨折的胫骨结节牵引,胫腓骨双骨折的跟骨结节牵引等。

运:指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现已被视为骨关节损伤的基本疗法之一。

适当的功能锻炼,可流通气血、祛瘀生新、促进骨折之愈合、恢复肢体之功能。

伤后之运法既包括“运”全身之法,又有“运”患肢之法;既有“运”形体之练功法,又有“运”气机之吐纳法;既可自主练功,又可被动活动,同时亦可借助器械进行锻炼。

“运”法虽多种多样,具体运用均应遵照以下原则:运动有时:指骨折固定后要早期、及时地进行练功。

尤其是关节内和关节附近的骨折,以防止粘连,尽快恢复患肢功能。

运动有序:指练功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不同的转归阶段,选用适当的练功方法。

活动强度、范围要由小到大,渐次增加。

在骨折初期,患肢只宜做肌肉收缩运动,一般不做关节运动。

中期骨折端已初步稳定,可做轻度的关节活动。

如肱骨外髁颈骨折,可以健手扶患肢前臂做小幅度的肩关节屈伸收展。

前臂骨折可做小云手(但不做前臂的旋转活动)。

骨折后期,骨折端已稳定,趋向临床愈合,此时可加大活动范围与次数。

运动有方:即按照动静结合的原则,采取适当的运动方法进行功能锻炼。

不同的骨折,运动方法均有所宜忌,应禁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骨折、胫腓骨骨折的旋转活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髋内收活动等等。

运动有效:指练功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确实起到锻炼效果,尽早恢复患肢的功能。

(二)路回峰转纳脱位手法实为回纳脱位最主要的方法。

《伤科汇纂》云:“上不与接骨同,全凭手法与身功。

”骨关节脱位的治疗须一清二巧三稳定。

“清”指明确诊断,明确影响复位的有关因素。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通过摸诊其特有体征,再结合X线照片检查,对关节脱位不难作出诊断。

但同时须注意脱位是否合并有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

“巧”指施行手法复位,宜“巧”字为先,切忌使用暴力。

要充分了解关节之解剖结构,运用生物力学原理,以达到“法使骤然浑不觉,患如知也骨已拢”。

施氏提出“路回峰转纳脱位”,常以原路返回的方法巧妙整复脱位。

如治髋关节前脱位,患者腰麻下仰卧位,助手握患肢足踝部作拔伸牵引,医者以步带绕患肢大腿根部向外牵拉,即可轻易复位。

又治肘关节后脱位,与一助手分别握患肢前臂、下臂,于肘关节伸直位做顺势牵引,及闻有入臼之声,屈曲患肘,复位即告成功。

“稳”指复位后宜固定患肢,使损伤之经筋得以愈合,否则易发生再脱位。

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同时可外用敷药,注意功能锻炼。

(三)归槽合缝理伤筋手法为治疗筋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舒筋活络、归槽合缝、解痉定痛、调和气血之效。

施氏临床常用摸、比、按、揉、摩、推、拿、扳、压、旋十法,前三者为诊病之法,后者为疗伤之用。

并强调施术过程中,应熟练掌握手法的轻重宜忌,动作要衔接,流畅自然,一气呵成。

“筋出槽”、“骨错缝”为筋伤之特殊类型,见于肌腱撕裂滑脱及关节轻度错位等证。

手法运用得当,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施氏运用上述手法治疗此类病证,以“先近后远,以远带近”为治则。

先以揉摩手法于损伤部位施术,以舒散气血、缓急止痛,然后运用扳、压等法,着力于损伤的远端,通过杠杆原理,作用于损伤部位,产生损伤局部的轻微运动,使离位之筋、错缝之关节归于原位。

如治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先在腰部施点、按、揉、摩等手法,再令患者侧卧,医者一手扳肩,一手推臀,相对用力轻度推扳数次,使腰椎产生旋转活动至最大范围时,做一稳妥的斜扳动作,此时常可闻及“卡嗒”声,疼痛往往随之缓解。

必要时再行扳腿按腰法及背法。

骶髂关节错缝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施氏常以过伸推扳法治之,方法为:先予患侧腰骶部行松筋手法,再令患者侧卧,患侧向上,医者一手握患肢踝部拉之向后,使患肢过伸,一手抵患侧骶部推之向前,有节奏地推拉数次,而后两手相对用力,骤然顿挫,此时可感关节复位有声,腰痛随即减轻。

五、肿、痛、麻、痉、痿诸证论治举要肿、痛、麻、痉、痿诸证为骨伤科临床常见病证,影响病人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消除诸证常为骨伤科临证之首务,但诸证病因复杂多样,尤当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一)肿胀1肿胀是骨伤科常见客观症状之一,临证当首先明辨肿胀的性质、时间、部位及增减变化等。

2肿胀病机:骨伤科肿胀多为局部经脉因伤受损,离经之血阻塞络道,瘀滞于肌肤腠理。

首先是皮肉浮胀,继而肿处增大,表现为各种性质的肿胀。

肿胀常有虚、实、寒、热、风、湿之分;亦有血肿、水肿之分。

另外,异常的组织增生,毛细血管扩张亦可形成肿胀。

3辨证论治:肿胀分虚、实。

实证见肿胀明显、界限清楚、拒按,常为伤病早期;虚证则多为漫肿、指压留痕,患肢抬高可减轻,常为伤病后期,或久病卧床,缺乏功能锻炼。

治当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法。

4肿胀分新、陈。

新肿为损伤早期,局部肿胀,其势迅速,边缘清楚。

因损伤程度、范围不同,其张力有别,病有轻重。

临证当尤慎危证,如瘀滞气血阻断,则肿胀严重,肢体表现青紫、发凉,知觉迟钝或消失,尤当慎重(如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宜采取果断措施。

陈伤肿多迁延不愈,伴疼痛隐隐,宜配合中药外洗及功能锻炼。

筋伤时常不见肿胀,当全面审察,视其疼痛及功能情况,明确诊断,以防误漏。

骨折肿胀常见肿消而功能未复,宜据骨折情况分期论治。

5肿胀部位不同,治亦有别。

肿胀有局部、全身之分,局部则见四肢同时肿胀,或仅见上肢、下肢或偏于一侧,或局限于关节。

全身肿胀常属“水肿”范畴,当明辨脏腑,常责之肺、脾、肾、心、三焦诸脏腑。

6四肢肿胀不独因伤而致,每兼它证。

湿热蕴结者,因素体阳气偏盛,复受风寒湿邪侵袭,热为寒郁,久则化热。

表现肿胀、疼痛、肌肤灼热、皮色发亮,兼见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疏风祛湿,方用白虎桂枝汤加减。

气滞肌表而肿者,则因气机不遂,复受外邪,营卫不调,气滞不畅,表现四肢浮肿,肤色苍白,按之即起。

治宜行气、疏导、温散,方用香苏葱豉汤加减。

寒湿凝滞者,湿浊停滞经脉,肢体肿胀、重着,宜散寒除湿,方用乌豉汤加减。

气虚血瘀者,经脉不通,见四肢肿胀,按之难起,皮色有紫斑,宜益气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黄芪、桂枝等。

热毒结聚为肿者,见发热而肿,皮色发红,伴寒热,为炎症所致,治宜清热解毒为法。

7常见腿膝肿者,可据肿胀部位选用行经药,配合针灸、理疗及功能锻炼。

全身肿胀常属“水肿”范畴,外感、内伤皆可致肿,主要责于肺、脾、肾三脏,以肾为本。

亦有阴阳、寒热、虚实间的错综转化,治宜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为法。

故临证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二)疼痛疼痛是骨伤科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临证当辨疼痛之部位、性质、时间及变化情况等。

1疼痛病机:骨伤科疼痛主要由损伤所致,因经脉受损、气血凝滞、阻塞经络而致,其病机多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