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又可学术思想及其拓展应用

吴又可学术思想及其拓展应用
吴又可学术思想及其拓展应用

吴又可学术思想及其拓展应用

摘要:本文对吴又可的主要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肯定其临床价值,并结合现代临床经验,阐述其具体运用。

关键词:温疫戾气膜原非典

正文:

对温疫学说的认识始自《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和发挥,但未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明末,疫病横行,有感于疫病对患者和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吴又可在对疫病经过细致的观察,对比和思考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温疫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突破,以《瘟疫论》为代表,温病学派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流派始逐渐得以大放光芒。

吴又可对温病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了“温疫”的概念,对温疫与伤寒进行了区分,“瘟疫与伤寒感受有霄壤之隔”,“伤寒投剂,一汗而解;时疫发汗,虽汗不解。伤寒不传染于人,时疫能传染于人。伤寒之邪,自毛窍而入;时疫之邪,自口鼻而入。伤寒感而即发,时疫感久而后发。伤寒汗解在前,时疫汗解在后……伤寒初起,以发表为先;时疫初起,以疏利为主。种种不同”。列举如此,为后世医家认识温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而不再拘泥于六经伤寒。

关于温病发病的原因,吴氏提出了新的学说,即杂气病因学说。以往医家对疫病原因虽有发挥,却未脱出六经藩篱,认为疫病为“非其时而有其气”的时行之气。吴氏创造性地提出了疫病为感受“戾气”所致。如《原病》篇“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余论则不然,夫寒热温凉,乃四时之常,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厉气,在岁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伤寒例正误》又有“夫疫者,感天地之戾气也。戾气者,非寒、非暑、非暖、非凉,亦非斯是交错之气,乃天地间别有一种戾气。”戾气学说的提出使人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没有科学仪器的条件下,吴又可能够通过自己的临床观察,并大胆提出戾气学说,发前人之所未发,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他也注意了戾气致病的特异性,“戾气为病,一气自成一病,每病各又因人而变。”“大约病偏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者,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是知气之不一,非关脏腑经络或为之证也。”

关于疫病的传播与传变,吴氏指出戾气从口鼻而入,不同于伤寒从肌肤而入;人体感染的方式有经空气传播和与病人接触传播。疫病的传变亦区别于伤寒的六经传变,“盖瘟疫之来,邪自口鼻而入,感於膜原,伏而未发者,不知不觉,巳发之後,渐加发热,脉洪而数,此众人相同,宜达原饮疏之,继而邪气一离膜原,察其传变,众人不同者,以其表里各异耳,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於里者,有里胜於表者,有先表而後里者,有先里而後表者,识此九传,其去病一也。”

关于疫病的病机,吴氏提出了膜原学说。指出“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瘟疫之邪,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据此,根据病在膜原,吴又可认为应“使邪毒速离膜原”,用开达膜原法,“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创制了达原饮,三消饮。达原饮由槟郎、草果、厚朴、黄芩、知母、白芍、甘草组成,用于瘟疫初起,先憎寒后发热,身痛头痛,苔白积粉,脉数不浮。此方对后世影响颇大,吴鞠通、雷丰,薛雪等加减变方诸多。三消饮为达原饮加葛根、柴胡、羌活、

大黄组成,用于温疫表里分传证,既有邪犯三阳,又有邪热入里之证。

针对瘟疫的治疗,吴氏特别推崇下法,尤其重视大黄在治疗中的作用,极大的扩展了下法的应用范围。吴氏认为温疫的病机要点是:邪气内郁,滞而不通。因此应逐邪外出,“一窍通,诸窍皆通,大关通,百关皆通。”吴氏亦设想专病专药,“至于受无形杂气为病,莫知何物之能制矣。惟其不知何物之能制,故勉用汗、吐、下三法以决之。嗟乎!即三法且不能尽善,况乃知物乎?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这种主张极具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是后世业医者需要学习的地方。

《瘟疫论》中阐释的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

论中阐述病在膜原,主要在于说明疫病的入侵及传变途径。言其治疗需用开达膜原法,疏利透邪,使病邪速离膜原,后分而治之,并据此创制了达原饮。吴氏的这一学说至今仍影响着临床。根据病在膜原理论,可以猜想,当今的传染病如流感,乙肝等疾病是否也存在着这一病机,膜原理论仅限于温疫病的治疗,其应用范围是否具有扩大的可能。有医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达原饮用于治疗肠伤寒、白喉、痢疾、扁桃体热、习惯性便秘、黄疸型肝炎等病症亦有效。其中有的已脱离温疫病范畴,然亦可用膜原学说诊治。膜原理论的提出为临床治疗某些疾病起到了不可多得的启发作用。

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瘟疫论》指出的思想也很好地为治疗提供了经验借鉴。非典病毒会给人体造成巨大损害,并且随着时间的深入,损害亦会加剧。因此,怎样控制病情的蔓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瘟疫论》提出“客邪贵乎早除”,“有邪必逐,除寇务尽”,如不及时逐邪外出则“变证迭起,是犹养虎遗患,医之咎也”。对于非典的治疗亦应遵循这一思路,在辨明病症的基础上,尽早投剂驱邪,挫其锐气,则病症向转,或可缓图。如将非典病症定位于膜原,则亦可采用梳理膜原的达原饮。而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此方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尤其是用作君药的槟郎不仅可抗病毒,更可修复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缺陷。因此,该方可用于非典早期的治疗。如能根据患者体质,兼夹浊邪的不同,进行加减化裁,则能发挥更大的疗效。对于湿浊郁闭者,可用雷氏宣透膜原法;对于邪渐入胃,里热虽甚,湿浊犹重者,可用三消饮,即达原饮开达膜原加柴胡、葛根、羌活,消散于表,加大黄消导于里,加生姜、大枣调和诸药。

综上,吴又可的学术思想在于能够通过自己的临床经验,颇有胆识地立新说,创新方,从而不落窠臼,不入俗套,启发后世,可谓功莫甚大。作为后学者,理应继承前辈学术经验,但更应领悟其精神实质,在发掘前人有益的基础上,开阔思路,大胆创新,俾能治病活人,亦可繁荣中医学术,则吾之幸。

参考文献:

《瘟疫论补注》,吴有性,郑重光,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新编瘟疫学》,杨进,学苑出版社,2003

《温病学说之研究》,沈庆法,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

《现代中医感染性疾病学》,张之文,杨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吴又可下法思想研究》,孟繁洁,江苏中医药,2004

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探究

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探究 ——喷泉实验的拓展 系别 专业: 教育系 化学专业 姓名 学号: 王强 0840147 年级 班别: 2009级3班 教师 职称: 韩天辉 高级实验师 2012年5月 12 日 论文分类号: 密 级: 吉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探究 [摘要]本文依据喷泉实验的实质,以NH3溶于水为例探究喷泉实验原理,用其他溶解度的不同气体探究喷泉实验的最佳效果,并将喷泉进行了改进和扩展,设计出了形态各异的喷泉实验。对喷泉实验进行改进和探索,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关键词]增压喷泉、减压喷泉、实验设计、双喷泉 Chemical reagent deterioration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substance of the fountain experiment, NH3 in water, for example research on principle of the fountain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olubility of different gases other fountain for best results and fountains have been improved and extended, designed the fountains of different experiments. Improvements to the fountain experiment and explore, can be a good training of students hands-on, creative ability. "Ammonia fountain experiment" is a testament to ammonia at room temperature, soluble in 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 with water and both prove their wonderful experiment. It's something new and interesting, when appears whenever a beautiful fountain, students always curious, admire with surprise, it has greatly mobiliz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o as to arouse the desire to explore new knowledge. Keywords :Boost fountain, fountain of decomp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double fountain

大学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物理学习心得体会一:大学物理学习心得体会经过两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后,我对物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心得和感受。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北京邮电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开始于大一下学期,在正式开始物理学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老师对课程体系的介绍,以及在高年级同学那里得到的信息,弄清课程特点和必备的基础知识,结合自己对中学物理的学习情况,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因为大学物理与高中的物理是紧密相关的,是高中物理知识的扩展和提高,所以适当复习高中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以及常用的物理模型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大一上学期的高等数学知识例如积分部分也是需要及时复习的。 然后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更有参差不齐的基础知识,要正确认识自身,熟悉周围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根据课程特点,把一天中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安排给相应课程的学习。 以我自己为例,本人就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高中的时候由于题目类型固定,各种题目做得多,所以能取得相应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到大学,在学习时间没有高中多的情况下,怎样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做一道题通一类题,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再者就是要共同学习。科学家中很少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他们更多的是在团队中合作工作。向他们那样,如果能与同学或老师经常面对面或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进行交流,甚至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那么将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我在平时尽量要求自己,争取每节课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也可以在老师身边听听其它同学有什么问题。有一些问题可能折射出我们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欠缺,所以问问题是必要的查漏补缺环节。 另外,经常逛逛物理学习交流论坛,参与问题讨论也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更要注重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课堂讲解和示范对于正确理解物理理论有很大帮助,保证课堂学习效果是提高整体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要保证课堂学习效果,就要做好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跟紧老师思路、理解理论内涵,掌握例题解法、记录课堂笔记,还要把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及总结提高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首先是保证课上的精神状态良好,提前一天预习物理书上的内容。课上认真记录,最好用双色记录法,用红笔标注出重难点,以便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可以多加留意。课上听到不太懂的地方或是有疑问的地方,要做好标注比如打个问号什么的,下课及时找老师解决。人的惰性会使我们当天不及时解决的问题留到第二天就忘了。

新课标最新高考物理主题三电磁感应及其应用3.1电磁感应3.1.3第2课时楞次定律的拓展应用学案新人教

第2课时楞次定律的拓展应用 巧用“结论"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1.增缩减扩 当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时,电路的各部分导线就会受到安培力作用,会使电路的面积有变化(或有变化趋势)。 (1)若原磁通量增加,则通过减小有效面积起到阻碍的作用. (2)若原磁通量减小,则通过增大有效面积起到阻碍的作用。口诀记为“增缩减扩”。 注意:本方法适用于磁感线单方向穿过闭合回路的情况. [例1](多选)(2017·临沂一中高二检测)如图1所示,匀强磁场垂直于软导线回路平面,由于磁场发生变化,回路变为圆形,则磁场( ) 图1 A.逐渐增强,方向向外 B.逐渐增强,方向向里 C。逐渐减弱,方向向外 D。逐渐减弱,方向向里 解析对于线圈来说,圆形面积最大,即由于磁场变化,导致线圈面积变大,根据楞次定律的推论增缩减扩,可判断磁场在减弱,可能是方向向外的磁场逐渐减弱,也可能是方向向里的磁场逐渐减弱,选项C、D正确。 答案CD

2。来拒去留 由于磁场与导体的相对运动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时,产生的感应电流受到磁场的安培力,这种安培力会“阻碍"相对运动,口诀记为“来拒去留"。 [例2](多选)如图2所示,光滑固定导轨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于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 ) 图2 A。p、q将互相靠拢B。p、q将互相远离 C.磁铁的加速度仍为g D。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 解析根据楞次定律的另一表述—-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反抗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本题中的“原因”是回路中的磁通量增加,归根结底是磁铁靠近回路,“效果”便是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和磁铁的靠近,即来拒去留,所以p、q将相互靠近且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故选项A、D正确。 答案AD 3。增远减靠 (1)若原磁通量增加,则通过远离磁场源起到阻碍的作用。 (2)若原磁通量减小,则通过靠近磁场源起到阻碍的作用。口诀记为“增远减靠"。 [例3] 如图3所示,通电螺线管两侧各悬挂一个小铜环,铜环平面与螺线管截面平行,当开关S接通瞬间,两铜环的运动情况是( )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突破18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突破18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 1.喷泉实验的原理 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吸收剂。 气体HCl NH3 CO2、Cl2、 SO2、H2S NO2 NO、O2、 (4∶3) NO2、O2 (4∶1) 吸收剂 水、NaOH 溶液 水NaOH溶液水水水 3.喷泉实验的发散装置及操作方法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其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以教材中的装置(发散源)可设计如图所示的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或冷敷、生成气体等)来形成喷泉。 设计说明:装置(Ⅰ)向锥形瓶通入少量空气,将少量水压入烧瓶,导致大量氨溶解,形成喷泉。装置(Ⅱ)省去了胶头滴管,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中,瓶内氨

溶于水)。装置(Ⅲ)在水槽中加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装置(Ⅳ)向导管中通入一定量的H2S和SO2,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上喷形成喷泉。装置(Ⅴ)打开①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缓慢通入等体积的HCl气体后关闭该止水夹,等充分反应后再打开②处的止水夹,观察到先有白烟产生,后产生喷泉。装置(Ⅵ)中,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导管上部的两个活塞,则在右面烧瓶出现喷烟现象,再打开导管下部活塞,则可产生双喷泉。 4.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 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HCl、NH3、NO2气体或它们与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混合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22.4 mol·L-1。 (2)当是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4∶1时,c(HNO3)=1 28mol·L -1。 1.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答案 A 解析二氧化碳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产生压强差,无法形成喷泉,A项与实验事实不相符。 2.(2018·沈阳质检)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优化及内容拓展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优化及内容拓展论文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优化及内容拓展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针对目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现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对大学物理实验项目、内容进行优化和拓展。构建了基础性必做实验、综合性选做实验和创新性拓展实验三个层次的项目内容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实验竞赛。实践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优化;内容拓展 近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目前分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工科院校的首要目标。大学物理实验主要是针对高等学校工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对提高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实践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我国一般高等院校的多数物理实验项目、内容仍采用老旧的模式,主要偏重对经典验证实验,而对有助于提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拓展实验缺少开发,这与当代科学发展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趋势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当代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优化和内容拓展势在必行[1-3]。针对大学物理实验项目、内容的改革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4,5],依据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实验室设备投入情况和师资条件,抓住我校实施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师教学能力和实验设备维修能力,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能力,指导创新、创业项目的能力活动之契机,对大学物理实验项目进行了优化,对内容进行了拓展。通过具体实施、实践,结果表明,新的项目优化与内容拓展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工科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优化 针对我校工科学生的专业特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现有实验室面积和实验设备数量及实验室教师的师资水平基础上,对本学期开设的实验项目:用复摆测重力加速度、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计算机仿真-热敏电阻的特性研究、热电偶的定标、电子束综合试验仪的使用、电子示波器的使用、光的干涉-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测定、迈克尔逊干涉仪、衍射法测量微小长度、用衍射光栅测光波波长、霍尔效应测磁场这14个实验项目进行优化。为了兼顾工科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现有的大学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将学生所上实验项目分为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两大类。必做实验项目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实验,必做实验可以使各专业学生对基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得到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而选做实验可以使学生按照自身的专业特点自行分类,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考虑到知识的全面性,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实验都不能缺少,故用复摆测重力加速度和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保留作为必做实验项目。同为电学实验的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和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有较大的相同之处,故保留经典的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作为必做实验项目。电子束综合试验仪的实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子示波器的原理,同时电子示波器又是多数工科学生必用的仪器,因此,两个实验都作为必做实验项目。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和计算机仿真-热敏电阻的特性研究这两个实验同为模拟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是目前模拟实验的典型,故选计算机仿真-热敏电阻的特性研究作为必做实验。霍尔效应测磁场作为电气、电子类专业学生的选做实验项目会更为合适。光学实验选干涉和衍射的典型实验——光的干涉-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测定和用衍射光栅测光波波长作为必做实验,可以达到对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

楞次定律的应用·典型例题解析

楞次定律的应用·典型例题解析 【例1】如图17-50所示,通电直导线L和平行导轨在同一平面内,金属棒ab静止在导轨上并与导轨组成闭合回路,ab可沿导轨自由滑动.当通电导线L向左运动时 [ ] A.ab棒将向左滑动 B.ab棒将向右滑动 C.ab棒仍保持静止 D.ab棒的运动方向与通电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 解析:当L向左运动时,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变小,ab的运动必将阻碍回路中磁通量变小,可知ab棒将向右运动,故应选B. 点拨:ab棒的运动效果应阻碍回路磁通量的减少. 【例2】如图17-51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环形线圈,共轴并靠近放置,A线圈中通有如图(a)所示的交流电i,则 [ ] A.在t1到t2时间内A、B两线圈相吸 B.在t2到t3时间内A、B两线圈相斥 C.t1时刻两线圈间作用力为零 D.t2时刻两线圈间作用力最大 解析:从t1到t2时间内,电流方向不变,强度变小,磁场变弱,ΦA↓,B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与A线圈电流磁场同向,A、B相吸.从t2到t3时间内,

I A反向增强,B中感应电流磁场与A中电流磁场反向,互相排斥.t1时刻,I A 达到最大,变化率为零,ΦB最大,变化率为零,I B=0,A、B之间无相互作用力.t2时刻,I A=0,通过B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在B中的感应电流最大, 但A在B处无磁场,A线圈对线圈无作用力.选:A、B、C. 点拨:A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通过B线圈,A中电流变化要在B线圈中感应出电流,判定出B中的电流是关键. 【例3】如图17-52所示,MN是一根固定的通电长导线,电流方向向上,今将一金属线框abcd放在导线上,让线圈的位置偏向导线左边,两者彼此绝缘,当导线中电流突然增大时,线框整体受力情况 [ ] A.受力向右 B.受力向左 C.受力向上 D.受力为零 点拨:用楞次定律分析求解,要注意线圈内“净”磁通量变化. 参考答案:A 【例4】如图17-53所示,导体圆环面积10cm2,电容器的电容C=2μ F(电容器体积很小),垂直穿过圆环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则1s末电容器带电量为________,4s末电容器带电量为________,带正电的是极板________. 点拨:当回路不闭合时,要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可假想回路闭合,由楞次定律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感应电流方向一致. 参考答案:0、2×10-11C;a;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

高考热点——喷泉实验及拓展 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 (2)通过高考题的变形和挖掘,对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现象进性探究和拓展。 (3)能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设计、评价、准确完整的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力方法目标: (1)通过喷泉实验的拓展与探究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通过实验的递进式拓展与探究,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过程。 (3)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现象的描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联系对比的能力,综合分析及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高三学生懂得高三复习不等与只做题,做难题,而是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一题多变,事倍功半。 教学重难点:高考题中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现象的挖掘与拓展教学方法:演绎法、归纳法、联系对比法、观察思考法相结合,学生交流合作,师生反馈总结。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引入——欣赏生活中美丽的音乐喷泉。(激发兴趣) 思考:生活中的城市喷泉的原理是什么?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与次相似?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给出结果。 [提问]化学实验中我们见到过这种现象吗?一一喷泉实验(HCI、NH3)能化出装置图吗? 引出主题一一这节课从常见喷泉实验入手,挖掘和探究高考 对该实验的考查。 喷泉实验拓展和应用: 一、喷泉实验原理拓展: 如图:烧瓶上部已装满干燥氨气,烧杯内盛的是滴有酚酞的水, 何引 发水上喷?原理是什么?实验结束后烧瓶内的溶液呈何种颜色?为什 么?[根据全国理综卷相关试题改编]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反馈总结]总结:形成喷泉实验的根本原因是造 成了烧瓶内外的压强差喷泉实验原理拓展: 思考:还可利用哪些气体和液体试剂完成喷泉实验? (1)改变容器盛装的药品,能成功完成喷泉”的是() A B C D 烧瓶中的气体HCI NO2 SO2 ?Cl2 胶头滴管及烧杯 2.0 mol/L水 2.0 mol/L?2.0 mol/L 中的液体NaOH溶液NaOH溶液NaOH溶液

2020年高考中的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7)喷泉实验的操作 原理及拓展应用 1.喷泉实验的原理 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 以教材中的装置(发散源)可设计如图所示的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或冷敷、生成气体等)来形成喷泉。

设计说明: (1)装置(Ⅰ)改变了胶头滴管的位置,胶头滴管挤入少量水于试剂瓶中,即可使少量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2)装置(Ⅱ)省去了胶头滴管,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中,瓶内氨气溶于水)。 (3)装置(Ⅲ)在水槽中加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4)装置(Ⅳ)向导管中通入一定量的H2S和SO2,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上喷形成喷泉。 (5)装置(Ⅴ)打开①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缓慢通入等体积的HCl气体后关闭该止水夹,等充分反应后再打开②处的止水夹,观察到先有白烟产生,后产生喷泉。 (6)装置(Ⅵ)中,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导管上部的两个活塞,则在右面烧瓶出现喷烟现象,再打开导管下部活塞,则可产生双喷泉。 4.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 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物质的量浓度: (1)HCl、NH3、NO2气体或它们与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混合时: 溶质的物质量浓度为 1 22.4mol·L -1。 (2)当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4∶1时,c(HNO3)=1 28 mol·L-1。

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原理及其应用 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如图1)。这类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能进行喷泉实验的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组: 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 一、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拓展 例如,某同学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A)烧瓶潮湿(B)装置气密性不好(C)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D)烧瓶内未集满HCl 二、根据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拓展 如图3所示,甲学生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欲做O2的喷泉实验。实验开始,用凸透镜将日光聚焦于反匙燃烧匙中的固体,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请问他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三、根据实验中的生成物拓展 喷泉实验是不是只能喷液体,能不能喷出别的什么物质呢? 如图4装置,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该怎样操作?若想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该怎样操作? 分析: 四、根据实验中的反应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无机物气体才能产生喷泉现象呢? 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按图5安装好仪器。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 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 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只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 五、关于生成物浓度的计算拓展 例如,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B)①>②(C)①=②(D)无法确定 六、根据实验原理反向思维拓展 通常的喷泉实验是设法减小烧瓶内压强形成负压,使液体喷入烧瓶。能不能增大外面的压强将液体压入烧瓶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①如图6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②如图7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问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因此,通过化学反应或某些物理方法使烧瓶外面的压强大于烧瓶里面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 以上两例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人造喷泉和火山爆发的原理。 七、喷泉原理的迁移拓展 如图8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

大学物理总结

大学物理总结 --1603012022 陈军 物理学学习是一次充满迷茫、艰难探索、循序渐进的长途旅行,对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物理思想的理解要经过反复思索、逐步加深、直到顿悟的漫长过程。学习大学物理,我们从开始就会发现,许多概念和定律在中学都曾学习过,也有了一定的理解,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能用中学物理方法解决,这种不断重复、逐步深化的方式本是学习物理学的常用方法。但这种方法易使我们产生轻敌思想,误以为学习大学物理不难,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物理思想的确立以及物理问题的处理思路习惯于停留在中学水平,忽视了对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的深入思考,慢慢地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逐渐失去了对物理课的兴趣,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们从开始就要十分重视对大学物理的学习,不仅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物理关键在于多思考,搞清楚其中的原理。学习物理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进行数字推导;物理知识重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清楚弄清本质,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应用,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题不仅费时间费精力,而且遇到的矛盾或困惑就越多.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基本知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所以上课时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学习大学物理的体会。 与学习任何课程一样,学习大学物理也要牢牢抓住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做好笔记、理解例题、课后复习(包括完成作业)和考前复习这几个主要环节。课前预习就是粗略浏览将要学习的内容,目的在于明确课堂上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课堂听讲就是要学习老师引出物理概念的目的、建立物理模型的思路、描述物理现象的方式、演绎物理原理的程序、解释物理定律的思想、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同时以提纲的形式记录下老师授课的全过程,重点记录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以备查阅。讲解例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例题也是 学会应用理论的开始。教师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一方面是要教会学生求解某一类题目的方法,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例题都是一个物理模型,物理题实际上已知模型的拓展和变化。如何懂一道题通一类题,剖开题目表面找到问题所在是我们学习的关键。课后复习(包括完成作业)就是所谓的“把书读厚”,既要全面回顾课堂听讲的过程和所学内容,又要凭借记忆和查阅课本,把提纲式课堂笔记补充为详细笔记,并写下自己的思考体会,还要理清知识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某类物理问题的步骤和技巧,更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解决发现存在的问题。考前复习就是所谓的“把书再读薄”,此时的重点不在于记忆概念、定律和结论,而在于理清课程体系和知识框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模式、常见问题的处理流程和技巧、常用的数学知识,当然还要查漏补缺。 当然在大学学习物理不打你有文化课要学习,我们还有大学物理实验要做,这是在加强我们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大一下学期开始,每一次实验,我们都要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基本上

全面解析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全面解析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喷泉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的物理推导原理如下:如右图1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如图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管的滴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溶于水使瓶内压强迅速下降,当瓶内压强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外界大气压就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假设烧瓶的容积为250 mL,玻璃管长35 cm,胶头滴管中可挤出 0.5 mL水,那么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多大时才能形成喷泉呢? 要使水通过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外压强差必须超过一个特定的值。设大气压为P0,35 cm水柱产生的压强为P1,形成喷泉时烧瓶内压强为P,要使水柱喷入瓶内,要求P

在大学物理课堂中采用类比法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_王文春_李雪春_郑殊_李淑

在大学物理课堂中采用类比法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王文春李雪春郑殊李淑凤 (基础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类比法教学的体会,重点介绍了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对称类比和协变类比方法。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类比法 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内容及定律的理解,另 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理学中的一些问题,激发学 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对学生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课堂 上向学生讲授类比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类比方法,学会运用类比方 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去发现科学问题和积极 探索科学规律。 关键词 对称类比;协变类比;物理教学;创新思维 1 类比法在物理学研究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类比法,就是指依据两个对象的已知相似性,有可能把一个对象已知的个别知识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从而获得对后一对象的新知识的逻辑方法。类比法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历史上许多重要的科学结果都是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因此,类比法受到科学家、哲学家和革命导师的充分肯定和评价。哲学家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导我们前进。”人们利用类比法探索了许多未知领域,在提出假设和理论方面有着十分可贵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解决了许多物理学中的难题[1],在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几个物理课教学中讲授的例子。自然界中的正电荷与负电荷除了极性相反之外,其他属性皆相同,这就是所谓对称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带负电荷的电子,这就引起了人们去思考另一个问题,是否也存在与电子质量相同而电荷相反的电子? 于是从已知的正负电荷相对称的属性,人们断定可能存在正电子,1928年狄拉克从理论上推算出正电子,1931年安德森便在宇宙射线实验中找到了正电子,这一例子所用的方法是对称类比法。另外还有一种形式的对称类比,根据A对象与B对象在总体上对称,推出B对象也可能存在与A对象相似的某些属性。例如,狄拉克在1931年做出了另一个惊人的预言:自然界中存在“磁单极子”,因为电现象与磁现象在总体上是对称的,已知有单极性的电荷,那么,也可能有单极性的磁荷,即可能存在“磁单极子”,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对称类比,这一预言科学家目前正在试图通过实验获得证实。1901年,普朗克在解释黑体辐射所遇到的困难时,打破常规,第一次提出了物体在辐射和吸收时能量是量子化的假设,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爱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化假设的影响,在解释光电效应所遇到的困难时提出了光子的概念,光子概念的提出和能量量子化假设之 收稿日期:2017-07-08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DWJZW20161db)。 作者简介:王文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近40年来一直从事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学,对大学物理课教学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多项,两次(第一作者)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在《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大学物理学》和《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等4部著作,wangwenc@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336162.html, 通讯作者:李淑凤,sf.lee@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336162.html, 引文格式:王文春,李雪春,郑殊,等.在大学物理课堂中采用类比法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J].物理与工程,2017,27(Z1):48-50,55.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初步掌握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能力及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 3、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从楞次定律的不同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此定律所牵 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 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安培定则和 右手螺旋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和使用,才能得到正确的 感应电流的方向.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 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可以通过教学软件,用计算机 进行形象化演示,将变化过程逐步分解,通过设疑——

突破疑点——理解深化,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 教法建议 在复习部分,先让学生明确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 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用计算机动态模拟导体切割情景,让学生顺利地用右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马上 在原题的基础上变切割为磁场增强,在此设疑:用这种 方法改变磁通量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还能用右手定则判 断吗?如果不能,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判断呢?使学生 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中去. 在新课教学部分,充分运用学生实验和媒体资源分析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了解规律,所设计的软件紧密联系实验过程,将动态演示和定格演 示相结合,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达到传统教学 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另外,在得到规律之后,为了 突破难点,首先利用软件演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然后重现刚 才学生实验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利用楞次定 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并提供典型例题,通过形 成性练习,使学生会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在对定律的深化部分,将演示实验、学生讨论、软件 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力学和能量守恒的角度 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完整版)楞次定律练习题及详解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1.如图所示,固定长直导线A中通有恒定电流。一个闭合矩形导线框abcd与导线A在同一平面内,并且保持ab边与通电导线平行,线圈从图中位置1匀速向右移动到达位置2。关于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顺时针,再逆时针 B.先逆时针,再顺时针 C.先顺时针,然后逆时针,最后顺时针 D.先逆时针,然后顺时针,最后逆时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安培定则可得导线左侧有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右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且越靠近导线此场越强,线框在导线左侧向右运动时,向外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知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线框跨越导线的过程中,先是向外的磁通量减小,后是向里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得线框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线框在导线右侧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向里的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可知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综上可得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先顺时针,然后逆时针,最后顺时针。 故选C 考点:楞次定律的应用 点评:弄清楚导线两侧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变化的特点,线框在导线两侧运动和跨越导线的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是解决本题关键。 2.如图所示,在两根平行长直导线M、N中,通入同方向同大小的电流,导线框abcd和两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线框沿着与两导线垂直的方向,自左向右在两导线间匀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A.沿adcba不变 B.沿abcda不变 C.由abcda变成adcba D.由adcba变成abcd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线框沿着与两导线垂直的方向,自右向左在两导线间匀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线框的磁通量先垂直纸面向外减小,后垂直纸面向里增大,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一直垂直纸面向外,由安培定则知感应电流一直沿adcba不变;故B正确 考点:楞次定律的应用 点评:难度中等,弄清楚两导线中间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变化的特点是解决本题关键,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关键是确定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如图所示,一个闭合三角形导线框ABC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下方(略靠前)固定一根与线框平面平行的水平直导线,导线中通以图示方向的恒定电流。释放线框,它由实线位置下落到虚线位置未发生转动,在此过程中: …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专题诠释】 1.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2.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两种方法 法一:用楞次定律判断 法二:用右手定则判断 该方法适用于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判断时注意掌心、四指、拇指的方向: (1)掌心——磁感线垂直穿入; (2)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 (3)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高考领航】 【2019·全国卷Ⅲ】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电阻定律B.库仑定律C.欧姆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楞次定律表述了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同时也体现了不同能量间的关系。总能量是守恒的,感

应电流做功产生电能,电能是“阻碍”的结果,D正确。 【2018·高考全国卷Ⅲ】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 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将一小磁针悬挂在直导线正上方,开关未闭合时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闭合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 B.开关闭合后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 C.开关闭合后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 D.开关闭合后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 【答案】AD 【解析】开关闭合后的瞬间,根据安培定则可知,两线圈内的磁场方向水平向右.因为线圈内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判断直导线内的电流方向由南到北,再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直导线内的电流在正上方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故选项A正确;开关闭合后并保持一段时间后,与直导线相连的线圈内磁通量不变,则直导线没有感应电流,故小磁针不动,故选项B、C错误;开关闭合后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与直导线相连的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根据楞次定律可判断直导线内的电流方向由北到南,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故选项D正确.【2017·高考全国卷Ⅲ】如图,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一圆环形金属线框T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现让金属杆PQ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B.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C.PQRS中沿逆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D.PQRS中沿逆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

(完整版)“喷泉实验”习题选编

有关“喷泉实验”的习题选编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邹标 1.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图1 2.如图2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 Y A NH3H2O B SO2NaOH溶液 C CO26mol/L H2SO4溶液 D HCl 6mol/L Na2SO4溶液 图2 3.(1)如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 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图3 图4 (2)如图4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利用如图(图5)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 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I中不产生 “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 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 5.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试根据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NH3和H2O C.NH3和苯D.CO2和烧碱溶液 (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大理石与稀硫酸D.碳铵与稀硝酸 (3)若图B的锥形瓶内是无水酒精,水槽内是冷水,则向水槽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哪些物质也会产生喷泉现象? A.浓硫酸B.生石灰 C.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固体D.氢氧化钠固体 (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的原理相似。 (5)如果只提供如图C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 。 (6)图D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的一瓶乙烯,请你结合喷泉原理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图D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方案,使它产生喷泉,力求使水充满整个烧瓶。 简述操作过程。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楞次定律的应用

【自主学习】 注意: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是“阻碍”“变化”,不是阻止变化,阻碍的结果是使磁通量逐渐的变化。如果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就跟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如果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就跟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楞次定律也可理解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1.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磁场方向垂直闭合线圈所在的平面,以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t1时刻感应电流沿方向,t2时刻感应电流,t3时刻感应电流;t4时刻感应电流的方向沿. 2.如图所示,导体棒在磁场中垂直磁场方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a、b两端的电势关系是.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置于闭合金属环A的轴线上,A环在螺线管的正 中间;当螺线管中电流减小时,A环将: A、有收缩的趋势 B、有扩张的趋势 C、向左运动 D、向右运动 【例2】如图所示,在O点悬挂一轻质导线环,拿一条形磁铁沿导线环的轴 线方向突然向环内插入,判断导线环在磁铁插入过程中如何运动 【例3】.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平放置闭合的线圈上方放一条形磁铁,希望线圈中产生顺时针方 向的电流(从上向下看),那么下列选项中可以做到的是( ).

A.磁铁下端为N极,磁铁向上运动 B.磁铁上端为N极,磁铁向上运动 C.磁铁下端为N极,磁铁向下运动 D.磁铁上端为N极,磁铁向下运动 【例4】.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矩形闭合线圈abcd在细长磁铁的N极附近竖直下落,保持bc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由图中的位置Ⅰ经过位置Ⅱ到位置Ⅲ,位置Ⅰ和Ⅲ都很靠近 Ⅱ.在这个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 A.沿abcd流动 B.沿dcba流动 C.由Ⅰ到Ⅱ是沿abcd流动,由Ⅱ到Ⅲ是沿dcba流动 D.由Ⅰ到Ⅱ是沿dcba流动,由Ⅱ到Ⅲ是沿abcd流动 【例5】.如图所示,圆形线圈垂直放在匀强磁场里,第1秒内磁场 方向指向纸里,如图(b).若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 图(a),那么,下面关于线圈中感应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1秒内感应电流增大,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B.在第2秒内感应电流大小不变,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C.在第3秒内感应电流减小,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D.在第4秒内感应电流大小不变,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针对训练】 1.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跟原来磁场方向相反 B、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跟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 C、当原磁场减弱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 D、当原磁场增强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 2.关于楞次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增强 B、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