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障碍主要类型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障碍与防治-情绪障碍(上)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障碍与防治-情绪障碍(上)

PART TWO
焦虑症
概念
焦虑症也是学前儿童较常见 的一种情绪障碍,是一种以恐惧 和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但无具 体的指向性。
1、表现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焦虑、行为不 安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自主神经系统 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 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 出汗异常、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 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2、原因
观察与模仿
此后,因为母亲害怕虫子,孩子会模仿家长这种恐惧, 也害怕虫子,甚至泛化成害怕树叶等。事实证明,如果父 母具有神经质性格,对事物过于敏感,好大惊小怪,其孩 子也容易胆小。
3、防治措施
(1)预防 为了预防学前儿童的恐惧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他们去观
察分析各种自然现象,懂得一些粗浅的知识和道理。例如,面对风 雨交加的天气,可以讲一些“风伯伯”“雨姑娘”的故事,让他们 接受自然现象,而不要对孩子说“你再不睡觉,大风把你刮走”之 类的话。此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吓唬孩子,也不要让他们看恐 怖的影视、图片等。
1、表现
2、原因
Step 1
遗传
Step 2
家庭环境
Step 3
个性
2、原因
(1)遗传 研究发现,如父母为焦虑症患者,则患儿的焦虑症常常
会久治不愈,继而成为慢性焦虑。据统计,大约15%的焦虑 症患儿父母也患有焦虑症。此外,在具有焦虑症状的同卵双 生儿中,同病率高达50%。
2、原因
(2)家庭环境 有些学前儿童因父母离异、亲人病重或发生意外事故等
缺乏安全感而发生焦虑;有些学前儿童受家长的苛求,被迫 完成超出自己能力和智力范围或不感兴趣的事情,长期处于 紧张状态,而发生焦虑;还有些学前儿童在家受到过度溺爱, 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一旦接触外界环境,稍有不如意就容 易发生焦虑。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一、概述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该组疾病主要包括童年分离焦虑障碍、童年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童年社交焦虑障碍和同胞竞争障碍等。

除“同胞竞争障碍”外,其余障碍在DSM-5 及ICD-11 中均归属于“焦虑障碍”。

在DSM-5 中,“同胞竞争障碍”归于“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其他情况”中的“同胞关系问题”。

既往认为,分离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焦虑障碍及社交焦虑障碍等情绪障碍特发于儿童期,大部分儿童症状不会持续至成年期(ICD-10),但现在研究表明,这些障碍在成年期同样可以出现。

童年分离焦虑障碍在儿童期 6~12 个月的患病率约为4%,美国 12 个月的儿童患病率为 1.6%;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下降,在 12 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患病率最高的是焦虑障碍。

童年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儿童中的患病率为 5%,在 13~17 岁的青少年中约为 16%,在大龄人群中患病率下降(3%~5%),亚洲的患病率小于欧美。

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约为 2:1。

社交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 2%~5%,童年社交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与成人相仿。

国内 2003 年使用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CCMD-3 诊断标准,在长沙市抽样调查 565 名6~13 岁小学生,发现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 5.66%,其中童年分离焦虑障碍为 1.24%,童年恐惧性焦虑障碍为 1.77%,童年社交焦虑障碍为2.48%。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发病可能与气质特点、环境因素(如应激)以及遗传及生理因素有关。

气质特点是发病因素之一,具有负性情感、情感不稳定或行为抑制退缩的儿童更容易罹患焦虑障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如父母过度保护、父母的分离或去世、躯体或性虐待等是儿童焦虑障碍的高危因素;在生活应激事件之后,如自己或者亲人生病、学校的变化、父母离婚、搬家、移民等都可能诱发儿童焦虑障碍;遗传因素对于该障碍的发生也有影响,在 6 岁双生子的社区样本中的研究发现童年分离焦虑障碍的遗传度为 73%,女孩中的遗传度更高,一级亲属中对动物恐惧,则子代中对动物恐惧的发生率增高。

儿童情绪障碍ppt课件

儿童情绪障碍ppt课件
编辑版ppt
13
二 精神性焦虑
常见于学龄儿童,与女孩多见,性格特点多较 温顺、胆小、多虑、缺乏自信心,对外界事物 敏感,智力水平较高。表现:对于未来的情况 产生过分的焦虑和不切实际的烦恼,其焦虑恐 惧情绪与实际境遇并无关系,患儿担心自己无 能力完成作业,怕考试成绩不好而被嘲笑,又 担心与新同学相处不好,对于日常一些微不足 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患儿常伴有睡眠障 碍,食欲不振,心跳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编辑版ppt
38
癔症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由个体明显情 绪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 等所诱发的精神障碍现象
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期情绪障碍
编辑版ppt
1
何为儿童期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 emotional disorders)是发生在儿 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或躯体功能障碍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过去的文献多称为儿童神经症( childhood neurosis) 与成人神经症无连续性 发生率仅次于行为问题,在儿童精神障碍中占第二位
遗传 根源
中枢神 经系统 损伤
ED
心理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编辑版ppt
7
常见表现
1 急燥 ,任性,心慌,好激惹,好发脾气 ,失眠多梦,
疲乏,反应迟钝等;
2 对事情过分敏感,紧张,害怕,恐慌不安,焦虑烦燥,
出虚汗;
3 不能自控得怕黑天,怕横穿马路,怕狗,怕登高,怕鬼;
4 做事情重复如反复洗手,反复询问,反复计数等;
强迫情绪, 强迫意向 强迫行为
强迫检查 、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
编辑版ppt
35
强迫症
儿童时期强迫症状,基本特征与成人大致相仿,主 要有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但以强迫行为较多见, 尤其年龄小的儿童,防护性习惯的强迫动作,常见 于学龄儿童,例如强迫性洗手,强迫自己反复检查 自己所做过的事,往往伴有焦虑不安的情绪,有的 患儿,表现为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意向。

儿童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课件

儿童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课件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明确目 标与干预措施。
护理计划应具有灵活性,以适应儿童的变化。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实施干预措施
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家庭支持等多种措施 ,帮助儿童应对情绪障碍。
结合专业人士的指导,确保干预的有效性。
谁参与护理过程?
谁参与护理过程?
护士
护士在护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观察、记录 和实施护理措施。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护理过程中需儿童的情绪表现保持敏感性与共情 。
理解他们的感受,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持续教育
护理人员应不断接受相关的培训与教育,以更新 知识和技能。
专业知识的提升有助于提供更有效的护理。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儿童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儿童期情绪障碍? 2. 护理儿童期情绪障碍的目的是什么? 3.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4. 谁参与护理过程? 5.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儿童期情绪障碍?
什么是儿童期情绪障碍?
定义
儿童期情绪障碍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情 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 。
什么是儿童期情绪障碍?
常见类型
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儿童抑郁症、焦虑症和注意 缺陷多动障碍(ADHD)。
每种类型的症状和影响不同,需要针对性护理。
什么是儿童期情绪障碍?
发病率
研究表明,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尤其是在学龄期儿童中。
早期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
评估护理效果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与措施。 反馈机制有助于确保儿童护理的持续改善。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特点(3篇)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特点(3篇)

第1篇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情绪和行为障碍是他们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这些障碍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学习表现以及生活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一些特点:一、情绪障碍的特点1. 抑郁症特点:抑郁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的悲伤、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变化、注意力不集中、自卑感强烈等症状。

2. 强迫症特点: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患者常常陷入反复思考、担忧、恐惧等心理状态,并伴有相应的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物品等。

3. 广泛性焦虑症特点: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以持续、广泛的焦虑情绪为特征的神经症。

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对各种情境都有担忧和恐惧感。

4. 分离焦虑症特点:分离焦虑症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对亲人或照顾者的分离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患者可能会出现哭闹、拒绝上学、夜惊等症状。

二、行为障碍的特点1.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特点:ADHD是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学习成绩下降等症状。

2. 行为障碍特点:行为障碍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在行为上出现的异常表现,如攻击性、破坏性、逃学、离家出走等。

这些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能导致自身遭受惩罚。

3.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特点: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交互动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狭窄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社交能力差、语言障碍、刻板行为等症状。

4. 焦虑症特点: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对各种情境都有担忧和恐惧感。

三、心理障碍的特点1. 恐惧症特点:恐惧症是一种以对特定物体、情境或活动的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患者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回避行为、身体症状等。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并发症都有哪些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并发症都有哪些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并发症都有哪些*导读:生活中出现了儿童期情绪障碍的话,给孩子的健康会带来非常大的伤害的,很多的孩子会出现突然晕倒等一些常见的症……生活中出现了儿童期情绪障碍的话,给孩子的健康会带来非常大的伤害的,很多的孩子会出现突然晕倒等一些常见的症状,在生活中把家长急的不得了,在生活中很多的患者不知道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并发症都有哪些,我们看看文章的介绍吧!儿童的情绪障碍常首诊于儿科但却多被儿科医生所忽略,并可因为症状的多样性而导致医生在躯体疾病的鉴别诊断上大走弯路;实际上该病并非少见,其常见的类型有分离性焦虑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等,临床上常不易分型并常有重叠患儿的个性内向且有神经性行为偏异,这样的儿童具有发生情绪障碍的倾向,如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其关照较少且要求过分严格,就容易产生分离性焦虑,而学校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最终直接导致了本次的癔症发作,同时伴有儿童情绪障碍其他类型的重叠表现;家长在患儿发病后明显的焦虑表现,不但反复地求诊于多家医院,而且无节制地满足儿童的各种无理要求,使患儿“取得了心理上的利益或象征性价值”,造成患儿强迫症状的长期存在和癔症发作的不断发生。

治疗上首先建立医务人员和患儿的良好的关系,重点打消其“因发病而取得心理和实际利益”的念头,并采取暗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几次药物治疗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暗示治疗的效果;当然本次的“临床治愈”并不能完全防止今后的再次发作,必须在家庭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为患儿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患儿改变性格特征中的弱点,对其行为偏异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和矫正,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患儿的情绪障碍。

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儿科医生应改变诊病观念,对临床上遇到的不能用躯体疾病解释的症状,应注意从心理社会方面去寻找病因。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并发症我们都很清楚了,我们在生活中孩子不仅需要的是物质上的关心,还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我们不要总是以工作为借口,对孩子不关心,这样的话,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祝患者们身体早日康复!。

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

愿 与 同学 及 老 师 交往 ,或 由于 焦 虑 、烦 躁 情 绪 与 同 学发 生 冲
突 ,继 而拒 绝 上 学 、离 家 出走 等 。 自主神 经 系 统 功 能紊 乱 以 交感 神经 和副 交 感神 经 系 统功 能 兴 奋症 状 为 主 ,如 胸 闷 、心
以综 合 治 疗 为原 则 , 以心 理 治 疗 为 主 ,辅 以药 物 治 疗 。
12 临床 表 现 .
⑨ 环 境 解 体 ( 现 实感 ) 人 格 解 体 ( 到 并 非 自己 ) 非 或 感 ;⑩ 害 怕 失去控制 或将要 发疯 ; 害 怕 即 将 死 亡 ;@ 感 觉 异 常
( 麻木 或 刺 痛感 ) ;⑩ 寒 颤 或潮 热 。
1 - 广 泛 性 焦 虑 症 的 D M一 _2 3 S 1 断标准 V诊
20 9 ) 0 0 2
期 儿 童 ,担 心 学 习 成绩 差 、怕黑 、怕 孤 独 ,常 为 一 些 小事 烦 恼 不安 、焦 虑 。患 儿往 往 缺 乏 自信 ,对 事 物反 应 敏 感 ,有 自
主神 经 系统 功能 紊 乱表 现 。社交 性 焦 虑 患 儿表 现 为 与人 接 触 或 处 在 新环 境 时 出 现持 久 而 过度 的紧 张 不 安 、害 怕 ,并 试 图 回避 ,恐惧 上 幼 儿 或 上 学 ,有 明显 的社 交 和适 应 困 难 。
心 或 腹 部 不 适 ;⑥ 感 到 头 晕 、站 小 稳 、头 重 脚 轻 或 晕 到 ;
儿童 焦 虑症 主 要 与心 理 社 会 冈素 及 遗 传 因 素有 关 。患 儿
往往 是 性 格 内 向和 情绪 不 稳 定 者 ,在 家庭 或学 校 等 环 境 中 遇
到应 激 情 况 时产 生 焦 虑情 绪 ,并表 现 为 逃 避或 依 恋 行 为 。部 分 患儿 在 发 病前 有 急性 惊 吓 史 ,如 与 父 母 突 然分 离 、亲 人 病 故 、不 幸 事 故等 。如父 母 为 焦 虑症 患 者 ,患 儿 的焦 虑 可 迁 延 不 愈 ,成 为 慢性 焦 虑 。家 族 中 的高 发 病 率 及 双 生子 的高 同病 率 都提 示 焦 虑症 与遗 传有 关 。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名词解释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名词解释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名词解释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名词解释1. 引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情绪和行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一部分儿童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存在困扰和异常,这就是情绪行为障碍(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EBD)的一个特定子群体。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往往表现出情绪波动、行为冲动、社交困难等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带来了许多挑战。

2.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情绪行为障碍儿童通常被定义为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存在持续、严重和异常的问题,这些问题超出了正常儿童的范畴。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激动不安、情绪波动、攻击倾向、情绪退缩、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

这些问题会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给儿童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3.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PA)制定的《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3.2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这种情况下,儿童表现出长期的低落心情、疲劳和对日常活动的丧失兴趣。

3.3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儿童可能表现出过度担忧、恐惧和害怕,对平常的事物产生过度的反应。

3.4 反社会行为障碍(Conduct Disorders):这种情况下,儿童可能表现出憎恨、暴力和反社会行为的倾向。

3.5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这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特征是社交和沟通能力的受损。

4. 影响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原因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生物化学因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儿童情绪障碍主要类型
*导读: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与其亲人离别时
出现过份地焦虑或惊恐不安,耽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
们一去不复返,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送患儿去上学,
就诉说头痛、腹痛等,检查又无异体征。……

儿童情绪障碍主要类型如下:
l.分离性焦虑障碍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与其亲人离别时出现过份地焦
虑或惊恐不安,耽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
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送患儿去上学,就诉说头痛、
腹痛等,检查又无异体征。
2.儿童期恐怖性障碍
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的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而
且持续强烈的恐怖情绪反应超过了实际情况所存在的危险程度,
虽经安慰解释,仍不能消除恐惧。甚至回避、退缩而影响日常活
动。当惊恐时可伴有脸色苍白、心悸、出汗、尿频、瞳孔散大等
植物神经症状。
另有一类儿童主要表现对学校的恐怖。强烈拒绝上学,长期旷课,
对上学表现明显的焦虑和恐惧,并常诉述自己有病,但查不出其
疾病所在,而在家可以学习,亦无其他不良行为的表现,这种现
象称为学校恐怖症。见于学龄儿童,女孩较男孩为多见。学校恐
第 2 页

怖症的原因,可能由于对学校关事物的恐惧、学业上的失败、对
学习的厌倦、或害怕与母亲分离等有关。
3.社交敏感性障碍
大多见于 5~7岁儿童,主要表现与周围环境接触时,反复出现
过分的敏感、紧张恐惧、胆怯、害羞、退缩,因而不愿到陌生环
境,害怕去公共场所或学校。
4.儿童强迫症
较为常见,表现反复的、刻板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如过分反
复洗手、反复检查自己行为、无意义的计数、排列顺序、反复回
忆自己刚做完的事或考虑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患儿自知这些思想
和动作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但自己无法克制。
5.儿童癔症
常见于少年儿童,女性较男性为多见。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对孩子过分纵爱和保护都易使儿童发生癌症。文化程度及家
庭经济水平低、或地方风俗迷信影响的儿童也易发生癌症。临床
发作形式的类型与成人基本相同,一类是躯体形式障碍,是指表
现为非器质性的运动。感觉或植物神经症状,称为转换性反应;
另一类为分离性反应,表现为发作性意识朦胧、情感爆发、行为
异常等,发作间期正常。随着年龄增长,发作表现遂与成年津症
相近似。
病症的诊断须详细了解病史和检查,弄清发病的本质。因癔症发
作的症状多种多样,常有假性的躯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容易
第 3 页

被误诊,尤其在躯体疾病同时伴有某些精神因素时容易误诊。
6.儿童抑郁症
是发生于儿童时期以持续心境不愉快、情绪低落、悲伤哭泣、兴
趣减少、活动减少、迟钝、少语、失眠、食欲减退等为核心症状。
少数病例可伴其他不良行为。本症多发生于少年期,病因尚未清
楚,可能是多因素所致,包括遗传因素、生化代谢缺陷和环境因
素等。儿童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据Weinberg 所提出主要概括下
列4点:
(1)情绪恶劣及自我评估过低。
(2)下述8项症状中具有2项或2项以上:
①攻击行为;②睡眠障碍;③同其他人的接触减少;④不愿上学;
⑤成绩下降;③躯体主诉;①精力不足;③食欲和(或)体重改
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