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儿童

合集下载

情绪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

情绪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

情绪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一、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特点情绪障碍儿童往往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情绪反应过激或过低、情绪调节困难等特点。

他们可能经常感到沮丧、焦虑、易怒或情绪失控。

因此,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对他们的情绪障碍有所认识。

二、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情绪障碍儿童对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更为敏感。

为了帮助他们稳定情绪,教育者应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

这包括保持课堂规则的一致性,提供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培养情绪认知和调节能力情绪障碍儿童通常缺乏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无法有效地调节情绪。

因此,教育者应该帮助他们培养情绪认知和调节能力。

可以通过情绪教育课程、情绪日记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描述自己的情绪,并提供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维。

四、鼓励表达和沟通情绪障碍儿童常常因为内心的困扰而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教育者应鼓励他们表达情绪,提供一个支持性的沟通环境。

可以通过情绪绘画、角色扮演、情绪故事分享等方式,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情绪障碍儿童往往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关注。

教育者应与家长、心理咨询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和支持。

定期开展家长会议、专业讨论和团队会议,分享孩子的情况和进展,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干预方案。

六、倡导积极心理健康观念教育者应倡导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帮助情绪障碍儿童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心态。

可以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以及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七、关注综合发展情绪障碍儿童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情绪管理,还应关注他们的综合发展。

教育者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通过音乐、艺术、体育等课程,促进他们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

八、关注个体差异每个情绪障碍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教育需求也不尽相同。

儿童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

儿童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
学校的作用
学校应建立支持性环境,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辅 导服务。
教育工作者需接受培训,以识别和应对情绪障碍 。
学校与社会支持 社会资源的利用
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如心理咨询中心、支持小组 等,帮助儿童和家庭。
社区活动可以增强儿童的社交支持网络。
学校与社会支持 如何建立支持网络?
鼓励儿童参与团体活动,增进社交技能,建立友 谊。
情绪障碍可在儿童早期阶段出现,通常在学龄前 或小学阶段表现明显。
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改善长期预后。
护理的目标与原则
护理的目标与原则 护理目标是什么?
针对儿童情绪障碍的护理目标是促进情绪健康, 改善行为表现,提高生活质量。
重点在于提供支持性环境和专业干预。
护理的目标与原则 护理原则有哪些?
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尊重儿童的感受 ,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儿童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定义与现状 2. 护理的目标与原则 3. 家庭环境的影响 4. 学校与社会支持 5. 评估与后续护理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定义与现状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定义与现状
什么是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是一种影响儿童情感和行为的心理健康 问题,常见类型包括抑郁症和焦虑症。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情绪健康至关重要。
评估与后续护理
评估与后续护理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定期评估儿童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变化,调整护理 计划以满足其需求。
使用标准化量表可以帮助量化评估结果。
评估与后续护理
如何制定后续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与儿童及其家庭共同制定个性化 的后续护理计划。
后续计划应包括定期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支持。

《儿童情绪障碍》课件

《儿童情绪障碍》课件
治疗方法与效果
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家庭 治疗等,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优 化。
预防措施与教育
针对儿童情绪障碍的预防措施和教育方案正在逐 步推广,旨在提高公众对儿童情绪问题的认识和 关注。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病因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儿童情绪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依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 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 诊断标准,结合儿童的症状表现、病 程和严重程度进行诊断。
诊断流程
通过收集病史、观察症状、进行心理 评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得出诊断结论。
评估工具与方法
评估工具
使用儿童情绪障碍评估量表、自评量表和观察量表等工具进 行评估。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01
学校应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减少孩子的压
力和焦虑。
关注个体差异
02
教师应对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有所了解,提供个性
化的教育支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03
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情绪调节的
方法和技巧。
社会支持与资源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
社会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 询机构和资源,为有情绪 障碍的儿童提供及时的心 理干预和支持。
儿童情绪障碍的病因分析
01
02
03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儿童情绪障碍 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 会环境等对孩子的情绪发 展产生影响。
生物因素
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内分 泌系统的失调等生物因素 也被认为是儿童情绪障碍 的诱因之一。
02 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儿童期情绪障碍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儿童期情绪障碍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这些障碍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 。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定义与现状 儿童情绪障碍的流行率
研究表明,约有10-20%的儿童可能会经历情绪障 碍。
这一比例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可能有所不同。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定义与现状 常见类型
常见的儿童期情绪障碍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和行 为障碍等。
这些障碍有时会交叉出现,导致更复杂的情况。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危害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情绪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 出现困难,导致社会适应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在青春期和成年后持续存在。
情绪障碍的成因
情绪障碍的成因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情绪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家庭中有情绪障碍病史的儿童风险更高社会支持不足都可 能增加儿童情绪障碍的风险。
谢谢观看
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儿童 的情绪障碍。
治疗师可以帮助儿童识别和调整负面思维。
情绪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情绪障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来帮助 控制症状。
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监测副作用。
情绪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家庭参与
家庭成员的参与对于情绪障碍的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家庭治疗,可以改善家庭动态,增强支持。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定义与现状 2.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危害 3. 情绪障碍的成因 4. 情绪障碍的预防措施 5. 情绪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定义与现状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定义与现状
什么是儿童期情绪障碍
儿童期情绪障碍是指在儿童阶段出现的各种情绪 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情绪障碍的预防措施 学校干预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早期干预来支 持儿童的情绪发展。

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情绪障碍是指个体在情绪方面的异常波动或不稳定,常伴随行为异常、认知困扰以及社交困难。

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情绪异常,如焦虑、抑郁、情绪反应过度或缺乏情绪反应等。

本文将探讨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1. 病史采集诊断儿童情绪障碍的第一步是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家庭、学校及社交环境的信息应当纳入考虑范围。

家庭成员的精神健康状况、儿童在学校和社交场合的表现等都对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2. 评估工具评估工具在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儿童抑郁量表(CDRS)、儿童焦虑自评量表(RCMAS)等。

通过系统性地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情绪状态,明确诊断。

3. 医学评估除了心理评估,医学评估也是确定儿童情绪障碍的重要手段。

儿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可以进行身体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身体疾病导致的情绪异常。

二、治疗1.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在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能够帮助儿童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另外,儿童游戏疗法、艺术疗法等也有助于儿童情绪的调节和表达。

2. 药物治疗对于情绪障碍较为严重或影响日常生活的儿童,药物治疗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舒必利类药物等。

然而,儿童的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家庭支持和教育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应当包括家庭的支持和教育。

家长需要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学习与儿童有效沟通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家庭的包容和支持是儿童康复的重要因素。

4. 学校干预儿童在学校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学校的干预对于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儿童调整情绪,并与家庭建立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儿童的康复。

三、预防与康复1. 预防措施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减少儿童过量的学术压力、提供良好的社交支持等措施对于预防儿童情绪障碍具有积极意义。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情绪障碍是指人们在情感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情绪不稳定、无法适应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疾病。

在儿童阶段,他们也可能经历各种情绪障碍,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解读儿童常见的情绪障碍,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焦虑障碍儿童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和担忧。

这些焦虑情绪可以出现在学校、社交场合、分离他人或面临新环境等情况下。

儿童可能会出现回避、哭闹、身体不适等表现。

焦虑障碍可能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无欢乐感、兴趣减退等症状。

这些表现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变得孤立和消极。

抑郁障碍可能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业表现。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些儿童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坐不住、经常打断他人,导致学习和社交困难。

ADHD对儿童的学习和行为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情绪和社交互动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ASD需要及早诊断和干预,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五、暴怒障碍暴怒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爆发性暴怒和情绪失控。

这些儿童可能在面对挫折或冲突时表现出极端的愤怒和攻击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暴怒障碍需要合适的干预和管理技巧,以降低暴力行为的风险。

六、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儿童在社交场合中对人际交往感到极度不安和担忧。

这些儿童可能害怕与他人交流、上台讲话或参加社交活动,导致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影响。

社交焦虑障碍需要逐步的曝光治疗和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

七、强迫症障碍强迫症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式

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式

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式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儿童在情绪表达和情感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一类心理障碍。

这些问题可能表现为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和社交交往困难等。

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对于教育者、父母和医护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并提供一些处理方式供参考。

1. 分离焦虑症分离焦虑症是儿童情绪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儿童表现出对亲人或离开他们的地方过于担忧和恐惧。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在离开父母或熟悉环境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等。

处理分离焦虑症的方式包括建立安全感,通过逐渐扩大他们离开父母的时间来帮助他们适应分离。

2.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使儿童感到沮丧、无助和失去兴趣的情绪障碍。

抑郁症可以影响儿童的情感状态、学习能力和社交技能。

处理抑郁症的方式包括提供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爱好和活动,以及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的帮助。

3. 焦虑症焦虑症是指儿童过度担心和害怕的情绪障碍。

焦虑症可能表现为过度的担心、害怕或紧张,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都感到不安和恐惧。

处理焦虑症的方式包括提供情绪支持,帮助他们学会放松和应对焦虑的技巧,以及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问题等。

处理ADHD的方式包括提供结构化和规律的环境,提供清晰的指示和目标,以及通过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来管理症状。

5. 器质性情绪障碍器质性情绪障碍是由脑损伤或遗传因素引起的儿童情绪障碍。

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过度活跃等症状。

处理器质性情绪障碍的方式通常包括医疗干预,例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行为疗法等。

总结起来,儿童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包括分离焦虑症、抑郁症、焦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器质性情绪障碍。

在处理这些情绪障碍时,提供适当的支持、理解和干预非常重要。

此外,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医疗的帮助也是必要的。

儿童情绪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儿童情绪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儿童情绪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儿童在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况。

这些异常情绪包括焦虑、抑郁、暴躁等,频繁出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解决儿童情绪障碍问题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早期识别和干预的必要性、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和相应的干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早期识别和干预的必要性1.1 儿童情绪障碍的危害儿童情绪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它不仅会导致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甚至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长期不得到干预,儿童情绪障碍可能会引发其他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等,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持久影响。

1.2 早期识别的重要性早期识别儿童情绪障碍有助于及时干预,减少不良影响。

通过了解儿童的情绪表达和行为变化,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认识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措施。

早期识别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

1.3 必要的干预措施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提高情绪表达的能力,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

干预措施可以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支持和教育等。

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矫正儿童情绪障碍,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

二、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2.1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之一。

儿童焦虑表现为害怕、紧张、攻击性等情绪,常常伴随着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等。

家庭环境、学校压力和遗传因素都可能导致儿童焦虑障碍的发生。

干预措施可以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和家庭支持。

2.2 抑郁障碍儿童抑郁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缺乏自信等。

抑郁障碍常常由生活事件、遗传因素以及家庭关系等因素引起。

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家庭支持,以帮助儿童走出抑郁状态,寻求积极的生活态度。

2.3 暴躁障碍暴躁障碍表现为易怒、冲动和攻击性行为。

这种情绪障碍可能由遗传、环境和神经生理因素引起。

通过行为疗法和社交技能培训等干预措施,儿童可以学会控制情绪,改善社交技能,从而减少暴躁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障碍儿童融合教育
学习目标
•学习情绪行为障碍名词的发展与定义
•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出现率、成因与类型
•认识情绪障碍儿童的类型
•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筛查与诊断
•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
•学习情绪障碍儿童的干预
名词篇
美国名词发展
•美国Leo Kanner(1957)
•名词发展
•行为异常、情绪障碍(Bower&Lambert ,1962)
•情绪困扰(emotional disturber) (Haring & Phillips,1962)
•严重情绪困扰(Serious Emotional Disturbance;SED)→情绪困扰(IDEA,1986、2004、2009)
台湾名词发展
•性格及行为异常(1984),严重情绪障碍(1998),情绪及行为障碍(2010),情绪行为障碍(2013)
障碍定义
美国障碍者教育法案的定义
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
1.情绪困扰(Emotional disturbance)意即个体存在一个
或一个以上的症状,此状况持续了一段长的时间,并且
呈现某种严重程度,不利地影响着个体在教育上的表现。

A无法学习,此状况无法以智能、感知觉或健康因素解释之。

b无法和同学与老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c在正常的环境下,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或情感形态。

d普遍存在不开心或抑郁的情绪。

e会因个人或学校问题衍生出生理症状或恐惧感的倾向。

2.情绪困扰包括精神分裂症,此名词不适用于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
除非他们符合上述1 情绪困扰的定义。

台湾的定义
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2013)
•所称情绪行为障碍,指长期情绪或行为表现显著异常,严重影响学校适应者;其障碍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
直接造成之结果。

•前项情绪行为障碍之症状,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有其他
持续性之情绪或行为问题者。

第一项所定情绪行为障碍,
其鉴定基准依下列各款规定:
•情绪或行为表现显著异于其同年龄或社会文化之常态者,的参
考精神科医师之诊断认定之。

•除学校外,在家庭、社区、社会或任一情境中显现适应困难。

在学业、社会、人际、生活等适应有显著困难,且经评估后,确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介入,仍难获得有效改善
定义的关键点
•时间持续性,行为严重性,情境因素,影响学习、生活表现出现率与成因
出现率
Wanger(1995):11%
Kauffman&Landrum (2009):20%
学龄儿童:0.73%
出现率不同的原因
1.明确定义
2.样本来源
3.社会政策与政府经济状况
成因
•生化因素:基因、脑伤、其他健康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分类
•障碍类型:内向型,外向型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类型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类型与行为
(手写)
筛查与诊断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筛查与诊断
•转介前干预;专业团队评估
转介前干预
•转介前干预(response to intervention,简称RTI)
•提供者:Graden, Casey、Christenson(1985)
•意义:学生在进行转介前,藉由教师在普通班级内执行有效的干预方案,确保提供成功的策略,让学生的能力获得
提升,提升学生的适应,学生的问题也获得解决•目的:避免不必要的特殊教育转介与筛查
•三级预防
转介前干预模式的假设
•教育系统可以有效地教导所有儿童。

•早期干预对预防特殊儿童的行为与课业学习相当的关键。

•实施多层次服务模式是很必要的。

•在每个层次间需要运用做决定的方法进行学生问题解决。

•必须在尽可能的状况下实施循证本位干预。

•实施持续性的监控以提供干预的基础与结果。

•持续性评估的资料必须是为做决定而评估,非为评估而评估。

多层次的干预模式(手写)24
转介前干预的优点
•屏东教育大学胡永崇:
•防止学生受到可能的标记而伤害;
•促使普通教师负起对班级中疑似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及辅导责任;
•避免疑似特殊教育学生受到浮滥转介;
•促使疑似特殊教育学生在普通教育的环境下,受到适当的教育。

专业团队评估
•专业团队
•成员:医生、治疗师、社工、其他专业人员、教师、家长
•模式:多专业团队、专业间团队、跨专业团队
情绪行为障碍学生诊断原则
•积极的诊断程序,非起反作用
•专业团队的成员必须说明评估资料来源,评估需要包括各种不同的情境,评估目标必须能侦测出行为的本质与内涵。

•评估要尽早开始,最好是幼儿园阶段
•在评估过程,教师评等、陈述事件要适当,也要补充说明清楚事件;若可能的话,藉由直接观察、检查学校纪录、
同伴评等及其他信息来源,来了解学生的状况。

一般性筛查
•直接观察,检查学校纪录,同伴评等,教师评等,学生自陈,晤谈
课程本位评估
•标准化的学业成就测验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使用课程本位评价的方式对他们较合适。

•课程本位评价能评估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与学习的问题,并且评价结果可以协助老师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之用。

优势本位评估
•优势本位评估着重于评价情绪行为障碍学生的情绪与行为技能、能力与特质,透过这些能力与特质来创造个人的成
就,这些成就归因于他与家人、同伴的稳定关系,如此,
增加自己的能力以面对变化与压力,促进人格、社会与血
液的发展。

•Epstein发展出行为情绪等级量表(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Rating Scale),包含人际间优势、家庭参与、
个人内在优势、学校功能与情感优势等五个次维度。

功能性行为分析
透过功能性行为分析找出问题行为的原因
功能性评估解决问题:
1.什么是学生行为的结果?
2.透过这些行为,学生获得什么?逃避什么?要求什么?功能等级量表
•评估者使用功能等级量表,对问题行为有深入的分析,提供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某些特殊行为的模型,可以分析问题的可能性,再来决定是否进行干预及辅导情绪行为障碍学生
行为特征与干预
行为特征
行为表现
1.违反校规
2.行为规范
•语言,社交,认知,学业
行为表现
违反规范或反社会行为
问题行为需要被关注的原因:1.影响学生自己的学习与人际关系 2.影响同学的学习 3.影响教师的班级管理及教学
功能性行为分析或应用行为分析
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之一
认知
•智力分布范围很广
•情绪影响学习成就
•学习成就低,导因于动机不佳,注意力困难,情绪障碍
•共病现象
语言
•口语理解
•口语表达
•口语的交往能力
社交
•与人建立关系与保持关系困难
•社交技能弱
•课堂中师生互动率低
•进行社交技能指导时,需要有结构性的环境与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提示
学业
•听、说、读、写、算等技能明显落后,学习成就低
•学业学习的失败率及被降级率高
•情绪障碍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
教育干预
•学业干预
•正向行为支持
•社交技能训练•重视转衔
•亲职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