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3.3《用碎纸片估测出原子弹爆炸威力的科学家》
《邓稼先》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题)

《邓稼先》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题)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60分)(一)阅读《邓稼先》,完成9-13题。
(16分)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狱先与奥本海默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 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充分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勇担风险的崇高精神。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 原子弹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 挺起了脊梁。
【参考一】我心中的“明星”是钟南山。在疫情肆虐中国大地时,八十四岁 高龄的钟南山挺身而出,奔赴疫情第一线,为恐慌的人们打了一针镇静剂, 带领人们与疫情做斗争。
三次手术时间间隔短,身患绝症依然牵挂事业,至死不懈。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通过对比,更能鲜明 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 品质和奉献精神。
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 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 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有中国 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字词识记
( C )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不用感到惭愧。 ( D )每家每户都知道。 ( G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E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
非常感动。 ( A )很少有人知道。 ( B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F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 原籍安徽,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 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邓稼先自编作业 学生版

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ì()友元勋.( )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妇rú()皆知彷徨..() 当之无kuì() 热泪盈kuàng() 锋芒bì()露马革ɡuǒ()尸至死不xiè() jié( )然不同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雾霾天气使中国不少城市的居民频发呼吸道疾病,各大医院呼吸科的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七、八倍。
D.刘同才书记的宣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可操作性,为企业、工会、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指明了方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4.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学习本文《邓稼先》之后,某班开展了以“强国梦·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请完成下列任务。
(1)【强·缅怀先贤】“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
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2)【国·民族脊梁】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
请根据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
大学物理课堂例题真实化举析——估算篇

大学物理课堂例题真实化举析——估算篇胡海云 冯艳全 刘兆龙 缪劲松(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 你知道费米曾如何迅速估算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吗?迅速估算、迅速判断是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工程师等面对评估新思想、新技术与新的研究时通常使用的重要技能。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有必要通过相关的实例分析来培养学生这种定性或半定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介绍“费米问题”并利用大学物理中的力学、振动、电磁学和量子物理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就小型飞机所需跑道长度、地磁场大小、动物的蹦跳高度和氢原子的尺度等几个实际问题进行估算。
关键词 费米问题;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估算方法;物理模型在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评估时,常常需要先从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入手[1]。
通过定性的思考或半定量的实验,对问题的性质、解的概貌有大致的认识和估计,甚至可获得一个惊人的准确答案。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定性或半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选取简化模型、基于对称性的考虑和守恒量的利用、进行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极限情形和特例讨论等等,从而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以下是一些例子:实例一、原子弹爆炸的威力1945年7月16日上午,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爆炸。
40s 后,爆炸冲击波传到16km 远的科学家观测大本营,在这里的意大利裔美国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把碎纸片从1.8m 高度处的手中松开。
碎纸片随着冲击波飘扬并落在费米身后约2.5m 处。
费米估算了一下就宣布,这颗原子弹的威力相当于1万吨TNT 炸药爆炸时的威力。
后来,相关专家用一些尖端仪器经过几个星期时间来分析所记录的波速、波压等数据,证实费米当时的估算是准确的[2]。
那么,费米是怎样估算的呢?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利用碎纸片平抛运动的规律和波动知识估算出来的。
碎纸片由于受到爆炸冲击波作用后做初速度为0v 的平抛运动,碎纸片的水平位移为0 2.0(m)x v t =≈ (1)落地时间t 满足21 1.8(m)2h gt =≈ (2) 则利用以上公式和数据可得碎纸片的初速度10 4.1(m s )v -=≈⋅ (3)收稿日期:2017-06-14 基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5-ms026);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DWJZW201509hb)。
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阅读理解

《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阅读理解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美]威廉•伦纳德•劳伦斯我们正向日本国土飞去,即将对它进行轰炸。
指挥这次任务的是25岁的空军少校查尔斯•斯韦尼。
他驾驶的携带原子弹的长机名“艺术大师”号,这种飞机的推进器不同寻常的长,有四个桨片,其机身上标有“77”的字样。
有人说,“77”是红头发兰奇(著名足球明星)踢球时运动服上的数字。
凌晨3点50分,机群起飞了,径直朝西北方向一一日本国的所在处直扑而去。
天气预报说我们在飞行途中将遇到暴风雨,但到飞行目的地,也就是这次任务的高潮阶段,天将放睛。
起飞大约一小时后,暴风雨降临了。
飞机在漆黑的夜空中时而下沉,时而抬起。
但飞机的跃动幅度比起大型客机来要小多了。
你感觉它是在“滑翔”,而不是“颠簸”。
我注意到一道奇特的、令人恐怖的亮光从驾驶舱上方的小窗射了进来。
透过黑暗,我看见一个奇怪的情景:旋转着的巨大推进器不知怎的变成了大的跳跃着的蓝色光焰。
这种蓝色光焰既映照在飞机鼻顶的有机玻璃窗上。
又在机翼顶端闪闪发光。
我们宛若驾驭着燃烧的列车在无垠的太空中奔驰。
我们终于度过了黑暗,飞机直奔日本帝国。
凌晨5点刚过,晨曦来临。
吉里中士两眼紧盯窗外,举起双脚对此表示欢迎。
在此之前,中士一直专心致志、一声不吭地听着耳机里的收音机报道。
“还是白天好,”他对我说着,“夜里关在机舱里我觉得怪害怕的。
”“这儿离霍普斯顿可远了。
”我不觉说道。
“是啊。
”他一边回答我,一边忙着译一条消息密码。
“你觉得这颗原子弹能结束战争吗?”他怀着希冀地问道。
“这颗很可能会有用的,”我尽量使他放心,“如果这颗不行,下一颗或两颗肯定会奏效的。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时间地抵挡住原子弹的威力。
”到5点50分,外面天已大亮。
我们的长机不见了,领航员戈德弗雷告诉我这是事先计划好的。
机群将于9点10分在本州东南方的宇久岛上空会合。
可是直到此刻,还无人知道哪座城市将作为投弹目标。
命运之神将作出最后的选择,日本上空的气流将作出决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阅读专项训练(解析版)

第1课邓稼先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2019年湖南岳阳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1)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2)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3)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5)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6)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7)“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素材

《邓稼先》教学资源一、整体解读许多前辈科学家都还记得,本世纪四十年代有一段时间,国际上一批杰出的核物理学家忽然“失踪”了。
直到美国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这批科学家才又在公开场合露面。
中国也有这样类似“失踪”的科学家,邓稼先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所从事的工作,在一段时期属于国家的高级机密。
1.要放个“大炮仗”事情要从1958年秋季讲起。
有一天,当时的第二机械部的一位负责人找到邓稼先说:“小邓,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这是国家绝密的事情,想请你参加,你看怎么样?”接着又严肃地说:“这可是光荣的任务啊!”当中国核工业部门的负责人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而且要邓稼先参加时,他立刻明白了,这是要让他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面对这艰巨、光荣、关系重大的事情,一时间,他不免有些惶恐、胆怯,说:“啊,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这天晚上,邓稼先一夜未眠。
妻子许鹿希见他神情有些异常,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没有什么,我要调动工作。
”他平静地说。
但想到以后不能经常和妻子、孩子生活在一起,他满怀歉意地说:“鹿希,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第一部分,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2.艰苦创业的年月邓稼先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
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
而科技人员呢,也寥寥无几。
他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
报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
在爆炸力学、中子输运、核反应、中子物理、高温高压下物质的性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他们把各种数据都搞得扎扎实实,哪怕是其中一个细小的疑点也不放过。
当时,我国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
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领十几个年轻人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地算了九次。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共72张PPT)

烘托邓稼先贡献的伟大。 作者用他一生都喜欢的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曲作 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国民族历史的这一 伟大转变联系了起来。
永恒的骄傲
•这一部分作者为什么用四个破折号引出四段?
作者以四个破折号,引出自己对邓稼先的怀念和评 价。破折号在这里起到了列举分层的作用,各自独 立成段,同时在语义上又层层递进。前两个评论紧 扣“永恒”二字,尽管他去世了,但无论是邓稼先 的精神还是他对社会的贡献,都已获得了永恒,这 才是最有价值的,后两段评价进一步指出:邓稼先 之所以能够做出永恒的贡献,是因为他有着明确的 人生目标,他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选 择,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走完了自己想走的人生 之路,因此他是幸福的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日军屠杀大连、 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 平沙无垠,敻不见 人。河水萦带,群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山纠纷。黯兮惨悴,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第六部分:全文的总结,高度评价邓稼先同志的一生。
第一部分:在列举一个世纪中国的屈辱历史,中国 人站起来后,推出了鲜为人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 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 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 大贡献。肯定他的地位,赞扬他光辉的一生。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 邓稼先的人品。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碎纸片估测出原子弹爆炸威力的科学家
费米是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对统计物理、
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中子物理均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他带领下,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
堆,为原子能的利用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原
子序数为100的元素以他的姓氏命名为镄。
费米也是一位善于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手。
1945年7月16日清晨,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强烈光辐射过去
后,躲在掩蔽部的一些科学家都跑到外面来。
冲击波在大约50s时
到达他们所在的地方,此时,只见费米从口袋中掏出一把碎纸片撒
向地面,气浪把碎片吹出好几米远。
费米量了一下碎纸片被吹开去
的水平距离,然后略略一算就讲出了这次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这使
在场的科学家大为惊讶。
原来,解决这一问题就是从中学学过
的平抛运动知识出发。
他把纸片在冲击波作用下的运动看作平
抛运动,量出手原先所在的高度和纸片飘出的水平距离,即算
出冲击波到达费米所在处的速度。
根据这个速度,再利用其他
相关知识,费米很得出这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相当于
20000tTNT炸药的爆炸力。
费米估算的这个结果与用各种复杂
仪器所测结果的数量级一致。
这使在场的科学家大为惊讶。
基本方法:设纸片是从h高处撒下,落到费米身后x处,
若重力加速度为g,请你写出当时风速的表达式。
可以认为纸片做平抛运动,则
水平方向x= υ0t
竖直方向h=1
2gt
2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υ0=x g
2
h
费米(Enrico Fermi,
1901—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