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专题三 第9讲 近代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 【专题卷】

2019届二轮:专题三 第9讲 近代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   【专题卷】
2019届二轮:专题三 第9讲 近代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   【专题卷】

第9讲近代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

至新中国成立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还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 )

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

B.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

D.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

2.(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冲刺二)

上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份农会会员统计。据此可知( )

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

B.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

C.广东农民运动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

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

3.(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历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

B.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C.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

D.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4.(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的运动。这表明当时( )

A.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B.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C.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D.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5.(2018山东烟台高三二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促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2018四川内江高三三诊)1936年3月,隶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其旨在( )

A.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实行国家干预减轻经济危机影响

D.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7.(2018四川雅安高三二诊)

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

据上表可知( )

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

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扩大

8.(2017辽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三模)1944年底美国将军魏德迈评价道:“在我奉命接替史迪威(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时,上述四位政治顾问为戴维斯、谢伟思、卢登与伊默生……他们的报告一致苛责国民政府,而且都对共产党大捧大吹。”这反映了当时( )

A.共产党统战政策取得了成效

B.美国与中共建立了良好关系

C.国共两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已中断

9.(2018新疆高三二模)美国“企图协助安排一个既可避免内战又可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的临时办法”,以便“将共产党人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这指的是(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

D.国共两党的北平和谈

10.(2018山西大同、阳泉高三二模)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接受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

B.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

C.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D.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

11.(2018广东茂名五大联盟高三联考)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 )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

C.落实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

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

12.(2017江苏苏州调研)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4年,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随着北伐的推进,“革命外交”付诸实践。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国共关系破裂后,蒋介石认为苏联处于列强的包围和敌对状态中,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强制收回中东路发动战争,因此,力促

东北地方当局“收回中东路主权”。1929年7月,张学良派军队占领中东铁路,并将苏联在沿线地区的一些机构查封。

对此英美等国表示难以接受。法国驻美大使也认为,中东铁路是苏联的产业。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

中东路事件后,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时,美英两国同时表示了对日本的同情,他们均认为这是又一起中东路事件,又是国民政府试图挑起事端,单方面废除条约规定的日本在东北的权利的“革命外交”。

——摘编自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

(1925—193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4—1931年间,国民政府“革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成败之处。(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日本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并简析其原因。(8分)

14.(2018湖北沙市中学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1520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到1600年约占70%,1700年约占55%,1750年约占46%。18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小城镇在英格兰有700个左右。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其中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

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

——摘编自王景新《新乡村建设思想史脉络浅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和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0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D 材料第一句就指出中国领先世界多年,文化中就蕴含了民主哲学,第二句认为西方也要向中国学习民主哲学,因此D项正确。A项表述偏离主旨。B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材料未涉及。

2.B A项表述材料未涉及。广东农会会员增长不多,是因为原来基数大,表中数据恰恰说明广东农民运动发起早,基础好,但并非反应理性,C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湖北农会会员增长最为迅速,这是因为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所以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说湖南农运发展迅速,但是湖南不是当时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D项错误。

3.A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即工农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表明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正确,A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是对苏维埃政权及其运动的正确认识,不符合题意。

4.B 材料表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的危机不仅在城市更在农村,要求“复兴农村”“农村改进”,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开始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新行动,因此B项正确。A、C 两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D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

5.B 本题考查国民党统治前期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其中发挥了政府的作用,因此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6.D 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6年以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营重工业”可知,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所以应该是D项正确。

7.D 材料表明有关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计划经济的书籍明显增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D项正确。

8.A 从材料中“他们的报告一致苛责国民政府,而且都对共产党大捧大吹”可以看出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取得了成效,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

9.C 从材料中的“企图协助安排一个既可避免内战又可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的临时办法”“将共产党人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可知,美国希望抗战结束后通过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建立一个以国民党为主的联合政府,C项正确。

10.C 材料显示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的膨胀。结合材料中“宋子文”“资产主要来自接受敌伪产业……官价外汇……免于政府收购”及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通过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急剧膨胀,几乎囊括了工业生产的各主要部门。C项正确。

11.B 从材料可看到,野战军番号已经突破地域限制,改按序数排列,这是解放全中国的战

略需要,故B项正确。1949年1月,国民党主力部队已经被基本消灭,A项错误;1949年1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尚未召开,C项错误;材料与人民民主专政无关,D项错误。

12.A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是指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此时已经具有的“新的内容”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特点:利用民众支持,借助革命形势的发展,主动打破不平等条约的限制与规定,收回国家权益,订立新的平等条约。

成败之处:部分收回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群众支持,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形象;引起了列强的联合反对,甚至遭到一些国家的侵略(武装干涉),使得收回国家主权(废除不

平等条约)的外交努力被迫中断。

(2)苏联:由支持到出兵阻止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活动,因与国民政府关系发生变化,同时为保证自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制衡日本等国。日本:一直反对革命外交,维护和扩大其在华利益并伺机侵略中国。

(因本题可多角度回答,故表述清晰符合题目要求,可依实际情况给分,注意总分不得超出范围。)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即可作答。第二小问,成功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收回部分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群众支持,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形象方面等方面思考作答。失败之处根据材料中“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从列强联合反对、武装干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努力中断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中“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由支持到出兵阻止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活动;从国共关系破裂、自身利益受损方面分析苏联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的原因。根据材料“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

‘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等信息从一直反对革命外交方面回答;从维护和扩大其在华利益并伺机侵略中国方面思考回答日本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的原因。

14.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圈地运动造就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乡村丰富的原料和有利的水力等自然动力条件。(6分)

影响:改变了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人口的转移;改善了乡村民众的职业结构,有利于乡村积累自身发展资本;促进了乡村小城镇的发展;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4分)

(2)特点:参与力量众多,学者、实业家、革命力量等均有参与;实践模式多样,各具特色;内容广泛;中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4分)

问题: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束缚,受政局影响大;受城市资本和地主盘剥,农民穷困,缺乏自身积累;乡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异大;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文化水平低、技术差。(6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涉及中外乡村改造对比。回答相关问题时,结合当时相关时代背景和材料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建立了许多工农红军部队,创建了多个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各个方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斗争。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内容如下:10服设2班谭德林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xx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C 3.A 4.A 5.C 6.D 7.C 8.C 9.A 10.A 11.C 12.D 13.A 14.B 15.B 16. A 17.D 18.B 19.D 20.A 21.D 22.D 23.C 24.B 25.B 26.A 27.A 28.D 29.A 30.C 31.D 32 .B 33.B 3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D 3.ABC 4.ACD 5.ABC 6.ABCD 7.BCD 8.ABD 9.ABCD 10.AD 11.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 16. ABC 17.ACD 18.BC 19.ABCD 三、简答题 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 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开始就面临着组织武装斗争的任务。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浓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四,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 第一,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三大要素,坚持三者的必要性则在于: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因此,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专题理论线索 本章主要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掌握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本章,学生应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熟悉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专题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本专题以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找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决的斗争。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但到底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提供给我们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三大起义也都以攻取城市为中心。但都失败了。到底何去何从,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在会攻长沙失败后,他总结经验教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近代之中国,因为清政府当局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国遭受了西方近百年的凌辱,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走到了国将不国,家将不家的地步。部分有识之士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探索救国存亡的道路。 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器物”层面到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等提出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层面,依旧是没有改变中国遭受列强压榨的局面。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试图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成立一个民族独立、人民富强的民主国家。但是结局是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也成立了以南京临时政府为代表的中华民国。可是却没有改变中国当时的局面,中国依旧是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压榨;依旧是军阀割据,互相混战;依旧是民不聊生,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依旧是复辟势力时时抬头,企图恢复君主专制的中央政权,人们依旧是在不断地探索,于茫茫世界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在何方?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生活在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生的希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任务光荣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从此中国革命由这一新兴的阶级领导的党来领导,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依旧是一片崎岖,前途依旧是一片迷茫。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了大联合,实现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但是国民大革命最终在国内反动势力的干扰下归于失败,使得中国革命再一次陷入了失败的阴霾。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血腥屠杀,激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反对。于1927年举行了南昌起义!在共产国际及俄国革命成功的思

2019考前必看高考作文预测关键主题五四运动100周年以及范文指导

2019考前必看高考作文预测关键主题五四运动100周年以及范文指导 一、请你从《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药》里的夏瑜、《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革命进步学生这四个人物之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通过时空隧道穿越到今天的中国,在对当前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参加你所在学校2019年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请你为他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演讲内容切合原文人物形象特征,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和特定情境需要。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1.内容限制。考生必须从《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药》里的夏瑜、《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进步学生这四个课本人物中选择一个,且演讲内容要“切合原文人物形象特征”“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和特定情境需要”,并要针对青年人的学习生活进行演讲。偏离此要求,就不符合题意。 2.立意限制。题目要求在学校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主题演讲,立意要结合现代青年生活实际,联系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精神,思考中国百年来的巨大变迁,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

3.写作者身份和演讲对象的限制。写作者的身份只能是《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药》里的夏瑜、《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进步学生中的一个,而且需要代表他们在“学校2019年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上演讲,演讲的对象应当是青年学子和老师。这就使100年前的青年学子与100年后的青年学子产生了对话。 4.写作体式的限制。文章体式限定为演讲稿。 【正确立意】 1.承历史之重任,扬时代之新声。 2.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3.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4.做勇担责任的中国人。 5.寻药华夏,不枉年少。 6.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考场作文】 寻药华夏,不枉年少 (寻药华夏,标题非常好!既紧扣课本《药》的题目,点明夏瑜的身份,又暗示了文章主题。)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夏瑜,就是鲁迅先生在《药》中提到的夏家的孩子。很荣幸能参加贵校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寻药华夏,不枉少年”。(点明人物身份和演讲主题,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理解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以农村为革命重点,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这些是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遵义会议表明革命的政党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势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奴役的厄运,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交流会主题讲座

五四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交流会主题讲座 (我们的讲座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同学们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闭状态,谢谢合作)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2016年5月4日。时光的老人又一次送来了五月,迎来了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在享受祥和、安宁的幸福生活之时,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是他们,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在斗争中,青年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以燃烧的激情和鲜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未来。 今天我们就有幸请到了张德旺教授亲临讲座现场,带领同学们回望五四运动的足迹,重新感悟九十七年前五四运动中洋溢着的爱国精神。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张教授,张德旺教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政史系教授,中共党史学科硕士点负责人,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兼黑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高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五四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新编五四运动史》、《在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起点——五四及其政派研究》等专著;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刊物发表系列论文近30篇;获省部、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张教授上台演讲!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专注思考,张教授会在讲座后半段回答大家的提问。 今晚在张德旺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又一次重温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足迹。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于危难之际彰显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使中国人民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维护和促进国家的团结统一。 历史是祖先的脚印,一行行、一步步,铺就了现在!曾经的峥嵘岁月,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铭记。 我们要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让我们在张教授的带领下传承发扬五四精神,担当起中华民族文明崛起的重担. 我宣布“五四递薪火,传承在工大”五四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交流会主题讲座活动到此结束!

论文: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及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及启示 【摘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流血牺牲、历尽千难万险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与道路理论的形成有着一个逐渐认识和提高的过程,其中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一理论的诞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型。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道路;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 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性质没有改变。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民党统治集团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潮,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在这种严酷的背景下,怎样继续坚持革命?中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毛泽东等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先警醒,开始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共中央临时决定了三件大事: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集中央会议。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阐述了必须依靠农民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会议还提出改编革命队伍的任务。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转折。 大革命的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使党对掌握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失败后,起义部队南下,

五四运动研究现状

一、五十年研究概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是五四运动史研究开发和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胡华修订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解放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的著作。此书和其后相继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课书和简明读本等都把论述五四运动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62年出版的由李新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初稿)第一卷中,对五四运动史有较详尽的叙述,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学术界的研究水平。以黎澍于1954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发表的《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文为起点,五四运动史的专题研究正式展开。具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文章有李龙牧的《李大钊同志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关于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彭明的《论五四时期的李大钊与陈独秀》、孙思白的《研究五四运动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五四”时期范围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等。其中,李龙牧的前一篇文章在客观分析李大钊思想转变的同时,阐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复杂环境、革命转变的复杂条件及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这一阶段,有关五四运动的专著,有华岗的《五四运动史》、李何林的《五四运动》、贾逸君的《五四运动简史》、黎澍的《从辛亥革命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丁守和与殷叙彝的《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洪焕春的《五四时期的中国革命运动》、王可枫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其中华岗、黎澍、丁守和等人的著作影响较大。这一阶段还搜集并整理出版了不少重要史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即近代史所)南京史料整理处编的《五四运动史料汇编》、近代史所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室编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以及《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五四运动话天津》等十数种。 1966年后的十余年间,由于学术界受到“文化大革

【2019-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提升卷

【2019-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提升卷 提升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全国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2018·湖南长沙高三一模]右图为1920年《申报》上发表的漫画,名为《共去厌物,道路平坦》。图中四个农家装束的老百姓在挖刨一棵写着“军阀”二字的老枯树。该图反映了当时( ) A.北洋军阀破坏报社言论自由 B.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局面 C.知识分子发动群众改造社会 D.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观念解放 3.[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测试]1926年12月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各部门工作报告显示,当年国民党党员中农民党员约占40%,工人占23%,学生占25%,商人不足10%。这表明( ) A.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B.国民党获得了劳苦大众的有力支持 C.是开展国民革命的中心地带 D.扶助农工政策在广东取得明显效果 4.[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委领导的,以军事力量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起义之一。它打击了西北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形成方圆数百里的红色区域。该起义的武装应该称为( ) A.国民革命军 B.工农革命军 C.新四军 D.八路军 5.[2018·山东淄博一中高三4月检测]“以满铁和关东州为首,日本对满投资于1930年达16.17亿日元,占列国对满投资的70%,这是日本国外投资的58%集中于满洲的结果。1930年年底,在满洲的日人有28700人,在满日人是国外最大的日人集团,同时也是在最大的外国人集团,故满洲无疑是日本过剩人口的推销‘市场’”。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 A.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即 B.日本视满洲为其生命线 C.日本正在推行“以战养战”策略 D.东北资源丰富土地辽阔 6.[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一模]《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翔实说明。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2019年高考历史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4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专题14 五四爱国运动 学习目标: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 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趣味导引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走出校门,前往天安门广场集合,游行队伍里高举着一副落款为“北京学界同挽”的挽联: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这里的“曹”和“章”,指的是谁?人民为什么这么痛恨他们? 知识梳理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3)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5)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两个阶段、运动中心及主力)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4、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场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这一规定。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然被当代年轻人所推崇。 【重难点解析】 1、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开端:(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五四运动对中国变革的影响。 ①它是一次追求民主、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②它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加快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直接加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开展。 ③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作用,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清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懂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 2.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懂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创造。 3.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使学生懂得端正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二、教学要求 1.分析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和一党独裁专制统治的实质,向学生讲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国民党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艰苦历程的历史事实分析,使学生认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真正领导力量、历史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 3.通过讲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向学生讲清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创造,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4.通过对党的三次路线错误的分析,给学生讲清中国共产党不断从幼年走向成熟,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 三、教学内容 问题一:国民党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但为什么不能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

利?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2.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二)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形式: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问题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如何探索的,取得了什么成果?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2.新道路的开辟 3.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问题三: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后为什么会遇到曲折,是如何克服和战胜的,有什么启示? (一)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危害 1.三次“左”倾错误 2.三次“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 3 .第三次“左”倾错误的后果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遵义会议 2.红军长征的胜利 3.长征胜利的原因 4.长征的意义 5.长征精神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说起中国革命新道路,就不得不从当时的背景谈开去。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就在这一次重大的历史性会议上,与会者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也由此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八七会议之后,相继爆发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国革命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成功地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形势和中国国情的道路势在必行。在我看来,走这样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原因有三:其一,当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开明的民主政治,外无独立的民族尊严,不但没有议会可以利用,而且更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益。由此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其一种特征;其二,中国革命的中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中国,全国人口的80%是农民,所以农民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军队实际是穿起军装的农民。因此,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来深入农村,发动并武装广大农民群众,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其三,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薄弱的环节。因此共产党人明智地选择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把农村建设成经纪上、政治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进而夺取全国政权。 在这一英明决策的指导下,从1927年到1934年,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来,分别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海丰陆革命根据地等,还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红色政权。自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新道路,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中国革命正如星星之火,一展燎原之势! 从当时来看,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它使中共光荣地完成了革命任务,从而获得了伟大胜利。在科学总结了一系列斗争经验的同时,也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实事求是的原则领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在不断矫正,不断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共产党人的思想也在不断丰富,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也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内容如下: 10服设2班谭德林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特点如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由中国革命的具体特点而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他们之间相互勾结,力量强大,占据着我国发达的大城市,手中掌握政权和财富以及庞大的反动军队。而另一方面,我们的革命队伍相对还比较弱小,主要力量是工人和农民,手中没有政权,也没有足够的武装与反动派进行斗争,这些就决定我们不能像苏联的十月革命那样以城市暴动的方式来夺取政权,必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道路。走上这条道路之后,我们就避开了敌人统治集中的城市,在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依靠当地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 这条道路的重要意义在于找到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此摆脱了反动敌人的镇压,寻找到了能够与敌人抗衡的方法,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