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管圆线虫PPT演示幻灯片

合集下载

周蛲虫广州管圆线虫丝虫旋毛虫

周蛲虫广州管圆线虫丝虫旋毛虫
褐云玛瑙螺
生活史小结
?终宿主: 鼠类(肺动脉分支内) ?中间宿主:
螺类(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蛞蝓
?转续宿主:黑眶蟾蜍、虎皮蛙、金线蛙、
蜗牛、鱼、虾、蟹等
致病
幼虫在人体移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特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病变部位:大脑、脑膜、小脑、脑干、脊髓等 症状:剧烈头痛、颈项强直、躯体疼痛、低中
?囊包形成期: 肌痛
诊断
?病原学检查
肌肉活组织检查(muscular biopsy) (取材:腓肠肌、肱二头肌、三角肌) 人工消化法
?免疫学诊断
IHA; LAT; IFA; ELISA
流行
?分布:呈世界性;欧美发病率较高 ?流行因素:
主要传染源:猪 人体感染和爆发流行与食生肉有关
防治
? 治疗药物: 阿苯达唑(albendazole) 甲苯咪唑(mebendazole)
? 开展卫生教育,把住“口关” ? 加强肉类检疫和食品卫生管理
广州管圆线虫
A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鼠类是适宜终宿主,人是非正常宿主 ?人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为幼虫侵犯中 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生 活 史
福寿螺产卵
俗称“东风 螺” 、“花 螺”、“海猪螺” 和“南风螺”。 肉质鲜美、酥脆 爽口。
预习
1.预习原虫基本特点及原虫致病作用 2.预习溶组织阿米巴生活史特点及其临床 表现
微丝蚴形态
?体态 ?头间隙(长:宽) ?体核 ?尾核
生活史
生活史小结
? 中间宿主: 蚊 ? 终宿主: 人 ? 感染阶段: 丝状蚴 ? 感染途径: 经皮肤 ? 寄生部位: 淋巴组织

22广州管圆线虫病

22广州管圆线虫病

(3)生吃疏菜,吞食附于疏菜的陆地蜗牛或
蛞蝓分泌物含有感染性幼虫。 (4)吞食蛞蝓或转续宿主如蟾蜍、蛙等 “治病” 被感染。(5)饮水污染。(6)可 经皮肤侵入大白鼠,故不能排除通过皮肤感 染人体的可能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机制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人体移行,侵犯中枢神
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 脑膜炎,以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为特征。病变集中在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 外,还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处。主要病 变由虫体移行和死亡虫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及 炎性反应。
生活史

鼠类等终宿主因吞入含有第 3 期幼虫的中间宿主、 转续宿主以及被幼虫污染的食物而被感染。第 3 期 幼虫在宿主的消化道内,穿肠壁进入血循环,经肝、 肺、左心室至全身各部器官,但多数幼虫沿颈总动 脉到达脑部。在感染后 4 ~6d和 7 ~9d 先后在脑 部经 2 次蜕皮发育为第 4 期幼虫,即幼龄成虫,此 期已能区别雌雄。幼龄成虫大多于感染后24 ~30d 由静脉回到肺动脉,继续发育成熟。雌虫多在感染 后 35d才能成熟。
临床表现
潜伏期:3~36天,平均半个月左右 临床表现:
病人多为急性起。 1、发热: 发热,热度不等,多在38~ 39℃,多于数日后降至正常,少数患者可 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2、头痛: 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约 占90%左右。间歇性,患者可伴有恶心、 呕吐、颈部僵硬及活动后头痛加重。 3、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多数有不同部位 的皮肤感觉异常,例如针刺感、麻木、烧 灼感、冷热感觉相反及肌肉萎缩、面瘫 等;
病 原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黑家鼠、褐家鼠及多种 野鼠等肺动脉内。虫卵产出后在肺毛细血 管内发育成熟,并孵出第 1 期幼虫,幼虫 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沿呼吸道移行至 咽喉部,再吞入消化道,然后随宿主粪便 排出体外。当它被吞入或主动侵入中间宿 主螺蛳或蛞蝓体内后,幼虫可进入宿主肺 及其他内脏、肌肉等处,在适宜温度 (25 ~26℃ ),约经 1 周蜕皮为第 2 期 幼虫,2 周后经第 2 次蜕皮,发育成为第 3 期幼虫,即为感染期幼虫。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The life cycle of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概述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幼虫偶尔可寄 生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 或脑膜炎。
2
Hale Waihona Puke 陈心陶(1933,1935)首先在广州的家鼠
生活史
一期幼虫经呼吸道至消化道 随粪便排出 在体外潮湿或有水的环境中 发育3周 中间宿主:螺、蛞蝓
4
转续宿主:蟾蜍、蛙、蜗牛 、鱼、虾、蟹 在中间宿主(螺、蛞蝓)体 内为感染期幼虫 鼠因吞食中间宿主、转续宿 主或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图
生活史
中间宿主
褐云玛瑙螺
福寿螺
蛞蝓
体内发现该虫。
人体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Nomura和
Lin于1944年在台湾省发现的。
生活史
1. 终宿主 鼠(肺动脉分支内) 2. 中间宿主 淡水螺类(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蛞蝓 3. 转续宿主 蟹等 4. 媒介 瓜、菜 黑眶蟾蜍、虎皮蛙、金线蛙和蜗牛、鱼、虾、
3
5. 感染期 第3期幼虫
6. 感染途径 经口、皮肤(儿童) 7. 感染方式 人食入未熟的螺、蛞蝓、虾、蜗牛、蟹等

寄生虫ppt

寄生虫ppt
感染方式:经口吃进含有第3期幼虫的食物。 生食或半生食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而感染,生 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水也可感染。 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但幼虫一般只停留在脑
和脊髓,不在肺血管完成发育。故在人体内虫体停留在第4
期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
三、致 病
人体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认为 与幼虫嗜神经的向性有关。
钟左右,可完全杀灭寄生虫。
2、吃过福寿螺的人,若出现异常反应,应在 3-30天内尽快就诊
,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农副产品市场、超市、餐饮企业等各类食品经营者一律
暂停购进、销售、加工福寿螺;
4、消费者和餐饮从业人员应宣传正确的水产品采购、加工、 食用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 缓解头痛可服用阿司匹林,也可腰穿放脑脊液 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具有的杀虫效果; 眼广州管圆线虫病可手术取出虫体。
交合刺 阴道 阴门 肠
肛孔
雄虫肾形交合伞
雌虫锥形尾部
第三期幼虫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构模式图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
二、生 活 史
被吞入
经口
转续宿主
终宿主 第1期幼虫 随粪便排出
被吞入 非正常宿主
经口 中间宿主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 终宿主褐家鼠及家鼠的肺动脉内,雌虫在肺动 脉内产卵。
感染阶段:第3期幼虫。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6天。
临床症状主要为急性剧烈头痛,其次为恶
心、呕吐、低到中度发热及颈部强直,做血液
检查可发现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急剧升高,
严重者可能瘫痪、嗜睡、昏迷,甚至因引发脑
积水而死亡。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广州管圆线虫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广州管圆线虫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广州管圆线虫病>>>
简介: ugherty正式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内科学疾病部分:广州管圆线虫病>>>
病因:
广州管圆线虫病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广 州管圆线虫病
(一)发病原因 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为哺乳动物, 主要是鼠类,如黑家鼠、褐家鼠、黑线姬 鼠、黄毛鼠等。成虫寄生于鼠类的肺动脉 内。成虫虫体细长,大小为(20~ 40)mm×(0.3~0.6)mm,体表有细螺旋状 纹,头端钝圆,尾端
内科学疾病部分:广州管圆线虫病>>>
症状及病史:
白细胞总数可在正常范围,但以轻度升高 为多,常超过10×109/L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占0.08~0.37,常多于0.15。
②脑脊液:外观清亮或稍黄浊,白细 胞数升高,达(50 ~1400)×106/L ,多 核细胞与单核细胞大致各半,嗜酸性粒细 胞占0.10~0.62。蛋白质正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广州管圆线虫病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广州管圆线虫病>>>
别名: 广州肺线虫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广州管圆线虫病>>>
身体部位: 皮肤 腹部。
内科学疾病部分:广州管圆线虫病>>>
科室: 传染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广州管圆线虫病>>>
简介: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蠕虫蚴 移行症,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或 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临床上较常发 生内脏,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 发热、头痛、

线虫概述课件

线虫概述课件
概述
●寄生肠内的线虫:蛔虫, 鞭虫, 蛲虫,钩虫 ●寄生组织内的线虫:丝虫 ●寄生肠内兼组织内的线虫:旋毛虫
●寄生于人体内的其它线虫:粪类圆线虫, 东方毛圆线虫,美丽筒线虫,结膜吸吮线 虫,棘颚口线虫,广州管圆线虫,异类线 虫及麦地那龙线虫等。
线虫概述课件
一、形态
1、成虫外形特征:线形、圆柱状、左右对称、 体不分节。
线虫概述课件
三、线虫基本生活史类型
虫卵 幼虫 成虫
1、类型:
蜕4次皮
直接型:虫卵 → 感染期虫卵 → 幼虫 → 成虫
虫卵 → 幼虫 → 感染期幼虫 → 成虫
土源性线虫 间接型:成虫 → 幼虫
蚊 媒介 感染期幼虫 成虫
生物源性线虫(有中间宿主)
线虫概述课件
泄殖腔
雄性:睾丸---储精囊---输精管---射精管---交配副器及交合刺
特点:单管状
雌性: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阴门 特点:多为双管状,少数为单管状。
线虫概述课件
卵细胞
卵黄膜或受精膜 壳质层 蛔甙层或脂层
虫卵模式图
线虫概述课件
二、生理特征
1、卵的孵化 2、幼体发育------蜕皮(molting) 3、成虫取食及代谢
2、雌雄区别:长度 雌>雄 特殊 雌虫尾端尖直,雄虫尾 端
多卷曲(交配 器官及交配附器)。
3、体壁构成特点:角皮层、皮下层、纵肌层
4、雌雄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
5、卵的基本结构
线背索
角皮层 皮下层
原体腔 纵肌层
腹索 线虫横截面模式图
线虫概述课件
线虫概述课件
生殖系统
前列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 50余种。在我国发现的中间宿 主主要有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等。
广东省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为33.83%,每只螺最多含13 565条幼虫;云南河口为37.65%;海南为 1.85%~95.74%,最高1只螺含13 726条幼虫。
温州地区水田和河中福寿螺密度很高,且此螺的感染率达 69.4%,每只螺最多含720条幼虫;
在福州,福寿螺的感染率为42%,每只螺最多含8 754条 幼虫。
3、主要经口感染:
1)生食或半生食螺类、鱼、虾、蟹等:爆炒 或麻辣福寿螺、凉拌螺肉等为本病暴发的 主要原因;
2)幼虫污染手或食物:用螺类喂养家禽或加 工螺类的人员;
3)生食蔬菜:陆地蜗牛或蛞蝓爬过蔬菜时含 幼虫的分泌物可能粘在蔬菜上;
酸性粒细胞数超过10%,多为20%~70%; 4、免疫学检查(常用ELISA或IFAT)血清及脑脊液
中特异性抗体或抗原阳性; 5、病原学检查 从脑积液中查出幼虫或发育期成虫可确诊,但病原体
的检出率不高。
29
六、防治
1、健康教育:不生食或半生食螺类,不吃生 菜,不饮生水,接触螺类后应充分洗手。
2、灭鼠 3、治疗病人:
18
五、流行病学
本病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太平 洋岛屿、日本和美国;
我国见于台湾、香港、广东、浙江、福建、海南、天津、 黑龙江、辽宁、湖南等地,多数呈散在分布。
目前全世界已有3000多病例报道,其中台湾省有300多例
在中国大陆,1979年首次在广州报道了1疑似病例,1984年 在1例患儿脑积液中查获了幼虫,从而确立了中国内地的首 例病人。
11
感染期幼虫
12
二、生活史
特点:
1、成虫寄生于鼠类(终宿主)的肺动脉内。 2、幼虫寄生于螺类及蛞蝓(中间宿主)内脏、肌肉
等处;
3、转续宿主--蛙、蜗牛、鱼、虾、蟹等 4、人是本虫的非正常宿主
5、感染阶段:第3期幼虫(感染期幼虫)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13
鼠肺动脉 成虫
(螺类及蛞 蝓内脏肌 肉等处)
4)饮生水:含幼虫的中间宿主分泌物也可排 入水中。
22
2006年北京市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寿螺事件”
广州管圆线虫病
23
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一名34岁男性,在北京蜀国 演义酒楼与同事一起食用“凉拌螺肉”。
5月30日出现双肩疼痛、颈部僵硬,自觉受凉未治疗,随后
双侧肋部及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有刺痛感,触摸及接触凉水 、凉风后加重;至6月10日,活动、翻身、走路时头痛加重, 伴恶心,去中日医院就诊,后转入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 所门诊,临床诊断为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同一天进餐 的同事也出现了相同症状。
甲苯哒唑可杀死实验感染鼠体内90%成虫。 阿苯哒唑对本病有良好疗效,剂量为 20mg/kg,9天为一疗程。
30
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27天,平均为10.25天
幼虫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以脑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
除大脑和脑膜外,病变还可波及小脑、脑干和脊髓。 主要病理改变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伤及肉芽肿性
炎症反应。
27
突出的症状为急性剧烈头痛或脑膜脑炎表现,其 次为颈项强直,可伴有颈部运动疼痛、恶心、呕 吐、低度或中度发热。
广州管圆线虫
一、形态
1.成虫
线状,体表具微细环状横纹。头端钝圆,头顶中央有一小
圆口,缺口囊。 雄虫长11~26mm,交合伞对称,呈肾形; 雌虫长17~45mm,尾端呈斜锥形,
子宫双管形,白色,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白相间的 螺旋纹,十分醒目。
2、幼虫
第3期幼虫外形呈细杆状
大小(0.462~0.525)mm×(0.022~0.027) mm
1、传染源:本虫可寄生在十几种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犬
类、猫类等,其中主要是鼠类;
台湾省褐家鼠感染率为8%~71%,广州为2.8%,温州为 26%。
鼠类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
本病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因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 常宿主,该虫很少能在人体肺血管内发育为成虫,位于中枢 神经系统的幼虫不能离开人体继续发育。
虫体无色透明,体表具有两层鞘,
头端稍圆,尾端骤变尖细(钢笔尖样)。
4
5
Male adult 6
Female adult 7
广 州 管 圆 线 虫 成 虫
8
广州管线虫 Ⅰ期幼虫
大小为 0.27×0.016mm, 咽管可达虫体 一半,尾部骤 变尖细,并有 刀切样的凹陷。
9
1期幼虫 10
脑液中第4期幼虫
• 6月25日,北京友谊医院临床医生到西城区 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和该酒楼朝阳区劲松分 店紧急调查,发现该酒楼销售的“凉拌螺 肉”为“福寿螺”,2/12只螺中检测出有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根据患者共同就餐史 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临床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
25
凉拌螺肉
26
三、致病
头痛一般为胀裂性乃至不能忍受,初为间歇性,以 后发作渐频或发作期延长,止痛药仅能对45%病 例有短时间缓解。头痛部位多发生在枕部和双颞 部。
临床病例中,多数患者有发热伴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视觉损害、缓慢进行性感觉中枢损害、眼外直肌
瘫痪和面瘫、无定位的四肢软弱。
28
四、诊 断
1、有吞食或接触含该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 2、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3、脑积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其中嗜
3期 幼虫
(鼠肺毛 细血管)

中间宿主 体内2周
终宿主 鼠体内
1期幼虫 (肺泡)
气管 咽 小肠
1期幼虫 粪便
(外界)
3期 幼虫
转续宿主(蛙,蜗牛, 鱼,虾、蟹等)
经口感染
3、4 期 幼虫

(非正常 宿主)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14
福寿螺
15
黄蛞蝓
双线嗜粘液蛞 蝓
高突足襞蛞蝓
16
17
-
转 续 宿 主 蜗 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