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大纲
田野调查方案提纲

田野调查方案提纲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有关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的详细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2 调查背景详细介绍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其历史、发展、目前状况等,以及为什么对该对象进行调查的原因和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2.1 调查对象明确调查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并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调查对象的名称、地理位置、组织结构等基本信息。
2.2 调查范围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调查时间、地点、调查人员等相关信息。
三、调查方法3.1 实地观察详细描述在调查过程中进行实地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比如,观察对象的外观特征、工作状态、人员组成等。
3.2 访谈说明调查过程中进行访谈的方式和目标,包括采访对象的选择、采访问题的准备等。
访谈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调查对象的观点、经验和意见。
3.3 数据收集介绍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案例研究等手段。
说明数据收集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3.4 数据分析说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分析数据的步骤和流程。
重点强调对数据的合理利用,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调查计划4.1 调查时间安排详细说明本次调查的时间安排,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间等。
确保调查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调查工作。
4.2 调查地点安排确定本次调查的具体地点,并说明调查人员在该地点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确保调查人员在指定地点进行调查、观察和记录。
4.3 调查人员安排说明调查人员的数量、能力和责任分工。
确保每个调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清晰的认识,以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4.4 调查工具和设备准备列出需要准备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包括问卷、相机、录音笔等。
确保调查人员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调查工作。
五、调查结果分析和总结5.1 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之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提取有关调查对象的重要信息。
民族志与田野调查-教学大纲

《民族志与田野调查》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227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12学分:32适用对象:社会工作本科生先修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一、教学目标掌握质性研究方法的历史传统——民族志研究和口述史研究;初步掌握质性研究的方法:参与式观察方法;完成至少15个小时的访谈,并撰写一篇完整的田野笔记。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韦伯的诠释学讲解介绍经典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有关中国问题的经验研究传统:燕京大学的民族志写作和当代口述史研究;3、介绍参与式访谈研究及田野报告的写作。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作为总体世界的“个案”教学内容:从现象学角度呈现社会科学研究者和日常生活之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含义第二章历史个体与价值诠释:韦伯的新教研究教学内容:通过韦伯的诠释学理论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典范价值,其中如何刻画“历史个体”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教学要求:了解“历史个体”的含义第三章民族志研究与田野调查方法第一节民族志写作教学内容:早期民族志文本和民族志写作;中国民族志书写及文本比较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民族志以及民族志写作传统。
2、了解中国社会的宗族和宗法。
3、了解边缘圈的部落社区研究。
3、了解边缘圈的部落社区研究第二节口述史研究教学内容:底层口述背后的权力结构;当代口述史研究的学术脉络教学要求:1、了解口述史研究传统和局限。
2、了解口述史研究视角下的中国经验研究的特点第三节田野调查中的参与式访谈法教学内容:参与式访谈法的研究过程及分阶段实操练习1、走进田野:参与式访谈法的准备2、参与式访谈法的进展:基本事实呈现3、参与式访谈的推进:基本事实反思和回访4、田野报告写作1:大事记编写5、田野报告写作2:材料分析和文本结构提炼教学要求:掌握参与式访谈方法;设计访谈提纲、实际访谈并形成民族志报告。
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要求

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要求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要求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观察和研究的方法,通过走出教室,走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大纲中,田野调查往往被列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文将探讨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要求,包括目标、内容和评估方法等。
首先,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要求明确目标。
教师应该明确指出学生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应达到的预期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知识性的,如了解某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也可以是技能性的,如学会使用调查工具和方法;还可以是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明确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并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其次,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内容。
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级和学科的田野调查内容。
例如,在地理学科中,可以选择研究某个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人口分布等;在生物学科中,可以选择研究某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相互关系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创新的田野调查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方法和步骤。
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田野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调查的步骤,如确定调查目标、制定调查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最后,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评估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田野调查成果。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调查报告,报告中包括调查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田野调查经历和发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和研究成果。
通过多种评估方法,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综上所述,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要求明确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田野作文之田野调查报告提纲

田野调查报告提纲【篇一:田野调查报告模板】解读陕北山村——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前言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
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
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
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
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
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
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
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
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
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
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
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
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
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
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
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
田野调查方案(一)

田野调查方案(一)第一篇:田野调查方案(一)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传承调研方案以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为例一、调查地点和对象。
地点:大理州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
该行政村隶属大理市银桥镇,地处银桥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3公里。
东邻洱海,南邻下鸡邑,西邻大丽路,北邻阳波。
辖14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 929 户,有乡村人口3685人,其中农业人口3675 人,劳动力232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44 人。
村支书、村主任:杨腾雷电话:***对象:马久邑村村民二、调查日期和时间长短调查日期:12月—2月。
调查时间主要在寒假期间,具体时间要等村中有人结婚之前跟村主任联系。
到达调查点后,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具体调查时间和具体活动安排。
三、调查人员的组成摄影1人、记录4人、当地村民向导一人。
联系人:杜丽花摄影:朱林坤访问记录:杜丽花、杨辉、李梦晓、陆春香财政与后勤:陆春香四、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大理马久邑婚宴文化。
意义:了解婚宴文化的传承,了解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与人文风貌的联系。
五、调查地点的典型性大理州马久邑婚宴实行宾主为宾客每家备一桌饭菜。
邻近宾客无论到与否,宾主都会把预备的饭菜送到宾客家。
六、调查的主要内容大理州马久邑白族的婚宴文化(1)、婚宴的传承(2)、村民对婚宴的态度(3)、从婚宴中体现的人文风貌(4)、为民族对白族婚宴的看法七、详细的调查提纲。
(一)婚宴起源、传承1、请问你知道你们这样的待客方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2、这样的晚宴方式有什么渊源?3、与以前相比,现在有那些改变?4、是你们自己一直保持着这种方式还是政府曾提出过要求?(二)、本民族对子婚宴的态度5、你是否思考过你们待客的晚宴与别的地方不同?6、你觉得你们的待客晚宴方式好吗?7、与别的地方相比你觉得这样的晚宴有哪些优点、缺点?8、如果这样的婚宴慢慢汉化,你会怎样感想?9、相比较让酒店包办与自己家中以传统的方法办婚宴,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三)、婚宴体现的内涵10、你觉得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表现些什么?11、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传承着那些传统美德?12、还有别的哪些方式来表现这些传统美德?13、对一家人一桌婚宴的方式你们有什么看法?14、你们办婚宴都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你觉得这样的方式好吗?与你们办婚宴的方式相比较,有什么优点?15、它主要表现了些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四)、食物的传承16、婚宴中哪些食物是必须有的?他们各自都体现哪些特别意义?它们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17、信任是否需要吃一些特定的食物来庆祝新婚?如果有是哪些食物?他们各自体现什么意义?18、这些有特定意义的食物流传至今是否有所改变?是怎样改变的?八、自己具备的条件以及前期准备。
田野调查大纲

田野调查大纲一、引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田野调查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过直接走访、观察和实地调查等手段,来获取真实、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田野调查大纲是整个调查过程的规划和指导,其编制对于顺利开展田野调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田野调查大纲的基本结构和编制要点,以及准备工作和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田野调查大纲的基本结构1. 调查目的和背景- 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阐述该调查大纲在整个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 研究问题和假设- 指出研究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列出假设,为后续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指导3. 调查对象和范围- 界定研究的调查对象,例如具体的地理区域、社区或个体等- 确定调查的时间范围和时长4. 采取的调查方法和工具- 说明采用的调查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介绍使用的调查工具和设备,例如问卷表、录音设备等5. 数据收集和处理- 描述数据收集的具体过程,包括采样、访谈、记录等- 提及数据处理的方法,例如数据整理、归纳和分析等6. 预期结果和结论- 阐述预期的研究结果和对应的结论- 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和价值三、田野调查大纲的编制要点1. 确定调查目的和问题- 研究者应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为编制调查大纲提供方向2. 制定合理的计划- 根据调查目的和问题,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样本量等3. 设计恰当的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和明确的问题,以便数据的准确和全面4. 关注伦理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应尊重被调查者的权益,确保调查过程的合法性和道德性5. 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 根据调查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调查的顺利实施和准确性四、准备工作和操作注意事项1. 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 在正式调查前,进行必要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为调查大纲的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2. 课题组织和人员培训- 组织好研究人员和调查团队,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调查技巧3. 操作规范和数据保密- 研究人员应确保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调查大纲的要求进行调查 - 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保密和存储,防止数据泄露或损坏4. 及时反馈和总结- 在调查过程中,及时反馈和总结调查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五、结语田野调查大纲是田野调查工作的基础和指导,合理编制和正确使用调查大纲对于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是什么

田野调查的教学大纲是什么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领域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实际数据和信息,以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对象。
在教学中,田野调查被广泛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
本文将探讨田野调查教学的大纲,包括目标设定、调查设计、实施过程和结果分析等方面。
一、目标设定田野调查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水平,确定调查的主题和范围。
例如,地理学科可以以城市规划为主题,历史学科可以以古迹保护为主题。
同时,教师还需设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以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二、调查设计田野调查的设计是教学的核心环节。
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的选择、调查对象的确定和数据收集的方式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对城市规划的意见和需求。
此外,教师还需考虑调查的时间安排、调查工具的准备和安全措施等。
三、实施过程田野调查的实施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相关现象,同时鼓励他们与调查对象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数据分析田野调查的数据分析是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解读。
学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图表制作,以展示研究结果。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调查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五、反思总结田野调查教学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反思总结。
他们可以回顾整个调查过程,评估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成长。
同时,他们还可以提出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以推动教学的不断优化和创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和展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和互动。
田野调查教学大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
经济学田野调查课程大纲

经济学田野调查课程大纲2018年春季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课教员:张晓波上课时间、地点:9至16周单周的周一:十、十一、十二节,18:40-21:30, 理教102 助教:先修课:无学分:3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并参与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学习如何科学地开展企业调查,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意志、锻炼沟通能力,培养组织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内容本课程重点借助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学习企业调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课堂学习,二是参与ESIEC的实地调查。
通过学习和实践,同学们将掌握企业调查的抽样原理和技术、问卷设计思路和方法、调查过程的组织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且锻炼沟通能力和访谈技巧。
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旨在通过科学抽样和实地追踪调查,获得反映中国企业创新创业状况的微观数据,推动更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
样本覆盖全国25个省的161个县的64400家企业的创业者或者高管。
2015年4月、2015年7月至8月和2016年12月,项目组已先后在广东省江门市3区4个县级市、河南省夏邑县和河北省白沟箱包产业集聚区开展了三次预调查,并于2017年7月至8月在河南省16个县(市、区)开展了第一次正式调查。
2018年ESIEC调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ESIEC主要调查企业家创业史、企业创建过程、基本信息、经营状况、创新、企业间关系和营商环境等。
课程学习和实地调查工作同等重要,选课的同学不仅要全程参与课程,还必须完成15天左右的实地调研工作。
课程安排(初步版,可能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考核内容与成绩:本课的考核内容由课堂教学考勤(10%)、测验(10%)、实地模拟访问(10%)、期末考试(30%)和实地调查(40%)组成。
实地调查之前测评成绩不及格的同学将失去实地调查的机会,最终分数于秋季开学前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及评阅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田野调查提纲设计课程名称:田野调查方法任课教师:***授课时间:2013年3月—6月学号:*************姓名:苑鹏专业名称:民族学所在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田野调查提纲设计一、调查目的以及意义通过此次的调查,了解东北满族村落在适应现代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变迁,了解并比较满族遗留的文化、习俗、传统与现在村庄中生活习俗等的差别。
通过对比,深入了解,保留更多更有意义的满族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田野调查的地点及周边环境状况时间:2013年7月17日——8月20日地点: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赫尔苏门满族村调查对象:以四社村民为主要的调查主体,向外延伸。
环境状况: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孟家岭镇位于吉林省梨树县东部半山区,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东辽河西岸。
而本村随受梨树县管辖,但地理位置与公主岭市极近。
本村毗邻东辽河,全村4200亩地,1400余人,288户,约有850左右满族口满族户村民。
三、调查项目一、对村落概况的详细了解(一) 地理与生态村落的详细自然环境、聚落形态、公共设施与标志建筑等(二) 历史与现状1.村落起源关于边壕、柳条边、赫尔苏河、赫尔苏城、赫尔苏门、赫尔苏门满族村的来源2.村落类型本村作为后形成的村子,怎样形成的村落形态,又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样子 3.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4现在的人口状况二、生产生计(一)农作习俗主要关于田作、林产、畜牧、渔猎、园艺、水利等方面,大致有一下方面。
1. 备耕的时间。
主要做什么事。
2. 春耕、整地、选种、试犁、播种等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
3. 夏天有哪些农活。
4. 怎样抗灾、驱害。
5. 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的不同。
6. 不同庄稼施肥有什么不同,肥料的种类、来源怎样。
如何加工使用。
7. 秋收都有哪些农活?收割、打场、摊场、扬场、扇谷、囤粮等如何进行。
8. 农产品加工的俗。
9. 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什么仪式活动吗,并且是如何进行的。
10. 对应二十四节气,农业生产如何安排。
有什么说法。
11 .生产过程中使用什么农具。
如何制造、形制怎样、如何使用、存放在哪里。
12. 本村有哪几种车(大车、手推车等)。
各有什么功能。
有没有驮架、背篓。
13. 农具、车辆、牲畜如何借用。
有无搭伙使用的习惯。
14. 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禁忌。
为什么会有这些禁忌。
15. 生产经验和技巧是如何传授和习得的.(二)畜牧畜牧:传统家禽、家畜及其它动物的饲养、使役及屠宰方式,保护神崇拜及祭祀,禽畜禁忌及预兆等。
渔猎:鱼虾、菱藕的放养、守护和捕采方式,管理规约和禁忌,保护神崇拜及祭祀;狩猎方式和禁忌、猎物分配,神祗信仰等(三)生计1.村里的工匠和手艺人。
2.从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
3.使用的工具。
4.有什么特别技艺。
5.这些技艺如何习得与传承。
(四)买卖交易1. 以往土地有哪些买卖、租种方式,受哪些社会关系的限制。
2. 土地买卖或租种需要哪些人参与;谁做“中人”?过程怎样?如何商定地价?契约如何制定。
有无特别仪式。
3. 村民去哪里赶集,时间、地点、距离。
集市上主要进行哪些农产品交易,?主要买卖哪些商品。
4. 村里经常来哪些小商贩,他们的活动范围多大,如何叫卖,出售或收购哪些商品,是否有以物易物。
5.村里是否有小商店,经营人的情况,如何进货,如何销售。
三、生活基本习俗(一)服饰穿戴1. 男女老幼日常穿戴情况。
2. 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穿戴哪些单、夹、棉、皮衣服鞋帽,如何称呼。
3. 做工的衣服鞋帽有何不同。
4.一些特殊的时间和场合如何穿着打扮。
5. 家里的衣服、鞋、帽由谁制作饮食习惯,制作程序各是怎样的。
6. 各种衣服鞋帽的质地、样式、色彩的特点。
(二)饮食习惯1.主食2.菜肴3.点心4.风味食品5.节日食谱6.饮料(三)居住习惯1.民居:民居样式、家庭住房配置、家居禁忌、建房仪式、迁居礼俗等。
2.村落:村落整体建筑、公共设施、风水观念等。
3.祠堂:祠堂建筑艺术、用途、禁忌等。
4.园林:园林建筑艺术及风格。
(四)器具及储藏1.家具:式样、装饰及制作材料、摆设位置及使用禁忌。
2.用具:用具式样、摆设位置、使用禁忌等。
3.餐具:碗筷、盆碟、锅瓢、刀铲等的式样、材质、颜色及使用禁忌等。
4.卧具:质料、式榉、颜色、花纹及制作使用方面的讲究。
5.其它生活用品(五)交通1.交通设施2.交通工具3.交通方式4.旅宿设施和用品(六)卫生保健1.身体保健2.卫生习惯3.医疗措施四、礼仪习俗(一)贺生习俗1.产前2.产时3.产后(二)成年习俗1.男儿:成丁礼及成丁标志。
2.女儿:成年礼及成年标志(三)婚姻习俗1.婚制2.婚礼:相亲、定亲、迎娶、回门等婚姻六礼及新式婚礼。
3.婚俗:婚龄、择偶标准、换亲、抢亲、买卖婚、服务婚、私奔婚、验贞、婚前往来(四)祝寿习俗1.生日礼俗:生日、饮食、礼品、礼节、禁忌等。
2.贺十礼俗:十岁、二十岁、五十、甲子、七秩等满十寿辰的庆贺仪式及禁忌。
(五)丧葬习俗1.葬制2.葬式:老人、壮年、小孩、婴儿及死者不同身份,或暴死、病故、寿终等不同死法的不同葬式,坟墓之形式及讲究等。
3.葬俗:转尸、沐浴、进棺、出殡、入砭、建墓等不同环节的不同习俗。
4.治丧:报丧、奔丧、服丧、吊丧、丧礼等。
(六)祭祖习俗1.祭祖:做七、周年祭、生日祭、时祭、节祭、岁祭、墓祭、祠祭、家祭、公祭等。
2.瞻拜:拜遗物、拜遗像、拜木主、瞻祖图、瞻墓等五、岁时习俗(一)传统节日1.春季节俗:春节、元宵、立春、上已、花期、清明等岁时节日之习俗活动。
2.夏季节俗:立夏、四月八、夏至、端午、六月六等。
3.秋季节俗:立秋、七夕、中元、中秋、重阳等。
4.冬季节俗:立冬、冬至、腊八、除夕等。
(二)新兴节日:元旦、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植树节、教师节、国庆节等。
(三)其它节日:1.民族节日2.宗教节日3.地方节日六、信仰习俗(一)神祗:关帝、妈祖、观音、八仙、潮神、水神、山神、树神、门神、灶神、厕姑、财神、寿星、月老等,以及各地的城隍、乡主、土地、本保神等等。
(二)仪典:庙会、拜星、求雨、开光、做道场、做法会、浴蓝盆、接龙、接佛等。
(三)巫术:降神、符咒、施法、驱邪、,祛鬼、跳傩、魇胜、禳解等。
(四)预兆:占卜、祈愿、求签、测字、算命、看相、圆梦、扶乩、物兆、风水等。
(五)禁忌:语言禁忌、行为禁忌、自然禁忌、心理禁忌等。
(六)宗教: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萨满教、多神教等。
(七)俗信:认异类亲、配阴亲、择日、镇宅物等七、社会习俗(一)社会关系1.男女:男女交往及禁忌、定情信物、婚前及婚外性关系、男女社会地位等。
2.家庭:家庭规模、结构、家制、家礼、家法、家长、称谓、家庭成员关系及地位,养子、继子、私生子的地位和权利,家庭财产的继承和分割,家庭成员交往之禁忌等。
3.亲邻:平时关系、节日和喜庆往来、互帮互助、交往禁忌等。
4.师友:拜师、满师仪式,敬师习惯、教师之地位、师生关系;择友标准、交友仪式、交谊深度、庆吊往来、交友禁忌等。
5.宗族:姓氏、宗亲、宗谱、宗祠、族规、族制、族长、族产及宗族活动等。
6.行社:同行关系、行规、行话、行会及同行禁忌等;盟社及社章、社规、社员关系和活动情况等。
7.社群:社会互助、社交信用、社群契约及礼让、尊老携幼、抑强扶弱等社会公德、社群禁忌等。
8.礼制:社会等级及礼仪制度。
9.礼节:见面礼,如问好、握手、鞠躬、作揖、打千、拥抱等;馈赠礼,如折柳送别、以花为礼、赠书、赠言、赠贺卡、送匾、送锦旗等;待客礼,如客来敬茶、以酒为礼等;问候礼,如口信问候、上门问候、书信问候等;造访礼,事先预约、投刺、递名片等;以及礼俗禁忌等等。
(二)社会组织1.村社:村制、村落组织、村民构成、村规民约、公益事业等。
2.行业组织:行会、戏班、诗社、文会等。
3.宗教组织:进香会、观音会、诵经会等。
4.江湖组织:帮会、拳社等。
5.公益组织:救火会、保路会、施粥会、义葬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
6.借贷组织:抬会、摇会、互助会等。
7.文娱组织:舞狮会、什锦班、鼓会、高跷会、龙船会等。
8.其他组织:护苗会、护林会、禁赌会等。
(三)社会陋俗1.赌博:赌具、赌式、场所、赌资、赌徒心理及社会禁赌情况。
2.嫖娼:妓女来历、老鸨、王八与妓女关系、妓女接客习俗、妓家保护神;妓女从良情况等。
3.吸毒:鸦片、烟具、烟馆、社会对吸毒之看法等。
4.斗殴:村际、族际之械斗、村民之好斗之风等。
5.其它陋俗:如溺女婴、同性恋、处女初夜权、乞讨或偷盗为业等。
四、调查成果此次调查结束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资料的回收整理,形成书面的民族志报告。
调查成果将以调查报告的的形式反馈给导师及学院。
同时,总结自己在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和其他同学交流田野调查经验。
力求按时、按质完成本次田野调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