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属牡丹组(!#$%& )种间关系的
中西方芍药栽培应用简史及花文化比较研究

朝 霞。花 前花后 皆人家 ,家 家种药 如种麻 ”小黄 乃毫 州的别 名 道 光 《 徽谴志 》中说到颖卅l 安 府所产芍药 重台茂密 ,芳香不 散 以室 出 , 者 甲 丁四方 ” 此后芍药栽 培中心 转到山东 曹“( 【 今山东菏 泽1 1 年 。)绪 (85 ) 《 1 8 年 本 菏泽 县志 》记载 。 牡丹 、芍药 各百亲 种 , 人植之 ,动 士 数十百亩 利 厚于五谷 每当忡香花 发 , 出城 迫东 连 旰接晤 艳 若蔫 霞 。 此外 , 有一些地 方也产芍药 如浙江 中部 山东登 卅 菜 还 【
种风 尚 成 书于奉汉 时期的 《 神农 本草经 * 也 野生芍药 的 中 有
记载 , 要介绍芍药 的药名 别 名、性昧 、 毒无毒、主治功 效、生长环 主 有 境等 奠 定了后世本 草著作记述 芍药的卑本框 架 此后 * 于芍 药的、戴 数 见于历代 本草著 作 。搴涅月 朋 芍药 昀食用价值 也龌渐被人 们发面 两 汉辞赋家 技乘 《 七靛 》中右 “ 脯之皤 . 熊 芍苟 之酱 之句 司马泪如 《 子 虚赋 》 有 'j 办 曲之} 具而后御之 ”,芍药成为—种 静 的墒晾品 。 n 在 晋南 北朝时 期 . 芍 进入 了她住 百花中独 领风 骚的园 艺时代 《 建尿 记 》 载 “ 建鹰山芍 药极培圩 晋代惮 坑( 宫敲骑带侍 ] 之麦 《 芍
漓 化 等 角 度 ,应 用 方 面 从 药 m 、 食 用 、吲 林 观 赏 等 儿 十 角度 行 较 并 分析 i 他 涵 舁 最 后 从 尝
拙培 技 巧 发 展 和
历史 荣什 文
*
m 廑分析
些 4 的 月,试 为 芍药 栽【 有 科 研究
川 . 艳 ; t西 f
于晓南 / U X o n n Y i a a 苑庆磊 / U N0 n - i YA 『 l ge 宋焕芝 / ON u n z i S G ha h
彤云 芍药属牡丹栽培品种

彤云芍药属牡丹栽培品种这个问题有太多的花友咨询了,今天就和大家讲解一下牡丹搭配芍药的原因。
问:请问种植牡丹必须搭配芍药才能成活开花吗?问;请问老师网上有人说牡丹是“母”的,芍药是“公”的,必须两个一起种植才开花吗?问:为什么牡丹园里面要搭配芍药?首先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
花是美丽的,玉微笑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色、银色和红色是上品,尤其是黄色和绿色。
男性的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第二名。
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牡牡丹的远祖是跟芍药分不开的。
《诗经•郑风•漆消》云“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说明在2500年以前,芍药牡丹已是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表示爱情的馈赠物。
到秦汉之际,牡丹开始从芍药中分支出来,称之为“木芍药。
因牡丹花期在菏泽一带为4-5月份,芍药的花期为5-6月份,故常将牡丹和芍药混合种植,花期可以延续。
一般旅游景点都是这么搭配。
并非单独种植就不能开放,更没有“公”“母”之分。
只不过有些商家想多卖些商品罢了书上说牡丹是帝王,芍药是宰相,统称“姊妹花”,一起种会更漂亮。
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芍药牡丹同属芍药科种在一起,两种花会互传花粉,通过杂交会出现新的品种,越开越漂亮。
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延长观赏期,增加门票收入。
芍药是牡丹吗

芍药是牡丹吗
芍药不是牡丹,两者不是同一种花,芍药属于草本植物,而牡丹是灌木植物。
芍药的花期在5~6月之间,牡丹的花期在5月份左右。
芍药的小叶为被针形,颜色较多,为黄绿色或绿色。
牡丹的小叶为狭卵形,正面颜色为绿色,反面为浅绿色。
芍药不是牡丹
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多肉质。
叶片为羽状复叶,小叶为被针形或长卵形,颜色为绿色或黄绿色。
花期在5~6月之间,花瓣为倒卵形,颜色丰富,有粉色、白色、红色和黄色等多种颜色,观赏价值较高。
芍药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分株、扦插、播种和压条繁殖,不过分株繁殖较为常用。
芍药喜温,适合在温暖通风的气候环境下生长。
芍药多生长在坡地、草地和林地等地区,可以盆栽种于室内供人观赏,也可做切花或园林景观花卉植物。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茎部直立,较为高大。
叶片为复叶,多为狭卵形,正面颜色比反面的颜色深。
花期在5月份左右,重瓣花,花瓣为倒卵形,颜色较为丰富,有粉色、白色和红紫色等颜色,观赏价值较高。
牡丹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嫁接、分株和播种繁殖,嫁接的繁殖方法较为常用。
牡丹喜温,适合在温暖、凉爽、干燥和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
牡丹多生长在山地和林地等地区,耐阴性良好,可以将其养在室内,也可以种植在植物园里。
中国芍药属牡丹组药用植物资源与分类鉴定

中国芍药属牡丹组药用植物资源与分类鉴定芍药属(Paeonia)原隶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
但近年来,部分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本属植物形态、解剖、花粉、染色体及生化等多方面研究,认为应当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中分出来,单独成立为一科,即芍药科(Paeoniaceae)。
芍药属(Paeonia)共分为三个组,即牡丹组(Sect.Moutan)、北美芍药组(Sect.Onaepia)和芍药组(Sect.Paeonia)。
芍药属(Paeonia)在全世界约有30种,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
我国有二个组,即牡丹组(Sect.Moutan)和芍药组(Sect.Paeonia),共约有14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地区。
其中牡丹组(Sect.Moutan)为我国特产,共有7个种,2个亚种、2个变种。
牡丹组(Sect.Moutan)植物多以根皮入药,是中药牡丹皮的主要来源,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组(Sect.Moutan)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牡丹酚(paeonol)、牡丹酚甙(paeonoside)、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牡丹酚新甙(apiopaeonoside)、芍药甙(paeoniflorin)、羟基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氧化芍药甙(benzoyloxypaeoniflorin)及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
同时,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其野生种类,是珍贵的花卉资源。
现将本组植物分类介绍如下。
1.矮牡丹(稷山牡丹)Paeoniaspontanea(Rehder)T.HongetW.Z.Zhao[P.suffruticosaAndr.var.spontaneaRehder]产于山西永济、稷山,陕西延安、铜川和华山。
其根皮称西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5]。
2.卵叶牡丹PaeoniaqiuiY.L.PeietHong产于湖北神农架。
牡丹与芍药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牡丹与芍药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作者:刘改秀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2期摘要牡丹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及杂种的不育性等技术难题,使牡丹远缘杂交仍存在较大的难度。
因此,进一步研究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机制,探讨克服杂交不亲和性及杂种不育性的有效措施。
本文从育种目标的确定、杂交组合的确定、育种材料准备、人工杂交、种子采收、播种、优良单株选择等方面介绍牡丹与芍药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以助于人们更有效地利用远缘杂交技术获得更多的远缘杂种,丰富牡丹种质资源,扩展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培育出更多的花期晚、花色纯正的牡丹品种。
关键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中图分类号 S68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25-02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属牡丹组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植物资源,其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品种类型丰富,素有“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的美誉。
明清时期曾被推崇为国花,是文明、和平、富贵和繁荣的象征,不仅受国人的珍惜和推崇,而且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国外对牡丹新品种选育、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尤为重视。
日本利用牡丹与芍药进行远缘杂交,选育出一批别具一格的黄色牡丹品种和花梗在50 cm以上、花色纯正、花瓣挺立、适合鲜切花的牡丹品种。
美国引种牡丹时间较晚,但在牡丹育种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桑德斯教授成功将黄牡丹、紫牡丹与日本牡丹品种杂交获得深红、猩红、杏黄、金黄色、柠檬黄色等不同颜色变化和组合的种间杂种后代。
法国则利用原产于我国云南、西藏的黄牡丹,选育出了一系列金黄色牡丹品种,如金郅、金阁、金晃、金帝等,其品质纯正,色彩鲜艳,被不少国家引进种植[1-2]。
虽然我国在育种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多局限于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内杂交和品种群内杂交,因而后代个体差异较小,珍奇品种少。
尽管近几年也开展了一些种间、属间的远缘杂交育种工作,但还没有出现奇、特、色正的牡丹品种。
牡丹杂交育种文献综述汇报PPT

题,而且获得一批花色、花形丰富的F2代、回交2代、回交3代植株,培
育了一系列含有滇牡丹基因的亚组间杂种。N. Daphnis的成功极大的鼓 舞园艺爱好者,国内外诸多育种家开展亚组间杂种的杂交利用工作。
三、牡丹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目前亚组间杂种与牡丹品种进行连续回交产生的后代一亚组间高代 杂种( Advanced Generatiosn Hybridas,简称AGH),已经发展到第6-7 代(Cheng,2007).由于滇牡丹作为原始亲本的作用,亚组间高代杂种表 现出滇牡丹的花色特点且群体花期长,同时由于回交代数增多,亚组间 高代杂种的育性提高。亚组间高代杂种的利用有助于打破远缘杂交不亲 和,培育一批独特花色、花香的牡丹新品种(曹羲君,成仿云,2009)。
黄牡丹与栽培牡丹进行杂交,获得了一些杂交种子(李嘉钰等,1995)。
三、牡丹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我国亚组间远缘杂交要晚于西方国家,但随着我国牡丹育种事业的 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对野生牡丹资源的挖掘和利 用。目前,我国育种家以黄牡丹、紫牡丹为母本,与中原牡丹、日本牡 丹品种杂交获得26个新品种,其中包括我国第一个黄色牡丹品种‘华夏 一品黄’。这些新品种花多侧开,表现出黄牡丹和紫牡丹的特点(王莲 英,2013)。其中包括何丽霞(何丽霞等,2011)等利用黄牡丹与紫斑牡 丹栽培品种进行正、反交获得的花基部含有紫红斑的杂交新品种。 而且野生牡丹的油用价值也开始发掘。如紫斑牡丹‘夜光杯’花紫
三、牡丹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黄牡丹与紫牡丹是杂交利用最广泛的牡丹野生种,以其为亲本的杂 交育种工作持续了200多年,形成了数量众多的黄牡丹杂种群(Lutea Hybrids,不仅包括以黄牡丹、紫牡丹、大花黄牡丹为亲本的杂交,也包 括以含有其基因的杂种为亲本的杂交),目前该杂种群至少登录475个品 种(http: //www.paeon.de)(侯祥云,郭先锋,2013)。随后育种家们还将大 花黄牡丹(Bean,1980)杂交应用,并获得少量成功(Smith,1997)。英国育种 家曾利用大花黄牡丹与普通牡丹、紫牡丹杂交,培育出了少数几个品种 (Bean,1980;成仿云,李嘉钰,1998);国内甘肃兰州和平牡丹园引种大花
芍药和牡丹如何区分?

芍药和牡丹如何区分?
牡丹与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
牡丹有“花王”的美誉,与梅花并举为双国花,芍药则是“花相”,位列草本之首。
牡丹和芍药都属于芍药科,其下分3个组,即牡丹组9种,芍药组22种,北美芍药组2种。
其中牡丹组全部原产我国,芍药组中有9种原产我国。
我国是世界芍药科植物的起源与分布中心,牡丹组则是我国特有的野生种质资源。
牡丹与芍药同归芍药科、芍药属(Paeonia),花朵都硕大鲜艳,难以分辨,但其实二者有许多不同。
1、茎部结构
牡丹属多年生灌木,分支短而粗,休眠期地上部不枯死。
芍药是多年生草本,茎由根部簇生,休眠期地上部枯死。
2、芽
牡丹的鳞芽长在地上部,在枝条顶端的一般是花芽,在叶腋的多是腋芽。
芍药的鳞芽丛生在根颈上,肉质,冬季在地下越冬。
3、叶片
二者均为二回三出复叶,牡丹的叶子较大且分叉,芍药叶子纤细不分叉。
4、花期和植株
牡丹花开稍早于芍药,花期4-5月,芍药花期5-6月。
牡丹植株较高,木质茎明显,芍药的植株矮小。
牡丹与芍药的种植要点
二者均可通过分株、播种、扦插等方式进行繁殖。
分株须在入秋后休眠时进行,播种须当年采种及时播种,扦插以7月中旬取插穗扦插效果最好。
二者生活习性相似,生长期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
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
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
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积水易导致芍药块根腐烂。
丛中笑 芍药属牡丹栽培品种

丛中笑芍药属牡丹栽培品种
丛中笑、芳香丛牡丹、花丛牡丹是芍药属牡丹栽培的品种。
荔香丛牡丹、贵妃笑、金花丛牡丹、乳晕丛、碧玉牡丹等也是芍药属牡丹栽培的品种。
这些品种在花朵的形状、颜色、香气和生长习性上都有所不同,适合不同的栽培环境和用途。
例如,荔香丛牡丹的花朵小巧玲珑,花瓣呈紧密螺旋状排列,散发出清香;而贵妃笑的花朵大而丰满,色彩丰富艳丽;金花丛牡丹的花朵呈现金黄色,极为罕见;乳晕丛则以其花朵中间的淡粉色晕红而著名;碧玉牡丹则被人们称作“翡翠牡丹”,因其花色呈现碧绿,宛如一块精美的翡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收稿,"##&4#"4#K 收修改稿。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 <]B-"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资助 ( ].EECFG@L HR / <0CIQ@L:@ 700C[/G3C0 ;FCA@MG PFCU G2@ B230@S@ +M/L@UR CP ]M3@0M@S ( >F/0G 8CN <]B-"4]^4!#\)/0L G2@ 8/G3C04 ) 。 /Q 8/G.F/Q ]M3@0M@ XC.0L/G3C0 CP B230/( >F/0G 8CN %#!%##%#) 。 "通讯作者( +.G2CFS PCF MCFF@SEC0L@0M@N _4U/3Q:2C0:LR‘ 0SN 3HM/SN /MN M0;VDV2C.HA‘ R/2CCN MCU)
!
洪 德 元"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北京 !###$%)
重庆 &##’!()
/01"#2134 "567"8#" 904 $:" 68$"4!;"#696# 4"13$608!:6;! 68 !"#$%&" !"#$ % ’$()"% :’*+,+-.’ 387 !"<2"8#" 3831=!6! 09 >1=#"401,?,;:0!;:3$" 3#=1$438!9"43!"( &’())>"8"
*期
赵
宣等:芍药属牡丹组 ( !"#$%&" +%)," )$*+"%) 种间关系的分子证据
8*<
芍药属 !"#$%&" !" ( #$%&’($)%$%) 分为 * 个组, 即芍药组 +%), " !"#$%&" 、 北美芍药组 +%), " 。牡丹组共有 7 个种, 其中 * 个种 ’%"#(&" !(’-. " 和牡丹组 +%), " )$*+"% /0"( 1,%2’,3456) 分别有 8 个亚种, 分布于我国的河南、 甘肃、 陕西、 山西、 安徽、 湖北、 四川、 云南和西藏等 4 个省区 (洪德元, 潘开玉, 。栽培牡丹不仅是中国的传统名花, 也是世界名花。中国 3444$) 不仅是所有野生牡丹的原产地, 而且也是栽培品种起源和发展的中心, 世界各地的牡丹都 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进的 (蓝保卿等, 。因此, 阐明牡丹野生种间的关系有重要的 8998) 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以往的研究中,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形态学 (洪德元, 潘开玉, 洪涛等, 、 3444$; 3448) 细胞学 (洪德元等, 、 孢粉学 (席以珍, 、 地理分布 (潘开玉, 以及分子标记 3477) 3475) 344:) (邹喻萍等, 和基因序列分析 ( 1$’; %, $. " ,344<;=$’> ? 1$’;,8993;@%2;A+&’ ? 1$’;, 3444) 等多方面对牡丹野生种类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不同研究所用的材料不完全 8993) 相同, 且材料的代表性有限, 因此, 不同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邹喻苹等, 于玲 3444; 等, 。到目前为止, 我们对牡丹组的种间亲缘关系仍然缺乏完整 3447;=$’> ? 1$’;,8993) 的了解。已有研究表明, 低拷贝基因中快速进化的内含子在解决种间系统关系时能提供 较叶绿体基因和其他核基因更充足的证据 ( /&B.% %, $. " ,3446;1$’; %, $. " , 344<;1C$.. %, 。G#H= ( ;.B)%2&.I*IJE&+JE$,% $)B.,2$’+K%2$+%) 基因是一个 $. " ,3447;DC+EF(..%2 ? /&B.%, 3444) 核基因编码、 叶绿体表达的单拷贝基因, 它编码的三磷酸甘油酸酰基转移酶是甘油脂合成 中所必需的酶。 =$’> 和 1$’; (8993) 在分析芍药属植物的 G#H= 基因时发现, G#H= 基因外 显子 : 和 6 之间含有一个大于 8 " 9 >L 的内含子, 他们利用该内含子序列对芍药属 3* 个种 结果得到了分辨良好、 自展值高的基因树, 解决 的 34 份材料进行了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 了使用 M=1、 ,"+ N、 -./ 等基因所没有解决的牡丹组中紫斑牡丹 ! 0 1$23&&( 1 " G" O$F ? !$A%’%2)=" O&’; ? P " P " !( %Q /" R" O&’; 和四川牡丹 ! 0 .#2$,($4&+" O$’- " IS$TT( " U !0 、 芍药组中的窄叶芍药 ! 0 "%$,"6" !" 和川赤芍 ! 0 "%$,"6" ++J " 45#2/*"%&2" V" #" @$’;) 7#&+2/&&( !B’)E)/" R" O&’; ? N" R" #$’ 等种间关系问题。但他们的研究中仅涉及牡丹 组的紫斑牡丹、 滇牡丹 ! 0 .#6"7"8& @2$’)E " 、 四川牡丹和矮牡丹 ! 0 9&4/"%#%4&4 =" O&’; ? 等 5 个类群。 V" W" WE$&( U ! 0 4*::1*+&2$4" ++J " 4($%+"%#"(X%E-%2)1 " G" O$F ? !$A%’%2) 因此, 本研究在 =$’> 和 1$’; (8993) 的研究基础上, 利用我国野生牡丹的资源优势, 对牡丹 组全部 7 个种的 3: 份材料进行了 G#H= 基因片段的 #0XIX@!# 分析, 并对其中 4 份材料 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 希望为阐明牡丹组的种间进化关系找到直接的分子证据。
摘要 为了探讨芍药属牡丹组 A"+$/-" S@MGN @$4&"/ 的种间关系, 对采自 !K 个野生居群, 代表牡丹组全 部 \ 个野生种的 !K 份材料的 >;+T 基因片段 (外显子 K 和 ( 之间 " OH 的内含子) 进行了 ;BW4WX6; 分析, 并对代表牡丹组全部 \ 个野生种的 $ 份材料进行了测序。根据 !" 个限制性内切酶的 ;BW4WX6; 数据, 使 用 8@GICFO % N # 计算机程序的 WY ( F@L.M@L4U@L3/0) 法建立了牡丹组种间亲缘关系网络树。同时根据 \ 个 种 $ 份材料的 >;+T 基因片段序列, 利用 ;+1;" & N # 计算机程序建立了牡丹组 >;+T 基因的最大简约 (Y;) 树和邻接 (8Z) 树。结果获得了具有很高自展值支持、 分辨良好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 >;+T 基因) 树。 最重要的是, 该基因树所显示的牡丹组种间关系与根据形态学证据提出的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基本吻合, 并得到其他研究证据的支持。根据这一结果, 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芍药属牡丹组;种间关系;分子证据
! 材料和方法
!"! !"# 材料 材料来源见表 3。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 #D) 。 方法 ( /&B.% ? /&B.%,347<) , 从 ! " # " ! $%& 的提取 基因组 /YH 的提取使用改良的 0=HZ 法 硅胶干燥的叶片中提取。总 /YH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后, 根据浓度的大小稀释至 : [ 39 ’; \! ! 用作 #0X 扩增的模板。 第一次扩 ! " # " # ’()* )+,’ 分 析 用 于 X@!# 分 析 的 #0X 产 物 由 两 次 #0X 扩 增 获 得 。
B_W 表 ! 材料来源 "#$%& ! !"#$%& "’ ()*&$+),分类群 .)/"0 圆裂四川牡丹 !"#$%&" ’#($)*$+&," --:; -$,.%’&/$0" 6; <; ="0> 四川牡丹 ! 1 ’#($)*$+&," =)0D; EF)CC; --: ; ’#($)*$+&," ( ! 1 +2#(3."%&(" G; 9; H)0>) 矮牡丹 ! 1 4&+3"%#%+&+ .; ="0> L G; M; M8)" ( ! 1 +.55-.,&($+" --:; +*$%,"%#"( R&8D&$) ! ; Q; =)S L P)#&0&$) 卵叶牡丹 ! 1 6&.& <; P; 9&+ L 6; <; ="0> 凤丹 ! 1 $+,&& .; ="0> L U; X; M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