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爱PPT课件

合集下载

《 兼爱》ppt课件

《 兼爱》ppt课件

词语
例句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
(7)恶 施不孝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治乱者何独不然
然睹促织
(8)然 成然之
庞然大物也
若火之始然
意义
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么”
厌恶 代词,这样 连词,然而、可是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对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同“燃”,燃烧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故亏兄而自利
例句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国与国不相攻
狂妄之辞不攻而自息 (3)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农攻粟,贾(ɡǔ)攻货
具此而已矣 (4)具
故人具鸡黍
意义 治疗 攻打 抨击,指责 制造,加工 研究,学习 从事某项工作 完备,齐全 准备
词语
例句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5)视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二)概括内容,绘制导图 为了快速清晰地理顺文章思 路,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 填出右面思维导图中的空缺 部分。
答案 ①大夫、诸侯之间争斗攻伐 ②视人国若其国 ③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三)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为课文制作文言基础知识归纳卡片,时读时记。
1.通假字
例句 ①当察乱何自起
本字及意义 同“尝”,尝试
时代,哲人是时代唯一的亮点。孔子这风中之烛熄灭之后,世界真的又
进入‘万古如长夜’的黑暗中去了吗?我们在等待。难道大路尽头再也
没有鲁迅笔下‘过客’一类的人出现了吗?终于在大路的尽头,我们看
到了一个独行的身影踟蹰而来……这就是墨子,挑战帝国的剑侠。”
墨子,似乎跟儒家、道家的夫子形象迥然不同。假如给你一个机会,

7.《兼爱》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7.《兼爱》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理解文意
原文: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
偷窃和劫夺财务的人

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
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卿大夫 的封地
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
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
纷乱之事 全都在这里
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理解文意
译文: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什 么缘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 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 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 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即使是大夫互相 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打其国也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 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诸侯各 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 家得利。天下混乱的事,都具备在这里了。
研读第一段
1、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开篇指出议论的焦点,提出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
2、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 自起,则不能治。 文章开篇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须知道混乱 产生的根源。起笔振起文势,先声夺人,发人深省。
研读第四段
1、第四段讲了什么内容?
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合作探究
文章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
文章开篇首先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 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 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 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 互相攻伐,逐层递进,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 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最后 归纳论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文言 基础知识。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作者的说理方法。 3.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 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兼爱》ppt课件17张

《兼爱》ppt课件17张
爱”与“兼爱”,二者皆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 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二者在主张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反 对以强凌弱上显然是相通的。2、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 “兼爱”思想都是产生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
墨 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掌握文中重要实 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运用类比和举例说理的写法。 3.理解本文反对战争的观点,探究墨子的 思想。
墨子(约前 468一前 376),名翟(di)。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 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家在先秦时期的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不同之处:1、具体内涵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 差别的爱,是有先后等级顺序的,是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泛爱众”。它要求按照宗 法等级秩序,即尊卑、贵贱、亲疏去爱人。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这 种爱没有尊卑、亲疏、贵贱的差别,即“兼相爱”,借此达到刑人如己、无私利他的“交相利” 的目的。
研读课文
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 已,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 观念。墨子认为,不能“兼相爱”是当时 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人们做到“兼 相爱”,社会才能达到安定的状态。这种 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 但同时也带有很强的理想色彩。
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2、爱的倾向性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墨子的“兼爱”思想则 是站在功利的角度上,提出了对等互报的原则,即“兼相爱,交相利”

7《兼爱》课件(共34张PPT).ppt

7《兼爱》课件(共34张PPT).ppt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 相恶wù则乱。
故子墨子日不可以不劝 爱人者,此也。
第一个“恶” :怎 么
→第二、三个“恶”:动词,
憎恨,讨厌
劝:鼓励 则:就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
子的尊称
研读第四段:
中心句: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即P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总结得出中心论点:兼爱治天下
【文章论证结构】
的理想色彩。
课前预习检查一一第一段
以……为:把……作为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也 ,
治:治理;事:事务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 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 攻 。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 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 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室:家
异室以利其室。贼 爱其身,不爱 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
窃:偷窃
利:使……得利 “贼”1:名词,劫夺财物者 “贼”2:动词,伤害
家:卿大夫的封地
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 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

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
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墨子所说的“兼相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 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全体的、无差等的
爱,与孔子所谓“爱人”的主张有所不同。
文本研读
2.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有何不同?
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一一孔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一一孟子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一一孟子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一一墨子 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一孟子《尽心上》

《兼爱》ppt课件

《兼爱》ppt课件
当①:同“尝”,尝试。 自爱③:宾语前 置,爱自。乱何自起②:宾语前置, 亏④: 使动,使受损失。 自利⑤:谋求自己的利益。
译文: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以不考察
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混乱)起源于人与 人不相爱。臣子与儿子不孝敬君主和父亲,就是所说的混乱。儿 子爱自己,不爱父亲,因而使父亲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弟 弟爱自己,不爱兄长,因而使兄长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臣 子爱自己,不爱君主,因而使君主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 就是所谓的混乱。
人的封地就像看待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侵犯呢?看待别人的封国 就像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攻伐呢?所以大夫相互侵害封地、诸侯 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又没有了。假设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 国之间不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再相互侵害,没有了偷窃 和劫夺财物的人,君臣父子之间都能互相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 治理好了。
主旨点睛 “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之一。
本文认为“乱”起源于人们的“不相 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 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
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①者,亦然。盗爱其室②,不爱异室,故窃 异室以利③其室;贼爱其身④,不爱人,故贼⑤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⑥、诸侯之相攻国者, 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 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⑦,具此 ⑧而已矣。
盗贼①: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贼⑤:伤害。 室②:家。家⑥:卿大夫的封地。 利③:使动,使……受益。 乱物⑦:纷乱之事。 身④:自己。具此⑧:全都在这里。具,
兼 爱
圣不譬不治
人知之知乱
以乱如疾者

《兼爱》ppt课件

《兼爱》ppt课件

观点的阐释过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性本善”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兼爱》,你觉得哪一篇的论证更有力?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否正确或最优——与其他观点比较 论据是否契合观点或典型 论证是否能推出论点或丰富
历经千年发展,儒家思想尊为正宗,墨家思想日益衰微,“兼爱” 思想可以说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很难实 现,请立足“兼爱”内涵,尝试分析“兼爱”思想在当时社会难以实 现的原因有哪些?
圣人……者也:判断句,圣人 是……的人。 所自起:所兴起的原因。 焉:于是。
譬之如……然:这就像……一样。 攻:坚治疗。 弗能:不能。 何独不然:何尝不是这样?
文意疏通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cháng)察乱 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 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 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 之所谓乱也。
恶施不孝:怎么做出不孝(的事)呢?恶,相当 于“何”,怎么。施,实行,做出。 亡:同“无”。 有:同“又”。 若此:像这样。
文意疏通 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 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恶得:怎么能够。 禁恶:禁绝仇恨。 劝爱:勉励亲爱。 交相:相互。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其室:他自己的家。 异室:别人的家。 贼:动词,伤害。
相乱家:互相侵扰封地。 乱物:纷乱之事。 具此:内全都在这里。
具(完备、齐全)
文意疏通 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 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 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wú)。犹有盗贼乎?故视人 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yòu)亡。犹有大 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 ,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 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 下治。

《兼爱》精品课件

《兼爱》精品课件

①恶.施不孝 (2)恶②③交疾相恶.恶如.则仇乱
④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⑤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疑问副词,何,怎么 动词,仇恨,讨厌
名词,坏人 形容词,羞耻 动词,诽谤,诋毁
①②视乡.人先家辈若左其忠家毅公视.学京畿 (3)视③④视视..事而三不年见,上书乞骸骨
⑤⑥视视..为五人止之,死行,为轻迟重固何如哉
语言建构与运用 作业时间:10 分钟
1.通假字 (1)当察乱何自起“( 当”同“尝”,尝试 ) (2)故不孝不慈亡有( “亡”同“无” )
2.一词多义
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1)焉②③且三人焉.行置,土必石有我师焉.
④盘盘焉,囷囷焉.
连词,于是
疑问代词,哪里 兼词,于是,于 此 形容词词尾,表 状态
《兼爱》
开卷有益 墨子:向帝国挑战的剑侠
墨子最初乃是儒家的门徒,学孔子的思想,但越学越不对胃口, 越学越觉得儒学不是那么回事。儒者的礼那么繁琐而不切用,儒者 提倡的厚葬浪费财富而使人民贫穷,长期服丧浪费生命而妨碍正 事,所以他决定背弃儒家!
于是,在那战国烟云中,我们看到一个独行的身影踟蹰而来。 那是一个独行客:他光着头,赤着脚,穿着粗布的衣衫,面目 黧黑,焦虑急切。他腰中的短剑与眼神中的坚毅,使我们心中一惊: 这是一个侠客! 是的,这就是墨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剑侠,最伟大的剑侠!
墨子试图调和统治阶级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他希望在维护自 身利益的同时,也维护各方的利益,但是,这只是墨子的一种不切 实际的空想。而且,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简单理解的 由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其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因此,墨子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 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墨子《兼爱》课件-详细实用

墨子《兼爱》课件-详细实用
墨子认为战争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还会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
“非攻”思想体现了墨子对于人类和平的追求,是墨子兼爱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兼爱》中的“尚同”思想
1
“尚同”思想是墨子对于社会治理的主张,强调 上下一心、统一思想。
2
墨子认为社会混乱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而“尚同”则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统一,从 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墨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反思,认为儒 家思想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因此 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盛行
当时对 待所有人。
《兼爱》的主要思想
A
无差别爱
墨子主张“兼爱”,即无差别地爱所有人,不 分亲疏、贵贱、贫富。
反对攻伐
墨子认为攻伐战争只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 灾难,因此反对一切攻伐行为。
《节葬》
总结词
主张节俭、薄葬
详细描述
批评厚葬久丧,提倡节俭薄葬,认为葬礼应该简单、实用,不应过于铺张浪费。
《天志》
总结词
强调天道、天志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志就是最高的准则和标准,人们应该遵循天志,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谢谢聆听
B
C
提倡节俭
墨子认为节俭是美德,反对奢侈浪费,主张 人们应该过简朴的生活。
强调实践
墨子认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强调人们应该将理论付诸实践,以实际 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信仰。
D
03 《兼爱》详细解读
《兼爱》中的“兼爱”思想
01
“兼爱”思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主张人人无差别地爱 所有人,反对儒家“爱有差等”的观点。
02
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自利”的行 为,而“兼爱”则可以消除这种自私心理,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介绍
墨子晚年回到家乡不久,即与家人一齐去祭祀 祖先。他先到殷微子墓前,缅怀先贤业绩。接着, 他又到目夷君墓前祭祀。目夷君的坟墓高大,苍松 翠柏环抱。墨子肃立墓前,追思先祖治国有方,使 宋国得显于诸侯的丰功伟绩;敬仰先祖目夷的让国 之风,只为义而不慕荣利的高尚人格。
思考与练习
一、 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 的异同。 二、 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三、 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孔 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 “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 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 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 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 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 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 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 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 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8
墨子认为, 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 “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 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 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 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 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 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 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 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启迪意义。
返回
内容述评
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兼爱” 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由儒家的“仁”和“礼运” 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孔子将“爱人”含 义的“仁”,加上了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改造成了“忠恕”含 义的“仁”;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则又抽去了宗法等 级制内容,所以,墨家的“兼爱”是对儒家“仁”的发展,更 是对儒家“仁”的否定;在墨子看来,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 相恶则乱”,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 与父不慈,以及“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直至盗贼 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如果天下人能“兼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那就天下太平了。墨子的“兼相爱”和 “交相利”是相结合的,摆脱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只讲“义”不讲“利”的片面性。“兼爱”有利于自己, 不结“合兼在爱一”起则。有害于自身,墨子将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紧返回密地返回
墨 子
1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深入了 解墨子学说的思想内涵,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 化遗产,不断提高自身 人文素质。
二、学习墨子关心 社会、关爱他人、积极 救世的精神。
返回
教学重点
对墨子兼爱 思想的认识和深 入理解。
返回
作者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 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 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 任宋国大夫。初学儒,后自成学派, 广收门徒,游说诸侯,使墨学成为当 时的显学。其学说以“兼爱”、“非 攻”、“尚贤”、“尚同”为核心, 对逻辑学、认识论也有探究。
9
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 作者逸事 教学参考 相关图片
返回10
作者介绍
墨子好学深思,苦读博览,最初学习古代传统文化 和当时有影响的儒学,曾跟周朝礼仪史角的后代学习周礼, “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遍读各国《春秋》。墨子 平日言谈、讲学、辩论,经常引用《诗经》、《书经》和 周、燕、宋、齐等国的《春秋》,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非 常娴熟。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对儒家 “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强执有命,繁饰礼乐”等内容进 行批驳,提出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系统的学说。最终舍 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创立的墨学,当时被世人称为显学。墨学的主 要内容有智德并修、兼爱救世的思想,创造发明、逻辑辩 论的倡导,知行并用、利人牺牲的见解,刻苦实践强力而 为、自苦为极的主张,尚贤尚同、民主政治的作风,生产 节约、消费分配的理论,防御非攻、抵抗侵略的精神,此 外还有自然科学、文化教育、逻辑学、军事防守、工程技 术等,内容丰富深邃、博大精深,
《墨子》七十一篇,是他一生言行的忠实写照,是一 部百科全书式的不朽之作,因此被人称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作者介绍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 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 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 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 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 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 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佚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 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 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 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后学 著述的结集,据《汉书·艺文志》所 载,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一般认为其中《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等篇体现了墨子 本人的主要思想。
返回
背景简介
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 诸侯锋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 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 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 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 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 “非攻”等主张。
作者介绍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 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 没有掉下来。墨子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力,形之所 奋也”的力学定义和弹性力学、杠杆平 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 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利用杠杆原理 研制了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 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 和军事,受到人们的称赞。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 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 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 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 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 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 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并非成于 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