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老白酒等几种低度酒中有害物质的研究

老白酒等几种低度酒中有害物质的研究

老白酒等几种低度酒中有害物质的研究
崇明老白酒等低度酒是中国传统的发酵酒,其酿造工艺历史悠久,也是人们日常喜爱饮用的酒精饮料。

但是,低度酒中存在一定的有害物质,长期大量摄入会影响健康,尤其是氨基甲酸乙酯(EC),近年来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

本文以崇明老白酒为主,对几种低度酒进行研究,建立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对老白酒进行过程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1)能够准确测定EC的含量是控制其含量的前提,实验通过优化萃取条件、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建立氨基甲酸乙酯的内标定量测定方法。

分析时间为35min,定量限为5μg/L,能有效检测低度酒中的痕量EC。

(2)根据建立的EC检测方法,分析老白酒酿造储存过程中EC的变化,研究发现,老白酒发酵过程中EC含量低,高温灭菌、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EC增长影响较大,因此要尽量采用快速灭菌和低温贮藏。

(3)运用HPLC检测方法,优化甲醛检测的衍生条件和色谱条件,快速、有效地检测酒中的痕量甲醛,研究老白酒酿造、加工及储存过程中甲醛的含量变化。

(4)建立同时检测甲醇和杂醇油的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低度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该方法直接进样,无需预处理,方便快速。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中图分类号 : T S 2 6 2 . 3 ; T S 2 0 7 . 3 文献标识码 : B
S t u d y o n Et h y l Ca r b a ma t e o f Li q u o r b y He a d s p a c e S o l i d - Ph a s e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 白酒 中的氨基 甲酸 乙酯
易 啸 , 赵金松 , 林子吉 , 郑若欣 , 张开莲 , 杜鹏飞 , 李 霞
( 1 . 泸州医学院药学 院,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2 . 国家酒检 中心泸州实验基地 ,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第4 1 卷 第2 期
2 0 1 4 年ຫໍສະໝຸດ 3 月 酿 酒 Vo 1 . 4 1 . №. 2
Ma r . 2 0 1 4
I NG L I Q U O R MAK
文章编号: 1 0 0 2 — 8 1 1 0 ( 2 0 1 4 ) 0 2 — 0 0 4 2 — 0 4
Mi c r o e x t r a c t i o n Ga s C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_ Ma s s S p e c t r o me t r y ( GC - MS )
Y I X i a o l  ̄ , Z H A 0 J i n - s o n g 2 , L I N Z h i - j i 2 , Z HE N R u o - x i n 2 , Z H A N G K a i — l i a n , D U P e n g — f e i 2 , L I X i a 2

要: 为研究白酒 中的氨基 甲酸 乙酯, 采 用碱性硅 藻土 固相 萃取 + P S A填料过柱方式净化样 品, 使 用气相 色谱

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啤酒、葡萄酒、黄酒、白酒等酒类以及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啤酒、葡萄酒、黄酒、白酒等酒类以及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

2.原理试样加D5-氨基甲酸乙酯内标后,经过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3.1试剂3.1.1无水硫酸钠。

3.1.2氯化钠。

3.1.3正己烷:色谱纯。

3.1.4乙酸乙酯:色谱纯。

3.1.5乙醚:色谱纯。

3.1.6甲醇:色谱纯。

3.1.7 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4000 mg、12mL。

3.2试剂配制3.2.1无水硫酸钠:450℃烘烤4 h,冷却后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3.2.2 5%乙酸乙酯/乙醚溶液:取5 mL乙酸乙酯,用乙醚定容到100 mL,混匀待用。

3.3标准品3.3.1氨基甲酸乙酯标准品(C3H7O2N):纯度大于99.0%。

3.3.2 D5-氨基甲酸乙酯标准品。

3.4标准溶液配制3.4.1 D5-氨基甲酸乙酯贮备液(1.0 mg/mL):准确称取0.01g (精确到0.0001 g)D5-氨基甲酸乙酯标准品,用甲醇定容至10 mL,4℃保存。

3.4.2 2.0 μg/mL D5-氨基甲酸乙酯使用液:准确吸取1.0 mg/mL D5-氨基甲酸乙酯标准贮备液0.1 mL,用甲醇定容至50 mL,4℃保存。

3.4.3 1.0 mg/mL氨基甲酸乙酯贮备液:准确称取0.05 g(精确到0.0001 g)氨基甲酸乙酯标准品,用甲醇定容至50 mL, 4℃保存。

3.4.4 10.0 μg/mL氨基甲酸乙酯中间液:准确吸取1.0 mg/mL氨基甲酸乙酯标准贮备液1.0 mL,用甲醇定容至100 mL,4℃保存。

3.4.5 0.5 μg/mL氨基甲酸乙酯中间液:准确吸取10.0 μg/mL氨基甲酸乙酯中间液5.0 mL,用甲醇定容至100 mL,4℃保存。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控制及检测方法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控制及检测方法

氨基甲酸乙酯的具体检测方法
酒中 EC 的具体含量有一定差别, 因此在对黄酒中 EC 的测量与检测方法 也不同。通过研究黄酒测定方法的优 缺点发现,目前仍以 GC-MS 检测法为 主,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且符 合欧盟标准,同时也是国际葡萄酒组 织推荐的检测方法之一。GC-MS 检测 方法是针对不同的样品采取各自合适 的提取和浓缩的方法,且该方法更加 稳定可靠。对酒中常见的 EC 测定方法 进行比较,见表 1。
测试方法 分光光度法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萃取 - 气质联用法(SPE-GC-MS) 液剂萃 - 气质联用法(LLE-GC-MS) 顶空 - 固相萃取 - 气质联用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优点 简单易操作 简单快速 预处理简便 避免物质干扰 简单易操作成本低 预处理时间短
缺点 样品处理要求高 定量不准确 样品需衍生化处理,成本较高 处理时间长 易受色素物质干扰 萃取头使用寿命有限
氨基甲酸乙酯的控制
削弱 CAR1 降低 EC 含量 结合国外在降低黄酒中 EC 含量的 方法,可采取构建 CAR1 缺失的低产或 不产尿素的黄酒酵母菌株或通过诱变 筛选的方式从根源解决 EC 问题,大大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可减少调整 黄酒生产工艺的麻烦,如日本学者通 过将缺陷型的 CAR1 进行筛选,利用低 产尿素酵母用于清酒的酿造结果发现, 在清酒中未发现 EC 的存在。但该方法 存在的缺点是低产或不产尿素的黄酒
Oct. 2016
CHINA FOOD SAFETY
79
结语
我 国 黄 酒 酿 造 中 存 在 EC 的 问 题 尤 为 突 出, 鉴 于 目 前 针 对 黄 酒 中 EC 含量的控制进行的研究技术还不成
熟, 在 对 EC 含 量 控 制 应重点在生产 过程管理上,如对生产原料和用水质 量进行严格把控;改进生产工艺,在 不影响黄酒风味与特色的前提下,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8种甜味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8种甜味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8种甜味剂柯润辉;王丽娟;安红梅;黄新望;尹建军;宋全厚【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ltra performance liguid chromatograph-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8种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纽甜、阿力甜和甜菊糖苷)含量的新方法.样品经超纯水稀释2倍,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guid chromatograph-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进行定量分析.Waters HSS T3色谱柱为分析柱,甲醇-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氨基甲酸乙酯和8种甜味剂在3~500 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方法检出限在1 ~3 μg/L,基质加标回收率在89%~106%,相对标准偏差≤9%,完全满足日常检测的要求.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测定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非常适合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多种甜味剂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6(042)004【总页数】5页(P174-178)【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白酒;氨基甲酸乙酯;甜味剂【作者】柯润辉;王丽娟;安红梅;黄新望;尹建军;宋全厚【作者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15【正文语种】中文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发酵食品在发酵和贮存过程中天然产生的化学污染物[1]。

顶空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顶空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试 验 与检 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顶空液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一 质谱检测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姜 自军 ,阎雪 1 2 , ,单纪平 ,徐 刚 ,慈慧
1 . 国家果酒及果蔬饮品质量监 督检验 中心 ,吉林 通化 1 3 4 0 0 1 ;2 . 通化市产 品质量检验所,吉林 通化 1 3 4 0 0 1
Ab s t r a c t : H e a d s p a c e l i q u i d - p h a s e m i c r o - e x t r a c t i o n( HS - L P E M) c o u p l e d w i t h g a s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 ma s s s p e c t r o me t r y r G C . MS ) wa s u s e d t o
w a s 1 0 0 ~1 6 0 0 L ( = 0 . 9 9 9 9 1 . he T l i mi t o f d e t e c t i o n Wa s 1 g / I ( S / N = 3)f o r he t e t h y l c a r b a ma t e . R e c o v e r y wa s 8 1 . 0 % ~1 0 3 . 1 %. Ke y wo r d : h e a d s p a c e l i q u i d - p h a s e mi c r o - e x t r a c t i o n ( HS — L P E M) ; w i n e s ; e t h y l c a r b a ma t e ; g a s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 ma s s s p e c t r o me t r y ( GC — MS 1

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概述

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感谢聆听 敬请指正
•四、控制措施
(1) 增加窖内尿素与 Arg 降解微生物 大量研究表明, 浓香型酒醅中存在着 Arg 利用能力高的菌株,存在着降解尿素的 微生物,如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存在着降解 EC 的微生物, 如解淀 粉芽孢杆菌; 降解淀粉芽孢杆菌,与脲酶混合添加至酒醅进行窖内发酵, 发酵结束 时酒醅中尿素和 EC 含量均下降; 经过模拟蒸馏后,EC 含量下降, 且对白酒风味没 有明显影响。
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概述
目录
1、EC简介 2、研究现状
3、形成途径 4、控制措施
一、EC简介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又称尿烷(Urethane),它是食物在 发酵或贮存过程中天然产生的物质,普遍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类产品中。 EC的前体众多,有氰酸盐、尿素、瓜氨酸、N-氨基甲酰类化合物。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具有基因致癌作用的物质,可导致肺肿瘤、淋 巴癌、肝癌、皮肤癌等疾病。
•二、研究现状
我国不同香型成品酒 EC 平均含量最高的是芝麻香型白酒 (214.13 μg/L), 其 次 是 浓 香型白酒(191.89 μg/L), 再次是凤香型白酒(168.24 μg/L)。这 3 种香型白酒 EC 平均 含量均高于加拿大、巴西、日本等国家蒸馏酒 EC 限量标准(150 μg/L)。
按 EC 平均含量从高到低排序是: 芝麻香型、浓香型、凤香型、兼香型、豉香型、特 型、酱香型、药香型、老白干香型和清香型。所检测的单个酒样中, EC 含量最高的 是浓香型白酒, 达547.82 μg/L;EC 含量最低的是清香型白酒, 为 14.35 μg/L 。
•三、形成途径
国外蒸馏酒中EC 产生有 2 个机制: 一是酸性环境下,尿素与乙醇反应生成 EC; 二是通过氰化物氧化成异氰酸盐后与乙醇反应产生 EC, 氰化物主

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葡萄酒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酒类饮品,其质量和安全性已经成为全球餐饮市场所关注的问题。

其中,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葡萄酒污染物之一,它可能产生毒性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如何准确、高效地检测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研究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为餐饮市场提供一种高效、准确、经济的检测技术,保障葡萄酒的质量与安全。

三、选题意义1、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和安全性2、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3、为葡萄酒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四、研究内容1、文献综述:对国内外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

2、实验设计:选取适合的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确定优化的反应条件和测定参数。

3、分析和验证:对选定的样品进行分析和验证,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估。

五、研究方法1、样品制备: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分离和富集有关目标物等工序,以获得稳定、准确的检测结果。

2、液/气相色谱分析法:利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样品的分离、富集与检测,结合质谱、红外等分析技术进行分子结构的解析和识别。

3、计量学方法:包括建立标准品浓度曲线、贝叶斯分类、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研究计划1、月份和时间节点第1-2个月:文献调研和综述第3-6个月:实验设计和方案制定第7-12个月:样品分析和鉴定,数据处理和测试结果分析2、预期进展第1-2个月:对国内外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调研完成,并完成文献综述报告。

第3-6个月:实验设计和样品处理方法优化完成,并建立分析方法。

第7-12个月:对样品进行分析和验证,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结果分析,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准备。

七、参考文献[1] 王志科,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与控制技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2016.[2] 聂明,葡萄酒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与分析方法,中国食品学报,2018.[3] 王涛,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食品科学,2019.[4] 李伟,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7.[5] 周怀坤,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研究,广东食品与药品监督局,2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onize
Mass analyze
MS1
Fragment
Collision Cell
MS/MS
Mass Inlet Inlet Inlet
Detect
analyze
MS2
液相-荧光法 (LC-FLD)
➢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预防控制技术措施指南.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4266-2017.
氨基甲酸乙酯 EC
➢ 无味、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 ➢ 水溶液是中性的 0.48 g/mL ➢ 1g的EC溶于
0.8mL 乙醇;0.9 mL 氯仿;1.5 mL 乙醚; 2.5mL 甘油 ; 32mL 橄榄油
EC理化性质
项目 沸点℃ 熔点℃ 相对密度(水为1) 蒸汽压Pa(25℃)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为1) 燃烧点℃ 表观状态 溶解度
6
AOAC 994.07
GB 5009.223-2014
3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C-MS/MS)
4 液相色谱-荧光法(LC- FLD ) GB/T 34266-2017
5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LC-MS/MS) APCI ESI
其它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偏最小二乘法 薄层色谱法 拉曼散射法 分光光度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GB/T 34266-2017
➢原料(大米、麦曲等) ➢发酵过程(工艺参数) ➢陈贮阶段(贮存时间和温度)
➢ Ethyl Carbamate Preventative Action Manual
SUMMARY
检测方法
1 气相色谱法(GC) AOAC 993.04
2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ESI
a.离子蒸发,液相离子化
b.含杂原子的分子,分子量范围较大、有一定极性
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
➢ 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09.223-2014.
AOAC 994.07
➢ 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09.223-2014.
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
内标 溶剂 浓缩 净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4266-2017.
EC污染及风险评估
➢ 酒精饮料中的EC来源于前体物质与乙醇的反应,主要的前体物质包 括尿素、氢氰酸、瓜氨酸以及氨基甲酰类化合物等。 ➢ 黄酒中的EC的主要前体物质为尿素,而尿素源于原料带入以及发酵 过程中精氨酸代谢。 ➢ 黄酒中EC生成速率与其尿素含量,贮存时间、温度正相关。
AOAC994.07
氨基甲酸丙酯 二氯甲烷 真空旋转蒸发 硅藻土固相萃取柱
GB5009.223-2014
EC-D5 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 氮吹 硅藻土固相萃取柱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质谱法 (GC-MS/ MS)
MS与MS/MS的比较
Inlet
Ionize
Mass analyze
MS
Detect
Inlet
析技术 ➢ 发表营养与食品安全领域检测技术研究 Nhomakorabea文40余篇
01

02
03

04
05
EC简介 酒中EC的污染及风险评估
酒中EC预防控制策略 检测方法与技术 分析质量控制
氨基甲酸乙酯
ethyl carbamate CAS号:51-79-6 分子式:C3H7NO2
NH2COOC2H5 分子量:89.09
内容
182-184 48-50 1.1 48 3.07 92 无色、无味晶体或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甘油
EC的形成
➢ 发酵食品(如酒精饮料、酱油、醋、奶酪、面包)中普遍 存在的一种代谢污染物
➢ 涉及原料、发酵、贮存等环节
EC污染及风险评估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技术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讲人:林宏琳
教师简介
林宏琳 副主任技师
➢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检验检测所 副主任技师 ➢ 福建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专业及实习基地教研室成员 ➢ 从事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卫生理化检验研究工作近20年 ➢ 擅长食品中痕量或超痕量物质及活性成分的色谱/质谱分
酒精饮料中EC最大残留水平(MRL)
国家 加拿大
美国 日本 中国
MRL 佐餐葡萄酒30μg/L,强化葡萄酒100μg/L,蒸馏 酒150μg/L,水果白兰地400μg/L
佐餐葡萄酒15μg/L,烈酒100μg/L
清酒100μg/L
暂无
我国酒精饮料中EC的污染及风险评估
➢ 第四次总膳食TDS 8.5 μg/kg
平均含量 232.9 μg/L ➢ EC的平均消费人群每日摄入量估计为290.6 ng/kg·bw高暴露 人群(97.5百分位数)为每天1848.4 ng/kg·bw ➢ JECFA EDI (80.0 ng/kg bw) ➢ 表明黄酒是酒精饮料中EC的主要暴露来源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预防控制技术措施指南
➢ EC:2A类致癌物 -- 对人很可能致癌 IARC group 2A
EC污染及风险评估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评估
➢EC的基准剂量下线(BMDL)为每天0.3 mg/kg bw ➢来自食品和酒精饮料的暴露量为每天80.0 ng/kg bw(EDI) ➢EC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源于酒精饮料的摄入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酒精饮料中的EC含量
➢ 第五次TDS
19.8 μg/kg
➢ 平均人群摄入量为
每天8.27 ng/kg bw
➢ 高暴露人群(97.5百分位数)为每天45.67 ng/kg bw ➢ 我国酒精饮料中EC风险较低,但不排除特殊人群(酗酒者)存在较高风险。
我国黄酒中EC污染及风险评估
➢ 黄酒高消费地区890份黄酒样品 ➢ 468种成品酒的EC分布 6.3~775.8 μg/L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 MS)
APCI • atmospheric chemical ioniza
tion大气压化学离子化
ESI •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电喷雾离子化
离子源 APCI
特点
a.电晕放电离子化,气相离子化 b.小分子,极性小或中等,有一定的挥发性 c.产生单电荷离子 d.可使用较高的LC流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