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

§6.2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根据达西公式,渗透系数代表当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介质中的渗流速度,单位是m/d 或cm/s 。渗透系数大小与介质的结构(颗粒大小、排列、空隙充填等)和水的物理性质(液体的粘滞性、容重等)有关。

导水系数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其

厚度的乘积。其理论意义为水力梯度为1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常用单位

是m 2/d 。导水系数只适用于平面二维流和一维流,而在三维流及剖面二维流中无意义。

利用抽水试验资料求取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导水系数方法视具体的抽水试验情况而定,下面就各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加以简述,其原理及具体计算步骤可参考地下水动力学相关教材。

一、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1. 当Q ~s (或2

h ?)关系曲线呈直线时, (1)承压水完整孔:r

R

sM Q K ln 2π= (6-9) (2)承压水非完整孔:

当M ﹥150r ,l /M ﹥0.1时, )12.1ln (ln 2r

M

l l M r R sM Q K ππ-+= (6-10) 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2.01ln([ln 2r

M

l l M r R sM Q K +-+=

π(6-11) (3)潜水完整孔:r

R h H Q K ln )(22-=π (6-12)

(4)潜水非完整孔: 当h ﹥150r ,l /h ﹥0.1时,)12.1ln (ln )

(22r h

l l h r R h H Q K ππ?-+-=

(6-13)

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2.01ln([ln )(2

2r h

l l h r

R h H Q K +-+-=

π

图6-2 土壤含水率变化曲线

-14)

式中 K —渗透系数(m/d ); Q —出水量(m 3/d ); s —水位下降值(m );

M —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h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m ); h —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 ); l —过滤器的长度(m ); r —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m ); R —影响半径(m )。

2. 当Q ~s (或2

h ?)关系曲线呈曲线时,采用插值法得出Q ~s 代数多项式,即: n n Q a Q a Q a s +++= 221 (6-15) 式中 a 1、a 2……a n —待定系数。a 1宜按均差表求得,可相应地将公式中的Q/s 和公式中

2

2h

H Q

-以1/ a 1代换,分别进行计算。 3. 当Q s /(或Q h /2?)~Q 关系曲线呈直线时,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a 1后,按上

述方法计算。

二、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当利用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若观测孔中的值s (或2

h ?)在s (或

2h ?)~r lg 关系曲线上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1

221ln )(2r r s s M Q

K ?-=

π (6-16)

2.潜水完整孔:1

22

221ln )(r r h h Q

K ??-?=

π (6-17) 式中 s 1、s 2 —在s ~r lg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

21h ?、2

2h ?—在2h ?~r lg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2)

; r 1、s 2 —在s (或2

h ?)~r lg 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s 1、s 2(或21h ?、22h ?)的两

点至抽水孔的距离(m );

三、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单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利用抽水孔或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 配线法

(1)承压水完整孔:

)(08.0u W

Ms

Q

K =

(6-18)

t

r KM S u 2

4?=

(2)潜水完整孔:

)(159.02

u W h Q K ?=

)(08.0u W s h Q

K = t r KH u 24?=μ

t

r h K u 2

4?=μ

式中 W(u)—井函数;

S —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 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2. 直线法

当KMt S r 42(或t

h K r 42μ

)<0.01时,可采用公式或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1

212ln )(4t t s s M Q

K ?-=

π (6-20)

(2)潜水完整孔:1

22

122ln )(2t t h h Q

K ??-?=

π (6-21) 式中 s 1、s 2 —观测孔或抽水孔在s ~t lg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

21h ?、2

2h ?—观测孔或抽水孔在2h ?~t lg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

值(m 2);

r 1、s 2 —在s (或2

h ?)~t lg 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s 1、s 2(或21h ?、2

2h ?)两点相

应的时间(min )。

四、有越流补给条件下单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中,在有越流补给(不考虑弱透水层水的释放)条件下,利用s ~

t lg 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式:

B

r i e m M Q

K /43.2???=

π

(6-22)

式中 r —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m );

B —越流参数;

m i —s ~t lg 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

注:1. 拐点处的斜率,应根据抽水孔或观测孔中的稳定最大下降值的1/2确定曲线的拐点位置及拐点处的水位下降值,再通过拐点作切线计算得出。

(6-19)

越流参数,应根据i

i

B

r B

r m s K e

3

.2/0

/=?,从函数表中查出相应的r /B ,然后确定越流参数B 。

五、利用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渗透系数

1. 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已稳定,可采用公式 计算,式中的m i 值应采用恢复水位的s ~???

? ?

?+

T

k

t t 1lg 曲线上拐点的斜率。 2. 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仍呈直线下降时,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1)承压水完整孔: )1ln(4T

k t t Ms Q

K +=

π (6-23) (2)潜水完整孔: )1ln()

(22

2T k t t h H Q

K +-=

π (6-24) 式中 t k —抽水孔从开始到停止的时间(min );

t T —抽水停止时算起的恢复时间(min ); s —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 ); h —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透水混凝土配比公式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宜符合现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强度怎么计算?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宜符合一列规定: 1 单位体积粗骨料用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m g—1m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kg,取值1300 kg~1500 kg; ρ'—粗骨料紧密堆积密度,kg/m3; g α—粗骨料用量修正系数,取。 2 胶结料浆体体积 ①当无砂时,胶结浆体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V p—1m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结料浆体体积(水、砂与胶凝材料的混合物的浆体体积),m3; νg—粗骨料紧密堆积空隙率,%; ρg—粗骨料表观密度,kg/m3; R void—设计孔隙率,%,可选10%、15%、20%、25%、30%。 ②当有砂时,胶结料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V s—1m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砂的体积,m3; ρs—砂的表观密度,kg/m3; m s—砂的质量,kg; βs—砂率,在8%~15%范围内选定; R void—设计孔隙率,%,可选10%~20%(路用透水砼)、20%~30%(植生透水砼)。 3 水胶比R W/B应经试验确定,水胶比选择控制范围为~()。 4 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m b—1m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质量,kg/m3,植生混凝土约150~250kg,路基或路面透水混凝土约300kg~450kg; m c—1m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水泥质量,kg; m f—1m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掺合料质量,kg; m w—1m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水的质量,kg; βf—矿物掺合料的取代率,%,取胶凝材料质量的10%~30%选定; R W/B—水胶比,~()范围内选定;

吕荣值和渗透系数K之间关系

吕荣值和渗透系数K之 间关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吕荣值(q)表示使用灌浆材料作为试验流体时地层的渗透系数。吕荣(Lugeon),1吕荣为1MPa作用下1米试段内每分钟注入1L水量。(在100m的水柱压力下,每米长度标准钻孔内,历时10min,平均每分钟压入岩石裂隙中的水量。)定义公式,q=Q/PL,其中,Q为压入流量,单位L/min;P为作用于试段内的全部压力,单位M P a;L为试段长度,单位m。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κ=kρg/η,式中k为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它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κ为渗透系数;η为动力粘滞性系数;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透系数<米/昼夜.据此可见土壤渗透系数决定于土壤质地。 地下水流速的确定:在地下水等水位图上的地下水流向上,求出相邻两等水位线间的水力梯度,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地下水的流速V=kI 。式中:V---地下水的渗流速度(m/d)K---渗透系数(m/d)I----水力梯度 表示岩土透水性能的数量指标。亦称水力传导度。可由达西定律求得:q=KI,式中q为单位渗流量,也称渗透速度(米/日);K为渗透系数(米/日);I 为水力坡度,无量纲。可见,当I=1时,q=K,表明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 1时,通过单位面积的渗流量。岩土的渗透系数愈大,透水性越强,反之越弱。

双环法测野外渗透系数

双环法测野外渗透系数SK-500型试坑双环注水试验装置 双环法测野外渗透系数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双环法试验是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松散岩层的渗透系数的常用的简易方法,试验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利用这个试验资料研究区域性水均衡以及水库、灌区、渠道渗漏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实验方法 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松散岩层的渗透系数最常用的是试坑法,单环法和双环法。其中双环法的精度最高。 三、实验原理 在一定的水文地质边界以内,向地表松散岩层进行注水,使渗入的水量达到稳定,即单位时间的渗入水量近似相等时,再利用达西定律的原理求出渗透系数(K)值。 在坑底嵌入两个高约20cm,直径分别为0.25m和0.5m的铁环,试验时同时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为宜,由于外环渗透场的约束作用使内环的水只能垂向渗入,因而排除了侧向渗流的误差,因此它比试坑法和单环法的精度都高。 图1双环法渗水试验示意图 四、实验仪器 双环、铁锹、尺子、水桶、胶带、橡皮管 五、实验步骤 (1)选择试验场地,最好在潜水埋藏深度大于5m的地方为好。如果潜水埋深小于2m时,因渗透路径太短,测得的渗透系数不真实,就不要使用渗水试验。 (2)按双环法渗水试验示意图,安装好试验装置。 (3)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为宜。 (4)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观测渗入水量。开始时因渗入量大,观测间隔时间要短,稍后可按一定时间间隔比如每1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单位时间渗入水量达到相对稳定,再延续2~4小时即可结束试验。 六、注意事项 (1)随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0.1m的同一高度。 (2)向供水瓶注水时,做好水量转换的换算 七、实验成果 (1)野外渗水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1。 表1 野外渗水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试验者 工程编号计算者 试验日期校核者 试验次数经过的时间 (s) 渗透流量 m3/min 渗透速度 m/min 渗透系数 m/min 注:A-双环内径面积(314cm2)I是水力梯度, (2)计算渗透系数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渗透筒法pdf

FHZDZTR0020 土壤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 渗透筒法 F-HZ-DZ-TR-0020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渗透筒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 2 原理 土壤饱和导水率系在单位水压梯度下,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流速度,又称土壤渗透系数。本法可在田间进行测定,但易受下层土体性质的影响。在饱和水分的土壤中,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是根据达西(H. Darcy )定律: K =h t S L Q ×××……(1) 式(1)中: K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cm/s ; Q ——流量,渗透过一定截面积S (cm 2)的水量,mL ; L ——饱和土层厚度,渗透经过的距离,cm ; S ——渗透筒的横截面积,cm 2; t ——渗透过水量Q 时所需的时间,s ; h ——水层厚度,水头(水位差),cm 。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与土壤孔隙数量、土壤质地、结构、盐分含量、含水量和温度等有关。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K 的量纲为cm/s 或mm/min 或cm/h 或m/d 。从达西定律可以看到,通过某一土层的水量,与其截面积、时间和水层厚度(水头)呈正比,与渗透经过的距离(饱和土层厚度)呈反比,所以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是土壤所特有的常数。 图1 渗透筒Q =K ×S ×t ×h /L 3 仪器 3.1 渗透筒(图1)。 3.2 量筒,500mL 。 3.3 烧杯,400mL 。 3.4 漏斗。 3.5 秒表。 3.6 温度计。 4 操作步骤 4.1 测定深度:根据土壤发生层次(A 、B 、C )进行测定,每一层次要重复 测定5次。 A 层测定主要用作设计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及制定灌溉制度。 B 层测定用作设计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及预测该层土壤水分可能停滞的 情况,鉴定该层的坚实度和碱化度,并可鉴定该层是否适于作临时灌溉和固 定灌溉渠槽。 C 层测定结果可以提供土壤保水情况及鉴定是否可以作为大型灌溉渠 道、渠槽的资料。 4.2 在选定的试验地上,用渗透筒采取原状土,取土深度为10cm ,将垫有滤 纸的底筛网盖好,带回室内待测定。 4.3 将渗透筒浸入水中,注意水面不要超过土柱。一般砂土浸4h~6h ,壤土浸8h~12h ,粘土浸24h 。 4.4 在预定时间将渗透筒取出,挂在适当位置,待重力水滴完后装上漏斗,漏斗下接一烧杯。

透水混凝土配比公式

3。1.5 细骨料

3.3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3.3。1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宜符合现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强度怎么计算? 3.3.2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本规程表3。2。1中的性能要求。 3。3。3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宜符合一列规定: 1 单位体积粗骨料用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g g m αρ=? 3。3。3—1 式中 m g—1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kg,取值1300 kg ~1500 kg; g ρ'—粗骨料紧密堆积密度,kg/m 3 ; α-粗骨料用量修正系数,取0。98。 2 胶结料浆体体积 ①当无砂时,胶结浆体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1(1)1p g void V R αν=-?--? 3.3。3— 2 ' (1)100%g g g ρνρ=-? 3.3.3— 3 式中 Vp —1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结料浆体体积(水、砂与胶凝材料的混合物的浆体体积),m 3; νg —粗骨料紧密堆积空隙率,%; ρg —粗骨料表观密度,kg/m 3; R void —设计孔隙率,%,可选10%、15%、20%、25%、30%. ②当有砂时,胶结料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1(1)1p g void s V R V αν=-?--?- 3.3.3 -4 s s s m V ρ= 3。3。3 —5 s s s g m m m β= + 3。3.3 —6 式中 V s —1m 3 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砂的体积,m 3 ; ρs -砂的表观密度,k g/m 3; ms—砂的质量,kg ; βs-砂率,在8%~15%范围内选定; R void -设计孔隙率,%,可选10%~20%(路用透水砼)、20%~30%(植生透水砼). 3 水胶比R W /B应经试验确定,水胶比选择控制范围为0.25~0.35(0.33)。 4 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应按下式确定:

透水率和渗透性之间的区别----谢克

透水率和渗透性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把透水率和渗透性等同看待,也没有太在乎试验方法之间的差别。 (1)透水率的概念 也叫单位吸水率,是压水试验过程过程中,每分钟(min)每米(m)试段在每米(m)压头下的注入水量(L)。单位国际标准采用吕荣Lu。 压水试验规范中说透水率“表达岩体透水性的指标”,个人感觉欠妥,把大家搞糊涂了。正确的说法是“反映岩体可灌性的指标”,尽管和岩石渗透系数K有相关关系,甚至很好的相关关系,是不同的概念和机理。希望将来哪位把它改过来。下面再仔细讨论“透水率”和“渗透性”的恩恩怨怨! (2)透水率的工程意义 首先,要把压水试验和常规的抽水、注水试验区别一下,目前认为它是为灌浆目的而进行的水文地质试验,就足够。透水率是反映岩体可灌性的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设计的方案。 比如基础防渗设计标准是3Lu,目前基础一下50米很多岩体透水率是5Lu,那么防渗设计一般要求做到(a)相对隔水层[封闭帷幕]或(b)足够深度[悬挂帷幕,要进行渗透计算确定]显然,如果是交钥匙工程,投标时资料不权,估计透水率比较小,结果中标后,补充勘察发现有大面积透水性很强的岩层。工程意义就是,你的帷幕防渗工作量包不住,赔钱!意义重大。 (3)透水率吕荣Lu和渗透系数K的关系 上面也提到了,数值上有很好的关系,工程中老总会用1Lu≈1.0E-7m/s来把透水率转化成渗透性。这也是把大家搞糊涂的原因。也不反对这个简化转换,确实有这个近似数值关系。哈哈 (4)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a)两者不是线性关系 层流状态可以用以上简化关系,如果是非稳定流,就不适合了。规范说小于10Lu可以直接数值转换,也有公式。接触了Christin Kutzner德国岩土大坝专家的一本书,上面就有两者的曲线。绝对不是线性的。因此,大家要理解实践简化和真实解的区别。 (b)试验状态不一样 常规渗透试验,如抽水、常水头、降水头渗透试验,都是利用稳定地下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的岩石的渗透系数的,关键的一条,对岩石本身的扰动很小,降落漏斗的形成、发展和水位恢复时间很长,是一个很“温柔”的试验过程。 再看压水试验,都用很大的压力水头,在钻孔周围迅速形成水位压力差,虚拟反漏斗。并不需要原来地下水的参与,干孔照样可以试验。对岩石裂隙张开度、充填物的影响是肯定的,是一个“急暴”的试验过程。 因此,也有大师提出这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有介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与地下水排水》

透水混凝土配比公式完整版

肿SyS昨O^C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3材料⑷ 原材料 水泥应釆用强度等级不低于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要求。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规定。 透水混凝土采用的增强料按表选用。 透水混凝土粗骨料 表粗骨料的性能指标 细骨料

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符合发下表 表路用透水混凝土的性能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宜符合现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3的规 定。强度怎么计算?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宜符合一列规定: 1单位体积粗骨料用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zz∕-l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kg,取值 瓦一粗骨料紧密堆积密度,kg/m 3; 。一粗骨料用量修正系数, 2胶结料浆体体积 ①当忙砂!时,胶结浆体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Ji-I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结料浆体体积(水、砂与胶凝材料的混合物的浆体体积),m 3; 乙一 粗骨料紧密堆积空隙率,%; 厲一粗骨料表观密度,kg/m 3; 血L 设计孔隙率,%,可选10%X 15%、20%、25%、30%o ②当■时,胶结料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K-Iln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砂的体积,m 3; PZ —砂的表观密度,kg/m 3; 血L 设计孔隙率,%,可选10%^20% (路用透水磴) %"30% (植生透水磴)。 3水胶比尽B 应经试验确定,水胶比选择控制范围为~()|。 4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质量,kg∕m 3,植生混凝土约 150~250kg,路基或路面透水混凝土约300kg'450kg∣; Za=-I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水泥质量,kg : Λ?-I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掺合料质量,kg ; ZBr-I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水的质量,kg : 1300 kg ?1500 kg 皿一砂的质量, 仗一砂率,在 范圉内选定;

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

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要求: 透水混凝土适用于轻荷载道路路面,不适用于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盐渍土地区、膨胀土地区的路面。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应该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等级、景观要求、环境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 透水混凝土性能设计应符合以下表规定: 透水混凝土性能指标 注:耐磨性与抗冻性能检验可视各地具体情况及设计要求进行。 结构组合设计 1湿陷性黄土、盐渍土、沙性土不应使用全透水和半透水结构混凝土道路,使用基层不透水结构时应设置排水措施。 2城镇道路的路基应稳定、密室、均质,为轻荷载道路的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

3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基层结构类型应根据道路的荷载不同按下表选用。 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结构 5基层全透水结构层的技术要求,形式如下图所示: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和底基层总厚度h2不小于150mm。 基层全透水结构形式

6基层半透水结构层的技术要求,形式如下图所示: 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和底基层总厚度h2不小于180mm。 基层半透水结构形式 透水混凝土面层 1透水混凝土面层结构设计,分单色层及双色组合层设计。采用双色组合层时,其表面层厚度应不低于30mm. 2根据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荷载、功能及地形地貌,选用强度等级及透水系数不同的透水混凝土。 3设计基层全透水结构时,其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20,厚度(h1)应不小于60mm;设计基层半透水结构和基层不透水结构时,其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30,厚度(h1)分别不小于100mm和150mm。如基层采用厚度大于150mm的混凝土结构时,可适当减小透水混凝土面层厚度(h1),但不应小于120mm。 4设计透水混凝土面层时,应设计纵向和横向接缝。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4.5m范围内确定,横向接缝的间距一般为4~6m;广场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面层板的长度比不宜超过1.30。基层有结构缝时,面层缩缝应与其相应结构缝位置一致,缝内应填嵌柔性

露骨透水混凝土

天然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
中建八局三公司 刘海峰 刘智勇 汪总 【摘要】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铺地系统是一种多孔、轻质、无细骨料混凝土,具有透水、透气、 吸声降噪、抗洪涝灾害、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及质量轻等特点,透水混凝土铺装整体美 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对于恢复不断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创造性 的材料。 【关键词】:露骨料、透水混凝土、地表径流量、配合比
现代城市的地表多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与自然的土壤相比,普通的混凝 土路面缺乏呼吸性、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雨天尤为暴雨时,排水不 畅通的地面形成路面积水,积水使交通不便。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有一种绿色的建材,它就是透水混凝 土。如今,它已经被引入中国,并逐渐地被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层胶结 料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水、透气和质量轻的特点;透水混凝土作为环境负 荷减少型混凝土,具有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特点即容重小、水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胶结材料用量 少、施工简单、绿色环保型和生态型的道路材料;透水混凝土地坪整体美观,透水效果良好,雨水收集充 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属于绿色、环保新型建材。
1、工程概况 苏州圆融星座工程建筑面积约 29.8 万㎡,是一个集商业零售、湖景精装公寓、5A 级商
业办公于一体的都市生态坡地综合体。整个建筑呈不规则的五边形,一层室外为景观广场, 有景观硬质铺地、绿化、泛光照明。其中,地面为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景观铺地,面积约 6000 ㎡。
本工程彩色透水混凝土景观铺地与石材硬质铺装呈现弧形相间,铺设于地下室顶板上 方,详见图 1。
图 1 透水混凝土铺地布置图
1

吕荣值和渗透系数

吕荣值(q )表示使用灌浆材料作为试验流体时地层的渗透系数。吕荣(Lugeon),1吕荣为1MPa 作用下1米试段内每分钟注入1L 水量。(在100m 的水柱压力下,每米长度标准钻孔内,历时10min ,平均每分钟压入岩石裂隙中的水量。)定义公式,q=Q/PL ,其中,Q 为压入流量,单位L/min ;P 为作用于试段内的全部压力,单位MPa ;L 为试段长度,单位m 。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κ=k ρg/η,式中k 为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它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κ为渗透系数;η为动力粘滞性系数;ρ为流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0.0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透系数<0.001米/昼夜.据此可见土壤渗透系数决定于土壤质地。 地下水流速的确定:在地下水等水位图上的地下水流向上,求出相邻两等水位线间的水力梯度,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地下水的流速V=kI 。式中:V---地下水的渗流速度(m/d ) K---渗透系数(m/d ) I----水力梯度 表示岩土透水性能的数量指标。亦称水力传导度。可由达西定律求得:q =KI ,式中q 为单位渗流量,也称渗透速度(米/日);K 为渗透系数(米/日);I 为水力坡度,无量纲。可见,当I =1时,q =K ,表明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 1时,通过单位面积的渗流量。岩土的渗透系数愈大,透水性越强,反之越弱。 透水率q 和渗透系数K 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各种条件下通过q 计算K 的公式也很多。SL 31-2003《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推荐:当试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透水率在10 Lu 以下,P—Q 曲线为A 型(层流型)时,可用下式求算渗透系数 r HL Q k 1ln 2π= 式中:K —地层渗透系数,m/d; Q —压水流量,m 3/d ;H—试验压力,以水头表示,m; L —试验段长度,m ; r —钻孔半径,m 。 按照上式,如假定压水试验的压力为1 MPa (即100 m 水头),每米试段的压人流量为 1 L/min (即1.44 m 3/d ),试段长度为5m 。即在透水率为1 Lu 的条件下,以孔径为56~150 mm

渗透试验报告

双环渗透 8.1试验的目的 双环法试验是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松散岩层的渗透系数的常用的简易方法,试验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利用这个试验资料研究区域性水均衡以及水库、灌区、渠道渗漏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8.2试验的适用范围 对砂土和粉土,可采用试坑法或单环法,对粘性土应采用试坑双环法 8.3试验的基本原理 水在土中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水在土的孔隙中流动时,大多数情况下流速较小,可以认为属于层流(即水流流线相互平行的流动)。则渗透速度与水力坡降成正比。当水力坡降为1时的渗透速度称为土的渗透系数。对于饱和土的渗透现象常用达西定律来表示。即 v= k =或 kIF q I 在一定的水文地质边界以内,向地表松散岩层进行注水,使渗入的水量达到稳定,即单位时间的渗入水量近似相等时,再利用达西定律的原理求出渗透系数(K)值。在坑底嵌入两个高约50cm,直径分别为0.25m和0.50m的铁环,试验时同时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为宜,由于外环渗透场的约束作用使内环的水只能垂向渗入,因而排除了侧向渗流的误差,因此它比试坑法和单环法的精度都高。 8.4 试验仪器及制样工具 双环、铁锹、水平尺、量筒、笔直的树枝 双环:(外环:上底0.5m,下底0.5m,高0.25m;内环:上底0.25m,下底0.25m,高0.25m)。 8.5试验的操作步骤 (1)选择试验场地,最好在潜水埋藏深度大于5m的地方为好。如果潜水埋深小于2m时,因渗透路径太短,测得的渗透系数不真实,就不要使用渗水试验; (2)按双环法渗水试验示意图,安装好试验装置。 (3)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为宜。 (4)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观测渗入水量。开始时因渗入量大,观测间隔时间要短,

透水混凝土配比公式(参考文章)

3.1.5 细骨料

3.3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3.3.1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宜符合现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强度怎么计算? 3.3.2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本规程表3.2.1中的性能要求。 3.3.3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宜符合一列规定: 1 单位体积粗骨料用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g g m αρ=? 3.3.3-1 式中 m g —1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kg ,取值1300 kg ~1500 kg ; g ρ'—粗骨料紧密堆积密度,kg/m 3 ; α—粗骨料用量修正系数,取0.98。 2 胶结料浆体体积 ①当无砂时,胶结浆体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1(1)1p g void V R αν=-?--? 3.3.3-2 ' (1)100%g g g ρνρ=-? 3.3.3-3 式中 V p —1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结料浆体体积(水、砂与胶凝材料的混合物的浆体体积),m 3; νg —粗骨料紧密堆积空隙率,%; ρg —粗骨料表观密度,kg/m 3; R void —设计孔隙率,%,可选10%、15%、20%、25%、30%。 ②当有砂时,胶结料体积按下式计算确定: 1(1)1p g void s V R V αν=-?--?- 3.3.3-4 s s s m V ρ= 3.3.3-5 s s s g m m m β= + 3.3.3-6 式中 V s —1m 3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砂的体积,m 3; ρs —砂的表观密度,kg/m 3; m s —砂的质量,kg ; βs —砂率,在8%~15%范围内选定; R void —设计孔隙率,%,可选10%~20%(路用透水砼)、20%~30%(植生透水砼)。 3 水胶比R W/B 应经试验确定,水胶比选择控制范围为0.25~0.35(0.33)。

土力学计算公式

一、 土的不均匀程度: C U = 10 60 d d 式中 d 60——小于某粒径颗粒含量占总土质量的60%时的粒径, 该粒径称为限定粒径 d 10——小于某粒径颗粒含量占总土质量的10%时的粒 径,该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C U 小于5时表示颗粒级配不良,大于10时表示颗粒级配良好 二 1、土的密度ρ和土的重力密度γ ρ= v m (t/m 3或g/cm 3) γ=ρg(KN/m 3 ) 一般g=10m/s 2 ρ 表示土的天然密度称为土的湿密度 γ 表示天然重度。 天然状态下土的密度和重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一般ρ=1.6——2.2(t/m 3),γ=16——22(KN/m 3 ) 2、土粒比重ds (相对密度) d s =w s s v m ρ ρw ——水的密度,可取1t/m 3 3 土的含水量 = ωs m m ω×100%

换算指标 4、土的孔隙比e e=s v v v 5、土的孔隙率n n=%100?v v v 6、土的饱和度Sr Sr=v w V V 7、土的干密度ρd ρd =v m s (t/m 3 ) γd =ρd g(KN/m 3 ) 8、土的饱和密度ρsat ρsat =v v m w v s ρ+ ( t/m 3 ) 饱和重度 9、土的有效密度ρ, 和有效重度γ, ρ, =v v m w v s ρ- ( t/m 3 ) =ρsat –ρw γ, = ρ, g=γsat -γw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换算公式

10、砂的相对密度Dr Dr=m in m ax m ax e e e e -- 11、塑性指数I P I P =ωL -ωP (不要百分号) 液性指数I L

渗透系数经验值

毛昶熙主编《堤防工程手册》所给经验值: 土质类别K(cm/s) 土质类别K(cm/s) 粗砾1~0.5 黄土(砂质)1e-3~1e-4 砂质砾0.1~0.01 黄土(泥质)1e-5~1e-6 粗砂5e-2~1e-2 黏壤土1e-4~1e-6 细砂5e-3~1e-3 淤泥土1e-6~1e-7 黏质砂2e-3~1e-4 黏土1e-6~1e-8 沙壤土1e-3~1e-4 均匀肥黏土1e-8~1e-10 表2 岩石和岩体的渗透系数 岩块K(实验室测定,cm/s)岩体K(现场测定,cm/s)砂岩(白垩复理层)1e-8~1e-10 脉状混合岩 3.3e-3 粉岩(白垩复理层)1e-8~1e-9 绿泥石化脉状页岩0.7e-2 花岗岩2e-10~5e-11 片麻岩 1.2e-3~1.9e-3 板岩 1.6e-10~7e-11 伟晶花岗岩0.6e-3 角砾岩 4.6e-10 褐煤层 1.7e-2~2.39e-2 方解岩9.3e-8~7e-10 砂岩1e-2 灰岩 1.2e-7~7e-10 泥岩1e-4 白云岩 1.2e-8~4.6e-9 鳞状片岩1e-2~1e-4 砂岩 1.2e-5~1.6e-7 1个吕荣单位裂隙宽 度0.1mm间距1m和 不透水岩块的岩体 0.8e-4 砂泥岩2e-6~6e-7 细粒砂岩2e-7 蚀变花岗岩0.6e-5~1.5e-5 岩土类别渗透系数K(cm/s)孔隙率n 给水度资料来源砾240 0.371 0.354 瑞士工学研究所粗砾160 0.431 0.338 砂砾0.76 0.327 0.251 砂砾0.17 0.265 0.182 砂砾7.2e-2 0.335 0.161 中粗砂 4.8e-2 0.394 0.18 含黏土的砂 1.1e-4 0.397 0.0052 含黏土1%的砂砾 2.3e-5 0.394 0.0036 含黏土16%的砂砾 2.5e-6 0.342 0.0021 重粉质壤土d50=0.02mm 2e-4 0.442 0.007 南京水利科学研 究院 中细砂d50=0.2mm 1.7e-3~6.1e-4 0.438~0.392 0.074~0.039 粗砾d50=5mm 613 0.392 0.36 砂砾石料 2.4e-3 0.302 0.078

渗透试验

渗透试验 专业班级港航5班学号姓名同组者 实验编号实验名称渗透试验 实验日期2012.10.10批报告日期成绩教师签名 一、试验目的 测量土体的渗透系数k。 二、试验原理 渗透试验原理就是在试验装置中测出渗流量,不同点的水头高度,从而计算出渗流速度和水力梯度,代入(8-1)式计算出渗透系数。 (8-1) v ki 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范围很大,自大于10-1cm/s到小于10-7cm/s,故实验室内常用两种不同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常水头试验装置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比较大的无凝聚性土的渗透系数;变水头渗透试验装置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比较小的凝聚性土的渗透系数。特殊设计的变水头试验测定粗粒渗透系数和常水头试验测定渗透性极小的粘性土渗透系数也很常用。 三、试验设备及试验操作 (一)常水头试验 1.仪器设备 (1)70型渗透仪; (2)附属设备:木锤、秒表、天平等。 2.操作步骤 (1)装好仪器,检查是否漏水。将调节管与供水管相连,由仪器底部充水至水位达到金属透水板顶面时,放入滤纸,关止水夹; (2)取代表性风干土样3~4kg,称重精确至1g,测定风干含水率; (3)将试样分层装入仪器,根据预定孔隙比控制试样密度。每层装完后从调节管进水至试样顶面。最后一层应高出上测压管孔3~4cm。待最后一层试样饱和后,继续使水位上升至圆筒顶面。将调节管卸下,使管口高于圆筒顶面,观测三个测压管水位是否与孔口齐平; (4)量测试样顶面至筒顶余高,计算出试样高度。称量剩余土样,计算出装入质量,计算试样干密度和孔隙比; (5)供水管向圆筒顶面供水,使水面始终保持与渗透仪顶面齐平,同时降

低调节管高度,形成自下向上方向的渗流。固定调节管在某一高度,过一段时间后,三个测压管水位达到稳定值,表明形成稳定渗流场; (6)记录三个测压管水位H 1,H 2,H 3,则测压管Ⅰ和Ⅱ水位差为h 1= H 1-H 2,测压管Ⅱ和Ⅲ的水位差为h 2= H 2-H 3。计算渗径长度为L=10cm 的平均水位差h =( h 1+ h 2) /2= (H 1- H 3)/2; (7)开动秒表,用量筒接取经过一段时间Δt 的渗流量ΔQ ,量测渗透水的水温T °C ; (8)改变调节管的高度,达到渗透稳定后,重复(6)、(7)的步骤,平行进行5~6次试验; (9)按式(8-4)计算每次量测的水温T °C 时的渗透系数k ti ; QL k tAh ?= ? (8-4) (10)计算渗透系数均值: 1t ti k k N = ∑ (8-8) (11)按下式折算到20°C 时的渗透系数k 20: 2020 t t k k ηη= (8-9) 式中,t η,20η分别为水温T °C 和20°C 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二) 变水头试验 1.仪器设备 (1)改进南55型渗透仪,试样高L =4cm ,试样横截面积A =30cm 2; (2)辅助设备:切土器、秒表、温度计、削土刀、凡士林等。 2.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 变水头渗透试验的试样分原状试样和扰动试样两种,其制备方法分别为:(a)原状试样:根据要测定的渗透系数的方向,用环刀在垂直或平行土层面方向切取原状试样,试样两端削平即可,禁止用修土刀反复涂抹。放入饱和器内抽气饱和(或其他方法饱和);(b)扰动试样:当干密 度较大(3 1.40/d g cm ρ≥)时,用饱和度较低(S t ≤80%)土压实或击实办 法制样;当干密度较低时,使试样泡于水中饱和后,制成需要干密度的饱 和试样。 (2)将盛有试样的环刀套入护筒,装好各部位止水圈。注意试样上下透水石和滤纸,按先后顺序装好,盖上顶盖,拧紧顶部螺丝,不得漏水漏气。 (3)把装好试样的渗透仪进水口与水头装置(测压管)相连。注意及时向测压管中补充水源,补水时,关闭进水口。 (4)在向试样渗透前,先由底部排气嘴出水,排除底部空气至气嘴无气泡时,关闭排气嘴,水自下向上渗流,由顶部出水管排水。 (5)待出水管有水流出后,开始测定试验数据。记录时间t=t 1时,上下游

透水混凝土研究方案

透水混凝土研究方案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值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混凝土的需求量还将不断地快速增加,成为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人们也更加关切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希望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与时俱进,性能更完美,技术更先进,与环境更协调,在节能减排、节约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它具有透水性大、强度高、施工简便等特点,可铺筑成五彩缤纷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地面。它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道路工程、室外工程、园林工程中的轻荷载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的路面。 目前,透水混凝土这一环保型建筑材料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应用已初步形成了完整、成熟的设计、施工方法。随着研发的进一步深入,环保型透水混凝土路面将成为未来城镇道路的发展趋势。 结合我公司现有情况,有必要对透水混凝土进行研发,力争配制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用性强的透水混凝土,并且使我公司所属的搅拌站具备生产透水混凝土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利用全系列试验方法,主要分析水胶比大小、粉煤灰掺量、矿渣粉掺量、目标孔隙率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透水系数、抗冻性等技术指标的影响规律;并优选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用性强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用于指导我公司搅拌站生产透水混凝土。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不同水胶比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矿粉掺量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目标孔隙率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水胶比对透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透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矿粉掺量对透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目标孔隙率对透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水胶比对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矿粉掺量对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目标孔隙率对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 选出各个强度等级最经济的混凝土配合比。 4 技术路线及方案 对市场进行调研,确定透水混凝土可用的原材料,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及所需原材料数量见第6节。 4.1.1 水泥:由于透水混凝土常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所以本次研究选用天山水泥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4.1.2 辅助胶凝材料:考虑到新疆当地可用的、质量稳定能够大规模生产的辅助胶凝材料有粉煤灰、矿渣粉,所以研究选用粉煤灰、矿粉作为主要辅助胶凝材料。 4.1.3 骨料:从强度角度考虑,由于碎石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优于卵石。所以本次试验研究选用碎石作为骨料,粒径为5 mm~20mm,碎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规定要求,。 4.1.4 外加剂:由于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混凝土当中使用率的越来越多,所以本次研究选用缓凝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检验原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1至4-6)。 本次研究的技术路线。 4.3.1根据CJJ/T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中规定,透水混凝土水胶比宜在~之间,所以水胶比初步选定为、、。

实验五_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

实验五 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 1 测定意义 当土层被水分饱和后,土壤中的水分受重力影响而向下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性。 土壤渗透性是土壤重要的特性之一,它与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几乎完全进入土壤,并在其中贮存起来,而在渗透性不好的情况下,水分就沿土表流走,造成侵蚀。 土壤渗透性与土壤质地、结构、盐分含量、含水量以及湿度等有关。 2 测定原理 在饱和水分土壤中,渗透性按照达西公式计算如下: V=K ·I (厘米/秒) L h I = 式中:V ——渗透速度,每秒钟通过1平方厘米土壤断面的水的流量,以立 方厘米表示; I ——水压梯度,即渗透层中单位距离内的水压降; K ——渗透系数,在单位水压梯度(I=1)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流量 (毫升/分或小时); H ——土柱上水头差(厘米)即静水压力; L ——发生水分渗透作用的土层的厚度(厘米)即渗透路程。 在时间t 内渗透过一定截面积A (平方厘米)的水量Q ,可以用下列的方程式来表示: Q=V ·A ·t=K ·I ·A ·t 因此渗透系数 K=I t A Q ??(毫米/厘米2/分或小时) 土壤渗透性的测定有室外法(渗透简法)及室内法(环刀法)。

3 测定方法 3.1室外测定 3.1.1 仪器设备 ①渗透筒:铁制圆柱形筒,横截面积为1000平方厘米(内径358毫米),高350毫米。 ②量筒500ml和1000ml各一个。 ③小铁筒:打水用。 ④温度计:0—50℃ ⑤秒表或一般钟表 ⑥木制厘米尺、小刀、斧头等。 3.1.2 测定步骤 3.1.2.1、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布置一块约1平方米的圆形(直径113cm)试验地块,将其周围筑以土埂。土埂高约30 cm,顶宽20 cm,并捣实之。渗透筒置于中央,应用小刀按筒的圆周向外挖宽2—3cm,深15—20cm小沟,使筒深深嵌入土中。插好后,把取出的土壤重新填入隙缝并予捣实,防止沿壁渗漏损失。筒内部为试验区,外部为保护区。 也可用高15—20厘米面积分别为25×25 和50×50平方厘米的方形铁框或圆形铁筒打入土中3—5厘米进行测定。 3.1.2.2、在筒内:外各插入一米尺,以便观察灌水层的厚度。筒内外迅速灌水,使水层厚度保持为5cm. 为从一开始时,水就向土壤内渗入,所以必须很快地把水倒到预期的水层厚度。为了使灌入的水不致冲刷表层土壤,不应将水直接倒在土面上,而应在简内外灌水处用胶板或木板(甚至杂草或蒿草)保护之。 3.1.2.3、温度影响渗透系数很大,应在简内插入温度计,以使换算为10℃时的渗透系数。 3.1.2.4、当试验区内部灌水到5cm高时,应立即开始计时,每隔一定时间进行

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κ=kρg/η,式中k为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它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κ为渗透系数;η为动力粘滞性系数;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0.0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透系数<0.001米/昼夜。据此可见土壤渗透系数决定于土壤质地。 1.测定影响 渗透系数k 是一个代表土的渗透性强弱的定量指标,也是渗流计算时必须用到的一个基本参数。不同种类的土,k 值差别很大。因此,准确的测定土的渗透系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计算方法 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其数值的正确确定对渗透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土体颗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粘滞性等,要建立计算渗透系数k的精确理论公式比较困难,通常可通过试验方

法,包括实验室测定法和现场测定法或经验估算法来确定k值。 3测定方法 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分“实验室测定”和“野外现场测定“两大类。 常水头法测渗透系数k 1.实验室测定法 目前在实验室中测定渗透系数k 的仪器种类和试验方法很多,但从试验原理上大体可分为”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两种。 常水头试验法就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水头为一常数,从而水头差也为常数。如图: 试验时,在透明塑料筒中装填截面为A,长度为L的饱和试样,打开水阀,使水自上而下流经试样,并自出水口处排出。待水头差△h

变水头法测定渗透系数(精)

变水头法测定渗透系数 《土工技术与应用》项目组 2015年3月

变水头法测定渗透系数 (一)试验目的 测定粘性土的渗透系数k,以了解土层渗透性的强弱,作为选择坝体填土料的依据。 (二)试验原理 细粒土由于孔隙小,且存在粘滞水膜,若渗透压力较小,则不足以克服粘滞水膜的阻滞作用,因而必须达到某一起始比降后,才能产生渗流。变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细粒土。 (三)仪器设备 1、南55型渗透仪:如图1所示。 2、其它:100mL量筒、秒表、温度计、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 1、装土:将装有试样的环刀推入套筒内并压入止水垫圈。装好带有透水石和垫圈的上下盖,并用螺丝拧紧,不得漏气漏水。 2、供水:把装好试样的容器进水口与供水装置连通,关止水夹,向供水瓶注满水。 3、排气:把容器侧立,排气管向上,并打开排气管止水夹。然后开进水口夹,排除容器底部的空气,直至水中无气泡溢出为止。关闭排气管止水夹,平放好容器。在不大于200cm水头作用下,静置某一时间,待容器出水口有水溢出后,则认为试样已达饱和。

图1 南55型渗透仪 1-变水头管;2-渗透容器;3-供水瓶;4-接水源管;5-进水管夹;6-排气管;7-出水管 4.测记:使变水头管充水至需要高度后,关止水夹,开动秒表,同时测记开始水头h1,经过时间t后,再测记终了水头h2,同时测记试验开始与终了时的水温。如此连续测记2~3次后,再使变水头管水位回升至需要高度,再连续测记数次,前后需6次以上。 (五)试验注意事项 1、环刀取试样时,应尽量避免结构扰动,并禁止用削土刀反复涂抹试样表面。 2、当测定粘性土时,须特别注意不能允许水从环刀与土之间的孔隙中流过,以免产生假象。 3、环刀边要套橡皮胶圈或涂一层凡士林以防漏水,透水石需要用开水浸泡。 (六)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渗透系数:

透水混凝土园路施工方案

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4、项目图纸要求 5、国家、建设部及交通部有关专业的现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彩色透水混凝土园路,园路位于宿松路东侧(锦绣大道至紫云路段),园路宽2米,面积3240平方米。 三、场地平整与找坡 挖填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对挖填出的新地面进行整理,要铲平地面。对场地进行找坡,保证场地内各处地面都基本达到要求。 四、素土夯实 素土夯实是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应清除腐植土,清除日后地面下陷隐患。当挖土达到设计标高后,可用打夯机进行素土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素土夯实的密实度,如果密实度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应不断夯实,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五、碎石垫层 (1)首先要控制石子的质量。根据肉眼观察,禁止风化碎石进场,避免树枝等有机质混入,并按设计要求控制石子颗粒大小。 (2)标高的控制。为保证路面标高合理,控制造价,保证施工质量,控制好垫层的厚度很重要。在回填时先在场地内设置好标高控制点,并注意对控制点的保护。回填时其虚铺厚度应有所控制,以便在夯实后能达到要求。 (3)干铺碎石垫层:人工散铺至略高于设计标高后,机械夯实至设计标高,达不到要求时应进行补差以符合要求。 四、路缘石 (1)设立钉桩并测设高程后挂线,把路缘石沿基础依次排好 (2)立路缘石垫层用1:2.5水泥砂浆,切割条石尺寸统一,无需再进行勾缝。 (3)砂浆搅拌好后均铺在基础上。按放线位置安砌路缘石。 (4)砌完的路缘石顶面应平整,线条直顾,弯道圆滑,砌筑完后路缘石背后回填土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