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我爱我的家乡

崔晶晶
清末状元张謇为代表的近 代南通人开风气之先,创造 性地开展城市建设, 使南通成为中国人最早按照 先进理念规划和建设的城市 典范, 15个全国第一造就了“中国 近代第一城”的美称。
濠河风景区 江风海韵,风光绮 丽。30华里的濠河环抱 古城,被国内外游人誉 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 链",正在规划、开发的 沿濠河博物馆群将赋予 通城更深的文化内涵。
如皋水绘园 300多年前,明末四公子 之一的冒辟疆与秦淮八艳之 一的董小宛,在水绘园演绎 了浪漫的爱情故事,到南通 可别忘了去如皋观赏徽派园 林孤本——水绘园,品尝董 小宛亲手创制的董糖。
பைடு நூலகம்
体育馆
苏通大桥
蓝印花布
海安县 ·海安河 豚 ·沙岗猪头肉(中央2套 美食) 李堡麻虾酱 如东县 如东紫菜 如东 海鲜 ·如东文蛤 海门市 ·海门山羊 启东市 ·启东海鱼、文蛤
位于市区南郊的狼山风景区 同样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是江苏省六大自然风景区之一, 狼山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自初唐扩建广教寺以来,一直香 火旺盛,声名远播。被称为江海 第一山,山高106.94米。狼山是 佛教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 的道场,山上还供奉着惟一身披 龙袍的大圣菩萨。
张謇_: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

风流一代·青春22悦思专题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文/本刊记者 张建6月16日,虽是工作日,南通博物苑内仍游人如织,游客们来此除了解南通的历史变迁,更重要的是参访一位名人的生平故事——他就是清末状元、爱国企业家张謇。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了五点希望,第一就是要增强爱国情怀。
他说:“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
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当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
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此后兴实业、办教育、做公益皆根源于此。
“棉铁主义”造就“商业帝国”南通博物苑新馆展陈南通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商贸往来,走出新馆,就进入了“私人领地”。
张謇故居濠南别业是一栋英国式建筑,二楼的展厅挂满张謇生平图片。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出生,父祖以上数代都以农商为生。
为了改变家庭命运,他在幼时就被父亲送入私塾学习,希望由此走出一条由读书进入仕途的道路。
1894年(光绪二十年),41岁的张謇考中甲午恩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正是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后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是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大标志,于张謇而言,也是他投身“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一大转折点。
在中国士大夫的观念里,科举出仕才是正途,很多人对张謇退出仕途进入商场不甚理解。
张謇去世后,其子张孝若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说道,父亲弃官离京直接从事实业有四个动机:一是祖父去世,父亲名场欲望低落;二是国势危迫,要使中国不贫不弱,唯有振兴工商业;三是做自立、做事的读书人,为“书呆子”“书蠧头”出气、争面子;四是大暴雨中文武百官侍奉、接驾慈禧太后,深感这种官“没志气”。
近代第一城,不是无锡,凭什么是南通?

近代第一城,不是无锡,凭什么是南通?江苏城市论坛近日发布网友@小乔流水投稿原创文章《海陆空立体发展,南通有没有可能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引发热议。
其中关于南通作为“近代第一城”的定义细节,有网友提出了质疑。
该位网友以近代无锡县为参照探讨了“近代第一城”。
据1937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无锡工业产值全国第三、产业工人数量全国第二、资本总额全国第五,是前五名中唯一没有租界的城市。
那么,如果南通是“近代第一城”,那彼时之无锡,算作第几城?民国县分级,吴县、武进、无锡从来都是一等县;而南通最初只是二等县。
该位网友表示当然知道所谓“近代第一城”的真实含义,问题是很多南通人假装不知道何谓“近代第一城”。
所谓“近代第一城”,本来就是充满歧义,容易惹人误会,不够严谨的过誉之词。
该位网友进一步表示,准确地说,是“近代有过一些创举的城市”,但这样表述就不如所谓“近代第一城”唬人了。
此网友的质疑却引来更多网友质疑,其中一条点赞量最高的留言这样写道:你根本不知道这个第一是什么意思,“第一”在这里指最早的,而不是最好的。
张謇先生在南通兴建当时国内几乎没有的欧美城市的近代设施,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等等,使得南通第一个实现了城市配套的近代化,才有这个称呼。
还有网友对此上述质疑近代第一城的言论表示嗤之以鼻——近代第一城指的是啥有的人都不知道,不知道看看书吗?再不济直接百度一下?动动手就可以知道,中国近代第一城指的是第一座中国人自主规划建设的现代化城市——南通。
有南通网友更是表示,就自己身边而言,很多南通人,尤其受教育程度不低的,都知道近代第一城的内涵,就算一时忘记,南通各种文章报刊,各个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展览都写着呢,时刻教育。
另外,充满歧义谈何说起?近代中国人自主建设第一城本来就可以简称为近代第一城啊,再说了,不知道具体内涵可以百度啊,网络又没加盖。
作为文章《海陆空立体发展,南通有没有可能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作者看到后给江苏城市论坛发来留言,表达了自己对“近代第一城”的观点:张謇是南通人,曾经是状元,在当时年代张謇相对于我们国家付国籍,回家兴办产业,南通曾经在全国有无数个第一,近代第一城凭空而造,是清华大学吴教授查看历史经过科学论证,而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

文化特色
我国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苏北境内的部落经常 与中原各部落争战,世居淮、沂地区的东夷部落曾 为中原部落所败,为避战乱,东夷部落不得不进行 迁移,古青墩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他们是南通 最早的先民,也是最早的移民,他们在南通这块大 地最早播下了北方文化的种子,并烙下了北方文化 的印记。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灭邢(海安西部,如皋 西北部当年属邢国地),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 间”。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吴破郑城(湖北江 陵县东北),郧国遗民在吴国发动下参加了复国斗争。 不久楚败吴,郧民随吴军东撤,后安置于海安县立 发乡一带。公元前473年,越灭吴,都城北迁琅琊 (今山东胶南县境),大举向北移民。汉初,东瓯王举 国徙江淮间。几次移民都有一部分散落到海陵(时称 海阳今天泰州市)一带,他们将吴越文化带到了这里,
19 与 直 长 17 政 江 改 72 道 十 两 或 南 海 南 东 从 南 世通 隶 江 世使 苏通 年 廉 一 县崇 通 洲 通 布 汉 通 纪州 厅 中 纪司 市州 ) 访 年 。川 成 的 境 洲 代 在 末大 , , 末。 政为 海 使 ( 元, 陆 沙 域 等 到 距 20 陆 此 一 到 元 使 直 门 司 12 世 不 史 洲 基 沙 公 今 世 连 后 个 18 末 司 隶 废 , 84 祖 久 中 。 本 洲 元 五 纪 接 , 个 世 到 ; 州 县 领 年 至 复 的 南 形 与 11 、 初, 海 沙 纪清 乾, 为 静 ) 元称 第 北 成 大 世 六 ,这 门 洲 初初 隆并 乡 海 复 十通 一 朝 。 陆 纪 千 现是 厅 纷 ,, 二以 并 、 称 五州 次 时 汉 连 , 年 代南 及 纷 从通 十泰 入 海 通 年, 沙 沙 代 接 南 开 南通 其 出 通州 六兴 南 门 州 (隶 洲 洲 , , 通 始 通 成 以 水 州 东 年 、 通 两 , 12 属 连 与 在 四 先 就 的 陆 东 。 余 部 ( 如 ; 县 属 78 南 陆 扬 今 次 后 有 境 史 、 18 西 江 17 皋 雍 。 杨 年 东 大 州 如 大 有 人 域 上 以 世 到 岸 61 两 正 清 州 ) 路 并 东 东 规 扶 群 形的 南 纪 余发 年县 三 康 路 升, 接 部 一 模 海 在 成第 的 中 东生 )归 年 熙 。 为领 。 沙 带 的 洲 当 。四 沙 期 一大 改其 ( 十 隶 通静 一 咀 有 沙 、 地 次 洲 建 线 规 隶 管 17 一 江 州 海 度 的 一 洲 胡 居 大 , 立 以 模 江 辖 24 年 北 路 、 称 并 块 并 逗 住 并逐 海南坍 宁, 年(淮,海崇接叫接 洲。 接 步 门 的 塌 市 隶 ) 16 东 二 门 州 是 扶 , 、 。 。
南通的名胜古迹介绍

南通的名胜古迹介绍
南通,是江苏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许多名胜古迹。
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南通,因江海交汇,河网交错而得名,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活动;公元前6000年左右,已有先民定居;公元前5000年左右,形成早期城市;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置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
张謇于1895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铁路学校——张謇铁路专门学校(现南通大学前身);1905年创办我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企业——张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曾涌现出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之父”。
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一生创办了100多所学校,100多家工厂,涉及纺织、建筑、交通等领域;他还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国青年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1 —1 —。
张謇与南通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吴良镛南通,是我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也对近代南通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对当今仍有重要启迪作用的贡献。
2003年6月,时值张謇先生诞辰150周年,谨刊登我国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的此篇力作,以弘扬张謇爱国爱乡、矢志高远的崇高精神。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为此提供了积极而完善的协助。
在此特致感谢。
对于张謇先生(1853~1926)一般无需太多介绍,他是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激于义愤,主张兴实业、办教育,以挽救危亡的中国;后来父病南归,脱离政界,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教育、文化、水利、交通、城市自治和建设以及慈善等事业上。
张謇的业绩早有记述,关于他经营南通城市建设的成就已有所涉及。
近来,我因参与规划南通博物苑的扩建,访问南通并涉猎更多的资料,对南通城市建设有了较深一点的了解,特别是从近代城市规划史的角度看,深感下列三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1)张謇的城市建设思想与业绩;(2)为什么说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3)追溯这一段历史的现实意义。
1张謇创造性地经营南通1.1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试验张謇身处清王朝崩溃与北洋政府执政的混乱时代,“似乎是一个结束两千年封建旧思想、最最殿后而值得注意的大人物,同时亦是走向新社会,热心为社会服务的一个先驱者”①。
张謇是一个有抱负、务实、进取的人,回归后潜心建设地方,他所从事的社会事业涉及很多方面:———创工厂。
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
———开农垦。
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大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其后又办了大有晋、大赉、大豫和大丰等盐垦公司。
———发展交通。
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的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航道上,沟通南北水网);1904年建设天生港及其码头仓库,开通通申线接轨上海;为了加强唐闸与港区之间的联系,张謇还修建了港闸公路,等等。
张謇:“近代南通之父”慈善活动影响和意义研究

张謇:“近代南通之父”慈善活动影响和意义研究近代南通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而张謇则被誉为“近代南通之父”。
作为南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张謇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为南通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的慈善活动也对南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张謇的慈善活动影响和意义展开研究。
张謇的慈善活动为南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
张謇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他还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慈善家。
在他的倡导下,南通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改变,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这为南通树立了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形象。
张謇本人在南通的慈善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爱心和关怀,成为了南通社会的典范,也有效地激发了更多人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促进了南通社会的和谐发展。
张謇的慈善活动为南通带来了长远的社会效益。
慈善活动不仅可以改善个别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贫困、残疾人士和孤儿等群体的帮助,张謇的慈善活动使这些群体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增强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整个南通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凝聚力。
张謇的慈善活动也为社会其他公益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公益、投身慈善事业,为南通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更多正能量。
张謇的慈善活动对于今天的南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慈善事业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重要。
张謇的慈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方面,慈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家、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帮助;慈善活动除了短期帮助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凝聚力。
张謇的慈善活动也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依靠经济建设,还需要进行道德建设,培养人文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謇:近代实业第一人

国动荡 , 这个江苏一隅的县城却在张謇的主持 下建 立 了一个相 当完
善 的城 市 系 统 。
张謇在 2 O年间所参 与的企事业数量高达 1 O余家 , 8 囊括工业、
垦牧、 交通运输 、 金融商贸、 商会 民团、 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 当时的 中国制度缺 失 , 前途 茫茫无着 , 张謇却 在南通建成 了相 当完备 的经 济、 文化、 交通水利、 医疗和 慈善体 系, 并创造 了大量就业机会。 社会 井然有序 , 气也清 明淳朴 。许 多社会学者 被吸引, 风 前往南通考察 ,
苏通州( 南通 ) 今 。张謇兄弟五人 , 他排
行 第 四 , 被 称 “ 先生 “ 张 家 世 代 务 后 四 。 农 , 张謇 父亲 时 , 到 已置 田 二十 余 亩 , 并
兼 营糖 坊 。
总督张之洞起草 的 《 条陈立国 自强疏》
中提 出 了 “ 民强 国 之 本 实 在 于 工 ” 富 的
南通 因此被誉为“ 中国近代 第一城” 。
即使到现在 , 大多数南通人 的小 学、 中学, 甚至大学生涯还都是
在张謇创 办的学校里度过 的; 、 大多数 南通人家都至少有一个亲戚在 张謇创 办的工厂里工作过 ; 大多数南通人最常去的 电影院是更俗 剧
场, 张謇 当年 就在这里接待 了欧阳予倩 、 兰芳、 梅 袁克文……大多数 南通人都在濠 河岸边 的公 园里散过步 、 晒过 太阳 , 这个公 园是张謇
金只有 1 5余 万 两 。
殿 试 时 翁 同禽 劝 说 其 他 阅 卷 大 臣 把 张 禾
謇通过新任两江总督刘坤一筹得 2 5万
两 官 股 , 大 生 的性 质 相 应 改 成 官 商 合
办 , 使 官 商 双 方 的 力 量 均 衡 , 謇还 为 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吴良镛南通,是我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也对近代南通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对当今仍有重要启迪作用的贡献。
2003年6月,时值张謇先生诞辰150周年,谨刊登我国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的此篇力作,以弘扬张謇爱国爱乡、矢志高远的崇高精神。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为此提供了积极而完善的协助。
在此特致感谢。
对于张謇先生(1853~1926)一般无需太多介绍,他是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激于义愤,主张兴实业、办教育,以挽救危亡的中国;后来父病南归,脱离政界,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教育、文化、水利、交通、城市自治和建设以及慈善等事业上。
张謇的业绩早有记述,关于他经营南通城市建设的成就已有所涉及。
近来,我因参与规划南通博物苑的扩建,访问南通并涉猎更多的资料,对南通城市建设有了较深一点的了解,特别是从近代城市规划史的角度看,深感下列三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1)张謇的城市建设思想与业绩;(2)为什么说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3)追溯这一段历史的现实意义。
1张謇创造性地经营南通1.1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试验张謇身处清王朝崩溃与北洋政府执政的混乱时代,“似乎是一个结束两千年封建旧思想、最最殿后而值得注意的大人物,同时亦是走向新社会,热心为社会服务的一个先驱者”①。
张謇是一个有抱负、务实、进取的人,回归后潜心建设地方,他所从事的社会事业涉及很多方面:———创工厂。
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
———开农垦。
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大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其后又办了大有晋、大赉、大豫和大丰等盐垦公司。
———发展交通。
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的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航道上,沟通南北水网);1904年建设天生港及其码头仓库,开通通申线接轨上海;为了加强唐闸与港区之间的联系,张謇还修建了港闸公路,等等。
———修水利。
南通一带屡有水患,张謇遂以私人身份聘请荷兰索格、比利时贝龙德、瑞典海德生、美国葛雷夫各国水利专家,商讨南通治水策略,运用科技治水,修堤筑楗并举。
———办教育。
张謇言“欲雪国耻而不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
张謇开展的城市文化教育建设主要包括:1902年自筹资金建设通州师范学校,翌年建成;1905年建翰墨林印书馆;1909~1912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1914年建图书馆等。
此外,张謇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试验”。
1.2对张謇早期现代化试验的认识今天,对上述之试验,我们可以作如下之认识:(1)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是以发展生产力为起点的张謇认为:“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无之功”②。
“我国家欲求商业之发达,必先求商品之增加;欲求商品之增加,必求原料之充足”③。
“农产品为多种制造品之原料,不有以增殖之,则工商业发展永无可望”④,故张謇实提倡工农协调发展⑤。
客观上,前述兴办实业、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发展交通运输等事业也都提高了地方的生产力水平。
(2)张謇兴教育的目的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近代文化张謇在文化教育方面很有建树。
美国教育家杜威称:“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
张謇十分注意对城市文化方面的人才的邀揽与培养。
例如,他在选博物馆馆长时说:“胜斯任者,非博物好古丹青不渝之君子,又能精勤细事富有美术之兴趣者,莫克当此。
”在改革戏剧方面,张謇也做了大量工作。
他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南通伶工学社”,建“更俗剧场”(可容1200座的近代剧场)邀请梅兰芳等著名京剧艺术家来南通演出,聘请欧阳予倩任主任、主持校办;为纪念梅兰芳、欧阳予倩等在南通的戏剧活动,建“梅欧阁”等。
此外,1910年,张謇在南京南洋劝业会结识沈寿;1913年,为发展女子教育、提倡工艺美术,于1914年成立刺绣学校———女工传习所,由沈寿任所长;7年后创建南通绣织局,请沈寿担任局长;后来在上海及纽约设分局,发扬艺术、振兴实业,并协助沈寿撰写“雪绣谱”。
(3)张謇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古代通州城于公元958年始建,具有典型的州城格局;明中叶,东西两侧关厢有所发展。
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
他将工业区选在城市西郊唐闸、港口区定在长江边的天生港、城市南郊狼山作为花园私宅及风景区,三者与老城相距各约6公里,并建有道路相通,构成了以老城为中心的“一城三镇”的空间格局,城镇相对独立,分工明确,减少污染,各自可以合理发展。
这种一城多镇、分片布局的模式极有创意。
张謇在修马路、建博物馆、建五山公园,不遗余力地开展城市建设,并以一种诗人的情怀经营城市,努力使人民有安居乐业之所。
清末,他在城区所修建城市公园,1918年扩展为东、南、西、中五所小型公园,谓为“五山以北五公园,五五相峙”;“一邑之中一大苑,一一藏珍”;1914年还在唐闸工业区兴建公园。
他对城市旧城进行合理的扩建,在主城区南门外与桃坞路建设公共行政设施和商业金融、娱乐休闲、餐饮旅馆等服务业,在濠河畔兴建学校、博物苑、图书馆等文教事业,在新区开拓城市新的发展空间,活跃市容,并重视城市景观的创造。
为了推进城市建设,张謇还有意识培养南通的总建筑师,也可以称之为从本土成长的中国近代建筑师的孙支夏,留下了不少中西融贯的建筑设计作品。
(4)张謇的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观念张謇的发展南通的思想不仅基于城市观念,而是谋求城、镇、乡地区的整体协调发展,具有区域发展的思想。
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和开发吴淞的计划,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多世纪。
在张謇的区域整体发展思想中,“村落主义”需加阐述。
垦牧公司之创建饶有意义,不能仅仅认为是水利之兴修与土地之改造,实际还在为现代农村建设找出路。
他认为“生人要素为衣食住,衣食住之原在农……”⑥,且看他在《垦牧公司第一次股东会演说公司成立之历史》,提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成绩:“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人有屋,待客有堂,储屋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舍,商有市,行有涂梁,若成小世界矣,而十年以前,地或并草人亦鸡栖蜷息不生,种种艰苦之状,未之见也”⑦。
在张謇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南通周边地区的如皋县沙元炳、金沙镇孙儆、盐城县凌钏智,都致力于振兴本地实业,筹备学校,卫星城镇的作用俨然兴起。
综上扼要所记,张謇发展实业,建设新城镇,拓展新城区,兴建区域基础设施(农田水利、交通建设),致力发展农村等,这不仅仅是进行城市与地区的物质建设,更是一种着眼于“社会的整体改良”⑧(这一点后文仍有分析)。
2为什么说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与当时国内外城市近代化的对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主条目时,对“南通”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地位做了如下的论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也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学说。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建立生活居住环境的乌托邦。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是一个宏大的“国土规划”性质的和地区城市开发规划的纲领。
在实践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通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1895-1925年,在中国实业家张謇推动下,南通为了发展近代工业和航运,开辟了新工业区和港区,建立了多核心的城镇体系,旧城内辟商场、兴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进行了近代市政建设。
2002年8月,我来南通第一次调查,在与罗一民市长晤面时,提出了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初步推论,这只是当时我根据有限的历史知识的“大胆假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小心的求证”。
感谢南通规划局、文化局、博物苑、张謇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同志陆续给我提供了不少资料指正,以及稍后承张謇先生嫡孙张绪武先生又给我一些珍贵书籍,我续有心得,两易其稿,“求证”的工作仍在继续,我目前的基本认识如下。
2.1南通与西方同时代的城市对比一百多年前,西方大城市因工业革命急剧发展,工人生活状况日益低劣。
为了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开始出现一些“工业慈善家”,试图改善工人的生活。
例如,1816年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建立合作公社,1824年他与4个儿子及一些门徒,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从事建立新“协和村”(NewHarmony)的试验,后来彻底失败;1815年英国资本家TitusSalt始建Saltaire,1853年开工,1861年完成,西方城市规划家称之为“慈善家的住房建设”;1887年建日光港(PortSunlight,)以改进环境、提高工人生活。
这些活动都与张謇时代接近或稍早。
相应地,张謇也创办了一些慈善及社会公益事业,主要包括:1906年建成育婴堂,1912年创建南通养老院,1913年建设南通医院(后有部分免费治疗),1914年开办济良所,1916年建残废院,等等。
从这方面说,张謇有理想,有实践,也有成就。
如果把张謇(1853~1926)与差不多同时期的近代城市规划先驱者英国人霍华德(E.Howard,1850~1928)相并论,两者有共同之点,即都是近代城市史的人物,都致力于城市发展、改善市民生活。
霍氏经营“田园城市”,探索社会改革的道路;张謇经营南通,进行系列的城市建设,探索地方自治途径,“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以雪中国地方不能自治之耻”。
然而,他们有着不尽一致的背景,途径也不一致;从西方的城市建设中来看,自工业革命后,大生产兴起,人口、资本聚集于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却下降。
霍氏等人努力求索,试图寻找一条对未来城市理想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的途径,霍氏1898年著书称之为《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称)《明日之田园城市》),后有评论者针对他书中的“社会性城市”(SocialCities)称:“那些长期居住在贫民窟的居民有了住宅,失业者有了工作做,没有土地的人有了住宅,长期受抑制的能量得有机会释放,所有这些情况到处出现了,重建现有的城市才真正地开始,是着眼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技术途径”⑨。
城市问题最早出现在英国,对近代城市建设的探索,英国及西欧也先行一步。
1909年英国就已有了“住房城镇规划法案”(Housing,TownplanningAct),说明城市建设的规划思想、技术已有一定的基础。
与西欧所称的“工业镇”(Companytown)及Howard的“田园城市”相比,张謇所经营的南通应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是在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百多年的中国,在20世纪早期谋求现代化过程中才开始摸索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