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于AVR ATmega 128MCU的硬件PCB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1.掌握protel dxp软件的使用

2.掌握基于AVR ATmega 128MCU的硬件PCB设计

要求:1.能够熟练使用protel dxp软件;

2.根据AVR ATmega的原理图进行PCB设计

二、实验设计题目及实现的功能

实验设计题目:基于AVR ATmega 128MCU的硬件PCB设计

实现功能:设计出AVR ATmega 128MCU的硬件PCB,其中板子上应有的功能为最小集RST OSC Power ISP LED 温度

三、实验设计电路工作原理

3.1对protel dxp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

4.1.1创建一个新的原理图图纸

1、在Files面板的New单元,选择File ? New并点击Schematic Sheet。

2、File ? Save As将新原理图文件重命名。指定原理图目录,在文件名栏键入

Multivibrator.SchDoc,并点击Save。

3、当空白原理图纸打开后,注意工作区发生了变化:主工具栏增加了一组新的按钮,

新的工具栏出现,并且菜单栏增加了新的菜单项。现在你就在原理图编辑器中了。

3.1.2在开始绘制电路图之前,设置正确的文件夹选项。

1、选择菜单Design ? Options(文档选项),文档选项对话框打开。本教程中,

我们唯一需要修改的是将图纸大小(sheet size)设置为标准A4格式。在Sheet

Options(图纸选项)标签,找到Standard Styles(标准风格)栏。点击输入

框选择A4样式。

2、点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更新图纸大小。

3、为将文件再全部显示在可视区,选择V iew ? Fit Document。【这个步骤对本练

习没有什么特别意义】Protel DXP中,你可以通过菜单热键(在菜单名中带下

划线的字母)来激活任何菜单。例如,对于选择V iew ? Fit Document菜单项的

热键就是在按了V键后按D键。许多子菜单,诸如Edit ? DeSelect菜单,是可

以直接调用的。要激活Edit ? DeSelect ? All菜单项,你只需要按X键(以调

用DeSelect菜单)及A键。

3.1.3一般的原理图参数设置:

1、从菜单选择T ools ? Preferences(热键T,P)打开原理图参数对话框。这个对

话框允许你设置全部参数,这些将应用到你将继续工作的所有原理图图纸。

2、点击Default Primitives标签以使其为当前,勾选Permanent。点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

3、在你开始绘制原理图之前,保存这个原理图图纸,因此选择File ? Save(热键F,S)。

4.1.4创建一个新的PCB

1、在Files面板的底部的New from Template单元点击PCB Board Wizard创建新的

PCB。如果这个选项没有显示在屏幕上,点向上的箭头图标关闭上面的一些单元。

2、PCB Board Wizard打开。你首先看见的是介绍页。点Next按钮继续。

3、设置度量单位为英制(Imperial),注意,1000 mils = 1 inch 。

4、向导第三页允许你选择板轮廓。本教程中我们使用我们自定义的板子尺寸。从板轮

廓列表中选择Custom,点击Next。

5、下一页进入自定义板选项。本教程电路使用一个2 x 2 inch的板子。选择Rectangular

并在Width和Height栏键入2000。取消选择Title Block & Scale(标题栏和刻度)、Legend String(图标字符串)和Dimension Lines (尺寸线)以及Corner Cutoff (角切除)和Inner Cutoff(内部切除)。点击Next继续。

6、在这一页允许你选择板子的层数。我需要两个signal layer,不需要power planes。

点击Next继续。

7、在设计中使用的过孔(via)样式选择Thru-hole vias(通孔)only,点击Next。

8、在下一页允许你设置元件/导线的技术(布线)选取项。选择Thru-hole components

(通孔元件)选项,将相邻焊盘(pad)间的导线数设为One Track。点击Next继续。

9、下一页允许你设置一些应用到你的板子上的设计规则。设为默认值。点Next按钮继续。

10、最后一页允许你将自定义的板子保存为模板,允许你按你输入的规则来创建新的板

子基础。我们不想将我们的教程板子保存为模板,确认该选项未被选择,点击Finish 关闭向导。

11、PCB向导现在收集了需要的所有信息来创建新板子。PCB编辑器将显示一个名为

PCB1.PcbDoc的新PCB文件。

12、PCB文档显示的是一个默认尺寸的白色图纸和一个空白的板子形状(带栅格的黑色

区域)。要关闭图纸,选择Design ? Options,在Board Options对话框取消选择Design Sheet。

13、现在图纸被关闭,选择View ? Fit Board(热键V,F)将只显示板子形状。

14、PCB文档会自动添加(连接)到项目,并列表在Projects标签中紧靠项目名称的PCBs

下面。

15、选择File ? Save As来将新PCB文件重命名(用*.PcbDoc扩展名)。指定这个PCB

保存在硬盘上的位置,在文件名栏里键入文件名Multivibrator.PcbDoc并点击Save。

3.2通过上述步骤进行一个简单电路的测试,其原理图为:

PCB板是:

3.3进行AVR ATmega 128MCU原理图的创建。

四、实验程序设计

(1)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

(2)列出程序设计所使用的I/O端口或标志位、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功能使用情况。(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4)自己设计的实验程序源代码。

(5)程序要有较详细的注释。

五、实验总结:在进行编译的时候出现大量的错误,查其原因基本是各个模块在接口上存在问题,使得模块之间不能进行连接,所以得根据各个接口的功能设置其数据通路方向,得此解决问题;创建原理图时,图中也存在较多的悬浮标号,需要删除那些没有用到的悬浮标号;生成PCB板后进行布线的过程中,没有过布线的经验,使得布线很乱,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较好的完成了布线

实验二、多功能电子公告板系统的电路与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多功能电子公告牌系统。实现汉字的显示、简单的滚屏和动画效果。显示当前时间等。

二.实验要求:

要求汉字实现要求使用自己的小字库,可以在任意地方显示汉字。汉子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并能消失。

三.实验原理:

LCD显示原理

1. LCD英文字符与汉字显示原理:

当用LCD显示英文字符或汉字时,需要将相应的字模信息写入LCD 的显示数据缓存(DDRAM)中。所谓“字模信息”是指待显示的字符或汉字在空间上的像素点分布信息。一般的,英文字符的字模信息用16*8的像素矩阵来表示(如图5-2),而单个汉字的字模信息则用16*16的像素矩阵来表示(如图5-3)。LCD每一个显示单元均与特定的显示数据缓存器(DDRAM)地址区域相对应,只要在指定的显示数据缓存器(DDRAM)的某个地址区域写入了完整的字模信息,则与该地址区域对应的LCD显示屏上便会显示该字符或汉字了。

图 5-2 LCD英文字符显示原理

图 5-3 LCD汉字显示原理

2. LCD图像显示原理:

LCM128645ZK的图像显示分辨率为128*64,每个像素信息用1个bit来表示,图像画面的显示效果就像一幅128*64大小的单色位图。图像的像素信息存放在LCD的图像数据缓存器(GDRAM)中,只要向GDRAM中写入图像的像素信息,便可以在LCD上显示对应的图像了。显示图像时,LCD屏幕上像素点的位置与图像数据缓存器(GDRAM)的地址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具体的对应关系详见图5-9所示。

3. LCD读写控制:

在对LCD进行操作时,MCU需要向LCD写入命令字或数据,同时MCU也需要从LCD中读取当前LCD工作状态信息和地址等数据信息。MCU对LCD的写操作时序如图4所示,MCU对LCD的读操作时序如图5-4所示。

当MCU需要对LCD进行写操作时,首先拉低LCD的读写控制线(R/W),随后置高LCD 的引脚E以使能LCD。最后,待数据引脚(DB0~DB7)上的数据准备好后,在LCD引脚E上产生一个下降沿,将待写入的数据或命令从I/O缓冲器中打入LCD的数据或指令暂存器中。在写操作期间,若RS保持为低电平,则MCU向LCD写入指令;若RS保持为高电平,则MCU 向LCD写入数据。

图 5-4 MCU写LCD时序图

当MCU需要对LCD进行读操作时,首先置高LCD的读写控制线(R/W),随后置高LCD 的引脚E以使能LCD。在读操作时,要求引脚E保持为高电平,直到读取过程完毕。在读操作期间,若RS保持为低电平,则MCU读出当前LCD忙标志(BF)及地址记数器(AC)的状态;若RS保持为高电平,则MCU从数据暂存器中读出数据。

图 5-5 MCU读LCD时序图

四.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_PORT PORTB

#define SET_RS() PORTD |= _BV(PD5)

#define CLR_RS() PORTD &= ~_BV(PD5)

#define SET_RW() PORTD |= _BV(PD6)

#define CLR_RW() PORTD &= ~_BV(PD6)

#define SET_E() PORTD |= _BV(PD7)

#define CLR_E() PORTD &= ~_BV(PD7)

#define NOP() asm("nop")

#define DATA 1

#define CMD 0

uint8_t arr1[32]=

{0x00,0x00,0x00,0x08,0x7f,0xfc,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10,0x3f,0xf8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4,0xff,0xfe,0x00,0x00,0x00,0x00

};//‘三’的编码地址

uint8_t arr2[32]=

{0x00,0x04,0x7f,0xfe,0x40,0x24,0x5f,0xf4,0x41,0x04,0x41,0x04,0x41,0x44,0x4f,0xe4 ,0x41,0x04,0x41,0x44,0x41,0x24,0x41,0x04,0x5f,0xf4,0x40,0x04,0x7f,0xfc,0x40,0x04

};//‘国’的编码地址

uint8_t arr3[32]=

{0x00,0x00,0x00,0x08,0x7f,0xfc,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10,0x3f,0xf8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4,0xff,0xfe,0x00,0x00,0x00,0x00

};

uint8_t arr4[32]={0x00,0x04,0x7f,0xfe,0x40,0x24,0x5f,0xf4,0x41,0x04,0x41,0x04,0x41,0x44,0x4f,0xe4 ,0x41,0x04,0x41,0x44,0x41,0x24,0x41,0x04,0x5f,0xf4,0x40,0x04,0x7f,0xfc,0x40,0x04

};

uint8_t hztab[16*64]={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7,0X80,0X00,0XF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8E,0X00,0X00,0X38,0X8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1,0XF8,0X00,0X00,0X0D,0XC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1,0XF0,0X00,0X40,0X07,0X8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E0,0X00,0X40,0X03,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C0,0X00,0X50,0X01,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9,0X80,0XC0,0X5C,0X00,0XD8,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1F,0X00,0X00,0X54,0X00,0XF8,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1,0XC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71,0XC7,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4,0X31,0XC6,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C,0X7F,0XFE,0X18,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E,0XE0,0X07,0XF8,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F,0X00,0X3E,0X52,0X00,0X7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6,0X00,0X3A,0X51,0X00,0X6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6,0X00,0X18,0X51,0X80,0X3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C,0X00,0X20,0X50,0X80,0X32,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83,0X87,0X07,0X00,0X7C,0X00,0X22,0X00,0X40,0X1E,0X03,0X87,0X04,0X1C,0X00, 0X03,0X84,0X48,0X88,0X00,0X78,0X00,0X00,0X50,0X44,0X1E,0X04,0X48,0X9C,0X22,0X00, 0X00,0X84,0X48,0X90,0X00,0X18,0X03,0X9F,0XFE,0XFC,0X18,0X00,0X48,0X84,0X22,0X00, 0X00,0X82,0X88,0X9E,0X00,0X18,0X03,0X3F,0XFC,0XF0,0X08,0X00,0X48,0X84,0X22,0X00, 0X00,0X83,0X88,0X91,0X00,0X18,0X03,0X3F,0XFC,0XE0,0X08,0X00,0X88,0X04,0X22,0X00,

0X00,0X84,0X47,0X91,0X00,0X78,0X00,0X3F,0XFC,0X00,0X18,0X01,0X88,0X84,0X20,0X00, 0X00,0X84,0X40,0X91,0X00,0X78,0X00,0X1F,0XF8,0X00,0X0F,0X03,0X08,0X84,0X22,0X00, 0X00,0X84,0X41,0X11,0X00,0X58,0X00,0X07,0XF0,0X00,0X0F,0X04,0X08,0X84,0X22,0X00, 0X03,0XE3,0X8E,0X0E,0X00,0X18,0X00,0X07,0XF0,0X00,0X08,0X07,0XC7,0X1F,0X1C,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18,0X00,0X07,0XF0,0X00,0X18,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18,0X00,0X07,0XF0,0X00,0X18,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7C,0X00,0X0F,0XF8,0X00,0X1C,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6C,0X00,0X0F,0X28,0X00,0X1E,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4,0X00,0X00,0X00,0X00,0X3E,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4,0X04,0X19,0X0A,0X00,0X3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6,0X00,0X24,0X01,0X00,0X6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1F,0X01,0XE4,0X01,0XC0,0X6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1F,0XB8,0XE4,0X01,0XC0,0XF8,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1,0XCC,0XE0,0X01,0XC1,0XB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C4,0X00,0X00,0X01,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F7,0XDF,0X7F,0XFF,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1,0XF8,0X00,0X00,0X0F,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1,0X9C,0X00,0X00,0X1F,0X8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F,0X00,0X00,0X71,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F,0XC0,0X01,0XF8,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1C,0XFC,0X3F,0X38,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8,0X3F,0XFE,0X1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31,0XC6,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71,0XC6,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1,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电子板对应地址的编码地址

void setWhite()

{

int looper=0;

for(looper=0;looper<16*64;looper=looper+1)

hztab[looper]=0;

}//设置电子板变白色的函数,即让汉字消失

void setBlack()

{

int looper=0;

for(looper=0;looper<16*64;looper++)

hztab[looper]=0xFF;

}//设置电子板变黑色的函数

void writeHz(int x,int y,uint8_t *arr)

{

if(x<0||x>111||y<0||y>47)

return;//只显示完整汉字

int h=0,w=0;

for(h=0;h<16;h++)

{

for(w=0;w<2;w++)

{

int tmpx=x/8;

int tmpy=8-x%8;

uint8_t tmp1=hztab[16*(y+h)+tmpx+w];

uint8_t tmp2=arr[h*2+w];

tmp1>>=tmpy;

tmp1<<=tmpy;

tmp2>>=(8-tmpy);

hztab[16*(y+h)+tmpx+w]=tmp1+tmp2;

tmp1=hztab[16*(y+h)+tmpx+w+1];

tmp2=arr[h*2+w];

tmp1<<=(8-tmpy);

tmp1>>=(8-tmpy);

tmp2<<=(tmpy);

hztab[16*(y+h)+tmpx+w+1]=tmp1|tmp2;

}

}

//setBlack();

}//传入汉字添加的左上角坐标和汉字点阵数组

void CHIP_Init()//芯片初始化

{

DDRB = 0xFF;

DDRC = 0xFF;

DDRD = 0xFF;

DDRE = 0xFF;

DDRF = 0xFF;

DDRG = 0xFF;

PORTD = 0x00;

PORTE = 0x08;

PORTF = 0x00;

PORTC |= 0x20;

PORTB = 0xFF;

PORTC = 0x02;

PORTG |= 0x18;

PORTG = 0x00;

}

void wait_free()//

{

uint8_t retb;

D_PORT = 0xFF;

DDRB = 0x00;

do{

NOP();

CLR_RS();

NOP();

SET_RW();

NOP();

SET_E();

NOP();

CLR_E();

retb = PINB;

}while((retb&0x80) != 0);

}

void write_comm(uint8_t cmd_dat,uint8_t cd)//写指令与数据函数{

wait_free();

DDRB = 0xFF;

NOP();

if(cd == DATA)

SET_RS();

else

CLR_RS();

NOP();

CLR_RW();

D_PORT = cmd_dat;

NOP();

SET_E();

NOP();

CLR_E();

}

void LCD_Init() //初始化电子显示板函数

{

CHIP_Init();

PORTB = 0x00;

PORTD &= 0x1F;

DDRD |= 0xE0;

_delay_ms(50);

write_comm(0x30,0);

_delay_us(20);

write_comm(0x30,0);

_delay_us(20);

write_comm(0x30,0);

_delay_us(100);

write_comm(0x0c,0);

_delay_us(200);

write_comm(0x01,0);

_delay_ms(10);

write_comm(0x06,0);

}

void show(int x_1,int y_1,int x_2,int y2)//把要写的汉字显示到电子板上的函数{

setWhite(); //调用setwhite()函数把电子板弄成空白的

writeHz(x_2,y2,arr2);

writeHz(x_1,y_1,arr1);

unsigned int i,j,k;

LCD_Init(); //先初始化lcd显示板再显示汉字

/*write_comm(0x92,0);

write_comm(0xc7,1);

write_comm(0xe0,1);

write_comm(0xD4,1);

write_comm(0xC6,1);

write_comm(0xB4,1);

write_comm(0xB4,1);

write_comm(0xD0,1);

write_comm(0xC2,1);

_delay_ms(50);

write_comm(0x92,0);

write_comm(0xb0,1);

write_comm(0xa0,1);

write_comm(0xb0,1);

write_comm(0xa0,1);

write_comm(0xb0,1);

write_comm(0xa0,1);

write_comm(0xb0,1);

write_comm(0xa0,1);*/

write_comm(0x36,0);

//_delay_ms(500);

for(j=0;j<32;j++)//在for循环里调用write_comm()函数来写汉字

{

write_comm((0x80+j),0);

write_comm(0x80,0);

for(i=0;i<16;i++)

{

write_comm(hztab[k],1);

k++;

}

}

for(j=0;j<32;j++)

{

write_comm((0x80+j),0);

write_comm(0x88,0);

for(i=0;i<16;i++)

{

write_comm(hztab[k],1);

k++;

}

}

}

void show1(int x_1,int y_1,int x_2,int y2)//把要写的汉字显示到电子板上的函数{

setWhite();

writeHz(x_2,y2,arr3);

writeHz(x_1,y_1,arr4);

unsigned int i,j,k;

LCD_Init();

write_comm(0x36,0);

//_delay_ms(500);

k=0;

for(j=0;j<32;j++)

{

write_comm((0x80+j),0);

write_comm(0x80,0);

for(i=0;i<16;i++)

{

write_comm(hztab[k],1);

k++;

}

}

for(j=0;j<32;j++)

write_comm((0x80+j),0);

write_comm(0x88,0);

for(i=0;i<16;i++)

{

write_comm(hztab[k],1);

k++;

}

}

}

int main()

{

while(1)

{

int k=0,h=0;

for(k=0;k<80;k=k+2,h++){

_delay_ms(1);

show(k,h,k+32,h);//在主函数里调用show()来显示汉子

}//利用for循环来控制汉字自左上角向右下角流动

for(k=80,h=0;k>=0;k=k-2,h++){

_delay_ms(1);

show(k,h,k+32,h);

}//利用for循环来控制汉字自右下角向左上角流动

int i;

for(i=1;i<=32;i++)

{ arr3[i]=0;

show1(48,24,16,24);}//将“三”移动(48.24.16.24)的位置

for(i=1;i<=32;i++)

{arr4[i]=0;

_delay_ms(0.1);

show1(48,24,16,24);}//将“国”移动(48.24.16.24)的位置

for(i=1;i<=32;i++)//交换arr3[i]与arr1[i],arr4[i]与arr2[i],实现汉字开始位置的变换

{ arr3[i]=arr1[i];

arr4[i]=arr2[i];}

}

}

五.实验现象:将程序下载在lcd电子板上并运行,能看到开始在电子板的左上角显示“三国”两个字,然后这两个字近似以一条直线斜向右下角移动;然后又从右上角以一条近似直线的运动轨迹斜向左下角移动;最后回到电子板的左边然后慢慢消失。然后一直重复上面的动作。

6、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了解了数字信号跟实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对电子板设计有了进一步了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

电子综合实训

电子综合实训 电子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电子技能综合实训 目的:HX203T FM/AM收音机装配 系部:电子工程系 姓名: 学号: 指导: 20xx年5月27日 1 目录 1、引言????????????????????3 2、设计目的??????????????????3 3、设计方案??????????????????3 4、方案设计??????????????????4 、收音机的基本原理?????????????4 、最简单收音机原理?????????????4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4 、3CXA1691M(CD1691M)与HX218AM/FM型收音机?6 5、HX203收音机AM/FM音机简述?????????9

6、安装步骤??????????????????11 7、调试????????????????????13 8、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4 9、实训注意事项????????????????15 2 摘要: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子科学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富强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掌握一定的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对每个电子方面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是高频电子电路的一门最重要的实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可以加深我们对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中的有关电路的原理、组成与功能的认识,同时该课程设计也融合了模电与数电的知识,巩固我们队已经学过课程知识的总结。 关键词:收音机,课程设计,调幅,调频,CXA1691M (CD1691M)。 1、引言 电子技术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要我们对电子元器件识别,相应工具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有个更加详实的体验,不能在面对这样的东西时还像以前那样一筹莫展。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助我们学习专业知识。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收音机的装机与

电子系统设计 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子系统设计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实验一、运放应用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运用NE555定时器或者其他电路,学会脉冲发生器的设计,认识了解各元器件的作用和用法。 (2)掌握运算放大器基本应用电路设计 二、实验要求 (1)使用555或其他电路设计一个脉冲发生器,并能满足以下要求:产生三角波V2,其峰峰值为4V,周期为0.5ms,允许T有±5%的误差。 V2/V +2 图1-1 三角波脉冲信号 (2)使用一片四运放芯片LM324设计所示电路,实现如下功能:设计加法器电路,实现V3=10V1+V2,V1是正弦波信号,峰峰值0.01v,频率10kHz。 V3 图1-2 加法电路原理

三、实验内容 1、555定时器的说明: NE555是属于555系列的计时IC的其中的一种型号,555系列IC的接脚功能及运用都是相容的,只是型号不同的因其价格不同其稳定度、省电、可产生的振荡频率也不大相同;而555是一个用途很广且相当普遍的计时IC,只需少数的电阻和电容,便可产生数位电路所需的各种不同频率的脉波讯号。 a. NE555的特点有: 1.只需简单的电阻器、电容器,即可完成特定的振荡延时作用。其延时范围极广,可由几微秒至几小时之久。 2.它的操作电源范围极大,可与TTL,CMOS等逻辑闸配合,也就是它的输出准位及输入触发准位,均能与这些逻辑系列的高、低态组合。 3.其输出端的供给电流大,可直接推动多种自动控制的负载。 4.它的计时精确度高、温度稳定度佳,且价格便宜。 b. NE555引脚位配置说明下: NE555接脚图: 图1-3 555定时器引脚图 Pin 1 (接地) -地线(或共同接地) ,通常被连接到电路共同接地。 Pin 2 (触发点) -这个脚位是触发NE555使其启动它的时间周期。触发信号上缘电压须大于2/3 VCC,下缘须低于1/3 VCC 。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年级:12 年秋季 学号:121213228188 学生姓名: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②输出频率:10Hz~1MHz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范围:0~10V P-P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注意: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 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4.试述TDS1002型示波器进行自动测量的方法。

按下“测量”按钮可以进行自动测量。共有十一种测量类型。一次最多可显示五种。 按下顶部的选项按钮可以显示“测量1”菜单。可以在“信源”中选择在其上进行测量的通道。可以在“类型”中选择测量类型。 测量类型有:频率、周期、平均值、峰-峰值、均方根值、最小值、最大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正频宽、负频宽。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_2__×峰值,峰值=__根号2__×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 两者是倒数关系。 周期大也就是频率小,频率大也就是周期长 四、实验内容 1.电阻阻值的测量 表一 2.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测量 表二 3.测试9V交流电压的波形及参数

电子科技大学选修单片机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评分: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熊万安 实验地点:211大楼308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单片机技术综合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数码管显示A/D转换电压值及秒表 三、实验学时:12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1、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2、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实验板的应用 4、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5、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 五、实验器材 1、PC机一台 2、实验板一块 六、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 试验要求: ①、数码管可在第2位到第4位显示A/D转换的电压值, 可调电压,数码管第5位显示“-”号,第6、7位显示2位学 号;

②、再按按键key1进行切换,此时数码管第6、7位显示从 学号到(学号值+5秒)的循环计时秒表,时间间隔为1秒。 按按键key2时,秒表停止计数,再按按键key2时,秒表继续 计数。按按键key1可切换回任务1的显示。 ③、当电压值大于2伏时,按按键不起作用。 1、硬件设计 2、各部分硬件原理 (相关各部分例如:数码管动态扫描原理;TLC549ADC特征及应用等) (1)数码管动态扫描原理 多位联体的动态数码管段选信号abcdefg和dp(相当于数据线是公用的,而位选信号com是分开的。扫描方法并不难,先把第1个数码管的显示数据送到abcdefg和dp,同时选通com1,而其它数码管的com信号禁止;延时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10ms),再把第二个

数码管的显示数据送到abcdefg和dp,同时选通com2,而其他数码管的com信号禁止;延时一段时间,再显示下一个。注意,扫描整个数码管的频率应当保证在50Hz 以上,否则会看到明显的闪烁。 (2)TLC549ADC特征及应用等 当/CS变为低电平后,TLC549芯片被选中,同时前次转换结果的最高有效位MSB (A7)自DAT端输出,接着要求自CLK端输入8个外部时钟信号,前7个CLK信号的作用,是配合TLC549 输出前次转换结果的A6-A0 位,并为本次转换做准备:在第4个CLK 信号由高至低的跳变之后,片内采样/保持电路对输入模拟量采样开始,第8个CLK 信号的下降沿使片内采样/保持电路进入保持状态并启动A/D开始转换。转换时间为36 个系统时钟周期,最大为17us。直到A/D转换完成前的这段时间内,TLC549 的控制逻辑要求:或者/CS保持高电平,或者CLK 时钟端保持36个系统时钟周期的低电平。由此可见,在自TLC549的CLK 端输入8个外部时钟信号期间需要完成以下工作:读入前次A/D转换结果;对本次转换的输入模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doc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成绩:__________ 学生姓名:李发崇学号指导教师:陈志坚 学院名称:专业:年级: 实验时间: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器件和模拟电路试验箱;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 响; 3.学习测量放大电路Q点、A V、r i、r o的方法,了解公发射极电路特 性; 4.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图连接好电路: (1)用万用表判断试验箱上三极管的好坏,并注意检查电解电容 C1,C2的极性和好坏。 (2)按图连接好电路,将Rp的阻值调到最大位置。(注:接线前先 测量电源+12V,关掉电源后再连接) 2.静态测量与调试 按图接好线,调整Rp,使得Ve=1.8V,计算并填表 心得体会:

3.动态研究 (一)、按图连接好电路 (二)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调到f=1kHz,幅值为500mVp,接至放大电路A点。观察Vi和V o端的波形,并比较相位。 (三)信号源频率不变,逐渐加大信号源输出幅度,观察V o不失真时的最大值,并填表: 基本结论及心得: Q点至关重要,找到Q点是实验的关键, (四)、保持Vi=5mVp不变,放大器接入负载R L,在改变Rc,R L数值的情况下测量,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总结和体会: 输出电阻和输出电阻影响放大效果,输入电阻越大,输出电阻越小,放大效果越好。 (1)、输出电阻的阻值会影响放大电路的放大效果,阻值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2)、连在三极管集电极的电阻越大,电压的放大倍数越大。 (五)、Vi=5mVp,增大和减小Rp,观察V o波形变化,将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 信号失真的时候找到合适Rp是产生输出较好信号关键。 (1)Rp只有在适合的位置,才能很好的放大输入信号,如果Rp阻值太大,会使信号失真,如果Rp阻值太小,则会使输入信号不能被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熊万安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评分: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熊万安 实验地点:科A333 实验时间:2016.3.7-2016.3.17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三、实验学时:32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1、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2、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SMART SOPC实验箱的应用 4、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5、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 五、实验器材 1、PC机一台 2、SMART SOPC实验箱一套 六、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 试验要求: 1. 数码管第1、2位显示“1-”,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同时,每秒钟,蜂鸣器对应发出0.3秒的声音加0.7秒的暂停,对应第8秒到第1秒,声音分别为“多(高

音1)西(7)拉(6)索(5)发(4)米(3)莱(2)朵(中音1)”;数码管第5位显示“-”号,数码管第6、7、8位显示温度值,其中第6、7位显示温度的两位整数,第8位显示1位小数。按按键转到任务2。 2. 停止声音和温度。数码管第1、2位显示“2-”,第3、4位显示学号的最后2位,第5位显示“-”号,第6到第8位显示ADC电压三位数值,按按鍵Key后转到任务3,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2的声音0.3秒; 3. 数码管第1、2位显示“3-”,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调节电压值,当其从0变为最大的过程中,8个发光二极管也从最暗(或熄灭)变为最亮,当电压值为最大时,秒表暂停;当电压值为最小时,秒表回到初始值8.0;当电压值是其他值时,数码管又回到第3、4位显示从8.0秒到1.0秒的循环倒计时秒表状态。按按鍵Key回到任务1,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5的声音0.3秒。

现代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FPGA的现代电子实验设计报告 ——数字式秒表设计(VHDL)学院:物理电子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曦 实验地点:科研楼303 实验时间:

摘要: 通过使用VHDL语言开发FPGA的一般流程,重点介绍了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设计方案,最终采用了一种基于FPGA 的数字频率的实现方法。该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该设计的秒表能准确地完成启动,停止,分段,复位功能。使用ModelSim 仿真软件对VHDL 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EEC-FPGA实验板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关键词:FPGA,VHDL,ISE,ModelSim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实验任务 (5) 第二章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计划 (5) 第三章设计思路 (6) 第四章系统组成和解决方案 (6) 第五章各分模块原理 (8) 第六章仿真结果与分析 (11) 第七章分配引脚和下载实现 (13) 第八章实验结论 (14)

绪论: 1.1课程介绍: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引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设计的综合应用、基于MCU/FPGA/EDA技术的系统设计等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通过《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系统设计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原则、单元电路和系统电路设计方法及仿真技术、测试方案拟定及调测技术有所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技术中应用开发的一般流程,初步建立起有关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设计方法,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数字式秒表的设计方法,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 ,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可以在较高速时钟频率(48MHz)下正常工作。该数字频率计采用测频的方法,能准确的测量频率在10Hz到100MHz之间的信号。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芯片Spartan3A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1.2VHDL语言简介:

完整版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 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和R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EB1B2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i个与u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0i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和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B2B1基极电流I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B教育资料.. R B1U?U CCB R?R B2B1 U?U BEB I??I EC R E

)R+R=UU-I(ECCCCEC电压放大倍数 RR // LCβA??V r be输入电阻 r R/// R=R/beiB1 B2 输出电阻 R R≈CO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 体管放大电路时, 为电路设计提供必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因此,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项性能指标。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消除干扰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1) 即将放大的情况下进行,=u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0 i教育资料. . 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U和U。一般实验中,为了避 ECCB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U或U,然后算出I的方法,例如,只要 测CEC出U,即可用E UU?U CECC??II?I,由U确定I(也可根据I),算出CCC CEC RR CE同时也能算出U=U-U,U=U-U。EBEECBCE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或U)的调整与测试。 CEC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的负半周将被削底,O 如图2-2(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的正半周被缩顶(一 O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 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检查输出电压u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Oi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06月

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 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 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 2、提出方案 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⑵电容滤波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

3、详细电路图: 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 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 的点解电容。另外,由于实际电阻或电路

北京交通大学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语音放大器的设计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 焊接电路板,实现设计目标 3、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的测试方法。 4、 为下一个综合实验——语音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二、技术指标 1、 设计一个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 输出电压 Uo = ±12V , 最大输出电流 Iomax = 1A 。 3、 输出纹波电压 ΔUop-p ≤ 5mV , 稳压系数 S U ≤ 5×10-3 。 4、 选作:加输出限流保护电路。 三、实验原理与分析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T 、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 基本框图如下。各部分作用: 1、电源变压器:降低电压,将220V 或380V 的电网电压降低到所需要的幅值。 2、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电源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压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经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虽然是直流电压,但有很大的交流分量。 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框图和波形变换 整流 电路 U i U o 滤波 电路 稳压 电路 电源 变压器 ~

3、滤波电路:利用储能元件(电感、电容)将整流电路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中 的交流成分滤出,输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负载电流较小的多采用电容滤波电路,负载电流较大的多采用电感滤波电路,对滤波效果要求高的多采用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复杂滤波电路。 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不同R L C的输出电压波形 4、稳压电路:利用自动调整的原理,使输出电压在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电流变化时保持稳定,即输出电流电压几乎不变。 常用的稳压电路有两种形式:一是稳压管稳压电路,二是串联型稳压电路。二者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稳压管稳压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稳压管两端的电压稍有变化,会引起其电流有较大变化这一特点,通过调节与稳压管串联的限流电阻上的压降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它一般适用于负载电流变化较小的场合。串联型稳压电路是利用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原理来调节输出电压的。集成稳压电源事实上是串联稳压电源的集成化。实验中为简化电路,我们选择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作为电路的稳压部分。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是指这类集成稳压器只有三个管脚输出电压固定,这类集成稳压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78××系列,78标识为正 输出电压,××表示电压输出值。另一类是79××系列,79表示为负输出电压,××表示 电压输出值。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3 综合设计总结报告题目:波形发生器 班级:20110513 学号:2011051316 姓名:仲云龙 成绩: 日期:2014.3.31-2014.4.4

一、摘要 波形发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信号源,是现代测试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器件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波形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它可以产生多种波形信号,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因而广泛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二、设计任务 2.1 设计选题 选题七波形发生器 2.2 设计任务要求 (1)同时四通道输出,每通道输出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正弦波Ⅱ中的一种波形,每通道输出的负载电阻均为1K欧姆。 (2)四种波形的频率关系为1:1:1:3(三次谐波),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输出频率范围为8 kHz—10kHz,正弦波Ⅱ输出频率范围为24 kHz—30kHz;矩形波和锯齿波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1V,正弦波Ⅰ、Ⅱ输出幅度为峰峰值2V。(3)频率误差不大于5%,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5%,正弦波Ⅱ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10%,矩形波占空比在0~1范围内可调。 (4)电源只能选用+9V单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不得使用额外电源。

三、方案论证 1.利用555多谐振荡器6管脚产生8kHz三角波,3管脚Vpp为1V的8kHz的方波。 2.三角波通过滞回比较器和衰减网络产生8kHzVpp为1V的方波。 3.方波通过反向积分电路产生8kHzVpp为1V的三角波。 4.方波通过二阶低通滤波器产生8kHz低通正弦波。 5.方波通过带通滤波器产生中心频率为27kHz的正弦波。 系统方框图见图1 图1 系统方框图 此方案可以满足本选题技术指标,分五个模块实现产生所需的波形,而且电路模块清晰,容易调试,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 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网络高等教育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年级: 12 年秋季 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 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②输出频率:10Hz~1MHz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范围:0~10V P-P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注意: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 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4.试述TDS1002型示波器进行自动测量的方法。 按下“测量”按钮可以进行自动测量。共有十一种测量类型。一次最多可显示五种。 按下顶部的选项按钮可以显示“测量1”菜单。可以在“信源”中选择在其上进行测量的通道。可以在“类型”中选择测量类型。 测量类型有:频率、周期、平均值、峰-峰值、均方根值、最小值、最大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正频宽、负频宽。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_2__×峰值,峰值=__根号2__×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 两者是倒数关系。 周期大也就是频率小,频率大也就是周期长

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报告

目录 摘要 (2) 1、前言 (3) 2、设计过程 (4) 2.1、任务及要求 (4) 2.1.1、任务 (4) 2.1.2、要求 (4) 2.2、总体设计方案 (4) 2.2.1、系统设计原理 (4) 2.2.2、总体控制框图 (4) 2.3、硬件电路 (5) 2.3.1、SCT89C52单片机介绍 (5) 2.3.2、时钟电路 (7) 2.3.3、复位电路 (7) 2.4、软件电路 (9) 2.4.1、系统流程图 (9) 2.4.2、系统程序 (9) 3、结果 (11) 4、结论 (11) 5、参考文献 (12) 6、致谢 (12)

摘要 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传统的民间的综合性的工艺品。彩灯艺术也就是灯的综合性的装饰艺术。 在古代,彩灯主要作用是照明,人类用动植物和矿物的油蜡来作采光的灯。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周礼、司恒氏》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可见,周朝就有了烛灯。到了战国,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这在屈原《楚辞》中就有所表述:“兰膏明烛华铜错”。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到了唐朝,元宵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这之后,各地花灯活动尤为盛行。 到了现代彩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店面的装饰。变换无穷的彩灯样式,给城市增添活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深受人民的喜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将彩灯摆放成各种图案,增添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彩灯逐渐被LED彩灯所代替,可以通过单片机编程控制的LED彩灯变换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LED灯单片机控制系统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 班序号:

一. 实验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 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 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 REG和大阻值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一、元器件认识 (一)、电阻 电阻元件的的标称阻值,一般按规定的系列值制造。电阻元件的误差有六级,对应的标称值系列有E192、E96、E12和E6。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等。 电阻器的标称值和误差等级一般都用数字标印在电阻器的保护漆上。但体积很小的和一些合成的电阻器其标称值和误差等级常以色环的方便之处,能清楚地看清阻值,便于装配和维修。 电阻色码图 颜色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金银本色对应0 1 2 3 4 5 6 7 8 9 / / / 数值 4 567890123对应/ / /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n10 方 次 表示/ +1% +2% / / +0.5% +0.25% +0.1% / / +5% +10& +20% 误差-1% -2% -0.5% -0.25% -0.1% -5% -10% -20% 值 色环表示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道环表示法,另外一种是五道环表示法。 四道色环:第1,2色环表示阻值的第一、第二位有效数字,第3色环表示两位n数字再乘以10 的方次,第4色环表示阻值的误差。五道色环:第1,2,3色环

n表示阻值的3位数字,第4色环表示3位数字再乘以10的方次,第5色环表示阻值的误差。 ,二,电容值识别 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容量的单位为皮法(pf)或(uf),大多数电容的容量值都印其外封装上,主要有两种识别方法,一种是直接识别方法,例如220UF就是220uF,4n7就是 4.7nF;另一种是指数标识,一般以数值乘以倍率表示,倍率值一般用最后 3一位数字表示,单位为pf。比如103,表示容量为10*10pf,即0.01uf;而224表示容量为22*10000pf,即0.22uf;331,表示容量为33*10pf,即330pf。误差用字母表示。“k”表示误差额为10%,“j”表示误差额为5%。而字母“R”可用于表示小数点,例如3R3=3.3 1 (三)用万用表测试半导体二极管 将一个PN结加上正负电极引线,再用外壳封装就构成半导体二极管。由P区引出的电极为正(或称阳极),由N区引出的电极为负极(或称阴极)。 (1) 鉴别二极管的正,负极电极 用万用表表测量二极管的极性电路图,黑表棒接内部电池正极,红表棒接内部电池负极。测量二极管正向极性时按“A”连接,万用表的欧姆档量程选在R*10档。若读数在几百到几百千欧以下,表明黑表棒所接的一段为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值较小;若读数很大,则红表棒所接的一端是二极管的正极,此时二极管反向截止。二极管的基本特性是单向导电性。 (四)用万用表测试小功率晶体三极管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51电子时钟

一、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数字时钟,显示范围为00:00:00~23:59:59。通过5个开关进行控制,其中开关K1用于切换时间设置(调节时钟)和时钟运行(正常运行)状态;开关K2用于切换修改时、分、秒数值;开关K3用于使相应数值加1调节;开关K4用于减1调节;开关K5用于设定闹钟,闹钟同样可以设定初值,并且设定好后到时间通过蜂鸣器发声作为闹铃。 选做增加项目:还可增加秒表功能(精确到0.01s)或年月日设定功能。 二、实验电路及功能说明 1602显示器电路(不需接线) 电子音响电路 按键说明: 按键键名功能说明 K1 切换键进入设定状态 K2 校时依次进入闹钟功能是否启用,闹钟时,分秒, 年,月,日及时间时,分,秒的设置,直到退出 设置状态 K3 加1键调整是否起用闹钟和调节闹钟时,分,秒, 年,月,日,时间的时,分,秒的数字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定时程序设计: 单片机的定时功能也是通过计数器的计数来实现的,此时的计数脉冲来自单片机的内部,即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计数脉冲,也就是每经过1个机器周期的时间,计数器加1。如果MCS-51采用的12MHz晶体,则计数频率为1MHz,即每过1us的时间计数器加1。这样可以根据计数值计算出定时时间,也可以根据定时时间的要求计算出计数器的初值。MCS-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具有4种工作方式,其控制字均在相应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中,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的编程,可以方便的选择定时器/

计数器两种工作模式和4种工作方式。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时,为13位的计数器,由TLX(X=0、1)的低5位和THX的高8位所构成。TLX低5位溢出则向THX进位,THX计数溢出则置位TCON中的溢出标志位TFX. 当定时器/计数器工作于方式1,为16位的计数器。本设计师单片机多功能定时器,所以MCS-51内部的定时器/计数器被选定为定时器工作模式,计数输入信号是内部时钟脉冲,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脉冲使计数器增1。 实时时钟实现的基本方法: 这次设计通过对单片机的学习、应用,以A T89S51芯片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子时钟,它主要通过51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实现,通过1602能够准确显示时间,调整时间,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从而到达学习、设计、开发软、硬件的能力。主要实现功能为显示时间,时间校准调时(采用手动按键调时),闹铃功能(设置定时时间,到点后闹铃发出响声)。通过键盘可以进行校时、定时。闹铃功能使用I/O 口定时翻转电平驱动的无源蜂鸣器。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作原理及调试实现。 四个按键K1、K2、K3、K4、一个蜂鸣器。 1602显示时钟、跑表。 时钟的最小计时单位是秒,但使用定时器的方式1,最大的定时时间也只能达到131ms。我们可把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定为50ms。这样,计数溢出20次即可得到时钟的最小计时单位:秒。而计数20次可以用软件实现。 秒计时是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溢出次数的累积,计满20次,即得到秒计时。从秒到分,从分到时是通过软件累加并进行比较的方法来实现的。要求每满1秒,则“秒”单元中的内容加1;“秒”单元满60,则“分”单元中的内容加1;“分”单元满60,则“时”单元中的内容加1;“时”单元满24,则将时、分、秒的内容全部清零。 实时时钟程序设计步骤: 先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如:LCD1602初始化,DS1302初始化等,然后才能进入主显示模块,即可在LCD1602上看到相应的信息。对于LCD1602的初始化,主要是对开启显示屏,清屏,设置显示初始行等操作。DS1302的初始化主要是先开启写功能,然后写入一个初始值。 本系统采用的是LCD1602液晶显示器,由于其是本身带有驱动模块的液晶屏,所以对于LCD1602操作程序可分为开显示、设置显示初始行、写数据和清屏等部分。LCD1602的写命令程序和写数据程序分别以子程序的形式写在程序里,以便主程序中的调用。 (1)选择工作方式,计算初值; (2)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溢出次数累计; (3)计时是通过累加和数值比较实现的; (4)时钟显示缓冲区:时钟时间在方位数码管上进行显示,为此在内部RAM中要设置显示缓冲区,共6个地址单元。显示缓冲区从左到右依次存放时、分、秒数值; (5)主程序:主要进行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编程,然后反复调用显示子程序的方法等待中断的到来; (6)中断服务程序:进行计时操作; (7)加1子程序:用于完成对时、分、秒的加操作,中断服务程序在秒、分、时加1时共有三种条调用加1子程序,包括三项内容:合字、加1并进行十进制调整、分字。 程序说明: 按K1按键进入设定状态 按K2,依次进入闹钟功能是否启用,闹钟时,分秒,年,月,日及时间时,分,秒的设置,直到退出设置状态按K3,调整是否起用闹钟和调节闹钟时,分,秒,年,月,日,时间的时,分,秒的数字 LCD第二排中间显示小喇叭,表示启用闹钟功能,无则禁止闹钟功能(可在调整状态进行设置)正常状态,LCD上排最前面显示自定义字符,LCD下排最前面闪动"_" 设置状态,LCD上排最前面显示"P",下排最前面在设置闹钟时间时显示"alarm_",其它状态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