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平湖油气田的投产与运行

合集下载

油气集输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油气集输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第一部分油气混输技术一、多相流输送工艺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沙漠油田和海洋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油气集输系统的建设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要比常规的陆上油田开发高得多。

由于两相或多相混输,省去了一条管线,可节省开发工程投资和操作费用,另外还可使恶劣地域(或海域)内的油气田得到开发。

据预测,利用这种技术可使开发工程投资减少10~40%。

发达国家对这类油田已有采用长距离油气混输工艺技术的,并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见表1)。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长距离混输管线已超过200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北海、美国、澳大利亚、加勒比海,但这些混输管线多属于天然气-凝析液管道。

据报道北海Troll气田到Oseberg油田的混输管线长50Km,所输流体是未经处理的井流体,是油、气、水、砂等的混合物。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海洋石油的开发,先后在渤海铺设了锦州20-2天然气/凝析液混输管线和东海平湖天然气/凝析液混输管线。

锦州20-2海底管道全长51km,水下部分约48.57km,采用12英寸管线,外敷5mm煤焦油瓷漆防腐层,50mm混凝土加重层。

管材为X52,立管区管材X56。

海管为开沟敷设,覆土高度2m以上,采用自然覆土法,只在离着陆点4km范围内采用局部覆土。

海管的最大水深为15.425m,每10个焊口设牺牲阳极一个,管道着陆点处有绝缘接头。

海管于92年5~10月施工,年底投产。

平均输气量为1.0×106m3 /d,凝析油为600m3/d,管道起点压力为6.0~6.5MPa,压降大约为1.0~1.3MPa。

平湖油气田位于东海大陆架西湖凹陷西斜坡,水深约87.5m。

处理过的天然气通过东海平湖凝析天然气管道从海上平台输送到陆上的油气处理场。

平湖油气田包括一座钻井采油平台及两条海底管线和陆上油气处理厂。

其中一条海管是长为386.14km,管子外径为355.6mm 的气管线,从平台至南汇嘴;另一条为长约305.8km,管子外径为254mm的油管线,从平台至岱山岛;陆上处理厂位于上海市的南汇嘴。

东海第一个油气田平湖油气田开发实施情况

东海第一个油气田平湖油气田开发实施情况

东海第一个油气田平湖油气田开发实施情况
曹学军;黄惠泽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年(卷),期】1999(011)001
【摘要】平湖油气田是我国东海海域第一个发展并投入开发的天然气为主的油气田,该油气田按项目管理模式开展建设,经历了陆地工程建造阶段,预钻井实施阶段,海上安装,连接,调试阶段和投产准备阶段,直至油气田投和。

【总页数】7页(P4-10)
【作者】曹学军;黄惠泽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
【相关文献】
1.东海平湖油气田平湖组P12段沉积模式新认识 [J], 张兵
2.随钻声波测井在大位移井固井评价中的应用——以东海平湖油气田为例 [J], 许风光;白玉洪
3.东海平湖油气田平湖组沉积相研究 [J], 刘成鑫
4.东海平湖油气田下第三系平湖组储层评价 [J], 顾惠荣;贾健谊;吴伟力;陈明
5.东海平湖油气田放鹤亭平湖组P11层低渗储层成藏特征 [J], 张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湖油气田油气成藏新模式

平湖油气田油气成藏新模式

平湖油气田油气成藏新模式王伟;张丽艳;李响【摘要】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沉积背景、盖层特性以及油气生成和运聚条件等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新建立了平湖油气田的成藏模式.平湖油气田含上部渐新统花港组和下部始新统平湖组两套储层,呈上油下气的油气分布特征.古新世-始新世的断块阶段在区域上初步形成了大断裂控制下的断背料构造,在平湖组形成圈闭.中新世中期(平湖组沉积后期)发生玉泉运动,花港组开始沉积,同时平湖组内的油源岩大量排烃注入平湖组内部砂体,发生第一期液态烃充注.伴随着花港组的沉积和区域构造运动,平湖组砂体中的液态烃发生部分二次运移,向上运移至花港组储层中.中新世末-现今,平湖组之下的气源岩生气,发生第二期气态烃充注.平湖组被气态烃充注,原先残留的液态烃进一步向上运移,逐渐形成以气藏为主的成藏特征;向上运移的液态烃被进一步注入花港组储层,而向上运移的气态烃则因花港组顶部盖层的缺陷而大量散失,形成花港组以油藏为主的成藏特征.在平湖组下部的深部地层存在异常地层压力段,其泥岩的突破压力相对减小,显示盖层质量变差,不利于气的保存,但可以保存油藏.未受断裂运动影响、砂体规模较大的异常高压地层是形成深部油藏的有利部位.【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1(016)001【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油气成藏;成藏模式;构造演化;盖层;新生代;平湖油气田【作者】王伟;张丽艳;李响【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1平湖油气田总体上为“上油下气”的垂向分布模式,即上部渐新统花港组主要为油藏,下部始新统平湖组主要为气藏。

在油田实际开发中,上部的油藏往往含有凝析气,下部的凝析气藏也往往有凝析油产出,而且在平湖组底部也有油藏的存在。

随着油气田进入开发后期,深层油气的开发是后续挖潜的主要任务,由于钻井少、流体取样资料少,对于深层油气藏流体性质的判识直接影响着开发方案部署。

气举采油技术说明手册

气举采油技术说明手册

中国石油气举技术研究中心一、企业概况1、简介 (4)2、发展历程 (5)3、研究力量及研究成果 (6)4、服务业绩 (7)5、企业文化 (9)二、气举工艺技术系列1、连续气举采油技术 (10)2、气举系统优化技术 (11)3、本井气气举采油技术 (12)4、邻井气气举采油技术 (13)5、本井气柱塞气举采油技术 (14)6、外加气源柱塞气举采油技术 (15)7、气举排水采气技术 (16)8、压裂快速返排工艺 (17)9、套管气助流举升技术 (18)10、钢丝作业技术 (19)三、气举主要产品一)气举井下工具系列1、KPX系列固定工作筒 (20)2、KPX系列投捞式偏心工作筒 (21)3、气举阀 (22)4、气举阀捞出工具 (23)5、气举阀投入工具 (24)6、气举阀投捞造斜器 (25)7、Y221系列封隔器 (26)8、Y453—113永久式封隔器 (27)9、Y453—113永久式封隔器坐封工具 (28)二)钢丝作业工具1、钢丝割刀 (29)2、钢丝作业打捞工具 (30)3、钢丝作业滑套 (31)4、钢丝作业用滚球扶正器 (32)5、钢丝作业震击器 (33)6、活动肘节 (34)7、井下油嘴 (35)8、内钩 (35)9、平衡式单流阀 (37)10、软释放工具 (38)11、绳帽 (39)12、仪表悬挂器 (40)13、移位工具 (41)14、油管堵塞器 (42)15、油管规 (43)16、找绳器 (44)17、坐放短节 (45)三)试验及检测设备气举阀调试台 (46)简介:吐哈气举技术中心前身是吐哈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机械采油室的一个项目组,从1991年吐哈油田会战开始从事气举人工举升技术研究与服务工作,全体技术研究与服务人员通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精心培育的气举特色技术已形成连续气举完井、气举排液、气举工具配套等多项技术系列。

如今气举技术服务领域发展到国内外5个区块服务市场,开展5项气举技术服务,价值工作量由1998年的70多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收入4500万元,人均产值达到150万元,8年来累计完成产值近1.9亿元,并取得多项集团公司、自治区级成果和国家专利。

平湖至上海输气管道投产过程分析

平湖至上海输气管道投产过程分析


管 赳 技 术 与 设 t-
20 0 2正
去掉清管 器 前 的 窜 漏 大 约 有 2 0 0 m 三 甘 醇 液 留在 管
内, 凝胶的溶水能力不及三甘醇液。按管壁滞留水膜
的方法 分析 . 内存 液 量约 4 管 0~6 , 上 漏 失 的三 O 加
4 投 产
从开阀 向管道 内注 天 然 气至 门站火 炬 点 燃 . 时 历 2h 1 .比 预 测 时 间 延 后 近 7 '此 时.平 台 压 力 h
后 再从岸 边 门站 向管道 内注氮 气置 换空气 , 投产 时用
2 管道 的预 投产方案
该管道 的设 计 工 作 压 力 是 9 a 施 工 完成 后 进 MP , 行 了水试压 。试压 后 的 管道 中有大 量的 水 , 送 天 然 输 气 的管道 中如果有 游 离 水 . 一 定 的 温度 压 力 条 件 下 在 就 能生成类 似于 冰 , 但是 比冰 还 坚 韧 的 水 合物 造 成 管
( ) 空干燥 法 2真 此 方法 是 在 干 燥 的 阶段 有 所 变
第 23号清管 器之 间三 甘醇 凝胶 的容 积是 6 m , 间 、 9 ’时
差 是 3 mi。第 3 4号 清 管 器 到达 的时 间差 是 2 9 , 6 n 、 . h
化. 它吸收残水阶段用真空泵抽气 , 在输气管 内形成 负 压. 使管 道中水 份 蒸发并 抽 出实现 管道 干燥 。
理。笔 者作 为中方 人员 参与 了投 产工 作 。
技术交流确定了预投产方案( 见图 Io )
上平台 . —一 . 岸边 门站


t群毒 l 啵 "
三甘●
圆 1 清 詈置 换 方 案

从油气赋存状态分析油气充注能力——以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为例

从油气赋存状态分析油气充注能力——以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为例
收 稿 日期 : 0 0 0 —7 2 1—51 改 回 日期 : 0 0 0 —6 2 1-91
可 能 因为构 造运 动或 成 岩作用 等 的影 响造 成油 气运
移 通道 的改 变或 阻 塞 , 致 目标 区 圈 闭 的 油气 充 注 导
量 不足 , 而影 响油 气藏 的储 量规 模 。 从
第2 3卷
第 3期
仝 志 刚 等 : 油 气 赋 存 状 态 分 析 油 气 充 注 能 力 一 以东 海 西 湖 凹 陷平 湖 油 气 田为 例 从 一
17 5
( )圈闭 的烃 源条件 与 盆地 或 凹陷 的烃 源条 件 3
L5 傅宁 , 友川 , 东 , 1] 李 刘 等.东 海 平 湖 油 气 田 天 然 气 运 移 地 球 化
[] 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0 6 1 ( ) 9 —7 J. 2 0 ,3 5 :49 .
贺 梁建 设 , . 气充 注 定量 分 析技 术 在南 黄 海盆 等 油 u h n Ha ja r n h oZhg n n h cu oin o g
2 — 3 02 .
[ ] 邓 良全 , 胜 , 4 刘 杨海 军 . 中 隆 起 石 炭 系 油 气 成 藏 期 研 究 [] 塔 J.
新 疆 石 油地 质 , 0 0 2 ( ) 2 — 6 2 0 , 1 1 :32 .
Absr c : By i e a i g he d t f o ta t nt gr tn t a a r m drle ild we l ls,hy r c r n c a g s f t a we e na y e d o a bo h r e o r p r a l z d fo r m h r a b oc u r nc s n yd oc r on c r e e i Pi ghu i n n o l a d g s fe d The c nc ptoft a a il. o e r p hyd o a b o c r c r on s ur e i o a l if r n r m he o e a d o— s t t ly d fe e t f o t c nc ptof s g hy r c r n s ur e, a n x el nt a hy r c r n a bo o c nd a e c le s g d o a bo s ur e d e tme n n ob e i t r p h r o c o s no a o pr l m n ist a yd o— cr ns re a bo ou c .The e r s t r l u o r fni g s e ulsa ehe pf lt e i n t kn he owl d e e g of hy r a bo s ur e, m i r to d oc r n o c g a in a c u ulto i n nd a c m a i n n Pi ghu t uc ur la e s r t a r a, la - e d

东海油田_精品文档

东海油田_精品文档

东海油田引言:东海油田位于中国东海,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陆上和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区域之一。

东海油田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东海油田的地理特点、油气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关键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

一、地理特点东海油田地处中国东海,包括陆上和海上油气田。

陆上油田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和江苏等沿海省份的近海地区,海上油田则分布在福建、浙江、上海和江苏等省份的沿海海域。

东海油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石油产区。

二、油气资源开发现状1. 沉积盆地特征东海油田位于中国东海扬子坳陷和杭州湾坳陷等多个沉积盆地中。

这些沉积盆地相对独立,沉积层特征各异,石油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东海油田通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已经初步掌握了油气资源分布的规律。

2. 油气勘探与开发东海油田的油气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气和原油。

通过海陆勘探,先后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油气田,如长岛油田、苏北油田、桃源油田等。

这些油气田储量丰富,开发效益显著,对中国的能源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技术创新和应用东海油田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通过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提高了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效率和储量利用率。

同时,引进了海上钻井平台、海底生产设备等先进设备,推动了东海油田的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三、环境保护措施东海油田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首先,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明确油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此外,东海油田还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四、未来展望东海油田作为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未来仍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东海油田将继续发掘和开发油气资源,提高勘探效率和储量利用率。

提高天然气生产运行安全环保质量的措施

提高天然气生产运行安全环保质量的措施

提高天然气生产运行安全环保质量的措施摘要:当今时代,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天然气的生产运行安全和环保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由天然气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在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关于天然气生产运行安全环保的探索日渐增多,各个天然气企业每年也在这一方面增大了资金和技术投入,经由安全和环保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全面发挥天然气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天然气生产运行安全环保质量的提升展开了详细分析,旨在促进天然气生产稳定运行。

关键词:天然气;生产运行;安全环保质量引言据调查统计,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能源之一,能够减少近100%的二氧化硫及粉尘排放量,减少近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50%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

能够减少酸雨的形成及缓解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管道运输是天然气最常用的运输方式,具有低成本,高速度的运输特点,极大的提高了天然气的运输效率。

近年来,国家正加大力度实施天然气管道建设,同时建设中及天然气管道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严重影响了天然气的运输效率,加大了天然气运输成本,对天然气管道运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就需要加大风险管控力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天然气管道的顺利运行。

1天然气安全事故类型及特点1.1天然气安全事故的类型天然气安全事故主要是指在天然气和附属产品的开发、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存在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到安置发生爆炸和环境污染的事故,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常见天然气安全事故类型包括井喷安全事故、火灾安全事故、爆炸安全事故等,发生概率较大的事故为井喷和火灾安全事故。

1.2天然气安全事故的特点(1)发生火灾的破坏性强。

天然气在开采和储运期间有易燃易爆的油气和高温高压的设备及各种火源、能源,容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存在爆炸危险性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的特点,有的还存在复燃性,可能会发生喷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海平湖油气田的投产与运行吴介明(上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提要介绍在东海第一个投产的油气田---平湖油气田的油气田、工程建造、投产、生产运行及确保向上海市平稳供气的的基本情况。

油井于1998年11月18日投产,气井于1999年3月10日投产,目前日产原油水平已达3000立方米,向上海市日供气规模最高已达100万立方米。

今年国庆前一期工程将全面建成,生产能力将达到原油3100m3/d和天然气161万m3/d的设计规模。

Summary The Ping Hu Oil and Gas field is the first field, which was put on stream in East China Sea. The oil wells were put on stream at 18 Nov. 1998. The gas wells were put on stream at 10 March 1999. The design productivity of the field, which is 3100 m3/d for oil and 1,610,000 m3/d for gas will be reach before the National day. Now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field is 3000 m3/d for oil and 1,000,000 m3/d for gas.关键词东海平湖油气田投产生产供气东海平湖油气田于1983年由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现为新星石油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局)钻探发现,1992年由上海市、地矿部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上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SHPC)负责该油气田的开发。

SHPC是中国唯一的一家由中央单位与地方共同组建,以地方为主的油公司。

1995年9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该开发项目,一期工程的项目建设由此启动。

1996年初开始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建造、安装和海上预钻井。

1998年11月18日海上油井投产,1998年12月26 日第一船原油从岱山原油中转站外运,1999年3月10日海上气井投产,1999年3月25日海上平台开始向陆地输送天然气,1999年4月28日上海举行“东海天然气工程投产暨首批居民点火用气庆典”,开始了上海市民的正式用气。

在首批油气井生产的同时,海上平台继续进行钻井完井工作,预计到2000年国庆前可完成全部开发井(7口油井,7口气井)的钻井完井工作,届时一期工程具备日产原油3100立方米,日产天然气161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1 油气田概况东海平湖油气田位于上海市南汇县南汇嘴东南365千米处的东海海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24O50’~125O,北纬29O02’~29O10’,总面积240平方千米,包括放鹤亭、八角亭、望湖亭和双照亭等地质构造。

目前一期工程开发的放鹤亭构造的放一,放二断块,动用面积约20平方千米,海域水深约90米。

一期工程动用储量为天然气108亿立方米,凝析油177万吨,轻质原油1078万吨。

按120万立方米/日的供气规模,可向上海市稳定供气15年。

油井的开采,预期为10年。

油气性质优良。

天然气基本不含硫,但含3~5%二氧化碳。

原油质轻(比重0.75~0.79),含蜡低,凝固点低(低于摄氏零下10度),油水分离性好,易于分离。

其油气藏是一复合油气藏,底水油藏的埋藏深度为2300~2800米,其中有4个主力油层;凝析气藏的埋藏深度为2900~3600米,其中有6个主力气层,属小而肥的油气田。

既有油藏,又有凝析气藏,开采的技术要求高。

在平台共布置7口油井(其中3口为水平井),7口气井,分别开采油藏和气藏。

考虑到下一步钻调整井及邻近区块开发的需要,在平台上预留6口井槽,即平台总井槽数为20。

油、气藏均利用自然能量进行开发。

油井下均有电动潜油泵,以作自喷开采的接替。

考虑到附近区块及附近其它油气田开采可能的需要,平台设计中允许将来再接8”和12”立管各一根。

为了油气井能及早投产,在建造平台的同时,采用半潜式钻井船通过海底基板预钻了6口生产井(其中4口油气,2口气井)。

平台建成并拖运到海上后,直接安装在海底基板的上方,再将6口预钻井从海底基板回接到平台上。

2 工程建造概况平湖油气田开发设施由“三点二线一中心”组成。

三点:海上钻采综合平台,天然气处理厂和原油中转站。

二线:海底输油、输气管线各一条。

一中心: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石油天然气大厦的生产指挥中心。

2.1 海上平台是一座集油气生产、钻井、公用、生活等功能于一身的钻采综合平台。

平台共有20个井槽。

油气水的处理能力为:原油3100立方米/日, 天然气161万立方米/日; 污水3400立方米/日。

三台燃气透平发电机组,每台3370千瓦。

生活模块可容纳90人居住。

平台上的油气分离系统共有4级。

气井产出的天然气进入第一级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操作压力为9.1兆巴,分离出的天然气经过三甘醇(TEG)脱水装置,将含水量降到68毫克/立方米以下,然后进入14”海底输气管道,输往位于上海市南汇的天然气处理厂,脱水的目的是使平台外输天然气的水露点低于输气环境温度,以避免在海管中形成水化物堵塞海管,及避免天然气中所含二氧化碳对海管的腐蚀。

油井产出的原油进入第二级分离器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操作压力为1.03 兆巴,再经第三和第四级分离器进一步分离和稳定,使原油的含水低于0.5%,雷德蒸汽压低于70 兆巴,然后泵入10-3/4”海底输油管道,输往位于浙江岱山岛的原油中转站。

平台上的污水经撇油器和水力旋流器处理,使污水含油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50PPM后排放入大海。

平湖平台是一钢质桩基导管架平台,按百年一遇的海洋环境进行设计。

六腿导管架的底部四角各有3根(共12根)长度112米、直径84英寸(2133.6毫米)垂直裙桩,打入海底87米进行固定。

平台甲板共有4层,分为上、中、下及工作甲板,上、中、下层甲板长宽为60米X 34米,工作甲板面积略小,上层甲板安装有钻机模块和生活模块,生产和公用设施主要布置于中、下和工作甲板。

火炬臂设于平台的西南端。

平台总重14910吨,其中主体甲板结构和设备7180吨,导管架4530吨,桩结构3200吨。

平台总高(从海底到钻机井架顶部)186.47米,上层甲板高度为126.2米,工作甲板高度为107.3米(海拔19.8米),设计水深87.5米。

平台详细设计、采办和建造由韩国现代重工(HHI)总包,生活模块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钻机模块由新西兰Pan International提供,海上安装作业由荷兰HEEREMA承担。

海上安装共用了16天,连接和试运转2个月,1998年6月30日平台在海上机械完工。

DNV是平台设计、建造和安装的第三方检验,伦敦海事检验公司(London Offshore)承担海事检验。

2.2 海底管线输气和输油管道的长度分别是我国海底输气、输油海底管线的第二和第一。

并且,这是国内在海上第一次双管同时铺设作业。

基本参数:涂层和1.5~2英寸的混凝土配重层由Socotherm设在宁波的涂敷场进行涂敷。

海上铺管作业由意大利SEJV公司承担,1997年11月1日开始铺设,1998年5月4日完成铺设。

10-3/4”油管线的试压与通球于1998年10月30日完成,保证了油井于1998年11月18日投产。

14”气管线第一次试压发现有泄漏,修复后于1999年3月20日完成三甘醇排水/脱水,扫线,充氮及试压工作,1999年3月25日平台开始通过14”气管线向天然气处理厂输送天然气。

2.3 天然气处理厂位于上海市南汇县新港镇。

主体装置由加拿大PROPAK公司承担详细设计,采办和制造,以撬装形式从国外运送到上海进行安装、联接和调试。

处理厂还建有3个2000立方米储LPG 的球罐,2个600立方米内浮顶轻烃储罐和10个170立方米卧式轻烃和戊烷储罐,以及LPG,戊烷和轻烃等液体产品的装车装置。

进厂段塞流捕集器的容积为700立方米。

天然气处理主流程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透平膨胀机加丙烷辅助制冷工艺。

产品为供给上海市的干气,以及LPG,戊烷和轻烃等液体产品。

2.4 原油中转站位于浙江省岱山岛,建有2座2万立方米和1座1万立方米浮顶式油罐,一个2万吨级油码头,一个2000吨级工作船码头。

原油的年中转能力为100万立方米。

2.5 生产指挥中心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336号的石油天然气大厦。

海上平台、气体处理厂和原油中转站均建有中央控制室,分别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系统控制生产过程。

由通讯卫星或DDN专线将三个中控室的实时生产数据分别送到指挥中心的三个计算机屏幕上,相当于把三个中控室的计算机屏幕移到了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可实时监测整个油气生产系统的动态生产数据。

当海上平台因台风袭击,人员必须全部撤离回陆地时,可将平台的生产改换到油井停止生产、气井保持继续生产的无人操作的台风生产模式,上述的设在指挥中心的平台监测站就被授权成遥控站,操作人员就通过遥控站从生产指挥中心对平台天然气系统的生产进行遥控操作,确保对上海市的稳定供气。

3 平湖油气田的投产3.1 原油投产1998年11月16、17日完成4口预钻油井的诱喷工作,18日起油井陆续投产,原油开始进入10-3/4”海底输油管道,30日原油到达岱山原油中转站,12月26日东海平湖油气田第一船原油开始外销,从此既开始了东海油气开采的历史。

1999年6月7日,东海第一口水平井顺利投产,该井日产油量超过1200立方米。

3.2 天然气投产3.2.1 14”海底输气管道的排水/脱水及充氮原计划海管排水后采用真空的办法来干燥,这种方法世界通用,脱水效果好,在脱水过程中可随时检测海管内的干燥程度,但最大缺点是时间长,为了天然气的早日投产,最后确定使用三甘醇一次排水/脱水方法,这种方法国际上较少采用,费用较高且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风险。

经研究确定,采用五舱室三甘醇法,每个舱室内容纳三甘醇约100立方米,舱室之间以清管器相隔,利用三甘醇吸水性较强的特点,后一舱室的三甘醇将前面清管器通过后附留在管壁上的含水三甘醇薄膜进一步吸收,以增加脱水效果。

经计算,当三甘醇中含水量为40%时,对应的天然气水化物的形成温度为-20O C,根据平湖气海管的操作条件,确定验收标准为含水量15%。

对于本次采用的五舱室法,经理论计算,若注入纯度97%的三甘醇,则最终附留在管壁上三甘醇的浓度是96.72%,即含水量为3.28%,是能满足脱水要求的。

1999年3月4日,开始三甘醇排水/脱水作业,即从陆上天然气处理厂开始,以干燥空气顶推三甘醇,以三甘醇顶推管中存水,实际注入浓度98%的三甘醇共576立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