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版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
新生儿复苏国际新共识及2011年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文档资料

概述
胎儿期
l l
子宫内, 胎儿依赖胎盘作为气体交换的器官
肺泡充满了肺液
出生后
l
l l l l l l
肺扩张充气
胎肺液离开肺泡 肺小动脉扩张
肺血流增加
血氧含量上升 动脉导管收缩
肺泡里的液体被气体代替
血流由肺获得氧气
继发性呼吸暂停
l l l
呼吸停止 心率下降 血压下降
原发性呼吸暂停 继发性呼吸暂停
l
新生儿复苏国际新共识 及2019年中国新生儿复苏指 南
前言
•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 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 2019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每年400万的新生儿 死亡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占1/4。 • 1987年美国儿科学会(AAP)和美国心脏协会 (AHA)开发了新生儿复苏项目(NRP)并向全 世界推广,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 伤残率。
肾上腺素:对肾上腺素反应差
(心率 <60次/min)
重新检查以下步骤的有效性: l 通气 l 胸外按压 l 气管内插管 l 注入肾上腺素 考虑是否有以下可能: l 低血容量 l 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对肾上腺素反应差:低血容量
低血容量的体征:
l l l l
给氧后仍苍白 脉搏微弱 (心率或高或低) 对复苏反应不佳 低血压/低灌注
按压力量和深度
l
按压的深度应为胸廓前后径1/3
胸外按压:方法
l
下压的持续时间稍短于放松的时间
正确的胸外按压(放松期手指不离开胸部) 错误的胸外按压(放松期手指离开胸部)
胸外按压: 配合通气
l l
4个动作1个周期,应耗时约2 s。 每分钟应有120个“动作”左右(90次按压和30次呼吸)。
新生儿复苏国际新共识及2011年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前言
• 为了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2004年中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和强生儿科研究院、 美国儿科学会共同合作,在中国建立了新生 儿窒息复苏项目。
• 自2004年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生 儿复苏培训工作 。
前言
• 2010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总 结大会”。
or
无
考虑停止复苏
新观点
• 现根据相关文献,对依据循证医学研究得出的新生儿 复苏的国际新共识和两个新指南做一介绍,供我国新 生儿复苏工作者参考。
2005年以前的研究
• 尚无充足的证据来推荐应用空气复苏。 • 当前的证据不足以解决新生儿复苏的用氧问题 • 仍提出:足月新生儿复苏,如需要正压通气时仍推荐
则可 • 用吸引球和大孔吸引管清理口咽和鼻腔
有胎粪及新生儿不是有活力的
气管吸引 • 给氧 • 插入喉镜,用12F或14F的吸引管清理口腔 • 插入气管导管 • 将气管导管与胎粪吸引管相连 • 退出导管时进行吸引 • 必要时重复操作
常压给氧
如新生儿有呼吸,但是有中心性紫绀,则常压给氧。
充气式气囊 氧气面罩
• 对新生儿复苏正压通气者应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
关于新生儿复苏用是否用100%氧的讨论
• 近年来人们关注100%氧对呼吸生理、脑血循环的潜 在不利影响及氧自由基的潜在组织损害。
• 国外不少单位对复苏时正压通气应用100%氧和21% 氧(空气),进行了临床和动物试验的对照研究。
结果
• —新生儿复苏用空气组死亡率低于100%氧组, 差异显著。
• 2011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会, 参考国际的新指南和共识,结合中国国情,修订了我国 的新生儿复苏指南(2004年制定,2007年第一次修订, 2011年第二次修订)。
新版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PPT课件

三、复苏步骤
(二)初步复苏
1.保暖: 产房温度:25 - 28 ℃ 辐射保暖台温度: 足月儿设置为32 -34 ℃ 早产儿根据其中性温度设置。 用预热毛巾包裹新生儿,注意头部擦干和 保暖。 <32周的早产儿,以塑料薄膜包裹置于辐 射保暖台上。
新生儿复苏指南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三、复苏步骤
(二)初步复苏
2.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使咽后壁,喉和气管成直线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三、复苏步骤在生后第1分钟刺激后咽部可
产生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
(二)初步复苏
过缓或呼吸暂停。
3.吸引:必要时(分泌物量多或有气道梗 阻)用吸球或吸管(12 F或14 F)先口咽 后鼻清理分泌物。过度用力吸引可导致喉 痉挛,并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和 自主呼吸延迟出现。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 吸引时间(<10 s),吸引器负压不超过 100 mmHg(1 mmHg=0.133 kPa)。
复苏前准备
产前咨询:分娩前要问产科医务人员4 个问题以识别高危因素。
组成团队 检查物品
产前咨询:
分娩前要问产科医务人员4个问题以识别高危因 素:
孕周多少? 羊水清吗? 孕期分娩的新生儿数目? 有何高危因素? 根据上述问题决定复苏人数及准备的复苏物品
新生儿复苏指南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指南目标和原则
五、参考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 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中国新生 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制定本指南。
新版更新内容
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出版的《新生 儿复苏教程》第七版2016年出版。
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将其中主要的更新 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我国现状进行修订 ;包括八个部分:复苏前的准备工作、初步 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药 物、早产儿复苏、复苏后处理
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

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作为一位准父母,了解新生儿的复苏指南必不可少。
本文将对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解读,帮助准父母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新生儿的复苏技能。
什么是新生儿复苏指南?新生儿复苏指南是新生儿抢救的指南,由中国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制定并发布。
该指南基于最新科学研究和抢救技术,为救治新生儿疾病提供了指导。
复苏指南的适用范围该指南适用于孕产机构和儿科医院中需要进行新生儿抢救的情况。
其内容包含对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绝对心动停止等状况的应对方法。
新生儿复苏的关键时间新生儿抢救的关键时间为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这也是新生儿最具危险性的时间。
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复苏。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死亡。
新生儿抢救的具体步骤1.评估: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如是否有心跳或呼吸等。
2.气道:先处理好新生儿的气道,以确保呼吸畅通。
可以采用气道伸展、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方法进行处理。
3.呼吸:进行呼吸辅助或机械通气。
4.循环:如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则需要进行胸外按压或心肺复苏等方法来挽救生命。
5.药物:如果必要,可以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药物。
复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能力。
2.必须对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有所了解,如氧中毒、胃肠道扩张或损伤等。
3.必须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复苏的风险和潜在风险,并且必须谨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4.必须遵循医学道德和法律规定,尊重新生儿及家属的人身权和利益。
复苏指南需要注意的难点1.氧气的使用:虽然氧气对新生儿的生命挽救至关重要,但过量使用反而会导致氧中毒。
因此,需要根据氧饱和度控制氧气的使用。
2.药物使用:新生儿对药物的剂量非常敏感,因此使用药物的剂量要根据新生儿的年龄、体重等情况来确定。
3.心肺复苏的节奏:心肺复苏的节奏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医护人员的默契协作和高水平的技能。
新生儿的抢救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工作,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技艺。
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

新生儿复苏指南---复苏步骤
(2)频率和吸气时间: 正压通气的频率为40~60次/min(建议等级2a级,证据级别C-EO级), 用“吸-2-3”的节律大声计数以保持正确的速率。 无论足月儿还是早产儿,正压通气的吸气时间≤1 s(建议等级2a级,证据级别C-LD级)。 不推荐对早产儿正压通气时增加吸气时间,因采用持续性肺膨胀策略有潜在危害(建议等级3级,
具备呼气末正压的复苏囊并配备压力表。
新生儿复苏指南---复苏步骤
临床常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式气囊 (250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有条件时最 好使用具备呼气末正压的复苏囊并配备压力表。
新生儿复苏指南---复苏步骤
T-组合复苏器使用前需连接压缩气源, 采用空氧混合仪调节氧浓度。 压力: 需预先设定吸气峰压20~25
新生儿复苏指南---复苏步骤
通常情况下吸气峰压为20~25 cmH2O(1 cmH2O=0.098kPa) 少数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可用2~3次30 cmH2O压力通气(建议等级2a级,证据级别C-LD级)。 对需要正压通气的新生儿,最好同时提供呼气末正压(建议等级2b级,证据级别C-LD级)。 临床常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式气囊(250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有条件时最好使用
行脉搏血氧饱和度和3-导联心电监测,考虑脐静脉置管。
新生儿复苏指南---复苏步骤
(六)胸外按压 3. 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的配合:由于通气障碍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胸外按压务必与正压通气同时进行。胸 外按压与正压通气的比例应为3∶1(建议等级2b级,证据级别C-EO级),即每2秒有3次胸外按压和1次正压通 气,达到每分钟约120个动作。胸外按压者大声喊出“1-2-3-吸”,其中“1-2-3-”为胸外按压,“吸”为助手 做正压通气配合。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3、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2016版》在插管方法 中着重强调了小指的3个用处,包括 ① 插入喉镜时,小指靠在新生儿颏部提供稳定性; ② 暴露声门时,如未完全暴露,操作者用自己的小 指或由助手用食指向下稍用力压环状软骨使气管下 移以助于暴露声门; ③ 判断气管导管位置时,可采用胸骨上切迹摸管法, 操作者或助手的小指尖垂直置于胸骨上切迹上,当 导管在气管内前进时小指尖触摸到管端,则表示管 端已达气管中点。
1、通气指征:新旧指南的正压通气指征均为①呼吸暂停或喘息样 呼吸、②心率<100次/min。但《2016版》指南强调,对有以上 指征者,要求在“黄金一分钟”内实施有效地正压通气,如果新 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有呼吸,心率>100次/min,但有呼吸困 难或持续紫绀,清理气道、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常压给氧或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2、用氧规范:《2016版》指南建议分娩机构应最大可能配备脉 搏血样饱和度仪或空氧混合仪。如果无上述两种仪器,在利用自 动充气式气囊复苏时,有4种氧浓度可用(见下表)。《2011版》 指南中提到“如果有效通气90s心率不增加或氧饱和度增加不满意, 应当考虑将氧浓度提高到100%”,而《2016版》指南上则强调了 胸外按压时给氧浓度要提高到100%(2015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 南补充说明:心率一旦恢复,应立即降低氧浓度)。
谢谢观看
1、《2016版》指南建议胎龄<30周、有自主呼吸, 或呼吸困难的早产儿,产房内尽早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 气,并根据病情选择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2、《2016版》指南建议复苏开始时给氧浓度应低于 65%,并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或血气的动态监测,使血 氧饱和度维持在目标值,复苏后应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0%~95%,定期眼底检查随访。 3、《2016版》指南强调了缺氧后器官功能监测:围产 期窒息的早产儿因缺氧缺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应密切观察,延迟或微量喂养。注意尿量、心率和心律。
新生儿复苏指南(2011年)-张晓燕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新生儿复苏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 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 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 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 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 好。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考虑气管插管 C 纠正通气步骤 如胸廓起伏不 好给予气管插 管 考虑低血容 量气胸 D
胸外按压
与正压通气配合 生后导管氧饱和度 标准
否
心率<60次/分 是 给予肾上腺素
1 min 60%~65%
2 min 65%~70% 3 min 70%~75% 4 min 75%~80% 5 min 80%~8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六)胸外按压
1.指征:充分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次/min。在正压通气同时须进行胸外按压。 2.方法:应在新生儿两乳头连线中点的下方,即胸骨体下1/3进行按压。 ⑴拇指法:双手拇指端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双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 抱胸廓支撑背部。此法不易疲劳,能较好的控制下压深度,并有较好的增强心 脏收缩和冠状动脉灌流的效果。 ⑵双指法:右手食、中2个手指尖放在胸骨上,左手支撑背部。其优点是不受患儿 体型大小及操作者手大小的限制。 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产生可触及脉搏的效果。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按 压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放松时拇指或其余手指不应离开胸壁。 3.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需默契配合:需要胸外按压时,应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 因为通气的损害几乎总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因此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 比例应为3:1,即90次/min按压和30次/min呼吸,达到每分钟约120个动作。因 此,每个动作约0.5s,2s内3次胸外按压加1次正压通气。30s重新评估心率,如 心率仍<60次/min,除继续胸外按压外,考虑使用肾上腺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呼吸困难和/或持续紫绀的处理
精选ppt
3
背景
根据中国残联等有关部门 2003 年底的 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新增 0-6 岁 残疾儿童为 19.9 万,在五类残疾儿童中, 智力残疾占54.2%,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 产时窒息、早产及宫内窘迫等。
精选ppt
4
背景
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 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3%和20.1%;
精选ppt
25
初步复苏后的评估
初步复苏30秒,评价呼吸和心率氧和状态 如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或心率<100次
/min,进行正压通气 评估肤色的主观性太强 脉搏氧饱和仪的传感器应放在动脉导管前
位置(即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 间表面)
精选ppt
26
脉搏氧饱和仪的应用
新指南强调脉搏氧饱和仪的应用,脉搏氧饱 和仪既可测量心率,又可经皮测量氧饱和度。 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脉搏氧饱和仪在新生儿复 苏中应用的可行性。
原则: 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
(1)基本步骤,包括快速评估、初步复苏及评估;
(2)正压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
(4)给予药物或扩容治疗
应强调开放气道和正压通气
精选ppt
8
2011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流程图
参考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复苏教程》 (第六版)和新生儿复苏指南(2011版)
国际新生儿复苏指南
2013-8-20
精选ppt
1
内容概要
第六版新生儿复苏指南介绍 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学习方法介绍 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操作 参与反馈演示
精选ppt
2
背景
根据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显示: 2000年我国 5岁以下儿童前三位死亡原 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 重儿,新生儿窒息为第 2死因,在城市 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后出生窒息已成为 第一位死因。
生后羊水清时 快速评估
第二个评估 第三个评估
生后羊水胎粪污染时 有无活力评估
初步复苏后 评估
• 足月或早产? • 有无呼吸或哭声? 呼吸、心率
• 有呼吸或哭声? • 肌张力好?
评估
• 肌张力好?
• 心率>100次/min
措施
决策
决定是否需要复苏 决定是否需要气管内 决定下一步措施
吸引胎粪
贯彻复苏始终
2011年5月23日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 组修订中国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精选ppt
9
2010指南
精选ppt
10
精选ppt
11
生后动脉导管血氧饱和度标准
流程图内显示的生后1-10min的目标值
1min
60-65%
2min
65-70%
3min
70-75%
4min
75-80%
5min
80-85%
10min 85-95%
其中20%是出生窒息导致的,出生窒息是婴 儿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第一位的原因是早 产)。
精选ppt
5
背景
2004年卫生部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启动
培训项目目标:
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训练有素、操作熟
练的新生儿复苏人员在场。以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
发生率及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由6.32%降至2.94%。
次/分
精选ppt
21
胎粪吸引管
精选ppt
22
胎粪吸引
精选ppt
23
触觉刺激
用手拍打或手指弹 患儿的足底或摩擦 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 呼吸,如这些努力 无效则需要正压人 工呼吸。
精选ppt
24
Hale Waihona Puke 触觉刺激过度用力刺激不但毫无帮助,而且可能会 造成严重损伤;不要摇动新生儿。
对无反应的新生儿继续使用触觉刺激是浪 费时间。对持续的呼吸暂停,应给予正压 人工呼吸。
精选ppt
6
背景
新生儿复苏项目第二周期(2011-2015)启动 ➢ 巩固成果,扩大受益面 ➢ 普及新生儿复苏技术 ➢ 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长效机制(院内NRP) ➢ 提高新生儿复苏技能和复苏后管理 ➢ 降低发生率、死亡率、伤残率
精选ppt
7
指南目标和原则
目标: 确保我国每家医院每次分娩时至少有一名训练有素、 操作熟练的新生儿复苏人员在场。
精选ppt
12
2011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流程图
2011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流程图对2010美国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有两项改动:
1.快速评估仍为4项,保留了对羊水胎粪污染 的评估。
2.对呼吸困难和持续紫绀者清理气道,氧饱和 监测,常压给氧或CPAP,增加了“常压给 氧”。
其余部分与2010美国新生儿复苏流程图相同。
➢ 在出生4项快速评估中(无心率),羊水和足 月两项娩前就应知,娩后看呼吸和肌张力两项; 后者更敏感,肌张力差常表明已有缺氧损害, 如消失则示严重缺氧。
➢ 如肌张力好,仅青紫和/或呼吸弱,多能很快 转为正常,但肌张力消失(常伴青紫或苍白), 则需要立即处理甚至气管插管。
精选ppt
15
三个评估
第一个评估
吸引器压力不超过100mmHg(13.3kPa) 擦干 刺激
重新摆正体位
精选ppt
19
清理气道(无胎粪存在时)
先吸引口腔,精后选p吸pt 引鼻腔
20
羊水混有胎粪时—有无活力评估
v新生儿无活力 婴儿呼吸前,气管插管,自气管内吸引胎粪
v新生儿有活力 可不进行气管内吸引
有活力的定义: 哭声响亮或呼吸规则、肌张力好、心率>100
对新生儿复苏正压通气者应使用脉搏氧饱和 仪
精选ppt
27
脉搏氧饱和仪的应用
新的脉搏氧饱和仪应用了专门为新生儿设 计的传感器,可在出生后1-2min内提供可 靠的读数。
脉搏氧饱和仪的传感器应放在动脉导管前 位置(即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 间表面。)
精选ppt
28
脉搏氧饱和度测定仪
精选ppt
精选ppt
16
初步复苏
保暖 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
体位 置新生儿轻度伸仰位(“鼻吸气”体位),使 咽后壁,喉和气管成直线 颈部伸展过度或不足,均会阻碍气体进入。 为使新生儿保持正确体位,可在肩胛部下垫一 折叠的毛巾。
精选ppt
17
精选ppt
18
初步复苏
吸痰
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先口咽后鼻清理 分泌物(先嘴后鼻,M-N);
精选ppt
13
快速评估新生儿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 是否足月? (出生前) 羊水是否清? 是否有呼吸或哭声?
喘息就是在缺氧或缺血时发生的一系列单次或多次深 吸气,通常预示严重的神经和呼吸抑制.
肌张力是否好? (敏感) 如以上1项为否,则进行初步复苏
精选ppt
14
如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