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家学写作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妙用排比句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妙用排比句作者:刘凌芝邱德保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21年第15期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分句,成串地排列起来,这就是排比句。
排比,用于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于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于抒情则情深意浓,用于说理则鞭辟入里。
一直以来,排比都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考场作文亮点。
【左读名家经典】尼亚加拉大瀑布那一天的天气寒冷潮湿,着实苦人。
不论多会儿,只要车一停下来,我就侧耳倾听,看是否能听到瀑布的吼声,同时还不断地往我认为一定是瀑布所在的方向张望,每一分钟都期盼会有飞溅的浪花出现。
后来我们下了车,我才听到洪流的轰隆声,同时觉得大地都在我脚下颤动。
崖岸陡峭,又因为有刚刚下过的雨和化了一半的冰,地上滑溜溜的,所以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怎么下去的,不过我一会儿就站在山根那儿,攀登到一片嶙峋的乱石上了。
那时汹涌澎湃,震耳欲聋,玉花飞溅,蒙目如眯,我全身濡湿,衣履俱透。
原来我们正站在瀑布的下面。
我只能看见巨浪滔天,劈空而下,但是对于这片巨浪的形状和地位,却毫无概念,只渺渺茫茫,感到泉飞水立,浩瀚汪洋而已。
一直到我来到平顶岩向上看去的时候——天哪,那样一片飞立倒悬的晶莹碧波!——它的巍巍凛凛,浩瀚峻伟,才整个呈现在我眼前。
于是我感受到,我站的地方和造物者多么近了,那时候,那副宏伟的景象,一时之间给我的印象,同时也就是永远无尽给我的印象。
一瞬的感觉,而又是永久的感觉——是一片宁静之感:是心的宁静,是灵的恬适,是对于永久的安息和永久的幸福的展望,不掺杂一丁点暗淡之情,不掺余一丁点恐怖之心。
尼亚加拉一下就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永远不改变,永远不磨灭,一直到我的心房停止了搏动的时候。
啊,这令人陶醉的地方!在那十天里,我就一直在那地方,整天往来徘徊,从一切角度来看这个垂瀑。
站在马蹄铁大瀑布的边缘上,看着奔腾的水,在快到崖头的时候,力充劲足,然而却又好像在驰下崖头、投入深渊之前,先停顿一下似的;从河面上往上看,巨涛下涌;攀上邻岭,从树梢间眺望,看激湍盘旋而前,翻下万丈悬崖;站在下游三英里的巨石森岩下面,看着河水,波涌涡漩,轰隆声应答,表面上看不出来它所以这样的原因,其实在河水深处,受到巨瀑奔腾的骚扰。
跟着名家学语文三下册名篇

跟着名家学语文三下册名篇《跟着名家学语文三下册名篇》语文就像一座大花园,里面繁花似锦,每一朵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而三年级下册的名篇,那可都是花园里最娇艳的花朵,跟着名家去学习这些名篇,就像是跟着最厉害的花匠学习种花技巧一样有趣又有用。
在这些名篇里,我们能感受到名家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就像老舍先生写的那些文章,他把生活中的小事写得活灵活现。
你看,老舍笔下的小动物,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蹦跶呢。
他写猫,那猫就像一个调皮又可爱的小娃娃,有时候很乖,安安静静地趴在那儿,有时候又特别淘气,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
这就好比我们身边那些性格多变的小伙伴,时而文静,时而调皮捣蛋。
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呢?那就是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它们的特点。
你要是不仔细看,能知道猫有这么多有趣的习性吗?就像你要是不认真观察你的小伙伴,能知道他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生气吗?再看那些描写景色的名篇。
作家们笔下的景色,那简直就是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他们写春天,春天就像一个刚睡醒的小姑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花朵是她的笑脸,风儿是她的呼吸。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好像就置身于那美丽的春天之中。
我们要学习名家们这种描写景色的本事啊。
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也不少,可为啥写出来就干巴巴的呢?那就是缺乏名家这种把景色写活的功夫。
这就好比厨师做菜,同样的食材,好厨师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而一般人做出来就普普通通。
我们得把景色当成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情感和动作,这样写出来的景色描写才够吸引人。
还有那些写人物的名篇呢。
名家笔下的人物,那一个个都像是从纸上走出来的真人。
他们的外貌、性格、行为举止,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就像雕塑家雕刻人像一样,每一刀都精准地塑造出人物的特点。
我们描写人物的时候,可不能只是简单地说这个人长什么样,干了什么事。
得像名家一样,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比如说一个人很善良,那他在看到小动物受伤的时候,眼睛里会流露出怎样的神情,他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借景抒情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借景抒情作者:邱德保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21年第09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文章中流淌的血液。
一篇文章要想撥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就必须充满感情。
而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就是借景抒情,这“景”,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以是人物活动的场景。
【左读名家经典】扛椽树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滔滔的河。
滔滔的神话和历史。
滔滔的云中飘带和地上脚步。
自周至春秋,花开花落五百年,斗转星移五个世纪,五百年五个世纪十几万个晴晴阴阴的日子,纷至沓来,应接不暇,等来了古神州的第一批诗人。
诗人们如鸟如蝉如蛙,吟诵之声不绝啊不绝。
然而,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漠风狂舞,首如飞蓬。
而我,也恍若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
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
阳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
原来,是柳在等我。
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描绘它,没借鉴可寻。
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
所以,什么娥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刘三姐的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
黑还要浓黑。
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出泼。
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
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汉子。
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
鲁迅虽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
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
——这就是这柳。
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
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明贬实褒,意蕴无穷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明贬实褒,意蕴无穷作者:牟维和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2018年第07期【左读名家经典】一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
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
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
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孙犁《荷花淀》二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魏巍《我的老师》写作指南有时,在特定的环境下,为了表达的需要,也为了使句子更富有幽默感,更吸引读者的眼球,作者便会采用正话反说法组织语言,以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上面两个选段,就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现手法。
选段一是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中的片段。
选段中的“狠心贼”原本指“心肠如铁,不顾亲情的心肠歹毒的男人”,但在这里,用在游击队员身上却全无恶意,反而生动地反映了这几个女人纯朴、俏皮、可爱的性格特点,是她们对丈夫的亲昵表达。
跟着名家学写作变化中的外貌描写2

人物肖像的变化发展人的职业、社会地位、性情等随着时光流逝、境遇的变迁而在不断变化中,而这一切变化不能不表现在人物的肖像上。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名家的人物世界,揣摩名家在人物肖像变化背后寄予的深意。
祥林嫂:从新寡到乞丐(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初到鲁镇)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再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后)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6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点评】鲁迅描写了祥林嫂的三处肖像,随着祥林嫂的境遇越来越坏,她的外貌和精神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当他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帮工时,虽“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第二次死了丈夫再到鲁镇时,“两颊已消失了血色。
”而当她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后,脸色是“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气,仿佛是木刻似的”,眼睛也呆滞无光,已经接近死亡了。
鲁迅先生描写祥林嫂,运用白描手法,通过描写祥林嫂的外貌变化,特别是对眼睛的细致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跟著名家学作文

【 名家简介 】
赵 丽 宏 , 中国 当代散 文 家、诗人 。 1 5 年 生 于上 海 。著有 91
《 生命 草 》、 《 小鸟 ,你 飞向何 方 》、 Hale Waihona Puke 珊瑚 》、 《 生遐 思 》 人
等散 文集、诗集 、散 文诗 集 、报 告文 学集等 ,共 有3 多部 。作 品 0
数 十次在 国内外获 奖。有许 多作 品被 翻译 成英 、法、意 、 日、俄 等 多种文 字介绍到 国外 。
他 的文 学作 品感情真 挚 ,文笔 清新 ,尤其 是面 对青 少年读 者
的作品 ,充满 了深切 的感情和 爱心 ,深深打 动 了广大青 少年读 者
的心灵 。
跽 着 名 家 学 作 文
【 阅读导航 1
作 文难 ,难于 上青天 。这是很 多同学对作 文 的认识 和看 法 , 真 的是 这样 的 吗? 那倒 也 未必 。其 实我 们 只要 摸清 了写作 文 的 “ 门路” ,掌握 了写作文 的方法和技巧 ,你会发 现写作文也 不过 如 此。下面让我们 走进 当代著 名作家 ,来聆 听他们 对作文 写作 的
跟着名家学写作外貌描写1

形色各异的肖像描写细脚伶仃的圆规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点评】小市民杨二嫂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薄嘴唇”,表示这是一个善于说话,惯于应酬的人;“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的姿势,显示出她的的泼辣和放肆。
一棵挺拔的树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些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点评】骆驼祥子是靠卖苦力为生的人力车夫,健壮的身体是他赖以谋生的基础。
作者着重描写他那粗壮的脖子,红扑扑的脸,硬棒的身体和四肢,远远望去,犹如一棵挺拔的树,坚毅、壮实。
农村姑娘盛淑君她抬起眼睛,看见前面不远的一眼水井的旁边,有个穿件花棉袄的,扎两条辫子的姑娘,挑一担水桶,正在打水。
姑娘蹲在井边上,弓下了腰子。
两根粗大、油黑的辫子从她背上溜下去,发尖拖到了井里。
……从侧面,她看到她的脸颊丰满,长着一些没有扯过脸的少女所特有的茸毛,鼻子端正,耳朵上穿了小孔,回头一笑时,她的微圆的脸,她的一双睫毛长长的墨黑的大眼睛,都妩媚动人。
她肤色微黑,神态里带动着一种乡间的姑娘的蛮野和稚气. 周立波《山乡巨变》【点评】盛淑君是湖南山乡的姑娘。
她穿着时新的花棉袄,梳着两条粗大辫子,这正是当时乡村流行的打扮,而她那红扑扑的脸,黝黑的皮肤,则是同田间的劳作分不开。
跟着作家写作文

跟着作家写作文
咱们先来说说那些大作家吧。
就像鲁迅先生,他的文字那可是像一把犀利的手术刀。
你看他描写人物的时候,寥寥几笔就能把一个人的神态、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如说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孔乙己那种既想保持读书人的清高,又穷困潦倒的矛盾状态给展现出来了。
咱要是跟着鲁迅学写人物,就不能啰啰嗦嗦写一大堆没用的外貌描写,得抓住人物最独特的那个点。
还有老舍先生,他写的东西特别接地气,就像胡同里拉家常一样。
他描写北平的那些文字啊,读起来就感觉自己好像走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能闻到炸酱面的香味,能听到大爷大妈的吆喝声。
如果我们要学老舍先生写一个地方,那就得把自己对这个地方的独特感受写出来,那些街头巷尾的小细节可不能放过。
然后呢,就是模仿。
比如说你特别喜欢某位作家的写作风格,你可以先照着他的风格来写个小短文。
假如你喜欢汪曾祺那种淡雅、闲适的风格,你就可以写一篇描写家乡美食的小文章,学着他那种不紧不慢的叙述方式,把美食的制作过程、口感、背后的故事都娓娓道来。
不过要注意哦,模仿可不是抄袭,你得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最后呢,就是要创新啦。
当你跟着作家们学了不少技巧之后,你就得开始走出他们的影子,形成自己的风格。
就像毕加索,他早期也是模仿别人的画风,但是后来他不断创新,才有了自己独特的立体主义风格。
咱们写作文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借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融入进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独一无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形象传神的策略第二章:形式美创造的策略第三章:新巧夺人的策略第四章: 婉约蕴藉的策略第五章:强化语意的策略第六章:幽默诙谐的策略第七章:炼字遣词的策略第八章:句子锻选的策略第九章:段落衔接的策略第十章:篇章起首的策略第十一章:篇章结尾的策略语言的重要‚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
‛这是两千多年前大圣人孔子的名言,载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记唐太宗事,有这样一段文字: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
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
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
妾敢不贺!‛上乃悦。
长孙皇后采用什么样的表达策略,取悦太宗?思考:《韩诗外传》记春秋时代晏子谏齐景公事:齐有得罪于景公者,景公大怒。
缚置之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
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其肢解人,不审从何肢解始也?‛景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晏子是如何说服齐景公的。
思考: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曹衍,衡阳人。
太平兴国初,石熙载尚书出守长沙,以衍所著《野史》缴荐之,因得召对。
袖诗三十章上进,首篇乃《鹭鸶》、《贫女》两绝句,盖托意也。
……《贫女》云:‚自恨无媒出嫁迟,老来方始遇佳期。
满头白发为新妇,笑杀豪家年少儿。
‛太宗大喜,召试学士院,除东宫洗马,监泌阳酒税。
曹衍何以一首诗就讨得宋太宗欢心?思考:《晏子春秋》卷六记载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者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反取病焉。
‛为什么晏子寥寥数语,就能粉碎楚王君臣精心策划的诡计,让楚王丢了面子还要道歉,使齐国在外交斗争中得分呢?思考:第一章:形象传神的策略所谓番茄炒虾仁的番茄,在北平原叫作西红柿,在山东各处则名为洋柿子,或红柿子。
……这种东西,特别是在叶子上,有些不得人心的臭味——按北平的话说,这叫作‚青气味儿‛。
所谓‚青气味儿‛,就是草木发出来的那种不好闻的味道,如楮树叶儿和一些青草,都是有此气味的。
可怜的西红柿,果实是那么鲜丽,而被这个味儿给累住,像个有狐臭的美人。
这是老舍《西红柿》中的一段文字,相信一读之下,便会印象深刻。
那么,为什么呢?思考:那么,如何达到这一表达目标呢?一、比喻●如钱钟书《围城》中有一段文字云: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
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
……●如汉末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有名句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如沈谦《我的朋友胡适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胡适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提倡白话文学,宣扬民主与科学,推出德先生(Dem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鼓动新思潮,开风气之先,居功奇伟。
曾经遭受到若干保守人士的攻讦,开始还讲道理,后来演变成人身攻击,胡适虽然修养不错,终究按捺不住,脱口而出:‚狮子和老虎向来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跟狗才联群结党!‛●如梁实秋《音乐》一文有云:最令人难忘的还有所谓天籁。
秋风起时,树叶飒飒的声音,一阵阵袭来,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如衔枚疾走。
风定之后,细听还有枯干的树叶一声声的打在阶上。
●如台湾作家林耀德《树》一文有云:坚实的树瘿,纠结盘缠,把成长的苦难紧紧压缩在一起,像老人手背上脆危而清晰的静脉瘤块,这正是木本植物与岁月天地顽抗后所残余下来的证明吧。
●如王禄松《那雪夜中的炭火》一文有云:卑坼说:‚对于一个在苦难中的人说一句有帮助性的话,常常像火车路轨上的转折点——倾覆与顺利,仅差之毫厘。
‛●如台湾作家艾雯《渔港书简》有云:昨夜我在海潮声中睡去,今朝又从海潮声中觉醒。
海不曾做梦,但一个无梦的酣睡,在一个被失眠苦恼了数月的人,不啻是干裂的土地上一番甘霖。
●比喻三种表达效应。
一可以化具象为抽象,别开生面。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晨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二可以别具嘲弄讽刺之兴味。
如钱钟书《围城》中有一段文字说:韩学愈得到鸿渐停聘的消息,拉了白俄太太在家里跳跃得像青蛙和虼蚤,从此他的隐事不会被个中人揭破了。
三可以别具含蓄婉约的效应。
如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有云:自从1980年《围城》在国内重印以来,我经常看到钟书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或是诚诚恳恳地奉劝别研究什么《围城》;或客客气气地推说‚无可奉告‛;或是既欠礼貌又不讲情理的拒绝。
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我直耽心他冲撞人。
●要想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应该注意这样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新颖性原则。
如钱钟书《围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鸿渐把辛楣的橡皮热水袋冲满了,给她暖胃,问她要不要喝水。
她喝了一口又吐出来,两人急了,想李梅亭带的药里也许有仁丹,隔门问他讨一包。
李梅亭因为车到中午才开,正在床上懒着呢。
他的药是带到学校去卖好价钱的,留着原封不动,准备十倍原价去卖给穷乡僻壤的学校医院。
一包仁丹打开了不过吃几粒,可是封皮一拆,余下的便卖不了钱,又不好意思向孙小姐算账。
虽然仁丹值钱无几,他以为孙小姐一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仁丹的交情;而不给她药呢,又显出自己小气。
他在吉安的时候,三餐不全,担心自己害营养不足的病,偷打开了一瓶日本牌子的鱼肝油丸,每天一餐以后,吃三粒聊作滋补。
鱼肝油当然比仁丹贵,但已打开的药瓶,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
二是自然性原则。
如旅美台湾作家庄因《春愁》中有段文字说:美国佬酷爱玫瑰,制成各种化肥助其早熟,于是乎弄得枝粗叶肥,花团巨硕,且高可过人。
其冶艳缭乱,搔首弄姿,就跟美国大妞丰胴健脯而失娉婷娟秀一样,是不禁看的。
三是贴切性原则。
如钱钟书《围城》中有段文字说: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杂无谓的英文字。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二、比拟春风她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
这是台湾的一首流行歌曲中的两句。
这两句流行歌曲的唱词何以有如此的魅力呢?思考:●拟人策略除了常见的将无生命之物比人外,还有将非人类生物比人的。
如钱钟书《围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天晚上,一行五人买了三等卧车票在金华上火车,明天一早可到鹰潭,有几个多情而肯远游的蚤虱一路陪着他们。
●比拟策略中的‚拟物‛也不少见,也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如鲁迅《忽然想到》(七)一文中有段文字说:我还记得中国的女人是怎样被压制,有时简直并羊而不如。
现在托洋鬼子学说的福,似乎有些解放了。
但她一得到可以逞威的地位如校长之类,不就雇用了‚掠袖擦掌‛的打手似的男人,来威吓毫无武力的同性的学生们么?不是利用了外面正有别的学潮的时候,和一些狐群狗党趁势来开除她私意所不喜欢的学生们么?而几个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生长的男人们,此时却在异性的饭碗化身的面前摇尾,简直并羊而不如。
三、摹状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兵车行》中的开头一段文字。
杜甫开篇辟首的这两句诗,何以有如此独特的艺术魅力?思考:●‚摹声‛如张守仁《从傍晚到黄昏》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进入园区,面前奔窜着松鼠,有黑色的、灰色的、黄色的……它们吱吱吱叫着,像淘气的孩子似的,在雪杉、枫树的枝干间嗖嗖嗖地攀援、跳跃,一只大松鼠,眨着黑眼睛,弯耸着弧形大尾巴,从树干上蹿下来,在我脚边飞掠而过。
●运用‚摹色‛、‚摹态‛如台湾作家季季的《油菜花和炊烟》一文有云:我只知道我的童年是真的有油菜花和炊烟的:油菜花黄艳艳摇曳在广漠的田野,而炊烟从每一家的烟囱袅袅飘向天空。
●运用‚摹形‛如叶永烈《生死未卜》一文有云:几十个年头过去了,施宏乐变成了秃顶的老人,眉间深深地印着‚川‛字纹,额头深深地印着‚三‛字纹,眉毛、胡子像一根根银丝。
●‚摹味‛如杨雄《葱翠三月》一文中有云:我平时最喜欢吃油茶。
糯米粑、黄豆、花生和麻油筋等十几样茶崽崽,又香又脆,再拌以花椒末、葱丝等佐料,经金黄的滚烫的茶叶水一泡,吃到嘴里,香喷喷,热辣辣的,麻酥酥的,顿时从头到脚,浑身都觉得轻快、惬意,每每一碗下肚,还要迫不及待从竹凳上跳起,再来一碗。
四、示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
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丘迟的这段文字如何深切感动了陈伯之的。
思考:●追述的示现如李国文《从严嵩到海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当然,海瑞也付出了代价,据《明史》,朱厚熜拿到等于骂他不是东西的上疏时,气得跳脚,一把摔在地上,喝令左右:‚马上给我把这个姓海的逮捕,别让他跑了!快,快!‛在皇帝身边的宦官回他的话:‚都说这个人是有名的痴子,他为了上书,准备好了要坐牢杀头,先就买了一具棺材,和妻子泪别,家里的童仆也早吓得各自走散,看来他是不打算逃跑的。
‛‚抓起来!‛嘉靖吼。
●预言的示现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有一段孟子与齐宣王的著名对话: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是一首有名的写景诗,作于‚安史之乱‛平定和故人严武重镇成都之后,写景中折射出诗人的无比欣悦之情,历来为人传诵,甚至儿童启蒙读物也常常选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