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老中医教你三诀窍调养精气神

合集下载

中医精神养生法

中医精神养生法

中医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中医精神养生的方法一、清心静神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

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修炼才能够达到。

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

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儿童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

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

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少思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

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

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

这是因为私心太重,欲望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

如果能减少私心和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

中医养生保健的三宝调理原则是什么

中医养生保健的三宝调理原则是什么

中医养生保健的三宝调理原则是什么在中医养生保健的领域中,有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调理原则,被视为“三宝”。

这三宝分别是“精、气、神”,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健康与平衡。

精,乃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它既包括先天之精,从父母那儿遗传而来,决定了人的禀赋和体质;也包括后天之精,由我们日常饮食所化生。

后天之精不断补充先天之精,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辆汽车,那么精就如同汽车的燃料,是提供动力的源泉。

倘若精不足,就好比汽车燃料匮乏,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如疲劳、虚弱、免疫力下降等。

因此,保养精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意合理饮食,摄入营养丰富、均衡的食物,为精的化生提供充足的原料。

避免过度的劳累和纵欲,以免损耗先天之精。

规律的作息也有助于精的养护,让身体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使精得以储存和恢复。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它在人体内不停地运行,推动着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布以及脏腑的功能活动。

气的运行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

气不足时,人体会出现气短、乏力、自汗等症状;气的运行不畅,则可能导致气滞、气郁,引发疼痛、胀满等不适。

要保养好气,一方面要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促进气的运行。

比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能够调动身体的气机,使其流畅运行。

另一方面,要保持心情的舒畅。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容易导致气的郁结。

所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的愤怒、忧郁和焦虑,对于气的调养十分重要。

此外,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侵,也是保护气的关键。

因为寒邪会凝滞气机,影响气的正常运行。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

它涵盖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方面。

神的状态良好,人就会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反之,神不守舍,就会出现失眠、健忘、焦虑、抑郁等问题。

养神的关键在于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诱惑,很容易心浮气躁。

因此,要学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心灵得到放松和休息。

养生的根本大法:养足“精气神”

养生的根本大法:养足“精气神”

养生的根本大法:养足“精气神”养生的根本大法:养足“精气神”古人认为人有三宝“精气神”。

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精气神”。

“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神”是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

固守“精气神”,是健康长寿的根本大法。

什么是“精”?“精”包括精、血、津液。

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

阴精充盈,可以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更能提高抗病能力。

精有先天、后天之分,中医说:先天之精受之父母,是“生命之根”。

但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充养,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

后天之精,完全来自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又称“水谷精微”,有了这些营养物质的补充,人才能正常生活。

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属阴,所以称阴精,气属阳,所以称阳气。

侠义上,肾精特指肾所藏生殖之精。

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肾精的滋养。

如果肾精充足,骨骼便充实健壮,肢体活动轻劲有力;反之,肾精不足,就会引起骨骼发育不良,骨软无力。

老年人肾气渐衰,骨骼失去滋养,所以骨质脆弱,易于骨折,而且骨折后也不易愈合,这个时候可适当补充营养,促进愈合。

肾虚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容易有的症状:疲劳困倦、感冒不断、畏寒怕冷、爱喝水、四肢不温、又口干舌燥、比较容易口腔溃疡;夜尿多、腰痛、关节等骨头经常痛;怕热、腰酸、口舌生疮、小便黄热、烦躁无力、坐立不安。

以上症状如果不注意的话,发展下去就是高血压、肾炎、肾下垂、膀胱炎、糖尿病、阳痿、妇科病。

什么是“气”?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

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

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

气有三大作用:一是推动作用,可以推动经气、血液的循行。

二是气化作用,气化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作为新陈代谢的动力,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并调节人体的正常体温。

三是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

气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病气斗争,将之驱除出去。

老中医:人体“精气神”的秘密

老中医:人体“精气神”的秘密

人体“精气神”的秘密中医认为,人体有“三宝”,即精、气、神。

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发展,少生疾病。

那么,中医如何养足精气神,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何为精气神?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

“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

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

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

“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

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如何养足精气神?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

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

”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

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

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

养生之根本——精气神!(二)

养生之根本——精气神!(二)

养生之根本——精气神!(二)
如何养足精气神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内家拳中的动静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的极好手段。

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

精足,气旺,神全,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

一般来说,筑基补漏初级阶段完成方能精足不思淫,不思淫才能炼精化炁;炼精化炁完成方能炁足不思食,不思食方能炼炁化神;炼炁化神完成方能神足不思睡,不思睡方能炼神还虚。

中医告诉我们:“气不耗归于肝为血,血不耗归于肾为精,精不耗归于骨为髓。


如果一个人,气血充满,不漏掉,而能把精化气,气化神,神化光,这样100天,就能“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这个时候,他就出现了'精气神'三丰,真气自动运转,真气护体,会怎样呢?骨髓充满了,冬天穿单衣也不冷,夏天穿棉衣也不热——身体冬暖夏凉,自身调节达到最高点。

而且,精气神充足,就是三阳开泰,好运气也会跟着来。

100天不漏,保持的精气神的不泄,年青人这样攒上3个月不得了。

拳谱上讲,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修炼精气神的方法

修炼精气神的方法

修炼精气神的方法修炼精气神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修炼方式,它追求的是通过身心灵的修炼,提高个体的能量和意识水平,以达到身心健康、长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精、气、神是人体最基本的三个要素,也是构成人体功能及活动的基本力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修炼精气神的方法:首先,修炼精气神需要从调整呼吸入手。

深呼吸可以让人们吸收更多的氧气,从而提高气血运行的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修炼气功来达到调整呼吸的目的。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整人体能量的修炼方法,它能够增强体内的气血流动,提高人体机能,增强抵抗力。

常见的气功方法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通过练习这些气功可以提高我们的气血流动,从而增强精气神。

其次,修炼精气神需要进行身体锻炼。

适当的锻炼身体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人体肺活量,增加氧气的摄入量,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

此外,瑜伽、普拉提等也是一些非常受欢迎的修炼精气神的方法,它们可以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呼吸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增加体内能量。

第三,修炼精气神需要调节心态。

心态是一个人修炼精气神的关键。

我们需要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可以通过冥想、打坐、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让自己的思维回归到宁静和平和的状态。

冥想是一种通过屏蔽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的修行方法,可以让我们清除心中杂念,提升我们的意识水平,帮助我们远离烦恼和压力。

此外,饮食也是修炼精气神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健康的食材来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

均衡的饮食包括蔬菜、水果、坚果、粗粮、瘦肉等,尽量避免过度摄入油脂、糖分和盐分,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此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环。

最后,社交关系和心理支持也是修炼精气神的重要方面。

中医养生的精神调理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

中医养生的精神调理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

中医养生的精神调理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中医学强调身心合一的理念,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整体。

在中医养生中,精神调理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中的精神调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

1. 善于调节情绪情绪的波动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情绪不稳会导致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善于调节情绪对于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情绪调节:(1)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遇到困难时,要学会积极面对,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适当发泄情绪:适时地发泄情绪,可以通过与朋友倾诉、写日记、进行运动等方式有效释放负面情绪。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情绪波动。

2. 正确处理压力现代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压力,而持续的压力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中医注重通过调理身体来缓解压力,以保持心理健康。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缓解压力方法:(1)适当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减轻压力。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均衡的饮食以及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够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压力。

(3)中医草药调理:一些中药材具有舒缓神经的效果,如决明子、柠檬香茶等,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缓解压力。

3. 保持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内心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中医认为,心理和谐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持心理和谐的方法:(1)修身养性:通过修养内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增强内心的平和和善良。

(2)注重休闲娱乐:适当参与休闲活动,如听音乐、读书、观影等,可以缓解压力,帮助调节心理状态。

(3)学会放松:保持良好的放松方法,如冥想、深呼吸、按摩等,可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保持社交活动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养生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中医养生调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调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调养养生妙招中医养生在中国历史悠久,秉承“治未病”的理念,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调养涵盖了很多方面,下面为您介绍几种养生妙招,帮助您保持身体的健康。

一、养生之道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和为贵”,即饮食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

夏天多吃清凉、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秋天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等;冬天多吃温补食物,如姜、大枣等。

此外,中医还提倡粗细搭配,五谷杂粮均衡摄入,在饮食上保持多样化。

2. 运动保健中医注重运动保健,认为运动可以活血、通络、调气。

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多为柔和的气功、太极拳等,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强身健体。

年轻人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锻炼方式,保证每天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3. 睡眠养生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建议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保持睡前放松、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等,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二、常用中医养生方法1. 中药调养中医讲究平衡阴阳,中药调养可以根据个体需求,选择适合的中药食材进行调理。

常用的有枸杞、黄耆、党参等滋补品,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保持身体健康。

2. 穴位按摩中医有很多穴位按摩的方法,可以起到舒缓疲劳、调整气血的作用。

比如,太冲穴位可以缓解压力、促进睡眠;涌泉穴位可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

有需求的人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相应的穴位按摩。

3. 饮食疗法中医注重饮食疗法,通过合理的摄入食物来调理身体。

例如,饮食上多食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如绿茶、红枣等;适量摄入粗纤维食物,如山药、苹果等,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等问题。

三、中医养生误区1. 盲目依赖中药中药调养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需要长期坚持。

同时,中药应该在专业指导下使用,避免无谓地增加药物剂量,以免产生副作用。

2. 极端追求养生有些人迷信养生,不顾个体差异盲目追求所谓的“养生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养生之道 老中医教你三诀窍调养精气神

导语:
一个人有没有精神,就看他的精气神。为了探索人的生命的延
年与衰老,中医发掘出养生之道的三大法宝,那就是养精、养气、养
神。今天小编带给...
一个人有没有精神,就看他的精气神。为了探索人的生命的延年与
衰老,中医发掘出养生之道的三大法宝,那就是养精、养气、养神。
今天小编带给大家一篇调养精气神的日常方法。一起来看看。
一、日常保精方法
1.什么叫精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遗传物质,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
来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个是食物化生的营养物质,属于
后天这精。先天之精需要营养物质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此外,
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与营养物质共同组成了后天之精。
2.养精的方法
养精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节欲保精,切记“色字头上一把刀”
养精首先要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种做法。因为太多泄精,会泄掉
人的精气。按《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积精全神”,认为追求追求长
寿一定要把肾精蓄积在那里,作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库有水才能源
源不断地滋养农田一样。这个精藏在肾里,肾有“生髓主骨”的作用,主
管养育大脑、骨髓,肾精丧失了,骨头、大脑也就受到损伤。所以人
如果房事无节制,那就像一把斧子一样,是在砍伐我们自己的身体。
有人做了统计,中国历代皇帝加起来有402位,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
30多岁,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的嫔妃太多了。
第二,进行经络按摩,促进精的生养
中医认为,保精养精要养经常按摩下丹田。下丹田的准确位置是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