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小说里诗词汇总

《步步惊心》小说里诗词汇总
《步步惊心》小说里诗词汇总

步步原著小说里诗词汇总+解释+编者评点编者(步步吧中美酒诗人hyyfly)按:

步步的作者桐华老师能将中国古诗和小说故事契合的这么好,让我在离骚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清诗,儒道之家,佛学大宗游走了一遍,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浅。希望更多的人也能一起来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在此做点抛砖引玉的小作用。(共41首)下文中的规则是:

序号、诗文内容(步步惊心小说中的出处页码数)

1、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P10)

注释:

此句出处历来有多种说法,跟佛学多部经书有关系。如《华严经》:

“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梵网经》卷上谓:

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甚至还跟佛学一个故事有关系:

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庄子还说,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还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无处不有道。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在步步中,是十阿哥嘲笑若曦玩弄小蚂蚁时,若曦的反驳之说,按照若曦的说法,则这句话的解释倾向于那个佛学故事的“道”之说。“我看的是蚂蚁,我看的又不是蚂蚁”是因为若曦不是这时空的人,想作为一个历史旁观者来看待这个时空的一切事物么?且不说老十脑子不灵光,恐怕八爷也听不懂玄机吧~~

2、《鹧鸪天》[北宋]xx(P21)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唏,旧萋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再经过苏州城西门时,任何事都让人感觉到若有所失,你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你走了,如同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凄惨零落,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经开始干枯,我游走徘徊在我们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坟间难舍难弃。这样的深夜,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雨点敲打南面窗阁,又有谁还会再来挑亮如昏暗的烛灯,谁会来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裳~

这首宋词是词人贺铸写来悼念亡妻的,而在步步中,却是一首寓意很深的词,即是若曦在穿越后第一次因姐姐的爱情而感触掉泪,也是第一次遇见十四时引起他注意的契点,更是贯穿整部小说中各对有情人之间的感情基调。当我看完整部小说,再次细读这首词的时候,不禁眼眶湿润,原来他们的故事结局早已注定了!桐华这伏笔埋得可早啊~~若曦之于四爷,若曦之于十四,绿芜之于十三,明慧之于八爷,甚至是玉檀之于九爷,这些女子的离去何尝不让这些爷们黯然伤神,悲痛欲绝。而且这当中,恐怕十四的体会更深刻,我也是在理解这首词之后才确信十四对若曦的爱一点也不比四爷浅,桐华大,你虐十四很深啊~~TUT

3、《xx·雪》xx爷爷(P43)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这个应该不用多做解释了。是若曦果然是穿越女的有力证明。原本是老毛意气风发的自我鼓励一番的词,用在康熙朝(河蟹)堂上,倒有另一番的意味~~

4、《春望》xx(P4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浪,浑欲不胜簪。

注释:

若曦对着落叶伤神时,十四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安慰若曦,意为若曦只是一时感触,才会移情于物。这古代知识分子安慰人就这么抛书包的~~可惜啊,若曦从此跟林妹妹没两样了~~

5、《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P129)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注释:

东门长堤一道,坡上长着茜草。那屋子近在眼前,那人儿可真遥远。栗树挨着东门,小屋齐齐整整。怎么不巴望你来?望你来你偏不肯。

感觉这情意绵绵的情诗实在太符合八爷形象了,都说八爷温文尔雅,爱浪漫,是痴情种,但诗经里的情诗有分男词,女词,男女对答之分,这首诗所写为女子的单相思,是女词。桐华是想借此来反映八爷阴柔美的特性么?古时,多半是闺中女子寄相思于男子,这八爷为抱美人归,可够低姿态了。我看了,都觉得会害羞,若曦想象着八爷在撒娇的样子,可想而知她会怎样的心动。

6、《诗经?郑风?出其东门》(P129)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注释: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多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这首就是男词了,这是红果果的一男心有所属,唯爱一女的爱情宣言,换作今日之说,就是求爱信了~~入宫第一年,八爷只表达了相思之苦,撒撒娇,第二年还能表达独爱若曦一人?是长情还是害怕若曦也心有别属?但不管怎么说,八爷不愧是调情高手……若曦,你也很理性……换了别的古代女子,恐怕早就抵挡不住了。

7、《诗经·邶风·式微》(P130)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xx中露!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

xx泥中!

注释:

xx了,xx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露水中!

xx了,xx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泥浆中!

TUT 这是何等的哀怨了~天都黑了,我心爱的人,你怎么还不归家?(我还是很想吐槽,八爷太夸张了,都爱成一个怨妇样了……)而这首诗对若曦有很大杀伤力,逆了自己本性在宫廷里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明哲保身,其实都是身心俱惫的,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和温暖的家,再铁石心肠也会心动啊!如果说第一年只表达爱慕和思念,第二年是求爱,第三年就是求婚了←。←八爷肯定懂爱情心理学的~

8、《金缕衣》xxxx(P145)

劝君xx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xx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不要爱惜用金钱织成的华丽衣裳,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

如果采摘不及,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十四的感情是藏得很隐秘,在八爷和若曦相恋前后一段时期完全充当红娘角色,不管他那时候有没有动了别的心机,他也是很为若曦着想的。一直劝慰若曦早下心意,不要蹉跎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对十四本身而言,又何尝不是没发现自己的心意呢?好一个当局者迷啊~~

9、《xx》【xx】xx(P146)

xx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xx!

注释:

若曦在穿越后第四个年头的生日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哥哥,重感情的人应有的忧伤~~

10、《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元丘机处(P150)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注释:

这首歌咏梨花的词突出了梨花的高雅洁白之质,上片用“白锦”、“玉树”、“堆雪”、“冷月”、“烂银”等诸多意象进行陪衬,渲染其外形,下片则用姑射真人的灵秀天资和清英浩气写其内质,使梨花的形与神俱现,明人杨慎就对此感叹:

(丘处机)“词之清拔如此”!

若曦心思细腻,用梨花比喻良妃为人高洁、脱俗,而良妃也是一下子就能对接诗词,可见良妃虽出身低微,但也是懂诗词歌赋的知识分子。若曦这马屁可是拍准了,难怪被称赞为“七窍玲珑心”。

11、《诗经·邶风·xx》(P204)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

划着小小柏木舟,飘来荡去到中流。惴惴不安难入睡,如有忧愁在心头。

并非手中没有酒,举起痛饮自在游。

我心不是青铜镜,善恶很难都辨清。虽有亲兄弟同胞,心难沟通不能靠。

满心痛苦去倾诉,他们无情很恼怒。

“我心不比那方石,不能挪动又转移。我心不比芦苇席,不能随手便卷起。”

你的气宇很xx,我心不会选他人。

满腹愁苦心焦虑,怨愤小人恨难消。遭遇祸患实在多,历经屈辱也不少。

xx细思此间事,捶胸不眠真难熬。

可恨太阳与月亮,为何亏缺无光芒?心中忧虑难舒畅,犹如没洗脏衣裳。

xx细思从前事,不能上天任翱翔。

12、《诗经·邶风·击鼓》(P204)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谓的誓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被碾得粉碎。但是当若曦说出这两句山盟海誓的时候,我想很多读者跟八爷一样,也会被感动吧。至少这一刻,若曦是很爱八爷的,一个一直都在担惊受怕的女子,本因是被安慰的对象,却要对心爱的人说出这么坚定的话,需要多少勇气?正如若曦自己想的,甜蜜中夹杂着苦涩,欢笑过后有惆怅,以及无限的思虑。没有安全感的爱恋结出的都是苦果。

13、《牡丹亭·皂罗袍》【明】汤显祖(P271)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xxxx,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xx贱

注释:

⑴赏心乐事:

晋宋时期xx《拟xx太子邺中集诗序》: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这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

⑵朝飞暮卷:

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⑶锦屏人:

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

太。xx:

大好春光。全句意思是,被阻隔在深闺中,辜负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此名曲表现了贵族小姐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若曦在敏敏那场歌舞之后,站在黑暗角落里,看着亮处饮酒作欢的诸位阿哥,又伤感他们的下场,感慨的吟出这首曲子。穿越后情感的步步沦陷,让若曦无法当一个理性的历史旁观者,看着这些相处了几年的阿哥们,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希望他们一直相安无事,没有任何杀戮和权力斗争。无奈历史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14、卜算子xx(xx)(P205)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八爷用了“定不负相思意”来回应若曦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场景……让我想起新还珠里头,尔康和紫薇那肉麻兮兮的一连串情诗对子……

1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P

003、P194)【离骚

(一)】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P

003、P197)【离骚

(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P195)【离骚

(四)】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P195)

【离骚

(二)】

注释:

朝搴阰之xx兮:

早晨我在xx采集xx,

夕揽洲之xx(xx宿):

傍晚在xxxx摘取xx。

朝饮xx之坠露兮:

早晨我饮xx上的露滴,

夕餐xx之落英:

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长太息以掩涕兮: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

哀民生之多艰:

为百姓的生活艰辛而悲伤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结党营私的人xx享乐,

路幽昧以险隘:

祖国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岂余身之惮殃兮: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

恐皇舆之败绩:

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灭。

解读: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诗中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看了上面一大段话,是不是想到了四爷?古时文人政客都喜欢以物喻人,以物抒怀,写的诗词歌赋全都是寓意很深的词藻。感情内敛的四爷表面行动很直接很霸道,说话也很强硬,却用送木兰簪和木兰链子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内心对若曦不止一点点的喜爱,而若曦的七窍玲珑心领悟到了木兰信物是出之离骚诗句中“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揣摩到了四爷的政治抱负和孤芳自赏的情结。这木兰信物是四爷内在精神的象征,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可能远不如八爷送的那只带着初恋印记的凤血玉镯子来的暧昧又撩人,但在若曦穿越后的人生最后阶段,这却是刻骨铭心的爱

的信物。为什么若曦会对四爷爱得如此刻骨,却无法深爱八爷?完全是四爷和八爷性格迥异和当时历史背景所致结果。我们知道四爷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连自己的生母和亲弟弟都不能理解他。不管是从权力斗争考虑还是他本人性格,韬光养晦,城府极深,对政治和感情的诉求必然是希望有个知冷知热的懂我的人。对待知心人,也必愿意以真心对待之。四爷一直都爱护十三和若曦,就是因为懂他的人太少了。四爷送木兰簪,表达了他对爱情除了男女欢爱之情,更看重爱人之间精神层面的融合和理解,这样的感情更为纯粹而理性,也是情侣之间最难达到的境界。我就是不说我爱你,坦荡荡让你自个猜,若猜中了,你就知道我的为人和我的心了,也不枉我看上你。(四爷,你可以再闷骚一点!)结果是若曦猜中了,若曦也更认同四爷的思想,而之后为他念的几句离骚,以及做的木兰坠露茶和菊花细酥,不用任何话语,四爷也是明白若曦是真正懂他的人。四爷和若曦的感情基础是精神上的交流互通,触动于诚信瞬间,沉积在行动之中,这是成熟的爱情表达,所以他们的爱情会逐步加深,在越困难的时期,越散发厚沉隽永的精神动力。反观八爷送凤血玉镯时,说的是自己的初恋故事,哄单纯小女孩可以,对若曦来说,只怕是个枷锁。而凤血玉镯,谓之为我为龙者你为凤,不得不说,八爷思想很成熟,但对爱情的理解是浪漫地很不实际,所以易对感情敏感而内伤,也没发觉自己的明珠一直在身边。八爷的凤血玉镯的爱情象征是给心爱女人的一个身份象征,一个名分而已,曾经可以给若兰,如今可以给若曦,你只需要知道我喜欢你就可以了,至于我的其他心思,没必要对你说明,简单地说,戴上凤血玉镯,女方是有依附和从属于男方的意味。两物内涵一比较,就知道若曦为什么会选择和信任四爷了,若曦要的不只是名分和情爱,是可以信赖有安全感、思想平等,互尊互爱的恋人。

16、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P007)

注释请看第10条诗词汇总

解读:

在听到了良妃薨逝的消息后,若曦来到她宫外祭奠时,再次念起这位高洁的如梨花般的娘娘,对宫中女人的命运哀叹不已,刚好康熙路过,那仅有的一瞬间回眸,给若曦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帝王之爱不过如此!在满是伤怀的情况

下看见了寒心的事情,那种刺痛难以言喻。这里为雍正登基后,若曦心理变化埋下了伏笔。

17、《庄子·内篇·大宗师》(P009)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注释:

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为了生存,两条小鱼相互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解读:

十四听到若曦说已经忘了八爷后,很感慨地说出“原来这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倒是我痴了”这段话完全暴露了十四的爱情观。十四对爱情的理解是非常传统又固执的,认为爱了就绝对不会分开的,某程度来说有小男人心态(当时还不成熟)。但因为自己是个高傲的家伙,加上皇子的身份不能不表现出大男人的姿态,所以在爱情态度上一直都很别扭,很不坦率,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爱情。我觉得少年时期的十四对八爷有个人崇拜心理,是一种小男孩对成年男子的一种模仿心理,因八爷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懂得表达感情,所以会把这种情愫投射到八爷身上,无意识的将自己感情代入了他们的感情。除去他对八爷的兄弟情,估计这也是十四执着于若曦和八爷感情问题的原因,他们分手了,十四表现得比谁都急,敢情你没把那身份抽离出来啊~~呵呵。

18、《xx别业》xx(P

017、P024)

中岁颇好道,晚家xx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防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19、《题画六首》爱新觉罗·胤祥(P038)

其一

参差远势望难分,笔底xx迥不群。

千涧xxxx,xx色万重xx。

*其二

赤栏桥外柳毵毵①,千树桃花一草庵。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xx。

*其三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xx浩荡xx,安稳轻舟浅水边。

其四

xxxx入望赊,金银xx映xx。

生身只合xx住,桃实千年又著花。

其五

前村后舍意相亲,社饮团xx嗔。

此是升平真景色,收来画里更精神。

其六

瑶圃琼台xx,高人策xx灞桥边②。

诗成自为xx喜,沽酒xx亦偶然

注释:

①毵毵:

形容柳条细长的样子。

②xx:

指走不快的驴、马。

解读:

这是唯一真的由历史本人作的诗。十三是文武双全的好男儿啊,“诗文翰墨,皆工致清新”。

步步选取了其二和其三,不过六首读下来,都是很惬意的田园山水诗。对于古诗欣赏,我最喜欢的还是唐诗,就是因为田园山水诗比较多。诗人作诗的意境很看当朝政局是稳定还是动荡。像李白生于盛世,作的诗大都气势高亢写意,讴歌祖国大自然风光,看着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身为皇子的胤祥作的诗,也有难得的小清新啊,自由而又闲逸,契合了书中十三的江湖豪气。笔锋一转,能够放弃那份豪情,只因有割舍不下的兄弟情,前后对比,感人至深。

想到之后的十年幽禁,催人泪下。我在看到十三和若曦推心置腹的那段描写,真的看得很心酸。小说里诗歌的运用对情节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赐皇子胤禩》康熙(P081)

戎行亲莅制机宜,沐浴风霜总不辞。

随侍晨昏依帐殿,焦劳情事xx应知。

解读:

这是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途中所写。十五岁的八阿哥亲领正蓝旗跟随出征,一身戎装,飒爽英姿,“才谋思辨惊朝堂,意气风扬。驱马驰骋酣战沙场,征北疆。”明慧把康熙给八爷的赞诗抄了上千遍,还将他在战场上骁战的英勇比作兰陵王(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短暂的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为时人称之。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貌柔美,为阵前震慑敌人,做凶恶面具戴之,战无不胜。因战功显赫,声威日显,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其功高威武,恐皇位被夺,于公元573年,帝赐鸩而死。←简直是八爷写照==)当少女爱上俊郎,所有的溢美之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书中借明玉之口说出当年明慧爱上八爷是怀着多么炽热的心,如此家世地位显赫,美名在外的女子,爱上的绝非泛泛之辈。但是对于一向以“温润礼贤”闻名的八爷,很难让后期的人想象他战场杀敌的英姿。只有这位从小关注着情郎的女子,才会如此深情地记住点点滴滴。老实说,假如若曦当初不是早抽身离开八爷,面对这位对八爷如此深爱的女子,她会离开得更加痛苦!因为不管论才智,论感情深度,这位八爷的嫡福晋绝对不会在感情上、名分上轻易退让半分的。女人更懂女人,因为懂,所以心疼。在后来的休妻事件中,会如此不顾一切去责备八爷,也是因为怜悯那份真心。

21、xx康熙(P089)

羽虫三百有六十,xx数xx。

性秉xx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

解读:

不用多解释了,海东青事件,葬送了八爷夺嫡之路。

22、源自《法句经》(P111)

从喜生忧患,从喜xx;

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xx忧患,xx怖畏;

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

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注释:

要理解这几句偈语需要理解佛学里对爱情的解释。

爱情是两方面心理活动的胶着,即欲、爱。

*何为欲?即对外界产生希求的心理作用,这种希求可以产生种种行为的动机、动力。*我们生活在“欲界”,这里充满各种欲:

**、声欲、香欲、味欲、触欲、形貌欲、姿态欲、细触欲、食欲、情欲、淫欲、睡眠欲、财欲等等;换句话说,欲就是我们造各种业的原始冲动。《杂阿含经》云:

“佛言:

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增一阿含经》云:

“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但佛法又是辩证的,虽讲“欲”为苦本,但也指出出离苦海也还必须要靠“欲”,也就是要正面地运用“欲”这种心理机能,使之产生有助于有漏善行、无漏善行的动机、动力。“菩萨喜乐正法,谓之法爱,凡夫贪爱五欲之境,谓之欲爱”。

*如果说欲是引擎般的发动作用,那么爱就是车轮般的惯性作用(重点句)。何为爱?即贪恋、执著于事物上。佛经中还说:

“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故佛教言爱言憎,恰若手心、手背,为一体之两面。爱之愈深,则憎怨之可能愈大。”。其实最原始、最基本的爱,就是指亲族血缘关系之亲情。而衍生出的此类情结,则在《南传法句经》中将其分析为四种程度:

1、亲爱:

即xx层面的情结。

2、欲乐:

较友情更深,是对特定的人有某种恋著难舍之情结,中国文化大概谓之“相思”吧!

3、xx:

较欲乐更进一步,是建立在性关系之上的依恋情结。

4、渴爱:

指因过份迷执而导致理智成分被抑制、形成为爱痴狂之情结。

从亲情到四种程度之爱都是人类的惯习,其本质皆以“自爱”为前提,由自爱出发而至性爱,更甚者,以自爱为主而形成变态情爱乃至于渴爱,《圆觉经》云: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因为爱,所以追求,追求而后占有,占有而后不足,于是一波又一波,一缘又一缘,烦恼丛生,不绝如缕,生死轮回,此中层次逐渐加深,而未曾更变其型态。*渴爱乃人类之爱的本体,由此种爱乃产生苦恼,更由此苦恼而生悲,悲之原意即为痛苦。*这就是“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的原因。

但以上是人类通俗的爱(如爱情),而非佛教提倡的爱。人类不仅能感受自己之痛苦,亦能感受他人之苦恼,若对所有苦恼之人,皆以亲切、友情待之,则可称为慈,而慈乃由“友”演变而来者,其意即含深刻之友情,故“慈悲”实

为“爱”之代名词。慈悲之极致为“无缘大慈”,意指我们毫无条件、毫无意识下,而能予任何人幸福,此亦称大爱,是为佛教处世待人之最高境界,也是佛说里所提倡的爱的本质。这其实是一种爱护的情感,比较淡薄而且宽广,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他,而且因为无所挂碍,当然不会产生烦恼。《大智度论》卷二十七曰: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这是菩萨利生的根本;而人与人之间,尤其是男女之间的苦缠爱恋,佛教认为则是过了头的感情,必然会导致痛苦,虽然,人世间的爱情,也是希望使所爱的对方快乐和远离痛苦,但因为缺乏智慧,却反而增加了彼此的痛苦。所以佛教认为,要断除烦恼,就要消灭无原则、不理性的滥情。即“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因此,我们得出“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所以不要有爱欲和执着,即使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也逃不了死后离别的痛苦结局。如果没有爱欲和仇恨憎恶,你将不受任何束缚。

解读:

若曦写了这几句话,原意是宽慰处在内忧严重的八爷家的姐姐。但是知易行难,若曦自己就做不到离爱和忘爱,所以依然忧郁恐惧。步步所有人物都很悲情,皆因在皇宫那种环境里,所有人都会爱的压抑而扭曲的。李德全说得很好,“这里是容不得真心的。”一旦因欲生爱,继而渴爱,在那个特定环境里的人都注定痛苦。四爷和若曦爱情坚守不到最后,也是因为各自的恐惧忧思过重,内心的不安导致向对方索取对方所不能承受的爱,因爱得太过而生出的恨意,总有一方会先崩溃的。而若曦离开了皇宫,反而可以肆无忌惮的思念四爷,就是因为“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只可惜,她虽无了恨,仍然有爱,至死仍然心系所有人,“我会和孟婆多要几碗汤,把你们都忘了……”二十年的穿越人生,已经爱的太累了,了去一切尘缘吧。

2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P115)

寒雨xx夜入xx,

平明送客xx孤。

xx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xx。注释: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解读: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苎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众**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又很像十三的遭遇)。若曦最开始想给十三女儿起名“冰心”,四爷立马接上“一片冰心在玉壶”,喻十三为人高洁,对四哥的兄弟情、对若曦的知己义,都是光明磊落、表里澄澈。

24、《鹧鸪天》xx·xx几道(P137)

彩袖xx捧xx,

当年拚却醉xx。

舞低xx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xx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作者:谢有顺 到中国目前为止,金庸依然是读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同时也是一位争议很大的作家。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也呼应了一种文学的乌托邦精神。首先,他写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使他笔下的“江湖”,成了现代人的精神避难所,也使那些在单一的现实中生活的读者,多经历了一种快意、忘我的纸上人生。其次,他召唤了一种英雄哲学,尤其是那些孤独的英雄,往往以个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国家之间的干戈。这种英雄气概,正是乌托邦精神。 从金庸的小说看文学与精神乌托邦的关系,我们就知道,文学也是一门学问——人生的学问、生命的学问。金庸把这种人生的学问充分通俗化,由此创造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文学奇迹。 如何评价金庸小说 曾有学者指出,判断一个作家的作品有没有大众影响力,有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他所创造的人物、语言有没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像林黛玉,意思就是指她多愁善感,而不需特别注释说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 据说,金庸的《笑傲江湖》在许多东南亚国家连载时,甚至当时一些东南亚国家议会竞选,议员争辩时直接就说你这个人是岳不群,或者是左冷禅。不少人平时也说,你这人像韦小宝,或者某某人和某某人“华山论剑”,说这话时,既不需要解释韦小宝、岳不群是谁,也不用解释“华山论剑”是什么意思,这表明金庸小说所创造的人物和语言,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金庸小说还称得上在另外一种路径上创造了中国文学某种不凡的高度和影响力。比较金庸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你就会发现,金庸在当时的武侠小说中所显露出来的自由主义精神,是多么难得。 金庸的小说创作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比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为欧阳锋的蛤蟆功所伤,在牛家村的暗室里面呆了七天七夜,每时每刻都惊心动魄。金庸说,这种写法是受到了西方戏剧的影响。戏剧的特点就是在非常有限的舞台上,要把人生的各种冲突、各样的人安排上来,这种叙事方法,是中国传统小说所匮乏的。 同时,金庸还传承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金庸小说在语言上颇具古白话小说的神韵。他不仅长于讲故事,在构造情节、塑造人物,并追索生命的价值方面,他都是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不能因为他的小说通俗,就否认他写作中把通俗小说雅化的努力。金庸的雅俗共赏不该成为他的弱点,他是真正走通了一条创造性与大众性相融合的写作路子。 金庸小说的雅与俗 金庸小说里面,有很多俗文学的因子。我和金庸有过几次接触,也曾当面问过他,他本人从不讳言说自己的小说是通俗小说,也不讳言他写小说是为了娱乐大众。但凡是俗文学,几乎都有类型化的特征,金庸小说也不例外。我简单列举几个类型化的故事模式,大约就可

最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doc

【主持词大全】 诗词中纯净、辽阔意境,极致感性,恰恰弥补了信息泛滥、节奏紧迫现代生活带给我们拥挤感、浮躁感。以下是著名唐诗宋词元曲,欢迎阅读。 唐诗十大巅峰之作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全诗回肠荡气,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金庸小说的回目赏析

早些年,每年都要要把金庸的书读上几套,很多都是读了很多遍的,书中很多回目都是很美的诗词,又和书中故事紧密关联,看了回目就能想起那一章的大概内容。当时只是消遣,看过就忘了,结果回头放在一起看,才更觉神奇。 其中《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三部书的回目,印象比较深刻。 记忆中,《倚天屠龙记》“举火燎天何煌煌”、“新妇素手裂红裳”、“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都是很有意思的回目。尤其是“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印象太深刻了。张无忌携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四女出海寻访谢逊,四女各怀心事,而又毫不表露,毫不妥协。张无忌心中暗觉“赵女灿若玫瑰,周女秀似芝兰”,但意下始终彷徨难决,在梦中想到甚至四女全收,结果不期横生变故,小昭不得已要远归波斯,临别前诀别张无忌,“公子,别说做教主,便是做全世界的女皇,我也不愿”。奈何难逃命运捉弄,“到头来这一生,总逃不过那一日”,因此“东西永隔如参商”,心字成灰!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此篇回目不仅点题,而且文字本身也甚美,颇有画龙点睛之效。 后来专门检索了才发现,《倚天屠龙记》共有四十回,每一个回目是一句七言诗,句句韵脚相同,四十句连起来,便成了如下一首句句押韵的古诗: "天涯思君不可望,武当山顶松柏长.宝刀百炼生玄光,字作丧乱意彷徨.

皓臂似玉梅化妆,浮槎北冥海茫茫. 谁送冰舸来仙乡,穷发十载泛归航. 七侠聚会乐未央,百岁寿宴摧肝肠.有女长舌利如枪,针其膏兮药其肓. 不悔仲子逾我墙,当道时见中山狼.奇谋秘计梦一场,剥极而复参九阳. 青翼出没一笑扬,倚天长剑飞寒芒.祸起萧墙破金汤,与子共穴相扶将. 排难解纷当六强,群雄归心约三章.灵芙醉客绿柳庄,太极初传柔克刚. 举火燎天何煌煌,俊貌玉面甘毁伤.百尺高塔任回翔,恩断义绝紫衫王. 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刀剑齐失人云亡,冤蒙不百愁欲狂. 萧长琴短衣留黄,新妇素手裂红裳.屠狮有会孰为殃,夭矫三松郁青苍. 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秘芨兵书此中藏,不识张郎是张郎." 天龙八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回目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有“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虽万千人吾往矣”“塞上牛羊空许约”,仔细看了下,

【金庸小说经典句子】金庸小说中的几幅经典对联

【金庸小说经典句子】金庸小说中的 几幅经典对联 【--经典手机短信】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它讲究成双成对的上下两句之间字数相同,并且相同位置的字词词性相同,词义相对。下面是为你带来的金庸小说中的几幅经典对联,欢迎阅读。 桃花影落飞神剑, 碧海潮生按玉箫。

这是《射雕英雄传》中,桃花岛试剑亭有一幅对联:这也是网络上传得错字最多的对联。很多人把"影落写做"落影,也有写成"落英的;很多人把"潮生写做"潮声;还有人把"按玉箫写做"弄玉箫。 虽短短14个字的对联,但细细品来,却是气势夺人。 单头双头缠头,头头是道; 正面侧面背面,面面皆灵。 这副对联,出自于《飞狐外传》第五回,写到胡斐遇到平阿四一家被凤天南欺负,于是为他们打抱不平去找凤天南。他自称为"拔凤毛,意为专门找凤天南的麻烦。在打斗中,凤天南用棍棒使出一招"驱云扫月,以横扫为主,但后招中有点有打,有缠有挑。于是,金庸先生用了这副对联来概括这一招。

上联的五个"头字,对下联的五个"面字,对仗非常工整。 不来辽东,大言天下无敌手; 邂逅冀北,方信世间有英雄。 这副对联,出自于《雪山飞狐》第二回:宝树、曹云奇等一行人收到了雪山主人的邀请前来助拳,这副对联正是主人家中的笔迹。其提款,上款是"希孟仁兄正之,下款是"妄人苗人凤深惭昔年狂言醉后涂鸦。可见写下对联的是苗人凤,他的意思是不遇到胡一刀(辽东大侠)就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直到遇到他(邂逅冀北)才相信世间真的有英雄。由此我们可以读出两点意思:一,苗人凤武功高强,并且对自己十分自信;二,胡一刀是一位更加厉害的高手,让苗人凤都感到棋逢对手。 这副对联上下联都有十一个字,如此长的对联没有断句

2018年中语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试卷 (本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第1页装订线内和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核准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的答案选出后,必须使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溺.爱(lì)选聘鞠躬尽瘁.(cuì)人迹罕至 B.蹒跚.(shān)狭隘屏.息凝神(bǐn g)脍灸人口 C.憎.恶(zēn g)取缔舐.犊情深(shì)冥思遐想 D.书斋.(zhāi)烦燥忧心忡.忡(chōn g)神采奕奕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在文化产业领域,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不胜枚举 ....。 B.孩子回家后,只要看到这些从动物园买回来的各种小物件,就会忍俊不禁 ....的笑了起来,希望能够再去看看。 C.飞机降落,C919的首飞机长和飞机总设计师紧紧相拥,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 ....的欢呼声。 D.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和考 量,日本企图拉拢他们制衡中国只能是枉费心机 ....。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能否落实,保证了广大师生生命健康、亿万家庭幸福安宁。 B.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4月26日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 C.“和而不同”“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等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的理念,将对未来的中美关系发生越来越积极的影响。 D.培养“学生大厨”需要家长耐心传授厨技并给孩子勇敢试错的机会,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 ..的一项是(2分) ①从外形上看,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冰雪晶体。 ②可燃冰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 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01 六下《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试题

盐城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二月份课外阅读测试题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寒假期间感受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无限魅力,你一定深深地震撼于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三百首》引领我们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尝试着完成下面测试题,了解自己的诗词积淀吧! 一、填空题。(40分) 1. 桃花一簇开无主,。 2. 落霞与孤鹜齐飞,。 3. 潮平两岸阔,。 4. _______________ 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5.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 6. 采得百花成蜜后,。 7.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 8. 春节时,我们吟: , 。 9. 中秋时,我们吟: , 。 10.春雨时,我们吟: , 。11.冬雪时,我们吟: , 。 12.思念时,我们吟: , 。13.送别时,我们吟: , 。 14.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鲜明提出做人的价值取向: , 。 15.古人的思想深邃、精到,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告诉我们:问渠哪得清如许,。《长歌行》流传千年,训导了多少中华儿女珍惜时间、发愤立志: , 。 16.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登楼远眺,视野

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 17.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 , 。还有《泊船瓜洲》 , 。 18.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写的《____________》委婉地控诉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国无良将的感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现在已成为千古名句。 19.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0.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二、选择题。(40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3.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5.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高考语文】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家国情怀

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 ——家国情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从整个的中国文学史看来,唐代诗歌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不但它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集诗歌的大成,为后来的学诗者所效法,而那个时代——唐代的诗坛有一种特别的趋势,就是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在别的时代可说决没有这样多的。如西汉中世,富贵化的古典词赋甚发达,北宋二百年只有描写儿女柔情的小词盛达。在唐代却不然了,初唐诗人的壮志,都具有并吞四海之志,投笔从戎,立功塞外,他们都在做着这样的悲壮之梦,他们的意志是坚决的,他们的思想是爱国主义的,这样的诗人才可称为“真正的民众喇叭手”!中唐诗人的慷慨激烈,亦大有拔剑起舞之概!他们都祈祷祝颂战争的胜利,虽也有几个非战诗人哀吟痛悼,诅咒战争的残忍;但他们诅咒战争,乃是国内的战乱,惋惜无辜的死亡,他们对于与别个民族争雄,却都存着同仇敌忾之志。如素被称为非战诗人的杜少陵,也有“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看吧!唐代的诗人怎样的具着“民族自信力”,一致地鼓吹民族精神!和现在自命为“唯我派诗人?”“象征派诗人?” 只知道“蔷薇呀!”“玫瑰呀!”“我的爱呀!”坐在“象牙之塔”里,咀嚼着“轻烟般的烦恼”的人们比较起来,真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呢! 唐代诗坛的特质既如上述,但我们要问为什么唐代的诗歌都含着民族意味?为什么民族诗人在唐代不断地产生?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们,谁都知道唐代的国势之强,唐代的武功,至今外人话及,尚有谈虎色变之概!因为唐代除了它的没落时期——晚唐,其余一二百年,差不多都注意于对外的民族斗争。在这种威加四夷,万邦慑服的时代里,当然能陶冶得出“有力的民族诗歌”!养成“慷慨的民族诗人”了! 一个时代的创始,正和人的少年时候一样,带着一种活泼的朝气。初唐是唐代三百年的开创时期,代表初唐统治者的唐太宗,无论文治、武功都超越古今。而那时候的诗人,也能一洗六朝靡靡的风气,他们都具有高远的眼光,把握着现实生活,他们都有投笔从戎、立功海外的壮志,抒写伟大的怀抱,成就壮美的文学。总之,初唐摆脱六朝的靡靡文风,开启全唐的民族诗歌,继往开来,我们名之为——民族诗歌的萌芽时期。 到了盛唐,国家对外战争的次数更多,社会的组织,也渐渐呈现不安状态,所谓“安史之乱”也在这时埋下了种子。那时期的诗人,目击“外患内扰”,他们一方面诅咒内战,一方面却都存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盛唐的诗人,无论哪一个,至少也得吟几首出塞诗。可见,“出塞曲”在当时诗坛上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在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看来,“出塞曲”可称为唐代民族诗歌的结晶。但究竟什么叫作“出塞曲”呢?胡云翼在他的《唐代的战争文学》里写道:“班马萧萧,大旗飘飘,军笳悠扬,军行离开长安——唐时的首都很远了;渡过黄河以北了,渐渐渡过陇头水,越过陇西,出玉门关了;或由河北直上,过了黑水头,过了无定河,渐近燕支山了,渐近受降城了。”总之,民族诗歌到了盛唐,非但在意识上已较初唐更进一步,而音调的铿锵,格律的完善,犹非初唐诗歌所及。再加上诗歌的普及化,上至武将,下至鄙人,都有一首以上的歌咏民族精神的诗歌。无疑,民族诗歌到了盛唐是成熟的时期了。 自中唐以后,唐朝开始向衰亡之路走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相逼而至。在这样的国运危险万分之际,晚唐的诗人是应该怎样本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地反对内战!应该怎样继着初唐,盛唐的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歌咏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事实是使我们失望的。晚唐的诗坛实际上充满着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文化积淀

金庸小说中的文化积淀 摘要:金庸小说是指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将每一部小说的第一个字提出组成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样一副对联,再加上一部短篇小说《越女剑》一共15部。在每一部小说中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弥散着浓重的传统文化气息,正如严家炎先生所说,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不只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在的浸润,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浸润着的;它弥漫在整个作品,充溢在字里行间[1]。小说中的几乎到处都可以找出传统文化,或人物命名,或引用典故,或借助史实,或以儒、释、道等哲学的精义作为创作的格调。这不仅给作品提升了文化的层次,也让读者在领略江湖侠客情时浸润在博大深远的传统文化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金庸小说传统文化江湖侠客

(一)小说中的人物命名 小说中人物的命名对整个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名字虽然只是个代号,但它 却可能寄托着作者对该人物的一种期望或有所暗示。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命名便 深深地展现出这种特征,并且小说中的人物命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程灵素,《飞狐外传》中的人物。名字由《灵枢》、《素问》两本医学经 典而来。金庸先生用两本医经的名字来给这样一个人物命名,不仅暗示了她医 术(毒术)高明,而且“灵素”二字也有灵巧、善良之意。 苗人凤,《雪山飞狐》中的人物。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人送外号金面佛。从书中他与胡一刀之间肝胆相照的相惜之情和坦坦荡荡的豪情便足以看出他的 卓然不群,人中龙凤当之无愧。 花铁干,《连城诀》中的人物。平时以侠义自居,确有“铁干”之风范, 但却偏偏姓“花”,很明显的暗示了此人只具有“花架子”,外强中干。果然,在雪谷中面对血刀老祖的威逼利诱时,露出了其贪生忘义,卑鄙无耻的本性。[2]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歌特别繁荣。唐代诗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绝后的,流传于后世的诗歌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代诗歌的繁荣造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他们有的被后人贴上了“标签”,成为“品牌”,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怪李贺等。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表达人生悲欢的;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唐代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词,又名近体乐府、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这许多名称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并与汉乐府、唐诗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宋之词就是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的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相当于现代歌曲的歌词。词是在汉乐府曲调和唐诗格律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表现家国情怀的诗句

表现家国情怀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4、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7、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9、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10、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1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12、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13、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4、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1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6、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1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8、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9、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0、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2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4、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25、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26、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

诗词描述金庸武侠人物

诗词描述金庸武侠人物 天仙子(小龙女) 野径斜入终南山,冷吟秋色古墓寒。雪为肌肤冰是魂,月华淡,缟袂翩,舞风回雪玉女剑。孤高傲世人如兰,清旷远泊比云烟。柔情如梦佳期短,十六载,相思染,携手归隐五岳间。 长相思(郭襄) 半竿月,一川雪,风陵渡口访侠客,江山伴君阔。 云寂寞,水寂寞,行尽斜阳独吟歌,为谁泪盈睫? 寄生草(郭芙) 桃花斜倚华苑,润玉笼绡香暖。春入眉心愁一点,芳情共争国事乱,襄城凭栏对狼烟。伤流景应悔恁娇蛮, 才空惹梦里相思残。 蝶恋花(阿紫) 无端风雨扫梨花,谢堂燕子,辗转入谁家?星宿一梦十六载,寂寞浮萍逐水开。 雪肤玉骨少年慕,冷眼世间,最苦相思毒。此生为君一凝眉,何妨断肠复成灰? 虞美人(阿朱) 小轩窗外风憾竹,梦回燕子坞。十里水榭花深处,月临雅筑,依稀玉人顾。 雁关相携烟雨路,笑语解愁苦。多情徒留塞上恨,长嗟英雄,泪满小镜湖。 菩萨蛮(仪琳) 昨夜风拂衣上云,植梦石上冷月痕。山径念人远,颦眉易消魂。 离乱黯冰颜,相思只为君。古佛青灯畔,寂寞送黄昏。 一丛花(程灵素) 此夕踏访洞庭湖,斜辉照颜素。山风盈袖动春锄,草初发,情青田圃。药谷精灵,机巧难卜,除君谁驭毒? 萧萧双骑千里路,人在深深处。行云有影月无心,雨亦苦,梦到残处。冰质玉骨,一襟清愁,化此花幽独。 如梦令(梦姑) 纤月黄昏庭院,浅思冰宫容颜。那人知何处?好梦凉冷轻衫。谁见?谁见?怔怔彤云盈面。 苏幕遮(任盈盈) 绿竹巷,幽径长,纤手如玉,净琴为君张。弦挑流水洗客愁,眉间心上,千千结丁香。 露沾衣,古寺凉,莫弄清箫,此声最断肠。黑木崖上谁成王?笑傲江湖,何妨共子狂? 雨霖铃(岳灵珊) 华山奇出,虹雨滋松,千崖云渡。少年穿梭垂瀑,心曲通,冲灵剑舞。月畔笑扑流萤,嬉戏共朝暮。多少事,年华一瞬,依依梦里无寻处。 山廓酒肆淡如图,福建行,未识愁将驻。辟邪颠倒江湖,风云怒,狂澜难阻。为谁清减?愁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李之仪《卜算子》

王维的《山居秋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贺知章《回乡偶书》李清照《声声慢》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发人深省,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华奋发进取,为国作出贡献。 3.我最欣赏的唐宋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孟浩然已经远去,李白仍然望着江水,友情如江水一样绵延不断。 最爱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 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多么无私而有担当的英雄啊!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宋词,你赏我析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雪浦中学吴应文摘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他在为国家时局的担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是具有常人的情思,长时在外,无不思念家乡的亲人。凡此种种,使他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就杜甫诗歌家国之情的表现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探讨这位中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诗歌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他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眷恋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思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史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杜甫家国情怀忧国思民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大多是反映现实社会与劳动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诗也称作“诗史”。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

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

金庸小说中的典故

金庸小说中的典故 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金庸先生学识渊博,在他的书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武侠故事中往往可以见到典故的插入。正如古典诗词中因为有典故而变得更有文化底蕴一样,金庸小说中也因有了这些典故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在此,笔者试着收集这些典故,和大家共享! 泓水之战(《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第三十回中,函谷八友同少林寺僧人及慕容氏家臣相遇,双方莫名其妙地打了起来。书呆苟读还没有找到“兵器”,包不同就怂恿虚竹去打他,虚竹则说:“待这位施主找到兵器,再动手不迟。”苟读说:“宋楚战于泓,楚人渡河未济,行列未成,正可击之,而宋襄公曰‘击之非君子’。小师父此心,宋襄之仁也。” 苟读所说的这个故事,正是春秋时期的泓水之战。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

楚国求救。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这个故事讽刺了宋襄公这样的泥古不化的迂腐之人,既然开战了,那还有什么仁义好讲而在小说中,作者则借这个故事形容虚竹有点宋襄公式的过分仁慈。 割肉饲鹰(《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第三十四回“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中写到

虚竹将天山童姥从众人手中救出,来到山上。当听到天山童姥说自己每日中午必须喝人血的时候,虚竹极力劝阻,誓死不从。他说佛门有诸般戒律,又有“十忍”,其中第一就是“割肉饲鹰”。 “割肉饲鹰”正是一个佛门的典故,讲述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有饿鹰追鸽,心中不忍,于是藏鸽于怀,饿鹰说道:“你救了鸽子,却饿死了我,我的性命岂不是你害的”释迦牟尼便割下自身血肉,喂饱饿鹰。 这个典故极为感人,也将佛家的“普度众生”的思想,以及“不杀生”的戒律诠释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释迦牟尼就用了一种近乎极端的方式,为信众们以身作则地展示了慈悲心。 割股奉君(《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第四十回中,讲到慕容氏从丐帮的易大彪手中得到了西夏将向天下征选驸马的消息。四大家臣纷纷劝慕容复前去一试,如若能够得到西夏的援助,则不愁大燕复国无

宋词元曲简介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

套两种。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浅析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075594.html, 浅析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利振锋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7年第05期 [摘要]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通过古诗词的佳句赏析、人物情怀的评析、人物视角的品析,领略诗人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吸入这股家国情怀之气,摒弃嚣嚣氤氲的戾气。 [关键词]家国情怀;佳句赏析;人物情怀;人物视角;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14-02 浮躁不安、物欲横流充斥在当代社会,也深深影响着本属一片净土的校园,让这净土上的莘莘学子浮躁不安。面对这些,教育应责无旁贷。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回归平静。笔者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通过对古诗佳句的赏析,让学生吸到沁人心扉的清新之气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还要教会学生从这些文字中倾听到人物的心声,触摸到人物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深地吸上一股清新之气。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水平。笔者在教学《诗经》的《关雎》时,一开始,就和学生一起探究,以一条什么主线来赏析这首优美的诗歌。不一会,就有学生回答:“老师,我认为这首诗歌可以用‘美’和‘情’两个字来贯穿赏析全过程。”笔者很诧异该生的敏捷,让他继续说下去。“‘美’写了窈窕淑女的美,‘情’写了君 子好逑的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纷纷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个女生站起来,娓娓道来:“《关雎》这首诗,用‘窈窕’写出了少女的美,而一个‘淑’字,不但写出了这个女子的文静美丽,还写出了她的善良,美丽又善良才是吸引君子好逑的原因。”这个女生刚说完,全班都会心地笑了。另一个男生也不甘示弱,站起来说:“我认为诗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句诗写出了境美人美。一个‘流’字,用得极妙,使全篇熠熠生辉,它写了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看到这水边劳动的优美的身姿,君子更增添了对少女的思慕和爱意,这种思慕和爱意使他如痴如醉,以至于‘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甚至幻想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个男生刚说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笔者应势而导:“《关雎》这首诗流传了两千余年而不衰,并对后世文学和爱情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真切地表达了率真、纯朴、健康的情感,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纯真爱情。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气,一边听配乐的《关雎》诗朗诵,一边在大脑中想象诗中景美人美情深的情景。”学生都闭上眼睛享受起来。在美妙的余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