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单元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单元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单元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单元测试(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烟花厂为热烈庆祝“十一国庆”,特别设计制作一种新型礼炮,这种礼炮的升空高度(m)h 与飞行时间(s)t 的关系式是1302

52

++-

=t t h ,礼炮点火升空后会在最高点处引爆,则这种礼炮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A.91米 B.90米 C.81米 D.80米 2.如图,下列四个阴影三角形中,面积相等的是( )

3.二次函数y=ax 2

+bx+c(a≠0)的图象所示,若∣ax 2

+bx+c ∣=k(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3

B. k>-3

C. k<3

D. k>3

4.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对应值得到二次函数c bx ax y ++=2(a ≠0)于x 轴有一个交点的横坐标x 的范围是( )

x y ﹣

A .x <

B .<x <

C .<x <

D .<x <

5.如图为二次函数y=ax 2

+bx+c (a≠0)的图象,则下列说法:①a >0 ②2a+b=0 ③a+b+c >0 ④当﹣1<x <3时,y >0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6.如图,二次函数y=ax 2

+bx+c (a≠0)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

B 坐标(﹣1,0),下面的四个结论:①OA=3;②a+b+c <0;③ac >0;④b 2

﹣4a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7.如图,把抛物线y =x 2

沿直线y =x 平移2个单位后,其顶点在直线上的A 处, 则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

A .y =(x +1)2

-1 B .y =(x +1)2+1 C .y =(x -1)2

+1 D .y =(x -1)2

-1

8. 已知二次函数y=ax 2

+bx+c 的图象与y 轴正半轴相交,其顶点坐标为(21,1),有下列

结论:①ac <0;②a+b=0;③4ac-b 2

>4a ;④a+b+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已知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直线y ax b =+与反比例函数ac

y x

=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为( )

10. 二次函数2

y 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2b c + 的值是( )

A.13

- B.8

- C.5

- D.7

-

二、填空题

11.当?Skip Record If...?时,函数?Skip Record If...?是二次函数。

12.抛物线3

2

2-

-

=x

x

y的顶点坐标是

13.函数y=-

2

x

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第_______象限.

14.(1)将抛物线y1=2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2的图象,则y2= ;(2)如图,P是抛物线y2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直线x=t平行于y轴,分别与直线y=x、抛物线y2交于点A、B.若△ABP是以点A或点B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

15.已知抛物线6

22-

+

=mx

x

y与x轴相交时两交点间的线段长为4,则m的值是。16.某一型号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y(单位:m)与滑行时间x(单位: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60x﹣,该型号飞机着陆后滑行m才能停下来.

17.将抛物线y=x2-2x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18.当22

x

-

<<时,下列函数中,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的是(只填写序号)

①2

y x

=;②2

y x

=-;③

2

y

x

=-;④268

y x x

=++.

三、计算题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16 cm,OC=8cm,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O、C同时出发,P在线段OA上沿OA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运动,Q在线段CO上沿CO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式子表示△OPQ的面积S;

(2)判断四边形OPBQ的面积是否是一个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当△OPQ∽△ABP时,抛物线y=

4

1x2+bx+c经过B、P两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4)在(3)的条件下,过线段BP 上一动点M 作y 轴的平 行线交抛物线于N ,求线段MN 的最大值.

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ACB =90°,AC =BC ,点A 、C 在x 轴上,点B 坐标为(3,m )(m >0),线段AB 与y 轴相交于点D ,以P (1,0)为顶点的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点B 、D .

y

x

D O

P

C

B

A

的坐标 2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2.点Q 为二次函数图像上点P 至点B 之间的一点,连结PQ 、BQ ,求四边形ABQP 面积的最大值.

四、解答题

23.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CD=2,AD=3,以C点为圆心,作一个动圆,与线段AD 交于点P(P和A、D不重合),过P作⊙C的切线交线段AB于F点.

(1)求证:△CDP∽△PAF;

(2)设DP=x,AF=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APF沿PF翻折后,点A落在BC上,请说明理由. (本题12分)

24.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O,-6),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是B(-2,0).

(1)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并写出顶点坐标;

(2)将二次函数图象沿x轴向左平移?Skip Record If...?个单位长度,求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5.已知一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是A(-2,0)、B(1,0),且经过点C(2,8)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3)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大于0?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小于0?

26.已知抛物线过点A(-1,0),B(0,6),对称轴为直线x=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画出抛物线的草图;

(3)根据图象回答:当x取何值时,y>0.

27.某公司研制出一种新颖的家用小电器,每件的生产成本为18元,经市场调研表明,按定价40元出售,每日可销售20件.为了增加销量,每降价1元,日销售量可增加2件.问将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日利润最大?求最大利润.

参考答案1.A

2.D

3.D

4.C

5.C。

6.A。

7.C。

8.B

9.B

10.D

11.-1

12.(1,-4)

13.二、四

14.1或3

15.±4

16.600。

17.y=x2-10x+27

18.①④

19.

∴当m=-

a

b

2=10时,MN 有最大值是9 …………………12分

20.A(3-m ,0),D(0,m -3 )

21.设以P (1,0)为顶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1)2

(a ≠0) ∵抛物线过点B 、D ,

∴???m =a(3-1)2

m -3=a(0-1)2 解得???m =4a =1 …………4分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2

即:y =x 2

-2x +1 …………5分

22.设点Q 的坐标为(x ,x 2

-2 x +1),显然1<x <3 …6分 连结BP ,过点Q 作QH ⊥x 轴,交BP 于点H.

y

x

D O

P

C

B

A Q

H

∵A (-1,0),P (1,0),B (3,4) ∴AP =2,BC =3,PC =2

由P (1,0),B (3,4)求得直线BP 的解析式为y =2x -2

∵QH ⊥x 轴,点Q 的坐标为(x ,x 2

-2 x +1)

∴点H 的横坐标为x ,∴点H 的坐标为(x ,2x -2)

∴QH =2x -2-(x 2-2x +1)=-x 2

+4x -3 …………7分

∴四边形ABQP 面积S =S △APB +S △QPB =12×AP ×BC +1

2×QH ×PC

=12×2×4+12

×(-x 2

+4x -3)×2 =-x 2

+4x +1=-(x -2)2

+5 …………9分 ∵1<x <3

∴当x =2时,S 取得最大值为5, …………10分

即当点Q 的坐标为(2,1)时,四边形ABQP 面积的最大值为5

23.(1)见解析(2)y =232

x x

-+(0<x <3)(3)不存在符合要求的点P

24.(1/2,-25/4);y=(x+2)︿2-25/4

25.(1)4222

-+=x x y ;(2))2

9,21(-;(3)1,2>-0;12<<-x 时,y<0

26.(1)y=—2x 2+4x+6;(2)略;(3)—1<x <3

27.售价定为34元时,才能使日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512元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学习目标 1、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 2、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学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勇于从交流中发现最优解法。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难点: 怎样杜绝用因式分解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漏根或丢根现象的产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解法?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x (2) x2-4x (3)x+3-x(x+3) (4)(2x-1)2-x2 二、探究学习: 1.尝试: (1)、若在上面的多项式后面添上=0,你怎样来解这些方程? (1)x2-x =0 (2) x2-4x=0 (3)x+3-x(x+3)=0 (4)(2x-1)2-x2=0 2.概括总结. 1、你能用几种方法解方程x2-x = 0? 解:x2-x=0, x(x-1)=0, 于是x=0或x-3=0. ∴x1=0,x2=3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可见,能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1)方程的一边为0 (2)另一边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概念巩固: (1)一元二次方程(x-1)(x-2)=0可化为两个一次方程为和, 方程的根是 . (2)已知方程4x2-3x=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根x= B.只有一个根x=0 C.有两个根x1=0,x2= D.有两个根x1=0,x2=- (3)方程(x+1)2=x+1的正确解法是()

A.化为x+1=1 B.化为(x+1)(x+1-1)=0 C.化为x2+3x+2=0 D.化为x+1=0 4.典型例题: 例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4x(2)(x+3)2-x(x+3)=0 (3)6x2-1=0 (4)9x2+6x+1=0 (5)x2-6x-16=0 例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2x-1)2=x2(2)(2x-5)2-2x+5=0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通过移项把一元二次方程右边化为0 (2)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是原方程的解 例 3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1)4(2x-1)2-9(x+4)2=0(2)x2-4x-5=0 (3)(x-1)2=3 (4)(x-1)2-6(x-1)+9=0 - 1 - 致易教育数学教研组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沪科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3. () 2 y a x h =-的性质:

左加右减。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c bx ax y ++=2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 ⑵c bx ax y ++=2 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 四、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 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 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 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018年沪教版九年级数学 21.4.1二次函数中常见图形的的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中常见图形的的面积问题 1、说出如何表示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抛物线 322 +--=x x y 与x 轴交与A 、B (点A 在B 右侧),与y 轴交与点C , D 为抛物线的顶点,连接BD ,CD , (1)求四边形BOCD 的面积. (2)求△BCD 的面积.(提示:本题中的三角形没有横向或纵向的边,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进行转化,把你想到的思路在图中画出来,并选择其中的一种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图五 图四 图六 图二 图一 图三

3、已知抛物线4 2 12 --= x x y 与x 轴交与A 、C 两点,与y 轴交与点B , (1)求抛物线的顶点M 的坐标和对称轴; (2)求四边形ABMC 的面积. 4、已知一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是A (-2,0)、B (1,0),且经过点C (2,8).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该抛物线的顶点D 的坐标; (3)求四边形ADBC 的面积. 5、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2,0),B(0,4),C(2,4)三点,且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该抛物线的顶点D 的坐标和对称轴; (3)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

6、已知二次函数322--=x x y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P. (1)结合图形,提出几个面积问题,并思考解法; (2)求A 、B 、C 、P 的坐标,并求出一个刚刚提出的图形面积; (3)在抛物线上(除点C 外),是否存在点N ,使得ABC NAB S S ??=, 若存在,请写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一: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点N ,使得ABC NAB S S ??=,若存在直接写出N 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变式二:在双曲线3 y x = 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ABC NAB S S ??=,若存在直接写出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4:9,那么它们的周长比为() A .2:3 B .2:3 C .4:9 D .16:81 2.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为( ) A .2 2 1 0x x + = B .220x x --= C .2320x xy -= D .240y -= 3.某大学生创业团队有研发、管理和操作三个小组,各组的日工资和人数如下表所示.现从管理组分别抽调1人到研发组和操作组,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团队平均日工资不变 B .团队日工资的方差不变 C .团队日工资的中位数不变 D .团队日工资的极差不变 4.已知关于x 的函数y =x 2+2mx +1,若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 是( ) A .m ≥1 B .m ≤1 C .m ≥-1 D .m ≤-1 5.如图,点A ,B ,C 在⊙O 上,∠A=36°,∠C=28°,则∠B=( ) A .100° B .72° C .64° D .36° 6.在Rt △ABC 中,∠C=90°,BC=4,AC=3,CD ⊥AB 于D ,设∠ACD=α,则cosα的值为 ( ) A . 45 B . 34 C . 43 D . 35 7.对于二次函数2 610y x 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图象的对称轴为过(3,1)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 B .其最小值为1. C .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D .当3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8.某天的体育课上,老师测量了班级同学的身高,恰巧小明今日请假没来,经过计算得知,除了小明外,该班其他同学身高的平均数为172cm ,方差为k 2cm ,第二天,小明来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教案

《二次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 利用条件构造二次函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能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二次函数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 (1)面积y(cm2)与圆的半径x(cm).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x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cm,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x(cm)种植面积为y(cm2). x

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2000(1+x )2=20000x 2+40000x +20000 (3)y =(60-x -4)(x -2)=-x 2+58x -112 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经化简后都具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的形式. 板书:我们把形如y =ax 2+bx +c (其中a ,b ,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称a 为二次项系数, 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请讲出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做一做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2x y =(2)21x y -=(3)122--=x x y (4))1(x x y -= (5))1)(1()1(2 -+--=x x x y 2、分别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12+=x y (2)12732-+=x x y (3))1(2x x y -= 3、若函数m m x m y --=2)1(2为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三、例题示范,了解规律. 例、已知二次函数q px x y ++=2 当x =1时,函数值是4;当x =2时,函数值是-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此题难度较小,但却反映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可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示范,强调书写格式和思考方法. 练习: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当x =2时,函数值是3;当x =-2时,函数值是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图,一张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2cm ,将它剪去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设AE =BF =CG =DH =x (cm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y (cm 2),求: (1)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x 分别为0.25,0.5,1.5,1.75时,对应的四边形EFGH 的面积,并列表表示.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一元二次方程x2=-3x的解是() A.x=0 B.x=3 C.x1=0,x2=3 D.x1=0,x2=-3 2.二次函数y=3(x-2)2-1的图像顶点坐标是() A.(-2,1)B.(-2,-1)C.(2,1)D.(2,-1)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N、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1 4 ,1),(3,1), (3,0),点A为线段MN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C,过点A作AB⊥AC交y轴于点B,当点A从M运动到N时,点B随之运动,设点B的坐标为(0,b),则b的取值范围是() A. 1 4 -≤b≤1 B. 5 4 -≤b≤1 C. 9 4 -≤b≤ 1 2 D. 9 4 -≤b≤1 4.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委员小兵每周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统计数据: 组别1234567 分值90959088909285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88,90 B.90,90 C.88,95 D.90,95 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M是AB上的一点,点N是CB 上的一点, 4 3 = BM CN ,当∠CAN与△CMB中的一个角相等时,则BM的值为() A.3或4 B.8 3 或4 C. 8 3 或6 D.4或6

6.已知OA ,OB 是圆O 的半径,点C ,D 在圆O 上,且//OA BC ,若 26ADC ∠=?,则B 的度数为( ) A .30 B .42? C .46? D .52? 7.已知⊙O 的半径为4,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4.5,则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P 在圆内 B .P 在圆上 C .P 在圆外 D .无法确定 8.方程2210x x --=的两根之和是( ) A .2- B .1- C . 12 D .12 - 9.把函数2 12 y x =-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变换以后,可以得到函数()2 1112 y x =-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B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C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D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10.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图(如图)由四个图案构成.这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11.如图,△AOB 为等腰三角形,顶点A 的坐标(2,5),底边OB 在x 轴上.将△AOB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O′B ,点A 的对应点A′在x 轴上,则点O′的坐标为( ) A .( 203,103 ) B .( 163,453) C .(203,453 ) D .(16 3,3 12.如图,A 、B 、C 、D 是⊙O 上的四点,BD 为⊙O 的直径,若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则∠ADB 的大小为(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复习 讲义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综合复习 知识精要 二次函数的概念:形如 2 (0)y ax bx c a =++≠的函数。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 函数 对称轴 顶点 开口方向 最值 () 20y ax a =≠ y 轴 (0,0) a>0,图像开口向上,顶 点是最低点; a<0,图像开口向下,顶点是最高点. () 2 0y ax c a =+≠ y 轴 ) ,0(c c ()() 2 0y a x m a =+≠ m x -= ()0,m - )0()(2≠++=a k m x a y m x -= ),(k m - k ()02 ≠++=a c bx ax y a b x 2- = ??? ? ??--a b ac a b 44,22 a b a c 442 - )0)()((1≠--=a x x x x a y x 22 1x x x += 一、选择题典型例题 1)有关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关系 1.如果0k <(k 为常数),那么二次函数22y kx x k =-+的图像大致为 ( ). 2. 已知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像如图所示, 以下关于实数c b a ,,的符号判断中,正确的是( ) A.0,0,0>>>c b a B.0,0,0><>c b a C.0,0,0<>>c b a D.0,0,0<<>c b a 第6题 A B C D y O x y O x y O x y O x

2)二次函数性质的判断:对称轴,开口方向,顶点,增减性 1. 已知点11()x y ,,22()x y ,均在抛物线2 1y x =-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若12y y =,则12x x = B. 若12x x =-,则12y y =- C. 若120x x <<,则12y y > D. 若120x x <<,则12y y > 2.关于抛物线4)1(32 -+-=x 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1=x ; B .抛物线在y 轴上的截距是4-; C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41--,) ; D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 3.已知函数2 22y x x =--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得y ≤1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x -≥ B .31x -≤≤ C . 13x -≤≤ D .1x -≤或3x ≥ 4.对于抛物线23y x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 B .顶点(0,-3)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 C .顶点(0,-3)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D .抛物线在直线0x =右侧的部分下降的. 3)二次函数的平移问题 1.把抛物线22y x =--平移后得到抛物线2y x =-,平移的方法可以是( ). A. 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 B. 沿y 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 C. 沿x 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 D.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 2. 把抛物线()2 16+=x y 平移后得到抛物线2 6x y = ,平移的方法可以是 ( ). A. 沿y 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 B. 沿y 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 C. 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 D. 沿x 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 巩固练习 1.已知抛物线解析式为243y x x =--,若点P (2-,5)与点Q 关于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则点Q 的 坐标是__________.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 本章小结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 教案

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 2、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多个知识点的沟通解决有关数学的综合题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复习重点:掌握函数中典型几何问题的解题方法 复习难点:数学思想的渗透 复习过程: 教学 环节 设计过程设计说明 一、 知识点回顾1、二次函数y=-(x-1)2+3图像的顶点坐标是______ 开口方向________对称轴_________ 2、将抛物线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 2个单位后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若a<0,b>0,c<0,则抛物线y=ax2+bx+c 的 大 致 图 像 为() 通过这三个题目主要是回顾 二次函数中的性质且灵活的 运用性质 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 =2经过点A(1,0),B(4,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根据确定 的三点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 线的解析式是每一个学生要

BCD的面积有多种方法,一方面考虑通性、 方面考虑择优

问题5:如果⊙P过点A、B、C三点,求圆心P的坐标。 问题5如何确定三角形的外 心,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确定 点需要满足的数量关系 三、 小 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这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原点,点A、C的 坐标分别为(2,0)、(1,3 3).将△AOC绕AC 的中点旋转180°,点O落到点B的位置,抛物线 x ax y3 2 2- =经过 点A,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 (1)求证: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 (2)求a的值并说明点B在抛物线上; (3)若点P是线段OA上一点,且∠APD=∠OAB,求 点P的坐标; (4) 若点P是x轴上一点,以P、A、D为顶点作平行 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另一顶点在y轴上,写出点P 的坐标. B C D A x y O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3-课后作业

23.1.3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课后作业:方案(B ) 一、教材题目:P118 练习T2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 245°+cos 245°; (2)2sin 30°+2cos 60°+4tan 45°; (3)cos 230°+sin 245°-tan 60°?tan 30°; (4);1-2cos30sin302?? (5).2tan45-tan60tan45-sin60??? ? 二.补充: 部分题目来源于《点拨》 2.sin 30°的值等于( ) A .12 B .22 C .3 2 D .1 3.cos 60°的值为( ) A .32 B .22 C .1 2 D .3 3 4.在△ABC 中,∠A =75°,sin B =3 2,则tan C 等于( ) A.3 3 B . 3 C .1 D .3 2 5.计算:cos 245°+tan 60°·cos 30°等于( ) A .1 B. 2 C .2 D. 3

6.在Rt△ABC中,∠C=90°,sin A=1 2 ,则∠B=________. 7.已知α为锐角,且cos (90°-α)=1 2 ,则α=________. 8.如图,已知△ACB与△DFE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量得它们的斜边长为 10 cm,较小锐角为30°,将这两个三角形摆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使点B、 C、F、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与点F重合,将图(1)中的△ACB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点E在AB边上,AC交DE于点G,则线段FG的长为________cm(保留根号). 9.在△ABC中,∠C=90°,sin A=1 2 ,则cos B的值为( ) A.1 2 B. 3 2 C. 2 2 D.1 10.若α为锐角,且3tan (90°-α)=3,则α为( ) A.30°B.45°C.60°D.75° 11.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OC=2,则点B的坐标为( ) A.(2,1) B.(1,2) C.(2+1,1) D.(1,2+1) 12.计算:2sin 45°-1 2 cos 60°=________. 13.4 cos 30°sin 60°+(-2)-1-( 2 009-2 008)0=__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 21 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 1 函数 y=ax 2+bx+c 的解析式】 1. 形如 y ax 2 bx c (a ≠0)的函数叫做 x 的二次函数; 2. 形如 y k (k 0) 的函数叫做 x 的反比例函数; 典例 1 x y 是 x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 的二次函数关系的有 。 ① y 1 3x 2 ;② y x(x 5) ;③ y 1 ;④ y 3( x 1)( x 2) ;⑤ y x 4 2x 2 1 ; 3x 2 ⑥ y (x 1)2 x 2 ;⑦ y ax 2 bx c 典例 2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① y 3 ;② y k ;③ y 3 ;④ y 1 2 ;⑤ y 1 ;⑥ y 2x 1 ;⑦ xy 2 2x x x 1 x x 2 典例 3 若函数 y (a 2)x a 2 2 是反比例函数,则 a= ,若是二次函数,则 a=。 【知识点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y ax 2 bx c(a, b, c 是常数 , a 0) a 的值 a > 0 a <0 1. 抛物线开口 ,并向 无限延伸; 1. 抛物线开口 ,并向 ; 2.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 2.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 ( , ); ( , ) 3.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3.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性质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4. 抛物线有最 点,当 x= 时,y 4. 抛物线有最 点,当 x= 时, 有最 值, y ___ 4ac b 2 ; y 有最 值, y ___ 4ac b 2 ; 4a 4a 典例 4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 y 与 x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 的是( ) x -1 0 1 2 y -3 1 3 1 A. 抛物线开口向上 B. 抛物线与 y 轴交于负半轴 C. 当 x=4 时, y >0 D. 方程 ax 2+bx+c=0 的正根在 2 与 3 之间 典例 5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过点 A (1,2),B (3,2),C (5,7).若 点 M (-2 ,y 1 ), N (﹣ 1,y 2), K (8,y 3)也在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上,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y 1 < y 2< y 3 B .y 2< y 1 <y 3 C . y 3 < y 1 < y 2 D . y 1< y 3 <y 2 【知识点 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1. 待定系数法: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节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节 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二章分数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二学期 第五章有理数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 第七章线段和角的画法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 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九章整式 第十章分式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第二学期 第十二章实数 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 第十四章三角形 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年级(第一学期)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 第二学期 第二十章一次函数 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 第二十二章四边形 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 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 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第二学期 第二十七章圆和正多变形 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节 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一节整数和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 因数和倍数 1.3 能被2,5整除的数 第二节分解质因数 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 分数与除数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 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二节分数的运算 2.4 分数的加减法 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一节比和比例 3.1 比的意义 3.2比的基本性质 3.3比例 第二节百分比 3.4 百分比的意义 3.5 百分比的应用 3.6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 4.1 圆的周长 4.2 弧长 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 4.3 圆的面积 4.4 扇形的面积

11沪教版-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二次函数) - 学生版-基础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年(尚孔教研院彭高钢级 初三 上课时间 学 (尚孔教研院彭高钢(尚孔教研院彭高钢 科 数学 课题名称 中考总复习之二次函数 待提升的知识点/题型 (尚孔教研院彭高钢) 考点提炼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形如2 y ax bx c =++(其中0a ≠,a 、b 、c 是常数)的式子,称y 是x 的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0)0(2 2++=?=x a y ax y ; ②k x a y k ax y ++=?+=2 2)0(; ③()0)(2 2 +-=?-=h x a y h x a y ; ④()2 y a x h k =-+(其中,,a h k 是常数,且0a ≠) 2、抛物线()2 y a x h k =-+(其中,,a h k 是常数,且0a ≠)的对称轴是过点( h ,0)且平行(或重合)于y 轴的直线,即直线x h =,顶点坐标是(h ,k),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3、一般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用配方法可化成:a b ac a b x a y 44222 -+ ??? ? ? +=的形式 对称轴:直线,a b x 2-= 顶点坐标:(- a b 2,a b ac 44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方法 (1)一般式:c bx ax y ++=2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k h x a y +-=2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两套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目录 24.1 旋转 第1 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第2 课时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第3 课时旋转的应用 24.2 圆的基本性质 第1 课时与圆有关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2 课时垂径分弦 第3 课时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 第4 课时圆的确定 24.3 圆周角 第1 课时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第2 课时圆内接四边形 2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1 课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2 课时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第3 课时切线长定理 24.5 三角形的内切圆 24.6 正多边形与圆 第1 课时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24.1 旋转 第1 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1/ 180

1 .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重点) ; 2 .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 难点) . 一、情境导入 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类型一】旋转的概念 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 ) A .小明向北走了4 米 B .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 C .电梯从1 楼上升到12 楼 D .一物体从高空坠下 解析:A. 是平移运动; B. 是旋转运动; C. 是平移运动; D. 是平移运动.故选B .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1 题 【类型二】旋转的性质 如图,△ 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80 °得到△ AEF ,若∠B =100 °,∠F =50 °,则∠α 的度数是( ) 2/ 180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蒋疃学校葛新利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蒋疃学校葛新利 一,教学指导思想 贯彻2011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减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一课一练及答案__同优书院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学期 一课一练、单元测试卷和参考答案 目录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 24.1放缩与相似形(1)3 24.2 比例线段(1)6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一课时(1)10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二课时(1)14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三课时(1)19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四课时(1)22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1)25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1)29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1)33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四课时(1)37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一课时(1)43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课时(1)47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三课时(1)52 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第一课时(1)57 24.7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一课时(1)62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67第二十五章锐角三角比 25.1 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72

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1)75 25.3 解直角三角形(1)79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84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单元测试卷一90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1)94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1)98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二课时(1)102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三课时(1)106 26.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第一课时(1)111 26.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第二课时(1)116 26.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第三课时(1)121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单元测试卷一126参考答案132

沪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试卷解析

期中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已知∠A=3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sinA= B .cosA= C .tanA= D .cotA= 2.如果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C ,并且AC >CB ,AB=1,那么AC 的长度为( ) A . B . C . D . 3.(4分)如果锐角α的正弦值为 ,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α=30° B .α=45° C .30°<α<45° D .45°<α<60° 4.已知非零向量、之间满足=﹣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的模为3 B .与的模之比为﹣3:1 C .与平行且方向相同 D .与平行且方向相反 5.如果从甲船看乙船,乙船在甲船的北偏东30°方向,那么从乙船看甲船,甲船在乙船的( ) A .南偏西30°方向 B .南偏西60°方向 C .南偏东30°方向 D .南偏东60°方向 6.如图1,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的反向延长线上,下面比例式中,不能判断ED ∥BC 的是( ). (A) BA CA BD CE =; (B) EA DA EC DB =; (C) ED EA BC AC =; (D)

EA AC AD AB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如果那么=________. 8.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4,那么它们的面积比为 . 9.如图,D 为△ABC 的边AB 上一点,如果∠ACD=∠ABC 时,那么图中 是AD 和AB 的比例中项.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10.如图,△ABC 中∠C=90°,若CD ⊥AB 于D ,且BD=4,AD=9,则tanA= . 11.计算:2(+3)﹣5 = . 12.如图,G 为△ABC 的重心,如果AB=AC=13,BC=10,那么AG 的长为 . 32a =b b a a +-b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 26.3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性质 教案

§26.3(4)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2、熟悉二次函数一般式的对称轴、顶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熟悉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求二次函数(一般式)的顶点与对称轴(配方法或公式法). 难点: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课型】习题课 【教学资源】几何画板课件 【教学日期】 2018 年 11 月 29日下午第2节 【教学过程】本节课共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第二环节:巩固双基;第三环节:变式练习;第四环节:能力提升;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像是一条 . 2、通过 ,可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222 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 ???. 3、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对称轴是:直线x =- ,顶点坐标(-a b 2,a b a c 442-). 4、(1)当a > 0时,抛物线的开口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 点,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部分是 , 在对称轴右侧部分是 ; (2)当a < 0时,抛物线的开口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 点,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部分是 ,

在对称轴右侧部分是 . 第二环节:巩固双基 1、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并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x x y 522-= (2)162 162--=x x y 2、(1)已知抛物线1)3(2++-+=n x n x y 经过坐标原点,则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 (2)抛物线14 12-+=x x y 向 平移 个单位,再向 平移 个单位后, 与抛物线1412+= x y 重合. 第三环节:变式练习 3、(1)已知抛物线3)5(2 12-+-+-=m x m x y 的顶点在y 轴上,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