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研究的新视角

合集下载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在文学创作上一直都有着独特的理念和风格。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

本文将从莫言的经典作品角度出发,对其文学创作理念进行一定的解析。

一、《红高粱家族》作为1987年“文学十年”运动的重头戏,《红高粱家族》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偏僻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以五个红高粱的命运为引子,展开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家族史诗。

通过对家族发展的叙述,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缺陷。

在表现手法上,莫言采用了荒诞、寓言和神话等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形象和传奇故事。

小说的主题是人的命运,家族命运,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寄托。

莫言在小说中给予了红高粱五子极富人性的形象化描写,以此通过一个小家庭将中国人历历在目的情感状况和时代局限表达出来。

这种将小家庭、小人物与民族历史、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的写作方法在莫言后来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二、《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着重描绘了中国老百姓家庭明快生动的生活,通过对五代同堂女性丰乳肥臀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女性的命途多舛、奋斗历程和生命悲欢离合。

小说着重探讨了女性家庭地位、家族兴衰和社会变化的深刻内涵。

莫言试图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想象世界和女性命运的变化。

小说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对生命的崇敬、对女性的关注,是莫言笔下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三、《蛙》莫言最新的作品《蛙》是一部对当代中国草根年轻人生活的关注和呈现,莫言在小说中以一个小县城的所镇痛过镇出发,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和背景。

莫言以一家散居在农村的三代人为刻画主线,展示了走过一生的农民亲人的生活和命运,感情生活的沉浸和转向,这部小说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的色彩。

小说中揭示了中国社会一些最为普遍的问题,揭示了社会的界限,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增加构思难度,人物个性明显鲜明,构思丰富。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1. 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新历史主义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选取莫言小说进行研究的理由和意义。

2. 理论分析:探讨新历史主义的相关理论,包括历史转向、权力话语、文化重构等,分析运用这些理论来解读莫言小说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 研究对象:简要介绍选定的莫言小说,包括其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叙事策略等。

4. 历史转向与莫言小说: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历史元素,探讨小说如何通过历史转向来重塑传统历史观。

5. 权力话语与莫言小说:研究莫言小说中的权力话语,探讨小说如何揭示或者塑造权力关系,并且介绍权力话语如何在小说中被体现。

6. 文化重构与莫言小说:研究莫言小说中的文化元素,探讨小说如何通过文化重构来表达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7. 相关研究:归纳总结前人对于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本次研究提供参考。

8. 实证分析:以莫言小说中的典型场景或者人物为例,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历史、权力、文化等元素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和表现。

9. 结论和展望:总结本次研究结果,提出可以改进之处,并且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研究重点。

1. 研究背景和意义:这个提纲主要是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 理论分析:这个提纲要介绍相关的理论,这对于研究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历史主义的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如何适用于莫言小说的文学研究。

3. 研究对象:这个提纲主要是介绍所选的莫言小说,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叙事策略等,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辅助。

4. 历史转向与莫言小说:这个提纲主要是探究莫言小说中的历史元素,从历史转向的角度来研究莫言作品,看如何通过历史转向来重塑传统历史观。

5. 权力话语与莫言小说:这个提纲主要是揭示莫言小说中的权力话语,通过研究小说中的权力话语,探究小说如何揭示或者塑造权力关系。

6. 文化重构与莫言小说:这个提纲主要是研究莫言小说中的文化元素,如何通过文化重构来表达文化认同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莫言小说的文化内涵。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多视角叙述
莫言的小说常常采用多视角叙述的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具有更强的立体 感和真实感。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开始,描述 了“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所见所闻,然后转向第三人称视角,深入描绘了各 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种多视角叙述方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增强了故事的复 杂性和深度。
谢谢观看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的结构艺术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他通过复 杂多层次的时间结构、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魔幻与现实交织的超现实主义结 构和地方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结构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文学魅力。这些结构艺术不仅丰富了小说 的内容,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二、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
莫言小说的叙事结构往往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多角度、多视点、多 层次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不断变换的视角中体验故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檀香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小说以一个刽子手的角度展开叙述,但 同时又通过对话、回
忆录等文学手法,将不同的叙事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交错的叙事 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强的真实感和更丰富的表现力。
莫言的小说常常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超现实的 神秘感和超自然的惊奇感。例如在《红树林》中,莫言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奇 幻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魔幻的世界。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不仅 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和形式,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五、深刻的社会批判
莫言的小说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对封建礼教、权力斗争、贫困 落后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例如在《蛙》中,莫言通过一个乡村医生的视 角,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残酷和不合理性。这些社会批判不仅反映了社会的 真实面貌,也提高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莫言小说评论】莫言小说叙事视角实验的反叛与创新

【莫言小说评论】莫言小说叙事视角实验的反叛与创新

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当时诡异的行为 对象的孙天球站出来, 和隐秘的心理活动, 这样读者就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 窥测其 “自白 ” , 使叙述由他者的讲述变成思维者的 隐秘的意识流动, 从而增加了该部分叙述的艺术真实感 。 作者在孙天球回村的那一刻就结束了他的第一人称“自 叙述, 把叙述接力棒递给了全能叙述者, 这时读者在全 白式 ” 能叙述者的叙述里看到了原来两条平行线上相对立的故事的 交汇: 孙天球把黄毛和紫荆捉奸在床 。 接下来, 全能叙述者按 部就班地以故事时序叙述瞎娘的去世, 紫荆生下了黄毛的孩 孙天球掐死了这个金发婴儿, 到小说结尾处, 作者又让孙 子, “ ” : “ 直 天球以第一人称讲述 我 的悔恨 这个孩子被我扼死后, ⑨ 。 作者利用了第 挺挺地躺在我面前 。…… 我非常后悔 ……” 一人称叙述的长处: 除了可以直接展示人物的意识流动 、 增加 , “ 因为人 真切感外 第一人称的叙述特别适合于作心理忏悔, 这为叙述主体的直接登场提供了 称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白性, ⑩ ” 《白狗秋千架 》 方便 。 这样, 莫言在 通篇和《金发婴儿 》 中部 分使用第一人称“我 ” 叙述故事, 来分别揭示“我 ” 对“个眼暖 姑” 的愧疚和“我 ” 对扼死“金发婴儿 ” 的犯罪过程的交待, 就 使人物的忏悔心理生动真实起来 。 作者根据叙述的需要展开 把一个完整的顺时序故事拆开 、 打乱, 重新排列, 并利用 故事, 视角和人称变换来实现在叙述中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和揭示人 莫言的这种叙事努力, 赋予了一个情节简 物心理活动的目的, 而这便是后来 单的婚变故事以全新的阅读感受和美学风采, 《檀香刑 》 “全知视角 + 第一人称故事人物内视角分角色叙 的 述” 的叙事模式的雏形了 。 ( 四) 全知视角 + 第一人称故事人物内视角分角色叙述 + 第一人称故事动物内视角分角色叙述 = 互文叙述 + 叙事 圆环 《球状闪电 》 “球状闪电 ” 以 的爆炸贯穿全文, 小说共十节, 、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分别讲述球状闪电爆炸前 后的故事, 叙述 “球状闪电 ” 爆炸 、 蝈蝈倒地昏迷讲起, 中间八节采用追忆 者从 性视角叙述从蝈蝈退学到球状闪电爆炸之间的故事, 而对过 去故事的追忆则分别从爆炸现场的六个故事人物或人格化的 故事参与物的视角以 第 一 人 称 内 聚 焦 ( 视 角) 展 开 ( 其 中 二 、 四、 六节是同一人物视角) , 凡第一次使用的人物视角, 均以第 “ ” 三人称全知视角从 球状闪电 爆炸写起, 而后转入第一人称 人物内视角追忆性叙述, 重复使用的人物视角( 如第四 、 六节) 直接展开追忆, 最后, 故事由第十节的全能叙述者收拢, 又回 “球状闪电 ” 的爆炸现场, 以蝈蝈醒来 、 闪电带来奇异的变化 到 结束, 叙述回到原点, 叙事思路呈圆环形 。 小说第一节, 一个外在于故事的叙述者告诉我们: 球状闪 电爆炸在奶 牛 养 殖 户 蝈 蝈 家 的 牛 棚 里, 蝈 蝈 被 爆 炸 震 倒, 昏 迷 。 这样的叙述乍一看似乎是一个全能叙事者在讲述故事, 但通过分析文本, 我们发现作者采用的是内视角, 因为叙述的 — —蝈蝈的言行和思 展开始终是紧紧地跟随着叙述的聚焦点 — 维活动展开的, 即使在蝈蝈被球状闪电的爆炸震倒 、 昏迷时, 叙述也没有停止, 叙述者进入了昏迷的蝈蝈的潜意识层面, 并 把 他 关 于 过 去 的 记 忆 展 示 给 我 们 看。 跟随蝈蝈的 意 识 活 动, 这样, 全能叙述者不动声色地把我们引入蝈蝈过去的故事里 。 在第二节中, 全能叙述者先是使用第三人称“他 ” 讲蝈蝈 被爆炸击倒, 母亲的喊叫声让他回到了自己的过去, 进而, 叙 “ ” 述者通过蝈蝈的潜意识活动给我们展示了他 尿炕 的毛病,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莫言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对莫言小说的新历史主义叙事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究其小说作品的叙事特点和艺术价值。

新历史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历史、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历史与文化交织的产物。

莫言的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得到广泛关注。

莫言小说的新历史主义叙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莫言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往往是关乎人民生活的重大事件,如文化大革命、抗日战争、土改等。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实描绘,生动再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例如,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就生动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农村家庭的命运变迁,让读者体验到当时战乱时期人民的痛苦和艰辛。

二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莫言小说中的历史文化不仅仅是背景设定,更是驱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揭示了文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刻影响。

例如,他的小说《檀香刑》中,通过对满族文化的研究,从中发掘出古代社会的秘密和恶果,对当代社会产生了启示和反思。

三是对历史事件的批判。

莫言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往往是一个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这种批判不仅限于历史事件本身,更包括其历史背景和潜在的文化价值。

例如,他的小说《丰乳肥臀》中,对于封建传统的批判就贯穿于整个小说之中。

通过对封建传统的批判,再现了中国近代史的苦难与惨痛。

莫言小说的这种新历史主义叙事,有着多重的艺术价值。

首先,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历史感,能够使读者身临其境、情绪激荡。

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思考,能够带给读者历史和文化的启示,并对现实提出思考和建议。

最后,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反倒性,对于当前社会的问题和现实中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合法状况进行了探究和揭示。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的新历史主义叙事方式,通过对历史、文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刻思考和阐述,反映了作者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莫言作品研究的新视角

莫言作品研究的新视角

莫言作品研究的新视角莫言作品研究的新视角摘要:本文在现有国内外有关莫言作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即基于双语或多语比较语料库的认知叙事学视域下的莫言作品的不同语言版本的界面性比较研究范式,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构建认知叙事文体学以及对莫言作品具体文本的比较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莫言作品;认知叙事学;语料库;界面研究引言界面研究(Interface Studies)是指打破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各平面之间的分界线,对研究对象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全面系统的研讨。

20世纪90年代,英国诺丁汉大学英文系 Ronald Carter 教授主编了一套由 Routledge 出版社出版的“界面研究丛书”(The Interface Series),引发了国际语言文学界的界面研究热潮,成为了近年来国际学术研究的新热点。

界面研究是跨学科研究的升级版,是学科分类进一步细化的产物,它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已于20XX年4月和20XX年7月分别举办了两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术研讨会”。

界面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本质上说是一种换位思考,是在原本认为不相干的事物间寻找其共同性,从而深入对事物的认识①。

具体地说,界面研究主要是指通过学科层面的嫁接、移植、借用(或称类模仿),整合而成新的学科体系,进而形成简洁有效的优化方案。

譬如,文学叙事学与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在理论与方法上相融合而形成的认知叙事学便是语言学与文学的一种跨学科界面研究。

20XX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这既肯定了莫言小说创作的成就,也是汉语新文学获得世界认同的重要标志。

“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包含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成就在国际上赢得了关注。

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学在新世纪以来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这是一百年中国现代文学的艰难历程和痛苦经验所换得的。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本文以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分析了莫言小说中地道民间语言的运用,探讨了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上的作用。

其次对莫言小说中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结构安排。

进而探讨了莫言小说中“自然”的表现手法和符号象征的解读,以及语言艺术特色对整体风格的影响。

结论部分探讨了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对文学创作的启示,重申了完善莫言小说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深入研究,可以为文学评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地道民间语言、叙事技巧、自然表现、符号象征、整体风格、文学创作启示、研究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在莫言小说中,语言的运用是其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莫言善于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生动逼真。

通过对话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直观感受到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

莫言还善于利用叙事技巧,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索,将故事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他对自然的表现手法也很独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在莫言小说中,符号象征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透过作者的巧妙编织,一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或物品,实际上承载着深刻的意义。

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深刻影响着整体作品的风格,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感染力。

不仅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启示,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 正文2.1 莫言小说中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莫言小说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在莫言的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大量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人物的身份和地域背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语言展现出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莫言作品的研究与人物形象分析

莫言作品的研究与人物形象分析

莫言作品的研究与人物形象分析【摘要】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我国首位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作家,从他80年代进入文坛,就以《红高粱》等作品备受大家关注,30多年来,莫言一直潜心于著作,新作品也不断问世,不缺乏评论界人士对其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其作品褒贬不一,而本文笔者主要是对莫言作品的进行研究和对其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品读莫言的作品。

【关键词】莫言;作品;研究;分析;人物形象一、莫言作品的研究针对莫言作品的研究,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1.1对莫言作品艺术感的研究。

读过莫言作品,我相信都会有这样一种自由的感觉,觉得人的心灵、感觉和生命等都应该就是自由的存在,这种艺术感能够感染人的每一处感官。

而这种艺术感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莫言的写作手法,在刻画人物形式时,不类似于一般作者单纯的描写人物的外在,或者烘托环境,而是大胆地以富有张力的感觉来传“神”对象的形象,以变异夸张的感觉让整个故事串连起来,他的作品能够容纳荒诞事物并产生荒谬的感受,从而制造一种透明的幻觉、荒诞的真实、全方位全感知的艺术氛围;当然一位作者的作品即会存在优点也会存在缺点,而莫言作品在艺术感的营造上是有一定的造诣,给人新鲜特异的触动,但是在某些方面却过于冗长,缺乏节制,导致偏离主旨。

1.2对莫言作品审丑描写的研究。

莫言的作品充斥了大量对丑恶现象、污秽事物的描写,即便是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也不乏此。

其后他在一些重要作品中始终不厌其烦地大量描写性、暴力、血腥等;一些暴力血腥场面的描写,如活剥罗汉大爷,一些污秽事物,如:《金发婴儿》中的紫荆,因为丈夫的冷漠而和黄毛结合;虽然残酷却是美的,它可以使读者在震撼与恐惧中宣泄悲愤,感受到人物对自由美好的向往,进而达到情感的净化,升华出振兴民族的强烈意识1.3对莫言作品“民间”立场的研究。

从莫言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到,莫言在叙述民间故事的时候,一般都是采取两种方式,如《牛》类型的复调型;如《檀香刑》的民间与非民间相结合的对照叙事型,在莫言的作品中表达出来的都是正义、积极、生机勃勃的民间感情,他们的形象可能狂野,暴躁,但是他们对正义都十分的坚持,拥有强烈的生命激情,面对不公,他们坚持自身的信念,奋起反抗,就为了心中对美好的希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作品研究的新视角
莫言,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其中为大众广泛熟知的要属多次被搬上大荧幕的《红高粱》。

从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性与地域文化色彩。

乡土社会的民俗文化贯穿莫言的整个小说,因为这些民俗文化,小说的人物更加生动与深入人心。

标签:民俗文化莫言小说
民俗文化具有特色的地域象征,莫言小说的民俗文化几乎都是齐鲁文化发源地最原始的乡土特色。

读者可以将此设定为一个研究对象,从中可以发掘到很多有趣的、传统的,还有可能还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小故事。

我想莫言小说最有特色的就真的要属民俗文化的灵活运用了,同时在某一方面又从侧面看出了,莫言典型的恋乡情节。

他通过小说将20年前的民俗文化全部激活,还原了乡土本来的面貌。

乡土的日常,乡土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乡土最富有活力的民间方言,富有时代感气息的老式房屋,一切都在他的捕捉与记录下成型,并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一、流连与回味民间戏曲
戏剧是中华大地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化象征,在海内外都广泛流传。

较为活跃的地方戏曲以它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在广阔无垠的大中华,被大众所喜爱。

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是民族文化特色非常浓厚的地方,单说地方小曲特色性的曲目就能够如数家珍。

它有着玩味的乐趣,有着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沟通与交流,有着戏剧台上历史性的民族文化,所以自然会让作者记忆犹新,为之陶醉,记录之下,让所有人欣赏。

在《檀香刑》中可以说戏占了小说的一大部分,作者通过对戏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贯穿小说始终,介绍的就是高密当地最具特色的地方小戏猫腔。

通过猫腔来构思来布局。

然而本身这部小说的创作,其实也是深受地方戏的影响。

故事开端以主打的猫腔来进行叙述,慢慢的发展到后来,添加了更多不同的民间戏曲,来加深小说的情节设定。

猫腔成了小说灵活运转的动力,在小说中,莫言所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仍然是充满动力的,最原始最具活力的。

《檀香刑》本就是讲的人生大戏,整部小说将戏贯穿小说始终。

莫言通过这场大戏,给读者提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寺庙文化,点点滴滴的民间文化,以及那终究是路人的看客。

作者更热衷于描述民间的生命形态,他喜欢让她们张扬跋扈,喜欢那种最原始的冲动,同时又对人生的行走,做了很深刻的思考。

二、民间俗话,真性情
所谓文化,其实它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很多其实来源于民间大众的即兴创作。

类似于聊斋里的各种神话传说,还有各种俗气的男女情事,通过俗气的方式来表达两性间的欲望,还有像世界神秘故事一样的秘闻,其实很多时候,俗文化它显得更加的有趣,它的点滴都充满色彩,它的整体也都让人回味。

草鞋窨子是一个特定的民俗场景,人们聚集在这里,编织着草鞋,互相聊着俗气的话,家长里短非常的开心。

在一个冬天非常保暖的窑子里,人们编织着草鞋,同时也编织着不同类型的笑话,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俗气的黄色笑话。

同时,鬼故事的倾听也成了草鞋窨子最具特色的节目,小孩们的好奇心促使每个人都会坚持将故事听完,最终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满足他们无限的想象。

草鞋窨子它显然也是一个社会窗口,可以听到大叔们民间生活的偏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其实很多东西一直延续到80,90年代都还存在。

是的,糖葫芦,草鞋,泥娃娃,爷爷的烟卷,这些长大了也会记忆犹新的美好民间风俗,这些时刻都会让人想念的民族文化,如此全部极具在这个草鞋窨子中,所以说它更像一个社会。

但是在这个小小的社会里,同时也反映出在一个指定地域中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生存状态及他们的内心世界的追求。

这也是他的恋乡情节的体现,同时很多事情很多的爱,其实还是源于特色的民俗文化。

小小的草鞋窨子,其实它是一个脱离社会的短暂的人生,它在民间无比的应有尽有,让每一个与它相遇的人在此陶醉。

三、万花丛中那整片红
红色其实是中国的传统色,有个俗称,称为中国红。

在莫言的小说里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热情奔放足够形容一个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它又有太多的寓意,但是用红色来修饰整个小说,无疑就是非常的饱和与充满吸引力的。

《红高粱》中,它间接性的会给人以他对色彩的感知,有民族的成分,同时也有自己内心的调整,但是最后呈现的效果,基本上都全部达到了。

貌似整篇小说,无一不是红色。

还有那一望无际的红高粱田地,简直就让人如痴如醉。

红色在中国有着它独有的含义,象征着喜庆,热烈与奔放,充满着激情与活力。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红色又给人一种特别的感受,又给它增添了一层含义,那就是红色还象征着革命,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活力,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红色它在现代可以说是被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

红色以最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小说中广泛的运用,饱满充足,又充满吸引力,看着看着,会让人不自觉的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

其实灯笼文化也是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

挂上红灯笼,安心过大年,这就是中国民间过年的传统,一直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

四、无所不在的民间杂耍
我想在古代,民间杂耍是集会的最大特色之一。

你可以想到,坐在爸爸肩上的小孩子,拿着刚捏好的橡皮娃娃。

可以想到,杂耍旁的卖糖葫芦的老大爷。

这些小时候的场景,几乎都能在莫言的小说中看到。

在小说《罪过》中,莫言通过民间杂耍这一集体活动与动物的描写相结合,来反映人性,反映一个社会现象。

憨厚耿直,任劳任怨的骆驼精神与人际复杂的丰富民间杂耍世界。

这是一个靠杂耍演员,又靠配角协助生存的世界。

谁主谁配,貌似在那样的世界里永远分不清楚。

有的可能主要是人性的斗争。

《罪过》是一个悲剧故事,运用民间杂耍戏的跳跃来制造美好的回忆,运用对小时候街角看到的骆驼,来制造在忧伤中慢慢治愈的心境。

就像民间杂耍那极具喜剧色彩的顽皮猴子,能够给人带来快乐。

可是在那回忆的一刹间,内心最终的依恋总会随着情感的爆发,传递出来。

可以说它缓解了小说主人公的死亡为家里带来的伤痛感。

让人开心的民间杂耍,可爱的猴子,特别像小时候在街角见到的那只骆驼,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充满温暖的情绪,充满自由的象征。

虽说是一个悲剧主题,但其实作者没有让悲剧更加悲。

是一个带着伤痛却很温和的悲剧。

民间杂耍发展到现在可能没有在古代那么特色,它是通过一个大舞台让此民俗文化显得更加的庄重。

说实话,还是喜欢偶尔在街头出现的街头艺人,他们总是给人以视觉享受。

五、结论
莫言的小说,传统民俗文化的描写,非常的具有主角性,其实它是伴随着每个小说的主人公上场,是人物特点与民俗文化的结合,让读者了解到民族文化,同时又对小说的人物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民俗始终都带有地域性,随着年代的发展他更具有时代性,同时对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做了很好的铺垫。

可以说为中国小说的民俗化,民族化提供了有力的探索路线。

它汇聚历史,汇聚文化,所以针对民俗文化来研究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程。

民俗文化富有活力,它极具特色的存在就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正是由于它别具一格的存在,我们才会拥有那美好的童年记忆。

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都希望民俗文化,永久的保留特色,永久的不要消失。

参考文献
[1]张金晶.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民俗文化因素[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62-64.
[2]罗植,楚军.莫言作品研究的新视角[J].当代文坛,2014,05:69-72.
[3]周梦博.莫言小说中的区域民俗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4]王英杰.莫言小说的民间特质[D].沈阳师范大学,2013.
[5]方川.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