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化学卷(九)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考化学复习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化学卷(九)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考化学复习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化学卷(九)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化学卷(九)

第九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

(9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2年10月24日飓风“桑迪”袭击美国。一阵飓风过后,海面的巨浪上竟燃烧着熊熊大火。海水会燃烧的原因是

A.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热能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

B.飓风使海水温度升高,产生高温水蒸气,达到水的着火点,使海水燃烧

C.飓风产生高温,使氮气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D.以上说法均有可能

解析:水及氮气均不能燃烧,所以B 、C 两项均错误。

答案:A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随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放出

解析:水由液态转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吸热过程,但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此B 项错误;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因此A 、C 、D 三项均是正确的。

答案:B

3.下列图示关系中不正确...

的是

解析:能源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种能源不可能同时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B项错误。

答案:B

4.“世界环境日”主题之一是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有专家提出:如果对燃料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让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如图转化,在此构想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

B.热能

C.生物能

D.电能

解析:太阳能使燃料燃烧,所以最终转化为热能。

答案:B

5.下列反应中最符合“节能减排”思想的是

A.电解水制氢:2H2O2H2↑+O2↑

B.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2H2↑+O2↑

C.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2H2↑+O2↑

D.天然气制氢:CH4+H2O CO+3H2

解析:利用二氧化钛作催化剂进行水的分解使用的能量是太阳能。

答案:C

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下图表示N2(g)与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 N2(g)与1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能量

C.通常情况下,N2(g)与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

D.N2的燃烧热ΔH=-180kJ·mol-1

解析:ΔH=946kJ·mol-1+498kJ·mol-1-2×632kJ·mol-1=+180kJ·mol-1,故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项正确。

答案:B

7.已知:CH 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OH-(aq)+H +(aq)H2O(l)ΔH=-57.3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mol CH4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燃烧热为-1780.6 kJ·mol-1

B.2mol CH4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g)和H2O(g)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

C.1L0.1mol·L-1NaOH溶液与1L0.1mol·L-1HCl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D.2L1mol·L-1NaOH溶液与1L1mol·L-1H2SO4溶液反应的反应热为-57.3kJ·mol-1

解析:燃烧热是指常温、常压下,燃烧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的热量,所以A、B 两项均错误;D项的反应热为-114.6kJ·mol-1。

答案:C

8.已知异戊烷和新戊烷的燃烧热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异戊烷新戊烷

燃烧热(kJ·mol-1)3504.13501.6

A.异戊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2CHCH2CH3(l)+8O2(g)

5CO2(g)+6H2O(g)ΔH=-3504.1kJ·mol-1

B.C(CH 3)4(g)+8O2(g)5CO2(g)+6H2O(l)ΔH=+3501.6kJ·mol-1

C.(CH 3)2CHCH2CH3(l)C(CH3)4(l)ΔH=-2.5kJ·mol-1

D.稳定性:异戊烷>新戊烷

解析:A项,燃烧热是指常温、常压下,燃烧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的热量,此时水为液体;B项,ΔH=-3501.6kJ·mol-1;D项,异戊烷的能量比新戊烷高,则新戊烷更稳定。

答案:C

9.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焓变:ΔH=ΔH1+ΔH2,则X、Y可能是

①C、CO②AlCl3、Al(OH)3③Fe、Fe(NO3)2④Na2CO3、NaHCO3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答案:A

10.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化学键形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

H—H436kJ

F—F157kJ

H—F568kJ

A.H2与F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F2(g)2HF(g)ΔH=-543 kJ·mol-1

B.2L HF气体分解成1L H2(g)和1L F2(g)吸收543kJ的热量

C.1mol H2(g)与1mol F2(g)反应生成2mol HF(l)放出的热量小于543 kJ

D.在相同条件下,1mol H2(g)与1mol F2(g)的总能量小于2mol HF(g)的能量

解析:ΔH=436kJ·mol-1+157kJ·mol-1-2×568kJ·mol-1=-543kJ·mol-1,A项正确。

答案:A

11.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2

B.该反应的ΔH=E2-E1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曲线b相对曲线a,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解析:A项,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B项,该反应的ΔH=E1-E2;C项,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是放热反应。

答案:D

12.已知:①N 2(g)+2O2(g)2NO2(g)ΔH=+67.7kJ·mol-1,②N2H4(g)+O2(g)

N 2(g)+2H2O(g)ΔH=-534kJ·mol-1。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 2H4(g)+2NO2(g)3N2(g)+4H2O(l)ΔH=-1135.7kJ·mol-1

B.2N 2H4(g)+2NO2(g)3N2(g)+4H2O(g)ΔH=-1000.3kJ·mol-1

C.N 2H4(g)+NO2(g)N2(g)+2H2O(l)ΔH=-1135.7kJ·mol-1

D.2N 2H4(g)+2NO2(g)3N2(g)+4H2O(g)ΔH=-1135.7kJ·mol-1

解析:由盖斯定律②×2-①易知D项正确。

答案:D

13.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

ΔH=+50.5kJ·mol-1。实验测得该反应的活化能E a=90.4kJ·mol-1。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

解析:由实验测得该反应的ΔH=+50.5kJ·mol-1,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C两项均错误;又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关系图A中,ΔH=0,A项错误。

答案:D

14.已知:2H 2(g)+O2(g)2H2O(l)ΔH=-572kJ·mol-1

CH 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1∶4

D.2∶3

解析:设H2、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x+y=5,+890y=3695,解得

x=1.25;y=3.75,两者之比为1∶3,B项正确。

答案:B

15.已知2-丁烯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在某条件下两种气体处于平衡:

①(g)(g)ΔH=-4.2kJ·mol-1

顺-2-丁烯反-2-丁烯

②(g)+H2(g)CH3CH2CH2CH3(g)ΔH=-118.9kJ·mol-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顺-2-丁烯比反-2-丁烯稳定

B.1mol反-2-丁烯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比顺-2-丁烯的大

C.28g顺-2-丁烯完全氢化生成丁烷气体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18.9kJ

D.反-2-丁烯氢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g)+H 2(g)

CH3CH2CH2CH3(g)ΔH=-112.7kJ·mol-1

解析: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大,由①可知,顺-2-丁烯具有的能量大于反-2-丁烯,A、B两项错误;28g顺-2-丁烯生成CH3CH2CH2CH3,放出的热量为kJ,C

项错误;②-①得:(g)+H2(g)CH3CH2CH2CH3(g)ΔH=-118.9kJ·mol-1-(-4.2kJ·mol-1)=-112.7kJ·mol-1。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16.(12分)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反应物时,取50mL0.50mol·L-1盐酸,还应加入的试剂是(填字母)。

a.50mL0.55mol·L-1NH3·H2O

b.50mL0.55mol·L-1NaOH溶液

c.1.0g NaOH固体

(2)烧杯间填满碎纸片的作用是。

(3)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需要测定并记录的实验数据有(填字母)。

a.盐酸的浓度

b.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c.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e.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平均温度

(4)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60mL0.50mol·L-1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得中和热(填“相等”或“不相等”)。(5)将100mL0.55mol·L-1CH3COOH溶液与100mL0.50mol·L-1 NaOH溶液混合,测得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3.3kJ(折合成生成1mol H2O放出的热量),1mol CH3COOH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 H2O放出热的文献值为-56.1mol·L-1,则(1)中测得的实验值出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至少说出一点)。

答案:(1)b(2分)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分)

(3)cd(3分)

(4)相等(2分)

(5)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或其他合理答案)(3分)

17.(10分)(1)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以下是冶炼铜的一个反应:Cu2S+2Cu2O

6Cu+SO2↑。

①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若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得到Cu mol。

②已知2Cu(s)+O2(g)Cu2O(s)ΔH1=-12.0kJ·mol-1

2Cu(s)+S(s)Cu 2S(s)ΔH2=-79.5kJ·mol-1

S(s)+O 2(g)SO2(g)ΔH3=-296.83kJ·mol-1

则反应Cu2S(s)+2Cu2O(s)6Cu(s)+SO2(g)ΔH4=kJ·mol-1。(2)下列两种方法均可以制备CuSO4。

方法一: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

方法二: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①假如某工厂欲生产CuSO4,请选择一种方法并说明理

由:。

②有同学认为,两种方法消耗的能量相同,因为反应都是铜转变为CuSO4,你认为上述说法(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

答案:(1)①S;1(各1分)

②-193.33(3分)

(2)①选择方法一,原料利用率高,污染少(2分)

②不正确(1分);反应物与产物不完全相同,所以反应的热效应不同,消耗的能量也不相同(2分)

18.(8分)生物质资源是一种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的主要转化途径及主要产物如右图。

(1)下列有关生物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物质能本质上来源于太阳能

b.由纤维素水解获得的产物含有丰富的生物质能

c.生物质裂解获得的汽油、柴油等属于纯净物

d.将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做家庭燃气

(2)由生物质能可获得CO和H2。等物质的量的CO与H2相互反应时,其原子利用率可达100%,则该反应合成的物质可能是。

a.汽油

b.甲醇(CH4O)

c.甲醛(CH2O)

d.乙酸(C2H4O2)

(3)将沼气的主要成分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中,可发生反

应:CH4(g)+H2O(g)CO(g)+3H2(g)ΔH=+206kJ·mol-1,又知

CH 4(g)+2O2(g)CO2(g)+2H2O(g)ΔH=-802kJ·mol-1,则由CO2(g)生成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为CO、CH4、H2)可用于燃煤烟气脱硫,其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2CO(g)+SO 2(g)S(g)+2CO2(g)ΔH=+8.0kJ·mol-1

2H 2(g)+SO2(g)S(g)+2H2O(g)ΔH=+90.4kJ·mol-1

2CO(g)+O 2(g)2CO2(g)ΔH=-566.0kJ·mol-1

2H 2(g)+O2(g)2H2O(g)ΔH=-483.6kJ·mol-1

则S(g)与O2(g)反应生成S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

答案:(1)abd

(2)cd

(3)CO 2(g)+3H2O(g)CO(g)+3H2(g)+2O2(g)ΔH=+1008kJ·mol-1

(4)S(g)+O 2(g)SO2(g)ΔH=-574.0kJ·mol-1(每空2分)

19.(9分)X、Y、Z为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Y+X甲(g),Y+Z乙(g)。甲、乙可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

(1)X的结构式是。

(2)磷(P)在Z气体中燃烧可生成液态丙分子。已知丙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丙的电子式是。磷固体单质和Z单质反应生成1 mol液态丙时,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Ⅰ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是。

(3)某同学拟用图Ⅱ所示装置证明氧化性Z>I 2,已知高锰酸钾与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Z,则试剂a 可能是 。若仅将a 换为甲的浓溶液,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并有气态单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向一定浓度的BaCl 2溶液中通入SO 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在通入SO 2气体的同时,通入下列物质即可生成白色沉淀,该物质可能是 。 A.X B.Y C.Z D.甲 E.乙 答案:(1)

(1分)

(2) ·· ···· ·· ······ ··

····(1分);P(s)+

Cl 2(g)

PCl 3(l) ΔH=-306 kJ ·mol -1(2分)

··

··

··

(3)淀粉KI(或KI)(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分);8NH 3+3Cl 26NH 4Cl+N 2(2分)

(4)CD(2分)

20.(7分)工业上用CO 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 2(g)CH 3OH(g)。下图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CH 3OH(g)CO(g)+2H 2(g) 的活化能为 ,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

(2)图中曲线 (填“a ”或“b ”)表示使用了催化剂;使用催化剂使反应:CO(g)+2H 2(g)CH 3OH(g)的反应热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CH 3OH(g)+O2(g)CO2(g)+2H2O(g)ΔH=-192.9kJ·mol-1,又知H2O(l)H2O(g)ΔH=+44kJ·mol-1,请写出32g 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

式:。

答案:(1)510kJ·mol-1;+91kJ·mol-1(各1分)

(2)b;不变(各1分)

(3)CH 3OH(g)+O2(g)CO2(g)+2H2O(l)ΔH=-280.9kJ·mol-1(3分)

21.(9分)现在的火箭的第一级使用高精炼煤油(RP-1)作为燃料,其他两级使用液态氢(LH2)作为燃料。较早的火箭使用有毒的混肼-50(C2H8N2和N2O4)作为燃料。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10g液态偏二甲肼(C2H8N2)与足量液态N2O4完全反应放出425kJ的热量,生成对环境无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

(2)已知煤油的主要成分(C12H26)的燃烧热为-8075kJ·mol-1,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C12H26完全燃烧时与(1)中反应放出相同的热量。则消耗的C12H26与C2H8N2的质量之比为。

(3)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的热量,又知1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需要吸收44.0kJ的热量,火箭发射时H2(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C2H8N2(l)+2N2O4(l)3N2(g)+2CO2(g)+4H2O(g)ΔH=-2550kJ·mol-1

(2)17∶19

(3)2H 2(g)+O2(g)2H2O(g)ΔH=-483.6kJ·mol-1(每空3分)

高三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

专题8.1 化学反应速率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百强校·2016届哈尔滨6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变,但活化分子数增加了 C.分子间所有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影响速率的因素判断 2.【2017届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mL溶液中含A、B各0.01mol ②50mL溶液中含A、B各0.05mol ③0.1mol?L-1的A、B溶液各10mL ④0.5mol?L-1的A、B溶液各50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3.【2017届湖北省恩施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是() ①改变气体物质的浓度②改变气体的压强 ③加入催化剂④改变气体的温度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中,只有温度和催化剂才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浓度和压强改变的是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个数,而不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2017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 度、催化剂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改变压强不一定能改变有气体参与反应的速率 B.增大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大浓度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 D.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压强改变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 B.增大浓度,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数目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故B选;C.温度升高,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D.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25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56

专题25 化学反应速率 1.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SO3(g)O2(g)+2SO2(g),在一定条件下n(SO3)和n(O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B.点b的正反应速率比点a的大 C.点c的逆反应速率比点e的大D.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SO2)一样大 【答案】D 【解析】A.由图像可以知道,点c处O2和SO3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是未必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点bSO3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点小,所以点b的的正反应速率比点a的小,故B错误;C.点c为达到平衡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物的浓度比平衡时要小,所以逆反应速率比平衡状态小,而点e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点c的逆反应速率比点e的小,故C错误;D.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都处于同一平衡状态下,所以SO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 2.下列试管中,不同条件下反应:Fe+2HCl=FeCl2+H2↑,判断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试管盐酸浓度温度铁的状态 A 0.5 mol/L 20 ℃块状 B 0.5 mol/L 20 ℃粉末状 C 2 mol/L 35 ℃粉末状 D 1 mol/L 35 ℃块状 【答案】A 【解析】盐酸浓度越大、温度越高、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中反应速率最快,A 中反应速率最慢,答案选A。 3.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及其原因是()。 A.0~1min 盐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大 B.1~2min 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大 C.2~3min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大 D.3~4min 产生的Zn2+是催化剂,反应速率大 【答案】C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出:0~1min 收集的氢气小于后一分钟,虽然盐酸浓度较大,但是温度较低,故反应速率不是最大;2 min~3 min收集的氢气比其他时间段多,虽然反应中c(H+)下降,但主要原因是Zn 置换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3~4min 反应速率比前一分钟小,不能由此判断Zn2+是催化剂:4 min~5 min收集的氢气最少,虽然反应放热,但主要原因是c(H+)下降,反应物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故选C。 4.在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C.反应到6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到6min时,H2O2分解了50% 【答案】C 【解析】A.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由2H2O22H2O+O2,可知 △c(H2O2)==0.2mol/L,所以v(H2O2)=≈0.033mol/(L?min),故A正确;B.随着反应的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锌B.汞C.石墨D.二氧化锰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 B.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 △H=b,则a>b D.已知P(白磷,s)=P(红磷,s) △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3.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 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5.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 a.CH3CH2OH(g)+H2O(g)=4H2(g)+2CO(g) △H =+255.6kJ·mol-1 b.CH3CH2OH(g)+1/2O2(g)=3H2(g)+2CO(g) △H =+13.8kJ·mol-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降低温度,可提高b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 B.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b路线制氢更加有利 C.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概念: 2、计算公式: 3、单位: 4、注意点: (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③用物质 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④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典例2】反应A(气)+3B(气) 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 A=0.15mol·L-1·min-1B.V B=0.6mol·L-1·min-1 C.V C=0.4mol·L-1·min-1D.V D=0.01mol·L-1·s-1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影响因素: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1)浓度的影响:(2)压强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4)催化剂: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探讨]压强对气体反应体系的影响 例如: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 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例3】(2009广东卷)2SO 2(g)+O2(g)V2O5 △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高三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高三 复习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系数比规律: 1.通过计算式:v=来理解其概念: 2.系数比规律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即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的:v(A)∶v(B)∶v(C)∶v(D)=m∶n∶p∶q 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例1】已知反应:4NH3+5O2催化剂 △ V(NO)、V(H2O)来表示,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4/5V(NH3)=V(O2) B、2/3V(NH3)=V(H2O) C、5/6V(O2)=V(H2O) D、4/5V(O2)=V(NO) 【练习】1.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2C(g)+5D(g)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v(A)=(L·s)②v(B)=(L·min)③v(C)=(L·s)④v(D)=(L·s)。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把气体和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发生反应: 3X(g)+Y(g)nZ(g)+2W(g),5min末已生成,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L-1·min-1 (1)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 A.1 B.2 C.3D.4 (2)上述反应在5min末时,Y的转化率为() A.20% B.25% C.33%D.50%

3.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率v=k(CH2)m(CCl2)n,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由此可推得的m、n值正确的是(D) CH2(mol·L-1) CCl2(mol·L- 1) v(mol·L-1·s- 1) A.m=1,n=1B.m=1/2,n=1/2 C.m=1/2,n=1D.m=1,n=1/2 考点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决定因素(内因):。 2.条件因素(外因): 改变条件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活化分 子分数=活化分子数 有效碰撞次 数 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浓度增多不变增多增多加快 增大压强增多不变增多增多加快 升高温度不变增大增多增多加快 使用催化剂不变增大增多增多加快 其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温度 3.记忆规律: ⊙升高温度天经地义要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改变(不强调是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而实现的,只适用于的化学反应。 【例2】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C)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高三新课程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归纳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注 意: 水解:吸热反应 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4Cl 与Ba(OH)2?8H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 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 加热或点燃条件。

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表示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 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的“+”与“—”,“+”表示,“—”表示;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考虑ΔH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l、s、aq (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2014高考必备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纲解读】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达方式 t A c v A ??= ) (,式中Δc(A)表示物质A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单位为mol/L ,Δt 表示时间,单位为s (秒)、min (分)、h (时)。v(A)表示物质A 的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是mol/(L ·s)或mol/(L ·min)或mol/(L ·h)。 3.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如:对于化学反应:a A(g) + b B(b) = c C(g) + d D(g),则存在v(A):v(B):v(C):v(D) = a :b :c :d 。 注意:⑴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 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种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⑶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固体和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⑷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速率的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是同一个化学反应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反应,所以为相同的速率。所以比较速率时不能只看速率的数值,还要说明是用那种物质表示的速率。 (5)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①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②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③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 A +b B===c C +d D ,比较v (A)a 与v (B)b ,若 v (A)a > v (B) b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大。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为内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的不同。 外因的影响: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高三化学考前复习教案: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专题十八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两课时) 【考试说明】 1、了解平均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一般规律。 3、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5、理解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6、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7、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要点精讲】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概念: 2、计算公式:3、单位: 4、注意点:(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1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2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3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4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 A.12B.14C.23D.34 【典例2】反应A(气)+3B(气)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提高)

高考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重点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考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要点诠释: (1).表达式为:υ = ?c/?t。 式中:v—化学反应速率,单位mol/(L?min)、mol/(L?s)、mol/(L?h) Δc—浓度变化,单位mol/L Δt—时间,单位s、min、h (2).意义: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3).不用纯固体、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 (4).化学反应速率为某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不指某时刻的瞬时速率。 (5).化学反应速率须标明物质:同一反应,同样快慢。不同物质浓度变化可能不同,速率数值也就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2.化学反应速率与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气体或溶液)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化学反应mA(g) + nB(g) = pC(g) + qD(g) v (A)∶v(B) ∶v(C) ∶v(D) = m∶n∶p∶q。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格式: 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可按以下格式(“三段式”)求解: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mA + nB pC 起始浓度(mol·L―1) a b c 转化浓度(mol·L―1)x nx m px m 某时刻浓度(mol / L)a-x nx b m - px c m + 4.比较反应的快慢的方法: 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换算成同一物质、同一单位表示,再比较数值大小。 (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aA+bB cC,即比较 (A) v a 与 (B) v b ,若 (A)(B) v v a b >,则用A表示时的反应速率比用B表示时大。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内因:反应物自身的结构和性质,内因对反应速率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如金属与水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襄阳三中樊春潮陈玉华 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大部分搜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物结构与离子平衡理论板块与原始化合物之间的综合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计算能力(重点训练平衡常数以及转化率的计算)、语言表述能力(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懂原理→掌握要点→抓住特例→规范答题。 一、综合能力的应用技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考生能否把总会让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单一模块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考生要把答题化为小题,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各个击破。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盖斯定律主要是利用题中信息求某一特定热化学方程 GAGGAGAGGAFFFFAFAF

式的反应热。计算时先要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关系,在确定△H间的计算关系,技巧如下: 1、确定已知方程式的加减:注意观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与待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待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找到且只在该方程式中出现,那么在“=”或“≒”号的同一侧用加法,不同侧用减法。 2、调整化学计量数:如果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要调整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使需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要作同倍数的变化),从而快速确定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所需要的倍数。 GAGGAGAGGAFFFFAFAF

3、注意检查核对:得到计算反应热的关系式后,一定 要核对一下所求的反应热是不是与要求的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三、平衡计算的应用技巧 1、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处理多次投料的结果比较问题。 2、常用的计算思路:涉及赔偿的计算常利用“三段式”法,要注意几个关系的应用,反应物的c(平)=c(初)-c (转),生成物的c(平)=c(初)+c(转),反应物的c(初)×a(转化率)=反应物c(转),不同物质的c(转)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四、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既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某物质的增加量是否等于减少量”来判断,也可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Qc=K,已达平衡;Qc>K,平衡逆 向移动;Q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