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流域水文模型耦合的研究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流域水文模型耦合的研究进展
循环 过程 的演 变 ,并影 响水 资源 的数 量与构 成 。 当今 世界 ,全 球气 候变 化 、下垫 面改 变等 环境 变化
影 响到地 球各部 分 的相互 作 用 ,涉及 到发生 在地 球 系统 中的物 理过 程 、生物 过程 和化 学过 程 的相互
作用 。对 生态水 文过 程 的充分 研究 了解 是分 析气候 变 化及人 类 活动 对流 域 自然环 境 、社 会 经济影 响 的基 础 。 目前 ,生 态系统 模 型和流 域水 文模 型都 被广 泛 的开发应 用 ,加 强二 者 的耦合 可 以更好 的研
21 基 于静态 植被 的陆地 生态 系统模 型 .
静 态植被模 型 是用来 表述 植被 类型 、植被 生长 与地 理条件
的数量 关 系 ,其 中植被 类 型或 地 理条 件是 相对 固定 的 。早期 的 陆地 生态 系统 模 型 多属 于这 种类 型 , 根据 研究 内容 的不 同 ,又可 以细分为 生物地理模 型 、生 物地球 化学模 型和陆 面生物物 理模型 等 。 211 生物地理模 型 生物地 理模 型是用 于模 拟 陆地生 态系统类 型 的潜 在 自然分 布, .. 描述 气候 和 自然
模 型 、BO I ME系列模 型 及 MA S P S模 型 。这类模 型模拟植 被 的潜在分 布是基 于植被 各种 限制 因 素 ( 如气候 、植 被生 理等 ) 例 与植 被分 布 的统计 关 系 。例 如 Ho r g 模型是 根 据年 降水 量 、气 温 、年 lie dd
文 章 编号 :62 33 (0 00 — 2 8 0 17 — 0 12 1 )3 0 0 — 6
陆地生态 系统模型及 其与流域水文模型耦合 的研究进展
彭 辉,贾仰文,龚家国, 郝春沣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立法研究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立法研究
进行研究和探索 。

安排 、 综合管理 、 合理利用和保护流域 内各种资 源 , 以实现全 流域综合效益最 大化 和社会经 济 的可持 续发展 。流 域生 态
系统 管理 与传统 的流域 管理具 有一 定的 区别 : 首先 , 传统 流 域管 理的首要 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 而流域 生态系统 管理优
以下 三 个 方 面 :
对流域水 的管 理 , 而没有把对流 域生 态系统有重 大影 响 的有
关生物多样性保 护 、 湿地保 护 、 流域 产业 发展 等方面 的法律 法规有机地衔接 和 融合起来 。现行 法律法 规 中有 关流 域管 理的规定不相协调 , 在涉及 多个部 门时也没有确立一 套切 实 可行的协调机制来具 体分配各部 门的权力 , 必然造 成有关部
中图分类号 : 92 6 D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7 1 20 )4 0 7 3 10 —0 5 (0 6 0 —0 8 —0
目前 , 流域 已经成 为社会经 济发展 的载 体。然而 , 类 人
相互 作用 、 相互制约。“ 流域管理 不仅要 研究 水资源 本身 的 形成 、 分布 、 动规 律 , 运 而且要研究水 资源的开发 、 利用 、 保护 及其 与社会 经济发 展 、 生态环境之 间 的关系 。 lj 域生态 ”4 流 系统管理 就是不受行政 区划所 限, 整个流域全 局出发统筹 从
域, 因而这个 概念 还 意 味着水 流 经 的土 地 以及 土地 上 的植
生态系统 的各 要素 进行 统一管 理 ; 最后 , 传统 流域 管理单 纯
强调对流域 自然生 态系统 的研究 , 而流域 生态系统管 理是包 括流域内社会 、 经济等子系统的整体 、 全面管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 调研报告

生态清洁小流域 调研报告

生态清洁小流域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以国内不同地区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涵盖了山地、平原和沿海地区。

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文献研究。

三、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和重要性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和修复小型水体流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的影响,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性:1. 生态保护: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缓解水土流失,减少水污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水资源管理: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3. 气候调节:恢复和保护植被覆盖,改善气候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关键措施1. 湿地修复:通过恢复植被和改善水文条件,提升湿地的水净化和水源涵养能力,构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2. 水土保持:采取防护林、草地和植物固土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和水源供应。

3. 河道治理:对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修复和规划,增加河道的贮水能力,提高水的自净能力。

4. 农田管理:推广有机农业、精细农业和水资源智能化管理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5. 城市绿化: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城市空间的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能力。

五、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山地小流域的修复该山地小流域之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问题。

经过相关部门的修复和管理,通过植被恢复、河道治理和土壤改良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土壤和水的流失,提高了水净化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该流域的水质显著改善,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2. 案例二:某平原小流域的保护该平原小流域面临着城市扩张和农业发展带来的水资源压力和污染问题。

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摘要: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从流域尺度上研究水文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实现流域生态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

通过对生态学与水文学相关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河流生态水文学的概念与内涵,综述了河流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水文与生态的相互关系、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河流生态需水量,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指出了河流生态水文学的研究重点,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态水文学河流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生态修复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边缘科学,于1992年在都柏林国际水与环境大会上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目的是寻求对水文因子与生态系统间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方法[1]。

生态水文学源于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的研究,1996年Wassen[2]等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水文学的定义,他们认为:生态水文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湿地生态系统自然发育以及评价湿地系统价值、保护和恢复的一门应用科学。

2000年Zalewski[3]提出的定义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他认为:生态水文学是在流域尺度上研究水文学与生物区功能上的相互作用,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一种新方法。

目前,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重视,成为热点问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理论生态学应用于河流管理以便保护沿河生物群栖息场所的研究,营养物在河道、洪泛平原和河岸区内的迁移规律的研究,以及河流廊道对生物种群结构和空间生态结构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由于人为干扰日益严重,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已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被寄予厚望,成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 河流生态水文学概念与内涵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具有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以及源汇功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战略体系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战略体系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战略体系研究摘要: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推动开放发展、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在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社会可以在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保护方面做出贡献。

只有全社会团结合作,才能为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战略体系。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协同战略引言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对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准确把握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概述我国生态保护观念经历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博弈到和谐共生的显著变化。

传统工业化时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往往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为代价,生态保护与高速增长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高速度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实现的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既是示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经济思想配合的战略抓手。

黄河流域也面临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问题,如何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替代关系转化为互补关系、甚至互为促进,是黄河流域推进生态保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致力于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能否带来黄河流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流域治理模式,也将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板,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区资源承载力直接受到人口和产业发展情况决定的。

水生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

水生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

水生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孙志伟;袁琳;叶丹;王英才;欧阳雪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应用到水生态监测中来,推动了传统水生态监测技术的革新.在回顾水生态监测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新技术,如光谱技术、图形识别技术、流式细胞计数技术、鱼探仪技术、生物综合毒性监测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在水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经过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及合理化的建议,即在长江流域首先应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高监测效率;其次,应制定相关的水生态监测技术标准,以推动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评价的标准化;再者,应建立水生态监测站网,以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支撑力度.最后,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6(047)017【总页数】7页(P6-11,24)【关键词】水生态监测;新技术;研究进展;长江流域【作者】孙志伟;袁琳;叶丹;王英才;欧阳雪娇【作者单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近些年来,湖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全国重点水域,如滇池、太湖、巢湖等主要湖泊,长江的部分支流、珠江部分江段等水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富营养化的问题。

水华频繁爆发,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中共中央2011年一号文件对我国水利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把水环境的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防治污染逐渐成为与防洪抗旱同样重要的大事,生态水利逐渐提上日程。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研究进展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研究进展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研究进展作者:李红娟袁永锋李引娣,等来源:《河北渔业》 2009年第10期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域面积辽阔,流域内生态系统复杂多变,形成很高的生物多样性,蕴育了大量的和特有的生物物种。

干、支流和重要附属水体中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北方铜鱼等22种。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加剧加快。

2002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先后对刘家峡、龙洋峡、青铜峡、天桥、壶口、三门峡库区等断面进行了水生生物资源初步调查,与历史资料对比显示,干流渔业产量下降约80%~85%,在渔获物中鲇鱼跃居第一位,而著名的黄河鲤鱼现在很难捕到,个体变小,低龄化严重。

1黄河基本概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省卡日曲,地势高峻,海拔4 670 m。

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

黄河干流分为上中下三个流域。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 000 km2以上)有43条。

青海省玛多县以上属河源段,河段内的扎陵湖、鄂陵湖,海拔高程都在4 260 m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汇人的较大支流有30条。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成为黄河上第二个水电基地,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

黄河于流自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

下游河道是在长期排洪输沙的过程中淤积塑造形成的,河床普遍高出两岸地面。

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随着黄河人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人海流路相应改道变迁。

目前黄河河口人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

近40年间,随着河口的淤积延伸,年平均净造陆面积25~30 kmZ。

2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调查情况和结果黄河流域的基础调查工作主要有: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黄河干流及其附属水体做过渔业生物学基础的初步调查;1977年青海生物研究所对扎陵湖和鄂陵湖水生生物、鱼类区系和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1980年原国家水产总局下达了“黄河水系渔业资源调查”的研究项目,由大连水产学院、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宁夏、山西、河南、山东八省区共同承担黄河干流和重点水域的调查任务,该工作于1983年全部结束,出版《黄河水系渔业资源》;2002-2006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先后对刘家峡、龙洋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库区、黄河公伯峡到寺沟峡80km河段、黑山峡160 km河段、万家寨到三门峡600 km河段、龙洋峡到扎陵湖1 400 krn河段、黄河河口地区进行了水生生物资源初步调查。

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开 展 山 区小 流 域 生态 恢 复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研 究 。从 生 态恢 复 的理 论 基 础 、 践 过 程 、 态 恢 复 的 条 件 和 目标 , 实 生 以及 生 态 恢 复 的生 态效 应 方 面 进 行 讨 论 , 期 对 目前 的研 究 有 所 帮 助 。 以 关 键 词 山 区小 流域 ;生态 恢 复 ; 态 经 济 系统 生
r ic se ae d s u sd,h we e ,su yn n t ee o y tm so ain o malwae h d i u ti r a i n isi i o v r t d i g o h c s se r tr t fs l e o tr e n mo n an a si t n - s e ta tg i sa e,ma y t k a e t e su id f r r l n a s h v o b td e u t . s he Ke r s s llwae h d i u ti r a c s se r so ain;e o e o o c s se y wo d ma tr e n mo n an a ;e o y t m etr t s e o c - c n m y t m i
suc oni 【 ,o a 【 C r s ] 国 际 恢 复 生 态 or C u c ) Jr n e l d , ai I , ns 学会 ( oi y o E o gc et ai )6等 。 Sc t fr cl a R s rt n e o l i o o
维普资讯
20 06年 8月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in e o ola ae n e v t n ce c fS i nd W trCo s rai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生态系统研究进展作者:周浩于晓英李晶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2期摘要为使流域生态系统正向发展,恢复其应有的功能,学者们尝试从多方面对流域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分析,寻找适合的恢复、补偿及管理方式,对流域生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健康评价、安全评价、生态系统管理及生态系统补偿等开展了相关研究,为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正向恢复及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流域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安全评价;管理;补偿中图分类号 X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64-01Research Progress on Watershed EcosystemZHOU Hao YU Xiao-ying LI Jing(Heilongjia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rbin Heilongjiang 150056)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watershed ecosystem,and restore its proper function,scholars tried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assessment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so as to find a suitable way of recovery,compensation and management.Research on watershed ecosystem assessment such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health assessment and safety assessment,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related researches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were carried on,which played a positive role on positive recover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shed ecosystem.Key words watershed ecosystem;evaluation index;safety evaluation;management;compensation流域生态系统是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结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自然的特殊复合生态系统[1]。

长期以来,人们对流域的开发、利用给流域生态带来了影响和破坏,造成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诸多因素已严重影响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使流域生态系统正向发展,恢复其应有的功能。

流域生态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为使流域生态系统正向发展,恢复其应有的功能,学者们尝试对流域生态系统从多方面进行评估分析、管理,寻找适合的恢复、补偿及管理方式,对流域生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健康评价、安全评价、生态系统管理及生态系统补偿等开展了相关研究,为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正向恢复及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流域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为了解流域生态系统的现状水平,众多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实例对流域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杨树华[2]对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了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分析指标、综合评价两大类共24个指标,形成了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定方法。

徐义军等[3]对中国南方小流域生态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出了3个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中国南方小流域生态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其以南方的小流域现状状态作为评价目标即为目标层,设立3个准则层包括自然条件影响指标、经济社会影响指标和人文影响指标,对南方小流域的生态现状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

郭潇等[4]提出了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水源、输水和受水3个区,从跨流域调水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出发,构建了包含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经济3个系统跨流域调水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跨流域调水生态评价体系研究方面初步构建了一套普遍适用的指标体系。

在流域生态系统方面,学者除了进行基本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外,还进行了流域生态健康评价、安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现状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2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及安全评价进展李浩宇等[5]在分析河流及流域生态健康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河流与流域健康评价的研究、实践,指出目前河流与流域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

根据李浩宇等对河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我国自2004年,学者开始对国内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首先对长江、珠江、黄河等较大及知名江河流域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对于单纯河流而在流域的健康评价方面,刘国彬在1999年提出了流域生态健康诊断研究,之后国内学者从各角度选取不同指标,对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亦进行了评价,如戴全厚等针对侵蚀环境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健康定量的评价研究。

龙笛等[6]以流域为单元进行了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及评价方法,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框架、指标选择等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包含20余项自然及人类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的评价函数,对滦河山区及北四河平原进行了实例评价。

在研究美国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现状及方法的基础上,张华等[7]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研究及实践中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的生态特征,王乐等[8]参照PSR模型,从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3个方面、4个层次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李春晖等[9]对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包含生物、水质、水文、栖息地、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等六方面的指标体系,为流域规划、管理、保护等提供了决策和依据。

(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64页)程瑶等[10]对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流域生态安全的评价对象、评价模型,建立了流域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流域的生态保护可起到一定的参考。

诸多学者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及安全评价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流域生态的正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确定河流及其流域的评价指标、管理方法和模式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3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陈能汪[11]对国内外有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和特点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阐述,在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为流域的生态补偿、综合管理等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赵庆建等[12]对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相关过程管理、综合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管理途径,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模型。

陈晓景[13]对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相关立法进行了研究,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要求考虑各要素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且应以维护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来进行综合管理,并提出了中国流域管理的法律制度架构,其中的制度结构之一就是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另外陈晓景[14]对生态保护基本法中相关生态系统管理范式进行了研究,鉴于我国国情应以流域为自然单元来实施流域生态系统管理。

4 流域生态系统补偿研究进展陈利顶等[15]在2002年研究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补偿的意义,分析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基础、方法及步骤,提出确定一种合理、适宜的生态补偿的机制。

朱丹[16]对我国的生态补偿模式、思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三个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张志强等[17]总结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确定方法和补偿途径等关键性问题,展望了流域生态补偿未来的研究趋势。

当前我国已经实施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补偿制度的构建、各地出台了补偿办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机制建设。

5 结语流域生态系统作为一种特殊复合生态系统,其功能决定了其地位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影响了流域生态系统,为使流域生态系统正向发展,恢复其应有的功能,学者们对流域生态系统从评估指标体系、健康评价、安全评价、生态系统管理及生态系统补偿等开展了研究,为流域生态系统的正向恢复及稳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6 参考文献[1] 杨华.基于遥感和GIS的皇甫川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2] 杨树华.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1999,21(2):149-152.[3] 徐义军,李桂元.中国南方小流域生态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C]//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8.[4] 郭潇,方国华,章哲恺.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利学报,2008(9):1125-1130.[5] 李浩宇,颜宏亮,孟令超,等.河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9):1-4.[6] 龙笛,张思聪,樊朝宇.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2006(4):38-44.[7] 张华,骆永明.美国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实践[J].应用生态学报,2013(7):2063-2072.[8] 王乐,李晓英,阎培洁,等.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2(1):50-55.[9] 李春晖,崔嵬,庞爱萍,等.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1):9-17.[10] 程瑶,马放,杜大众,等.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11] 陈能汪.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2):113-119.[12] 赵庆建,温作民.流域生态系统管理途径与模型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5):538-543.[13] 陈晓景.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立法研究[J].中州学刊,2006,154(4):87-89.[14] 陈晓景.中国环境法立法模式的变革: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范式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11(1):191-194.[15] 陈利顶,李俊然,张淑荣,等.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补偿[C]//中国地理学会.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地理学会,2002.[16] 朱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模式、逻辑与建议[J].广西社会科学,2016(9):108-112.[17] 张志强,程莉,尚海洋,等.流域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20):6543-65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