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版高一化学3月月考试题

202x版高一化学3月月考试题
202x版高一化学3月月考试题

2020版高一化学3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2

H2He2Cl Ca2+

1

A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B质量数质子数原子个数电荷数

C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个数电子数

D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荷数A.CH4B.NH4+ C.NH2- D.Cl-

3.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材料的元素

C.在金属元素区域中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D.23592U可用作核反应堆的燃料,21H与31H可用作制造氢弹的原料

4.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铝原子比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多,所以铝比钠的还原性强

B.某微粒的结构示意简图为,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VIA族C.Be(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强

D.原子半径:Na>Si>O

5.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IVA 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B.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C.它具有+2、+4价

D.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中均存在化学键

C.含有金属元素的物质中均存在离子键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7.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所谓“贫铀”是从

金属铀中提取U

235

92

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具有低水平放射性的U

238

92

。下列有关U

238

92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6

B.质子数为238

C.质量数为330

D.核外电子数为146

8.今有A 、B 两种原子,A 原子的M 层比B 原子的M 层少3个电子,B 原子的L 层电子数恰为A 原子L 层电子数的2倍。则A 、B 分别是( )

A .He 和

B B .

C 和Cl C .Na 和Si

D .C 和Al 9.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A.6

B.12

C.26

D.30

10.下列各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 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

11.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 4,有关N 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 4与N 2互为同素异形体 B .N 4与N 2互为同位素

C .相同质量的N 4和N 2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 .N 4的摩尔质量是56 g

12.16O 和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O 与18O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16O 与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

D .标准状况下,11.2L 16O 2和11.2L 18O 2均含N A 个氧原子

13.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W>Z

B.原子序数:Y>X>Z>W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

14.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只有④B.只有⑤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Z<T<X

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R>T

16.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17.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Na2O B.NH3C.Ca(OH)2D.CaCl2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19. 已知某元素的阳离子R 2+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则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20. a 、b 、c 、d 、e 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 和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 >a,c 和d 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 >c ,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 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b 、a 、e 、d 、c B. e 、d 、a 、b 、c C. a 、b 、d 、c 、e D. c 、d 、e 、a 、b

第Ⅱ卷 填空题(40分)

21.(2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a

h i k b

c

f j m n d

e

g

(1)表中所列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是______,属于过渡元素的是 (该空用字母表示)。

(2)表中所列的短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上同)。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d 和j 形成的化合物的过程 。

(4)表中c 、f 两元素,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能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或事实是 (填编号)

a .比较1molc 与1mol f 分别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少

b .将这两种元素单质的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比较剧烈程度

c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A . (A-n+8)mol

B . (A-n+10)mol

C .(A-n+2)mol

D . (A-n+6)mol

e. 比较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少

22(10分)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已知:A、C、F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个。回答下列问题:

(1)E的氢化物的化学式。

(2)画出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3)若构成F元素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8,写出该核素的表示符号。

(4)C与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将A、C、F的简单离子按照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离子符号表示)23.(10分)W、X、Y、Z 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

(2)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写化学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4)X的一种氧化物与W的氢化物反应能够生成W的单质,该氧化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一3月月考化学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第II卷填空题(共40分)

21.(20分)

(1)(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该空用字母表示)。

(2),(填化学式,上同)。

(3)。

(4)(填名称),(填编号)

22.(10分)

(1)。

(2)。

(3)。

(4)。

(5)(用离子符号表示)

23.(10分)

(1);

(2)(写化学式)

(3)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4),

答案

第I卷选择题(60分)

第Ⅱ卷填空题(40分)

21(20分)

(1)Ar,K,F,Na,e

(2)HClO4,NaOH。

(3)略。

(4)镁,bc

22.(10分)

(1)PH3 (2)略。(3)3517Cl。

(4)Al(OH)3 + 3H+ === Al3++ 3H2O

(5)Cl- > Na+>Al3+

23.(10分)

(1)第二周期第VIA族;(2)HCl (3)共价(4)离子键、共价键,2Na2O2 + 2H2O === 4NaOH + O2↑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柳州市二中2018级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Fe-56 Zn-65 第I 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①用剩的药品为避免浪费应放回原瓶 ②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③称取易潮解的药品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④用pH 试纸检测溶液pH 值时,先将试纸经水润洗后在将溶液滴到试纸上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将海带灼烧成灰 B.②过滤得含I - 的溶液 C.③放出碘的苯溶液 D.④分离碘并回收 苯 3.下列检验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 - B.加入稀HNO 3酸化的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 2-4 C.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 D.已知丙酮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分离水和丙酮的最合理方法为蒸馏或蒸发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2-4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 ⑤加过量BaCl 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④⑤②①③ 5.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 ) A .电解质 B .酸性氧化物 C .含氧酸 D .混合物 6.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电泳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7.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 3+3H 2O=====煮沸Fe(OH)3↓+3HCl B.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广西陆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陆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C.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D.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人名)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无封地,只有俸禄 3.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秦汉以后郡县时代,大一统政府产生,皇帝化家为国,于是管家的变成管理全国行政,封建家庭中的私职变成了大一统政府里的公职。”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秦汉实现国家统一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封建经济的发展D.郡县制的实行 5.汉武帝的“推恩令”在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 A.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 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C.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 D.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

6.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 D.清代其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代替 7.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这种变化 A.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 B.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容易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 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B.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9.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一名西班牙官员在写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密信中说道:“许多白银和银币都被运到马尼拉去交换中国的货物,虽然部分仍留在那里,但其余全部被中国商人运走”,这能反映当时 A.明政府已放松了海禁政策 B.中国对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C.中国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 D.明代存在着严重的“银荒“ 10.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安徽省六安市-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商业干校2012-2013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无 答案)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HCl D.熔融的KOH 2.在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Cl -、Na+、NO3-、Ca2+; B.NH4+、HCO3-、Cl-、K+; C.K+、Cu2+、Cl-、SO42-; D.NO3-、NH4+、I-、Cl- 3.物理量是量度物理属性或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量。下列名词中,哪个名词不属于物理量 A.长度 B.质量C.摩尔 D.时间 4.分类是生活、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碳酸氢钙都属于可溶性的碳酸盐 B.盐酸、硫酸、硝酸、醋酸都属于含氧酸 C.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NH3·H2O都属于一元碱 D.H2、N2、O2、Cl2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氨水能够导电,故氨水是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2Na++S6++4O2- 6.下列变化一定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 ( ) A.HCO→CO2 B. HCl Cl2 C.FeCl3 FeCl2 D.Mn2+ MnO4-

7.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是否能透过滤纸 B.是否为均一、稳定、透明的外观 C.是否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OH B. H2SO4 C. 蔗糖 D. NaCl 9.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烧碱、液态氧、碘酒 B.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 干冰、铁、氯化氢 D. 空气、氮气、胆矾 10 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Cu2+、NO3-、SO42- B. Na+、Ba2+、Cl-、SO42- C. Na+、CO32-、Cl-、NO3- D. Mg2+、K+、Ba2+、Cl- 11.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下图中的( ) 4.下列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1mL 0.5mol·L-1的NaNO3溶液B.100mL 0.01 mol·L-1的N aCl溶液 C.10mL 0.1mol·L-1的NaOH溶液D.100mL 0.1mol·L-1的Na2 SO4溶液 12.量取10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为 A.液体分层,上层为四氯化碳层,黄色 B.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紫色 C.液体分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紫色

高二化学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 化学试题 1. 从下列基团:-CH3、-OH、-COOH、-C6H5,相互两两组成的有机物有()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C 【解析】基团:-CH3、-OH、-COOH、-C6H5,相互两两组成的有机物有CH3OH、CH3COOH、C6H5-CH3、C6H5-OH、C6H5-COOH五种有机物,HO-COOH为碳酸,不是有机物,故该题选C。 2. 2004年6月美国科学家在银河星系中央的星云中发现了新的星际分子,该分子是由碳、氢、氧构成(如图)。星际分子的不断发现可帮助人们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据图示该星际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模型属于球棍模型 B. 它的分子式为C3H4O2 C. 该分子含有两种官能团 D. 该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该模型为球棍模型,A正确;根据该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3H4O,B错

误;该分子含有碳碳双键、醛基两种官能团,C正确;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醛基,都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正确选项B。 点睛: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特点: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有机物,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物,含有醛基或酮羰基的有机物。 3. 下列各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及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A. 醛类 B. 酚类﹣OH C. 醛类 D. CH3COOH 羧酸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A.(甲醛)属于醛类,但是官能团是,A错误;B(苯甲醇)属于醇类,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才是酚类,B错误; C.属于酯类,官能团为,C错误;D.CH3COOH 羧酸类,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分类及官能团的认识 4. 对三联苯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工业上合成对三联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3+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对三联苯分子中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C. 对三联苯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 D. 0.2 mol对三联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5.1 mol O2 【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的结构变化可知,相当于苯中的氢原子,被苯基所取代,属于取代反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B . 湖南、湖北 C . 山东、山西 D . 广东、广西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4.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 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 .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 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D . 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6.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7.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8.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 分封制遭到破坏 9.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10.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田家炳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3月月考 高一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H—1,C—12,N—14,O—16,Na—23,S—32,Al—2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30分)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A.B. C.D. 2、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O2 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消毒原理相同,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D.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增白食品等 3、下列关于SO2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形成酸雨 B.能使鲜花褪色C.是无色无味的气 体 D.能与NaOH溶液反应 4、常温下下列物质中不能和水反应的是: A.NH3 B.SO2 C.Na D.NO 5、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O2、NO含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B.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开发新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6、下列有关NH3的性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极易溶于水,可与水做喷泉实验B.液氨能作制冷剂C.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D.常温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7、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HCl B.Cl2 C.NH3 D.NO 8、用化学方法区别SO2与CO2最好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A.紫色的石蕊试液B.品红溶液 C.澄清的石灰水D.氢氧化钠溶液 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说明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Fe2+ D.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说明浓硫酸与铝不反应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SO2比Cl2更易溶于水 B. 氧、硫、硒、碲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32—离子方法是加入少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稀HCl 白色沉淀消失,则含SO32—离子 D.二氧化硫通入红色石蕊试液中褪为无色 1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②FeS③SO3④H2S ⑤FeCl2 A.①③⑤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12、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即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13、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铜反应,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 B.浓硫酸与木炭粉加热发生反应时,浓硫酸只作氧化剂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硫 D.蔗糖与浓硫酸的作用中,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氧化性 14、相同质量的四份铁片,分别置于足量的下列酸中,所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稀盐酸 B.稀硫酸C.浓硝酸 D.稀硝酸 15、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下列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 A.常温下硫是浅黄色固体,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B.同条件下,与Fe反应时,分别生成FeS和FeCl3 C.硫不溶于水,氯气可溶于水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 . 一定是一种单质 B . 一定是纯净物 C . 一定是混合物 D .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 (2分)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 3.3g食盐,称量时指针若左偏,此时应该() A . 增加药品 B . 减少药品 C . 增加砝码 D . 减少砝码 3. (2分) (2016高一上·海南期末)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 .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C . 不慎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布盖灭 D . 配制1.00mol/L NaCl溶液时,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溶解 4. (2分) (2017高一上·佛山期中) 2009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船以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其中高氯酸铵的反应为:2NH4ClO4═N2↑+Cl2↑+2O2↑+4H2O.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铝粉的作用是点燃时可以置换出氧气

B . 在反应中NH4ClO4仅起到氧化剂作用 C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 上述反应瞬间能产生高温,高温是推动飞船飞行的主要因素 5.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 食盐水 B . 豆浆 C . 石灰乳 D . 硫酸铜溶液 6. (2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山东省桓台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桓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共33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 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佛教的广泛传播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封建制度的确立 C.国家走向统一 D.铁器牛耕的推广 3、张某是一位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有 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D.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4、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C.“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5、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 6、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13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g--108 Na--23 Fe--56 Al--27 Cl--35.5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 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N A个水分子 B.常温常压下,28g CO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 A C.如果11.2LN2中含有n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为2n D.1L 1mo1/L的NaHSO4溶液中,HSO4-离子的数目为N A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液体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 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3.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硅是制取水泥的原料 C.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4.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NaHSO4和Ba(OH)2 B.AlCl3和NaOH C.NaAlO2和H2SO4 D.Na2CO3和H2SO4 5.有Al、CuO、Fe2O3组成的混合物共10.0g,放入250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混合物完全溶解,当再加入125mL 2.00mol/L的NaOH溶液时,得到沉淀物质的量最多.上述硫酸溶液的浓度为()A.0.500 mol/L B.1.00 mol/L C.2.00 mol/L D.3.00 mol/L 6.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均能发生:X2+2W2+═2X﹣+2W3+;Z2+2X﹣═2Z﹣+X2;2W3++2Y﹣═2W2++Y2.则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反应:①Y2+2X﹣═2Y﹣+X2;②Z2+2Y﹣═2Z﹣+Y2;③2W3++2Z﹣═2W2++Z2也能发生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D.②和③ 7.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3)

汾阳二中2018级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 图2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设置官职 B.建立武装 C.禹死启继 D.制定刑法 4.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姬昌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 A.师、侯 B.士、王 C.相、侯 D.师、伯 5.下图为2014年2月发行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6.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7、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

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C.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 D.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8.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9.右图中的“示”指“祖先”,“示”和“司”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为()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卿世禄制 10.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西周的分封制 C.西周的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统一度量衡 D.首创郡县制 12.从下图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高一化学10月考试卷

A

(2).质量都是50 g的HCl、NH3、CO2、O2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体积最小的是。 (3)在mL 0.2 mol/L NaOH溶液中含1 g溶质;配制50 mL 0.2 mol/L CuSO4溶液,需要CuSO4·5H2O ____ g。 (4)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并使其生成正盐,需要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磷酸溶液的体积比为。 (5)在MgCl2、KCl、K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Cl-各为1.5mol,Mg2+为0.5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 17.(8分) ⑴.通常状况下,甲同学取1 mol H2O加热到100℃时, 液态水会汽化为水蒸气(如图),该过程属于变化。 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水蒸气的体积 (填“>”、“<”或“=”)22.4L 。 ⑵.乙同学做H2在O2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过程属于变化, 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保持相等的是(填序号)。 A、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数目 B、反应物原子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原子总物质的量 C、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 D、反应物体积与生成物体积 18 19.(8分)如图所示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A B C ⑴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 ⑵仪器B上标记有(填序号)。 ①质量②温度③刻度线④浓度⑤容积 ⑶检验仪器B是否漏水的方法是 20.(4分)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的水溶液,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利用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2)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 21.(10分) ⑴.用14.2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 为mol/L。 ⑵.若从上述溶液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mol/L,含溶质的质量为g。 ⑶.欲配制上述溶液,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 有烧杯、、、、、,若配制时仅有其中一步操作(如图所示)有错误,其他操作全部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填“正确”、“偏大”或“偏小”) 22.(9分) ⑴.电解1.8g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多少?物质的量为多少? (2).在标准状况下,100 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79g,试计算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3).在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液中,已知Al3+的浓度为0.2mol/L,SO42-的浓度为 0.4mol/L,则该溶液中的K+浓度为多少?

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3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查时间:60分钟考查内容: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 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2.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 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 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4.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 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 秦统一全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经济上自公元前216年始,“使黔首(百姓)自实 田(自己上报土地数目)”,这一法令表明秦朝 A.秦朝在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 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在全国确立 C.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 D.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控制 6.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 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7.“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 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农民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 8. 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 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9.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某一水利工程的描述:具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作用, 它应该处于以下四大经济区中的哪一经济区 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10.《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两浙一 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东莞市常平中学高一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010-12-2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铝合金在日常生活、建筑装潢、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铝合金 具有广泛用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高,储量丰富B.铝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抗腐蚀性能好C.铝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任何酸碱反应D.铝的冶炼技术基本成熟,可以大量生产2.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A.陶瓷餐具B.石英钟表C.计算机芯片D.光导纤维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B.雷雨天氮气与氧气化合 C.氨气溶于水D.酸雨侵蚀建筑物 4.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A.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B.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 C.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D.用SO2加工食品使食品增白 5.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是:S+2KNO3+3C =K2S+N2+3CO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A.C B.S C.KNO3D.S和KNO3 6.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B.燃烧含铅化合物引起的 C.由于燃烧不充分引起的D.在气缸中氮气被氧化生成的 7.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B.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D.纯铁的硬度和熔点均高于铁合金 8.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A.4Fe(0H)2+O2+2H2O 4Fe(OH)3 B.2NaHCO3Na2CO3+H2 O+CO2↑ C.4NH3+5O24NO+6H2O D.Zn+H SO4ZnSO4+H2↑ 9、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已知类推 A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

高二化学3月月考试题3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3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共54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代家居装饰材料中普遍存在甲醛、苯及苯的同系物等有毒物质,下面各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及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 2.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 的己烷含C-H 键的数目为14N A B .常温常压下,14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含原子数为3N A C .78g 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N A D .15g 甲基含有的电子数7N A 4. 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 A.3-甲基-2-戊烯 B.3-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丙烷 D.3-甲基-1-丁烯 5.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 . CH CH 2 B . C H O C . C OH O D . C CH 3O 6.A 、B 两种烃,它们含碳质量分数相同,关于A 和B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和 B 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 .A 和B 不可能是同系物

C.A和B最简式一定相同D.A和B的化学性质相似 7.1体积某气态烃和2体积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后,最多还能和6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由此可以断定原气态烃是(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A.乙炔 B.丙炔 C.丁炔 D.1,3 -丁二烯 8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溴水可鉴别苯、CCl4、苯乙烯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溴乙烷和甲苯 9.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3CH2CH2Br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B.甲苯在催化剂(FeBr3)作用下与Br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C.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D.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完全加成 10.下列烃中,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最多的是( ) A.乙烷B.2-甲基丙烷 C.2,2-二甲基丙烷D.2,2-二甲基丁烷 11.含有一个三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为,此炔烃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12.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苯与溴发生了化学反应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 13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A.CH3—CH=CH—CH3+Br2→ B.CH2=CH—CH2—CH3+HCl C.CH3—CH=CH2+H2O D.CH3CH3+Cl2—光照→ 14.某混合烃由两种气态烃组成,取2.24L该混合烃燃烧后,得到3.36 L CO2和3.6 g水,则下列关于该混合烃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A.可能含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丙炔的混合气体 C.一定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D.一定含乙烷

【精准解析】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峨山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10月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A. 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 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 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 2.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禅让制形成 B. 王的出现 C 早期国家诞生 D. 世袭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鯀作城郭”意为鯀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描述了古代早期社会政治情况,没有体现禅让制的信

息。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关于“王”出现的信息。B错误;世袭制开始于夏启时期,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3. 《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原始社会的解体 B. 私有制的产生 C. 国家的建立 D. 人性的退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可知私有制产生,故B 项正确;《礼记?礼运》记载的现象,已不是原始社会的现象,与原始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后半段的重点在于私有制产生,故“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现象出现,无关于国家的建立,故C项错误;私有制的产生为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不是人性的退化,故D项错误。 4.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 A. 反对施行仁政 B. 主张礼法并用 C. 强调人性本善 D. 重视继承传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要让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 项符合题意;A项,作者并未反对国君的仁爱之心与仁爱之誉,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礼法并用主张,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人性的探讨,排除C项。故选D。 5.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根据材料“‘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

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2019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 O—16Ne—20 Na—23S—32 Cl—35.5 Fe—56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光合作用B.自然降雨 C. 化石燃料的燃烧D.碳酸盐的沉积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氨水 B.玻璃 C.液氯 D.石油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B.将煤气化或液化,获得清洁燃料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D.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无氟冰箱 4、以下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2H2O=2NaOH+H2↑ B. N2H4+O2=N2+2H2O C.FeO+2HCl=FeCl2+H2O D.NO + NO2 + Na2CO3=2NaNO2 + C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C2H5OH(酒精)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6.02×1023 B.常温常压下,32g O3中含有的分子数为2×6.02×1023 C.1mol·L-1 Al2(SO4)3中含有的铝离子数为2×6.02×1023 D. 56g Fe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6、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 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7、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