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抹、磨”。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会朗诵、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①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②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①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②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④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⑤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①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②交流。

第四步:

①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②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天门断

楚江开

望天门山碧水回热爱祖国山河

青山出

孤帆来

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学习古诗

1.对苏轼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①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②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①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潋滟、空蒙、奇、西子

②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③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④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⑤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①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②交流。

第四步:

①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②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好

雨奇

西子总相宜

第三课时:学习《望洞庭》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已经学过的两首诗,请两个学生分别背诵。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学习古诗

1.对刘禹锡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①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了解。

②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①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两相和、镜未磨、白银盘、青螺

②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③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④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⑤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①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②交流。

第四步:

①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②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望洞庭

两相和

镜未磨山光

山水翠水色美

一青螺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 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 3.背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 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读《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 1.知诗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 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 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指点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3)指名说句意 (4)教师小结句意: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1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重点难点】 重点: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浩瀚长江从古汹涌奔流至今,潋滟西湖仍然静静地守候杭州,洞庭山水还是那般秀美非凡。山水永恒,情感绵延。你听,遥远的古代又响起了诗人们那荡气回肠的吟唱……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来学习《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生字:断楚至孤帆饮初镜未磨遥银盘(生带读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读音:读准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磨”是个多音字,在诗中读“mó”,还有一个读音是“mò”。 识字方法:换一换:“继”换掉“纟”,加上“斤”,就是“断”;“定”换掉“宀”,加上“林”,就是“楚”;“狐”把“犭”换成“子”,就是“孤”。 形近字辨析:盘—盆未—末遥—摇银—根 熟字加偏旁:“欠+饣”是“饮”,“刀+衤”是“初”, “竟+钅”是“镜”。 加一加:巾+凡=帆 减一减:“到—刂 =至”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镜”:“钅”表意,“竟”表音。 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断、楚、孤、遥) “断”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左边注意先写里面的“米”,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2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3、背诵这两首诗,能默写《望天门山》。 重点难点 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作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他写的另一首诗──《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画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生字:断 楚 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c、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①、学生个人读。 ②、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③、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④、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体会诗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被浩荡的楚江隔断,分成东西两座山,碧绿的楚江向东流到这里拐了一个弯。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拔地而起,小船像一片柳叶从太阳那边漂过来。 A、演示画面,小船由远及近驶向两山,体会“相对出”的意境。也可以演示两组画面,进行比较。一组是人站在一处观两山,船不动的静止画面;一组是活动画面。让学生体会诗人描写的好处所在。 B、读诗句,你体会出什么?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幅画面是动的画面、变化的画面。) C、再次演示,读出动感来。 3、朗读全诗,感悟诗情。 a、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b、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好停顿及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中,要突出“开、回、出、来”等词语。 c、指名朗读,大家评价读得好或不好。 d、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配乐背诵。

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古诗二首望天门山 1教案 语文A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

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

二、初读知大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那就与老师一起读吧!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品读悟诗情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通向天上的门,可见天门山

怎么样呢?(山:高大雄伟、陡峭险峻)(介绍天门山)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水:碧绿、波浪滔天,滚滚东流)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教案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长江、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 2、你对长江了解有多少?(汇报有关长江资料) 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诗题的意思补充完整。 3、汇报第一句。 (1)指名解释第一句(一、二名学生汇报)。 (2)启发提示。 理解古诗中的“断”、“开”和“回”。 (3)第一句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汇报第二句。 (1)指名释意古诗(一、二名学生汇报)。 (2)看最后一句古诗,你认为李白现在在哪儿?现在能更完整地说出诗题的意思吗? (3)这“一片孤帆”从哪里来?作者正往哪行驶呢? (4)点拨难点。 A:“出”字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 B:用动词写天门山你有什么疑问吗?; C:此句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E:学生讨论汇报,并提出汇报交流要求。 听别人的发言,请你认真思考,看对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帮助。 5、解释整首诗的意思。 6、通过整首诗看出李白在赞美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吗? 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1、汇报交流有关李白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 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 3.背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 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读《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 1.知诗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____(省、市、区、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指点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3)指名说句意 (4)教师小结句意: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5)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 (6)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2.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给人以历历如在眼前的感觉。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完整版)《望天门山》教案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25岁时写下的千古佳作。生动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对祖国山川赞美之情。 诗中用词精准,四个动词“开”“回”“出”“来”写出了四个壮丽的画面: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一个“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次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水波回旋,反过来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此时“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新词,了解古诗的大意,会读会背诵《望天门山》。 2、指导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让学生感悟诗歌美的意境,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一般古诗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古诗。 难点:感悟古诗描绘的美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诗人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背诵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哪些诗人呢?背诵了 哪些诗?谁来背一首李白的诗? (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出示课件,认识了解李白。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 二、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理解“望”的意思 2、了解关于天门山的知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多种形式诵读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初步感知。 2、范读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创新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创新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5首) 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 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

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实用文档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至孤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实用文档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练习背诵古诗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实用文档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网友来稿)_2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网友来稿) 课时备课 【本学期总第5课时】 【本单元第5课时】 【课题】: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 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可在小组内交流)(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本学期总第6课时】 【本单元第6课时】 【课题】: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名背诵 2、默写《望天门山》 二、学习《题西林壁》 1、屏幕显示庐山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2)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3)教师解答归纳。 5、步学习理解诗的内容,讨论交流。 (1)老师朗读诗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重点) 3.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了解诗人揭示课题 苏东坡先生有句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啊,学习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小游戏,老师说诗上半句,你们来接下半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大家一个个都是小诗人呀。掌声送给自己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些都是谁写的诗? 说到古诗,数唐诗成就最高非他莫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谁来介绍下他呢。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生:(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李白,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今天老师带大家乘坐古诗的帆船去游山玩水第一站我们先到。 出示图天门山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和我们一起板书课题(板:望)“望”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怎样的“看”是望呢? 生:向远处看。 师:再读,读出远看的感觉。(“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 生:望天门山。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

师: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的天门山壮美景色)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用上自己的话连起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李白望见了天门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观看课文视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由朗读两遍诗,老师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讲课前呢,我先来检查下,你们预习的生字 出示:天门山中断楚江碧水两岸孤帆青山(生自由读生字小游戏改正) 2. 检查读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口齿清字正腔圆)谁还想读给大家听?(字音准声音洪亮)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师:同学们诗词在古代都是要唱的,读也要读出韵味。 出示:天门/ 中断/ 楚江/ 开, 碧水/ 东流/ 至此/ 回。 两岸/ 青山/ 相对/ 出, 孤帆/ 一片/ 日边/ 来。 来我们一起合作读一下,你们读前面,我读后面。再换过来(这么读就有味道了,谁愿意自己读) 1找生(加配乐) 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2 找生你也一定能读出这个节奏 3齐读 师:加上节奏吟诵时更能产生起伏之感。古诗琅琅上口给自己掌声。以读求义,整体感知。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在诗中迅速的找一找。(学生画出景物)。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作者描写了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望天门山的诗意

望天门山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天门山的诗意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

来自日边。 诗意: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赏析: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

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案

古诗两首之《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个别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出《望天门山》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一个奇幻美妙的童话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一起去感受现实生活中大自然山水风光的别样魅力!(一起阅读单元导读) 进入新课学习: 现在,我们将要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二首》,第一首就很了不得了,它是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写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描绘天门山美丽风光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意境。 2、出示正确的诗句停顿划分图。 3、说明朗读本诗需要注意的几点,全班一起朗读。 三、作者介绍 1、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及时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建有游侠、隐士、道士等人的思想气质。儒家、道家、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留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也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报复,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2、出示李白的画像,并做简单说明 四、学习《望天门山》 (一)介绍古诗背景,喂整体感知诗的意境打下基础 1,介绍天门山和楚江,让学生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 2,欣赏长江美景。 (二)找出文中的几个字,并查阅资料解决。 1,望、开、至、此、回、孤帆 (三)赏析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1),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2、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教案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12周2节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部编版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雨后 望洞庭) 教学设计(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亦、抹、宜”等生字,读准“抹、磨”2个多音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断、楚、至”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抓诗歌意象,感悟、体会诗歌意境。 4.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视频和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知道哪些祖国山河的美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祖国壮丽的山河吧!(课件播放天门山的视频)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的天门山,你们看了这个视频之后都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3.过渡: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或风光秀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唐代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便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天门山相关链接,板书课题)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 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理解诗歌题目含义。 望:从远处看。 5.过渡:诗人从远处看天门山,都看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作者的相关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指名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读,检查学生对朗读的预习情况。 3.对学生朗读的字音等进行纠正。 4.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根据范读,画出课文停顿的地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6.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断、楚、至、孤、帆”,指名学生朗读,指导书写笔顺,对易写错的字进行警示。 “楚”下面部分不是“定”;“孤”右边部分是“瓜”,不是“爪”。 “断”: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全部剪断了,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头。 7.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 案

17、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9个字,书写端正、规范、整洁。 2、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4、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了解古人对山河的描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怎样把握重点字词读出诗的感情、读出诗韵。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用字的精妙。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深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课件制作;微视频。 学生方面:课前预习古诗相关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单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始第五单元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单元导读。 2、谁来说说,我们这一单元要讲什么内容? 3、对了,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一起游览安徽的天门山、杭州的西湖、祖国南疆的西沙群岛、祖国北部的小兴安岭以及历经沧桑、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素有“东方之珠”美称的香港。(ppt)看,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到处都有迷人的风光!所以本单元的习作也是写景的,请把书翻到77页,自己默读一下习作要求。 4、谁来说说要写好这次习作要写清什么?对了,就是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ppt)那我们要

写好,就必须先从课文中向别人学习怎么写。只要你认真学习,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5、今天第一站让我们和唐代大诗人李白一起去看看安徽的天门山吧!(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查 1、课前,大家已经根据微视频学习了古诗,那么你还了解了关于这首古诗的哪些资料?(作者李白,天门山、楚江资料)(出示天门山、长江PPT) 三、把握节奏 1、自读:了解了关于这首诗的这么多内容,你现在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出示阅读要求: 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结合书上的插图,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 2、集体交流: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断楚孤帆,认读。(PPT) (2)指名读,总结诗句的节奏,出示节奏划分(PPT),并读出节奏。 (3)齐读。 四、抓住重点,品读诗文 (一)、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这首古诗吧,首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思考:这首古诗写了哪些景物?交流,(PPT)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提示:其中有两组词语写的是同一事物,你能找出来吗?对,天门山就是青山,楚江就是碧水。板书:青山、碧水、孤帆、日。 (二)、再默读古诗,找出让你感觉到画面在动的字,用笔圈起来。交流,板书:断、开、流、回、出、来。总结: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当诗人让景物动了起来,这幅画就活了。下面就让我们抓住这些动词,体会一下这首诗的动态美吧! (三)、逐句学习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望天门山ppt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望 天门山ppt 课时备课 【本学期总第5 课时】 【本单元第5 课时】 【课题】: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 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可在小组内交流) (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本学期总第6 课时】 【本单元第6 课时】 【课题】: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名背诵 2、默写《望天门山》

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

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

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