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境
现代汉语词义和语境的关系(共6张PPT)

➢ 口语中的前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都是一 一现般代分 汉为语上词下义文和语境和的情关景系语句
指语与境本 对词解语释有词关义系的的作前用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个言语表达整体的组成部分。 一情般绪分 语为境上:下易文变语性境、和主情观景性语、句可感知性
狭义语境的构建都是由语言成分形成的,它依 ➢ 地情域绪语境、:时易令变语性境、、主景观物性语、境可感知性 赖于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这些语言因素, 依赖于一定的修辞手段。
语境的其他角度分类
▪ 从表现形式
➢ 外显语境:直接性、辅助性、临时性 ➢ 内隐语境:潜在性、积淀性、广泛性
▪ 从情绪上
➢ 情绪语境:易变性、主观性、可感知性
广义语境——宏观语境
▪ 丰富性——内涵丰富,包容面广
▪ 多层性
➢ 社会语境
政治语境 文化语境
➢ 民族文化心理语境
➢ 民众语境
➢ 宗教语境 时代语境 民族语境
➢ 交际语境
交际知识背景语境、主观因素语境、客观因素语境
➢ 自然语境
地域语境、时令语境、景物语境
➢ 体态语境
手势语境、表情语境、动作语境、间距语境
➢ 理智语境:逻辑性、客观性、简易性
▪ 从语种上
➢ 单语语境
➢ 双语语境(双语制 bilinguilism)
➢ 多语语境(多语制 multilinguilism)
▪ 从运用
➢ 伴随语境
➢ 所出现的语境
现代汉语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
▪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 文语境和情景语句
➢ 上下文语境——狭义语境
语境

语境◎语境[汉语拼音]yǔjìng[英文]context[解释]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
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
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
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示例]殷谦:《走西口》的编剧或者导演都没有把握好剧中人物的丰富的心理内涵,致使这些“走西口”的有尊严有生命的人成为一个个毫无个性的苍白符号。
可见,在后现代的艺术语境下,艺术已经丧失了它曾有的尊严,俨然成为被羞辱和恶搞的对象。
殷谦实在看不出该剧的编剧和导演对过去“走西口”的人的敬意,也看不出他们对现代山西人的热爱。
(殷谦杂文:《走西口》被指侮辱山西人)[其他解释]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
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与词义的关系在日常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导致了语境中的词义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语境的变化造成了词义的变化,语境对词义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下,词义和词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标签:语境;词义;影响;关系一、概念阐述(一)语境概念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符合语言环境。
语言是一套不完备的体系,词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决定,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
狭义的语境指一定的语言上下文,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以及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包括狭义语境,及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气氛等等。
(二)词义概念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等。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就是指词义在不同语境中发生的以上的变化。
二、语境和词义的关系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词义有制约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词的理解和选用上。
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理解。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因为没有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讲话者想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哪个确切意义,很多词的词义往往是特定的语境中扩展出来的。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
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境(context)是指语言所处的环境,包括语言使用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语言交际的对象、语言风格等方面。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影响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语言使用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习惯。
因此,在学习二语时,理解语言的语境对掌握语言的正确用法和意义至关重要。
首先,语境对词汇理解的影响尤为显著。
同一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如“book”一词可以指书籍,也可以指机票预订,取决于它所处的语境。
因此,在学习词汇时,需要注意它的上下文语境,通过上下文的提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实际用法。
除了词汇,语境也对语法理解和掌握产生影响。
语法规则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往往需要考虑到语境因素。
例如,正确使用冠词是英语学习者常常遇到的难题,在不同语境下,冠词的用法也是不同的。
比如,“The”可以指特定的人、事、物,也可以指整个类别中符合条件的某个人、事、物。
因此,学习者需要通过不同语境下的例句和语言情景理解冠词的用法及其变化,从而更好地使用冠词。
二、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语言的使用渠道多种多样,使用习惯也各有不同,因此,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语境对口语交际的影响尤为显著。
口语交际往往需要考虑到所处的交际场景和语言风格,以适应交往对象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需求。
例如,在职场中使用的语言风格通常是正式、礼貌并且较为严谨,而在朋友间的对话中则更为随意、轻松和不拘小节。
因此,学习者需要通过接触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样式进行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
其次,语境对书面交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不同的书面交际场景中,语境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用词和语法的运用。
例如,在商务邮件中,学习者需要使用更为正式和礼貌的语言风格,注重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以传达专业的形象和信用;在论文或学术文献中,学习者需要使用更为严谨的语言风格,遵循规范的写作结构和语法要求,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语境的解释

语境的解释
语境是指言语或文字所处的环境和背景。
它包括了言语交流时的地点、时间、参与人员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条件。
语境对于理解和解释一段话语的意义至关重要。
下面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解释语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首先,考虑以下情况:在一个医院里,一位医生对一位护士说:“请给我拿个针。
”在这个语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医生想要护士递给他一根注射针。
这是因为在医院中,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常见的,并且他们有共同的知识和背景。
因此,这个语境使得他们可以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其次,考虑以下情况:一个人在一个商场中对陌生人说:“在哪里可以找到洗衣机?”在这个例子中,语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陌生人知道商场的布局和商品摆放位置,他就可以准确地指导这个人去买洗衣机的地方。
但是,如果陌生人对商场一无所知,他就无法提供准确的指导。
因此,了解语境对于有效的沟通和指导意义至关重要。
最后,考虑以下情况:一组朋友在一起讨论政治话题。
在这个语境中,参与者需要了解政治背景、相关事件和争论的主要观点。
这种语境要求人们有广泛的知识和理解,以便能够有效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别人的观点。
综上所述,语境是理解和解释一段话语意义的背景和环境。
它涵盖了地点、时间、人员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
了解语境对于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在不同的语境下,人们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以便准确地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意图。
因此,我们应该在交流中重视语境,不仅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还要注重对环境和背景的理解,以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对语境的认识

对语境的认识语境的认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语境的含义和作用。
语境是指一个词语、短语、句子或篇章所处的具体环境,包括上下文、背景、情境等。
在语言交流中,语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含义。
正确理解和把握语境对于有效交流和避免误解非常重要。
语境在词汇理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鼠”这个词,在医学领域中指的是小动物,而在计算机领域中则指的是鼠标。
因此,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才能准确地理解一个词语的含义。
语境对于句子理解和推断意义也十分重要。
一个句子的意义往往不仅仅取决于句子本身的结构和词义,还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关。
例如,“他在火车上睡着了”,如果没有上下文,我们可能无法确认“他”指的是谁。
但如果我们知道上下文是关于一趟火车旅行的故事,那么我们就能够推断“他”指的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
语境也对于理解隐含意义和推测作者意图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意思或者传递某种信息。
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往往需要依赖于上下文和背景知识。
例如,“他是个狮子般的勇士”,这句话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描述,而是在用比喻的方式形容一个人的勇敢。
只有通过语境中的暗示和推理,我们才能够准确理解这样的修辞表达。
语境也对于避免误解和歧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语言本身就存在歧义性,同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
通过合理的语境设置和信息传递,我们可以减少歧义的产生,确保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口译和笔译中,翻译人员经常需要依靠语境进行理解和转换,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境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含义,避免误解和歧义。
了解和把握语境对于有效的交流和理解他人意图至关重要。
因此,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语境的认识和理解,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交流效果。
语境的分类、特征及三个层面

语境的分类、特征及三个层面1语境的分类关于语境的分类,中外语言学家曾有过种种论述。
尽管各家对语境分类的看法各不相同,且所用的术语也不尽一致,但总的概念却无大的相悖之处。
根据各家论述,语境可以被定义为:研究具体情景下话语意思的学问,并分为两大类:语言语境(verbal context )和非语言语境(non-verbal context )。
其中,前者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某个言语单位在表达某种特定价值时所依赖的上下文,包括语义关系、语法关系、词法关系和句法关系,是言语交际的话题或对言语单位的编码与解码起制约作用的信息;而后者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某个言语单位在表达种种特定意义时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交际参与者(含其性格特征、道德品质、文化程度、知识背景、宗教信仰、社会角色与地位等)、交际场合(含时间、地点、物品与事件)、交际程度(指正式、较正式或非正式)、交际媒体(书面或口头)、交际主题及交际领域,其中一些因素构成了言语交际活动的语用场,对话语理解起着积极的作用。
Dell Hymes 在1962 年对语境就提出了较完整的描写框架,后来J.Harmer 将其归纳成语境的五大要素,即背景、交际者、交际目的、交际渠道和话题。
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都是通过这五大要素来确定词和词句的(陈昌义,1997:37)。
但不少学者倾向于把语境要素分为三大类,即话语本身,言语交际发生的行为环境及场景,共有常识(何兆熊、蒋艳梅,1997:20)。
2语境的特征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这两大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构成了非常复杂的语境因素。
这些语境因素有时与语言形式呈瞬时静态,有时又随着言语活动的发展、话轮的转变呈延时动态,制约和影响言语的形式、内容、得体性和对话语的理解。
例1:A:It 's raining now.B:Oh good ,that will help the rice.C:Wonderful !It won 't be so hot.D:Well ,the road will be slippy. Weshould be careful when driving.上面四句话表示的是四个人对同一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谢谢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一)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如:打铁(锻造) 打格子(画) 打伞(撑举)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如:“屋里有人(指的整类)吗?” 他回答说:“只有一个病入膏肓的 老人(指的具体某个人)。”
语境也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 割,即可指其中的某一部分。
如:削球(乒乓球) 又会拦球又会扣球(网球) 铲球(足球)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1)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 境语境一般分为上下语境和情景语境 (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上下文语境: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凡出现 在某语言单位之前的词、语、句都是该语言 单位的上文,出现在后的都是下文。 **注意:上下文语境是就语言内部说的。 如:宏伟的拦河大坝高高耸 立
(三)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 中添加了一些新的义素。
如:观鱼 煎鱼
(四)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1、运用词语应注意的是词语搭配 (也可以解释为词语在怎样的语境中 出现)。
如:可以说“骑马”但不能说“骑床” 可以说“吃饭”但不能说“吃黑板檫”
2、词的出现语境有宽有窄
如:“嘶”只能在“马嘶”这样的语境 中 鸣只适用于“鸟鸣”、“虫鸣” 3、词语组合影响词义的选择,组合的 词越多,它所形成的语境框架中可能 出现的词就越少。
情景语境: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 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 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如:“这小伙子不错嘛。”
(2)解释词义要根据中出现, 有些词甚至可以直接在情境中得到解 释。
如:“这就是黑板檫”
“因文定义”即许多词语所表示的被内容无法指示, 需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来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境1 什么是语境2 语境的分类3 语境的作用4 语境义变1.什么是语境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又叫情景或情境,是语言中的各级单位在语言体系中出现的影响语言使用的各种因素,包括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
例如,在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一般会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人生经历,就是为了提供语境知识。
2.语境的分类语境可以分为直接语境和间接语境。
狭义的语境指直接语境。
(1)直接语境直接语境是指小语境、内部语境、符号语境,它是在一定语言单位前后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
也就是我们说的上下文(context)。
一个词语的意义在前后词语的环境中不能明确,就可以向更大级别的前后句子等语境中寻找。
例如:The village had most of the usual amenities: a pub,a library,a post office,a village hall,a medical center,and a school.(这个村子拥有大多数常用设施:一个酒吧、一个图书馆、一个邮局、一个会议厅、一个医疗中心和一所学校。
)当然,仅仅凭上下义也难猜测词的准确意义。
比如,从“pub”一词也不能明确“amenity”的意思,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这类词属于同一范畴,这就足够了。
因为在实际语境中了解大概的语义就可以了。
又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这里的“之”,必须理解为指代忽然见到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这件事。
(2)间接语境间接语境,又叫做大语境、外部语境、符号语境,是语言使用的时间、空间、参加的人、社会背景等符号外部因素。
可以分为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
第一主观语境主观语境指交际的人,包括语言信息的发出人和接受人的交际动机、交际能力和交际行为等。
交际动机不同,对说话的理解就不同。
见书(311页)交际能力包括交际人的智力水平、素质水平和知识水平。
交际能力不同,对语言的理解就不同。
例如,平时说的没有共同语言。
再举一个朋友找对象的要求,不在乎学历的高低,只在乎讲了一个笑话,对方能听得懂,并作出回应。
交际行为包括表达的各种方式。
如“我讨厌你”在恋人间的亲昵对话和吵架后的恶劣态度。
第二,客观语境客观语境是交际人以外的其他因素,它们对于交际过程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可以分为大客观语境和小客观语境两种。
大客观语境是各种背景,包括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如称呼小姐,美女)、文体背景。
小客观环境是各种具体的场景,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气氛以及涉及到的人物等因素。
在不同语言中,导致的语境问题最多,例如“白象”在中国人的词典里是“”,而在英语中是有贬义的。
因为“在印度、里兰卡(从前称为锡兰)、泰国、缅甸等国白象(white elephant)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人们从不会让它们劳作。
据说要饲养一头“white elephant”花费惊人。
所以从前中亚的国王对看不顺眼的大臣就赐给白象,使他为饲养御赐的白象而倾家荡产。
源自此一典故“white elephant”一词后来演变而指比其价值或效用所需费用庞大而不成比例者,或虽然不需要但难于处理之物品了。
”,所以在中国驰名的“白象”电池在英语中就会被误认为是“无用的”电池。
据说在“李宁牌”高级运动服走向世界市场的时候,也曾因为文化的差异出现过误会。
在征求商标设计时,曾将李宁的英文名字写作LINING。
谁知这样拼写出来的刚好是英文一个同衣服有关的词,意为“(衣服的)衬里”,读起来也成了【laining】.。
这样一来,首先从音上无法使人联想起体操王子李宁,使这一牌子失去了号召力和吸引力;更不不妙的是,这个词表示的是“衬里”,可能被称为“衬里”的运动服,就给人一种档次不高的感觉。
因此,这种商标就达不到原来想借名人以宣传产品的目的,反而弄得不伦不类,这当然是命名者始料未及的,后来这个商标改为LI-NING,才避免了这场误会。
当然,还有中国人常用的寒暄语“吃过饭了吗”如果移用到西方人的寒暄,他们会觉得比较奇怪。
我们平时闲谈时会问别人一个月挣多少钱,表示对别人生活的关心,而在西方是忌讳的。
讲到这里,似乎我们中国人就老是误用文化语境,不懂文化语境,不能把文化语境这一概念应用到我们的广告商标中去。
其实,我们也有成功的案例,例如“飘柔”的英译是“rejoice”,啥意思呢?就是指洗了飘柔洗发水,你的头发会柔顺飘逸,人也会随之而舞动,从而带来快乐,飘逸的美丽心情。
“联想”的英译“Lenovo”。
是由联想创造的一个单字。
“novo”是一个拉丁词根,代表“新意”、“创新”,“le”为“legend”一词的继承部分,寓意为“创新的联想”或“联想创新”。
这意味着中国人告别了向国外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然后再创造的这样一个时代。
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品牌,而且走向了世界。
3 语境的作用语境的限制作用刚才我们了解了语境的概念,以及它的分类,并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想必大家对语境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那么,学习语境究竟有什么作用了,能为我们的语言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先想一想,再看书总结。
语境的作用是语境能够把有多种可能的意义转换成符合表达需要的唯一的意义。
语境的作用可以分为限制作用和变化作用两个类型。
关于语境的变化作用,体现在后面说的语境义变中。
下面先说语境的限制作用。
一是语境可以把多种意义限制成单一意义。
(见书上例P313)在语境的制约下,多义词的义素只有一个起作用,所以,语境可以把多义词变成单义词。
如:地下商店。
(让学生举例)(1)门没有锁”中的“锁”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2)在祖国各地,有名的和无名的塔,真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
句是同音多义词引起的歧义,由于“名”的“名字”和“名声、名气”在句中义项不定而导致是“有名字的塔和无名字的塔”还是“有名声的塔和无名声的塔”表意不明。
⑶他看病去了。
由于“看病”词义不明引起歧义,即可是“外出为别人看病”也可使“外出让别人为自己看病”。
⑷我要炒肉丝。
“炒肉丝”即可是菜名,也可是动宾短语,即要炒这种菜。
(5)这预示着快乐的结束。
它既可以理解为形容词,也可以理解为名词。
当“快乐”一词充当形容词时,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这种结束是一种快乐的结束”。
当“快乐”一词充当名词时,这句话指的就是“这预示着快乐这种心情或使人快乐的事件的结束。
”而究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要看上下语境的指示了。
(6)He is a hard businessman。
在这样的语境中,“hard”一词既可以是“勤劳的”,又可以是“难对付的”意思。
这句话的语境没能对该词的意义加以限定,所以读者难以确定其确切的含义。
但如果原句扩展为He is a hard businessman to deal with,就不会有误解了。
语境还可以把多义结构变为单义结构。
如书上的例子“鸡不吃了”。
(见书P313)另例:(1)I like Mary better than Jean.可以被看成是省略句引起歧义:I like Mary better than I like Jean 或I likeMary better than Jean like Mary。
为了明了起见,我们要么说Ilike Mary better than Jean does(我比Jean 更喜欢Mary),要么说I like Mary better than I do Jean(比起Jean,我更喜欢Mary),或者说I like Mary better as Jean is undirty(我更喜欢Mary,因为Jean 不整洁)。
(2)来了三个机关的干部(层次划分不明引起的歧义)可以扩展成“来了三个机关的干部,你去准备三把椅子”或是“来了三个机关的干部,你去准备二十来把椅子。
”(3)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这句结构也有两种划法,“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或者“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4)那些人连我都看不起。
(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语境可以把多种表达方式限制成相应的一种表达方式。
如例P313例如在开会时,突然有人说:"劳驾,灯!”这句话的原义非常简单明确:“劳驾,灯!”然而它至少暗示三种意义:(1)劳驾,关灯。
(2)劳驾,开灯。
(3)劳驾,换灯。
第一种情况可能是说话者放幻灯片,需要关灯,服务员听到指令之后,马上就会去关灯;第一种情况可能是幻灯放完之后,服务员听到了同样的命令,他会马上去开灯;第三种情况可能是一盏灯突然坏了,听得指令后,服务员会马上请人来换灯泡,同样也满足了开会人员的要求。
这三种情况都表明,讲话者用同样的一句话相继发出了甚至完全相反的指令,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句子始终如一,结果却截然相反,然而每一次又都得到了正确的理解,这是因为在词语语境和认知语境中表达了不同的意义。
这都是因为语境起了作用即确定话语的隐含意义。
语境的补足作用语境的补足作用常常表现为可以对句子的圣洛部分给予补足。
句子的省略,其实也受语境的制约,通常是可以补足的。
(。
)鲁迅是日语,傅雷是法语。
(。
)约翰是日本女人,汤姆则是韩国女人。
乍眼看,这两句的句义是有问题的:鲁迅是人,怎么能说“是日语”呢?汤姆、约翰都是西方男人的名字,怎么会成了日本、韩国的女人呢?事实上,他们都是省略句。
如果有上下文,这些省略句的意义是可以补足的,句子是可以成立的。
许多大学者都精通外语,鲁迅(精通的)是日语,傅雷精通的是法语。
这两个美国人都同外国女人结了婚,约翰(娶的)是日本女人,汤姆(娶的)是韩国女人。
其实语境既可以限制语义,利于人们的理解。
但在艺术语言中,有时却恰恰需要创造这种多义。
例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利用“晴”与“情”同音相关,着眼于写情。
这种双关义就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极为含蓄深长。
还有书上的例句“做女人挺好”中的“挺”,在丰胸器械中,有副词和动词两种选择的可能。
这是故意的,所以没有用“最”或者“很”代替“挺”语境的变化作用语境义变是语言的意义在一定的语境制约下发生了临时变化,出现了与正常意义不同的意义。
语境义变分为语义感染、语义脱落、语义凸现等类型。
语境义变可以使意义更加形象、生动、幽默等等。
(1)语义感染语义感染是在语境作用下临时出现感染性质不同的语义特征的现象。
例如:如《我的老师》中有这么一句“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 她爱我们, 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其中的“狡猾”就是贬义词褒用, 是“调皮机灵”的意思。
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狡猾”离开了这个具体语境, 上面的意思就不复存在了。
又如:“我们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自豪”是褒义词, 受到它的影响“骄傲”一词就具有了褒义。
(2)语义脱落语义脱落时在语境的作用下出现语义特征消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