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

三年级上《大青树下的小学 》阅读理解

(一)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 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 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 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 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 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 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 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 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 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1、选文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 )的情景。 A.安静和热闹 B.上课和下课 C.窗外和树下 2、用“_______”画出选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从这个句子 中,我感受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读到“树枝不摇了,乌儿不叫了”时,我仿佛看到最好动、最调皮 的风都被同学们朗读时好听的声音吸引了,就连对自己歌喉最自信的小 鸟都被征服了。 ( ) ②“蝴蝶停在花朵上”是因为花太香了;猴子跑来是因为可以和小朋 友一起玩儿。( ) ③读到“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时,我会想到松鼠和山狸平时 最怕人,现在赶来看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作者介绍】 吴然(1946~),原名吴兴然,云南宣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春城晚报社高级编辑。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作品选入上百种选本,其中《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已出版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等10多部。 他在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讲解知识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讲解知识点【我会写】 晨chén(清晨、早晨、晨读) 绒róng(绒毛、绒布、天鹅绒) 球qiú(地球、皮球、足球) 汉hàn(汉族、汉语、男子汉) 艳yàn(艳丽、鲜艳、艳阳) 服fú(衣服、服装、服从) 装zhuāng(军装、西装、假装) 扮bàn(装扮、打扮、扮演) 读dú(读书、读音、朗读) 静jìng(安静、寂静、平静) 停tíng(停止、停顿、停放) 粗cū(粗壮、粗细、粗心大意) 影yǐng(影子、黑影、身影) 【我会读】

坝bà(大坝、堤坝、坪坝) 扬yáng(飞扬、飘扬、高扬) 摔shuāi(摔跤、摔倒、摔跟头) 跤jiāo(跌跤、滑跤、栽跤) 凤fèng(凤凰、凤梨、凤尾竹) 洁jié(洁白、整洁、清洁) 【我会填写】 (鲜艳)的服装(飘扬)的国旗(明媚)的阳光 (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好听)的声音 (有趣)的故事(可爱)的小学(安静/热闹)的校园(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墙壁【多音字】 打dǎ(打扮) 好hǎo(好像) 干gān(干净)(干扰) dá(一打) hào(好奇) gàn(枝干) 【近义词】 穿戴——穿着打扮——装扮鲜艳——艳丽

飘扬——飘动敬爱——尊敬安静——宁静 好奇——惊奇粗壮——强壮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近义词辨析】 飘扬飘动 二者都有随风摆动的意思。区别在于:“飘扬”强调物体在空中飞扬,飘的幅度较大;“飘动”强调物体借助风的力量二摆动。 例句:(1)我国女排又一次赢得了冠军,伴随着国歌升起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体育场上空。 (2)朵朵白云在天空中飘动。 安静宁静平静 1.下课铃响了,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喧闹起来。 2.想着妈妈充满期待的眼神,小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上课铃响了,刚才还在嬉闹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 4.城市里闪烁的霓虹灯,将原本宁静的夜晚点缀地光彩夺目。街道上,依旧车来车往,忙忙碌碌,仿佛一刻都不停歇。 5.看到陈校长表情严肃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安静了下来。 6.当四周像睡着一样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唱起歌来。

1 大青树下的小学(1)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 xiān yàn fú zhuānɡ()()()() dǎ bàn ān jìnɡ cū zhuànɡ ()()() 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填词练习。 ( )的服装 ( )的小鸟 ( )的国旗 ( )的铜钟 参考答案 1.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安静粗壮 2.56 55 3.鲜艳欢唱飘扬古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 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风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所边疆的小学。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四、说教法和学法: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大部分是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学生的认读难度不大。本课的10个会认字,可以进行集中指导,特别要强调“坝”的读音,提醒学生不能只读右半边字的音。 汉字的书写可以进行归类:先出示同结构的字,分析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实录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快乐的暑假结束以后,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同学了,请大家把我们的新课本打开,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1:图上画的是小朋友在学校里读书。 师:这所学校可真有意思,请你再仔细看看图,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有意思, 生1:我看到了学校旁边的大树上有一个大铜铃,我们学校可没有这个大铜铃。 生2:学校的小山坡旁,有许多小动物呢。 生3:在教室里,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装,可好看了。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图上画的就是一所民族小学。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一课,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师:老师想先请大家自学课文,平时你们在自学课文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呀? 生1:我有一个自学的好方法,如果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可以看看后面的拼音,多读几遍。 生2:我还可以把自然段的序号写好。 师:是啊,这些方法都很好,你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自学课文。 学生们自学课文。 师:大家自学的很认真,词语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认真地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坪坝摔跤。 师:读得很正确,同学们,在这些词语当中,你觉得读音上要特点注意些什么呢? 师:摔跤的摔,虽然不是生字,但在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它是翘舌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吧。 生齐读:摔,摔跤。 师:很好。这些词语当中,它们的意思你都明白了吗? 生1: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坪坝,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师:坪坝呀,就是山里的一块平地,这是一种方言,清楚了吗? 师:我在课前搜集资料可真认真呀,刚才同学们弄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课文也要读正确,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两个人轮流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生:4个。 师:那么就请你们中间四位同学轮流来读一读课文吧。 生:四人轮流读课文。 师:课文读得很正确,还有小朋友想来评价一下, 生1:听了大家读课文,觉得孙逊读是非常有感情,而且声音很响亮。 师: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声音的确要响亮。 生2:要想要来表扬一下王晓,他读的课文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他读得非常的认真,非常的好。 师:能够发现同学的优点,你也很不错。 生3:我想来表扬一下我自己,因为我觉得我这一段读得非常的流利, 师:你很有自信心,同学们的课文读得很正确,接下来我们还要写生字呢,请大家看大屏幕,这儿有很多词语,当中带有很多我们要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坪坝,穿戴,招引,蝴蝶,铜钟,粗壮, 凤尾竹,孔雀舞。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四页,看看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觉得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汉、扮、读都是左右结构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这么多生字当中,我觉得发特别注意哪些生字呢? 生2:我觉得“晨”字特难写,上面是个扁扁的“日”,下面是个“星辰”的“辰”。 师:这个字的确很难写,就让老师带着大家来写一写吧, 师范写“晨”字。 师:还有谁想要提醒大家的呢?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和课文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后附课文分析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教科书分析:

1.课文属于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上学、上下课两个场景和环境一个画面,介绍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感受到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 2.本单元是学生进入第二学段三年级学习的第一个单元,具有过渡性质:会认的字量开始减少,会写的字量开始增加;“学阅读”和“学表达”的学习比重增大,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体现了第二学段三年级的这个学习特点。但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识字与写字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默读的学习掌握仍要进行,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容量、环节等的合理分配组织,注意使用适合的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有效地进行各教学内容的教学。 3.课后思考题:“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要求学生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画面,然后通过阅读理解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并将画面表述出来。本来,这类思考题从复述角度的学习而言,属于创造性复述,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它仅仅是认识、了解“有新鲜感词句”的手段策略,所以,仅需把画面用 一、两句话表述出来便可。 4.课后“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的学习是落实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根据课后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供的例子,“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

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人,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3、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4、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3、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二)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一)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二)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一)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现在开始。 (二)学生试读。 (三)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校正读音。 (四)出示词语,先请一组同学开火车带读,要求:同学读一遍,其他同学跟读两遍。全班齐读词语,注意精气神。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一)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二)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识字教学 (一)全班同学先将生字按结构分类,请一名同学分享结果。 (二)前后左右四个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字为大家讲解。 1、范例: 大家好,我们小组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 这个字的读音、结构、偏旁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讲解知识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讲解知识点 这篇课文描写了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各民族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景,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要求学生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学习生字。 除了生字之外,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还会学到一种修辞手法——排比,同学们要在课文的学习中,学会排比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 01我会写 晨chén(清晨、早晨、晨读) 绒róng(绒毛、绒布、天鹅绒) 球qiú(地球、皮球、足球) 汉hàn(汉族、汉语、男子汉) 艳yàn(艳丽、鲜艳、艳阳) 服fú(衣服、服装、服从) 装zhuāng(军装、西装、假装) 扮bàn(装扮、打扮、扮演)

读dú(读书、读音、朗读) 静jìng(安静、寂静、平静) 停tíng(停止、停顿、停放) 粗cū(粗壮、粗细、粗心大意) 影yǐng(影子、黑影、身影) 02我会认 坝bà(大坝、堤坝、坪坝) 扬yáng(飞扬、飘扬、高扬) 摔shuāi(摔跤、摔倒、摔跟头) 跤jiāo(跌跤、滑跤、栽跤) 凤fèng(凤凰、凤梨、凤尾竹) 洁jié(洁白、整洁、清洁) 03多音字 打dǎ(打扮)dá(一打) 好hǎo(好像)hào(好奇) 04近义词 鲜艳——艳丽飘扬——飞扬敬爱——尊敬安静——宁静粗壮——强壮 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05反义词 艳艳——暗淡安静——热闹 古老——现代洁白——乌黑 06理解词语 鲜艳: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敬爱:尊敬热爱。 飘扬:在空中随风飘动。 招引:吸引。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粗壮:指粗大而结实。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公开课说课稿《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族特色。来自不同*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2018部编版:《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 优质课

2018部编版:《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优质课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图书篇目《乡村小学》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关注新鲜感的词句。 “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真是一所快乐的学校。) (3)难怪作者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真是一所可爱的学校。齐读第1自然段。 (4)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有新鲜感?把它圈出来。

绚丽多彩:这个词写出了颜色的多而美。还有哪些词语是它的近义词? 打扮:打扮一般是形容人的,这里的“打扮”是形容谁的?(学校)这个词本来不陌生,但用法不一样,是不是也有新鲜感? 再读读第1自然段,还有哪些词语平时是熟悉的,但在这里的用法却不一样,让我们产生了新鲜感?(欢唱的小鸟) (5)大青树下的小学,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学校。再读第1自然段。 2.感受学校生活的和谐。 (1)过渡:上课铃声响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又是什么样的了?自由读第2-4自然段,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交流: 同学们朗读的声音真好听,你想到了哪个词?(“书声琅琅”)我们也来用好听的声音读一读这段话。 鸟儿、蝴蝶、猴子都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可真是个安宁的小学)看着插图想象:还有哪些植物、动物也在静静地听同学们读书?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 (3)升华情感: 看着这棵高大的大青树和大青树下那很普通的小学,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在学生的交流时,帮助学生提升认知:美——有了那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大青树下的小学就更美了;读书声音好听——有了老师们在大青树下的悉心指导,各族的孩子们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团结——各族人民虽然有那么多的不一样,但大家却和谐地、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小结:大青树下的小学,真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用最好听的声音,齐读第4自然段。 (4)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请同学们再读2-4小节,哪些词语有新鲜感?把它圈出来。 交流:“好像听同学们读课文”(树枝、鸟儿、蝴蝶们真的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吗?)“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朋友”原本指的是人,这里指猴子。)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堂实录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堂实录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堂实录 篇一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三年级上《大青树下的小学》阅读理解

(一)《大青树下的小学》完成练习。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

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1、选文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的 A.安静和热闹 B. 上课和下课 C. 窗外和树下 2、用“______ ”画出选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读到“树枝不摇了,乌儿不叫了”时, 我仿佛看到最好动、最调皮的风都被同学们朗读时好听的声音吸引了,就连对自己歌喉最自信的小鸟都被征服了。() ②“蝴蝶停在花朵上”是因为花太香了;猴子跑来是因为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儿。() ③读到“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时,我会想到松鼠和山狸平时最怕人,现在赶来 看 热闹,一定是被同学们游戏时欢乐的气氛所感染了。 ( ) 4、本段共有______ 句话。 5、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6、文中加点的词语“朋友”包括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三种动物。 7、下面选项中对语段中第三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鸟儿和蝴蝶也喜欢读书。 B.作者这样写更能突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美。 C.作者把鸟儿、蝴蝶当人来写,十分生动, 突出了同学们读得认真、动听。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内容简说 大青树下 的小学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 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 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 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3课时 2.《花的学校》……………………………………………………………………… 2~3课时 3*.《不懂就要问》……………………………………………………………………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师生) 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说明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教法学法 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交流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 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三)巩固字词 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有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人们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3.齐读课题 二、目标引领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坝、傣、昌、昂、跤”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字词运用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 坪坝(bà)绒(róng)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

山狸凤尾竹摇晃(huàng) 2.多音字: 好hǎo(好人) hào(好奇)奇qí(奇怪) jī(奇数) 当dāng(应当) dàng(上当)教jiāo(教书) jiào(教室)3.近义词: 穿戴——打扮好奇——惊奇 飘扬——飘动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4.反义词: 洁白——乌黑粗壮——纤弱安静——喧闹古老——年青 5.介绍文中出现的少数民族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小部分分散居在景谷、景东、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带。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文字。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汉缅语族景颇语支。有文字。解放前已进入阶级社会,1898年曾取得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入陇川的胜利。解放后,与傣族联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阿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等地。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瓦德昂语族支。擅长种茶。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1)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与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2)自由朗读课文,请想一想课文是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 xiān yàn fú zhuānɡ()()()() dǎ bàn ān jìnɡ cū zhuànɡ ()()() 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填词练习。 ( )的服装 ( )的小鸟 ( )的国旗 ( )的铜钟 参考答案 1.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安静粗壮 2.56 55 3.鲜艳欢唱飘扬古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