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马铃薯

合集下载

马铃薯和玉米轮种栽培技术要点

马铃薯和玉米轮种栽培技术要点

贮藏
玉米贮藏时要选择干燥、通风、防潮的场所 ,避免受潮、发霉和虫蛀。同时,要根据市 场价格和需求情况,合理安排贮藏时间和销
售渠道。
03
马铃薯和玉米轮种模式
轮种模式设计
01
02
03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 条件的高产、抗病、优质 的马铃薯和玉米品种。
种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 理安排马铃薯和玉米的种 植时间,确保两者在收获 期上错开。
示范基地建设
建立马铃薯和玉米轮种示 范基地,通过示范效应带 动周边农民采用轮种模式 。
04
马铃薯和玉米轮种栽培技术优势 与挑战
技术优势
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轮种栽培,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 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增加产量和收入
轮种可以增加作物的多样性,提高总产量, 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减少害虫和疾病
案例一:某地区马铃薯玉米轮种模式推广
背景
某地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尝试采用马铃薯和玉米轮种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该地区采用马铃薯与玉米轮种模式,每年2熟,秋季种植马铃薯,春季种植玉米。马铃薯 收获后,将秸秆翻压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春季在马铃薯秸秆覆盖下种植玉米,减少水 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
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播种前要耕整土 地,施足底肥,并使用适当的农药进行土壤处理,以预防病虫害。
施肥与灌溉
施肥
根据马铃薯的需肥特性和土壤肥力,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一般而言,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 料。
灌溉
马铃薯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进 行合理灌溉。在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以保证马铃薯正常生长和发育。

马铃薯 玉米 白菜一年三作三收

马铃薯 玉米 白菜一年三作三收

米 (1 )用种 10 2 亩 0 ~15千克 ,每 千克 :肥、微肥施入。第2 次是在大喇叭口期, 月下旬 当玉 切 4 ~5 块 。 月上旬切块 后进行 暖种催 配合浇水 重施 剩余 的氮肥 。7 5 0 2

5 进入 包心期 , 应 杂草。 覆盖地膜 , 拉紧压实 。 为防止马铃 方米施尿素3 千克左右。
二、主要栽培技术

米 ,株距 2 0厘米。肥水管理 :每 6 7平 6
1 铃 薯。选种催芽 : 用脱毒 种薯 :方米施5 千克尿素, 冯 选 0 磷肥、 钾肥各 5 千 0
鲁引 l 、津引 8 、东农 3 3 号 号 0 号等 。播 克 ,l 千克锌 肥。追肥分两次 ,第 1 次是

种可用小整薯或切块 , 如切块每 6 7 6 平方 在苗期 , 1 3 将 / 的氮肥和全部的磷肥 、 钾


、Leabharlann 田 间 配置 :下旬马铃薯进入商品成熟期 ,块茎直径

~6 种植带宽 13 ,2 下旬起垄播种 达 5 厘 米时即可收获。 .米 月 2玉米。选用早熟 、矮秆 、抗倒伏的 . 两行马铃薯 ,垄宽 0 8 。5 .米 月上旬在余
杂交品种如登海 6 1 6 、郑单 下的 0 5 . 米空 当中种 2行早熟玉米 。8 :紧凑型优 良 月 98 5 等。5 月上旬造墒播种 ,小行距 5 厘 0 上旬玉米 收获 后施 肥整地种植 白菜 。

每67 5 薯匍匐 茎过度伸 长, 结薯延迟 , 可在 出 :加大肥水补给量, 6 平方米追施1千 也 ‘克左右的磷酸二铵 , 在垄下开沟施入 。 根 苗后及 时撤掉地膜 。田间管理: 强肥水 加
管理 , 促其前期早发棵 , 后期要适 当控制 据 土壤墒情浇水 ,一般每 7 O ~1 天浇 1 次

马铃薯玉米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玉米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均产量为 6 0 g 2 。马铃薯与玉米套 k
种种 植 已成 为 当地部 分 农 民脱 贫致
富 的主要 手 段 。

二、 播种
1 .播 期 的确 定

播 前准 备
2 ̄, 0C 存放期 间注意时常翻动 , 剔除 病薯 、 烂薯 , 待芽 眼萌动 出芽后 , 进 行切块 , 等待播种 , 整薯播种 时 , 选
种薯要进行切块。 () 3切块 切薯 时, 从脐部开始
度稳定在 5 ℃时 ,种薯的幼芽 ℃ 7 在 土壤 中就 可 以缓慢 地萌 发 和伸 长 ,夏县平原 区在 2月下旬一3月 上旬播种 ,山区在 3月下旬—4月 上旬播种。 早熟品种适当早播 , 中晚 熟 品种适 当推迟播期 ,播种时一定
2 .适 时灌 水
对蚜 虫 的防 治 ,可用 质 量分 数 为
2 %敌 杀 死 乳 油 3 0 液 或 质 量 . 5 0倍 0
马铃薯是耐寒忌高温的需水量
较 大的作物 , 因而在生长期间 , 水肥
管理 非 常 重要 。一 般 在 土 壤 干旱 的
灌沟 , 然后施用 “ 洋丰” 牌复合肥 , 每 0 6 m 施用 复合肥 5 , .7 0 h 0 条撒在 用水灌过 的沟中,同时在 9 0c m的
种薯处 理包括种薯 的挑选 、 消
毒、 催芽 和 切块 。
溶液或质量分数为 7 %的酒精。切 5
薯播种 时,要保证每个切块上有一
6 2鼬 搦黼
2 1 0 B 0 4 2.
总第 2 6期 3
用铧式犁开沟 , 地边开始 , 从 每
隔 9 开一 条 深 1 的沟 , 水 0m c 5m c 用
垄 中 间 , 用质 量 分 数 为 3 施 %辛硫 磷

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

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

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
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
一、什么是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
1、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是一种优化的播种方式,把玉米和马铃薯这两种作物按照一定的行程套种,既具有抗病虫的作用,又实现了玉米和马铃薯的兼施,减少了农药使用。

2、套种又可分为玉米本部下促和本部上促。

玉米本部下促指把玉米播种在马铃薯促发前,本部上促指把玉米播种在马铃薯促发后。

二、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的优势
1、实现了玉米和马铃薯的兼施,不仅节省了田块,而且让农民获得双倍收益。

2、玉米根部会抑制马铃薯长出的野生草,增加作物的抗草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收获。

3、由于玉米对营养成分比较剽窃,它可以吸取马铃薯部位的养分,提升马铃薯的品质和品种抗性。

4、具备良好的抗病虫作用,玉米抑制病虫害,马铃薯抗病虫性较强,可减少农药的使用。

三、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的注意事项
1、建议在播种玉米时,将种植密度控制在40-50株/m2,保持良好的植株量,方便均匀覆盖土壤营养元素,延缓玉米的衰老,平衡玉米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2、马铃薯促发前,要定期对玉米进行叶施药或脱壳施药,以提高控病效果和改善玉米生长状况,巩固玉米体内活性成分,抑制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3、马铃薯促发后,继续喷施抗早熟病药,保护马铃薯进入早期后期生长阶段,抑制病害扩散,及时铲除马铃薯野草。

4、马铃薯抢苗时,要及时剔除死苗、枯萎苗,更新老化的种植穴,保证植株和种子的抗寒性,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四、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的适用范围
玉米-马铃薯套种模式适用于各种土壤、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和种植地,既可以适应北方的温和地带,也可以适应中南地区的温暖气候。

玉米与马铃薯向作高效栽培

玉米与马铃薯向作高效栽培

1 . 选地

般 缺乏水浇 条件 ,加之枯蔓秋 数3 0 0 0 -3 3 o o  ̄;马铃薯每亩保株 斤马铃薯,增产率在1 5 %-2 0 0 / 0 。
3 . 增 大 薯 块 重 量 , 提 高 商
后收 获 ,薯块在土壤 中埋放时 间 长 。因此 ,要选择 土层深 厚、抗
品率 马铃薯枯蔓秋后收获延长 了生育时 间,使地上部茎蔓 中的 碳水化合物充分转移到地下块茎 中,增大 了薯块的重量 ,大薯块 比率增多 ,小薯比率减少 ,提高 了商 品率 。据调查 ,枯蔓秋后收 在6 3 %以上 ,比7 月中旬收获的马
选用生育期适宜 、抗病性 强 、丰 公斤 ,秋后 装粪做垄 ,来年春季 获 的马铃薯7 5 克以上大薯块 比率 产性好 、休眠期长的 中晚熟马铃 播种 ,玉米每亩施专 用肥N1 5 . 8 薯品种好 ,既可充分利用5 ~6 ) 1
公 斤 、P , O 7 . 5 公 斤 、 K, 07. 5 公
时 ,因马铃薯在玉米抽雄期的7 ~ 8 月份收获 ,田间作业不方便 ,收
获时费工费事 ,碰伤玉米叶片增 量低 ,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对间种的马
米二 比薯栽培是高棵作物与矮棵
作物搭 配的立体栽培形式 ,前期 长 。过去 ,农 民为 了早上市 ,赶 玉米 处在苗期地面 负载小 ,给马 在6 j q 下旬至7 月上 旬收获 ,马铃
斤 ,增产率1 0 %~
效益1 3 4 元 。亩 产
雨季 ,充分利用 自然降水 ,满 足 后玉米割倒收获后再收马铃薯 , 在 土 壤 中埋 放 时 间 ,防 止 了烂
1 5 %,增 加 经 济 成熟生长的用水 ,缩短成熟薯块 田问没有障碍物 ,作业方 便 ,不

玉米、番薯、马铃薯如何传入中国

玉米、番薯、马铃薯如何传入中国

玉米、番薯、马铃薯如何传入中国玉米、番薯、马铃薯如何传入中国节自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曹玲原载《古今农业》2005/3玉米约于16世纪中叶分3路传入我国,分别是西北陆路自波斯、中亚至我国甘肃,然后流传到黄河流域;西南陆路自印度、缅甸至云南,然后流传到川黔;以及东南海路由东南亚至沿海闽广等省,然后向内陆扩展。

从明中叶到清乾隆前,这近两百年时间里玉米仅限于在我国个别省份小范围种植,尚处于被大众认识阶段。

乾隆中期到嘉庆、道光年间,是玉米大规模推广时期,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玉米的广泛适应性和高产意义,纷纷种植。

嘉庆以后,玉米在全国普遍栽培,其中流民在玉米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清后期到民国年间,除了南方各省山区玉米栽培深入发展之外,华北平原玉米种植进入大发展阶段,玉米代替了旧有传统低产作物的一部分面积,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清代玉米传播,大多先在山地丘陵地区栽培,然后渐及平原地区;先在不发达地区,后发达地区;南方多于北方,山地多于平原。

清代玉米集中产区是中部的陕鄂川湘桂山区、西南的黔滇山区、东南的皖浙赣部分山区,华北和东北的玉米集中区主要在清后期至民国年间形成。

番薯是16世纪后期,分多次从东南亚传入我国东南沿海的闽广两省,第一条途径是陈益、林怀兰从越南分别传入广东的东莞和电白县;另一条是由“温陵洋舶”经南澳岛传入福建泉州;再就是陈振龙由菲律宾携种至福州。

番薯于明万历年间引入我国后,局限于闽粤将近一个世纪,17世纪后期开始向江西、湖南等省及浙江、江苏沿海地区扩展,18世纪中叶遍及南方各省并向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扩展。

清代番薯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有闽广两省、闽浙赣皖低山丘陵区、鄂南湘南山区、四川盆地及山东中南部。

由于史料的缺乏,马铃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和路线尚未有统一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同番薯、玉米一样,马铃薯是多次多途径地被带到我国。

本文赞同的观点是:一是17世纪中叶荷兰人把马铃薯带到台湾,然后传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是18世纪由传教士、商人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从欧洲带到我国;以及进入20世纪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又多次传入马铃薯的新品种。

马铃薯—玉米不同套作模式种植效果比较

马铃薯—玉米不同套作模式种植效果比较摘要为探索威宁马铃薯主产区粮食增产途径,在种植优特势作物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马铃薯—玉米不同套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一套一效果最好,可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效果近年来,威宁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攀升,2009年已达到11.11万公顷,成为当地农民的增收产业。

为稳定主粮增强特作,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探索合适的高效种植模式,2008年麻乍乡农技站在麻乍乡箐岩村进行了该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麻乍乡箐岩村村公所马豪地里,此地北纬26°56′727″,东经104°13′528″,海拔2 210m,年降雨量9 000 mm,年均温11.6℃,无霜期200d左右,该地区常规种植模式是净作或双套双。

1.2试验品种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威芋3号一级脱毒良种,在威宁地区种植为中晚熟品种;玉米为毕单15号杂交良种,在威宁地区为中晚熟半紧凑型高秆大穗品种。

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净作马铃薯(A);马铃薯—玉米一套一(B);马铃薯—玉米二套一(C);净作玉米(D)。

采用随机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82.8m2。

每小区种6个双行,即净作马铃薯和玉米各种6个双行,而马铃薯—玉米一套一种3双行马铃薯3双行玉米,马铃薯—玉米二套一种4双行马铃薯2双行玉米,玉米株行距为0.6m×0.4m,折合密度5.557 5万株/hm2,马铃薯株行距为0.3m×0.4m,折合密度为5.557 5万株/hm2,玉米为双株留苗,垄宽1m,带幅1.2m。

1.4试验过程试验于3月28日马铃薯、玉米同时播种,马铃薯播种量为2 250kg/hm2,玉米播45kg/hm2,施有机肥15t/hm2,磷肥750kg/hm2,复合肥玉米施300kg/hm2、马铃薯施450 kg/hm2,地膜净作用量为45kg/hm2,播种时按试验设计双行挖穴定距定株种植。

北方马铃薯、玉米种植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北方马铃薯、玉米种植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摘要:中国北方地区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重要种植区,马铃薯和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对中国北方地区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北方地区,马铃薯和玉米等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种植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问题逐渐凸显,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基于此,分析马铃薯和玉米种植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马铃薯和玉米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方;马铃薯;玉米;环境;生态前言: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有利的机遇,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我国地域广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适合在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反过来,不同的农作物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例如,在北方地区常见的农作物有马铃薯、玉米等,下面就这两种农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为合理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保护我国的环境生态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肥力作物种植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土壤肥力。

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产量,会使用大量化肥、农药等进行灌溉,从而造成土壤盐渍化、酸化等问题。

由于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周期较长,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

在这一过程中,马铃薯和玉米的根系会不断向土壤深层延伸,从而破坏了土壤表层的结构。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马铃薯和玉米种植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另外,在施肥过程中,为了达到高产和高质的目的,通常会施用大量的氮肥,造成氮肥过量施用。

长期大量施用氮肥会使土壤中的氮含量升高,从而增加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增加了环境负担。

过量的氮素还会与作物中所含的磷元素发生反应形成硝酸盐。

因此,过量施肥会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马铃薯-玉米-红薯三熟套种间作技术


2016 年第 12 期袁 每 667 平方米施纯氮 10 公斤袁 氮尧 磷尧 钾
在预留 行播种 或移 栽两行 玉米 袁 小行 距 比例为 1∶0.8∶1.2遥 其中院 土杂肥 1000 公斤袁
35~40 厘米袁 株距 26~30 厘米袁 每 667 平方米 拌复合肥 40~50 公斤作基肥沟施后起垄袁 扦插
展型玉米按 1.7 米开厢遥 马铃薯高垄双行种植袁 施壮籽肥袁 每 667 平方米用磷酸二氢钾 0.25 公
垄 高 25~30 厘 米 尧 宽 40~45 厘 米 袁 小 行 距 斤对水 50 公斤叶面喷雾遥
35~40 厘米袁 株距 23~25 厘米袁 每 667 平方米
红薯院 每 667 平方米产鲜薯 1500~1750 公
种 3300 株左右遥 马铃薯收获较早的土块(6 月上 活蔸后每 667 平方米施尿素 3~5 公斤提苗遥
旬以前)间插红薯袁 待马铃薯收后整地起垄扦
5.加强培管 马铃薯院 中耕除草遥 一般中
插曰 收获偏迟的地块(6 月底以后)袁 可在马铃薯 耕 2 次袁 当出苗 90%左右 时进 行一次 中耕除
收前 20~30 天袁 在马铃薯垄的两边各插一行红 草袁 苗高 30~40 厘米时进行第 2 次中耕除草
地区袁 1 月至 2 月中旬播种遥
二是搞好中耕除草和培土遥 中耕除草 2~3 次袁
玉米院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播种袁 低海拔 出苗后 10~15 天进行 1 次袁 出苗 30 天左右进
地区 3 月中旬播种袁 中海拔地区 3 月底播种袁 行第 2 次袁 小喇叭口期进行第 3 次并培土遥 三
高海拔地区 4 月初播种袁 育苗移栽的于 4 月底 是搞好玉米纹枯病尧 玉米螟的防治遥 纹枯病一

玉米、马铃薯间种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

2 5 2 9 千 克 , 增 产 率 为 1% 元, 1~ 5 . 5 5 每亩产 7 0 9 0千克马铃薯 , 5~0 可


( 增加密度 , 4) 保证株数。 玉米
与马铃薯间种是 高棵作物 与矮棵作 :
物搭配的立体栽培形式 ,前期玉米
一 一 … … ~ 一 一 一 … … … 一
了显著的经 济效果 。现将其优点及 薯 比例减少 ,提高 了商品率 。据调 中晚熟品种休眠期长, 可防止 —_ 栽 培技 术介 绍 如下 : 烂 薯 。 如 “ 新 l号 ”、 克 新 2 克 “ i 查, 枯蔓秋后 收获的马铃薯 7 5克 以

需 求

1 优 点 、
上 大薯 块 比例 达 6 %以上 , 比 7月 3
元 ; 亩 产 马 铃 薯 70 90千 克 , 每 5 0 增
( 选地。 1) 玉米间种马铃薯 , 加
之 枯 蔓 秋 后 收 获 ,薯 块 在 土 壤 中埋 放 时 间 长 。 因此 , 选 择 土 层 深 厚 、 要
加经济效益 5 0元 ,两种作物合计 3
每 亩 增 加 经 济 效 益 6 04 1. 0元 。过 去 ,甘 肃农 牧厅 在 推 广这 项 栽 培技
维普资讯
粮 作 园
米 铃 薯 种 产 高 效 益 栽 培 技 、马 问 高
米 、马铃薯 常用 的间种 方式 玉米问作的马铃薯收获后提供 良好 的通 条件 , 高 了产量 , 提 又增加 了

34 。 %
( 错 期 上 市 , 高经 济效 益 。 间 种 马 铃 薯 ,一 般 种 在 上 岗地 没 有 4) 提
碰 伤 玉 米 叶 片 ,而且 节 省 了 收 获 人 枯 蔓秋后收获 的马铃薯 ,上市 季节 水浇条件 ,加大种块可提高抗旱性 工 。 般 每亩 可 节 省 用 工 2 3个 , 赶在 8月下 旬 至 9月 上 旬 ,正 处 于 能 , 一 ~ 节 促进苗期生长 。适期 晚播 。 延后 省 开 支 3 — 0元 。 05 蔬 菜淡 季 ,错 开 了 6月 下 旬 至 7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