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食品?作者:冬月来源:《百科知识》2010年第08期自从转基因作物和产品诞生以来,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与否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甚至出现了很多反对转基因作物的行为,一些研究人员也加入到反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的运动中。
世界各地的反转基因浪潮1998年英国罗伊特研究所一项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可使免疫系统和内脏受损。
但是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一研究的调查认为,这一实验的设计、进行和分析都有明显缺陷,因而结论不可信。
从1998年到2005年,英国王储查尔斯在英国的报纸上频频发表文章反对转基因食品。
他说在转基因食品面前,人们担心上帝的角色正在被技术所取代,而且公众将面对一个不祥的未来。
即使是为了填饱众多人口的辘辘饥肠,也不一定非要含转基因食品,可以采取更为温和和更为周全的步骤,寻找与自然天性相符合的方式来增加食物产量和改善品种。
欧盟国家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持反对态度者较多,行为也比较激烈。
1996年11月初,美国向德国出口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含有抗除草剂的转基因),遭到一些德国人的抗议和反对。
他们感到食用这些大豆及由大豆制成的巧克力、人造奶油、酱油、蛋黄酱等上千种食品可能不安全。
尽管科学家保证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但由于消费者的反对,德国一些著名的食品厂商还是拒绝出售用转基因大豆制成的食品。
1999年初,法国农民和市民爆发较大规模的反对美国进口转基因食品的风潮,他们聚会抗议出售转基因食品,一些人把转基因食品扔入街头的垃圾箱中。
2000年2月25日,英国5名绿色环保人员在北威尔士安格尔西岸外拦截准备到英国北部港口利物浦市卸货的一艘美国货轮,这艘名叫伊奥尔科斯·格雷斯的货船装有6万吨转基因大豆,船主是美国生产农产品的一个巨商卡吉尔。
他的公司在利物浦设有一个面粉加工厂,是英国转基因食品的一个重要源地。
因此绿色和平组织成员要拦截这艘货轮,并要求其返回美国。
印度农民同样忌讳转基因食品,尤其是对一种称为“雄性不育”的转基因作物(“终结者基因”作物)反感。
2016全球转基因热点事件盘点

2016全球转基因热点事件盘点原标题:2016全球转基因热点事件盘点2015年以来,受农作物价格下滑的影响,全球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转基因种植面积也在19连增后首次出现了下滑,较2014年减少0.05亿英亩。
其中美国降幅最大,减少了540万英亩。
今年受益于有利的天气条件,美国整体种植面积较去年增长500万英亩,预计转基因种植面积将有所回升。
2016年全球范围内,转基因作物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孟山都、先正达等转基因作物获得欧盟的进口许可,转基因产品在欧盟艰难“破冰”。
此外在非洲,转基因政策也已经开始松动,未来将有一大批国家加入种植行列。
但是在某些方面转基因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日益严重的抗性问题、Bt转基因棉花棉纤维含量下滑问题等仍有待解决。
下文中,AgroPages将对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转基因热点事件进行盘点。
17种转基因新品种获批准多性状、抗性控制已成研发主流2016年(截止到12月22日),全球范围内共有107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批准,涉及68个品种,其中17种新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获得批准(详情见表1),包括马铃薯(3种)、苹果(1种)、棉花(2种)、玉米(4种)、油菜(6种)和大豆(1种)。
新批准的转基因品种全部为复合性状。
这也体现出目前转基因研发的主流方向——多性状、抗性控制。
长期连续的使用某一种农药防治病虫害,通常会使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孟山都耐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长期单独使用草甘膦,很容易让杂草很快进化出抗药性。
如果再滥用草甘膦,加大施药剂量,只会使杂草抗性越来越强,直至超级杂草的出现。
与此相同,仅含有单一抗病虫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也易使病菌、害虫产生抗性。
因此目前各大跨国公司在研发上寻求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性性状技术,以降低潜在的病菌、害虫以及杂草抗性问题的产生。
孟山都在今年推出了能够耐受草甘膦和麦草畏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交互使用草甘膦和麦草畏除草剂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草甘膦的抗性问题。
315转基因打假辟谣专场和转基因有关的八大谣言

(思进注,注意到,每次转发国家级媒体《科技日报》等有公信力媒体的转基因科普文章,都会引来一群喷子!请问这些喷子,在科学问题上,你们不信科学家,你们信谁?!事实上,但凡长久关注我的网友都知道,我对于转基因农业的基本观点清晰明了: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创新。
也就是说,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
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商业化推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稳打稳扎,确保不出闪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虑到。
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
并反对非法种植!我从不推销任何转基因食品,更不强迫任何人吃转基因食品。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自由!只是选择的依据不要是谣言就行!至于做财经金融的为何要关心转基因?这个问题其实回答过无数遍了!粮食是第二大的大宗商品,而随着货币战争、能源战争之后,接下来将是粮食战争,这从中国每年必须进口上亿吨转基因粮食就可见端倪了。
非但做财经金融要关心,每个人都要关心!刚在《转基因微问答》上读到《3·15转基因打假辟谣专场》,再次辟了和转基因有关的八大谣言,特转发和大家分享。
)3·15转基因打假辟谣专场From 转基因微问答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日”又上线了,不知道今年又是哪些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登上万众瞩目的“黑名单”大榜,小转也是和大家一样已经备好瓜准备围观了!作为给大家开开胃的前菜,小转决定先来打几个转基因的假,给大家看几个关于转基因最常见的谣言~谣言一:目前大多数食物都经过人为基因改造(错!)小转“棒打”谣言:科学家真的没有那么闲,去把各种食物挨个都去做个基因改造。
目前,全球范围内,市场上只有13种转基因作物被批准了商业化流通:苜蓿、苹果、油菜、玉米、棉花、木瓜、马铃薯、大豆、西葫芦、甜菜以及孟加拉国的Bt茄子、哥斯达黎加的转基因粉色菠萝和巴西的抗虫甘蔗。
其中中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生产的只有转基因棉花和木瓜,另外转基因油菜、玉米、大豆仅允许进口用作加工原料。
Bt蛋白的故事

Bt蛋白的故事作者:拟南芥 | 阅读原文 - 发给好友 - 收藏 | 更多作者:拟南芥 | 来自:科学松鼠会本人松鼠会处男作,感谢八爪,云无心的帮助。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养蚕业就是一个代表。
当时日本不仅是最大的蚕丝产地,还是最主要的蚕丝出产国。
不过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种叫做猝倒病的细菌性疾病袭击了日本的养蚕业。
被感染的病蚕突然停止进食桑叶,随后出现颤抖的症状,并且很快侧倒死亡。
这种病传染迅速,来势猛烈,对整个产业形成了威胁。
于是日本的科学家希望能找到对付这种传染病的办法。
1901年,细菌学家石渡繁胤(Shigetane Ishiwata)成功地分离出了猝倒病的病原体。
在显微镜下,病原体细菌呈棒状,是一种杆菌。
石渡将它命名为猝倒杆菌。
不过石渡并没有更深入地研究下去,也没有及时发表研究结果。
所以他的发现很快就被埋没了。
10年后,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国,一家面粉加工厂的老板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般来说,面粉在储存的过程中,免不了会被一些以此为食的昆虫糟蹋不少。
比如一种叫做地中海粉螟的鳞翅目动物,就是让面粉厂最为头痛的害虫之一。
不过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地中海粉螟的幼虫吃了面粉之后,出现了大规模死亡的现象。
样品被寄到了德国科学家恩斯特·贝尔林纳(Ernst Berliner)的实验室。
经过仔细地研究,贝尔林纳像石渡繁胤一样成功地分离出了病原体杆菌。
不过他并不知道石渡繁胤的发现,所以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苏云金杆菌(Bt)。
有意思的是,贝尔林纳不久之后就把培养Bt的培养基弄丢了。
在当时,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Bt的使用价值,也许人类差点就要和这种日后对其造成巨大影响的微生物失之交臂了,不过幸运的是, Mattes在1927年重新从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了Bt。
很快,科学家就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Mattes分离出的Bt有极强的特异性。
它能杀死鳞翅目昆虫,对其它动物却没有什么影响。
转基因的危害案例

转基因玉米和蝴蝶的毒性案例背景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使其具有某种特定特性或能够抵抗有害生物的侵袭。
然而,一些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其中,转基因玉米(Bt玉米)与蝴蝶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广泛关注。
过程1996年,Bt玉米首次商业化种植。
Bt玉米被转基因改良,通过导入一种名为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细菌的基因,获得了对玉米螟等害虫更强的抵抗力。
该基因编码了一种称为Cry1Ab蛋白质的毒素,这种毒素在害虫吃下转基因玉米时能够杀死其消化系统。
然而,一些科学家和环保组织担心Bt玉米的毒素对其他昆虫,如蝴蝶,是否具有毒性。
据称,蝴蝶可能会通过误食含有Bt玉米花粉的植物而受到危害。
因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评估转基因玉米与蝴蝶之间的潜在影响。
实验与调查斑粉蝶实验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斑粉蝶是常见的蝴蝶种类,在南部玉米带有大量Bt玉米种植。
研究人员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实验,将斑粉蝶的幼虫分为两组,一组将被喂养含有Bt玉米花粉的玉米叶片,另一组则被喂养常规玉米叶片。
结果显示,喂养Bt玉米花粉的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另一组。
此外,喂养Bt玉米花粉的幼虫在繁殖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幼虫数量较少且趋于衰退。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Bt玉米花粉对斑粉蝶的幼虫具有毒性,可能会对其种群产生负面影响。
田野调查一项2001年的田野调查对转基因玉米和蝴蝶的关系进行了更全面的评估。
研究人员在美国探寻了种植Bt玉米和常规玉米的田地,并对蝴蝶种群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种植Bt玉米的田地中的蝴蝶种群数量较低,而种植常规玉米的田地中的蝴蝶种群数量较多。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Bt玉米田地中,蝴蝶的幼虫误食含有Bt玉米花粉的植物而受到毒害,导致了蝴蝶数量减少的结果。
结果转基因玉米与蝴蝶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并促使了一系列的研究。
虽然实验和调查结果并非一致,但总体上表明转基因玉米的毒素对蝴蝶具有一定的毒性。
十个转基因事实

无论怎样造谣转基因有害,普通公众只要了解以下十个事实,即可自己做出基本判断:一、全世界科学最发达、经济也最发达、目前不存在粮食保障问题的美国人,吃的转基因
食品种类和数量都最多;2012年美国种植了6950万公顷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二、在这个问题上最为保守的欧盟,同样也在吃转基因食品;2012年,五个欧盟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种植近13万公顷转基因玉米;
三、即使在非洲也有4个国家(苏丹、南非、布基纳法索和埃及)在种植,其中南非种植
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多达290万公顷;
四、全球范围内、开放社会中,已经难以找到能确证从来没有吃过转基因食品的成年人;
五、现在种植的农作物许多都不是天然产生的,水稻、小麦和玉米都是人工选育、不断进
行基因转移的结果;
六、转基因现象在自然界中一直在发生。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基因最早来自古细菌,人的线粒体也被科学界认为很可能来自细菌,这都是跨物种的转基因;
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均对转基因持正面立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了风险评估,不太可
能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八、迄今还没有一项严格的科学实验反映转基因食品存在不可预知的危险;全球数十亿人
吃转基因食品十多年,还没有发现一起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九、只要转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就和普通食物没有本质差别,都可以
被消化、吸收,不会在身体累积;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所含基因也不存在差异,都
一样被消化吸收;
十、所有反对中国发展转基因技术、攻击转基因主粮上市的人,客观上都在阻碍中国生物
技术发展,也就是在帮孟山都等跨国种业公司巩固其垄断地位。
盘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争议事件

但 是 , 他 们 意 识 到 一 些 人 对
其 实 , 国 际 上 已 有 关 于 产 生
追根 溯源 , 以期 引发 公众 对 转基 因 巴西坚 果 有过 敏 反应 ,随 即对转 入 过 敏 反 应 的 食 品 及 其 有 关 基 因 的 农作 物全 面 、准 确 的认 知和 思考 。
l 9 年 秋 天 , 苏 格 兰 R w t 老 鼠喂 食三 种孟 山都 (o sn o 98 oet Mnat )
研 究 所 的科 学家 阿 帕得 ・ 斯 泰 公司转 基 因玉米 的实验 和 分析 结 错 误和 缺 陷 。来 自美 国 、德 国 、英 普
(r a u z a )通 过 电视 台发 论 。文 中指 出 ,老 鼠在 食用 转 基 因 国和 加 拿 大 的6 毒 理 学 及 统 计 学 A pd P sti 位 表 讲话 ,称 他 在 实验 中用 转雪 花莲 玉 米 三个 月后 ,其 肝 脏 、 肾脏和 心 专家 组 成 同行评 议 组 ,对S r ln ea i i 凝集 素 基 因 的马铃 薯喂 食 大 鼠 ,随 脏 功 能 均 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不 良影 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
化 ,也 不能供 食用 。
负责。
染 与 毒 物 学 文 献 》A c i e o rhv s f
E vi o m n a C n a n t o n r n e t l o t mi a i n a T xi 0 o , 2 07 nd o C l gy O , 5 2:
和 生态 安 全 两个 方 面 。转基 因农 作 为 提 高 大 豆 的 营 养 品 质 , l 9 年 E g a d o r a o M d C n , 94 n l n J u n l f e i i e
权威机构:关于转基因的十大谣言

权威机构:关于转基因的十大谣言作者:整理/本刊记者李颖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7年第9期8月2日,权威学术组织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在京发布转基因十大谣言真相。
风口浪尖的转基因,频频在网络上传出“圣女果都是转基因”、“美国人从来不吃转基因”等虚假消息,即便权威人士反复辟谣也没能阻挡谣言的流传,看看关于转基因的十大谣言到底是什么。
谣言一: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生产出来都卖给中国人。
美国市场上75%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大国,也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加上凝乳酶等转基因微生物来源的食品,超过5000种。
谣言二:转基因大豆毁掉了阿根廷农业。
阿根廷并非“被转基因毁掉的国家”。
阿根廷因为使用转基因技术使之成为全球农业出口大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阿根廷是全球率先采用转基因作物的几个主要国家之一。
2016年,阿根廷仍然保持其全球第三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的排名,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3%。
该国种植了2382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包括187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474万公顷转基因玉米和38万公顷转基因棉花。
谣言三:转基因导致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
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与转基因无关。
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出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研究者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出精液异常与转基因有关的观点,而是列出了环境污染、长时间上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谣言四:转基因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区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
科技部、农业部分别组织多部门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调查组进行实地考察。
据调查,“先玉335 ”不是转基因品种,山西、吉林等地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现象与转基因无关联,属虚假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转基因产品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然而,正当科学家们在试验田里忙着扩大转基因作物的成果时,一些转基因的反对派们却不时地找出转基因的种种弊端,这就是“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他在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
马铃薯事件的研究者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
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
4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
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
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
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
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马铃薯事件”爆发后不久,英国皇家学会在专门对此组织的评审中,却对这项实验指出6条缺陷: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份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缺乏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但是,英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纷纷表示怀疑,欧洲有关政府的态度也抱着审慎的态度,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验证。
针对“BT基因玉米事件”,转基因食品的支持派则指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
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
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