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a551585.html,

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作者:李光亮

来源:《商情》2020年第02期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事关我国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信息技术改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内容,使得农业生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互联网背景,就“互联网+农业”予以概述,分析互联网+”时代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自己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旨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经济 ;途径 ;重要性

一、“互联网+农业”简述

“互联网+农业”主要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对农业经济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模式。“互联网+农业”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内容和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互联网+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科技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工劳动的局限,弥补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短板,符合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农业”就是要推动弄月经济发展朝着全面化、智能化、产业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实现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将现代化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领域,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智能配置,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而确保农业生产合理化。其次,实现对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创新。借助互联网终端中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打破销售的时间界限和空间界限,拓宽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打造现代农产品销售平台。最后,实现对经济活动沟通交流的创新。互联网能够进一步为农户、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主体提供交流沟通平台,进而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二、互联网+”时代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互联网+农业”能够进一步对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首先,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其能够促进各项农业生产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公开透明,便于生产者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调整自身未来的生产规划,避免盲目生产等状况的发生。其次,互联网打破了信息资源传输的空间和时间界限,能够拓宽农业生产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的传播渠道,提升农产品销售质量。最后,互联网具有创新属性,能够改变农产品生产的模式以及内容,避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户以及农村企业只有抓住这一契机,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1.生态农业的基本介绍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 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

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的特点 a.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b.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c.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d.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 摘要: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地概括了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及现状,并分析了目前生态农业的种植面积,生态农产品产值,生态农产品需求,通过借鉴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有机食品 1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背景 20世纪初以来,为了克服常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尽管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均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 的统一。 简单地说,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1 人类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 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石油农业” 生态弊端的讨论,发现“人口-资源-环境” 结构危机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类面临着许多危及生存的生态问题,如大气和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环境恶化、土壤退化和沙漠化、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猛增等,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为处理和解决人类环境和生存问题,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世界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主要文件,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全球经济和社会长期共同发展战略,进一步确定了可持续农业的地位,可持续农业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 1.2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强烈需求 人既是系统中的消费者又是生态系统的精心管理者,人类的经济活动直接制约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系统是有生命的复杂系统,包括人类在内,系统中的生物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理性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质。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在产业结构已失衡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以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效用最大化。从《发展经济学》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贫困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土地谋生的,领导者希望通过帮助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劳动生产率,然后提高这些农产品销售价格,给大多数农村人口带来好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不仅要生产足够多的粮食养活自己,还要生产足够的粮食来供养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是现代城市部门的重要市场。农业部门以规模为特征,这个特征使得农业在手工业和其他现代化部门提供生产要素投入——主要是劳动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外汇看作是一个单独的生产要素,农业在这个要素的供应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并且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来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贫困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部门已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这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和研究,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和理解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国民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 一、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经验 在很多人眼里,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最初印象,都是其在经济上的强大,而经济的强大都是来自于高科技产业的支撑。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农业经济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虽然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比,这些贡献在发达国家的重要性总体上相对降低,但仍然不可忽视。并且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甚至可能高于发展中国家。例如,美国和法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同时又分别为农产品出口的第一、第二大国,农产品的外汇贡献十分巨大。其中,美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它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而很多经常项目长期存在巨额赤字,农业在减少外汇赤字、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绝对值虽然稍小,但占出口总值的比例却很高,其外汇贡献也不可低估。至于农业的产品贡献,特别是食物形式的产品贡献,更不可以用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简单地加以评价。发达国家大规模发展现代化农业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通过市场、制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化,都把传统农业发展成了现代农业。农业的现代化带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起作用也是越来越大。 美国是一个人少地多、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凭借着发达的低价能源和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以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农业现代化模式。美国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机械动力替代人畜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因此美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功率拖拉机、多功能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国。以1990年为例,人均耕地73.75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机150马力以上。同时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美国农业不仅农机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此外美国农业现代化采取的措施还有: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营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的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奖励》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的作 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增加信息流通的价值,是科技转化的必要条件。科技成果转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所在。把握其信息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改善信息传播条件,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是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 1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 1)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进步需要不断推出科技项目。每个科技项目的实施,都要经过信息筛选跟踪,技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直至推广普及的过程,这都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这些投入由农民承担比较困难,必须由各级政府投入。目前,各乡镇科技投入普遍未能达到本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的1%;农业投入本身就不足,用于农业科技投入的就更少,县级科三费不到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2‰。科技进步难,难在信息不灵、创新不够、人才匮乏、服务不周,千难万难,难在无钱。 2)科技传播渠道建设障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是科技转化的前提。

3)认识不足,方法欠妥。无钱是现象,认识不足才是本质。针对投入不足问题,基层不少干部群众说,如果象前几年抓乡镇企业和城镇建设那样抓科技兴农,投入也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还是存在一个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不少乡镇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科技兴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重有形项目建设,轻无形的科技进步投入,对“科技兴农”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求扎实有效地推进。此外,对科技兴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不是根据农民群众“摸到石头过河”的思想,从引进试验示范入手,通过成功的典型示范,引导农民自觉的接受,并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而是习惯于采用行政命令,搞大项目,一哄而上,硬性摊派,加之管理不善,服务不到位,造成了大量人、财、物浪费,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影响了科技兴农的健康推进。 2创新科技转化的对策 对于怎样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

生态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导语:以下是YJBYS为您推荐的生态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项目建设地点: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种植区450亩,主要繁育和种植有特色的花卉、苗木、果品等植物,出售花卉、苗木、果品和观赏相结合;建无公害蔬菜大棚10000平方米。 2、水面养殖区450亩,主要养殖各种鱼类,根据地形设置5个垂钓区;在水库旁建设水上大棚养鸭区。 3、山场养殖区100亩,主要建设5000平方米猪舍,进行立体养猪,利用部分山场建设四周围栏,进行野猪家养;利用开阔的山场采取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土鸡和野鸡。养殖区旁建设50个沼气池,共400立方米。 4、观光农业服务区100亩,主要为观光游客提供各种服务设施。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277亩,集特色种植、畜禽圈养、散养、渔业、水面立体养鸭、垂钓、农业观光与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 2、循环性。一是资源利用的循环性,现有的水面,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另外还根据地形科学地设置几个垂钓区,同时在水面上方搭建养鸭棚,进行立体养殖;山场上,建设猪舍和鸡舍,同时还设立散养区,使规模养殖自然化,别外,种植基地又将作为旅游观赏区;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观赏性,将建立观光旅游带和相关服务设施,循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二是生产过程的循环性,养猪、鸡产生的粪便等作为种植业的肥料;部分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供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养鸭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鱼塘内,增加水塘的肥力,有利于鱼的生长;养殖的畜禽将作为接待观光旅游人员的佳肴。 3、生态性。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中,力求循环利用,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全部为有机化;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的肥料和生产沼气;沼气用于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在整个项目区内80%使用沼气作燃料和照明,节约了能源;在旅游观光中,把保护环境放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的基础。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农业产出率都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国的土地资源不集中,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农业经济却有所下滑,因此,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迫在眉睫,这也是缩短我国农业经济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距离的根本保障。笔者在本文中,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展望了我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大趋势,研究总结了一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重要位置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维护社会安定的前提下,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实现公平效益方面,意义非凡。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假设农业经济落后,那么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严重受挫,最终也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此外,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很多,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50.32%,农

业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广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三农”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农民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收,工作的动力就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工作的重点是从技术、政策、机械、机制、人才配置等方面为农业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提升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现阶段及未来的长时间内,我国都将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因为,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创新可以帮助我国的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稳地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情 2.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农业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现代化农业经济初见成效,然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需要健全完善对应的制度和政策,但是,现在我国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尚未健全,仍有不足。劳动力是实现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农业人口数量很大,这些

旅游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8页)

旅游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8页)

旅游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名称:南岭旅游生态农庄 一、立项背景: 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也为当前经 济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我们选择以高科技无公害 综合农业开发和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作为发展的突破 口。观光旅游农业是现代农业与历史人文景观、自然资 源景观及其旅游资源融为一体的农业,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紧密结合的切入点,以实现“三效益”为目的的农业。它是与国际化农业接轨的迫切需要,又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充分利用资源、人文景观和现有的知名度,与配套、改善、引进、吸收相结合,坚持实行开发型的建设路线,建立资源有偿共享关系,营造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使之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旅游事业结合的发展新亮点。本项目利用项目区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大量的农村土地、劳力等资源,结合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资金和休闲旅游的消费优势,建成集旅游观光与现代化有机农业密切结合绿色产权式或租赁式农庄,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生活的升华需要。 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开发思路: 1、发展目标: 总目标:把现代农业与历史人文景观、自然资 源景观及其旅游资源融为一体,以经济、社会与环 境紧密结合作为切入点,实现“三效益”,与国际 化农业接轨,实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思路和指导思想: 观光农业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 择。观光农业的建立是以不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永续利用的农业,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 及后代人生存条件的共享农业。正因为如此,观光 农业的建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一是符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 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 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 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 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XX 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 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 增长8.5%、 9.5%、8.8%和4.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 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 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XX年 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 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XX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 40000平方米,全 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XX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

生态农业策划书

生态农业策划书 生态农业策划书 一、基本情况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最低气温-3℃。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81%,平均年降雨量为1633.6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米,无霜期214~218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63.6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

2、地理优势。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3.5万亩。黄连木- 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 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呈非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多。 3、开发优势: 现在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00%: 电话,宽带、水泥公路,新盖学校、卫生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创业,部分家庭已经进城买房居祝给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省市县政府出台农(转载自百分网.oh100.,请保留此标记。)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 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

生态农业商业计划书

生态农业商业计划 书

“生态农业”商业计划书 一、市场环境分析 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广大市民的重视。即便是县城,也难以买到放心的农产品。猪肉是用瘦肉精、各类添加剂养大的;米是抛光的过期米,即使是所谓的“泰国米”,可能只是加了香精的假“泰国米”;青菜是化肥农药催大的…… 如今,许多农村已经没人养猪、鸡了,偶有人养,也是留着过年自己吃的。 因此,土猪、土鸡、有机菜概念大行其道,广受市场欢迎。当然,其中许多只是所谓的“土”。 眼下经济形势虽然不好,但人们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没有下降,反而随着生活态度、消费观念的改变而大幅提升。从出境游的火爆能够看出来,从小汽车进入农村能够看出来,从“有机农产品热”能够看出来。 可是,从人们涌往香港和境外抢购奶粉、去日本抢购马桶等事件看,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大敢在国内大胆释放。 也就是说,老百姓有较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但企业没有提供相匹配的高品质产品。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许多企业纷纷进入有机农产品领域。一些品牌如“壹号土猪”横空出世。 基于此,我们拟以生态农业为主。先做好农产品,时机成熟

时,结合仁化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向生态农业旅游拓展。 二、竞争形态分析 我们准备进入生鲜农产品市场。这一领域日常见量较大的有猪肉、鱼肉、青菜、蛋、米、油。 考虑到超市已有壹号土猪等品牌进驻,土猪肉专卖店也有了瑶土猪等品牌,专门的土猪市场,已经没有后来人的发展空间了。而米、油更是品牌林立。 我们拟采取生鲜有机农产品小超市的方式进入市场。先在仁化试行一个店面,积累经验和人才(要有分猪肉、鱼肉的人)后,开拓广州及珠三角市场,然后采取自营连锁的方式发展。 据悉,韶关新丰有个老板在东莞走的就是这条路。她在东莞拥有三个这类店。广州可能有这种店,但我未听说。 “钱大妈”是生鲜农产品连锁店,但它的方式与我们不同。它是加盟店,加盟店的店主为了节省成本,会偷偷从其它途径拿货;而且,“钱大妈”好象不是有机农产品。 即使广州已经出现了这类生鲜有机农产品小超市,可是,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的起步,相对来说也不算晚,还有机会。 三、主要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拟组建“丹霞农家生态农业公司”(“小土帽生态农业公司”),主攻生态农产品的种养、加工、销售。主导产品包括:土猪、水库鱼、米、土鸡蛋、青菜、花生油,冬季还包括黑山羊、牛肉。时机成熟时,再适当加入其它产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干好村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曲江镇巷里村大学生村官熊劲松大学生村官作为一支朝气勃发、思想活跃、能谋善战的队伍,其所拥有的学识、信念和精力为推动农村事业发展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在村工作近三年的村官,本人一直坚信,大学生村官只有端正态度、找准定位,敢于吃苦、踏实肯干,知不足而学之、砥砺前行,才能在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攻坚、为民办事等方面发光发热、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端正态度、找准定位,建强基层组织 从象牙塔走进泥巴裹裤腿的乡村,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不熟悉的语言、陌生的工作环境、不太优越的生活条件……都需要刚踏入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端正态度,以最平和、最吃苦、最奉献的面貌面对农村、面对村民,竭尽所能开展各项工作。一要虚怀若谷,放下架子。虚心向村干部、有经验的村民学习农村工作的相关方法、经验。要协助配齐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同时,物色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二要用自己的知识扎扎实实地为村民服务。如向村民传授技术,帮助村民致富;宣讲政策、法律知识,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帮助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生活,协同推动落

实村(社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社区)干部报酬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建设和完善村(社区)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三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国农村当前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要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树立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敢于吃苦、踏实肯干,助力扶贫攻坚 树立“困难就是机遇”的意识,进一步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工作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作为考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人生历练。一要在基层中多磨炼、多学习、多奉献。在老百姓身上学习不骄不躁、勤劳朴实和谦虚谨慎的精神。同时,采取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开设专刊专栏、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对任职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讲,深入推动政策落实,确保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二要扎根深入基层群众,坚持学习,在基层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坚持“七种一票否决,四种从严”和整户识别原则和标准,按照“一评三审三示”程序,带领村“两委”干部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次再识别。对贫困户纳入、退出过程中“错评”、“漏评”、“数字脱贫”等情况进行

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汇总

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蓬溪龙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板桥生态农业园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蓬溪龙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项目建设地点:蓬溪县群利镇花碑村 (五)项目负责人:龙国华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种植区160亩,主要繁育和种植有特色的花卉、苗木、果品等植物,出售花卉、苗木、果品和观赏相结合;种植无公害蔬菜5000余平方米。 2、水面养殖区70亩,主要养殖各种鱼类,根据地形设置2个垂钓区;在水产养殖区旁建设养鸭、鹅等功能区。 3、利用开阔的林场采取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土鸡等禽类。养殖区旁建设多沼气池。 4、观光农业服务区18亩,主要为观光游客提供各种服务设施。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60亩,集特色种植、畜禽圈养、散养、渔业、水面立体养鸭、垂钓、农业观光与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 2、循环性。一是资源利用的循环性,现有的水面,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另外还根据地形科学地设置几个垂钓区,同时在水面上方搭建养鸭棚,进行立体养殖;山场上,建设鸡舍,同时还设立散养区,使规模养殖自然化,别外,种植基地又将作为旅游观赏区;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观赏性,将建立观光旅游带和相关服务设施,循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二是生产过程的循环性,养猪、鸡产生的粪便等作为种植业的肥料;部分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供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养鸭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鱼塘内,增加水塘的肥力,有利于鱼的生长;养殖的畜禽将作为接待观光旅游人员的佳肴。 3、生态性。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中,力求循环利用,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全部为有机化;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的肥料和生产沼气;沼气用于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在整个项目区内80%使用沼气作燃料和照明,节约了能源;在旅游观光中,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不安排有损环境的项目,环保化处理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

中国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底稿)

中国农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并在农业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现代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现状: 自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已基本摆脱了短缺状况。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5亿吨增加到了目前的5亿吨以上,已经实现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略有节余。(2)农村废除了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和村民自治的社会体制。(3)基本上废除了由政府统一定价、实行国家计划收购、配给性销售的农产品流通体制,除粮食外,其余的农产品目前都已实行由市场定价、自主流通的体制。(4)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已有1.2亿劳动者在乡镇企业中就业,乡镇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农村社会生产总值的65%以上。(5)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78年仅为134元,到1999年已提高到2210元。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而且使农民生活从温饱迈向了小康,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浅谈如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既有微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宏观方面的问题,农业企业(或农户)的农业经济问题属于微观方面;全国的或某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问题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归根结底要受宏观的制约。因此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来分析农业经济这个大系统,就属于宏观分析,而对农业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就属于微观分析。要最大的发挥农业经济系统的效益,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又需要从局部来分析,要熟练掌握并自觉运用。 1.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引导、协调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市场为地方政府介入落后地区农村经济提供了依据市场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但其同地方政府一样,有所能,有所不能。一方面,市场经济是落后地区最有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它具有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经济利益的刺激性。在落后地区,经济利益对农民的刺激作用更加明显。市场决策的灵活性,市场信息的有效性,这些特征是政府不具有的。但另一方面,市场也有其局限性,其功能缺陷在落后地区表现的更加突兀,靠市场是难以克服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村经济:第一主要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主要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主要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经济发展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其实现途径是:(1)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2)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如同产业革命极大地改造了世界的面貌一样。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人力资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五峰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学院:法学院学号:2010131228 姓名:赵长珍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我的家乡五峰经济发展的现状,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次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这个方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家乡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富裕安康,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农村、富裕农村发的目的。五峰农业产业结构在一步步的优化,但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2012年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五峰经济现状、发展问题、解决对策、产业结构、和谐农村 五峰经济现状 本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调查,我本次关于五峰农业结构深入了解大多在我走亲访友途中完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化的随机调查,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在此,通过五峰农村的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的了解可以深化到对于整个山区农村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通过这次亲身调查还发现了很多五峰农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和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比较前些年五峰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五峰人民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新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投入资金由于支持烟叶种植的发展,也收效明显;再则,养殖业在五峰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带领下形成规模化养殖,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出去烟叶和养猪,通过我所在的村庄来看,还存在很多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养羊、养牛、种植魔芋、种植土豆等等,我相信这些产业要是得到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定可以为五峰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总的来说,现在五峰的经济产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烟叶和养猪是一般农户的主打产业和收入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