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小组报告-汽车机器人建模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报告 (《线性系统理论》) 设计题目:汽车机器人建模 学院名称:自动化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班级:自动化1班、2班 指导教师:蔡林沁 填表时间:2017年12月

重庆邮电大学

摘要 汽车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交通中,它的方便、快速、高效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这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有效、行驶安全的城市用无人智能驾驶车辆,将驾驶员解放出来,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出很多控制算法,对汽车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汽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了其模型的能控能观性、稳定性,并通过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控制,达到了一定的性能要求。这些研究为以后研究汽车的自动驾驶和路径导航,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字:建模、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任务分工 (2) 第二章系统建模 (2) 2 系统建模 (2) 2.1运动学模型 (2) 2.2自然坐标系下模型 (4) 2.3具体数学模型 (6) 第三章系统分析 (7) 3.1 能控性 (7) 3.1.1 能控性判据 (7) 3.1.2 能控性的判定 (8) 3.2 能观性 (10) 3.2.1 能观性判据 (10) 3.2.2 能观测性的判定 (12) 3.3 稳定性 (13) 3.3.1 稳定性判据 (13) 3.3.2 稳定性的判定 (14) 第四章极点配置 (15) 4.1 极点配置概念 (15) 4.2 极点配置算法 (15) 4.3 极点的配置 (16) 4.4 极点配置后的阶跃响应 (17) 第五章状态观测器 (18) 5.1概念 (19) 5.2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 (20) 5.3代码实现 (21) 5.4 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比较 (23)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_(吴大正_第四版)习题答案第六章

. 下载可编辑 . 第六章 6.4 根据下列象函数及所标注的收敛域,求其所对应的原序列。 (1)1)(=z F ,全z 平面 (2)∞<=z z z F ,)(3 (3)0,)(1>=-z z z F (4)∞<<-+=-z z z z F 0,12)(2 (5)a z az z F >-= -,11 )(1 (6)a z az z F <-=-,11 )(1

. 下载可编辑 . 6.5 已知1)(?k δ,a z z k a k -? )(ε,2)1()(-?z z k k ε,试利用z 变换的性质求下列序列的z 变换并注明收敛域。

. 下载可编辑 . (1))(])1(1[2 1k k ε-+ (3))()1(k k k ε- (5))1()1(--k k k ε (7))]4()([--k k k εε (9))()2 cos( )2 1(k k k επ

. 下载可编辑 . 6.8 若因果序列的z 变换)(z F 如下,能否应用终值定理?如果能,求出)(lim k f k ∞ →。 (1))3 1)(21(1)(2+-+=z z z z F (3))2)(1()(2 --=z z z z F

. 下载可编辑 . 6.10 求下列象函数的双边逆z 变换。 (1)31 ,)31)(21(1)(2<--+= z z z z z F (2)21 ,)3 1)(21()(2>--= z z z z z F (3)2 1,) 1()2 1 ()(23 < --= z z z z z F

. 下载可编辑 . (4)2131,)1()2 1()(23 <<--= z z z z z F

11规则___轮机自动化_第七章_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考试题库

第七章船能机舱辅助控制系统 第二节燃油供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 1.当控制器接通柴油模式DO时,斜坡函数加温期间温度控制捋示LED灯“TT()? A定发亮B,闪烁C.熄灭D?无法判断 2控制器EPC-5OB包括()o ①操作面板②电源③主控制板 A.GXD B.①<2)③ c. dXD D. 3控制系统能否对“柴油一垂油J/转换阀进行自动控制 A.能B,不能 C.无法判断D,视惜况决定 4如果没有故障、错误或警告,数码管用不闪烁的符号抬示程序状态,如电源开用“()”,正在扔始化硬件用“()"等。 A? ?I +? B* > 9 0> C? +? > 0> D. 0? >*? 5粘度传感器的如果发生多个故障,高级别的故障()改写较低级别的故障。 A,可以B.不可以 C.有时可以D?无法判断是否可以 6黏度信号保持在最大值的原因可能是()。 A.电流接头扭坏 B. EVT-20故C?空气夹杂在燃油系统中 D.起动期间燃油温度太低 7控制器内置具有()控制规律的软件,可以对重油的粘度或温度进行定值控制。 A.比例积分微分 B.比例微分 C.比例积分 D.以上都不对 8在燃油粘度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若采用电加热器EHS,则由2个电加热供电单元分别对2个电加热器的燃油进行加热?原因是:()? A.提供足够的加热量,确保燃油盲6够得到加热 B.可以方便地控制加热速度的快慢,需要快速加热时,两个可同时满额工作. C?两个加热器可互为备用,保障了加热器的安全使用 D.以上都正确 9如果调节过程中出现偏遼过大,燃油黏度控制系统都会给出报警伯号吗()。 A?黏度偏差过大会报警,温度偏差过大不会报警 B?温度偏差过大会报警.黏度偏差过大不会报警 C,黏度.温度偏差过大都不会报警 D,黏度、温度偏筮过大都会报警 10在系统新安装后或工作条件改变时,要对系统运行的()进行重新设定和修改,以适应新的需要.A.系数 B.整数C, 大小D.参数11当控制器接通柴;模式DO时,当燃油温度在达到温度设置PW5的39内后,温升斜坡停止,正常温度控制运行.“TT “ 1^)灯()?A?稳定发亮B?闪烁C.熄灭D.无法判断 12 一旦从D0转换为HFO,则EPC-50的控制器可检测到粘度增加,表明重油已经进入系统,那么重油将被开始加热.当温度已经低于重油温度设置值()?€,控制器自动转到粘度调节控制。 A? 2 B? 3 C, 4 D. 5 1 3在系统投入工作之前,要先()。 A?观察比较测啟值与实际值有无异常情况 B.手动检测各电磁阀或电动切换阀是否正常.灵活 旷检査燃油和加热系统冇没冇漏泄或损坏的情况 D?观察EPC-50主扳和粘度检测电路板指示是否正常 14重油改变时,哪些参数是必须改变的0。 ①密度参数Pr23②重油温度设置点参数Pr30;③HFO低温限制值P”2 A.①<§) B.①②③ C.① D.② 15发生了多个故障后,需要读取历史报警列表,EPO50B中的CPU存储了最后的()次报警。A. 16 B. 32 C. 48 D. 64 16在燃油粘度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若采用电加热器EHS.则由()电加热供电单元分别对2个电加热器进行加热。 个B?2> 1,<> C?3个D, 4个 17如果调寿过'程出现振断则诂要增加参数F&25或Fa27, Fa26或F~28,这些参数的增加会使得系统反映( 消除静養能力(几 A.变慢,减小B,变慢,加强C.加快,减小D?加陕,加强 第三节燃油净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 1如果分油机因故障报警,那么在分油机的EPC-50控制爪元土,相应的警报拆示灯就会发出()并不停的闪烁,机舱内同时伴有警报声. A,黄光 B.绿光c红光D,蓝光 2如果中间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止分油时,可通过按下“SEPARATION/STOP”按钮;实现停止控制。分离设备停止序列对应的()LE叫吾开始闪烁?启动排渣,排渣完成后,停止序11LED等变为稳定的绿色,而分离系统运行对应的緑色LED将熄灭。显示Stop (停止)“A?绿色 B.红色 c.黄色 D.蓝色 3开启水管的供应阀SV15出现泄漏情况或相应的控制回路故障,造成排渣口打开,应()。A.及时校正该泄漏情况B?检査该阀的控制线路 C.检査补偿水系统D?A或B 4补偿水系统中没有水.应当()“ A.检査补偿水系统B?确保任何供应阀均处于开启状态 C?淸洁濾网D?A + B 5.正常“排渣”后,EPC-50根据有关置换水的参数是否人为修改过,来确定程序是进入水流區枝准Ti59进行参数校正,还是准备再次分油,直接进入分离筒“密封”操作Ti62o至Ti75后,系统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A. Ti59, Ti64, Ti75 B. Ti59, Ti62, Tj73 C. Ti59, Ti62, Ti75 D? Ti59, Ti67 / Ti75 6测童电阻R是测绘电桥的一个桥臂,它是安装在所要检测的管路中,离测绘电桥较远。为补偿环境温度变化所产生日獺逞误差,在实际测量电路中往往()? A.把“两线制”接法改为“四士虽制”

信号与线性系统题解 阎鸿森 第二章

信号与线性系统题解 阎鸿森 第二章 习题答案 2.1 (1) 已知连续时间信号()x t 如图P2.1(a)所示。试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 注。 (a) (2)x t - (b) (1)x t - (c) (22)x t + (2) 根据图P2.1(b)所示的信号()h t ,试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a) (3)h t + (b) (2)2 t h - (c) (12)h t - (3) 根据图P2.1(a)和(b)所示的()x t 和()h t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a) ()()x t h t - (b) (1)(1)x t h t -- (c) (2)(4)2 t x h t -+ 图P2.1 解:(1) 各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a) (b)(c) 1 2 (2)x t -(1)x t -(22)x t +t t t 22 22111 11210 01 -1-1 -2 -2 -3 5 (2) 各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a) (b)(c) 12 12 -32 (3)h t +(2)2t h -(12) h t -t t t 00 1 1 1 12468 1-2-3-4-5- (3) 各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x t h t -(1)(1)x t h t --(2)2 t x -(a) (b) (c) t t t ∴(2/2)(4)0 x t h t -+=00 111112 2222 2 1-1-4 6 2 - 2.2 已知信号(52)x t -的波形图如图P2.2所示,试画出()x t 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52) x t -t 3252 1123 图P2.2 解:波形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教案

Chp.6 系统性能分析与校正 基本要求 (1) 了解系统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和综合性能指标的概念;了解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2) 了解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增益校正的特点;熟练掌握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相位滞后校正装置和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模型、频率特性及有关量的概念、求法及意义;掌握各种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校正的特点。 (4) 掌握PID 校正的基本规律及各种调节器的特点;掌握PID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5) 掌握反馈校正、顺馈校正的定义、基本形式、作用和特点。 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 (1) 各种串联无源校正装置的模型、频率特性及有关量的概念、求法及意义;各种校正装置的特点及其设计方法。 (2) PID 校正的基本规律及各种调节器的特点;PID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3) 反馈校正、顺馈校正的定义、基本形式、作用和特点。 本章难点 (1) 各种串联无源校正装置的设计。 (2) PID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系统首先应稳定,只有稳定性还不能正常工作,还必须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才能正常工作。 §1 系统性能指标 分类:时域性能指标(瞬态、稳态) 频域指标 综合性能指标(误差准则) 一、时域指标: 在单位阶跃输入下,对二阶振荡系统给出 1、上升时间t r: 2、峰值时间t p:

3、调整时间t s: 4、最大超调量M P: 5、振荡次数N: 6、稳态指标: (1)误差:e1(t)=x or(t)-x0(t) E1(s)=X or(s)-X0(s) (2)偏差:ε(t)=x i(t)-h(t)x0(t) E(s)=X i(s)-H(s)X0(s) (3)误差和偏差的关系: 控制系统应力图使x0(t) →x or(t),当X0(s)= X or(s)时, 存在E(s)= H(s) E1(s) 结论:求出偏差后即可求出误差E(s); 若单位反馈H(s)=1,则E(s)= E1(s); 闭环系统的误差包括瞬态误差和稳态误差,稳态误差不仅与系统特征有关,也与输入和干扰信号特性有关。 (4) 稳态偏差εss: 因为,E(s)=X i(s)-H(s)X0(s) 即 由终值定理, 阶跃输入下,X i(s)=1/s 位置无偏系数k p: 速度无偏系数k v: 加速度无偏系数k a: 7、G k(s)对稳态偏差的影响: 不同系统结构(G k(s)的“型”号),则无偏系数和稳态偏差亦不同。

信号与线性系统习题答案西安交大版阎鸿森编-10页精选文档

第六章习题答案 1. 用定义计算下列信号的拉氏变换及其收敛域,并画出零极点图和收敛域。 (a) (),0at e u t a > (b) (),0at te u t a > (c) (),0at e u t a --> (d) [cos()]()c t u t Ω- (e) [cos()]()c t u t Ω+θ- (f) [sin()](),0at c e t u t a -Ω> (g) (),b at b a δ-和为实数 (h) 23,0 (),0 t t e t x t e t -?>?=?-,见图(a) (b) 2 1 ,Re{}() s a s a >-, 见图(a) (c) 1 ,Re{}s a s a -<-+,见图(b) (d) 22 ,Re{}c s s a s - <-+Ω, 见图(c) (e) 22 cos sin ,Re{}0c c s s s θθ -Ω>+Ω,见图(d) (f) 22 ,Re{}()c c s a a s Ω>-++Ω,见图(e) (g) 2 1|| sb a e a - ,整个s 平面 (h) 11,2Re{}332s s s +-<<-+,见图(f) (a) (b) (c) (d) (e) (f) 2. 用定义计算图P6.2所示各信号的拉氏变换式。 (a) (b) (c) (d) (e)

(f) 解: (a) (b) (c) 20111(1)T st sT sT te dt e e T s Ts ---=-+-? (d) (e) 2222221212()(1)[(1)]sT sT sT s X s e e e e s Ts s Ts ----=-+-+-- (f) s 222sin 111sin [()()]111 st sT st s te dt e t u t u t e dt e s s s π --+∞ --π -∞-=--π=-?=+++? ? 3. 对图P6.3所示的每一个零极点图,确定满足下述情况的收敛域。 (a) x(t)的傅立叶变换存在。 (b) 2()t x t e 的傅立叶变换存在 (c) ()0,0x t t => (d) ()0,5x t t =< 解:(a) x(t)的傅立叶变换存在,则j s =Ω应在()X s 的收敛域内 图(a) 1Re{}1s -<< 图(b) 3Re{}3s -<< 图(c) Re{}1s >- (b) 2()t x t e 的傅立叶变换存在,则s =-2轴一定在()x s 的收敛域内 图(a), Re{}1s <- 图(b), 3Re{}3s -<< 图(c), 3Re{}1s -<<- (c) x(t)=0,t>0,则x(t)为左边信号 图(a),Re{}1s <- 图(b),Re{}3s <- 图(c), Re{}3s <- (d) x(t)=0, t<5,则x(t)为右边信号

南航金城信号与线性系统课后答案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习题解答

X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习题解答 2-1 图题2-1所示各电路中,激励为f (t ),响应为i 0(t )和u 0(t )。试列写各响应关于激励微分算子方程。 解: . 1)p ( ; )1(1)p ( , 111 , 1 111)( )b (; 105.7)625(3 102 ; )(375)()6253(4) ()()61002.041( )a (0202200 204006000f i p f p u p f p p p u i f p p p p p f t u pf i p pu i t f t u p t f t u p =+++=++?++=+=+++= ++= ?=+??==+?=++-- 2-2 求图题2-1各电路中响应i 0(t )和u 0(t )对激励f (t )的传输算子H (p )。 解:. 1 )()()( ; 11)()()( )b (; 625 3105.7)()()( ; 6253375)()()( )a (22 0 20 40 0 +++==+++== +?==+== -p p p p t f t i p H p p p t f t u p H p p t f t i p H p t f t u p H f i f u f i f u 2-3 给定如下传输算子H (p ),试写出它们对应的微分方程。 . ) 2)(1() 3()( )4( ; 323)( )3(; 3 3)( )2( ; 3)( )1( +++=++=++=+= p p p p p H p p p H p p p H p p p H 解:; 3d d 3d d )2( ; d d 3d d )1( f t f y t y t f y t y +=+=+ . d d 3d d 2d d 3d d )4( ; 3d d 3d d 2 )3( 2222t f t f y t y t y f t f y t y +=+++=+ 2-4 已知连续系统的输入输出算子方程及0– 初始条件为: . 4)(0y ,0)(0y )y(0 ),()2(1 3)( )3(; 0)(0y ,1)(0y ,0)y(0 ),()84() 12()( )2(; 1)(0y ,2)y(0 ),()3)(1(4 2)( )1(---2 ---2 --=''='=++==''='=+++-=='=+++= t f p p p t y t f p p p p t y t f p p p t y f (u 0(t ) (b) u 0(t ) (a) 图题2-1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6.1 引言 一、校正的概述 1.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系统一般可化为图6-1 (S)是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即被控对象, 的形式,G H(S)为反馈环节。未校正前,系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 的控制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希望的性能要求进行重 新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 问题: (1)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这是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 (2)控制系统结构的选择。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一般有四种结构可供选择:前馈校正、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3)控制器或校正装置的选择。校正装置的物理器件可以有电气的、机械的、液压的和气动的等形式,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系统本身结构的特点、信号的性质和设计者的经验,并综合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选择。 (4)校正手段或校正方法的选择。究竟采用时域还是频域方法,须根据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表达方式选择。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动态性能指标用于反应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情况,它一般可用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指标两个方面: 1)时域性能指标:调整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最大超调量等; 2)频域性能指标:开环指标包括相位裕量、增益裕量;闭环指标包括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频带宽度等。 2.校正的几种方式 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一般有四种结构可供选择:前馈校正、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其框图如图6-2。 考虑到串联校正比较经济,易于实现,且设计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此校正方法,因此本章只讨论串联校正,典型的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和PID校正等装置。

第六章系统校正资料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1基本概念 2 超前校正 3 滞后校正 4 滞后-超前校正

第一节基本概念 (1)什么是校正 当确定了被控对象后,根据技术指标来确定控制方案,进而选择传感器、放大器和执行机构等就构成了控制系统的基本部分,这些基本部分称为不可变部分(除放大器的增益可适当调整,其余参数均固定不变)。当由系统不可变部分组成的控制系统不能全面满足设计需求的性能指标时,在已选定的系统不可变部分基础上,还需要增加必要的元件,使重新组合起来的控制系统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这就是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与前面讲解的分析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分析问题,是在已知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全部参数的基础上,求取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这些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间的关系。而综合与校正问题,是在给定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按系统应有的性能指标,寻求全面满足性能指标的校正方案,并合理确定校正元件的参数。因此,综合与校正问题不像分析问题那么简单,也就是说,能全面满足性能指标的控制系统并不是唯一的。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是在已知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 A)已知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的特性与参数;B)已知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全部性能指标。 根据第一个条件初步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校正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第二个条件;利用本章将要介绍的理论确定校正元件的参数。

(2)校正的类型 (a)校正装置可以串联在前向通道之中,形成串联校正 一般情况下,对于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小的校正装置(电器装置居多),常加在系统信号容量不大的地方,即比较靠近输入信号的前向通道中。相反,对于体积、重量、容量较大的校正装置(如无源网络、机械、液压、气动装置等),常串接在容量较大的部位,即比较靠近输出信号的前向通道中。 -G s() R s()C s() c G s()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第四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6.4根据下列象函数及所标注的收敛域,求其所对应的原序列。 (1)F(z) 1,全z平面 (2)F(z) z3,z (3)F(z) z 1,z 0 (4)F(z) 2z 1 z2,0 z 1 (5)F(z) a 1 (6) F(z) 一, z |a 1 az 解⑴冲I F(z) =1 可1知 fib、— 1 M — H 0 即得f(k)==肌切(2)由F(iri =它和I盘:< X可知 f(k)=.1 *k ――3 即潯/( k) = S 由F(.z")=f[和丨迸丨> 0 .可知 /鮒= 1上=1 仏心1 即得f(k)-枫必一1) t4) = 2r-|-l —i*-3. 0 < | r 展为机I的彳变换为1 ?听以有f(k)=为4- 1) +讯於)一汛上一2)e (5) 1> “I 町知_/W 为因果吊列,则町得 Xf QG _L T = = y * 富t 1—Z k= -X 即得/(^)= U k E(.k) (冊由< u可知」(力〕为反因果序列,rti常用存列的丫变换可知 则可得f(k)= 3T J _F<^>2 =一

6.5已知(k) 1,a k (k) ,k (k) 2,试利用z变换的性质求下列序 z a (z 1)

列的z 变换并注明收敛域。 (9) (1)k cos(k-) (k) 解 (1) + (— 一 / ~ — p —打 收敛域为辽>1 (3) f (k ) = (- 1)绩£(为) T (一 1)1 煙(小一 -_T 其收敛域为I >1 ⑸ JXk) = k(k- l)e(k- 1) = $魏一 1)£(方) 收敛域为丨琴丨> 1 <7) f (k ) — k_^(k ) 一匹(良 一 4)] =fe :(一 (k 一 4)疋(向 一 4) 一 4亡(冷 一 4) _ x 4 — iz — 3 z a (J ? — 1 )£ 收敛域为c >1 (1)2口 ( 1)k ] (k) (3) ( 1)k (k) (5) k(k 1) (k 1) (7) k[ (k) (k 4)]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第四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第四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6.4 根据下列象函数及所标注的收敛域,求其所对应的原序列。 (1)1)(=z F ,全z 平面 (2)∞<=z z z F ,)(3 (3)0 ,)(1 >=-z z z F (4)∞ <<-+=-z z z z F 0,12)(2 (5)a z az z F >-=-,11 )(1 (6)a z az z F <-=-,11 )(1

6.5 已知1)(?k δ,a z z k a k -?)(ε,2 )1()(-?z z k k ε,试利用z 变换的性质求下列序列的z 变换并注明收敛域。 (1))(])1(1[2 1k k ε-+ (3))()1(k k k ε- (5))1()1(--k k k ε (7))]4()([--k k k εε (9)) ()2 cos() 2 1(k k k επ

6.8 若因果序列的z 变换)(z F 如下,能否应用终值定理?如果能,求出)(lim k f k ∞ →。 (1) ) 3 1 )(21(1 )(2+-+= z z z z F (3) ) 2)(1()(2 --= z z z z F

6.10 求下列象函数的双边逆z 变换。 (1)31 ,)31)(21(1)(2< -- +=z z z z z F (2) 21 ,)3 1)(21()(2> --=z z z z z F (3)2 1,) 1()2 1 ()(23 < --=z z z z z F (4)2131,)1()2 1()(23 < <--= z z z z z F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习题答案_(吴大正_第四版__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二) 1-1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 (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 ε= (10))(])1(1[)(k k f k 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 t f= r ) (sin (t (7)) f kε = t ) ( 2 (k

(10))(])1(1[)(k k f k ε-+= 1-2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2()1(2)()(-+--=t r t r t r t f (5) )2()2()(t t r t f -=ε (8))]5()([)(--=k k k k f εε

(11))]7()()[6 sin( )(--=k k k k f εεπ (12))]()3([2)(k k k f k ---=ε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1) )2()1(3)1(2)(-+--+=t t t t f εεε (2) )2()1(2)()(-+--=t r t r t r t f

(5) )2()2()(t t r t f -=ε (8) )]5()([)(--=k k k k f εε

第6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参考(附答案)

习题六 1. 在题图6.1(a )(b)中,实线分别为两个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图中虚线部分表示采用串联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改变后的部分,试问: 1)串联校正有哪几种形式: 2)试指出图(a )、(b)分别采取了什么串联校正方法? 3)图(a )、(b)所采取的校正方法分别改善了系统的什么性能? L (ωL (ω 题图6.1 习题1图 答案:1)、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滞后校正、相位-超前校正 2)、图(a)串联相位滞后校正,图(b)串联相位超前校正。 3)、相位滞后校正提高了低频段的增益,可减少系统的误差。相位超前校正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使剪切频率变大,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2.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0ωL 如题图6.2所示,采用串联校正,校正装置 的传递函数)1100 )(13.0() 110)(13()(++++=s s s s s G c 题图6.2 习题2图 (1)写出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0s G ; (2)在图中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ωL ; (3)求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 ω和γ。 解:(1))1100 )(110(100 )0++=s s s s G (2)20)1100 )(13.0() 13(100))()(+++==s s s s s G s G s G c ,)(ωL 曲线见答案图。

(3)10=c ω,?=?--?-+?=6.63100 10arctan 23.010arctan 90310arctan 180γ 题2解图 3.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0ωL 和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ωc L 如题图6.3所示。 (1)写出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s G ,并求其相角裕度; (2)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s G c ; (3)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ωL ,并求其相角裕度。 1 题图6.3 习题3图 解:(1))105.0)(1.0(100 )(0+= s s s s G ?-=4.33γ (2)1 1001 125.3)(++=s s s G c (3)) 1100)(105.0)(11.0() 1125.3(100)()()(0++++==s s s s s s G s G s G c 125.3=c ω ?=9.57γ

信号与线性系统

《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8121008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 指定教材: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教学目的: 《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讨论确定信号经过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连续时间信号分析,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频域、复频域的分析方法,通过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的频率特性及对系统稳定性的判定;连续时间信号转换到离散时间信号的采样理论及转换不失真的条件。 第一章绪论 课时:1周,共4课时 第一节引言 信号的概念 系统的概念 思考题: 1、什么是信号?举例说明。 2、什么是系统?举例说明。 第二节信号的概念 信号的分类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二、典型信号 指数信号、复指数信号、三角信号、抽样信号。 思考题: 1、复合信号的周期是如何判定的?若复合信号是周期信号,其周期如何计算? 2、如何判定一个信号是能量信号还是功率信号,或者两者都不是? 第三节信号的简单处理 信号的运算 信号的相加、相乘、时移、尺度变换等。 二、信号的分解 一个信号可以分解成奇分量与偶分量之和。 思考题: 若信号由转换至,说明转换的分步次序。 若信号由转换至,说明转换的分步次序。 3、说明信号的奇偶分解的方法。 第四节系统的概念 一、系统的分类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和时变系统、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因果系统和非因果系统。

二、系统的性质 线性:满足齐次性与叠加性 时不变:系统的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 思考题: 1、举例说明时不变系统和时变系统。 2、若一个系统是线性的,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具有什么特性?第五节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重要特性 微分特性、积分特性、频率保持特性。 思考题: 若要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说明分析的步骤。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引言 一、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二、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输出数学模型------输入输出方程(微分方程)思考题: 对一个RC电路模型,给出输入输出方程(微分方程)。 对一个RLC电路模型,给出输入输出方程(微分方程)。 系统方程的算子表示方法 一、算子的基本规则 二、转移算子 思考题: 对一个RC电路模型,给出输入输出方程(微分方程),并求其转移算子。对一个RLC电路模型,给出输入输出方程(微分方程),并求其转移算子。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零输入响应的概念 二、零输入响应的计算方法 1、当分解为单次根: 其中由及其各阶导数决定;为系统的自然频率。 2、当分解为n次重根: 其中由及其各阶导数决定。 思考题: 1、当分解为单次根或n次重根时,说明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的求解方法。 2、零输入响应的特性是什么? 奇异函数 单位阶跃函数 二、单位冲激函数 门函数 符号函数 斜变函数

信号与线性系统题解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答案 收集自网络 2.1 (1) 已知连续时间信号()x t 如图P2.1(a)所示。试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 注。 (a) (2)x t - (b) (1)x t - (c) (22)x t + (2) 根据图P2.1(b)所示的信号()h t ,试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a) (3)h t + (b) (2)2 t h - (c) (12)h t - (3) 根据图P2.1(a)和(b)所示的()x t 和()h t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a) ()()x t h t - (b) (1)(1)x t h t -- (c) (2)(4)2 t x h t -+ 图P2.1 解:(1) 各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a) (b)(c) 1 2 (2)x t -(1)x t -(22)x t +t t t 22 22111 11210 01 -1-1 -2 -2 -3 5 (2) 各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a) (b)(c) 12 12 -32 (3)h t +(2)2t h -(12) h t -t t t 00 1 1 1 12468 1-2-3-4-5- (3) 各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x t h t -(1)(1)x t h t --(2)2 t x -(a) (b) (c) t t t ∴(2/2)(4)0 x t h t -+=00 111112 2222 2 1-1-4 6 2 - 2.2 已知信号(52)x t -的波形图如图P2.2所示,试画出()x t 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52) x t -t 3252 1123 图P2.2 解:波形如下图所示: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第四版)习题答案第六章

精选 第六章 6.4 根据下列象函数及所标注的收敛域,求其所对应的原序列。 (1)1)(=z F ,全z 平面 (2)∞<=z z z F ,)(3 (3)0,)(1>=-z z z F (4)∞<<-+=-z z z z F 0,12)(2 (5)a z az z F >-= -,11 )(1 (6)a z az z F <-=-,11 )(1

精选 6.5 已知1)(?k δ,a z z k a k -? )(ε,2)1()(-?z z k k ε,试利用z 变换的性质求下列序列的z 变换并注明收敛域。

精选 (1)) (] ) 1(1[2 1k k ε-+ (3))()1(k k k ε- (5))1()1(--k k k ε (7))]4()([--k k k εε (9))()2 cos( )2 1(k k k επ

精选 6.8 若因果序列的z 变换)(z F 如下,能否应用终值定理?如果能,求出)(lim k f k ∞ →。 (1))3 1)(21(1)(2+-+=z z z z F (3))2)(1()(2 --=z z z z F

精选 6.10 求下列象函数的双边逆z 变换。 (1)31 ,)31)(21(1)(2<--+= z z z z z F (2)21 ,)3 1)(21()(2>--= z z z z z F (3)2 1,) 1()2 1 ()(23 < --= z z z z z F

精选 (4)2 131,)1()2 1()(23 <<--= z z z z z F

信号与线性系统题解第二章

信号与线性系统题解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答案 收集自网络 2.1 (1) 已知连续时间信号()x t 如图P2.1(a)所示。 试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a) (2)x t - (b) (1) x t - (c) (22) x t + (2) 根据图P2.1(b)所示的信号()h t ,试画出下 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a) (3)h t + (b) (2)2t h - (c) (12) h t - (3) 根据图P2.1(a)和(b)所示的()x t 和()h t ,画 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a) ()() x t h t - (b) (1)(1)x t h t -- (c) (2)(4)2t x h t -+

图P2.1 解:(1) 各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a)(b)(c) 1 2 (2)x t -(1)x t -(22)x t +t t t 22 22111 11210 01 -1-1 -2 -2 -3 5 (2) 各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a)(b)(c) 12 12 -32 (3)h t +(2)2t h -(12) h t -t t t 00 1 1 1 12468 1-2-3-4-5- (3) 各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x t h t -(1)(1)x t h t --(2) 2 t x -(a)(b) (c) t t t ∴(2/2)(4)0 x t h t -+=00 111112 2222 2 1-1-4 62 - 2.2 已知信号(52)x t -的波形图如图P2.2所示,试画出()x t 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52) x t -t 3252 1123 图P2.2 解:波形如下图所示: 32 52 (52)x t -(5)x t -(5) x t +()x t t t t t 0001111111 2 2233 456 1-2-3-4-5-6- 2.3 (1) 已知离散时间信号()x n 如图P2.3(a)所 示,试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a) (4) x n - (b) (21) x n +

信号与线性系统题解 阎鸿森 第六章

信号与线性系统题解 阎鸿森 第六章 习题答案 1. 用定义计算下列信号的拉氏变换及其收敛域,并画出零极点图和收敛域。 (a)(),0at e u t a > (b) (),0at te u t a > (c) (),0at e u t a --> (d) [cos()]()c t u t Ω- (e) [cos()]()c t u t Ω+θ- (f) [sin()](),0at c e t u t a -Ω> (g) (),b at b a δ-和为实数 (h) 23,0(),0 t t e t x t e t -?>? =?-,见图(a) (b) 2 1 ,Re{}() s a s a >-, 见图(a) (c) 1 ,Re{}s a s a -<-+,见图(b) (d) 22 ,Re{}c s s a s - <-+Ω, 见图(c) (e) 22 cos sin ,Re{}0c c s s s θθ -Ω>+Ω,见图(d) (f) 22 ,Re{}()c c s a a s Ω>-++Ω,见图(e) (g) 2 1|| sb a e a - ,整个s 平面 (h) 11,2Re{}332s s s +-<<-+,见图(f) j Ω a 0σ

(a) jΩ σ a- (b) jΩ σ (c) jΩ σ0 (d)

a- jΩ σ (e) 2-3 jΩ σ (f) 2.用定义计算图P6.2所示各信号的拉氏变换式。 X(t) 1 T t (a)

1 2 X(t) 123t (b) T t 1 X(t) (c) 1 T t X(t) (d) 1 T/2 t X(t)T (e)

信号与线性系统题解——阎鸿森-第二章作业

信号与线性系统题解 阎鸿森 第二章 习题 2.1 (1) 已知连续时间信号()x t 如图P2.1(a)所示。试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 注。 (a) (2)x t - (b) (1)x t - (c) (22)x t + (2) 根据图P2.1(b)所示的信号()h t ,试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a) (3)h t + (b) (2)2 t h - (c) (12)h t - 图P2.1 2.2 已知信号(52)x t -的波形图如图P2.2所示,试画出()x t 的波形图,给出步骤,并加以标注。 (52) x t -t 3252 1123 图P2.2

2.3 (1) 已知离散时间信号()x n 如图P2.3(a)所示,试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图,并加以标 注。 (a) (4)x n - (b) (21)x n + (c) (),?()30,n x n x n n ??=???其他 (2) 对图P2.3(b)所示的信号()h n ,试画出下列个信号的波形,并加以标注。 (a) (2)h n - (b) (2)h n + (c) (2)(1)h n h n ++-- () x n n () h n n 12 12-32 32 -1 2 (a) (b) 4 -1-1-1-2 -00111 22334 4 21 图P2.3 2.4 画出图P2.4所给各信号的奇部和偶部。 () x t t () x t t (a) (b) 0011 21 12-1-

图P2.4 2.5 已知()x n 如图P2.5所示,设: 12()(2) (/2),()0,y n x n x n n y n n =?=? ?偶奇 画出1()y n 和2()y n 的波形图。 () x n n 4 -1-011 2234 图P2.5 2.7 判断下列各信号是否是周期信号,如果是周期信号,求出它的基波周期。 (a) ()2cos(3/4)x t t π=+ (b) ()cos(8/72)x n n π=+ (c) (1) ()j t x t e π-= (d) (/8) ()j n x n e π-= (j) ()2cos(/4)sin(/8)2sin(/2/6)x n n n n ππππ=+-+ 解:(a )周期信号 T=2π/3 (b )周期信号 ∵Ω=8π/7 ∴N=7 (c )周期信号 T=2 (d )非周期信号 因为(8-π)是无理数 (j )周期信号 N=16 2.12 根据本章的讨论,一个系统可能是或者不是:①瞬时的;②时不变的;③线性的;④ 因果的;⑤稳定的。对下列各方程描述的每个系统,判断这些性质中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